個人所得稅暫行條例
A. 建設銀行一個月轉一萬要付多少稅
建設銀行一個月轉一萬的交稅金額。
如當月累計收到工資:扣除社保*元,公積金*後得到10000元,納稅所得額=10000-3500=6500元;應交個稅=6500*20%=1300元速算扣除=555,實交個稅=1300-555=745;你的到手工資收入:10000-745=9255元。法律依據:根據《個人所得稅暫行條例》規定,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及申報如下所示: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納稅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納稅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為個人取得的各項收人減去稅法規定的扣除項目或扣除金額後的余額。
(一)、收入的形式,個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
(二)、費用扣除的方法,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除特殊項目外,一般允許從個人的應稅收入中減去稅法規定的扣除項目或扣除金額,包括為取得收人所支出的必要的成本或費用,僅就扣除費用後的余額征稅。
B. 個人所得稅率是多少
法律分析: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有三種:(一)綜合所得稅率,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二)經營所得稅率,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為45%:全月應繳稅額超過8個億的,稅率為45%。自2018年10月份,個人起征稅調整至每個月5000元。個人收入越高,需要徵收的個人所得稅就越高,但是不能因為個人所得稅高,就選擇偷稅漏稅,這樣有可能會涉及到逃稅罪。個人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是45%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對個人一次取得勞務報酬,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其他個人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是20%。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暫行條例》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納稅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為個人取得的各項收人減去稅法規定的扣除項目或扣除金額後的余額。個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
C. 個人所得稅暫行條例是否屬於法律形式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於2011年6月30日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回人所答得稅法,是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中國國家法律文件。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是國務院頒布實施的,是行政法規。是屬於法律的形式。
沒有什麼
個人所得稅暫行條例。
D. 關於個人所得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展開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2011年9月1日起,中國內地個稅免徵額調至3500元。2018年10月,個稅起征點擬調至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最新起征點和稅率。2020年4月1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辦稅指引。
2020年7月,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完善調整部分納稅人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的公告。
中文名
個人所得稅
外文名
personal income tax
含義
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范圍
全球
性質
經濟學術語
個人所得稅稅率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個人所得稅計算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個人所得稅官方網站個人所得稅計算器個人所得稅官網入口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個人所得稅核定徵收個人所得稅官網
看懂視界
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率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個人所得稅
基本介紹
基本定義
個人所得稅(Indivial Income tax),是以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對象徵收的一種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雖無住所但在境內居住滿一年,以及無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滿一年但有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公民、個體工商戶、外籍個人等。
個人所得稅的課稅原則有「屬地主義原則」和「屬人主義原則」之分。按照屬地主義原則只對來源於本國的收入征稅,而不論納稅人是否屬於公民還是居民;按照屬人主義原則只對本國的公民或居民征稅,而不論其收入來源於國內還是國外。
個人所得稅的課稅對象是個人所得額,但如何確定應稅所得,西方經濟學界有兩種對立的理論:一種是「所得來源說」即認為只有從一個可以獲得固定收入的永久性「來源」中取得的收入,才應被視為應稅所得;另一種是「凈增值說」即認為應稅所得應包括所有的凈收益和由第三者提供勞務以貨幣價值實現的福利,所有的贈與、遺產、中獎收入、投資收入和年金等各種周期性收益,但要從中扣除所有已支付的利息和資本損失,國際上通行的個人所得稅稅制有分類所得稅制、綜合所得稅制、混合所得稅制三種模式。
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
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中國在中華民國時期,曾開征薪給報酬所得稅、證券存款利息所得稅。1950年7月,政務院公布的《稅政實施要則》中,就曾列舉有對個人所得課稅的稅種,當時定名為「薪給報酬所得稅」。但由於我國生產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低,實行低工資制,雖然設立了稅種,卻一直沒有開征。1980年9月10日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直至1980年以後,為了適應我國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的政策,我國才相繼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暫行條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收入調節稅暫行條例》。
上述三個稅收法規發布實施以後,對於調節個人收入水平、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促進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是按內外個人分設兩套稅制、稅政不統一、稅負不夠合理。)為了統一稅政、公平稅負、規范稅制,1993年10月31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四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同日發布了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簡稱稅法),1994年1月28日國務院配套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1999年8月30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第二次修正,並於當日公布生效。
最新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於2005年10月27日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個人所得稅徵收點提升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2011年6月30日下午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根據決定,個稅免徵額將從現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2018年10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根據新修訂的個稅法,今後計算個稅應納稅所得額,在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扣除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可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稅法授權國務院制定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發展歷程
首次發布
1950年,政務院發布了新中國稅制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全國稅政實施要則》,其中涉及對個人所得征稅的主要是薪給報酬所得稅和存款利息所得稅,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開征。
個人所得稅
1980年9月10日,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至此方始建立。
1986年9月, 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收入調節稅暫行條例》,規定對本國公民的個人收入統一徵收個人收入調節稅。
1993年10月31日,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的修正案,規定不分內、外,所有中國居民和有來源於中國所得的非居民,均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1999年8月30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11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把個稅法第四條第二款「儲蓄存款利息」免徵個人所得稅項目刪去,而開征了《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
2002年1月1日,個人所得稅收入實行中央與地方按比例分享。
2003年7月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公布了一份名為《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狀況及財稅調節政策》的報告,建議改革現行的個人所得稅稅制,適度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同時對中等收入階層採取低稅率政策。
稅法調整
2003年10月22日,商務部提出取消徵收利息稅,提高個人收入所得稅免徵額等多項建議。
2005年初, 廣東財政再次對個稅免徵額提高進行調研,以便為中央盡快出台稅改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2005年07月2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
2005年08月23日,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首次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
2005年10月27日,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再次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免徵額1600元於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007年6月29日,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對個人所得稅法進行了第四次修正。
2007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個人所得稅免徵額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2008年暫免徵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
2010年對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取得的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個人所得稅免徵額將從現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同時,將現行個人所得稅第1級稅率由5%修改為3%,9級超額累進稅率修改為7級,取消15%和40%兩檔稅率,擴大3%和10%兩個低檔稅率的適用范圍。
2012年7月22日,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准備在2012年啟動全國地方稅務系統個人信息聯網工作,為「按家庭徵收個人所得稅」改革做好技術准備。此前業內一直呼籲的綜合稅制有望在未來實現。
2015年2月在經過多次研討後,個稅改革方案已初具雛形,財政部最快有望在明年年初將改革草案上報中央。「提低、擴中、調高」成為基本的改革思路和方向。
2017年3月,財政部部長肖捷表示,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設計和論證中,總的思路是個人所得稅改革從中國實際出發,實行綜合與實際相結合。本輪個稅改革總體設計方案:以走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新稅收體制為目標,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等部分收入項目,實行按年匯總納稅,同時適當增加二孩家庭教育支出等與家庭生計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項目。另一方面,財產轉讓等方面的收入所得項目繼續實行分類徵收。
2018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式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得到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10月1日,個稅起征點擬調至每月5000元。
2018年7月1日起科技人員取得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個人所得稅可享優惠。
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台以來第七次大修。 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征稅;個稅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2018年8月29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了該草案。新個稅法擬於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擬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准提高至5000元/月,並適用新的綜合所得稅率。
2018年8月31日,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
起征點確定為每月5000元。新個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減稅向中低收入傾斜。新個稅法規定,歷經此次修法,個稅的部分稅率級距進一步優化調整,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
多項支出可抵稅。今後計算個稅,在扣除基本減除費用標准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新個稅法規定: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2019年1月1日起新個稅法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2019年1月1日,個稅APP專項扣除功能上線, 即日起可填報相關信息。
2019年2月16日,國家稅務總局相關部門回應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後納稅記錄有關問題,個稅零申報並不影響納稅記錄連續性。
2020年4月1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辦稅指引。申請退稅是權利,可以放棄退稅,無需承擔任何責任。納稅人需要補稅(符合規定的免予匯算情形除外),未依法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的,可能面臨稅務行政處罰,並記入個人納稅信用檔案。需要補稅的請2020年6月30日前補繳稅款,否則將面臨每日萬分之五加收滯納金。
2020年7月,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完善調整部分納稅人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的公告,就完善調整年度中間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等人員有關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事項公告內容如下︰
一、對一個納稅年度內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時,可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月份數計算累計減除費用。
二、正在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學生因實習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的,扣繳義務人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時,可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2018年第61號)規定的累計預扣法計算並預扣預繳稅款。
三、符合本公告規定並可按上述條款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應當及時向扣繳義務人申明並如實提供相關佐證資料或承諾書,並對相關資料及承諾書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負責。相關資料或承諾書,納稅人及扣繳義務人需留存備查。
四、本公告所稱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居民個人,是指自納稅年度首月起至新入職時,未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或者未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過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的居民個人。
正在載入,請耐心等待
展開更多
上海楊浦律師,免費法律咨詢+提供專業解決方案》立即咨詢
上海葡萄樹法律,為當事人提供專業法律服務,提供高性價比的法律解決方案!^^匯聚上海資深法律團隊,覆蓋各糾紛領域,有糾紛就上葡萄樹法律咨詢.
個人所得稅稅率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個人所得稅計算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個人所得稅
E. 個人所得稅稅率是多少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如下: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各項個人所得的范圍: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三)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等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等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是指個人出租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九)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
個人取得的所得,難以界定應納稅所得項目的,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確定。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暫行條例》
第二條 個人所得稅法所稱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是指因戶籍、家庭、經濟利益關系而在中國境內習慣性居住;所稱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分別是指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和來源於中國境外的所得。
F. 公民個人所得稅按什麼計算
【法律分析】
納稅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是其依據。根據《個人所得稅暫行條例》規定,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納稅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為個人取得的各項收人
減去稅法規定的扣除項目或扣除金額後的余額。個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
【法律依據】
《個人所得稅暫行條例》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G. 2021個稅起征點
2021年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為5000。2021年預扣預繳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稅率為:不超過3.6萬,預扣率為3%;超過3.6萬元,但不超過14.4萬元的,扣繳率為10%;超過14.4萬,但不超過30萬的,扣繳率為20%;等一下。
拓展資料:一、個人所得稅簡介
1.個人所得稅是指稅務機關與自然人之間在調整征管過程中產生的稅收關系。居民和非居民都是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居民納稅人有完整的納稅義務,非居民納稅人只需承擔在中國境內所得產生的個人所得稅。在很多國家,個人所得稅屬於主體稅種,甚至對經濟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內容包括工資收入、勞務報酬收入、報酬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營業收入、利息和股息收入、財產租賃和轉讓收入等。
2.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正確名稱是個人所得稅費用的扣除標准或免稅額)是指國家為了完善稅制、更好地改革稅制而制定的稅收制度。2011年4月2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召開,建議將個人所得稅免徵額調整為3500元。2011年6月中旬,調查顯示,有48%的網友要求修改免稅額度。2011年6月3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2011年7月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稅務科學研究所所長劉佐回答了相關問題。
3.2018年8月31日,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通過,起征點為每月5000元,最新起征點和稅率將從2018年10月1日起執行。
4.1980年9月10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頒布的第一部個人所得稅法。1986年9月25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暫行條例》。自1987年1月1日起,對中國境內公民個人收入徵收的個人所得稅改為個人收入調節稅。此後,個人所得稅成為對在中國有收入的外國人徵收的涉外稅收。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1994年1月28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細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個人所得稅法修訂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將個人所得稅、個人收入調節稅和城鄉個體工商戶所得稅合並為統一的個人所得稅,結束了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的不統一,使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進入了統一、規范、國際化的實踐軌道。
H.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法律分析: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有三種:(一)綜合所得稅率,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二)經營所得稅率,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個人所得稅率是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個人所得稅率是由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的,根據個人的收入計算。 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收入達到繳納標準的公民應盡的義務。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個稅免徵額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暫行條例》 第十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納稅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為個人取得的各項收人減去稅法規定的扣除項目或扣除金額後的余額。個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