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身份證條例

身份證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8-27 13:14:14

① 大連市居民身份證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居民身份證管理,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及有關規定,制定本管理規定。第二條本管理規定適用於對大連市轄區內的居民身份證的管理。第三條市及縣(市)、區公安機關,是所轄區內的居民身份證管理工作的主管機關,應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本規定,加強對居民身份證的管理。第四條在本市有常住戶口、年滿十六周歲的公民,除《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規定不申領、不發給居民身份證的以外,均須向常住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申領居民身份證,並按規定辦理申請領取手續。
對十六周歲以上的公民,因身體有嚴重疾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經本人或監護人申請,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批准,可以緩發身份證。第五條居民身份證的有效期限分為十年、二十年、長期三種。十六周歲至二十五周歲的,發給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證;二十六周歲至四十五周歲的,發給有效期二十年的居民身份證;四十六周歲以上的,發給長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證。第六條公民因跨市(縣)遷移戶口,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滿或者其身份證登記內容有變動的,應按規定申請換領新證。在新證未制出前,繼續使用原證,領取新證時須交出原證。
公民遺失居民身份證,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在登報聲明作廢的同時申報補領新證。第七條公民出境需要注銷戶口或被徵集服現役的,應交回居民身份證;公民死亡或因犯罪被拘留、逮捕的,由公安機關收回居民身份證。第八條公民應隨身攜帶居民身份證,遇有執行任務的公安人員查驗身份證時,不得拒絕。
執行任務的公安人員在查驗公民的居民身份證時,應當出示自己的工作證件。第九條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辦理有關公民權益事務時,應按規定核查居民身份證,並登記內容及編號。對不能出示身份證或身份證污損、殘缺難以辨認的,可拒絕受理或暫緩受理。第十條申領身份證而未領到或因身份證丟失尚未補領到新證的公民,因辦理乘坐飛機、投宿登記手續需證明身份的,可申領臨時身份證。公民領取臨時身份證,應向公安機關交納保證金。身份證有效期滿或領到、補領到新證時,應交回臨時身份證,公安機關如數返還保證金。第十一條除公安機關依法對被告人採取強制措施可以扣留居民身份證、臨時身份證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扣留居民身份證、臨時身份證或將身份證、臨時身份證作為抵押。第十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買賣、偽造、變造、塗改居民身份證或臨時身份證。第十三條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發現有偽造、變造、塗改、冒用、轉借居民身份證的,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由公安機關處理。第十四條違反本管理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予以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不按規定交回居民身份證(含臨時身份證,下同)的;
(二)買賣、塗改居民身份證的;
(三)扣留居民身份證或將居民身份證作為抵押的;
(四)謊報居民身份證丟失,多領取居民身份證的;
(五)其他違反居民身份證管理,尚未構成犯罪的。第十五條違反本管理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十六條實施行政處罰,應下達處罰決定書;實施罰款處罰,應使用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的罰款票據,罰款全部上交財政。第十七條本管理規定由大連市公安局負責解釋。第十八條本管理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② 公安部關於居民身份證的規定

③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實施細則(1999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制定本細則。第二條居民身份證的編號使用公民身份號碼。
戶口登記機關在為公民辦理出生登記時,按照GB11643-1999《公民身份號碼》國家標准,為公民編制公民身份號碼。第三條居民身份證式樣和制證工藝以及申領居民身份證應當填寫的《常住人口登記表》和公民身份號碼編號工作使用的《公民身份號碼順序碼登記表》,由公安部制定。
居民身份證為聚酯薄膜密封、單頁卡式,由公安機關統一負責印製、頒發和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可以根據需要設立證件製作中心或者制證點,並報公安部備案。第四條戶口登記機關負責辦理公民申領、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的日常工作。第五條頒發居民身份證是戶口管理制度的一項重要工作,應當貫徹方便群眾、科學管理的原則。第二章申領第六條年滿16周歲的中國公民,應當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戶口登記機關履行申領居民身份證的手續。
公民年滿16周歲時,在從生日起計算的30天內申領居民身份證。第七條回國定居的華僑,回內地定居的香港、澳門同胞,回大陸定居的台灣同胞,年滿16周歲的,在辦理戶口登記手續的同時申領居民身份證。第八條在中國境內定居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被批准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年滿16周歲的,在辦理戶口登記手續的同時申領居民身份證。第九條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人和被勞動教養的人以及被羈押的人,沒有領取居民身份證的,在被釋放或者被解除勞動教養後,申領居民身份證。
被判處管制或者獨立適用刑罰附加刑的人,以及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宣告緩刑的人,可以申領居民身份證。第十條公民申領居民身份證,需填寫《常住人口登記表》,交驗居民戶口簿,交近期標准相片兩張。第三章換領、補領第十一條公民的常住戶口在本市各市轄區的行政區域之間和本縣行政區域內遷移變動的,可以不換領居民身份證。
公民的常住戶口遷出本市市轄區和本縣行政區域的,在遷入地辦理戶口登記手續的同時換領居民身份證。第十二條被徵集服現役的公民,在辦理戶口注銷手續時,應當交回居民身份證。退出現役回原戶口所在地定居的公民,如果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未滿的,可以繼續使用;有效期已滿的,應當申報換領新證。退出現役不回原戶口所在地定居的公民,向現居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換領新證。第十三條公民出境定居的,在辦理注銷戶口手續時,應當交回居民身份證。第十四條公民領取居民身份證後因犯罪被拘留或者被逮捕的,其居民身份證由執行拘留、逮捕的公安機關收繳歸入本人案卷。當被判處刑罰或者被批准勞動教養時,其居民身份證由人民法院或者批准勞動教養的機關交執行刑罰或者勞動教養的機關保存。在被釋放或者被解除勞動教養時,由執行刑罰或者勞動教養的機關將居民身份證發還本人。
被釋放或者被解除勞動教養的人,回原戶口所在地定居,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未滿,可以繼續使用;有效期已滿,申報換領新證。不回原戶口所在地定居的,向現居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換領新證。第十五條公民應當在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滿之日的3個月前申報換領新證,戶口登記機關應當在舊證有效期滿前將新證發給本人。第十六條公民的居民身份證污損、殘缺不能辨認時,應當申報換領新證。第十七條公民需要變更居民身份證登記的內容,在履行申請變更手續的同時申報換領新證。第十八條公民遺失居民身份證時,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從報告之日起3個月仍未找到的,應當申報補領新證。
補領新證後找回原證的,應當將原證交給戶口登記機關。第十九條凡申報換領、補領新證的,需重新填寫《常住人口登記表》,交近期標准相片兩張。申報換領新證的,戶口登記機關發給新證的同時收回舊證。申報補領新證的,原證作廢。第四章使用第二十條公民在辦理下列事務,需要證明身份時,可以出示居民身份證:
(一)選民登記;
(二)戶口登記;
(三)兵役登記;
(四)婚姻登記;
(五)入學、就業;
(六)辦理公證事務;
(七)前往邊境管理區;
(八)辦理申請出境手續;
(九)參與訴訟活動;
(十)辦理機動車、船駕駛證和行駛證,非機動車執照;
(十一)辦理個體營業執照;
(十二)辦理個人信貸事務;
(十三)參加社會保險,領取社會救濟;
(十四)辦理搭乘民航飛機手續;
(十五)投宿旅店辦理登記手續;
(十六)提取匯款、郵件;
(十七)寄賣物品;
(十八)辦理其他事務。

④ 《身份證管理條例》原文

第一條為了證明居民身份,便利公民進行社會活動,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年滿十六周歲的中國公民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申請領取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

正在服現役的人民解放軍軍人、人民武裝警察,不領取居民身份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總部頒發軍人和武裝警察身份證件。

第三條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住址。

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使用全國通用的文字填寫。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可以決定同時使用本民族的文字或者選用一種當地通用的民族文字。

第四條居民身份證的有效期限分為十年、二十年、長期三種。十六周歲至二十五周歲的,發給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證;二十六周歲至四十五周歲的,發給有效期二十年的居民身份證;四十六周歲以上的,發給長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證。

第五條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統一印製、頒發和管理。

第六條公民應當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戶口登記機關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並按照規定履行申請領取手續。

第七條華僑回國定居的,在辦理戶口登記手續時,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

第八條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滿或者登記內容有變更、更正或者證件嚴重損壞不能辯認時,應當按照規定申報換領新證;丟失證件的,應當申報補領。

第九條公民被徵集服現役的,在辦理注銷戶口手續時,交回居民身份證;退出現役後,發還居民身份證或者再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

第十條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人和被勞動教養的人以及被羈押的人,尚未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的,在服刑、勞動教養和羈押期間,不發給居民身份證。

已領取居民身份證的,由執行機關按照規定收繳其居民身份證,釋放或者解除勞動教養後,由本人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或者將原居民身份證發還本人。

第十一條公民出境按照規定需要注銷戶口的,在辦理注銷戶口手續時,交回居民身份證。

第十二條公民死亡的,由公安機關收回居民身份證。

第十三條公安機關在執行任務時,有權查驗居民身份證,被查驗的公民不得拒絕。

執行任務的公安人員在查驗公民的居民身份證時,應當出示自已的工作證件。

公安機關除對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被執行強制措施的人以外,不得扣留公民的居民身份證。

第十四條公民在辦理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權益的事務時,可以出示居民身份證,證明其身份。有關單位不得扣留或者要求作為抵押。

第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一)拒絕公安機關查驗居民身份證的;

(二)轉讓、出借居民身份證的;

(三)使用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四)故意毀壞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第十六條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或者竊取居民身份證情節嚴重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條的規定處罰。

第十七條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本條例時,徇私舞弊、侵害公民合法權利和利益的,應當給予行政紀律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八條居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人的無國籍人,不適用本條例。

第十九條本條例的實施細則,由公安部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

第二十條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4)身份證條例擴展閱讀:

關於規范居民身份證使用管理的公告:

居民身份證是我國公民的法定身份證件。為更好地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現就規范居民身份證使用、核查等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1、為保障公民合法權益,便利公民進行社會活動,公民應當依法申請領取、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

2、公民應當依法使用居民身份證,不得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

3、公民應當增強居民身份證安全保護意識,妥善保管居民身份證,防止丟失、被盜。

4、登記指紋信息的居民身份證可以有效防止被他人冒用,有利於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有利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公民可積極主動到公安機關申請換領登記指紋信息的居民身份證。

5、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當認真履行居民身份證核查義務,嚴格落實人、證一致性核查責任。不依法履行核查義務致使公民合法權益或公共利益遭受損害的,依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公民應當自覺配合居民身份證核查,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6、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應當當場核查居民身份證的人、證一致性,不得擅自記錄居民身份證記載的公民個人信息。

7、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擅自復印、掃描居民身份證,不得扣留或者抵押公民的居民身份證。公民應當堅決抵制擅自復印、掃描居民身份證或者扣押居民身份證的行為。

8、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居民身份證記載的公民個人信息嚴格保密。對單位內部建立的公民個人信息存儲系統,要嚴格設定查詢許可權,嚴格控制知悉范圍;要強化技術防護措施,嚴防信息泄露或者被竊取。

9、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要建立不良信用記錄人員「黑名單」制度,對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的個人,要列入不良信用記錄「黑名單」庫,並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時進行必要限制,推動落實聯合懲戒機制。

10、歡迎廣大群眾積極向公安機關和有關主管部門檢舉偽造、變造、買賣、冒用居民身份證以及泄露、竊取、買賣、冒用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公安機關將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的身份證條例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一直到1984年5月6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並沒有身份證件,證明身份需用戶口簿、介紹信等。1984年4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公安部的工作人員開始進行有關技術和具體實施方法的研究,在自行研製並且借鑒外國之後,第一代居民身份證的形式被確定為聚酯膜塑封的單頁卡片。1984年至1991年,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開始進行試行身份證制度。生活在北京的中國歌劇舞劇院女高音歌唱演員單秀榮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領到第一代身份證的中國居民。
1985年9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12次會議批准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條例中規定所有年滿十六歲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中國公民(除服現役的人民解放軍軍人、人民武裝警察、依照法律正在服刑的犯人和被勞動教養的人員之外)都應當申領居民身份證。從此公安部開始統一印製、公安機關開始負責頒發和管理第一代居民身份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居民身份證制度開始實施。
一直到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累計製作頒發居民身份證11.4億份,實有持證人數達9.6億。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證件的發放范圍不夠全面、製作工藝落後容易造假證、執法人員查驗居民身份證的法制空缺的問題凸現,為應對這些問題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的制定工作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的研發工作開始了。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

第一條為了證明公民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社會秩序,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中國公民,均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申領居民身份證。但不發下列人員居民身份證:
(一)未滿十六周歲的公民;
(二)服現役的人民解放軍軍人和人民武裝警察;
(三)依照法律正在服刑的犯人和被勞動教養的人員。第三條居民身份證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第四條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和有效期限。
在民族自治地方,登記項目使用漢字和當地通用的民族文字。第五條居民身份證的有效期限分為十年、二十年、長期三種。年滿十六周歲至二十五周歲的,發給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證;二十五周歲以上至四十五周歲的,發給有效期二十年的居民身份證;四十五周歲以上的,發給長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證。第六條居民身份證,由公安部統一印製,由公安機關負責頒發和管理。第七條公民應在常住戶口所在地申領居民身份證。
常住戶口待定的,應在現住地申領臨時居民身份證,其申領辦法由公安部另行規定。
國外華僑和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同胞回歸定居的,在辦理戶口登記手續的同時申領居民身份證。第八條外國人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並在中國境內居住的,在辦理戶口登記手續的同時申領居民身份證。第九條公民申領居民身份證,要填寫申領居民身份證登記表,交驗戶口簿,交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並按照規定付工本費。第十條公民的常住戶口遷移時,在辦理戶口遷出手續時,繳銷居民身份證;在辦理戶口遷入手續時申領居民身份證。
辦理公民死亡注銷戶口手續時,繳銷居民身份證。第十一條公民應征入伍,在注銷戶口時,繳銷其居民身份證;軍人復員轉業辦理戶口登記手續時,申領居民身份證。第十二條依照法律被判刑的犯人和勞動教養的人員以及被臨時關押的人犯,凡被注銷戶口的,在辦理注銷手續時,繳銷其居民身份證;釋放或解除勞動教養後,在辦理戶口登記手續時,申領居民身份證;凡未被注銷戶口的,其居民身份證由執行機關收繳,釋放或解除勞動教養時,發還本人。第十三條公民出國或去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按規定需要注銷戶口時,在辦理注銷戶口手續時,繳銷居民身份證。第十四條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滿時需換領新證的,公民應於有效期屆滿前三個月提出申請,發證機關應於舊證有效期屆滿前將新證發給本人,同時收繳舊證。第十五條居民身份證應隨身攜帶,妥善保管。如有遺失,應立即報告公安機關,並積極尋找;在三個月內仍未找回的,申請補發新證,原證即作廢。第十六條公安機關在執行任務時,有權查驗公民的居民身份證,被查驗的公民應主動出示,不得拒絕。第十七條在辦理涉及公民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權益的事務時,有關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可以要求公民出示居民身份證,但不得任意扣留、抵押。第十八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或者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轉讓、出借、出賣居民身份證的;
(二)冒名頂替或者竊取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三)不按規定申領居民身份證的;
(四)拒絕公安機關查驗居民身份證的。第十九條居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國籍和無國籍的人,不適用本條例。第二十條本條例的實施細則,由公安部制定。第二十一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⑦ 關於身份證的法律有哪些

關於我國的居民身份證的歷史淵源的法規法律有:1984年4月6日國務院以國發[1984]53號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1985年9月6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2003年6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後於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3次會議進行了修訂)。

⑧ 我國哪一年實行身份證

法律分析:1949年解放後,我國公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居民身份證,證明自己身份的時候用的是戶口簿和單位介紹信。1984年4月6日,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於頒發居民身份證若干問題請示的通知,同時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自此,我國通過實施居民身份證制度,揭開了居民戶口證件化管理的序幕,並且開始頒發第一代居民身份證。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和有效期。居民身份證的有效期分為10年、20年、長期三種。第一代居民身份證為聚酯薄膜密封、單頁卡式,15位編碼,最初發放的有一大批身份證是用手工填寫的。

1985年9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批准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標志著我國居民身份證制度的正式確定。1986年11月3日,國務院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實施細則》。此後,各地根據國務院部署的全國五年(1986至1990年)集中發證規劃,分別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在完成試點的基礎上,從城市到農村,分期分批全面展開了頒發居民身份證工作。圖為「中國一號公民」單秀榮展示自己身份證。

1999年10月1日起,經國務院批准,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和實行公民身份號碼制度——國家為每個公民從出生之日起就編定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3]

2004年3月29日起中國大陸正式開始為居民換發內藏非接觸式IC卡智能晶元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

2013年1月1日起,一代身份證停止使用,新一代身份證中還將登記指紋信息。身份證這張能夠代表我們身份的卡片引起了人們的關注。[3]

2015年11月,為方便長期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的群眾就近辦理居民身份證,同時創造更加安全的居民身份證社會應用環境,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公安部印發《關於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的意見》。公安部已部署天津與河南、江蘇與安徽、浙江與江西、重慶與四川、湖北與湖南10省市開展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一對一試點。2016年7月,將在全國大中城市和有條件的縣(市)推廣異地受理。2017年7月,將在全國各地全面實施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工作。

2016年9月,從2016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法治日獲悉,公安部研發出與實體身份證唯一對應的「身份證網上副本」,有了「網上身份證」,以後住酒店、證券開戶等需要刷身份證的都可以直接刷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 第二條 凡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中國公民,均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申領居民身份證。但不發下列人員居民身份證:(一)未滿十六周歲的公民;(二)服現役的人民解放軍軍人和人民武裝警察;(三)依照法律正在服刑的犯人和被勞動教養的人員。

熱點內容
快餐店的規章制度及崗位職責 發布:2025-01-20 01:58:03 瀏覽:431
行政規章和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0 01:15:10 瀏覽:924
11月14日社會與法頻道怎麼回放 發布:2025-01-20 01:09:25 瀏覽:44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出境配偶 發布:2025-01-19 23:58:12 瀏覽: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許可 發布:2025-01-19 23:13:26 瀏覽:280
行政立法擴張體現在 發布:2025-01-19 23:07:19 瀏覽:238
旅遊法律責任名詞 發布:2025-01-19 23:05:34 瀏覽:553
德治比法治更重要辨論賽 發布:2025-01-19 22:42:34 瀏覽:638
新勞動法加薪 發布:2025-01-19 22:41:23 瀏覽:725
寧夏郵政條例 發布:2025-01-19 21:48:58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