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表彰獎勵工作條例

表彰獎勵工作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8-27 20:07:50

1. 規范表彰獎勵的規定

法律分析:規范表彰獎勵的規定表明表彰獎勵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一)體現先進性、代表性和時代性;(二)面向基層、面向工作一線;(三)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獎勵為主;(四)公開、公平、公正;(五)依照法定的條件、許可權和程序進行。

法律依據:《表彰獎勵工作條例》 第二條 表彰獎勵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一)體現先進性、代表性和時代性;(二)面向基層、面向工作一線;(三)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獎勵為主;(四)公開、公平、公正;(五)依照法定的條件、許可權和程序進行。

2. 黨委政府綜合性表彰有哪些

法律分析:綜合表彰是對各項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

法律依據:《表彰獎勵工作條例》 第四條 國務院表彰獎勵工作的程序為:

(一)國務院人力資源行政部門會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表彰獎勵工作方案,報國務院批准;

(二)對符合表彰獎勵條件的個人或者集體,由有關單位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推薦意見,逐級上報;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推薦對象進行審核,在本地區、本系統公示無異議後,報國務院人力資源行政部門;

(四)國務院人力資源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對擬表彰獎勵的名單進行審核,並在全國范圍內公示後報國務院;

(五)國務院審定表彰獎勵的名單。

3. 國家級表彰享受待遇新規定

法律分析:對獲得表彰獎勵的個人,由國務院頒發獎章、證書和獎金,並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待遇。對獲得表彰獎勵的集體,由國務院頒發獎牌和證書。表彰獎勵工作條例是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在充分聽取中央有關部門、地方人民政府意見的基礎上,經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有關部門反復研究、修改,於2020年一月五日向社會全文公布的《表彰獎勵工作條例(徵求意見稿)》。

法律依據:《表彰獎勵工作條例》

第五條 對獲得表彰獎勵的個人,由國務院頒發獎章、證書和獎金,並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待遇。

對獲得表彰獎勵的集體,由國務院頒發獎牌和證書。

第六條 對獲得國務院表彰獎勵的個人和集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宣傳其先進事跡,發揮其模範作用。

對獲得國務院表彰獎勵的個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在政治、工作、生活等方面給予關心和幫助。

4. 表彰獎勵工作條例的工作條例

(徵求意見稿)
第一條 為了表彰獎勵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激發公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表彰獎勵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體現先進性、代表性和時代性;
(二)面向基層、面向工作一線;
(三)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獎勵為主;
(四)公開、公平、公正;
(五)依照法定的條件、許可權和程序進行。
第三條 有下列突出貢獻之一的個人或者集體,由國務院分別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和「全國先進集體」:
(一)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二)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三)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中華文化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四)在維護社會安定團結,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五)在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六)在推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保衛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七)在推動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衛國家安全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八)在其他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對符合前兩款規定條件的已故人員,國務院可以追予表彰獎勵。
第四條 國務院表彰獎勵工作的程序為:
(一)國務院人力資源行政部門會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表彰獎勵工作方案,報國務院批准;
(二)對符合表彰獎勵條件的個人或者集體,由有關單位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推薦意見,逐級上報;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推薦對象進行審核,在本地區、本系統公示無異議後,報國務院人力資源行政部門;
(四)國務院人力資源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對擬表彰獎勵的名單進行審核,並在全國范圍內公示後報國務院;
(五)國務院審定表彰獎勵的名單。
第五條 對獲得表彰獎勵的個人,由國務院頒發獎章、證書和獎金,並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待遇。
對獲得表彰獎勵的集體,由國務院頒發獎牌和證書。
第六條 對獲得國務院表彰獎勵的個人和集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宣傳其先進事跡,發揮其模範作用。
對獲得國務院表彰獎勵的個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在政治、工作、生活等方面給予關心和幫助。
第七條 偽造貢獻或者採用其他手段騙取國務院表彰獎勵的,由國務院決定撤銷其表彰獎勵。
第八條 撤銷國務院表彰獎勵,由獲得者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經國務院人力資源行政部門審核後,報國務院批准;必要時,國務院可以直接決定撤銷個人或者集體獲得的表彰獎勵。
對被撤銷表彰獎勵的個人,收回其獎章和證書,並停止享受有關待遇。
第九條 國務院可以會同中央軍事委員會對個人或者集體進行表彰獎勵。
第十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本行業、系統的個人或者集體進行表彰獎勵,應當會同國務院人力資源行政部門進行。
第十一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參照本條例,制定本地區的表彰獎勵工作辦法。
第十二條 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人,可以參照本條例給予表彰獎勵。
第十三條 本條例自 年 月 日施行。

5. 功勛榮譽表彰獎勵獲得者待遇規定(試行)全文

法律分析:1.由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制定的,2017年7月經中共中央批准實施。 2.該條例的頒布旨在充分發揮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的精神引領、典型示範作用和推動全社會形成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的良好氛圍。

法律依據:《國家功勛榮譽表彰條例》

第一條 為了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褒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凝聚力和感召力,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等,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授予,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和開展表彰獎勵,中央和國家機關、縣級及以上地方黨委和政府、省級工作部門等面向社會或者本地區、本系統開展表彰獎勵,適用本條例。

《中國共產黨黨內功勛榮譽表彰條例》、《軍隊功勛榮譽表彰條例》等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6. 省部級表彰獎勵獲得者待遇。

法律分析:頒發獎章、獎牌或證書等,可發放一定數額的獎金。

法律依據:《表彰獎勵工作條例》

第十一條 對表彰獎勵獲得者頒發獎章、獎牌或證書等,可發放一定數額的獎金。

第十二條 表彰獎勵獲得者按規定享受相應政治、工作、生活等待遇。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獲得者關心和幫助,開展走訪慰問、培訓交流、休假療養等活動,邀請其參加慶典和重大活動。

各級人民政府應建立困難幫扶機制,設立專項基金,對生活確有困難的表彰獎勵獲得者,及時予以幫扶。

7. 黨內表彰獎勵的規定

法律分析:2017年7月,由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制定的《中國共產黨黨內功勛榮譽表彰條例》,已經中共中央批准實施。我國建立黨、國家、軍隊功勛簿,確立以「五章一簿」為主幹的統一、規范、權威的功勛榮譽表彰制度體系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黨內功勛榮譽表彰條例》

第一條 為了充分發揮先進典型表率示範作用,激勵廣大黨員和黨組織奮發進取、創先爭優,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保持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的意見》和其他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2]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黨內功勛榮譽表彰,是指通過授予勛章、榮譽稱號,表彰以及頒發紀念章等形式,對黨員、黨組織等進行褒獎。

8. 省部級表彰享受待遇新規定

表彰獎勵工作條例

(徵求意見稿)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表彰獎勵工作,褒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根據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國務院及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門開展表彰獎勵,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開展表彰獎勵堅持以下原則:

(一)以德為先,突出功績導向;

(二)體現先進性、代表性和時代性;

(三)公開、公平、公正;

(四)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鼓勵為主。

第四條 國務院表彰獎勵主管部門負責政府表彰獎勵工作的綜合管理、政策制定、統籌協調、監督檢查等。

第五條 國務院開展表彰獎勵,一般由國務院表彰獎勵主管部門會同有關單位提出建議,國務院決定。

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門的表彰獎勵實行項目管理,項目的設立、調整等,須經國務院批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規定的標准和程序開展,不得要求下級單位配套設立和開展相應的表彰獎勵項目。

嚴格控製表彰數量,國務院各部門表彰獎勵計劃應事前報國務院表彰獎勵主管部門審核。

第六條 表彰獎勵採取定期開展的方式,周期一般為五年。對在搶險救災、處置突發事件或者完成重大專項任務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可及時給予表彰獎勵。

第七條 表彰獎勵應當面向基層一線,表彰名額應當少而精。省部級表彰獎勵的個人名額一般按不超過評選對象數量的萬分之一確定,集體名額一般按不超過評選對象數量的千分之一確定。

第八條 對受到表彰獎勵的集體和個人,可根據其行業、單位、職業或者事跡特點授予榮譽稱號。具體名稱應與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相區別。

國務院對事跡特別突出、堪稱楷模的個人和集體,可採取提名方式授予榮譽稱號。

第九條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模範遵守憲法及法律、法規,品德高尚,群眾公認,符合下列標准之一的,可給予表彰獎勵。

(一)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二)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三)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文化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四)在維護社會安定,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五)在節約資源能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六)在推動外交工作,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七)在平凡工作崗位甘於奉獻、辛勤勞動,作出突出貢獻的;

(八)在其他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第十條 國務院表彰獎勵的推薦評選,一般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國務院表彰獎勵主管部門會同有關省級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部門提出表彰獎勵工作方案,報國務院批准。

(二)有關單位對符合表彰獎勵條件的對象,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推薦意見,並在本單位公示後,逐級上報。

(三)經國務院表彰獎勵主管部門等初審同意後,由有關省級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部門組織公示。省級推薦單位應對推薦的機關事業單位及個人徵求紀檢監察等部門意見,對企業及企業負責人徵求工商、稅務等部門意見。

(四)國務院表彰獎勵主管部門會同有關省級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部門組織復審,並在全國公示。

(五)國務院審定並發布表彰決定。

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門開展表彰獎勵活動時可參考上述推薦評選程序,制定具體辦法。

第十一條 對表彰獎勵獲得者頒發獎章、獎牌或證書等,可發放一定數額的獎金。

第十二條 表彰獎勵獲得者按規定享受相應政治、工作、生活等待遇。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獲得者關心和幫助,開展走訪慰問、培訓交流、休假療養等活動,邀請其參加慶典和重大活動。

各級人民政府應建立困難幫扶機制,設立專項基金,對生活確有困難的表彰獎勵獲得者,及時予以幫扶。

第十三條 表彰獎勵獲得者應當珍視並保持榮譽,模範遵守法律法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覺維護表彰獎勵的聲譽。

表彰獎勵獲得者應當妥善保管獎章或者獎牌及證書,獲得者去世的可由其繼承人或者指定人保存,或者交由國家收存,任何人不得出售、出租或者用於從事其他營利性活動。

第十四條 表彰獎勵獲得者因犯罪被依法判處刑罰的,弄虛作假、違反規定程序等獲取表彰獎勵的,有嚴重損害表彰獎勵聲譽行為、影響惡劣的,應撤銷其表彰獎勵。

對被撤銷表彰獎勵的個人,應當收回其獎章和證書,停止享受有關待遇;對被撤銷的集體,收回其獎牌和證書。

第十五條 國務院可以向參與特定時期、特定領域重大工作的個人頒發紀念章。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門經批准後也可頒發紀念章。紀念章是榮譽性紀念。

第十六條 生前作出突出貢獻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的人士,本條例施行後去世的,可予以追授。

第十七條 對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促進中外交流合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等,授予中國政府「友誼獎」。

第十八條 對擅自舉辦表彰獎勵活動或者借表彰獎勵活動收取費用的,以及在表彰獎勵工作中徇私舞弊、違法違紀的,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九條 「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表彰獎勵,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執行。

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獎勵另行規定。

第二十條 本條例自2016年 月 日實施。



附件2

關於《表彰獎勵工作條例(徵求意見稿)》的說明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表彰獎勵工作。2015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以下簡稱勛章法)。為進一步貫徹勛章法精神,健全完善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體系,我們研究起草了《表彰獎勵工作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現說明如下:

一、制定條例的目的和主要原則

制定條例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規范表彰獎勵活動,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主要原則:一是堅持以中央有關要求和勛章法精神為依據,立足於健全完善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體系。二是著力加強表彰獎勵制度頂層設計,在制度安排上力求全面規范、簡便易行、務實管用。三是立足我國國情和實際,充分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將以往成熟有效的做法轉化為法規成果。

二、條例的主要內容

條例稿共20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關於適用范圍。結合勛章法有關規定,條例適用范圍確定為國務院及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門開展的表彰獎勵工作。

(二)關於項目設立和調整。為合理控製表彰項目數量,條例規定,國務院開展表彰獎勵,一般由國務院表彰獎勵主管部門會同有關單位提出建議,國務院決定。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門的表彰獎勵實行項目管理,項目的設立、調整等,須經國務院批准。各地區、各部門不得要求下級單位配套設立和開展相應的表彰獎勵項目。

(三)關於名稱。根據中央文件和勛章法規定,國務院榮譽稱號的具體名稱根據被授予對象的事跡和職業特點確定。據此,條例沒有列舉表彰獎勵的具體名稱,以留有餘地、便於實際操作。同時規定,表彰獎勵的名稱應當與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相區別。

(四)關於評選標准。先進模範的評選要堅持德績兼備。條例規定,在符合「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模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品德高尚,群眾公認」的前提下,在社會主義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某一方面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可給予表彰獎勵。同時規定,國務院及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門對事跡特別突出、堪稱楷模的個人和集體,可採取提名方式及時授予榮譽稱號。

(五)關於程序。條例規定了國務院表彰獎勵的一般程序,充分吸納以往表彰獎勵工作的經驗做法,堅持「兩審三公示」,確保公開、公平、公正。同時規定,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門開展表彰獎勵活動時可參考上述推薦評選程序,制定具體辦法。

(六)關於周期和名額。條例規定,表彰獎勵採取定期開展的方式,周期一般為5年。對在搶險救災、處置突發事件或者完成重大專項任務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可及時給予表彰獎勵。依據多年來表彰獎勵工作實踐情況規定,表彰獎勵應當面向基層一線,表彰名額應當少而精。省部級表彰獎勵的個人名額一般按不超過評選對象數量的萬分之一確定,集體名額一般按不超過評選對象數量的千分之一確定。

(七)關於獲得者的待遇。條例規定,表彰獎勵獲得者按規定享有相應政治、工作、生活等待遇。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獲得者關心和幫助,開展走訪慰問、培訓交流、休假療養等活動,邀請其參加慶典和重大活動。各級人民政府應建立困難幫扶機制,設立專項基金,對生活確有困難的表彰獎勵獲得者,及時予以救助。

此外,條例還對表彰獎勵獲得者的義務、頒獎形式、撤銷、紀念章、追授、授予外國人「友誼獎」等事項作了規定。鑒於全國勞模由黨中央、國務院聯合表彰,故條例規定全國勞模表彰事宜另行規定。

9. 勞模表彰制度

法律分析:「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都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表彰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作出重大貢獻者。全國勞模的評選表彰工作每5年一次。「全國勞動模範」授予企業職工、農民和其他社會主義建設者,「全國先進工作者」授予機關和事業單位職工。

法律依據: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國家功勛榮譽表彰條例》 第三條 功勛榮譽表彰獎勵工作應當遵循以下原則:(一)體現先進性、代表性和時代性;(二)以德為先、注重實績、群眾公認;(三)公開、公平、公正;(四)依法依規、堅持標准、從嚴掌握;(五)精神激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激勵為主。

10. 西藏自治區見義勇為人員表彰獎勵和權益保障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弘揚社會正氣,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和規范見義勇為人員的獎勵和保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見義勇為的,適用本條例。

本自治區戶籍人員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外見義勇為的,撫恤優待和社會保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見義勇為人員,是指在法定職責、特定義務之外,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同正在發生的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或者實施救人、搶險、救災等行為的公民。第四條見義勇為人員的獎勵和保障,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精神鼓勵、物質獎勵與權益保障相結合,以及公開、公正、及時的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工作的領導,並將所需獎勵資金和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六條縣級以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部門負責見義勇為人員的獎勵和保障工作的組織、協調、考核和見義勇為行為的確認、表彰等工作。第七條縣級以上公安、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住房和城鄉建設、衛生和計劃生育、教育、財政、司法行政、工商、稅務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履行各自職責,共同做好見義勇為人員的獎勵和保障工作。

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人民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基層組織應當協助做好見義勇為人員的獎勵和保障工作。第八條各類媒體應當積極宣傳報道見義勇為先進事跡,營造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社會氛圍。第九條全社會都應當支持見義勇為行為,尊重和關愛見義勇為人員。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當對正在實施的見義勇為行為提供幫助和援助。第十條鼓勵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和個人向見義勇為基金會或者見義勇為人員及其近親屬進行捐贈或者捐助,提供志願服務。第二章專項資金和基金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專項資金,由同級財政按照實際需要予以保障。第十二條自治區應當設立見義勇為基金會,地、市和有條件的縣(區)可以設立見義勇為基金會分會。

見義勇為基金來源主要包括:

(一)同級財政撥款;

(二)募集收入;

(三)捐贈收入;

(四)其他合法收入。第十三條見義勇為專項資金或者基金應當用於:

(一)救治、表彰、獎勵見義勇為人員;

(二)撫恤、補助、救助見義勇為人員及其近親屬;

(三)購買因見義勇為犧牲、傷殘人員的無記名人身保險;

(四)見義勇為事跡的宣傳;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支出。第十四條見義勇為專項資金和基金應當專款專用,並接受同級財政、審計部門、捐贈人和社會的監督,並及時向社會公布使用情況。第三章申報和確認第十五條各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部門應當設立由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民政、公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政、教育、衛生和計劃生育、住房和城鄉建設、司法行政等部門相關人員組成的評審委員會。

見義勇為行為由行為發生地縣級以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部門負責調查、核實,組織評審委員會評審及確認。確認見義勇為的程序和期限,應當通過政府網站、報刊等媒體向社會公開。第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事跡突出的,應當確認為見義勇為:

(一)同正在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

(二)同正在侵害國家、集體財產或者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

(三)主動協助公安機關、司法機關追捕、抓獲通緝的罪犯或者犯罪嫌疑人的;

(四)搶險、救災、救人,保護國家、集體財產或者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

(五)其他應當確認為見義勇為行為情形的。第十七條見義勇為人員或者其近親屬、任何組織和個人可以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部門申報確認見義勇為或者舉薦見義勇為人員。見義勇為行為沒有申報人、舉薦人的,由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部門舉薦。第十八條申報確認見義勇為或者舉薦見義勇為人員應當自行為發生之日起二年內提出。

申報確認見義勇為或者舉薦見義勇為人員的,應當提供以下材料:

(一)見義勇為事跡材料;

(二)受益人、證人或者相關組織、個人提供的證明。

熱點內容
行政規章和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0 01:15:10 瀏覽:924
11月14日社會與法頻道怎麼回放 發布:2025-01-20 01:09:25 瀏覽:44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出境配偶 發布:2025-01-19 23:58:12 瀏覽: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許可 發布:2025-01-19 23:13:26 瀏覽:280
行政立法擴張體現在 發布:2025-01-19 23:07:19 瀏覽:238
旅遊法律責任名詞 發布:2025-01-19 23:05:34 瀏覽:553
德治比法治更重要辨論賽 發布:2025-01-19 22:42:34 瀏覽:638
新勞動法加薪 發布:2025-01-19 22:41:23 瀏覽:725
寧夏郵政條例 發布:2025-01-19 21:48:58 瀏覽:810
經濟法要約邀請例題 發布:2025-01-19 21:10:22 瀏覽: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