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製品管理條例
㈠ 音像製品出版管理規定的音像製品出版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音像製品出版的管理,促進我國音像出版事業的健康發展與繁榮,根據《出版管理條例》、《音像製品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音像製品出版活動,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音像製品是指錄有內容的錄音帶(AT)、錄像帶(VT)、激光唱盤(CD)、數碼激光視盤(VCD)及高密度光碟(DVD)等。
第三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出版含有《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第三條第二款禁止內容的音像製品。
第四條新聞出版總署負責全國音像製品出版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門(以下簡稱出版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音像製品出版的監督管理工作。
音像出版單位的主管機關、主辦單位應當按照出版法律、法規和規章,對音像出版單位的出版活動履行管理職責。
第五條國家對出版音像製品,實行許可制度;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音像製品的出版活動。
音像製品出版的許可證件和批准文件,不得出租、出借、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轉讓。
第六條音像出版行業的社會團體按照其章程,在出版行政部門的指導下,實行自律管理。 第七條設立音像出版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音像出版單位的名稱、章程;
(二)有符合新聞出版總署認定的主辦單位及其主管機關;
(三)有確定的業務范圍;
(四)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組織機構和取得國家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資格的編輯人員,其人數不得少於10人,其中從事音像出版業務2年以上並具有中級以上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的不得少於5人;
(五)有30萬元以上的注冊資本;
(六)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設備和工作場所;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審批設立音像出版單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條件外,還應當符合國家關於音像出版單位總量、布局和結構的規劃。
第八條申請設立音像出版單位,由主辦單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提出審核意見,連同申請材料報新聞出版總署審批。
第九條設立音像出版單位的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音像出版單位的名稱、地址;
(二)音像出版單位的主辦單位及其主管機關的名稱、地址;
(三)音像出版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及音像出版專業人員的姓名、住址、資格證明文件;
(四)音像出版單位的注冊資本數額、來源及性質證明;
(五)音像出版單位工作場所使用證明文件。
申請書應當附具出版單位的章程和設立出版單位的主辦單位及主管機關的有關證明材料。
第十條新聞出版總署應當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並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書面通知主辦單位;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十一條音像出版單位的主辦單位應當自收到批准決定之日起60日內,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登記,領取《音像製品出版許可證》(以下簡稱出版許可證)。音像出版單位經登記後,持出版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依法領取營業執照。
音像出版單位自登記之日起滿180日未從事出版活動的,由原登記的出版行政部門注銷登記,並報新聞出版總署備案。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發生前款所列情形的,向出版行政部門申請延期。
第十二條音像出版單位變更名稱、主辦單位或者主管機關、業務范圍,或者兼並其他音像出版單位,或者因合並、分立而設立新的音像出版單位的,應當依照本規定第七條至第十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到原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應的登記手續。
第十三條音像出版單位變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或者終止音像出版經營活動的,應當到原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並在30日內向新聞出版總署備案。
第十四條音像出版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應當具有中級以上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具有從事音像出版業務3年以上的經歷,並應通過新聞出版總署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組織的崗位培訓,獲得《崗位培訓合格證書》。
第十五條音像出版單位中從事編輯、出版、校對等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必須通過國家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取得規定級別的出版專業職業資格,持相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上崗。 第十六條音像出版單位不得超出出版許可證確定的業務范圍從事音像製品的出版活動。
第十七條音像出版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標准及其他有關規定標識、使用《中國標准音像製品編碼》(以下簡稱版號)。
版號由新聞出版總署負責管理和調控,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發放。
第十八條音像出版單位實行編輯責任制度,保障音像製品刊載的內容合法。
第十九條音像出版單位實行年度出版計劃備案制度,出版計劃的內容應包括選題名稱、製作單位、主創人員、類別、載體、內容提要、節目長度、計劃出版時間。出版計劃報送的程序為:
(一)本年度上一年的12月20日以前報送本年度出版計劃;本年度3月1日 —20日、9月1日 —20日報送本年度出版調整計劃。
(二)出版計劃及出版調整計劃,須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審核。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出版計劃報送申請之日起20日內,向音像出版單位回復審核意見,並報新聞出版總署備案。
第二十條音像出版單位出版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選題,應當依照重大選題備案的有關規定報新聞出版總署備案。未經備案的重大選題,不得出版。
第二十一條圖書出版社、報社、期刊社、電子出版物出版社,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的音像製品,須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提交申請書和樣本。
第二十二條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的音像製品申請書,須寫明本版出版物的名稱、製作單位、主創人員、主要內容、出版時間、節目長度、復制數量和載體形式等內容。
第二十三條出版單位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對其申請書和樣本進行審核。審核同意的,配發版號,發放復制委託書,並報新聞出版總署備案;審核不同意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二十四條經批准出版的配合本版出版物音像製品,其名稱須與本版出版物一致,並須與本版出版物統一配套銷售,不得單獨定價銷售。
第二十五條音像出版單位及經批准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音像製品的其他出版單位,應在其出版的音像製品及其包裝的明顯位置,標明出版單位的名稱、地址和音像製品的版號、出版時間、責任編輯、著作權人和條形碼。出版進口的音像製品,還應當標明進口批准文號。
第二十六條音像出版單位不得向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出租、出借、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轉讓本單位的名稱,不得向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出售或者以其他形式出售或轉讓本單位版號。
第二十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購買、租用、借用、擅自使用音像出版單位的名稱或者以購買、偽造版號等形式從事音像製品出版活動。
第二十八條音像出版單位不得委託未取得《音像製品製作許可證》的單位製作音像製品。
第二十九條音像出版單位、經批准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音像製品的出版單位,應自音像製品出版之日起30日內,分別向國家圖書館、中國版本圖書館和新聞出版總署免費送交樣本。 第三十條用於無償贈送、發放及業務交流的音像製品屬於音像非賣品,不得定價,不得銷售或變相銷售,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第三十一條委託復制音像非賣品,須向委託方或者受託方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其申請書應寫明非賣品使用目的、名稱、製作單位、主要內容、發送對象、復制數量、節目長度和載體形式等內容,並附樣本。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委託復制音像非賣品申請之日起20日內予以審查,對符合本規定的,向委託復制單位核發音像製品復制委託書。
第三十二條音像非賣品須統一編號。編號為四段:第一段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簡稱,第二段為「音像非賣品」字樣,第三段為年度,第四段為數字編號。音像非賣品應當在其包裝和盤(帶)顯著位置註明其音像非賣品編號。 第三十三條委託復制音像製品,須使用復制委託書。
音像出版單位及其他委託復制單位,必須遵守國家關於復制委託書的管理規定。
復制委託書由新聞出版總署統一印製。
第三十四條復制委託書由音像出版單位及其他委託復制單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領取。
第三十五條出版單位及其他委託復制單位應當按照規定開具或填寫復制委託書,並將復制委託書直接交送復制單位。
出版單位及其他委託復制單位須保證復制委託書內容真實、准確、完整。
出版單位及其他委託復制單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出售或者轉讓復制委託書。
第三十六條音像出版單位及其他委託復制單位,須確定專人管理復制委託書並建立使用記錄。復制委託書使用記錄的內容包括開具時間、音像製品及具體節目名稱、相對應的版號、管理人員簽名。
復制委託書使用記錄保存期為2年。
第三十七條音像出版單位及其他委託復制單位,自音像製品完成復制之日起30日內,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上交由本單位及復制單位簽章的復制委託書第二聯及音像製品樣品。
第三十八條申請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音像製品或音像非賣品的單位,自獲得批准之日起90日內未能出版的,須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交回復制委託書。
第三十九條音像出版單位出版的音像製品、其他出版單位出版的配合本版出版物音像製品、音像非賣品須委託依法設立的復制單位復制。 第四十條音像出版單位實行審核登記制度,審核登記每2年進行1次。
第四十一條申請審核登記的音像出版單位應提交以下材料:
(一)《音像出版單位審核登記表》;
(二)音像製品出版業務情況報告,應當包括:執行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出版經營情況,人員、場所、設施情況;
(三)2年內出版的音像製品登記表;
(四)出版許可證的復印件。
第四十二條音像出版單位應於審核登記年度1月15日前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申請年度審核登記並提交相應材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申請登記的音像出版單位進行審核,並於同年2月底前完成審核登記工作。
第四十三條對符合下列條件的音像出版單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予以登記:
(一)符合本規定第七條的規定;
(二)2年內無違反出版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形;
(三)2年內出版音像製品不少於10種。
第四十四條對不符合前條所列條件之一的音像出版單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予以暫緩登記。
暫緩登記的期限為3個月。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應當責令暫緩登記的出版單位在此期限內進行整頓,達到本規定第七條的規定條件。
在暫緩登記的期限屆滿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應對暫緩登記的出版單位進行審查,對於達到本規定第七條的規定條件的,予以登記。對於未達到本規定第七條的規定條件的,提出注銷登記意見報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對注銷登記的出版單位,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繳回其出版許可證。
第四十五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應於同年3月20日前將審核登記情況及有關材料復印件匯總後報新聞出版總署備案。 第四十六條未經批准,擅自設立音像製品出版單位,擅自從事音像製品出版業務的,依照《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處罰。
第四十七條出版含有《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第三條第二款禁止內容的音像製品,依照《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第四十條處罰。
第四十八條出版音像製品的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第四十二條處罰:
(一)向其他單位、個人出租、出借、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轉讓本單位的名稱、音像製品出版的許可證件或者批准文件,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轉讓本單位的版號或者復制委託書的;
(二)委託未取得《音像製品製作許可證》的單位製作音像製品,或者委託非依法設立的復制單位復制音像製品的。
第四十九條出版音像製品的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第四十四條處罰:
(一)未按規定將年度出版計劃和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選題報新聞出版總署備案的;
(二)變更名稱、主辦單位或者主管機關、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業務范圍等,未依照本規定第十二條、第十三條辦理審批、備案手續的;
(三)未在其出版的音像製品及其包裝的明顯位置標明本規定所規定的項目的;
(四)未依照規定期限送交音像製品樣本的。
第五十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出版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給予警告,並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其他出版單位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音像製品,其名稱與本版出版物不一致或者單獨定價銷售的;
(二)音像出版單位及其他委託復制單位,未按照本規定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內容、期限留存備查材料的;
(三)委託復制非賣品的單位銷售或變相銷售非賣品或者以非賣品收取費用的;
(四)委託復制非賣品的單位未在非賣品包裝和盤帶顯著位置註明非賣品編號的。 第五十一條音像製品的出版許可證由新聞出版總署統一印製。
第五十二條本規定有關行政許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五十三條本辦法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新聞出版署1996年2月1日發布的《音像製品出版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㈡ 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的罰 則
第三十七條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其他好處,批准不符合法定設立條件的音像製品出版、製作、復制、進口、批發、零售單位,或者不履行監督職責,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直至開除的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關於受賄罪、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十八條音像製品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從事或者變相從事音像製品經營活動的,參與或者變相參與音像製品經營單位的經營活動的,依法給予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音像製品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部門有前款所列行為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規定處罰。第三十九條未經批准,擅自設立音像製品出版、製作、復制、進口、批發、零售單位,擅自從事音像製品出版、製作、復制業務或者進口、批發、零售經營活動的,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法定職權予以取締;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沒收違法經營的音像製品和違法所得以及進行違法活動的專用工具、設備;違法經營額1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經營額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違法經營額不足1萬元的,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條出版含有本條例第三條第二款禁止內容的音像製品,或者製作、復制、批發、零售、出租、放映明知或者應知含有本條例第三條第二款禁止內容的音像製品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公安部門依據各自職權責令停業整頓,沒收違法經營的音像製品和違法所得;違法經營額1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經營額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違法經營額不足1萬元的,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第四十一條走私音像製品的,依照刑法關於走私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海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給予警告,沒收違法經營的音像製品和違法所得;違法經營額1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經營額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違法經營額不足1萬元的,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一)音像出版單位向其他單位、個人出租、出借、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轉讓本單位的名稱,出售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本單位的版號的;(二)音像出版單位委託未取得《音像製品製作許可證》的單位製作音像製品,或者委託未取得《復制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復制音像製品的;(三)音像出版單位出版未經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擅自進口的音像製品的;(四)音像製作單位、音像復制單位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驗證音像出版單位的委託書、有關證明的;(五)音像復制單位擅自復制他人的音像製品,或者接受非音像出版單位、個人的委託復制經營性的音像製品,或者自行復制音像製品的。第四十三條音像出版單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或者外國的組織、個人合作製作音像製品,音像復制單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接受委託復制境外音像製品,未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或者未將復制的境外音像製品全部運輸出境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經營的音像製品和違法所得;違法經營額1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經營額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違法經營額不足1萬元的,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第四十四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並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一)音像出版單位未將其年度出版計劃和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選題報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的;(二)音像製品出版、製作、復制、批發、零售單位變更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業務范圍等,未依照本條例規定辦理審批、備案手續的;(三)音像出版單位未在其出版的音像製品及其包裝的明顯位置標明本條例規定的內容的;(四)音像出版單位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送交樣本的;(五)音像復制單位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留存備查的材料的;(六)從事光碟復制的音像復制單位復制光碟,使用未蝕刻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激光數碼儲存片來源識別碼的注塑模具的。第四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給予警告,沒收違法經營的音像製品和違法所得;違法經營額1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經營額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違法經營額不足1萬元的,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一)批發、零售、出租、放映非音像出版單位出版的音像製品或者非音像復制單位復制的音像製品的;(二)批發、零售、出租或者放映未經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批准進口的音像製品的;(三)批發、零售、出租、放映供研究、教學參考或者用於展覽、展示的進口音像製品的。第四十六條單位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被處以吊銷許可證行政處罰的,應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逾期未辦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第四十七條單位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被處以吊銷許可證行政處罰的,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自許可證被吊銷之日起10年內不得擔任音像製品出版、製作、復制、進口、批發、零售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從事音像製品零售業務的個體工商戶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被處以吊銷許可證行政處罰的,自許可證被吊銷之日起10年內不得從事音像製品零售業務。第四十八條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實施罰款的行政處罰,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實行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收繳的罰款必須全部上繳國庫。
㈢ 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的附 則
第四十九條除本條例第三十五條外,電子出版物的出版、製作、復制、進口、批發、版零售等活動權適用本條例。第五十條依照本條例發放許可證,除按照法定標准收取成本費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費用。第五十一條本條例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1994年8月25日國務院發布的《音像製品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㈣ 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的復 制
第二十條設立音像復制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音像復制單位的名稱、章程;(二)有確定的業務范圍;(三)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四)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資金、設備和復制場所;(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審批設立音像復制單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條件外,還應當符合音像復制單位總量、布局和結構的規劃。第二十一條申請設立音像復制單位,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並通知申請人。批準的,發給《復制經營許可證》,由申請人持《復制經營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依法領取營業執照;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一)音像復制單位的名稱、地址;(二)音像復制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住址;(三)音像復制單位的資金來源和數額。第二十二條音像復制單位變更業務范圍,或者兼並其他音像復制單位,或者因合並、分立而設立新的音像復制單位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應的登記手續。音像復制單位變更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或者終止復制經營活動的,應當到原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並向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二十三條音像復制單位接受委託復制音像製品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與委託的出版單位訂立復制委託合同;驗證委託的出版單位的《音像製品出版許可證》、營業執照副本、蓋章的音像製品復制委託書以及出版單位取得的授權書;接受委託復制的音像製品屬於非賣品的,應當驗證委託單位的身份證明和委託單位出具的音像製品非賣品復制委託書。音像復制單位應當自完成音像製品復制之日起2年內,保存委託合同和所復制的音像製品的樣本以及驗證的有關證明文件的副本,以備查驗。第二十四條音像復制單位不得接受非音像出版單位或者個人的委託復制經營性的音像製品;不得自行復制音像製品;不得批發、零售音像製品。第二十五條從事光碟復制的音像復制單位復制光碟,必須使用蝕刻有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激光數碼儲存片來源識別碼的注塑模具。第二十六條音像復制單位接受委託復制境外音像製品的,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持著作權人的授權書依法到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復制的音像製品應當全部運輸出境,不得在境內發行。
㈤ 音像製品管理條例 翻譯
第六章 罰則
第三十七條
出版行政部門、文化行政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またはその他行政に関わる部門及びその職員が、その職務上の地位を利用して、他人の金銭、物品その他利益を収受し、もって、法定の設立條件に合致しない音響映像製品の出版、製作、復制、輸入、卸売り、小売り、賃貸しを許可し、または、監督責任を怠り、または、違法行為を発見したにもかかわらず、調査及び処分をせず、もって、重大な結果を発生させた場合、責めを負うべき管理者及びその他直接責任者は、刑法の規定する収賄罪、職権濫用罪、職務怠慢罪、または、その他犯罪の規定により、法に則り、刑事上の責任を負う。
刑事処罰をもってしてもなお不十分な場合、降格または解任の行政処分を課する。
第三十八條
音響映像製品の経営活動を監督管理する部門の職員が、音響映像製品の経営活動に従事もしくは実質的に従事し、または、音響映像製品経営団體の経営活動に參與もしくは実質的に參與した場合、法に則り、解任または解僱の行政処分を課する。
音響映像製品の経営活動を監督管理する部門が前項に規定する行為をした場合、責めを負うべき管理者及びその他直接責任者は前項の規定に従い処罰される。
沒有把握,僅供參考
㈥ 音像製品管理條例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95號《國務院關於修改〈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的決定》已經2011年3月16日國務院第147次常務會議通過,於2011年3月19日公布,自2011年3月19日起施行。
㈦ 關於偽造銷售盜版教學光碟的的相關法律條文
2003年2月14日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音像市場的管理,促進本省音像事業的繁榮和發展,根據國務院《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音像製品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音像製品經營活動,是指錄有內容的錄音帶、錄像帶、唱片、激光唱盤和激光視盤等音像製品的批發、零售、出租。
音像製品的出版、製作和復制以及用於廣播電視播放,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執行。
第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音像市場管理工作的領導,優化音像市場結構,保證音像市場管理必要的經費,促進本行政區域內音像市場的健康發展。
第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以下簡稱文化行政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音像市場的主管部門,負責對音像市場經營活動的監督和管理。
公安、工商、海關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有關音像市場的管理工作。
第五條 省文化行政部門制定並組織實施全省音像市場發展規劃,實行宏觀調控,確定全省音像製品經營單位的布局和結構。設區的市文化行政部門根據全省音像市場發展規劃,制定並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音像市場發展規劃。
第六條 文化行政部門設立的文化市場管理機構,應當加強音像市場的稽查工作,維護音像市場的經營秩序。
第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支持群眾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舉報,對舉報重大違法案件的有功人員應當予以獎勵。具體獎勵辦法由省有關部門制定。
第二章 申報與審批
第八條 音像製品經營活動實行許可制度。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音像製品經營活動。
第九條 申請設立音像製品批發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單位名稱、確定的業務范圍、組織機構和章程;
(二)有固定的經營場所,營業面積一百平方米以上;
(三)有國家規定的與經營業務需要相適應的資金;
(四)實行計算機管理並有與批發業務相適應的設備、物流設施和配送能力;
(五)有適應業務需要的專職從業人員五人以上;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申請設立音像製品批發單位,由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門對前款所列條件進行調查、核實後,報省文化行政部門審批。省文化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決定,批準的,發給《音像製品經營許可證》,申請人持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領取營業執照;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十條 申請從事音像製品零售、出租業務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確定的業務范圍,是單位的應當具有名稱;
(二)有相應的固定經營場所;
(三)有適應業務需要的資金和從業人員;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申請從事音像製品零售、出租業務,報縣級文化行政部門審批。縣級文化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決定,批準的,發給《音像製品經營許可證》並報上一級文化行政部門備案,申請人持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領取營業執照;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十一條 申請設立音像製品連鎖經營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單位名稱、地址、組織機構和章程、音像製品連鎖經營單位總部及其連鎖門店經營場所的情況和使用權證明;
(二)有十個以上連鎖門店;
(三)有國家規定的與經營業務需要相適應的注冊資本;
(四)具備向連鎖門店提供經營指導和配送音像製品的能力;
(五)總部和連鎖門店實行計算機聯網管理;
(六)有適應業務需要的專職從業人員十五人以上;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音像製品連鎖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組建和運營。
申請設立音像製品連鎖經營單位,由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門對本條第一款所列條件進行調查、核實後,報省文化行政部門審批。省文化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決定,批準的,發給《音像製品經營許可證》,申請人持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領取營業執照;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
跨省設立音像製品連鎖經營單位,由連鎖總部報省文化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審批。
未經批准,不得在單位名稱中使用「連鎖」字樣,不得以連鎖方式從事音像製品經營活動。
第十二條 音像出版單位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批發、零售本單位出版的音像製品。從事非本單位出版的音像製品批發、零售業務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第十條的規定辦理審批、登記手續。
第十三條 申請設立通過信息網路從事音像製品批發、零售業務的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的規定,辦理審批、登記手續。
音像出版單位通過信息網路經營本單位出版的音像製品或者音像製品批發單位通過信息網路經營音像製品的,應當持相關許可證、網站或者所鏈接網站名、電子郵件地址等材料,報省文化行政部門核准。
第十四條 音像製品經營單位變更名稱、業務范圍,或者兼並其他音像製品經營單位,或者因合並、分立而設立新的音像製品經營單位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的有關規定辦理審批、登記手續。
音像製品經營單位變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以及終止經營活動,從事音像製品零售、出租經營活動的個人變更業務范圍、地址或者終止經營活動的,應當到原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並向原批準的文化行政部門備案,同時辦理《音像製品經營許可證》變更或者注銷手續。
第三章 經營與管理
第十五條 音像製品經營者不得經營下列音像製品:
(一)非音像製品出版單位出版的音像製品或者非音像製品復制單位復制的音像製品;
(二)未經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批准進口的音像製品;
(三)供研究、教學參考或者用於展覽、展示的進口音像製品。
第十六條 音像製品經營者應當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懸掛《音像製品經營許可證》,並懸牌公示不經營違法音像製品的承諾和監督舉報電話。
《音像製品經營許可證》不得偽造、租借、出售和轉讓。
音像製品經營者每兩年履行一次審核手續。審核不合格或者未在規定時間內辦理審核手續的,由原發證機關注銷許可證,並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第十七條 音像製品經營者不得超越批準的經營方式或者經營范圍從事經營活動,不得轉包經營。
第十八條 音像製品經營者應當從持有相關許可證的音像製品出版、批發單位進貨,並索要音像製品合法證明。消費者有權向音像製品經營者索要音像製品合法證明。
第十九條 音像製品出版、批發單位批發音像製品應當出具發票和發貨清單。
從事音像製品零售業務的單位或者個人銷售音像製品應當明碼標價、出具發票,發票上應當註明音像製品名稱、價格、數量和金額。
從事音像製品出租業務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登記出租音像製品的時間、名稱和數量等事項。
有關音像製品的發票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保留,其他票據、清單和登記材料應當保存二年以備查驗。
第二十條 本省的音像製品出版單位應當自本單位出版的音像製品出版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省文化行政部門報送樣品。
音像製品批發單位應當及時將所購進的音像製品清單報送所在地縣級文化行政部門備案。
第二十一條 通過信息網路從事音像製品批發、零售業務的單位應當在網站或者網頁標明許可證編號、發證部門;所經營的音像製品應當標明名稱、出版單位、中國標准音像製品編碼,屬於進口音像製品的,還應當同時標明進口批准文件文號。
第二十二條 申請鑒定音像製品是否非法,申請人可以向音像製品獲得地縣級文化行政部門提交申請書、音像製品和有關票據。申請書應當載明音像製品來源、名稱、數量、獲得日期、鑒定目的。縣級文化行政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專業人員進行鑒定,並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十日內出具鑒定文書。
當事人對鑒定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鑒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提請上一級文化行政部門復核,上一級文化行政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專業人員進行復核,並在收到復核申請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出具書面復核結論。
鑒定音像製品可以收取鑒定成本費。具體標准由省財政、物價、文化部門制定。
第二十三條 音像製品經營者應當主動及時將非法音像製品上交文化行政部門。
依法收繳的非法音像製品,由文化行政部門統一銷毀。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 音像製品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的行為,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處罰。
第二十五條 音像製品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有關規定,批准不符合法定設立條件的音像製品經營單位,或者不履行監督職責,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 音像製品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從事、參與或者變相從事、參與音像製品經營活動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撤職或者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二十七條 拒絕、阻礙音像製品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部門執法人員執行公務或者威脅、毆打執法人員,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 未領取《音像製品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擅自從事音像製品經營活動的,由文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各自職責予以取締,沒收違法經營的音像製品和違法所得,以及違法活動的專用工具、設備;違法經營額五千元以上的,並處違法經營額一倍至五倍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 音像製品經營者經營本條例第十五條所列非法音像製品的,由文化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給予警告,沒收違法經營的音像製品和違法所得;違法經營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違法經營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經營額五倍至十倍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
第三十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
(一)租借、出售、轉讓《音像製品經營許可證》或者使用復印件經營的;
(二)從未持有相關許可證的音像製品出版、批發單位進貨經營的;
(三)超越批準的經營方式或者經營范圍經營、轉包經營音像製品的;
(四)音像製品經營者拒絕提供有關音像製品合法證明和應當保存的票據、清單、登記材料的。
第三十一條 音像製品經營者變更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業務范圍等,未依照本條例規定辦理審批、備案手續的,由文化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
第三十二條 郵政、交通、鐵路、民航等部門在托運、郵寄、運輸、倉儲和包裝中發現非法音像製品,應當依法暫扣,並及時通知文化行政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三條 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不再審批設立經營性音像製品放映單位;已經依法設立的,不得變更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不得更新現有設備,並於二年內予以關閉。關閉前,文化行政部門應當加強日常監督和管理,年度審核工作由設區的市文化行政部門辦理。
第三十四條 本條例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由於有些音像製品經營者經營盜版碟的數量不是很多,而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的最低限額也為1萬元,雖然這是國家為了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但實際操作起來非常困難,因大部分出租碟片的經濟條件都不是很好,所以我省人大專門制定了該條法規來處罰上述經營者。
㈧ 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的出 版
第八條設立音像出版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音像出版單位的名稱、章程;(二)有符合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主辦單位及其主管機關;(三)有確定的業務范圍;(四)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組織機構和符合國家規定的資格條件的音像出版專業人員;(五)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資金、設備和工作場所;(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審批設立音像出版單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條件外,還應當符合音像出版單位總量、布局和結構的規劃。第九條申請設立音像出版單位,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並通知申請人。批準的,發給《音像製品出版許可證》,由申請人持《音像製品出版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依法領取營業執照;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一)音像出版單位的名稱、地址;(二)音像出版單位的主辦單位及其主管機關的名稱、地址;(三)音像出版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住址、資格證明文件;(四)音像出版單位的資金來源和數額。第十條音像出版單位變更名稱、主辦單位或者其主管機關、業務范圍,或者兼並其他音像出版單位,或者因合並、分立而設立新的音像出版單位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到原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應的登記手續。音像出版單位變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或者終止出版經營活動的,應當到原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並向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一條音像出版單位的年度出版計劃和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選題,應當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備案;重大選題音像製品未在出版前報備案的,不得出版。第十二條音像出版單位應當在其出版的音像製品及其包裝的明顯位置,標明出版單位的名稱、地址和音像製品的版號、出版時間、著作權人等事項;出版進口的音像製品,還應當標明進口批准文號。音像出版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國家圖書館、中國版本圖書館和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免費送交樣本。第十三條音像出版單位不得向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出租、出借、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轉讓本單位的名稱,不得向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出售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本單位的版號。第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購買、租用、借用、擅自使用音像出版單位的名稱或者購買、偽造版號等形式從事音像製品出版活動。圖書出版社、報社、期刊社、電子出版物出版社,不得出版非配合本版出版物的音像製品;但是,可以按照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的音像製品,並參照音像出版單位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第十五條音像出版單位可以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或者外國的組織、個人合作製作音像製品。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第十六條音像出版單位實行編輯責任制度,保證音像製品的內容符合本條例的規定。第十七條音像出版單位以外的單位申請設立獨立從事音像製品的製作業務的單位(以下簡稱音像製作單位),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並通知申請人。批準的,發給《音像製品製作許可證》,由申請人持《音像製品製作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依法領取營業執照;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單位的設立,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一)音像製作單位的名稱、地址;(二)音像製作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住址、資格證明文件;(三)音像製作單位的資金來源和數額。審批設立音像製作單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條件外,還應當兼顧音像製作單位總量、布局和結構。第十八條音像製作單位變更名稱、業務范圍,或者兼並其他音像製作單位,或者因合並、分立而設立新的音像製作單位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到原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應的登記手續。音像製作單位變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或者終止製作經營活動的,應當到原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並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九條音像出版單位不得委託未取得《音像製品製作許可證》的單位製作音像製品。音像製作單位接受委託製作音像製品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與委託的出版單位訂立製作委託合同;驗證委託的出版單位的《音像製品出版許可證》或者本版出版物的證明及由委託的出版單位蓋章的音像製品製作委託書。音像製作單位不得出版、復制、批發、零售音像製品。
㈨ 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的批發零售
第三十一條設立音像製品批發、零售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音像製品批發、零售單位的名稱、章程;(二)有確定的業務范圍;(三)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四)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資金和場所;(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三十二條申請設立音像製品批發單位,應當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申請從事音像製品零售業務,應當報縣級地方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書之日起3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並通知申請人。批準的,應當發給《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由申請人持《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依法領取營業執照;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出版物經營許可證》應當註明音像製品經營活動的種類。第三十三條音像製品批發、零售單位變更名稱、業務范圍,或者兼並其他音像製品批發、零售單位,或者因合並、分立而設立新的音像製品批發、零售單位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到原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應的登記手續。音像製品批發、零售單位變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或者終止經營活動,從事音像製品零售經營活動的個體工商戶變更業務范圍、地址或者終止經營活動的,應當到原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並向原批準的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三十四條音像出版單位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批發、零售本單位出版的音像製品。從事非本單位出版的音像製品的批發、零售業務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到原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第三十五條國家允許設立從事音像製品發行業務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第三十六條音像製品批發單位和從事音像製品零售、出租等業務的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不得經營非音像出版單位出版的音像製品或者非音像復制單位復制的音像製品,不得經營未經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批准進口的音像製品,不得經營侵犯他人著作權的音像製品。
㈩ 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的總 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音像製品的管理,促進音像業的健康發展和繁榮,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錄有內容的錄音帶、錄像帶、唱片、激光唱盤和激光視盤等音像製品的出版、製作、復制、進口、批發、零售、出租等活動。音像製品用於廣播電視播放的,適用廣播電視法律、行政法規。第三條出版、製作、復制、進口、批發、零售、出租音像製品,應當遵守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堅持為人民服務和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傳播有益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音像製品禁止載有下列內容:(一)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三)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五)宣揚邪教、迷信的;(六)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七)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九)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十)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的。第四條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音像製品的出版、製作、復制、進口、批發、零售和出租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行政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有關的音像製品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出版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音像製品的出版、製作、復制、進口、批發、零售和出租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音像製品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國家對出版、製作、復制、進口、批發、零售音像製品,實行許可制度;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音像製品的出版、製作、復制、進口、批發、零售等活動。依照本條例發放的許可證和批准文件,不得出租、出借、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轉讓。第六條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音像業的發展規劃,確定全國音像出版單位、音像復制單位的總量、布局和結構。第七條音像製品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從事或者變相從事音像製品經營活動,並不得參與或者變相參與音像製品經營單位的經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