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城鄉規劃條例
① 廣州市城市規劃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合理制定城市規劃,加強城市規劃管理,依法建設城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在本市市轄區和代管各縣級市內制定、實施城市規劃和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建設,必須遵守本條例。
廣州市、縣級市和其他建制鎮城市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其人民政府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中劃定。
本市所轄各區行政區域,本條例稱市區。
本市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開發區、保稅區、珠江管理區等,本條例稱特定管理區。
本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規劃期限內,市區規劃建成區和建設用地規劃控制區,本條例稱城市規劃發展區。第三條 城市規劃是進行城市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服從規劃管理。
城市規劃一經依法制定,未經法定程序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更改或廢止。第四條 城市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下列原則:
(一)與廣東省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發展戰略相銜接,正確處理近期建設和遠景發展、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關系。
(二)合理確定土地使用強度和控制人口密度。
(三)保障社會公眾利益,統籌兼顧公共安全、公共衛生、城市交通和市容景觀。
(四)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城市水源,發展城市綠化,重點保護風景名勝區和城市景觀河段,建設方便、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五)保護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古跡、建築物、建築群,重點保護具有本地特色的歷史風貌和人文景觀。
(六)舊城區的改建,應當與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相結合,合理調整用地,控制高層建築,降低建築密度,增加公共綠地、文化娛樂用地、體育用地,改善城市交通,完善生活、服務配套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增強城市綜合功能。第五條 城市規劃工作依法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規范和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制度。
對城市規劃管理工作人員實行崗位資格證書制度。第六條 廣州市(以下簡稱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城市規劃工作和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轄各區、特定管理區的城市規劃部門,是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受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委託,依照本條例規定許可權負責本轄區的城市規劃工作;縣級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部門主管本轄區內的城市規劃工作,業務上受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領導。
計劃、土地、房管、市政、園林、公安、工商、供電、供水和其它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協同城市規劃部門實施城市規劃管理。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助城市規劃部門監督檢查管轄區內的違法建設。第七條 市、縣級市城市規劃監察機構,分別負責市區、縣級市行政區域內城市規劃的監察工作,業務上受同級城市規劃部門領導。第二章 城市規劃的編制與審批第八條 編制城市規劃,一般按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的階段進行。
城市規劃發展區在城市總體規劃基礎上,應當編制分區規劃;城市規劃發展區內的建制鎮,應納入編制分區規劃的范圍;如需編制鎮的總體規劃,應符合分區規劃。
城市規劃發展區以外的建制鎮,應編制鎮的總體規劃。
城市的重要地區,應編制專項規劃。
城市的土地開發利用,應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
編制市區城市規劃,實行統一的廣州市平面座標系統、高程系統及圖幅、分幅、編號。
編制各階段城市規劃,應當以上一階段城市規劃為依據,其內容應當符合城市規劃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第九條 市區的分區規劃,由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經聽取所在地人民政府意見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特定管理區的分區規劃,由特定管理區城市規劃部門組織編制,經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縣級市根據需要,由其城市規劃部門組織編制分區規劃,報縣級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中涉及市城市總體規劃重要控制區的,應報市人民政府審批。第十條 縣級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鎮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由其審批的鎮總體規劃,由所在地的縣級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以及市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批;其他建制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縣級市人民政府審批。
② 廣東省城鄉規劃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以下簡稱城鄉規劃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實施,在規劃區內的建設,以及對歷史文化和自然風貌的保護等活動。
本條例所稱城鄉規劃,是指對一定時期內城鄉土地利用和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城鄉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村莊規劃和特定地區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分為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和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特定地區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本條例所稱特定地區,是指經國家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置的開發區、產業園區以及其他成片開發地區。第三條城鄉規劃的編制,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並體現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
各類專項規劃,涉及土地利用和空間布局的,應當符合城鄉規劃。第四條鼓勵開展城市設計工作。城市設計應當注重歷史文化和自然風貌的保護,體現嶺南文化和地方特色。第五條省、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城鄉規劃管理的相關工作。
市轄區、特定地區設立的城鄉規劃管理機構,應當服從城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的統一管理。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明確鎮人民政府辦事機構承擔村鎮規劃建設管理職責。第六條城鎮體系規劃,城市、鎮、特定地區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詳細規劃應當經城鄉規劃委員會審議。
省城鄉規劃委員會的產生、任期、議事規則等有關事項由省人民政府規定。城市、縣城鄉規劃委員會的產生、任期、議事規則等有關事項由本級人民政府規定,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鄉規劃的編制和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村莊規劃編制和管理經費應當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預算中安排。第八條省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制定城鄉規劃編制和實施的技術規范,向社會公布後實施。
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國家和省的規定製定適用於本行政區域的實施性技術規定,向社會公布後實施。第九條城鄉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和公正原則,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城鄉規劃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第十條省、城市和有條件的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城鄉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推進城鄉規劃管理信息共享。
城市、縣和有條件的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城鄉規劃建設檔案館的建設和管理,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查閱城鄉規劃建設檔案提供便利。第二章城鄉規劃的制定和修改第十一條省人民政府根據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組織編制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報國務院審批。
省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根據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組織編制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和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用於指導劃定區域內城市、鎮的開發邊界和編制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並確定由省實施規劃監控的區域。第十二條城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並依照法定程序報送審批。
城市總體規劃應當包含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的內容。
大、中城市可以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分區規劃,對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以及公共設施、城市基礎設施的配置作出進一步安排,對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提出指導性要求,其規劃期限應當與總體規劃相一致。
分區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第十三條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同時對縣域城鎮、村莊的發展布局、資源保護和利用,重大設施布局等作出統籌安排。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總體規劃報送審批前,應當先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交由本級人民政府研究處理。
③ 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2016)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本市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管理,傳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促進城鄉建設與社會文化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和《廣東省城鄉規劃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歷史文化名城的規劃、保護、利用和管理等活動。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對象包括歷史城區的自然格局和傳統風貌、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歷史建築、歷史風貌區、傳統村落,古樹名木、傳統地名、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內涉及文物、古樹名木、傳統地名、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保護的,執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第三條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應當遵循科學規劃、分類管理、嚴格保護、合理利用的原則,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保護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保持、延續歷史文化名城的傳統格局和風貌。第四條市人民政府負責本市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區、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街道辦事處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相關職責。第五條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全市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的保護規劃等工作,並組織實施本條例。
文物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規定的有關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監督管理的工作。
房屋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歷史風貌區和傳統村落核心保護范圍內的建築物、構築物和歷史建築的結構安全、使用和修繕的監督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行使行政處罰權。
財政、土地、建設、城市管理、公安、環境保護、水務、交通、林業園林、旅遊、工商、民政、農業、宗教、港務、民防、地震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共同做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相關工作。第六條市、區人民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設立片區保護管理組織等方式,對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歷史建築、歷史風貌區和傳統村落等實施日常保護和管理。第七條市、區人民政府設立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履行以下職責:
(一)審議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規劃和歷史文化名城的重大政策措施,並督促落實;
(二)審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的內容和調整方案;
(三)指導、協調、監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有關工作;
(四)指導、協調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方面重大突發事件的處理,審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中重大問題的解決方案;
(五)本級人民政府認為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有關的其他重大事項。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由同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其產生、任期和議事規則由同級人民政府制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召開會議,可以邀請有關專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公眾代表參加,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第八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經費投入。
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各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實際需要,突出重點、統籌安排市本級財政對區級財政的轉移支付資金。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經費用於普查、測量、認定、搶險、學術研究、規劃編制、修繕補助、資助、獎勵等方面。第九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保護意識,可以通過授權或者委託符合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研究機構、行業協會和其他社會組織開展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相關的基礎研究、專業培訓等工作。第十條鼓勵單位和個人通過捐贈、資助、投資、成立公益性組織、提供技術或者志願服務等多種方式,依法參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第二章保護名錄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制度,將下列保護對象納入保護名錄:
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和歷史建築;
歷史風貌區;
傳統村落;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保護對象。
保護名錄應當載明保護對象的名稱、區位、建成時間和歷史價值等內容。
④ 廣州市城鄉規劃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優化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廣東省城鄉規劃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實施、監督檢查以及相關城鄉建設活動。第三條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區、特定地區設立的派出機構和在鎮設立的工作機構,按照規定職責承擔有關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區人民政府依照法定許可權負責轄區內的村莊規劃審批和其他規劃管理工作。
鎮人民政府依照法定許可權負責轄區內的村莊規劃編制和其他規劃管理工作。街道辦事處依照本條例規定的職責負責轄區內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行使城鄉規劃管理方面的行政處罰權。第四條規劃委員會是市人民政府進行城鄉規劃決策的議事機構。市人民政府進行城鄉規劃決策時,應當將規劃委員會的審議意見作為重要依據。未經規劃委員會審議或者審議未通過的,市人民政府不予批准。城市總體規劃、區域性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制定和修改以及重大建設項目的設立和調整涉及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改的,應當經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
規劃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和若干專業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規劃委員會的日常事務。專業委員會負責其職責范圍內事項的審議。
規劃委員會委員由市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代表、專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公眾代表組成。其中,專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公眾代表委員人數應當超過委員總數的二分之一。
規劃委員會對審議的表決事項實行票決制。每次參加會議人數應當不少於各委員會委員總數的三分之二。參加會議的委員均享有表決權,表決議題採取無記名的方式進行,須有三分之二以上參加會議的委員贊成方可通過。
規劃委員會的產生、任期和議事規則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規定,並報省人民政府備案。第五條本市城鄉規劃和建設應當遵循以人為本、城鄉一體、
優化布局、生態文明、節約資源、集約發展和傳承嶺南特色的原則。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下列要求制定、實施本市城鄉規劃:
(一)堅持多中心、組團式、網路型的城市空間結構,引導城市各功能區合理分工、協調發展,構建城鄉一體發展的市域城鎮體系;
(二)科學控制人口和用地規模,加強城鄉空間管制,劃定城市開發邊界、生態控制線,加強生態隔離,推進綠色建築和建築節能;
(三)城市新區的規劃建設應當科學確定城市功能,緊湊布局,集聚發展,同步配套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
(四)舊城區的規劃建設應當注重優化城市功能和改善人居環境,增加基礎設施和公共空間,嚴格控制居住人口和建設總量;
(五)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加強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風貌區、名鎮名村、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和自然遺產等的保護;
(六)加強國家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功能,推進廣州與珠江三角洲城鎮群的區域協調發展。第七條本市城市總體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相互銜接,協調一致。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經費、因規劃變更導致的政府補償支出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九條依法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詳細規劃以及其他城鄉規劃應當通過政府網站、新聞媒體或者在專門場所及時公布,並作為政府網站或者常設的專門場所長期公布的內容,未經公布的城鄉規劃,不作為規劃管理和城鄉建設的依據,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條城鄉規劃制定、修改、實施和監督檢查應當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制度,聽取公眾意見,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就涉及其利害關系的建設活動是否符合城鄉規劃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進行查詢。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為公眾查詢提供便利條件。第十一條本市應當加強城鄉規劃信息化應用,強化規劃成果電子數據的質量控制,建立城鄉規劃信息資源庫,提升城鄉規劃的科學水平,實現各行政管理部門之間規劃管理信息的共享。
⑤ 廣州市城鄉規劃技術規定(2015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實現城鄉規劃編制和規劃管理的標准化、規范化和法制化,保障城鄉規劃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廣東省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和實施,應當遵守本規定。
本市的規劃區可以劃分為城市規劃區、鎮規劃區和村莊規劃區。第三條各項建設工程的規劃管理和建設,應當按照經批準的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相關規劃執行;尚未編制上述規劃的,應當按照上層次城鄉規劃和本規定執行。第四條本市按照規劃的城市區位和功能定位要求,對各項建設實施規劃密度分區管制。規劃密度分區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劃定,具體控制指標和要求在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村莊規劃中規定。第五條城鄉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應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強化國家中心城市地位、建設宜居城鄉和現代產業體系的「首善之區」、建設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國際化大都市、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為目標,保持歷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城、田、海」的城市格局,發揮城鄉規劃引領城鄉建設、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社會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眾利益的公共政策作用,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制定和修改城鄉規劃應當注重和加強對土地使用現狀及已經作出的規劃審批和許可行為的調查,遵循前瞻性、科學性、可實施性、節約集約用地、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以及有利於發揮規劃的引導、統籌、調控等公共政策作用的規劃編制原則。其中,有關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遊、自然資源開發等的專業規劃,應當在該專業規劃草案上報審批前,組織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第六條本市編制城鄉規劃和實施規劃管理採用的廣州市平面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應當與國家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相聯系,兩套坐標系統應當逐步實現統一。第七條編制城鄉規劃應當劃定紫線、紅線、綠線、藍線、黃線、黑線等「六線」,並提出相關規劃控制要求。規劃區內的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應當遵守「六線」規劃控制要求。
(一)紫線:指城鄉規劃中用於界定歷史文化街區(或者歷史文化保護區)和歷史建築的保護范圍界線。
(二)紅線:指城鄉規劃中用於界定道路、廣場用地和對外交通用地(管道運輸用地除外)、交通設施用地范圍的控制線。
(三)綠線:指城鄉規劃中用於界定公共綠地、防護綠地、生產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生態風景林地等城市各類綠地范圍的控制線。
(四)藍線:指城鄉規劃中用於界定江、河、湖、庫、渠和濕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范圍的控制線。
(五)黃線:指城鄉規劃中用於界定市政公用設施用地范圍的控制線。
(六)黑線:指城鄉規劃中用於界定建設用地范圍的控制線。第八條城市設計貫穿城鄉規劃各階段。重要地塊宜遵循自然環境與人工景觀、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地方特色與時代特點相和諧的原則開展城市設計。經審定的城市設計應當納入城鄉規劃。第九條地下空間規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應當同步編制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編制城市詳細規劃時,應當依據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編制城市地下空間建設規劃。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應當與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遵循統籌安排、綜合開發、合理利用的原則,充分考慮防災減災、人民防空和通信等需要。第十條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應當貫徹嚴格保護和科學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的基本原則,應當以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為目標,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為依據,保護歷史城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風貌區、文物建築和歷史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各類歷史文化資源。
加強文物保護,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將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登記文物保護單位、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文物線索、古樹名木和地下文物埋藏區的保護控制要求依法納入城鄉規劃進行保護和管理。第十一條為促進綠色建築發展,節約能源,保護和改善環境,建設低碳型經濟社會,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中貫徹執行修建綠色建築的政策法規。對因實施綠色建築技術而必須增加的建築面積,符合現行政策法規的規定並經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認定後,可不納入計算容積率。具體認定辦法由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另行制訂,報市政府批准後執行。
⑥ 廣州市城鄉規劃程序規定(2019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城鄉規劃管理,規范城鄉規劃管理程序,保障城鄉規劃的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廣東省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實施和監督檢查程序適用本規定。第三條市規劃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規定。第二章城鄉規劃的制定第四條本市城市總體規劃的制定、修改程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定執行。第五條各專業主管部門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專業(專項)發展規劃。其中,有關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遊、自然資源開發的專業(專項)發展規劃,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編制或者修改專業(專項)發展規劃涉及空間布局和用地需求的,應公開展示規劃草案,征詢公眾意見。經市發展改革、規劃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查後,由各專業主管部門報市人民政府審批,並由規劃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相應納入城鄉規劃。第六條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當遵循下列程序:
(一)編制計劃。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計劃,報同級人民政府審定。
(二)組織編制。
市轄各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根據總體規劃組織編制。
(三)公示。
控制性詳細規劃報送審查、審批前,組織編制機關應當按照本規定第十一條的規定將規劃草案予以公示,採取論證會、聽證會或者其他方式,徵求專業單位、專家和公眾意見,並根據意見對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予以修改完善。
(四)審查。
市轄各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查。
控制性詳細規劃中的市政工程規劃內容,應當由具有市政工程規劃設計和管理經驗的專家委員會與相關專業主管部門進行聯合審查。
(五)審議。
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將通過審查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審查意見及公眾參與報告提交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
城市規劃委員會對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有重大異議,審議未通過的,由組織編制機關組織規劃草案的修改和重新審查,再次進行公示後,提交相應的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
(六)批准。
市轄各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經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七)備案。
控制性詳細規劃經批准後,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第七條涉及對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單元的總體指標、要求作出修改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對修改的必要性進行論證,徵求規劃管理單元內利害關系人的意見,並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專題報告,經原審批機關同意後,方可編制修改方案。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其管理單元修改方案報經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報城市人民政府批准。
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改涉及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的,應當先修改總體規劃。
涉及對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單元內部的控制指標、要求作出調整的,除第八條規定的情形外,可以由相關政府部門或者土地使用權人向組織編制機關提出書面申請,同時附送規劃修改論證報告和草案。由規劃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結合書面申請要求和周邊規劃情況,組織編制規劃調整方案。規劃修改論證報告和草案及調整方案經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報原審批機關批准。規劃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依據獨立地塊指標調整情況做好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單元的總體指標平衡。對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單元內部的控制指標、要求的調整,不適用於以公開出讓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
本條所稱「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規劃管理單元」是指結合行政街道界線、天然地理界限等因素劃定的、由多個規劃地塊組成的規劃管理范圍。第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原審批機關可以委託規劃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局部修正:
(一)因工程實施需要,在不增加原規劃確定的總建築面積的前提下,修正道路及市政設施的線位、部分技術參數及沿線用地規劃控制指標的。
(二)非重要地區用地調整建築密度、綠地率,且與周邊景觀協調但不增加原規劃確定的總建築面積的。
(三)因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信息錯漏需要更正控制性詳細規劃相關信息的。
⑦ 廣州市城鄉規劃程序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城鄉規劃管理,規范城鄉規劃管理程序,保障城鄉規劃的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廣東省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實施和監督檢查程序適用本規定。第三條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規定。第二章城鄉規劃的制定第四條本市城市總體規劃的制定、修改程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定執行。第五條各專業主管部門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專業(專項)發展規劃。其中,有關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遊、自然資源開發的專業(專項)發展規劃,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編制或者修改專業(專項)發展規劃涉及空間布局和用地需求的,應公開展示規劃草案,征詢公眾意見。經市發展改革、城鄉規劃、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審查後,由各專業主管部門報市人民政府審批,並由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相應納入城鄉規劃。第六條縣級市的總體規劃和縣級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由縣級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市人民政府審查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批。總體規劃提交市人民政府審查前,應當經縣級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審議意見交由縣級市人民政府研究處理。
縣級市其他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所在地的縣級市人民政府審批。鎮總體規劃在報所在地的縣級市人民政府審批前,應當先經鎮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審議意見交由鎮人民政府研究處理。
修改縣級市和縣級市轄鎮總體規劃前,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對原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向原審批機關報告;修改涉及總體規劃強制性內容的,應當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專題報告,經同意後,方可編制修改方案。修改後的縣級市和縣級市轄鎮總體規劃,應當依照本條第一、二款規定的程序報批。
總體規劃編制或者修改過程中,組織編制機關應當按照本規定第十二條的規定將規劃草案予以公示,採取論證會、座談會等方式徵求專業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並根據意見對規劃草案予以修改完善。第七條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當遵循下列程序:
(一)編制計劃。
市、縣級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計劃,報同級人民政府審定。
(二)組織編制。
市轄各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根據總體規劃組織編制;縣級市政府所在地的鎮(街)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縣級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根據總體規劃組織編制;縣級市其他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鎮人民政府根據總體規劃組織編制。
縣級市區域內涉及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重要控制區以及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提供規劃條件。
(三)公示。
控制性詳細規劃報送審查、審批前,組織編制機關應當按照本規定第十二條的規定將規劃草案予以公示,採取論證會、聽證會或者其他方式,徵求專業單位、專家和公眾意見,並根據意見對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予以修改完善。
(四)審查。
市轄各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查;縣級市政府所在地的鎮(街)、縣級市所轄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縣級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查。
控制性詳細規劃中的市政工程規劃內容,應當由具有市政工程規劃設計和管理經驗的專家委員會與相關專業主管部門進行聯合審查。
(五)審議。
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將通過審查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審查意見及公眾參與報告提交市或者縣級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
城市規劃委員會對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有重大異議,審議未通過的,由組織編制機關組織規劃草案的修改和重新審查,再次進行公示後,提交相應的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
(六)批准。
市轄各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經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縣級市內屬於城市總體規劃重要控制區以及市重要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在提交縣級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前,應當先徵得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書面同意。縣級市內其他地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經縣級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報縣級市人民政府批准。
(七)備案。
控制性詳細規劃經批准後,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⑧ 廣州市城鄉規劃技術規定(2019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實現城鄉規劃編制和規劃管理的標准化、規范化和法制化,保障城鄉規劃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廣東省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和實施,應當遵守本規定。
本市的規劃區可以劃分為城市規劃區、鎮規劃區和村莊規劃區。第三條各項建設工程的規劃管理和建設,應當按照經批準的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相關規劃執行;尚未編制上述規劃的,應當按照上層次城鄉規劃和本規定執行。第四條本市按照規劃的城市區位和功能定位要求,對各項建設實施規劃密度分區管制。規劃密度分區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劃定,具體控制指標和要求在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村莊規劃中規定。第五條城鄉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應當發揮城鄉規劃引領城鄉建設、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社會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眾利益的公共政策作用,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制定和修改城鄉規劃應當注重和加強對土地使用現狀及已經作出的規劃審批和許可行為的調查,遵循前瞻性、科學性、可實施性、節約集約用地、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以及有利於發揮規劃的引導、統籌、調控等公共政策作用的規劃編制原則。其中,有關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遊、自然資源開發等的專業規劃,應當在該專業規劃草案上報審批前,組織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第六條本市編制城鄉規劃和實施規劃管理採用的廣州市平面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應當與國家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相聯系,兩套坐標系統應當逐步實現統一。第七條編制城鄉規劃應當劃定紫線、紅線、綠線、藍線、黃線、黑線等「六線」,並提出相關規劃控制要求。規劃區內的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應當遵守「六線」規劃控制要求。
(一)紫線:指城鄉規劃中用於界定歷史文化街區(或者歷史文化保護區)和歷史建築的保護范圍界線。
(二)紅線:指城鄉規劃中用於界定道路、廣場用地和對外交通用地(管道運輸用地除外)、交通設施用地范圍的控制線。
(三)綠線:指城鄉規劃中用於界定公共綠地、防護綠地、生產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生態風景林地等城市各類綠地范圍的控制線。
(四)藍線:指城鄉規劃中用於界定江、河、湖、庫、渠和濕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范圍的控制線。
(五)黃線:指城鄉規劃中用於界定市政公用設施用地范圍的控制線。
(六)黑線:指城鄉規劃中用於界定建設用地范圍的控制線。第八條城市設計貫穿城鄉規劃各階段。重要地塊宜遵循自然環境與人工景觀、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地方特色與時代特點相和諧的原則開展城市設計。經審定的城市設計應當納入城鄉規劃。第九條地下空間規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應當同步編制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編制城市詳細規劃時,應當依據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編制城市地下空間建設規劃。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應當與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遵循統籌安排、綜合開發、合理利用的原則,充分考慮防災減災、人民防空和通信等需要。第十條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應當貫徹嚴格保護和科學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的基本原則,應當以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為目標,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為依據,保護歷史城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風貌區、文物建築和歷史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各類歷史文化資源。
加強文物保護,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將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登記文物保護單位、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文物線索、古樹名木和地下文物埋藏區的保護控制要求依法納入城鄉規劃進行保護和管理。第十一條為促進綠色建築發展,節約能源,保護和改善環境,建設低碳型經濟社會,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中貫徹執行修建綠色建築的政策法規。對因實施綠色建築技術而必須增加的建築面積,符合現行政策法規的規定並經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認定後,可不納入計算容積率。具體認定辦法由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另行制訂,報市政府批准後執行。
⑨ 廣州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第一章建設規劃管理第一節工業建設規劃第一條工業建設,應根據本市的性質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著重發展技術密集型工業及其他輕工業,嚴格控制耗能多、佔地廣、污染嚴重、交通源大的工業項目。第二條新建和擴建的大中型工業項目,應布置在遠郊工業區和衛星城鎮,近郊工業區原則上不再安排。規劃工業區分布見附表一。第三條市中心區內現有分散的工業企業,應逐步進行調整。對用地省、運輸量小和污染少的工廠,應結合舊城改造,集中建設綜合性的工業樓;對易燃、易爆、污染嚴重、運輸量大的工廠,應有計劃地實行關、停、轉、遷。第四條大中型工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選址工作,應根據城市規劃要求充分論證。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批,應徵求市規劃局的意見。第五條工業建設項目的有關環保、市政、能源、交通、綠化等工程或設施,應同步建設,同時使用。第二節倉庫區規劃第六條倉庫和堆場的設置,必須根據城市規劃要求,按使用性質、物資流向、運輸方式和安全防護規定統籌規劃,合理布局。
東江口西岸、楊梅嶺、夏元、南崗為港口倉庫區;新塘、石馬、塞壩口、大幹圍為一般性倉庫區;沙洛、大石、南崗為船舶基地或倉庫區;蒼頭為危險品倉庫區;南崗、加庄及南崗為油庫區。第七條危險品倉庫應布置在遠郊。市區內現有不符合城市規劃要求和安全防護規定的危險品倉庫、堆場,應有計劃地外遷。第八條倉庫區內應有相應的停車和裝卸場地,不得佔用城市道路停車或裝卸貨物。第三節交通建設規劃第九條鐵路客運站,應統一建設各項配套工程和綜合服務設施,並設置相應的交通廣場和停車場。第十條舊城區內現有的鐵路貨運站場不宜擴建,並應有計劃外遷。按規劃在鐵路沿線新建、擴建大朗、三眼橋、夏元等大型貨場。第十一條鐵路與城市道路或主要公路的交叉道口,應按城市規劃要求逐步設置立交。第十二條現有有廣深、廣從、廣汕、廣花、廣佛、廣中公路,規劃的廣清、廣番公路為城市對外交通干線。公路沿線兩側自道路紅線各五十米范圍內,公路出入口路段兩側自道路紅線各二十米范圍,不得布置任何建築物(不包括交通附屬設施)。城市規劃發展地段,按城市道路管理。廣--深--珠高速公路和廣佛高速公路沿線兩側自道路紅線各一百米范圍內,不得布置任何建築物。需設置的停車場、加油站等服務設施,必須符合高速公路建設的規劃要求。第十三條公路客運站,應設在市中心區外圍,並與市內公共交通站場相銜接。第十四條黃埔、新沙、蓮花山、新造、瀝□、東江口、芳村、合利圍、東洛圍、員村、如意坊、黃沙為規劃港區;洲頭咀及大沙頭為規劃客運港口。
港口岸線一般應設置公用碼頭,並按照深水深用、淺水淺用的原則逐步調整,合理使用。第十五條貨運港區,應根據碼頭泊位、船型、貨種及貨物吞吐量、裝卸工藝、堆存和集散條件確定其范圍。
裝卸易燃、易爆、毒性的危險品及對城市環境有嚴重污染的貨物,應按城市規劃要求和安全防護規定另設專用碼頭。第十六條客運港口,應設置人流集散廣場、停車場、公共交通站場及其他必要的服務設施。第十七條廣州白雲機場現有飛行區不再擴建,機場設施的建設規模應嚴格控制。要抓緊新機場的定點和規劃控制工作。第四節環境保護規劃第十八條任何建設項目的選址或定點,均應遵守國家和省、市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防止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嚴禁在水源保護區、風景區和城鎮居民區內新建有污染環境的工程項目。第十九條建設項目的選址,必須由建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提出環境評價報告書,經環境保護部門審批後,作為編制建設項目計劃任務和定址的依據之一。第二十條對環境有污染的建設項目,必須按照有關規定與城鎮居民點保持一定的衛生防護距離。市中心區內現有的噴(烘)漆、鑄(鍛)造、熱處理、沖壓、電鍍、鋸木等工廠(場),應予外遷;短期內不能外遷的,應按有關規定限期治理。第二十一條規劃集中供熱地區內的企業事業單位,其供熱應納入熱網系統。在供熱工程實施後,原分散的鍋爐應予拆除,並不得再行新建。第二十二條西村、石門、江村、新塘水廠的水源,分三級保護區。
西村水廠的衛生河吸水點和石門、江村、新塘水廠的吸水點周圍,半徑二百米以內的水域,及其靠水廠一側沿岸縱深一百米以內的陸域,為第一級水源保護。
從泥紫沿東江、增江上溯至荔城鎮的水域,從荔灣涌口沿白泥河、赤泥河上溯至赤泥圩和沿流溪河上溯至人和圩的水域,及其兩岩縱深一般不少於三公里的廣州境內陸域,除第一級水源保護區外,為第二級水源保護區。
從南崗沿東江、增江上溯至荔城鎮的水域,從荔灣涌口沿白泥河、赤泥河上溯至國泰圩和沿流溪河上溯至流溪河水庫以上的一公里的水域,及其兩岸縱深一般不少於五公里的廣州境內陸域,除第一、二級水源保護區外,為第三級水源保護區。
各水源保護區具體界線,由市環境保護部門規定。
第三級水源保護區內,不得新建、擴建生產或儲存放射性物質、排放一類有害物質或其他嚴重污染水源的單位及排污口,不得設立有污染的水上活動場所。
第二級水源保護區內,除執行第三級水源保護區的規定外,還禁止新建、擴建排放污染物可能導致水源污染危害的設施;禁止設置有毒、有害物品的倉庫或堆棧;禁止在岸邊堆放各種廢棄物。
第一級水源保護區內,除執行第二、三級水源保護區的規定外,還禁止新建除水廠設施以外的建築物;禁止設立碼頭、廁所、滲水坑、污水渠道和排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