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觀念

法規觀念

發布時間: 2020-12-25 20:16:18

❶ 建設工程法規概念

你具體想問什麼?
解釋名詞嗎?

建設工程法規:師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版部分,指國權家權力機關或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旨在調整國家及其有關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在建設活動中或建設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統稱。
調整對象:1.建設活動中的行政管理關系。即調整國家或授權部門對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等產生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2 經濟協作關系。調整各家單位之間協作中所產生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3 民事關系。建設活動中,涉及到了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從業人員及相關人員的人身和財產的傷害,轉讓等涉及公民個人權利的問題。

❷ 消防法規的概念

一、法規 廣義復上:有制權的國家機關制定的一切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也可稱「法」或「法律」,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以及國家機關制定的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
狹義上:僅指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兩者的區別,主要根據語言環境判斷。如「法律法規」和「法律、法規、規章」、「法律、行政法規」。

二、消防法規:是調整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在消防監督管理工作中所發生和形成的各類社會關系的全部法律規范的總和。也是對消防工作作出規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以及技術標准等規范性文件的總稱。通常,我們是在廣義上使用「消防法規」這一概念。
根據其性質不同,又可分為消防管理法規和消防技術法規。
消防管理法規包括:消防法律、消防行政法規、地方性消防法規、消防行政規章(部門消防規章和地方性消防規章)。
消防技術法規包括:建築工程防火設計規范、消防產品技術標准。

❸ 法律和法規是否同一個概念法規屬於不屬於法律的范疇

呵呵,法律復和法規並制不是一個含義。

他們的不同在於:制定者不同、規范的范疇不同、效力等級不同等。

這里的法律是指狹義的法律。

其含義為:專指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而在我國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法規指:國家各職能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如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

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❹ 從法律角度來看,法規,規章,自治條例,行政法規的概念喲什麼不同

法規是從國家層面創立的,或者說是從地方性層政府面創立的,也就是回說,這個是由答政府機構主導,然後規章是可以由企業創立,可以由團體創立自治條律,應該是由自治區創立或是適應與自治區,行政法規是指的僅真對於行政人員的

❺ 從法律角度來看,法規,規章,自治條例,行政法規的概念喲什麼不同

法規指國家來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源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

自治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綜合性的基本依據和活動准則.單行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區域自治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制定的單項法規。

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

❻ 法律法規組織的概念 特徵

法律、法規授權組織,是指根據法律、法規的明確授權,以自己的名義,按照授權的范圍依回法實施行政行為,答並獨立承擔由此產生法律責任的具有管理公共職能的社會組織。
它有以下幾個法律特徵:1.職權來源是法律、法規的明文規定。2.被授權組織是行政機關以外的組織。3.授權具有單方強制性。4.授權引起職權、職責的同時轉移。5.被授權組織在被授權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在行使職權時具有自主權。

❼ 請問 法律 法規 條例 細則 辦法 的概念和區別

1、法律、法規、條例、細則、辦法的概念:

①法律位於第一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最大,通過的文件可信度最高,下面的文件的都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為執行標准,如違反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一概宣布無效。

②法規:是指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文件為基礎依據,再對照當地的具體實際情況制訂的實際執行標准.實際操作性是最主要的方面。

③條例:政府機關通過的文件,政府機關同時要服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這個發布的文件為執行標准.做了一些對實際事務進行規范和要求的文件,就是條例。

④細則:解釋性的文件,具體解釋法律法規,並詳細規定其具體做法。

⑤辦法:更為詳細的做事規定,規定了做什麼事按什麼程序,要注意什麼。

2、法律、法規、條例、細則、辦法的區別:

幾者規定的范圍、內容涉及的方面有所不同。

①法律是全國人大委員會審議並通過,全國各地通用。

②法規,條例由國務院審議並通過,全國通用,但法律效力與法律相比較差。

③條例也可由較大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所以只能在本地區實施,屬於地方法規。

④意見和實施細則一般由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提出,本一級政府審議並通過實施。

(7)法規觀念擴展閱讀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思想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❽ 法規觀念淡薄不服從管理怎麼辦部隊

部隊不是有軍隊律師嘛,多上上法律課,意識不就提升了

❾ 法律和法規有什麼區別啊從概念、效力等方面分析

「法律」和「法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的立法許可權和法律效力各有不同,不可混淆。「法律」,在我國,是專門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國家主席簽署公布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一般均以「法」字配稱,如《刑法》、《民法》、《婚姻法》、《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等。
「法規」是法律效力相對低於憲法和法律的規范性文件。「法規」主要有如下三種形式,一是由國務院及其所屬政府部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而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也稱行政規章;二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制定和頒布的地方性法規;三是較大的市(省會、首府)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一般用「條例」、「規定」、「規則」、「辦法」稱謂,如《徵兵工作條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勞動管理規定》、《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等。
「法律」通常可以簡稱「法」。比如,稱全國人大制定某部法律為「立法」。但是,「法規」則以其不同的形式,分別稱為「行政規章」,或稱為「地方法規」,而一般不能簡稱為「法」,因而也不能將制定行政規章或地方性法規籠統地稱為「立法」。
有的媒體在報道中,稱某市政府頒布的《關於加強環境保護的暫行規定》,是以「立法」的形式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有的媒體在報道中稱,某省人大通過了《預算審批監督辦法》,是用「立法」形式規范政府預算。這兩種說法都是不夠准確的。按照法律規范,政府部門頒布的法規應稱為「行政規章」,而某省人大通過的法規應稱「地方法規」。

熱點內容
法治校園資料 發布:2025-04-25 07:51:01 瀏覽:570
民法典網暴 發布:2025-04-25 07:50:11 瀏覽:107
書法報道德經書法大賽 發布:2025-04-25 07:39:18 瀏覽:520
簡述經濟法要約成立須具備的條件 發布:2025-04-25 07:35:41 瀏覽:965
勞動法支援事宜 發布:2025-04-25 07:27:01 瀏覽:181
婚姻法關於監護權 發布:2025-04-25 06:46:45 瀏覽:848
新婚姻法結婚還是單身 發布:2025-04-25 06:40:56 瀏覽:80
食堂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4-25 06:36:10 瀏覽:214
珍稀植物保護條例 發布:2025-04-25 06:31:51 瀏覽:697
勞動法沒做滿一個月 發布:2025-04-25 06:29:30 瀏覽: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