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8-31 09:49:55

❶ 內蒙古自治區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的管理,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區域生態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保護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保護區位於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蘭察布市境內,屬於森林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面積、界線以國務院批準的面積、界線為准。第三條在保護區內從事規劃、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等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應當堅持全面規劃、嚴格保護、有序建設、科學管理、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妥善處理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第五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包頭市人民政府、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以及相關旗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本轄區保護區的建設、保護和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護區的建設、保護和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並逐年加大投入。第六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包頭市人民政府、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轄區保護區工作的領導,協調解決保護區關於自然保護、生態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重大事項。第七條自治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保護區的綜合管理。
自治區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保護區的工作,其所屬的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保護和管理的具體工作。
保護區所在地的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林業、公安、農牧業、水利、國土資源、旅遊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相關工作。第八條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一)執行國家和自治區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
(二)負責組織實施保護區總體規劃,制定和實施各項管理制度;
(三)負責保護區內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的申報實施工作;
(四)負責保護區內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五)調查保護區內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及資料庫,組織環境監測;
(六)組織開展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活動;
(七)在不影響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按照保護區總體規劃,組織開展參觀、旅遊等活動;
(八)依法查處破壞保護區內自然資源、自然環境、保護設施的違法行為。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保護區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自然資源、自然環境等行為進行制止、檢舉和控告。第十條保護區所在地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在保護區建設、保護和管理以及科學研究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規劃和資源環境保護第十一條保護區總體規劃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發展和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環境保護、農牧業、水利、國土資源、旅遊等相關部門及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編制。
編制保護區總體規劃應當經過論證會、聽證會等程序,廣泛徵求有關單位和公眾的意見,經自治區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後,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保護區總體規劃應當向社會公布。
經批準的保護區總體規劃應當嚴格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原批准程序報批。第十二條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根據國務院批準的保護區的范圍和界線,設置保護區區界標志和功能區區界標志,並報請自治區人民政府予以公告。
未經原審批機關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改變保護區的性質及區界范圍。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或者擅自移動保護區的界標及其他保護設施。第十三條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
核心區為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以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進入。
核心區外圍為緩沖區,只准進入從事教學科研觀測活動。
緩沖區外圍為實驗區,可以進行科學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以及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等活動。第十四條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包頭市人民政府、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轄區保護區生態移民規劃,核心區應當逐步實現無人居住,緩沖區和實驗區應當逐步減少居住人口。第十五條在保護區內的單位、居民和經批准進入保護區的人員,應當遵守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服從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管理。因其生活和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保護區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損害的,應當採取措施恢復生態環境。

❷ 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的管理,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及其棲息地,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江西武夷山保護區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上饒市鉛山縣境內,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7°39′30″-117°55′47″,北緯27°48′11″-28°00′35″之間,面積16007公頃。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的具體范圍、界線和功能分區以國務院批準的文件為准。第三條江西武夷山保護區按功能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在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的界線上設立界碑、界樁等界標。第四條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和利用,適用本條例。第五條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應當堅持全面規劃、嚴格保護、科學管理、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第六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並組織實施有利於江西武夷山保護區保護和建設的政策措施,將保護、建設、管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鉛山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保護和管理需要,對江西武夷山保護區所在地鄉鎮建立有利於生態保護的考核評價機制。第七條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管理機構依法接受的國內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用於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的保護。第八條對江西武夷山保護區內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侵佔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的行為進行檢舉、控告。第二章保護管理機構與職責第九條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主管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的工作,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管理機構具體負責保護和管理工作。第十條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管理機構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編制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總體規劃及其專項規劃,在徵求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意見後按程序報批,並組織實施;

(三)組織開展江西武夷山保護區內資源調查和環境監測,建立江西武夷山保護區自然資源檔案;

(四)開展與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相關的科學研究、科學知識普及和宣傳教育活動;

(五)組織開展江西武夷山保護區規范化建設;

(六)對江西武夷山保護區內的生產、旅遊、經營等活動進行監督管理;

(七)依法查處破壞江西武夷山保護區內自然資源、自然環境、保護管理設施的違法行為;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一條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管理機構依法報經批准,可以在進出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的主要路口設立資源保護檢查站。

資源保護檢查站負責對運輸進出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的動植物及其製品、動植物及其製品的檢疫證和相關審批文件進行查驗;對違法攜帶火種進入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等行為依法進行查處。第十二條江西武夷山保護區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環境保護、發展改革、財政、交通運輸、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水利、旅遊、科學技術、公安、出入境檢驗檢疫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江西武夷山保護區保護和管理相關工作。

江西武夷山保護區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相關工作。第十三條省森林公安機關應當根據需要在江西武夷山保護區設立派出機構,依法查處破壞江西武夷山保護區自然資源和財物的違法犯罪行為。第十四條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組織協調上饒市、鉛山縣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管理機構、武夷山鎮和篁碧畲族鄉人民政府等有關單位,建立健全江西武夷山保護區聯合保護機制,制定保護公約,開展宣傳教育,落實保護責任,協調做好森林防火、林地管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保護和管理工作。第三章保護措施第十五條江西武夷山保護區面積、功能分區、界線和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總體規劃及其專項規劃,是江西武夷山保護區保護和管理的依據,不得擅自改變;確需改變的,應當報原批准機關批准。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應當嚴格按照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的性質、范圍、功能分區和總體規劃進行保護。

江西武夷山保護區所在地鎮、鄉、村規劃的編制,應當與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總體規劃相銜接,並書面徵求江西武夷山保護區管理機構的意見。

❸ 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2018修正)

第一條為加強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保護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是以保護天然青杄和祁連圓柏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

保護區地處蘭州市永登縣境內,位於東經102°36′至102°55′,北緯36°33′至36°48′,總面積47930公頃。第三條在保護區內從事相關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應當堅持依法保護、生態優先、協調發展的原則。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根據省人民政府的授權對保護區實施統一管理,加強對保護區工作的領導,將保護區的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建立保護投入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第六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進行協調、監督和檢查。

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保護區的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保護區的具體工作。

市發展改革、財政、環保、公安、農業、國土、水利、文化、旅遊、交通等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保護區的相關工作。

保護區所在地的縣、鄉(鎮)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協助做好保護區內的相關工作。第七條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有關保護區的法律、法規和具體政策;

(二)編制保護區建設規劃,制定相關管理制度;

(三)負責保護區內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

(四)組織、協助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普工作;

(五)依法開展森林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

(六)依法查處保護區內破壞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違法行為;

(七)協助上級政府及其主管部門處理保護區與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

(八)在不影響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制定保護區內的旅遊規劃,並實施管理;

(九)法律法規賦予的其他職責。第八條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協調保護區周邊縣、鄉(鎮)人民政府成立聯防聯保組織,負責制定保護公約,開展宣傳教育,劃定責任區,落實保護責任等有關事宜。第九條對建設、管理保護區以及在有關保護區的科學研究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市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保護區內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侵佔保護區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控告。第十條在保護區內的單位、居民和經批准進入保護區的人員,應當嚴格遵守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接受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管理。第十一條保護區內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應當標明區界,設置界標,予以公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或者破壞保護區界標。第十二條保護區內禁止:

(一)盜伐、濫伐、毀壞林木或者破壞植被;

(二)採挖野生植物、葯材、樹脂、種子;

(三)狩獵、打撈、捕獲、收購、販運野生動物;

(四)開墾、放牧、開礦、採石、燒荒、挖沙、取土;

(五)野外用火、排放污水、廢氣、傾倒固體廢棄物;

(六)擅自移動或者破壞保護設施;

(七)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第十三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保護區的核心區。因科學研究的需要,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活動的,應當事先向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並報經省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保護區核心區內原有居民確有必要遷出的,由保護區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妥善安置。第十四條禁止在保護區的緩沖區開展旅遊和生產經營活動。因教學科研的目的,需要進入保護區的緩沖區從事非破壞性的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活動的,應當事先向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並經保護區管理機構批准。

從事該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將活動成果的副本提交保護區管理機構。第十五條在保護區的實驗區內開展參觀、旅遊活動的,由保護區管理機構編制方案,方案應當符合保護區管理目標。

在保護區組織參觀、旅遊活動的,應當嚴格按照前款規定的方案進行,並加強管理;進入保護區參觀、旅遊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服從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管理。

嚴禁開設與保護區保護方向不一致的參觀、旅遊項目。

❹ 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2018修改)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保護保護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繁殖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科學研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均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屬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以保護丹頂鶴等國家珍貴稀有鳥類及其棲息繁殖環境和稀有植物為主要目的。第四條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工作必須遵循保護為主、護養結合、統一規劃的原則。保護區的總體規劃由保護區管理機構會同當地縣級人民政府制定,由省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審核,報國務院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實施。
經批準的保護區總體規劃不得擅自更改,確需更改的,應當經原批准機關同意。第五條省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和通榆縣人民政府對保護區的工作實行雙重領導。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保護局)對保護區內的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和自然環境實行統一管理。第六條保護局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制定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統一管理保護區;
(三)調查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組織環境監測,保護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四)組織或者協助有關部門開展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
(五)進行自然保護的宣傳教育;
(六)在不影響保護自然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組織開展參觀、旅遊等活動。第七條當地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採取有效措施,配合保護局做好保護區的資源保護工作。第二章保護管理第八條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的范圍由保護局會同當地縣人民政府劃分或調整,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報國務院批准。
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及保護區周邊,應設立界線標志。第九條核心區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因科學研究的需要,必須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活動的,應當事先向保護局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經保護局報省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批准。第十條禁止在保護區的緩沖區開展旅遊和生產經營活動。因教學科研的目的,需要進入保護區的緩沖區從事非破壞性的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活動的,應當事先向保護局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經保護局批准。
從事前款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將其活動成果的副本提交保護局。第十一條實驗區可以從事科學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以及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等活動,應當服從保護局管理。
在保護區的實驗區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或者景觀的生產設施;建設其他項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已經建成的設施,其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應當限期治理;造成損害的,必須採取補救措施。
保護區實驗區居民,在遵守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關規定和不破壞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在固定生產生活活動范圍內修築必要的種植、養殖和生活用房設施的,應當在修築設施前向保護局報告,並接受指導和監督。第十二條實驗區內的居民、單位,在生產、生活活動中應保護鳥類和稀有植物的生長繁殖環境。第十三條保護局應有計劃地採取封山育林、封沙育草、封沼育葦、設置圍欄等措施增加植被,為野生動物棲息繁殖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第十四條外國人進入保護區,應當事先向保護局提交活動計劃,並經保護局批准。
進入保護區的外國人,應當遵守有關保護區的法律、法規和規定,未經批准,不得在保護區內從事採集標本等活動。第十五條保護區內嚴禁下列活動:
(一)狩獵、捕撈、毒害、傷害野生動物、撿拾和收售鳥卵、破壞動物巢穴;
(二)開墾、開礦、採石、挖沙;
(三)取土、採挖泥炭;
(四)砍伐、放牧、燒荒、采葯、採挖野生植物;
(五)私建、濫建建築物或者構築物;
(六)破壞界線標志和各種設施;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❺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星斗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星斗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建設和利用,保護水杉原生種群及其棲息地,維護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自然保護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然保護區屬野生生物類中的野生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所轄的恩施市、利川市、咸豐縣境內的東部星斗山片和西部小河片的法定范圍內。

禁止非自然保護區居民違法遷入自然保護區境內。第三條凡在自然保護區內從事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條例。第四條自然保護區堅持保護優先、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第五條在省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自治州人民政府領導下,自然保護區實行統一管理和屬地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第六條自治州人民政府、相關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建設和利用工作的領導,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將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和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第七條在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管理、保護、利用和有關的科學研究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以及舉報重大違法案件的有功人員,各級人民政府或者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予以表彰、獎勵。第二章保護與管理第八條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制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分區詳細規劃和相應保護措施並組織實施;

(三)調查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及資料庫,組織環境監測,保護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四)保護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探索自然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途徑;

(五)組織或者協助有關部門開展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

(六)在不影響自然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組織開展參觀、旅遊等活動;

(七)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九條自治州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指導;相關縣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與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共同搞好所屬區域的共建共管;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為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建設和利用等做好工作。第十條相關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協助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成立聯防聯保組織。聯防聯保組織負責制定保護公約,開展保護宣傳教育,落實責任,共同做好保護管理工作。第十一條自然保護區根據保護、管理、建設、利用和科研的需要,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

自然保護區的區界界樁和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的界標分別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和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設立並公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移動、侵佔和損壞保護區界樁、界標和其他設施設備。第十二條自然保護區緩沖區內可以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活動;實驗區內可以從事科學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以及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等活動。

在自然保護區緩沖區從事非破壞性的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活動的,應當事先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經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批准。

經批准在自然保護區的緩沖區內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活動成果副本。第十三條嚴禁在自然保護區內野外用火。

自然保護區森林防火工作,按行政區域實行屬地管理,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第十四條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採伐、毀壞國家保護植物和古樹名木。因雷擊、病蟲害、火災、自然衰老等原因必須採伐的林木,應當按程序報批。

自然保護區內水杉原生母樹及其他古樹名木由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統一掛牌保護,由林權所有者管理。第十五條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獵捕、殺害、出售、收購、轉讓野生動物。因科學研究、保護居民生命財產安全、馴養繁殖、展覽、贈送等特殊情況需要獵捕、殺害、出售、收購、轉讓的,按國家、省有關規定執行。

❻ 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第一條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是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為加強對保護區的保護管理,發揮其多種效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結合保護區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工作統一由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保護局)負責,其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全面保護好保護區的自然資源(包括土地、林地、草地、水域、動物、植物、礦物)、自然環境及自然歷史遺跡;
(三)保存、拯救、增殖珍貴稀有生物物種,開展科學研究,探索自然資源合理利用途徑,把保護區建設成為生物物種儲存基地、科研科普基地和環境監測基地;
(四)開展宣傳教育,普及自然保護知識,組織區內外有關單位共同保護好自然資源和自然景物,維護自然生態平衡;
(五)會同當地人民政府組織區內外有關單位制訂森林防火公約,共同搞好森林防火;
(六)審核、辦理入區手續;
(七)對入區人員和駐區內的單位進行自然保護方面的監督管理;
(八)定期進行自然資源調查,掌握資源消長規律,建立自然資源檔案;
(九)按省人民政府批準的總體建設規劃進行建設,監督和管理區內的各項建設;
(十)制止和依法處理違反本條例的行為。第三條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和實驗區,並由保護局設立標志。重點區域可設立專項保護點。
核心區只供保護局進行巡護、定位觀測研究和定期資源調查,禁止進行其他活動。如因特殊需要,必須進行其他活動,須經保護局同意,報省林業主管部門批准。實驗區可以進行科學研究、教學實習、考察、登山、拍攝影視、馴化培育珍稀動植物,以及在指定的地點進行參觀旅遊等活動。第四條保護局應當在實驗區採取必要的措施,保護和改善動物、植物的生存環境,促進保護對象的生長繁衍。第五條保護區內嚴禁狩獵、墾植、放牧、開礦、爆破、採伐樹木、軍事演習和在野外使用明火等活動。第六條保護區內禁止捕捉野生動物、採挖野生植物和開采沙石土料。因科研、教學需要,必須到保護區採集標本的,按照保護和管理野生動物、植物的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經保護局或省林業主管部門批准,在指定的實驗區內限量、有價採集。保護區內公路養護所用沙石土料,由保護局批准,在指定的地點採取。第七條有關單位確需在保護區范圍內設置機構和進行規劃、勘探、建設、資源開發的,由保護局簽署意見,報省林業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後實施。第八條任何部門、團體和單位,與國外簽署涉及保護區的協議,接待外國人到保護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拍攝影視、登山、探險等活動,必須徵得省林業主管部門同意。第九條進入保護區的人員,須憑下列規定的證件辦理入區手續,方准進入保護區:
(一)入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拍攝影視、登山、探險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由省林業主管部門批准,到保護局辦理入區手續;
(二)國內旅遊人員憑單位介紹信或身份證件,國外旅遊人員憑外事部門、旅遊部門、接待單位的介紹信或旅遊證件;
(三)區內各單位的上級機關及其他有關機關的人員到區內檢查工作,憑工作介紹信或有關證件;
(四)區內各單位的人員和進入保護區工作的人員,憑保護局發給的通行證;
(五)邊防執勤人員憑省邊防局簽發的執勤證或執勤標志;
從事本條(一)、(二)項活動的,須交納入區費,其標准按《吉林省收費罰款沒收財務管理條例》規定製定。
進入保護區的人員,必須遵守本條例和保護區的有關規定,自覺保護自然資源、景物和設施,接受保護區管理人員的管理和指導。第十條保護區內開展旅遊,必須堅持以保護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為主,旅遊服從保護的原則。
保護區內的旅遊,由保護局統一管理,業務上接受省和當地縣以上人民政府旅遊部門指導,所得收入用於保護區的建設和保護事業。
在保護局的統一規劃和管理下,保護區的旅遊設施,可以由保護局自建;也可以與其他單位聯合興建,收益按投資的比例或協議的約定分成;還可以經省林業主管部門同意,由其他單位獨資興建,收益歸建設單位,但須向保護區交納經營收入額千分之五的保護管理費。
旅遊必須在指定的旅遊點和旅遊線路內進行,旅遊點和旅遊線路由保護局規劃,並報省林業主管部門批准。

❼ 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防範生態環境風險,實現保護區及周邊區域的統籌規劃、保護和管理,築牢生態安全屏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及保護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保護區的范圍和界線以國務院批准確定的為准。第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從事與保護區保護和管理有關的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應當遵循保護優先、統籌規劃、依法管護、科學利用、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第五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保護區保護和管理工作的領導,將保護區總體規劃納入本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行保護區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建立保護區及其周邊區域生態環境聯合保護機制。

省人民政府林業與草原主管部門是保護區的主管部門。

省人民政府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發展和改革、文化與旅遊、財政、公安、應急管理、教育、科技、氣象、地震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相關工作。第六條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是保護區的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方針政策;

(二)負責保護區總體規劃的編制和實施;

(三)為實施保護區總體規劃和本條例,制定各項具體管理制度;

(四)保護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維護自然生態平衡;

(五)開展保護區環境監測和自然資源調查並建立檔案;

(六)組織開展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活動;

(七)依法制止和查處破壞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行為;

(八)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防範其他自然災害;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保護和管理職責。第七條保護區周邊區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相關單位應當根據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總體要求,做好轄區內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相關保護和管理工作。第八條建立保護區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由省人民政府負責召集,成員單位包括省人民政府相關部門、保護區管理機構、保護區周邊區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相關單位。其主要職責是:

(一)討論決定涉及保護區保護的重大決策;

(二)協調解決涉及保護區保護的重大問題;

(三)協調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開展聯合執法;

(四)省人民政府認為應當協調解決的其他事項。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對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進行保護的義務,有權制止和檢舉破壞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行為。第十條鼓勵個人和社會組織以志願服務、捐贈等形式依法參與、支持保護區保護和管理工作。第十一條對在保護區保護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第十二條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營造長白山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第二章規劃與保護第十三條保護區管理機構組織編制保護區總體規劃,由省人民政府林業與草原主管部門組織評審和審查,依法定程序報請批准後公布實施。

編制保護區總體規劃應當經過聽證、論證等程序,並徵求保護區保護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社會公眾的意見。

經批準的保護區總體規劃不得擅自更改,確需更改的,應當經原批准機關同意。第十四條保護區的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設項目應當符合保護區總體規劃。

建設項目的選址、布局和建築物的造型、風格、色調、高度、體量等應當與周圍景觀布局和生態環境整體風格協調。第十五條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

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批准確定的保護區范圍和界線,標明區界,設置明顯標志和必要的保護設施。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毀損、破壞區界標志和保護設施。第十六條禁止任何人進入保護區的核心區。

因科學研究的需要,必須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活動的,應當事先向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並由保護區管理機構報省人民政府林業與草原主管部門批准。活動計劃未經原批准單位同意,不得擅自改變。

❽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第三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建設和管理自然保護區,必須遵守本條例。第四條國家採取有利於發展自然保護區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將自然保護區的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五條建設和管理自然保護區,應當妥善處理與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第六條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或者其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接受國內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用於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自然保護區工作的領導。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自然保護區內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侵佔自然保護區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控告。第八條國家對自然保護區實行綜合管理與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自然保護區的綜合管理。
國務院林業、農業、地質礦產、水利、海洋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主管有關的自然保護區。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自然保護區管理的部門的設置和職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具體情況確定。第九條對建設、管理自然保護區以及在有關的科學研究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第二章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第十條凡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建立自然保護區:
(一)典型的自然地理區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區域以及已經遭受破壞但經保護能夠恢復的同類自然生態系統區域;
(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域;
(三)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海域、海岸、島嶼、濕地、內陸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四)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遺跡;
(五)經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護的其他自然區域。第十一條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地方級自然保護區。
在國內外有典型意義、在科學上有重大國際影響或者有特殊科學研究價值的自然保護區,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除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外,其他具有典型意義或者重要科學研究價值的自然保護區列為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可以分級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規定,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二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由自然保護區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後,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協調並提出審批建議,報國務院批准。
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由自然保護區所在的縣、自治縣、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地方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協調並提出審批建議,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跨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由有關行政區域的人民政府協商一致後提出申請,並按照前兩款規定的程序審批。
建立海上自然保護區,須經國務院批准。第十三條申請建立自然保護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填報建立自然保護區申報書。第十四條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和界線由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的人民政府確定,並標明區界,予以公告。
確定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和界線,應當兼顧保護對象的完整性和適度性,以及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第十五條自然保護區的撤銷及其性質、范圍、界線的調整或者改變,應當經原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的人民政府批准。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自然保護區的界標。

熱點內容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許可 發布:2025-01-19 23:13:26 瀏覽:280
行政立法擴張體現在 發布:2025-01-19 23:07:19 瀏覽:238
旅遊法律責任名詞 發布:2025-01-19 23:05:34 瀏覽:553
德治比法治更重要辨論賽 發布:2025-01-19 22:42:34 瀏覽:638
新勞動法加薪 發布:2025-01-19 22:41:23 瀏覽:725
寧夏郵政條例 發布:2025-01-19 21:48:58 瀏覽:810
經濟法要約邀請例題 發布:2025-01-19 21:10:22 瀏覽:155
刑法重公權 發布:2025-01-19 20:19:44 瀏覽:926
法官在家辦公 發布:2025-01-19 20:08:01 瀏覽:831
房東選任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9 19:16:10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