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監測管理條例
Ⅰ 地震監測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地震監測活動的管理,提高地震監測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地震監測台網的規劃、建設和管理以及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第三條地震監測工作是服務於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公益事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地震監測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第四條國家對地震監測台網實行統一規劃,分級、分類管理。第五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地震監測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震監測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國家鼓勵、支持地震監測的科學研究,推廣應用先進的地震監測技術,開展地震監測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少數民族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海島的地震監測台網的建設和運行。第七條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地震監測活動,必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合作進行,並經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批准。
從事前款規定的活動,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並不得涉及國家秘密和危害國家安全。第二章地震監測台網的規劃和建設第八條全國地震監測台網,由國家地震監測台網、省級地震監測台網和市、縣地震監測台網組成。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有關單位、個人建設的社會地震監測台站(點)是全國地震監測台網的補充。第九條編制地震監測台網規劃,應當堅持布局合理、資源共享的原則,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相協調。第十條全國地震監測台網總體規劃和國家地震監測台網規劃,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根據全國地震監測預報方案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負責組織實施。
省級地震監測台網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根據全國地震監測台網總體規劃和本行政區域地震監測預報方案制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市、縣地震監測台網規劃,由市、縣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根據省級地震監測台網規劃制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一條省級地震監測台網規劃和市、縣地震監測台網規劃需要變更的,應當報原批准機關批准。第十二條全國地震監測台網和專用地震監測台網的建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標准,符合國家規定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程序,保證台網建設質量。
全國地震監測台網的建設,應當依法實行招投標。第十三條建設全國地震監測台網和專用地震監測台網,應當按照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的規定,採用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有關地震監測的技術要求的設備和軟體。第十四條下列建設工程應當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
(一)壩高100米以上、庫容5億立方米以上,且可能誘發5級以上地震的水庫;
(二)受地震破壞後可能引發嚴重次生災害的油田、礦山、石油化工等重大建設工程。第十五條核電站、水庫大壩、特大橋梁、發射塔等重大建設工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強震動監測設施。第十六條建設單位應當將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情況,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備案。第十七條國家鼓勵利用廢棄的油井、礦井和人防工程進行地震監測。
利用廢棄的油井、礦井和人防工程進行地震監測的,應當採取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第十八條全國地震監測台網的建設資金和運行經費,按照事權和財權相統一的原則,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承擔。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資金和運行經費,由建設單位承擔。第三章地震監測台網的管理第十九條全國地震監測台網正式運行後,不得擅自中止或者終止;確需中止或者終止的,國家地震監測台網和省級地震監測台網必須經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批准,市、縣地震監測台網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批准,並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中止或者終止運行的,應當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備案。
Ⅱ 地震監測管理條例有哪些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地震監測活動的管理,提高地震監測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地震監測台網的規劃、建設和管理以及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
第三條地震監測工作是服務於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公益事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地震監測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第四條國家對地震監測台網實行統一規劃,分級、分類管理。
第五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地震監測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震監測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國家鼓勵、支持地震監測的科學研究,推廣應用先進的地震監測技術,開展地震監測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少數民族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海島的地震監測台網的建設和運行。
第七條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地震監測活動,必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合作進行,並經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批准。
從事前款規定的活動,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並不得涉及國家秘密和危害國家安全。
第二章地震監測台網的規劃和建設
第八條全國地震監測台網,由國家地震監測台網、省級地震監測台網和市、縣地震監測台網組成。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有關單位、個人建設的社會地震監測台站(點)是全國地震監測台網的補充。
第九條編制地震監測台網規劃,應當堅持布局合理、資源共享的原則,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相協調。
第十條全國地震監測台網總體規劃和國家地震監測台網規劃,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根據全國地震監測預報方案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負責組織實施。
省級地震監測台網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根據全國地震監測台網總體規劃和本行政區域地震監測預報方案制訂,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市、縣地震監測台網規劃,由市、縣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根據省級地震監測台網規劃制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十一條省級地震監測台網規劃和市、縣地震監測台網規劃需要變更的,應當報原批准機關批准。
第十二條全國地震監測台網和專用地震監測台網的建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標准,符合國家規定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程序,保證台網建設質量。
全國地震監測台網的建設,應當依法實行招投標。
第十三條建設全國地震監測台網和專用地震監測台網,應當按照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的規定,採用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有關地震監測的技術要求的設備和軟體。
第十四條下列建設工程應當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一)壩高100米以上、庫容5億立方米以上,且可能誘發5級以上地震的水庫;(二)受地震破壞後可能引發嚴重次生災害的油田、礦山、石油化工等重大建設工程。
第十五條核電站、水庫大壩、特大橋梁、發射塔等重大建設工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強震動監測設施。
第十六條建設單位應當將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情況,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備案。
第十七條國家鼓勵利用廢棄的油井、礦井和人防工程進行地震監測。
利用廢棄的油井、礦井和人防工程進行地震監測的,應當採取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
第十八條全國地震監測台網的建設資金和運行經費,按照事權和財權相統一的原則,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承擔。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資金和運行經費,由建設單位承擔。
第三章地震監測台網的管理
第十九條全國地震監測台網正式運行後,不得擅自中止或者終止;確需中止或者終止的,國家地震監測台網和省級地震監測台網必須經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批准,市、縣地震監測台網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批准,並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中止或者終止運行的,應當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備案。
第二十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對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社會地震監測台站(點)的運行予以指導。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為全國地震監測台網的運行提供必要的通信、交通、水、電等條件保障。
全國地震監測台網、專用地震監測台網的運行受到影響時,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採取緊急措施,盡快恢復地震監測台網的正常運行。
第二十二條檢測、傳遞、分析、處理、存貯、報送地震監測信息的單位,應當保證地震監測信息的安全和質量。
第二十三條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強震動監測設施的管理單位,應當將地震監測信息及時報送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
第二十四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加強對從事地震監測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術水平。
第四章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
第二十五條國家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地震監測設施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工作。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義務,對危害、破壞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行為有權舉報。
第二十六條禁止佔用、拆除、損壞下列地震監測設施:(一)地震監測儀器、設備和裝置;(二)供地震監測使用的山洞、觀測井(泉);(三)地震監測台網中心、中繼站、遙測點的用房;(四)地震監測標志;(五)地震監測專用無線通信頻段、信道和通信設施;(六)用於地震監測的供電、供水設施。
第二十七條地震觀測環境應當按照地震監測設施周圍不能有影響其工作效能的干擾源的要求劃定保護范圍。具體保護范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會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國家有關標准規定的最小距離劃定。
國家有關標准對地震監測設施保護的最小距離尚未做出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會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國家有關標准規定的測試方法、計算公式等,通過現場實測確定。
第二十八條除依法從事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建設活動外,禁止在已劃定的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從事下列活動:(一)爆破、采礦、採石、鑽井、抽水、注水;(二)在測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設置無線信號發射裝置、進行振動作業和往復機械運動;(三)在電磁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鋪設金屬管線、電力電纜線路、堆放磁性物品和設置高頻電磁輻射裝置;(四)在地形變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進行振動作業;(五)在地下流體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堆積和填埋垃圾、進行污水處理;(六)在觀測線和觀測標志周圍設置障礙物或者擅自移動地震觀測標志。
第二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在地震監測設施附近設立保護標志,標明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的要求。
第三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的地震監測設施的分布地點及其保護范圍,報告當地人民政府,並通報同級公安機關和國土資源、城鄉規劃、測繪等部門。
第三十一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應當考慮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需要。
第三十二條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應當遵循國家有關測震、電磁、形變、流體等地震觀測環境保護的標准,避免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造成危害。對在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的建設工程項目,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核發選址意見書時,應當事先徵求同級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的意見;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在10日內反饋意見。
第三十三條建設國家重點工程,確實無法避免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造成破壞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的要求,增建抗干擾設施或者新建地震監測設施後,方可進行建設。
需要新建地震監測設施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可以要求新建地震監測設施正常運行1年以後,再拆除原地震監測設施。
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措施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的工作人員,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或者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對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責令改正,並要求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對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一)未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標准進行地震監測台網建設的;(二)未按照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的規定採用地震監測設備和軟體的;(三)擅自中止或者終止地震監測台網運行的。
第三十六條有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所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給予警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個人可以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建設單位從事建設活動時,未按照要求增建抗干擾設施或者新建地震監測設施,對地震監測設施或者地震觀測環境造成破壞的,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責令改正,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未經批准,擅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進行地震監測活動的,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監測成果和監測設施,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九條火山監測的管理,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四十條本條例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1994年1月10日國務院發布的《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同時廢止。
Ⅲ 吉林省地震與火山監測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地震與火山監測活動的管理,提高地震與火山監測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地震與火山監測台網的規劃、建設、運行和管理以及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的保護。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震與火山監測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發展改革、規劃、國土資源、公安、測繪地理信息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負責地震與火山監測的相關工作。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地震與火山監測的體系建設,建立地震與火山監測、預警、信息傳輸、災情和地震烈度速報、現場流動監測等系統,並支持地震與火山監測的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地震與火山監測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等活動。第五條省人民政府和火山所在地設區市及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火山監測台網和預警系統建設,提高火山災害監控防禦能力。第六條本省地震與火山監測台網由省級地震與火山監測台網和設區的市及縣級地震與火山監測台網組成。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社會地震監測台站(點)是本省地震與火山監測台網的補充。第七條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設區的市及縣級地震與火山監測台網規劃編制工作的指導,並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第八條地震與火山監測台網選址、建設應當符合相關規劃要求,履行基本建設管理程序,執行相關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
在風景名勝區、歷史文物保護區等區域建設的地震與火山監測設施,應當採用景觀化的建設方案。第九條建設地震與火山監測台網所採用的儀器設備和軟體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具備地震與火山監測台網入網條件。第十條下列建設工程應當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
(一)壩高100米以上、庫容5億立方米以上,且可能誘發5級以上地震的水庫;
(二)受地震破壞後可能引發嚴重次生災害的油田、礦山、石油化工等重大建設工程;
(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工程。第十一條下列重大建設工程應當設置強震動監測設施:
(一)核電站;
(二)水庫大壩;
(三)特大橋梁;
(四)發射塔;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工程。第十二條應當建立專用地震監測台網或者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單位應當將專用地震監測台網或者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情況報送建設工程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向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組織新建、改建地震與火山監測台網的,應當在正式投入運行前,將地震與火山監測設施建設情況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第十四條本省地震與火山監測台網正式運行後,不得擅自中止或者終止。確需中止或者終止省級地震與火山監測台網的,應當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批准;確需中止或終止設區的市或縣級地震與火山監測台網的,應當提前6個月向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提交書面申請,註明理由、時限、相應措施等內容,經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批准後實施,同時由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中止或者終止運行的,應當報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社會地震監測台站(點)的建設和運行維護予以指導,並根據需要提供必要的基礎資料和技術支持。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水庫地震、礦山地震的監測,及時向本級政府報告相關信息,並通報相關部門。第十七條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全省地震與火山監測數據備份系統和信息共享平台,為社會提供服務。第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地震與火山監測資料質量管理,定期組織開展監測資料質量檢查,及時將地震與火山監測相關信息報送上一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並保證監測數據以及監測資料的連續性、准確性和完整性。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刪除、篡改或者損毀原始監測資料。
Ⅳ 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保障地震監測預報工作的順利進行,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地震監測設施,是指地震台(站)監測設施、地震遙測台網設施和其他地震監測設施。
本條例所稱地震觀測環境,是指保障地震監測設施得以正常發揮工作效能的周圍各種因素的總體。第三條地震監測設施所在地的人民政府負有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的責任。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對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的保護工作,負責監督、檢查、指導和協調。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的義務。
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危害,破壞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危害、破壞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的行為,都有權檢舉、控告。第六條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應當盡量避免或者減少對國家、集體和個人造成損失。第二章保護范圍第七條地震監測設施的保護范圍:
(一)地震台(站)內的地震監測儀器設備、設施;
(二)地震台(站)外的觀測用山洞、儀器房、觀測井(水點)、井房、觀測線路、通信設施、供電設施、供水設施、專用堤壩、專用道路、避雷裝置,及其附屬設施;
(三)地震遙測台網接收中心的觀測設備、設施;
(四)地震遙測台網的中繼站、遙測點觀測用房、地震傳輸設備、供電設備,及其附屬設施;
(五)地形變、地磁、重力、地電測線和測點的測量標志及其保護設施、測量場地以及專用道路等。第八條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范圍,是指地震監測設施周圍不能有影響其工作效能的干擾源的最小區域。
干擾源距地震監測設施的最小距離見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未列入有關附表的鐵路、電氣化鐵路、高壓輸電線、發電廠、建築群、無線電發射裝置等其他干擾源距地震監測設施的最小距離,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通過現場實測確定。第三章保護措施第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地震監測設施的分布地點及其觀測環境的保護范圍,通報同級公安機關和城鄉規劃部門。第十條新建或者擴建地震台(站)、地震遙測台網的規劃和計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應當通報地震監測設施所在地同級城鄉規劃部門。
新建和擴建地震台(站)、地震遙測台網,應當徵得建設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鄉規劃部門同意,並按照國家有關地震台(站)觀測規范的要求選址,避開各種干擾源。第十一條無人值守的地震台(站)、地震遙測台網以及其他地震監測設施,應當由擁有該監測設施的單位委託所在地鄉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保護。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地震監測設施委託保管書》,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第十二條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應當避免對地震觀測環境造成妨害;確實無法避免而又必須建設的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單位在工程設計前應當徵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同意,並採取下列措施:
(一)增建抗干擾工程,確保地震監測設施發揮正常工作效能。所增加的工程建設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二)拆遷地震監測設施。由地震監測設施使用單位負責辦理拆遷手續,建設單位承擔拆遷、新建地震監測設施的全部費用。在新的地震台(站)、地震遙測台網正常開展工作滿1年後,原地震台(站)、地震遙測台網方可拆除;因建設國家重點工程,確需提前拆除地震台(站)、地震遙測台網的,應當由建設單位報請國務院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批准。第十三條禁止下列危害、破壞地震台(站)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的行為:
(一)進入地震台(站)進行影響地震監測工作的活動,或者拆除、損壞地震台(站)建築、設備、設施;
(二)在地震台(站)的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進行爆破、採石、設置振動設施或者堆放金屬物品;
(三)在地電布極區埋設金屬管道、修建變電所以及切斷、損壞觀測線路和地下設施;
(四)破壞、污染觀測井(水點);
(五)在地形變和地磁的觀測墩至觀測標志之間以及在觀測標志周圍設置有礙測量的障礙物;
(六)在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設置高頻電磁輻射裝置,影響地震台(站)監測設施工作效能;
(七)危害、破壞地震台(站)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的其他行為。
Ⅳ 雲南省地震監測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地震監測活動的管理,提高地震監測能力,根據國務院令第409號公布的《地震監測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實施地震監測台網的規劃、建設、運行、監督管理以及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應當遵守《條例》和本規定。地震宏觀觀測網點的規劃、保護和監督管理,依照本規定執行。第三條本規定所稱地震監測台網,包括國家級地震監測台網、省級地震監測台網和市、縣級地震監測台網及專用地震監測台網。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地震監測工作的領導,將地震監測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地震監測的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支持地震監測的國際合作與交流,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參與地震監測活動,並對在地震監測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五條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地震監測的監督管理工作;州、市、縣(市、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震監測的監督管理工作。
城鄉規劃、國土資源、公安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做好地震監測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下列建設工程應當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
(一)《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的水庫和油田、礦山、石油化工等重大建設工程;
(二)壩高80米以上、庫容5億立方米以上,且位於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中峰值加速度0.15g以上區域的水庫;
(三)庫容1億立方米以上,經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確認的水庫正常蓄水區及其外延5000米范圍內有活動斷層通過的水庫;
(四)庫容1億立方米以上,經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確認的受地震破壞後可能對重要城鎮、重要基礎設施造成嚴重次生災害的水庫。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建設工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第七條符合第六條規定的新建水庫應當在開始蓄水前1年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並投入運行;油田、礦山、石油化工等重大建設工程應當在投產前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並投入運行。尚未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的已建水庫和油田、礦山、石油化工等重大建設工程,應當自本規定施行之日起1年內補建專用地震監測台網並投入運行。投入運行的專用地震監測台網應當正常運行20年以上。
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對專用地震監測台網的規劃和建設工作給予指導。第八條下列建設工程應當設置強震動監測設施:
(一)核電站;
(二)庫容1億立方米以上的水庫大壩或者裝機容量25萬千瓦以上的水電站大壩;
(三)總跨度超過1000米或者單孔跨度超過150米的特大橋梁;
(四)高度超過50米的發射塔;
(五)高度超過100米,且位於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中峰值加速度0.15g以上區域的高層建築工程;
(六)採用隔震、減震等新技術,且位於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中峰值加速度0.20g以上區域的建築工程。
設置使用的強震動監測設施應當始終保持正常運行。第九條地震監測台網的設計、施工和採用的設備、軟體,應當符合國家地震監測的有關技術標准。
市、縣級地震監測台網的設計方案、施工情況、驗收意見應當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第十條地震監測台網的運行應當符合國家地震行業規范要求,地震監測信息應當按照規定實時傳送並匯交到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
地震監測台網的管理單位應當將年度運行報告、分析報告等材料,報送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第十一條國家級地震監測台網的建設資金和運行經費,按照《條例》和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省級地震監測台網的建設資金和運行經費,除中央財政安排的外,由省財政承擔;市、縣級地震監測台網的建設資金和運行經費以及地震宏觀觀測網點的保護和管理經費,由州、市、縣(市、區)財政承擔。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資金和運行經費,由建設單位承擔。
省財政以及州、市財政應當對少數民族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地震監測台網的建設資金和運行經費、地震宏觀觀測網點的保護和管理經費給予補助。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單位應當為地震監測台網的建設、運行提供用地、通信、交通、水、電等條件保障;當地震監測台網和地震監測設施的運行受到影響時,應當採取緊急措施,盡快恢復其正常運行。
Ⅵ 河北省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辦法(2014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以下簡稱《防震減災法》)和《地震監測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地震監測設施是指本省境內的國家、省、市和縣(含自治縣、縣級市、區,下同)地震監測台(站)、遙測台網以及與地震監測有關的設施、設備和儀器。
本辦法所稱地震觀測環境,是指按照國家標准規定的地震監測設施周圍不能有影響其工作效能的干擾源的要求劃定的保護范圍。第三條對於違反《防震減災法》、《條例》和本辦法有關規定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進行勸阻、檢舉或控告。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負有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及地震觀測環境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機構(以下簡稱地震工作部門)行使保護職權;各級公安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應依法配合地震工作部門做好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工作;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應採取措施制止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干擾行為,積極協助地震工作部門對干擾事件做出處理。第二章保護范圍第五條地震監測設施的保護范圍:
(一)地震台(站)內的地震監測儀器設備、設施;
(二)地震台(站)外的觀測用山洞、儀器房、觀測井(水點)、井房、觀測線路、通信設施、供電設施、供水設施、專用堤壩、專用道路、避雷裝置及其他設施;
(三)地震遙測台網接收中心的觀測設備、設施;
(四)地震遙測台網的中繼站、遙測點觀測用房、地震傳輸設備、供電設備及其附屬設施;
(五)地形變、地磁、重力、地電測線和測點的測量標志及其保護設施、測量場地以及專用道路等。第六條地震台(站)根據國家標准規定的各種干擾源的最小允許距離劃定其觀測項目的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含有多種觀測項目的地震台(站),依據其擁有的觀測項目中所要求的最大保護范圍確定其保護范圍。第七條地震台(站)應在觀測環境保護范圍的適當位置設置環境保護標志,明確標明其保護范圍、所禁止的干擾源(干擾行為)以及距地震台(站)的最小距離。
地震台(站)環境保護標志由省地震工作部門統一確定格式,由地震台(站)上級主管部門製作。第八條縣以上地震工作部門應將本行政區域內地震監測設施的分布地點及其觀測環境的保護范圍,通報同級公安機關和政府有關部門。第三章保護措施第九條在地震台(站)保護范圍內,嚴禁下列危及地震監測設施安全或損害其工作效能的行為:
(一)進入地震台(站)進行影響地震監測的活動;
(二)移動、損壞、拆除或盜竊與地震觀測有關的設施和設備;
(三)切斷、損壞線路,在地震台(站)專用供電線路上連接電器設備;
(四)利用地震觀測井(水點)超量取水。第十條在各類干擾源的最小允許距離內,嚴禁設置相應的干擾源。第十一條禁止下列危害、破壞地震台(站)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的行為:
(一)在距地震傳輸設備和附屬設施十米范圍內挖掘土石,在距地震傳輸設備二百五十米范圍內點火燒荒;
(二)在距超高頻天線接收端前方二百五十米范圍內種植成片林木、堆放金屬物品;
(三)在距地震測量標志五十米范圍內進行土石施工以及進行可能妨害其工作效能的其他活動;
(四)在距短水準觀測場地水準測線兩千米范圍內有鐵路通過,五十米范圍內有國家和省級公路通過,五百米范圍內興建大型廠礦或從事採石、鑽井及其他影響觀測作業的活動;
(五)在距安裝地傾斜儀器山洞三千米范圍內,開采地下深層水、油田注水,從事爆破活動;在一千米范圍內構築對觀測有影響的設施或大量堆積物資;
(六)在距從事地形變觀測的山洞的頂部一千米范圍內破壞植被或進行土石開采。第十二條在距地震觀測井(水點)一千米范圍內開采觀測層位地下水,須經當地縣以上地震工作部門同意。第十三條在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進行工程建設(新建、改建、擴建),必須事先徵得縣以上地震工作部門同意,並按國家有關規定,議定補救措施;監測設施需要遷址新建的,工程建設單位應按規定承擔建設和搬遷的全部費用,並在新設施開展監測工作滿一年後,原監測設施方能撤銷。
Ⅶ 浙江省防震減災條例
第一條為了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防震減災活動。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健全防震減災工作體系,完善防震減災工作責任制,加強防震減災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防震減災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防震減災投入增長機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以及發展和改革、城鄉規劃、建設、財政、民政、衛生計生、公安、水利、交通運輸、國土資源、教育、海洋與漁業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做好抗震設防、應急處置、應急救援演練、信息報送、防震減災知識宣傳等工作,並明確相應的兼職人員。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機構負責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本行政區域的抗震救災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的日常工作,由本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承擔。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引導、規范社會組織和個人開展地震群測群防,參與地震應急基礎設施建設,參加抗震救災志願服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逐步提高防震減災科學技術研究經費投入,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社會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先進的防震減災科學技術。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上一級防震減災規劃和本地實際情況,編制本行政區域的防震減災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防震減災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等規劃相互銜接。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地震監測預測工作,完善地震監測系統、烈度速報系統,提高地震監測預測能力和水平。
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地震監測信息共享平台,為社會提供服務。第八條全省地震監測台網由省級地震監測台網和市、縣級地震監測台網(站)組成,實行統一規劃,分級、分類管理。
省級地震監測台網和市、縣級地震監測台網(站)建設、運行和維護的經費,按照事權與財權相統一的原則,列入財政預算。第九條大型水庫、核電站、跨海跨江特大橋梁、城市軌道交通等重大建設工程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的規定,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或者強震動監測設施。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應當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保證建設質量。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強震動監測設施的運行、管理由建設單位或者管理單位負責,並接受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的指導。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強震動監測設施的管理單位應當向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實時傳輸監測數據。第十條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海洋與漁業主管部門、海事管理機構建立海域地震信息通報制度。
海域地震發生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向同級海洋與漁業主管部門和當地海事管理機構通報情況。第十一條一次性齊發爆破用葯相當於四千千克梯恩梯炸葯當量以上的爆破作業,爆破單位應當在實施爆破作業四十八小時前,將爆破地點、時間以及用葯量書面報告爆破作業實施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第十二條單位和個人觀測到可能與地震有關的異常現象,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報告。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登記、組織調查核實,並及時予以回復。第十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地震預報意見由省人民政府按照國家規定程序統一發布。
新聞媒體刊登、播發地震預報消息,應當以國務院或者省人民政府發布的地震預報意見為准,並註明發布主體。第十四條設區的市和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所在地的縣(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委託有資質的單位開展地震斷層活動性探測工作,並將探測結果書面通報同級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和當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地質勘查過程中,發現地質斷層的,應當及時將有關情況通報同級地震工作主管部門。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地震斷層活動性探測結果,在城鄉規劃中明確建設工程的避讓措施或者工程性防禦措施。鄉村公共設施項目和統一規劃建設的村民住宅的選址應當避開地震活動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