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的批准
㈠ 地方性法規需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嗎
解析: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30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1)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3) 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4) 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5)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經濟特區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㈡ 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應當報什麼批准後實施
法律分析: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十八條 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一)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三)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四)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五)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經濟特區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㈢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地方性法規程序的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性法規的批准程序,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地方性法規,包括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第二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下統稱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適用本規定。第三條市、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每年的十二月十日前,應將下年度的立法計劃,報送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條市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和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在舉行會議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一個半月前,應當將該草案及有關資料送交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由法制工作機構征詢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關委員會、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及其有關部門和人員的意見。法制工作機構應當將所征詢的意見在三十日內轉告報請批准機關。第五條市、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請批准地方性法規時,應當提交報請批准法規的書面報告、法規文本及其說明和制定法規的依據、資料。第六條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審查,並向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提出報告,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第七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時,市、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應當到會作說明,並聽取審議意見。第八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一般實行一次會議審議決定。第九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一般應當在三個月之內予以審議決定。第十條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在交付表決前,報請批准機關要求撤回的,經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同意,對該地方性法規的審議即行終止。第十一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地方性法規,應作出批準的決定,並通知報請批准機關。
對不予批準的地方性法規也應當書面通知報請批准機關。第十二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地方性法規,由報請批準的機關以公告的方式予以頒布,並註明批准機關和批准時間。
地方性法規和公告,應當在《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和該市、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及報紙上全文刊登。第十三條地方性法規的制定機關,應當在法規批准之日起二十日內,將法規文本及說明報送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按照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備案。第十四條經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地方性法規,需要修改或者廢止的,其批准程序按本規定執行。第十五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㈣ 地方制定的法規由誰批准
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回政區域的具答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由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用公告公布施行的文件。地方性法規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報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並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的規范性文件。這些地方性法規在本市范圍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
㈤ 法律法規報批准和備案的區別
法律效力從法理上說,立法主體的權力位階順序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省級人民代表大會——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省會市的人民代表大會——省會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會——較大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的部委——省級人民政府——省會市的人民政府——較大市的人民政府。以此為標准,我國法律位階的一般關系就很容易確定了,即:憲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省級人大的法規——省級人大常委會的法規——省會市人大的法規——省會市人大常委會的法規——較大市人大的法規——較大市人大常委會的法規);行政規章(部委規章——省級政府規章——省會市政府規章——較大市政府規章)。但部門規章與省級地方政府規章之間效力又如何?
關於備案制度《立法法》第八十九條: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
關於下位法報上位法的制定機關備案的制度,有三原則:1.各級人大不接受備案2.全國人大常委不接受規章的備案3.報請批準的規范性文件由批准機關報其他上位法制定機關備案根據上面那個圖以省級規章為例:省級規章上位法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省級法規,由於憲法是人民制定的,無法備案,各級人大不接受備案,全國人大常委不接受規章備案,剩下的只有國務院和省級人大常委。
㈥ 國家的法律是由誰來起草、批准、執行
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而且所涉及到的法律類型有很多種,這也是為了防止出現不同事情的時候可以及時的處理,其目的性也是為了保障到受害方的合法權益,但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法條,公民們都需要嚴格的遵守,這樣才不會承擔法律的責任。
法律分析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適用於國家全體公民,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國家內部政治力量的對比關系的變化對憲法的發展變化起著直接作用,國際關系也對憲法發展趨勢有所影響。行政法規是中國法律層次的一個劃分。它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及法律的授權,制訂並頒布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㈦ 法律法規備案批准口訣
一、正面回答
立法法批准、備案、審查口訣法律不批不備行政立法不批只備省法規只備不批區條例只批不備市州縣又批又備批准同級別批準的文件相當於批准機關的文件。備案只往上備人大不接受備案規章最高備案到國務院 看到常委會選撤銷看到其他選改變或撤銷。
二、詳細分析
備案是指向主管機關報告事由存案以備查考。行政法角度看備案,實踐中主要是相關法律的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第十二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的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精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應當辦理備案。未經備案,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而對於沒有備案的網站將予以罰款和關閉。
三、備案制和事業編的區別?
備案制和事業編的區別是有無編制,備案制是指從境外進入出口加工區的貨物,由企業填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加工區進出境貨物備案清單做貨物進出境申報,沒有編制,事業編是國家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
㈧ 山東省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規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立法活動,保證法規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規,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第四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第五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第六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符合本省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突出地方特色。第七條批准地方性法規應當遵循合法性審查原則。第八條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出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三)除中央專屬立法許可權范圍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省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常務委員會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第九條規定全省行政區域特別重大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省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第二章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程序第十條省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省人民政府、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第十一條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十人以上聯名,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時,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第十二條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地方性法規案,在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會議依照本條例第三章規定的有關程序審議後,決定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第十三條常務委員會決定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的地方性法規案,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一個月前將地方性法規草案發給代表。第十四條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常務委員會或者提案人的說明後,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
各代表團審議地方性法規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各代表團審議地方性法規案時,根據代表團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第十五條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意見,並印發會議。第十六條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地方性法規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和地方性法規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審議結果的報告中予以說明,經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後,印發會議。第十七條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必要時,主席團常務主席可以召開各代表團團長會議,就地方性法規案中的重大問題聽取各代表團的意見,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
主席團常務主席也可以就地方性法規案中的重大的專門性問題,召集代表團推選的有關代表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第十八條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主席團同意,並向大會報告,對該地方性法規案的審議即行終止。第十九條地方性法規案在審議中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經主席團提出,由大會全體會議決定,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作出決定,並將決定情況向省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報告;也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提出修改方案,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審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