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民族自治條例
A.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村寨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村寨規劃、建設和管理,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州行政區域內村寨規劃、建設和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城鎮規劃區、風景名勝區范圍內的村寨,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飲用水源地等范圍內的規劃建設活動,依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執行。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村寨,是指行政村及其轄區范圍內農村居民生活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居民點。第四條村寨規劃、建設和管理應當堅持政府主導、科學規劃、突出特色的原則,發揮村民自治作用。第五條自治州和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村寨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綜合協調工作機制,將村寨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六條縣級人民政府自然資源、農業農村、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村寨規劃、用地、建設和管理等工作。
鄉級人民政府受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委託,可以行使村寨規劃、用地、建設和管理等職權。
鄉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村寨規劃、建設和管理,可以通過購買公共服務或者聘用鄉村規劃師、協管員、農村建設工匠協助做好村寨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第七條村民委員會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協助鄉級人民政府做好村寨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有關工作:
(一)制定村寨公共設施維護、衛生保潔、綠化養護、消防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等日常管理制度並監督實施;
(二)保護村寨內的生態公益林、古樹名木、公共設施、文物古跡、傳統民居建築、歷史建築、公共飲用水源和村寨環境;
(三)對村寨內個人建設及村民自發組織開展的建設項目相關資料進行核實;
(四)收集整理村寨規劃建設管理中的相關文件、圖紙等資料,並建檔管理;
(五)制止並報告違反村寨規劃的建設行為;
(六)組織討論村寨規劃建設管理中的有關事項。第八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遵守村寨規劃建設管理的規定,有權舉報違反規定的行為。
縣級人民政府對在村寨規劃、建設和管理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第二章規劃的編制和審批第九條本條例所稱的村寨規劃包括行政村村域規劃和農村居民點建設規劃。
編制村寨規劃應當堅持民主公開、村民參與,保持地域特點、民族特色、文化特徵和良好生態。第十條村寨規劃由鄉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
鄉級人民政府應當為行政村組織編制村域規劃,為30戶以上的居民點組織編制農村居民點建設規劃。30戶以下的居民點,應引導其逐步向30戶以上的居民點集中。
不編制農村居民點建設規劃的30戶以下的居民點確需建設時,應遵循村域規劃確定的建設原則。
對由縣級以上行政主管部門命名掛牌的民族特色村寨規劃編制和建設許可、審批過程中,應當徵求屬地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和建議。第十一條村寨規劃應當依法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由鄉級人民政府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二條行政村村域規劃一般應當包含下列內容:
(一)村寨發展目標、用地規模控制、農村居民點布局;
(二)重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防災減災設施布局、村寨類型劃分、歷史文化保護、村寨風貌控制;
(三)農房建設一般管理要求,農業生產、村民生活和生態空間的主要區域和控制要求;
(四)村寨分期建設時序安排。第十三條農村居民點建設規劃一般應當包含下列內容:
(一)村寨生態紅線、村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村寨建設控制邊界線,村民住宅建設布局原則和用地規模,住宅層數、色彩與風格形態等規劃要求;
(二)道路、供水、排水、電力通信、垃圾收集清運、污水處理、消防基礎設施、停車設施、公共廁所等農村生活服務設施的用地布局、建設要求;
(三)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養老、集貿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的用地布局、建設要求;
(四)對耕地、林地、草地、濕地、河流、水域等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防災減災等具體安排;
(五)村寨庭院綠化、美化、亮化等村容村貌整治項目安排。
B.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旅遊發展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旅遊資源,促進旅遊業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自治州行政區域內發展旅遊業,旅遊規劃、旅遊資源保護、旅遊經營和旅遊活動以及相關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發展旅遊業應當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資、市場運作的原則,堅持旅遊資源開發利用與有效保護相結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突出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第四條州、縣兩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旅遊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作為支柱產業培育發展。第五條州、縣兩級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根據旅遊業發展需要逐步增加。
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資發展旅遊業。捐贈資金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享受稅費優惠,並列入旅遊發展專項資金進行管理和使用。
旅遊發展專項資金設立專戶,實行專款專用。第六條州、縣兩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旅遊業發展的領導,建立綜合協調機制,制定旅遊發展政策和措施,督促旅遊發展重大事項的執行。第七條州、縣兩級人民政府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旅遊管理、監督和服務工作,其主要職責:
(一)負責旅遊綜合協調具體工作;
(二)組織旅遊資源普查,編制旅遊發展規劃、旅遊重點項目規劃和旅遊線路規劃;
(三)組織實施旅遊市場開發和宣傳促銷;
(四)制定和實施旅遊人才培訓計劃;
(五)按照旅遊發展規劃和旅遊重點項目規劃,組織實施旅遊發展專項資金的使用;
(六)規范旅遊企業及從業人員合法經營和服務行為,維護旅遊市場秩序,受理旅遊者投訴,指導旅遊行業誠信體系建設;
(七)監督和檢查旅遊服務設施和服務質量;
(八)負責旅遊安全的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指導應急救援工作;
(九)推進旅遊發展信息化建設。第八條州、縣兩級人民政府發改、財政、規劃、交通、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安、文化、民族宗教、衛生、農業、林業、水利、國土、環保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第九條州、縣兩級人民政府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旅遊信息網路管理系統、假日旅遊預報制度和旅遊警示信息發布制度,向公眾發布相關旅遊信息。在機場、車站、碼頭、廣場、景區(點)、旅遊集散中心等遊客相對集中的場所設置旅遊信息多媒體,為旅遊者提供咨詢服務。
廣播、電視、報刊、政府門戶網站等公共媒體應當開設旅遊欄目,開展旅遊公益宣傳,為遊客提供交通、氣象等信息服務。第十條旅遊發展規劃應當堅持旅遊資源的保護與合理開發相結合,因地制宜、低碳環保,突出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地質景觀、綠色生態特點,發揮地方民族文化多樣性和自然環境生態優勢,整合旅遊資源要素,提升旅遊品牌檔次,明確旅遊整體形象和旅遊文化宣傳推介主題,參與跨區域旅遊合作與發展。
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基礎設施規劃、村鎮規劃的編制和調整應當與旅遊發展規劃相互銜接。第十一條旅遊交通線路及配套的服務功能設施應當納入城鄉交通路網統一規劃建設。城鎮交通線路和站點的設置應當兼顧沿線的旅遊設施和景區(點)的旅遊功能。
編制景區(點)外聯道路建設規劃、旅遊客運線路和站點規劃,應當聽取旅遊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十二條州、縣兩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旅遊城鎮和旅遊資源富集地區的供電、給排水、通信、環保、衛生、綠化、消防、水利等旅遊服務功能和相關旅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第十三條州、縣兩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旅遊發展規劃,預留旅遊項目建設用地指標;重點旅遊項目建設用地應當納入年度用地計劃指標優先安排。第十四條新建、改建、擴建旅遊項目,應當符合旅遊發展規劃,與當地民族特色、歷史風貌和自然環境相協調,並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定水土保持和景觀保護方案,配套建設必要的污染物處理設施。第十五條州、縣兩級人民政府鼓勵利用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資源,開發獨具特色和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旅遊產品。第十六條州、縣兩級人民政府對條件成熟的旅遊景區(點),可以經營權、項目特許經營權、收費抵押權等入股、融資,合資、合作開發旅遊景區。但法律、法規禁止的除外。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在取得旅遊景區土地使用權之日起,2年內無正當理由未進行開發經營的,其土地使用權由原批准機關無條件收回。
鼓勵投資開發旅遊資源,對建設旅遊開發區、重點旅遊景區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給予政策優惠和扶持。
C. 自治州人大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法律分析:憲法規定,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百一十六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D.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劍江河流域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保護劍江河流域生態環境,保障用水安全,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促進流域內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劍江河流域,是指自治州境內降雨匯入劍江河的水域和陸域。
劍江河幹流是指劍江河自發源地斗篷山南簏貴定轎頂坡到都勻下甲鳥河段。
劍江河主要支流是指流域內集水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二級支流。一級支流為黃河(谷江河)、邊江河、楊柳街河、擺楠河、木表河、邦水河、柳檔河、洛邦河、隔妹河、岔河(菜地河)、羊安河、新坪河、王司河、桃花河、菜園河;二級支流為富溪河、洗馬灘河、拉撓河、牛場河、多傑河。第三條劍江河流域的規劃、保護、治理、開發、利用等,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自治州人民政府對劍江河流域規劃、保護、治理、開發、利用等實行統一領導,健全流域綜合管理機制,建立綜合協調機構。
劍江河流域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水務、環境保護、國土資源、城鄉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林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保護治理工作。第五條劍江河流域保護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
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考核辦法,定期組織檢查考核,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第六條劍江河流域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劍江河流域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用於劍江河流域保護治理。第七條自治州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劍江河流域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
流域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應當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水污染防治規劃、林地和濕地保護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相協調,並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八條劍江河流域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制定所轄區域的防洪、城市供排水、城鄉水系整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水污染防治、林地和濕地保護、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等專項規劃。第九條劍江河流域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及城鎮化建設,應當符合自然資源條件、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以及保護流域生態環境的需要。
鼓勵依託劍江河流域特有的資源,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發展地方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林業和旅遊業。第十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保護劍江河流域生態環境的義務,有權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監督和舉報。對保護劍江河流域生態環境做出貢獻的,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十一條每年3月22日為劍江河保護日。第二章河道保護及治理第十二條自治州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劍江河流域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指標體系,加強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系統建設,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第十三條劍江河幹流和主要支流實行生態流量保障制度。
自治州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劍江河流域內縣級人民政府,制定劍江河生態流量保障措施,組織編制水庫建設規劃,實行生態水量多庫聯合調度。第十四條劍江河幹流和支流的河道治理和基礎設施建設,應當服從流域規劃,不得破壞河堤、岸線,不得任意改變河水流向。第十五條因建設需要填堵河道或在河道上鋪設蓋板,應當進行科學論證,並報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第十六條劍江河幹流及支流治理新增的土地轉讓收益應當專項用於河道治理。第十七條劍江河流域內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劃定劍江河幹流及支流的河道管理范圍,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
劍江河幹流及支流有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圍為兩岸堤防之間的全部水域、沙洲、灘地、行洪區、兩岸堤防及護堤地;無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圍為歷史最高洪水位或河道防洪規劃所確定的設計洪水位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和行洪區。第十八條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禁止從事下列活動:
(一)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築物、構築物,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
(二)圍湖造地、圍墾河道,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及高稈作物;
(三)炸魚、電魚、毒魚和設置攔河漁具及沉置船舶;
(四)侵佔、毀壞水工程及堤防、護岸等設施,毀壞防汛、水文監測、水文地質監測等設施。
E.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醫葯保護發展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繼承和發揚民族醫葯,保護和發揮民族醫葯特色和資源優勢,促進民族醫葯事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貴州省發展中醫葯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自治州行政區域內從事民族醫葯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民族醫葯是指自治州轄區內布依族、苗族、水族等世居少數民族傳統醫葯。包括:
(一)民族醫葯知識;
(二)民族醫葯的醫療技能、技法、器材以及用具;
(三)民族醫葯的單方、驗方、秘方等方劑;
(四)民族醫葯所用的原材料、原葯及飲片、葯材的炮製以及葯物制劑製作技術;
(五)民族醫葯所用葯材的種植、養殖技術;
(六)其他經中醫葯主管部門認可的民族醫葯。
本條例所稱民族醫醫療機構,是指依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應用民族醫療技術和葯物開辦的醫院、門診部、診所(室)。第四條民族醫葯的保護與發展,堅持政府引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保護與發展相結合、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遵循民族醫葯自身規律和特點,發揮民族醫葯特色和優勢,促進民族醫葯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第五條州、縣兩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民族醫葯保護與發展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民族醫葯管理體制,加大對民族醫葯保護與發展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
州、縣兩級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民族醫葯的保護、發展、利用及監督管理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民族醫葯保護與發展相關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民族醫葯研究機構,運用現代科學方法技術,發掘、整理、詮釋民族醫葯理論、技術,提高民族醫葯的臨床應用和科學水平。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民族醫葯常識納入健康教育和科普教育工作。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民族醫葯保護與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民族醫葯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珍貴文獻及特殊醫葯技術保護。對在民族醫葯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保護與發展第九條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民族醫院建設,縣級中醫院設立民族醫葯科,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民族醫葯診室,鼓勵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開展民族醫葯適宜技術服務。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項目申報、土地使用、融資等方面支持民族醫葯企業發展;鼓勵社會力量開辦民族醫療機構,投資民族醫葯事業,提供民族醫葯服務。第十一條按照國家、省醫療保險相關規定,逐步將依法取得的民族醫葯診療服務項目和民族葯及制劑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轄區內的民族醫葯資源保護,對民族醫葯資源以及從事民族醫療、醫葯的人員進行普查、登記。制定民族葯物品種保護與發展規劃,加強對民族葯種源、產地、種植、養殖、品牌等保護工作,收集、整理、鑒定、保存民族葯物標本。第十三條民族醫醫療機構及取得鄉村醫生執業證書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自種、自采、自購及炮製民族葯並在其相應醫療活動中使用。第十四條採集、貯存民族葯材以及對民族葯材進行加工,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技術規范、標准和管理規定。
保護民族葯物飲片的傳統炮製技術和工藝,鼓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開展民族葯物飲片的炮製技術研究。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民族葯材流通全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確保民族葯材質量安全。支持發展民族葯材現代流通體系,建立健全民族葯材流通追溯體系和制度。第十六條自治州中醫葯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完善民族葯質量體系和保護品種的商品規格等級,提高民族葯產品質量。扶持民族葯材生產基地建設,加強民族葯材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
禁止在民族葯材種植過程中使用劇毒、高毒農葯等。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民族醫葯知識產權的管理和保護工作,指導、支持申請民族醫葯專利,申報地理標志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依法保護民族醫葯的商業秘密、傳統知識、獨特技術和權利人的秘方、驗方以及未公開的科研成果。
F.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水書文化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水書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州行政區域內的水書文化搶救、保護、傳承、管理和利用,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水書文化是指水族先民創制使用的水書文字、文獻典籍、口傳記憶以及衍生的文化活動和現象。主要包括:
(一)水書文字及其手抄、刻印的水書典籍,水書文化檔案資料、口傳記憶資料及相關水書出版物等;
(二)水族語言;
(三)具有代表性的碑文、印文、石刻、摩崖、木刻、竹刻、青銅器、玉器、陶器、錢幣、楹聯、字畫、音樂、舞蹈、服飾、飾品、綉品等介質和實物載體;
(四)水書先生以及水書文化代表性項目的傳承人傳承表現形式及傳承技藝;
(五)反映水族生產生活的端節、卯節、敬霞節、額節及祭祀先祖、造房建屋、婚喪嫁娶等民俗節日和習俗活動;
(六)水族傳統村落、墓葬建築、傳習基地、習俗活動場所和展示展演場館,實物收藏地及其展示區域;
(七)其他水書文化表現形式。第四條水書文化實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原則,注重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增強民族文化認同、增進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在保護和傳承水書文化工作中,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五條自治州和相關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水書文化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自治州和相關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書文化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等基礎設施建設。第六條自治州和相關的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負責水書文化保護管理工作。
自治州和相關的縣級人民政府檔案、民族宗教、教育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水書文化保護工作。第七條自治州和相關的縣級人民政府對在水書文化搶救、保護、傳承、管理和利用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或者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搶救與保護第八條自治州和相關的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水書文化歷史文物發掘、搶救和保護工作。第九條自治州和相關的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水書先生的普查、管理、培訓工作。第十條自治州和相關的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館藏單位,應當加強對散存民間的水書文獻典籍及具有代表性的水書文化介質實物載體徵集、搶救和保護。第十一條自治州和相關的縣級人民政府檔案管理部門對於集體、個人所有的水書文獻典籍原件損毀嚴重或者瀕臨滅失的,有權採取代為保管等確保其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時,可以收購或者征購。第十二條境外組織或者個人在自治州行政區域內開展水書文化調查研究,應當依法報經文化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活動,並尊重水族風俗習慣,不得損害其合法權益。第十三條每年六月國家規定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後的第一周為水書文化保護宣傳周。第三章傳承與發展第十四條自治州和相關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水族聚居區建立水書文化傳承示範基地,培養水書文化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水書先生。
鼓勵水書文化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水書先生帶徒傳授和開展水族傳統習俗展示活動。第十五條自治州和相關的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組織編寫水書文化鄉土教材。
鼓勵水族聚居區內有條件的中小學校開設水書文化課,推行雙語教學。
鼓勵高等學校設立水書文化相關專業及研究機構,培養專業人才。第十六條鼓勵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和個人依法進行水書文化調查研究,開展水書文化學術交流活動。第十七條自治州和相關的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依法開展水書文化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的確認工作。第十八條水書文化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從事水書文化傳承、技藝展示、藝術創作等活動;
(二)培養水書文化傳承人、推廣水族語言文字;
(三)依法收藏、保存或者展示有關水書文化原始資料、實物;
(四)配合和參與珍貴水書文獻典籍翻譯及其文化研究;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G.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條例》的決定(2006)
一、第二條第二款修改為:「自治州轄都勻市、福泉市、荔波縣、獨山縣、平塘縣、羅甸縣、惠水縣、長順縣、貴定縣、龍里縣、甕安縣和三都水族自治縣。」二、第四條修改為:「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帶領全州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為建設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科技進步、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的自治州而奮斗。」三、第五條第一款修改為:「自治州的自治機關維護國家的統一,保證憲法和法律在自治州的遵守和執行,實行依法治州。」四、第七條修改為:「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五、第九條第一款修改為:「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保障各民族人民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六、第十條修改為:「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保護華僑、歸僑、僑眷,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和台灣同胞在自治州內的合法權益。」七、第十二條第五款修改為:「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需要設立專門委員會;其常務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設立辦事機構和其他工作機構。」八、第十四條修改為:「自治州的自治機關所屬各工作部門的領導成員中,應當至少配備1名布依族、苗族或者其他少數民族人員。其他工作人員中,逐步做到少數民族人員與其人口比例相適應。」九、第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自治州所屬各縣、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組成人員中,應當根據當地的民族結構合理配備少數民族領導幹部。」十、第十六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自治條例的制定和修改,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五分之一以上的代表聯名提出,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全體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
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單行條例的制定和修改,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自治州人民政府或者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5人以上、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0人以上聯名提出,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十一、第十七條修改為:「自治州的自治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在上級國家機關核定的總編制內,確定和調整自治州國家機關的機構設置和編制員額,報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十二、第十八條修改為:「自治州的自治機關重視人才資源開發和人才市場建設;採取各種措施,加大幹部培訓力度,注重從少數民族中培養各級幹部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重視在少數民族婦女中培養各級幹部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
「自治州在公開選拔、競爭上崗配備領導幹部時,可以劃出相應的名額和崗位,定向選拔布依族、苗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幹部。
「自治州錄用、聘用國家工作人員時,在報考條件、錄用標准等方面對布依族、苗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員予以照顧。
「自治州的事業、企業單位招考、聘用人員時,優先招聘當地少數民族人員,並且可以從農村少數民族人口中招收。」十三、第十九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自治州的州級國家機關牌匾,應當同時使用布依文、苗文和漢文製作。」十四、第二十條修改為:「自治州的自治機關採取特殊政策,引進各類人才為自治州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服務。鼓勵、支持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和大中專畢業生到州內邊遠、貧困地區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工作。對到邊遠、貧困地區長期工作的漢族和其他民族人才的家屬、子女,在就業、就學等方面給予適當照顧。」十五、刪去第二十一條。十六、第二十二條改為第二十一條,並刪去第四款。十七、第二十三條改為第二十二條,修改為:「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加強國防教育,依法做好徵兵、優撫和安置工作,開展擁軍優屬活動,加強民兵、預備役部隊和人防戰備建設。」
H.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
第一條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章第五節制定。第二條自治州人民委員會,即自治州人民政府,是自治州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受貴州省人民委員會直接領導。第三條自治州人民委員會對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貴州省人民委員會負責並且報告工作。
自治州人民委員會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服從國務院。第四條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州長1人,副州長若幹人和委員若幹人組成。第五條自治州人民委員會每屆任期兩年。
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因故不能擔任職務的時候,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補選。第六條自治州人民委員會在自治州內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法律、法令、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和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議和命令,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議和命令,並且審查這些決議和命令的實施情況;
(二)主持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
(三)召集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議案;
(四)領導所屬各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委員會的工作;
(五)停止所屬各縣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不適當的決議的執行;
(六)改變或者撤銷所屬各工作部門的不適當的命令和指示和下級人民委員會的不適當的決議和命令;
(七)依照法律的規定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八)執行經濟計劃;
(九)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管理財政,執行預算;
(十)管理市場,管理地方國營工商業,領導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十一)領導農業、林業、畜牧業、手工業生產和互助合作事業;
(十二)管理稅收工作;
(十三)管理交通和公共事業;
(十四)管理文化、教育、衛生、優撫、救濟和社會福利工作;
(十五)依照國家的軍事制度,管理公安部隊;
(十六)管理兵役工作;
(十七)保護公共財產,維護公共秩序,保障公民權利;
(十八)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權利;
(十九)辦理上級國家行政機關交辦的其他事項。第七條自治州人民委員會會議每月舉行一次,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臨時舉行。
自治州人民委員會舉行會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有關人員列席。
自治州人民委員會舉行會議的時候,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院長、自治州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可以列席。第八條自治州州長主持自治州人民委員會會議和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的工作。
副州長協助州長工作。
自治州州長為處理日常工作,可以召開行政會議。第九條自治州人民委員會按照需要設立民政、公安、監察、人事、司法、計劃、統計、財政、糧食、稅務、工業、建設、商業、農業、林業、水利、交通、文化、教育、衛生、勞動、手工業管理、宗教事務、體育運動、語文指導等局、處、科或者委員會,並且設立辦公室。
自治州人民委員會按照需要可以設立若干辦公機構,協助州長分別掌管自治州人民委員會所屬各工作部門的工作。第十條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的工作部門的設立、增加、減少或者合並,由自治州人民委員會報請省人民委員會批准。第十一條各局、處、科、委員會分別設局長、處長、科長、委員會主任,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設副職。
辦公室設主任,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設副主任。
自治州人民委員會設秘書長1人,副秘書長1人至3人。秘書長協助州長、副州長辦理日常工作,副秘書長協助秘書長工作。第十二條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的各工作部門受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並且受貴州省人民委員會主管部門的領導。第十三條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的各工作部門在本部門的業務范圍內,根據法律和法令,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的決議和命令,上級國家行政機關主管部門的命令和指示,可以向下級人民委員會主管部門發布命令和指示。第十四條自治州人民委員會應當協助設立在本自治州內不屬於自己管理的國家機關、國營企業和公私合營企業進行工作,並且監督他們遵守和執行法律,法令和政策,但是無權干涉他們的業務。第十五條自治州人民委員會所屬各工作部門的人員編制,由自治州人民委員會按實際工作需要和可能擬定,報請省人民委員會核准。
I.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治條例(2006修正)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依照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是貴州省東南部苗族、侗族實行區域自治的地方。
自治州的轄區為:凱里市、丹寨縣、麻江縣、黃平縣、施秉縣、鎮遠縣、岑鞏縣、三穗縣、天柱縣、錦屏縣、黎平縣、從江縣、榕江縣、雷山縣、台江縣、劍河縣。
自治州的首府設在凱里市。第三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自治州人民政府。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第四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維護國家的統一,保證《憲法》和法律在自治州的遵守和執行。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把國家的整體利益放在首位,積極完成上級國家機關交給的各項任務。第五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行使下設區、縣的市的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依照《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行使自治權。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對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自治州實際情況的,可以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准,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第六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帶領全州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改革開放,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把自治州建設成為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民族自治地方。第七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維護和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第八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自治州的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第二章 自治機關第九條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是自治州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自治州各縣、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他選舉單位依法選舉產生。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除苗族、侗族的代表外,其他聚居在本行政區域內的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第十條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對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中,應當合理配備苗族、侗族和其他民族的人員。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應當有苗族、侗族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第十一條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依照自治州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自治州自治條例的修改,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並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第十二條 自治州人民政府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自治州的地方國家行政機關。
自治州人民政府對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貴州省人民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在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第十三條 自治州州長由苗族或者侗族公民擔任;自治州人民政府組成人員中,應當合理配備苗族、侗族和其他民族的人員。
自治州人民政府實行州長負責制。第十四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時使用漢語言文字,也可以使用苗族、侗族語言文字。
自治州的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和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名稱牌匾應當使用苗文、侗文、漢文三種文字。第十五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制定人才開發規劃,採取各種措施從苗族、侗族和其他民族中培養使用各級幹部和各類人才,並且注意在少數民族婦女中培養使用各級幹部和各類人才。
自治州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部門應當合理配備苗族、侗族和其他民族的人員,在公開選拔、競爭上崗配備領導幹部時,可以劃出相應的名額和崗位,定向選拔苗族、侗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幹部。
自治州在錄用、聘用國家工作人員時,對苗族、侗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員予以照顧。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採取特殊措施,鼓勵州內外各類人才參加自治州的各項建設工作。
J.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條例(2006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結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制定本條例。第二條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是貴州省南部地區布依族、苗族人民實行區域自治的地方。
自治州轄都勻市、福泉市、荔波縣、獨山縣、平塘縣、羅甸縣、惠水縣、長順縣、貴定縣、龍里縣、甕安縣和三都水族自治縣。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設在都勻市。第三條自治州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自治州人民政府,是國家的一級地方政權機關。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第四條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帶領全州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為建設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科技進步、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的自治州而奮斗。第五條自治州的自治機關維護國家的統一,保證憲法和法律在自治州的遵守和執行,實行依法治州。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把國家的整體利益放在首位,積極完成上級國家機關交給的各項任務。第六條自治州的自治機關行使下設區、縣的市的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行使自治權。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根據自治州的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和政策。在不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下,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加快自治州經濟、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對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自治州實際情況的,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准,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第七條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第八條自治州的自治機關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對各族人民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進行民族政策、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以及科學文化的教育,建設具有民族特點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斷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會主義覺悟和科學文化水平。第九條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保障各民族人民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第十條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保護華僑、歸僑、僑眷,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和台灣同胞在自治州內的合法權益。第十一條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保障各民族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第二章自治機關第十二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是自治州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中,除布依族、苗族代表外,其他聚居在州內的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各民族代表的名額和比例,按照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有關決定確定。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中,布依族、苗族人員所佔比例可以略高於其人口的比例。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應當有布依族、苗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需要設立專門委員會;其常務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設立辦事機構和其他工作機構。第十三條自治州人民政府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貴州省人民政府直接領導下的一級地方國家行政機關。自治州人民政府對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貴州省人民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在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自治州州長由布依族或者苗族公民擔任。自治州人民政府的組成人員中,布依族、苗族人員所佔比例應當與其人口比例相適應,並盡量配備其他少數民族人員。
自治州人民政府實行州長負責制。自治州州長主持本級人民政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