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逆向立法規制

逆向立法規制

發布時間: 2022-09-02 21:30:24

A. 如何構建我國民間金融法律規制體系

方法步驟一、

民間金融是游離於金融監管機構之外的所有金融行為及金融主體的總稱。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資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民間金融市場更趨活躍,呈現出主體全民化、取息暴利化、規模擴張化等特徵。目前,我國民間金融資金總額高達數萬億,卻沒有專門機構對其進行監管,且規范我國民間金融活動的法律規定相對分散、禁止性規范居多,難以發揮理想的規范作用。規制措施的捉襟見肘和立法的乏善可陳,給民間金融留下很大的不確定性和灰色地帶,不利於民間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因此,亟須從立法上對其進行規制,從准入標准、利率管理、資金來源、資金用途和監測等方面提供操作性強的行為標准,降低交易主體的不確定性和交易風險。

方法步驟二、

民間金融法律規制體系的構建思路

對吸收存款類與非吸收存款類民間金融機構實施分類監管,並根據不同的業務特點、交易主體、交易半徑分別構建其監管框架,是促使監管機構有效監管民間金融活動的手段。

非吸收存款類。私人借貸通常基於一定的地緣、血緣、人緣關系,最容易發生重復博弈的情形,信息對稱性強,欺騙者容易被識別。企業間借貸的交易雙方往往聚集在特定的區域內,交易當事人很容易能通過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識別對方是否誠實履約。因此,局限在小范圍內的私人借貸、企業間借貸自身存在一套約束與懲罰機制,市場競爭秩序完全可以保障其正常運行,只需在法律上對其形成的契約進行有效保護,並通過引導、鼓勵逐步走向契約化和規范化。而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專業放貸機構,其交易半徑更為廣闊、交易雙方接觸機會不多或人員流動頻繁,導致信息網路、社會規范和懲罰的有效性逐漸減弱,因此需要在原有交易中增加專門從事收集、保存及公開違約信息的參與人即第三方市場主體,由其採取可靠的懲罰措施規避現在及未來可能存在的欺騙活動,評定交易者的信用等級。

方法步驟三、

吸收存款類。民間金融演變成私人錢庄、標會、合作基金會等吸收存款類機構後,其運作機制變得錯綜復雜,交易規模和半徑進一步擴大,極易演變為變相吸收存款和非法集資,引發社會風險。而訴訟救濟存在雙方力量懸殊、訴訟成本高昂等弊端。對此,可引入第三方機構,並輔之以政府監管。即可設計一定的組織形式如投資中介組織,將企業籌資者與分散的投資者連接起來,再由第三方組織通過對投資中介的監管,將不誠信的交易者驅逐出市場;也可由第三方組織作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屏障,最大限度消解二者之間的直接對抗。在政府監管層面,應採取更靈活有效的監管措施,賦予企業較大的經營管理自主權,鼓勵其在內部風險控制管理的基礎上實行自律性監管。

方法步驟四、

構建民間金融法律規制體系的具體路徑

完善民間金融相關法律規范,引導民間金融良性發展。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將民間金融納入規范化軌道是促使其健康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民間金融規制體系的構建亦應順勢而為,通過立法確認民間金融的法律地位。建議修改物權法、合同法等法律,承認民間金融組織的合法地位,賦予其交易自由與營業自由,在此基礎上,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重新界定合法與非法金融活動和金融組織之間的界限,修改貸款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放寬對企業間借貸活動的限制,將企業間、企業與自然人之間的信貸合約納入法律保護的范疇。修改公司法、商業銀行法等法律,制定放貸人條例、合會管理辦法等,明確合會、小額貸款公司、資金互助組織的產權構造,承認各類民間金融中介組織的合法地位。對利率水平給予較大的容忍,按照借貸用途或金額的不同,實行差別化的利率控制機制。對超過一定數額的貸款可由監管機構在科學調查與評估的基礎上設定利率上限;對限額以內的借貸交易,允許民間金融的投資人與借款人根據市場需求協商擬定利率,向監管機構登記備案即可生效。

方法步驟五、

強化民間金融的法律監管,維護市場秩序、防範金融風險。明確監管主體,形成以銀監會為主導,央行、地方政府通力合作的監管體系,明確各機構職能與分工,形成構架清晰、權責明確、信息共享的有效監管網路。建立市場准入制度,監管機構應對民間金融主體資格、業務經營能力進行審查、確認或限制,必要時可要求民間金融組織交納保證金或准備金,防止市場風險的擴散。建立風險防範制度,根據民間金融組織的規模和運作特點,設置區別於正規金融機構的最低資本金和資本維持規則,增強其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建立危機處理制度,將民間金融納入存款保險體系,對出現嚴重風險的民間金融組織實施快速有效處置措施,將其因破產倒閉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風險降至最低。

方法步驟六、

規范民間金融融資活動,保護民間金融借款人的合法權益。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設定放貸人信息披露義務,對放貸協議、放貸人資格、放貸產品構成及風險進行清晰、准確、完整的信息披露。推行標准合同,由監管機構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製作標准合同,為借貸雙方提供規范、統一的契約文書範本,促進民間金融交易行為的標准化和規范化。規范營銷與收債行為,確立民間金融放貸人的營銷行為准則,要求放貸人在廣告宣傳中提供最低限度的信息,禁止採用不合理、不合法的手段催賬還錢。

方法步驟七、

民間金融是一把雙刃劍,其雖能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也易引發欺詐及犯罪行為,增加了金融體系的安全風險。我們只有把握民間金融的特點,遵循區別監管、分類規范、疏堵並舉的原則,將其納入國家宏觀調控的整體框架,有步驟有層次地推進相關法律規范建設,才能真正實現維護金融穩定、提高金融效率的目的。

B. 規制的機制

規制是指政府根據相應的規則對微觀主體行為實行的一種干預。是公共政策的一種形式,即通過設立政府職能部門來管理(不是直接由政府所有)經濟活動。通過對抗性的立法程序而不是毫無約束的市場力量來協調產生於現代產業經濟中的經濟沖突。規制是社會管理的方式,它存在於極端的政府所有制(government ownership)和自由放任的市場之間。它發生於當立法者相信市場失靈發生時,當立法管理試圖形成能夠帶來經濟的和社會合意的的結果的社會力量時,它出現在以資本主義和市場取向的經濟為標志的社會中。它反映了在「一個混合經濟」中,經濟決策一部分是由私人商業做出的,另一部分是有公共政府官員做出的。規制政策的目的是實現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規制包括對商業行為的經濟規制和社會規制。在經濟規制中,政府授予特許經營權或許可證,允許個人、企業從事商業,控制價格,批准投資決策,執行保險和安全權規則。在社會規制中,政府保護那些在政治、經濟中處於弱勢地位的實體。這樣的規制試圖保護消費者遠離危險產品,保護環境免遭產業行為的危害及小集團免受歧視性商業實踐的危害。

C. 最終解釋權的條款規范

所謂立法規制,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將某些格式條款,如「最終解釋權」條款,作為不平等格式條款明確寫進法律,當合同中出現此類條款時,宣告無效。
立法規制中,以實體法規制格式條款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行政規制和司法規制的基礎。國內外格式條款立法體例,不外乎兩種形式:「其一是規制格式條款的有關規定散見於各單行法中,並由一部位階較高的法律如民法予以統攝。其二是在有位階較高的法律對格式條款作出抽象規定之外,又制定出對格式條款予以專門規范的法規。」 中國應兼采這兩種立法體例,一是在民事基本法中制定有關格式條款的一般性、原則性規定;二是在基本法之外製定格式條款單行法,對格式條款作出詳細、具體的規定。
中國規制格式條款的主要法律依據是《合同法》的第39條到41條以及散見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險法》、《海商法》中的一些條款。同時,在上海、甘肅等地已相繼出台《上海市合同格式條款監督條例》、《甘肅省合同格式條款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
中國法律對於格式條款的規定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從立法形式上來看,中國法律對格式條款的規定散見於多項法律之中,過於簡單化和概括化,沒有共通性的指導原則,很難形成一個有效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法制體系,一旦發生法律糾紛,很難做到有法可依。從立法內容來看,法律對格式條款的有關規定內容簡單抽象、可操作性不強,不利於運用法律的杠桿來規制格式條款,維護公平正義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例如,存在對格式條款的訂立程序未予規范;對提供格式條款方不履行法定義務或者當格式條款無效時的處理未予規定;對不平等格式條款的具體情形未涉及等情況。正是由於存在上述不足,目前中國法律對格式條款的規范已不能適應日益紛雜的社會經濟活動,也難以在行政、司法活動中體現公平與正義的法律價值。
針對目前中國的立法現狀,建議對《合同法》中關於格式合同規制的條文作出司法解釋,其中應當包括對不平等格式條款如何確定,免除或限制責任條款的認定以及合理提請注意的方式等問題的解釋。並在條件成熟時進行專門立法,通過專門的法律對格式條款進行全盤規制並為行政規制及司法規制奠定基礎。該專門法律需以加大對處於弱勢的一方當事人的保護力度,維護合同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對等作為立法宗旨。該專門法律應對格式條款及不平等格式條款的定義、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和方法、格式條款行政審查和司法審查的內容和程序、不平等格式條款的認定和處理等方面作出詳細、具體的規定。這一做法不但是近年來多數國家的通行作法,同時也為實踐證明是較為完備的作法,已成為當前各國共同的趨勢。
根據本文對「最終解釋權」條款的分析,建議在格式條款單行法中將其明確規定為不平等格式條款不具備法律效力,並由其提供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一做法,一方面能讓商家從法律上直接認識到「最終解釋權」條款的制定將最終被否定,從而減少這類條款的使用;另一方面能使消費者更清楚的了解「最終解釋權」條款是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也能預知自己進行訴訟的結果,從而提高消費者尋求司法救濟的積極性。 所謂社會規制,是指由行業協會或消費者協會等社會團體與相關企業協商確定格式條款的使用、受理投訴、調解糾紛,向有關機關提出管理乃至取締特定格式條款合理化建議,對特定格式條款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等。
行業協會規制
由各行業協會對格式條款進行審查和監督的做法在英美法系國家比較盛行,並且達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於中國市場經濟的現實發展程度相對較低,各行業對誠信這一市場活動最高道德准則的理解和執行還很不到位,致使中國建立的一些行業協會尚不健全,不可能超然於本行業的經濟利益而為消費者主持公道。因此,用此種方法規制格式條款在中國目前尚有困難。具體來講,主要存在這樣一些顧慮:「第一,行業協會是否有能力承擔對格式條款的審查和監督責任頗成問題;第二,行業協會是否能站在消費者立場與企業對立存在疑問;第三,行業協會是否會為了企業利益使利用格式條款避法的行為更加惡化。」
中國各行業對誠信原則的理解和執行不到位,主要表現在制定格式條款的單方意志性較強。這一點從商家堅持於商品促銷廣告中使用「最終解釋權」條款就可以看出。而要改變這一局面,首先要使商家認識到:通過「最終解釋權」條款,確實有可能獲得短期利益,在與消費者的關系中暫時處於強勢地位,但付出的是信譽的流失,從長遠來看其實並不合算。更進一步,要使商家意識到:保護消費者權益,實際上也是保護商家的合法權益;誠信才是根本的經營之道。相信在誠信基礎上,建立起健全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超然於本行業經濟利益之上、能夠主持公道的行業協會,對格式條款的規制必將起到重要作用。
消費者協會規制
消費者協會是一個代表消費者群體利益的中介組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給它的定位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該法第32條賦予消費者協會「受理消費者的投訴」等七大職能,卻沒有對其職能的履行方式作出規定。這使得消費者協會一直處於沒有行政職權,也沒有訴訟主體資格的尷尬境地,在為消費者維權過程中,常常有心無力。
消費者協會在面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時,既不能採取行政措施,也不能直接狀告商家,而只能採取調查、調解、為消費者提供法律援助、對侵權行為進行曝光等方式協助解決,而這些方式都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弱點。以調解和「曝光」為例:由於商家的優勢地位,及消費者往往耗不起調解的麻煩,往往只能接受商家並不合理的解決條件;各地方消協並非都具備足夠的法律素質與專業技術知識,其不正當的「曝光」行為,可能引發侵犯商家權利糾紛,而一旦消協因此而承擔了敗訴責任,將產生巨大的不利的社會效果。
除了以上消費者協會本身的問題,中國對格式條款的規制還存在以下現狀:首先,當前許多不平等格式條款涉及的消費者眾多,對於單個消費者來說受損利益微小,許多消費者不願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訴訟。其次,許多格式條款的不公平性不明顯,普通消費者經常自身合法權益受損而不自知,更談不上有針對性地提起訴訟。再次,相對處於劣勢的消費者在證據採集與運用上明顯不能與勢力強大的商家對抗。
規制格式條款的作用
因此,為在中國充分發揮消費者協會規制格式條款的作用,建議對嚴重侵害消費者利益的格式條款,消費者協會有權要求格式條款提供方予以糾正,可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提出申請,建議變更該條款或認定該條款無效。同時,建議賦予消費者協會以訴權,對相關企業或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處理結果不服的,有權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判決宣告某個行業、企業所使用的某個格式條款無效。 所謂行政規制,是指由行政監管機關對格式條款進行管理,不同行業的格式條款均要接受行政管理部門的審核、監督、修改或撤銷。
行政規制是對格式條款最早的規制方法,也是各國現行的普遍做法。在中國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維護公平的市場環境,是國家行政機關的主要職能,可見對格式條款進行規制是行政機關不可推卸的責任。
對格式條款的行政規制可分為事先審查和事後監督。事先審查是由有關行政監管機關對格式條款的內容在其公開使用前進行審核,將不公平條款遏制於初始。事後監督是由有關行政機關對正在使用的格式條款進行審查,對認為不公平的條款發布禁止使用的禁令。無論事前審查還是事後監督都存在缺陷,要使得國家對格式條款的行政規制更合理、有效,應當兼采事前審查和事後監督。
目前,中國的格式條款基本上是由其主管部門負責批准或制定即中國對格式條款的行政規制以事先審查為主。而行業或部門保護主義的存在,使得行政機關對格式條款進行事先審查的效果不佳。因此,建議在整頓行政機關事前審查的同時加強其事後監督。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是格式條款的主要監督管理機關,建議使其有權對使用中的格式條款的公平性隨時進行監督檢查,對不平等的格式條款,使其有權責令合同的提供者予以糾正,並視其情節給予一定的行政處罰。
作為不平等格式條款之一的「最終解釋權」條款,不僅損害廣大消費者的權益,也是對社會公平的踐踏和對市場經濟秩序的破壞,建議行政監督機關主動對這一商家廣泛使用、消費者不斷反映、消費者協會多次點評的「最終解釋權」條款採取針對性措施。

D. 徵信業務的發展是如何減輕逆向選擇的

摘要 個人徵信業通過對個人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儲以及依法傳播過程實現信息共享機制的功能 , 即減少逆向選擇 ; 為金融機構節省信息租金 ;

E. 格式條款的規制

格式條款與普通條款相比,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比如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可以明確分配風險、增進交易安全,便於國家宏觀調控等等,但同時其自身也存在不可忽視的缺陷,比如限制了合同自由原則,導致合同的風險分配不同理,因當事人締約地位不平等而損害弱勢相對人的利益等等。為充分發揮其優勢,抑制其消極影響,中國《合同法》對格式條款進行了全面的立法規制,其第39條、第40條、第41條分別規定了格式條款的訂立、效力、解釋規則。
對格式條款訂立的規制
《合同法》第39條第1款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權利和義務。該條款通過為格式條款制定方設定義務的方式,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規定了格式條款的訂立規則,即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沒有盡到提示義務或者拒絕說明的,該條款視為未訂立:該條款不公平的,也視為未訂立。
對格式條款效力的規制
《合同法》第40條規定: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52條和53條情況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根據該條規定,在以下三種情況下,格式條款是無效的:
第一、屬於《合同法》第52條規定情形的格式條款無效。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二、屬於《合同法》第53條規定情形的格式條款無效。
1、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2、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三、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格式條款無效。
對格式條款解釋的規制
《合同法》第41條的規定,對格式條款進行解釋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也就是說,應當以可能訂約者的平均的、合理的理解對格式條款進行解釋。
第二、對條款製作人作不利的解釋。此項解釋原則來源於羅馬法上「有疑義者就為表義者不利之解釋」原則,後來被法學界廣泛接受。
第三、非格式條款優先於格式條款。如果在一個合同中,既有格式條款,又有非格式條款(即由雙方當事人經過共同協商、達成一致後所擬定的條款),並且兩種條款的內容不一致,那麼採用不同條款,會對雙方當事人的利益產生重大、不同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根據該原則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這也是充分尊重雙方當事人的意思,並且在一般情況下也更有利於保護廣大消費者。

F. 法律規制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法律規制即法律規則,是指那些經過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關於人們行為或活動的命令、允許和禁止的一種規范。比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第四條 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五條 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第六條 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法律規范應當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執行性。

G. 網路不正當競爭的法律規制

法律分析:我國規制網路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立法主要有《反不正當競爭法》《電信條例》以及《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市場秩序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等行業主管部門頒布的部門規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二條 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遵守法律和商業道德。

本法所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行為。

本法所稱的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或者提供服務(以下所稱商品包括服務)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

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為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國務院建立反不正當競爭工作協調機制,研究決定反不正當競爭重大政策,協調處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重大問題。

H. 什麼是法律規制

法律規制即法律規則,是指那些經過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關於人們行為或活動的命令、允許和禁止的一種規范。

比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規則的結構形式:

假定條件:法律規則中有關適用該規則的條件和情況的部分,包括適用條件和主體行為條件;

行為模式:法律規則中規定人們如何具體行為之方式的部分,包括可為(授權)模式、應為(義務)模式和勿為模式;

法律後果:法律規則中規定人們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為模式的要求時應承擔相應的結果部分,包括肯定的後果和否定的後果。

(8)逆向立法規制擴展閱讀:

分類如下:

一、按照規則的內容不同,法律規則可以分為授權性規則、義務性規則和權義復合性規則。

授權性規則:規定人們有權做一定行為或不做一定行為的規則,即規定人們的「可為模式」的規則。

義務性規則:在內容上規定人們的法律義務,即有關人們應當做出或不做出某種行為的規則。

義務性規則又可分為命令性規則和禁止性規則。所謂權義復合性規則,是指兼具授予權利、設定義務兩種性質的法律規則。

二、按照規則內容的確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規則分為確定性規則、委任性規則和准用性規則。

確定性規則:內容本已明確肯定,無須再援引或參照其他規則來確定其內容的法律規則。

委任性規則:內容尚未確定,而只規定某種概括性指示,由相應的國家機關通過相應的途徑或程序加以確定的法律規則。

准用性規則:內容本身沒有規定人們具體的行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參照其他相應內容規定的規則。

三、按照規則對人們行為規定和限定的范圍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規則分為強行性規則和任意性規則。

強行性規則:內容規定具有強制性質,不允許人們隨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規則。

任意性規則:規定在一定范圍內,允許人們自行選擇或協商確定為與不為、為的方式以及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內容的法律規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規則

I. 立法規制是什麼意思

不是一個明確的概念,要看上下文。就是針對某類社會關系進行立法,將其納入法律調整范圍之內;或者說對立法體系進行協調、整合。

J. 法律規制是什麼

對法律行為的規范約束強制。

熱點內容
公司更名後的債權債務法律 發布:2025-01-19 17:15:07 瀏覽:94
湛江法院新聞 發布:2025-01-19 16:58:02 瀏覽:265
要有規章制度的說說 發布:2025-01-19 16:48:14 瀏覽:262
益陽律師收費 發布:2025-01-19 16:37:52 瀏覽:220
第二部婚姻法的重點 發布:2025-01-19 16:00:50 瀏覽:801
湖南省規章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辦法 發布:2025-01-19 15:46:28 瀏覽:527
勞動法最低工資每小時多少錢 發布:2025-01-19 15:26:10 瀏覽:666
律師法原理 發布:2025-01-19 13:58:19 瀏覽:870
考律師怎麼考 發布:2025-01-19 12:48:39 瀏覽:592
青年實踐部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12:33:06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