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特區條例
『壹』 深圳經濟特區物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物業管理活動,維護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營造安全、舒適、文明、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特區物業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物業管理實行業主自治、專業服務與政府監管相結合的原則。
物業管理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定,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第四條市政府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市主管部門)負責物業管理的監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實施本條例以及其他關於物業管理的法律、法規,執行國家關於物業管理的有關規定;
(二)研究擬定或者制定物業管理相關政策措施;
(三)指導、協調區政府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區主管部門)以及其他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街道辦事處、行業協會等依法開展物業管理相關工作;
(四)本條例規定的其他職責。
區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物業管理的監督管理工作,並接受市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
市、區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物業管理相關工作。第五條街道辦事處在區主管部門指導下,負責組織、協調業主大會成立及業主委員會的選舉工作,指導、監督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日常活動。
社區工作站協助街道辦事處開展物業管理相關工作。街道辦事處可以委託社區工作站辦理物業管理相關事務。第六條深圳市物業管理協會(以下簡稱市物業管理協會)是物業服務行業自律組織,應當積極規范行業經營行為,維護會員合法權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負責制定並監督實施物業服務規范,促進物業服務企業依法、誠信經營,並組織物業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調解行業內部爭議等。第七條建立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處理物業管理的重大問題。具體辦法由市政府制定。第二章業主、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和管理規約第八條物業的所有權人為業主。
業主在物業管理中享有法律、法規規定的權利,並承擔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第九條物業管理區域應當依法成立業主大會,選舉業主委員會。一個物業管理區域成立一個業主大會。業主較少的,經全體業主一致同意決定不成立業主大會的,由全體業主共同履行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職責。
業主大會通過業主大會會議和業主委員會行使職權。第十條業主大會會議分為定期會議和臨時會議。
業主大會會議由業主委員會按照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組織召開。召開業主大會會議時,應當邀請物業所在地社區工作站派員列席。第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時,業主委員會應當及時召集業主大會臨時會議:
(一)百分之二十以上業主提議;
(二)發生重大緊急事件需要及時處理;
(三)本條例和業主大會議事規則規定的其他情形。
應業主提議召集業主大會會議的,業主委員會應當核實提議人的業主身份。第十二條業主委員會不按規定召集業主大會會議的,業主可以請求所在地街道辦事處責令限期召集;逾期仍未召集的,由街道辦事處組織召集。第十三條業主大會會議召集人應當於會議召開十五日前將會議議題、時間、地點、方式以及表決事項等予以公告,並同時抄送全體業主。第十四條業主大會會議與會業主所持有的投票權超過本物業管理區域內投票權半數,且與會業主人數超過全體業主人數半數的,業主大會會議方為有效。
前款所稱與會,是指業主在會議簽到表簽字確認;採用或者同時採用書面形式召開業主大會會議的,包括業主在表決票上或者選舉票上簽字確認並按照規定方式交回表決票或者選舉票。
業主投票權數按業主所擁有物業的建築面積計算,物業建築面積每平方米計算為一票,不足一平方米的按四捨五入計算。第十五條業主可以自行投票,也可以委託他人投票。
委託他人投票的,應當出具書面委託書,載明委託事項和投票權數。受委託人投票時,應當出示委託書以及委託人和本人身份證明。
一個獨立產權單位登記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所有權人的,應當自行確定一名投票人。第十六條業主大會會議表決採用記名投票的方式。
一個獨立產權單位擁有一個表決票或者選舉票,每張表決票或者選舉票上應當標明該產權單位的投票權數。
『貳』 深圳經濟特區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環境污染及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深圳經濟特區的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生活環境、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環境污染及其他公害的防治。
本條例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第三條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政府)應將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市環境保護規劃由市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市環境保護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報市政府批准。第四條市政府對特區的環境質量負責。
市政府確定任期內的環境保護責任目標和任務,每年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執行情況,並向社會公布。
市政府對各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區政府)應提出環境保護任務和要求,各區政府每年應向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市政府報告完成情況。第五條各級政府應採取措施,鼓勵環境科學技術研究,推廣使用先進的環境保護實用技術,發展環境保護產業和綠色產品,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第六條市環境保護部門對特區的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區環境保護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公安、交通、城市管理和鐵路、民航、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及其他有關部門(以下統稱其他監督管理部門),在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范圍內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
國土、農業、林業、水務及其他資源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統稱資源管理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工商、經濟、計劃、規劃、建設、技術監督、文化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統稱有關行政部門),在本部門職能范圍內依法做好環境保護的有關工作。第七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各級政府及環境保護部門對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或獎勵。第二章環境監督管理第八條各級政府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決策及其他重大措施,必須考慮對環境的影響,採取有效保護環境的經濟、技術對策和措施。
制定國土開發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時,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九條市環境保護部門負責劃定有關環境質量標准和污染排放標準的適用區域,擬定污染物排放補充標准和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報市政府批准後施行。
市環境保護部門根據確定的環境質量目標,結合經濟、技術條件以及環境狀況,制定水、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案。第十條市環境保護部門負責組織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監測,並向社會發布環境狀況年度公報。
經市環境保護部門技術資格認證的環境監測機構的監測數據,是評價環境狀況,實施環境監督管理的依據。第十一條環境保護部門和其他監督管理部門,有權依法對其管轄范圍內單位和個人的環境保護情況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者應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不得拒絕、阻撓和延誤。
進行現場檢查時,檢查人員應出示行政執法證件。檢查部門及其行政執法人員應為被檢查者保守技術和業務秘密。第十二條排放污染的單位和個體經營者,應向環境保護部門申報登記擁有的污染排放設施、處理設施和正常作業條件下污染排放的種類、數量、濃度、強度、排放方式和去向,提供防治環境污染的有關技術資料;應如實、按時填報環境統計報表。
已申報登記的污染排放種類、數量、濃度、強度、排放方式和去向有重大改變的,應重新申報。第十三條排放廢水、廢氣的單位和個體經營者,應按規定向環境保護部門申請污染物排放許可證。
環境保護部門對不超出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標或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發給污染物排放許可證。污染物排放許可證的有效期限不得超過五年。期限屆滿前,持證者應申請重新發證。
環境保護部門對本條例頒布前已建成項目的污染物排放超出排放控制指標或排放標準的,發給臨時污染物排放許可證並限期治理。臨時污染物排放許可證的有效期限不得超過一年。期限屆滿時,持證者排放污染物仍超過控制指標或排放標準的,應責令停產治理。
『叄』 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數據處理活動,保護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數據作為生產要素開放流動和開發利用,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數據,是指任何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對信息的記錄。
(二)個人數據,是指載有可識別特定自然人信息的數據,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後的數據。
(三)敏感個人數據,是指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濫用,可能導致自然人受到歧視或者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危害的個人數據,具體范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
(四)生物識別數據,是指對自然人的身體、生理、行為等生物特徵進行處理而得出的能夠識別自然人獨特標識的個人數據,包括自然人的基因、指紋、聲紋、掌紋、耳廓、虹膜、面部識別特徵等數據。
(五)公共數據,是指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在依法履行公共管理職責或者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產生、處理的數據。
(六)數據處理,是指數據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開放等活動。
(七)匿名化,是指個人數據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自然人且不能復原的過程。
(八)用戶畫像,是指為了評估自然人的某些條件而對個人數據進行自動化處理的活動,包括為了評估自然人的工作表現、經濟狀況、健康狀況、個人偏好、興趣、可靠性、行為方式、位置、行蹤等進行的自動化處理。
(九)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是指本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依法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以及提供教育、衛生健康、社會福利、供水、供電、供氣、環境保護、公共交通和其他公共服務的組織。第三條自然人對個人數據享有法律、行政法規及本條例規定的人格權益。
處理個人數據應當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並遵循最小必要和合理期限原則。第四條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對其合法處理數據形成的數據產品和服務享有法律、行政法規及本條例規定的財產權益。但是,不得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不得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第五條處理公共數據應當遵循依法收集、統籌管理、按需共享、有序開放、充分利用的原則,充分發揮公共數據資源對優化公共管理和服務、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第六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數據治理制度和標准體系,統籌推進個人數據保護、公共數據共享開放、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及數據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第七條市人民政府設立市數據工作委員會,負責研究、協調本市數據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市數據工作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部門承擔。
市數據工作委員會可以設立若干專業委員會。第八條市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本市個人數據保護、網路數據安全、跨境數據流通等相關監督管理工作。
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部門負責本市公共數據管理的統籌、指導、協調和監督工作。
市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財政、人力資源保障、規劃和自然資源、市場監管、審計、國家安全等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履行數據監督管理相關職能。
市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業數據管理工作的統籌、指導、協調和監督。第二章個人數據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九條處理個人數據應當充分尊重和保障自然人與個人數據相關的各項合法權益。第十條處理個人數據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處理個人數據的目的明確、合理,方式合法、正當;
(二)限於實現處理目的所必要的最小范圍、採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不得進行與處理目的無關的個人數據處理;
(三)依法告知個人數據處理的種類、范圍、目的、方式等,並依法徵得同意;
(四)保證個人數據的准確性和必要的完整性,避免因個人數據不準確、不完整給當事人造成損害;
(五)確保個人數據安全,防止個人數據泄露、毀損、丟失、篡改和非法使用。第十一條本條例第十條第二項所稱限於實現處理目的所必要的最小范圍、採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包括但是不限於下列情形:
(一)處理個人數據的種類、范圍應當與處理目的有直接關聯,不處理該個人數據則處理目的無法實現;
(二)處理個人數據的數量應當為實現處理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數量;
(三)處理個人數據的頻率應當為實現處理目的所必需的最低頻率;
(四)個人數據存儲期限應當為實現處理目的所必需的最短時間,超出存儲期限的,應當對個人數據予以刪除或者匿名化,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者經自然人同意的除外;
(五)建立最小授權的訪問控制策略,使被授權訪問個人數據的人員僅能訪問完成職責所需的最少個人數據,且僅具備完成職責所需的最少數據處理許可權。
『肆』 深圳經濟特區社會建設促進條例(2019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社會建設,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根據憲法的規定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特區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的活動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未作規定的,適用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第三條社會建設應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以完善社會服務為基礎,以促進公平正義為導向,以社會管理及其創新為特色,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以法治建設為保障,實現社會的富裕安康、公平正義、活力創新、文明有序。第四條社會建設應當遵循以人為本、依法建設、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統籌兼顧、循序漸進、改革創新的基本原則。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整合基本公共服務資源,明確基本公共服務范圍和標准,創新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第六條社會建設應當納入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社會建設的總體目標、任務、要求和政策措施。
市有關部門和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目標和任務,編制社會建設年度計劃,確定年度目標責任,保證規劃的實施。第七條促進社會建設是全社會的責任,應當發揮政府、社會、公眾等多方作用,形成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良好社會局面。
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促進社會建設的教育、宣傳、推廣、實施和監督工作。
對在社會建設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基本公共服務第一節公共教育第八條優先發展教育,合理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結構,促進教育公平,構建面向全民的多層次終身教育體系。
市、區政府財政性教育經費增長幅度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
建立健全多渠道的學生資助制度,幫助經濟困難家庭學生完成學業。第九條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行義務教育學校設備設施的標准化配置和統一的日常運行經費生均撥款制度,建立學校生均撥款標准調整長效機制。第十條加大學前教育投入,促進學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發展。加快普通高中規劃建設,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增加普通高中學位供給。
加快普及學前到高中階段教育,探索擴大免費教育范圍。第十一條鼓勵、引導、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保障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等的法律地位。第二節就業促進第十二條按照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相結合的方針,完善促進各類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扶持和規范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實現充分就業。第十三條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普惠型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鼓勵支持各類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用人單位依法開展就業前培訓、在職培訓、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鼓勵勞動者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
市、區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當採取多種宣傳教育形式,引導勞動者樹立適應市場需求的就業觀念,增強學校和用人單位的社會責任意識。第十四條建立政府主導與社會多方合作的促進創業機制,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體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創業服務、創業培訓相結合的工作機制,營造鼓勵自主創業的社會環境。第十五條建立健全就業援助制度,採取多種就業形式,拓寬公益性崗位范圍,開發就業崗位,對就業困難人員實施重點幫助。第三節收入分配與勞動者權益第十六條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探索建立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經濟效益提高同步的長效機制。
按照市場機制調節、企業自主分配、平等協商確定、政府監督指導的原則,建立反映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工資決定機制和增長機制。
探索最低工資標准與職工年平均工資增長掛鉤的長效機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低收入群體補助和臨時價格補貼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第十七條市、區、街道應當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建立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第十八條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完善集體協商機制,擴大集體合同覆蓋面,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健全勞動用工信息申報和勞動關系信用徵信制度,完善勞動關系預警和爭議處理機制。
『伍』 深圳經濟特區改革創新促進條例(2019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促進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改革創新工作,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特區的經濟體制、行政管理體制、文化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改革創新,司法工作的改革創新,以及國家機關、公立非營利機構和人民團體管理、服務等方面的改革創新,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改革創新應當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憲法的規定和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第四條改革創新應當緊密結合特區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積極借鑒世界文明成果,特別是體制、機制和法制建設方面的有益經驗。第五條改革創新應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科學民主的原則,廣泛吸收和鼓勵公眾參與,兼顧各方面的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分享改革創新成果。第六條對改革創新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的方針。第七條國家機關、公立非營利機構和人民團體負有改革創新的工作職責,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增強改革創新意識,提高改革創新能力,推進改革創新工作。
鼓勵企業、社會團體等其他組織開展、參與改革創新工作。第二章工作職責第八條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經濟體制、行政管理體制、文化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方面的改革創新。
市、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檢察工作的改革創新。
國家機關、公立非營利機構和人民團體根據履行職能的需要,負責管理、服務等方面的改革創新。第九條市改革工作機構具體承擔統籌、指導、協調和監督改革創新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草擬全市性改革創新工作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經批准後組織實施;
(二)組織編制重大改革創新方案;
(三)指導、監督全市性改革創新工作計劃和重大改革創新方案的實施;
(四)組織、指導改革創新的評估工作;
(五)法律、法規以及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工作。第十條市各部門負責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改革創新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擬定本部門改革創新工作計劃,經批准後組織實施;
(二)制定本部門改革創新方案並組織實施;
(三)組織實施市政府確定的重大改革創新方案;
(四)指導區相關部門的改革創新工作;
(五)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改革創新工作。第十一條國家機關、公立非營利機構和人民團體應當積極支持其他部門、機構和團體的改革創新工作:
(一)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制定改革創新配套方案;
(二)組織實施與本單位工作有關的改革創新方案,並及時將實施情況反饋有關單位;
(三)積極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協調機構、議事機構和有關工作;
(四)認真研究並及時回復有關單位徵求意見的要求。第十二條國家機關、公立非營利機構和人民團體的主要負責人為本單位改革創新工作的直接責任人。第三章基本程序第十三條改革創新工作應當經過提出建議、制定計劃及方案、組織實施、效果評估等基本程序。第十四條國家機關、公立非營利機構和人民團體應當廣泛收集、聽取社會各界以及公眾對改革創新的意見和建議,並作為確定改革創新的重點、制定改革創新工作計劃及方案的重要依據。第十五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改革創新工作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
國家機關、公立非營利機構和人民團體應當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制定改革創新工作計劃。第十六條制定改革創新工作計劃及方案,應當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並按照有關規定組織專家論證、技術咨詢和預評估。
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重大改革創新項目,由市改革工作機構組織論證。第十七條改革創新方案涉及其他國家機關、公立非營利機構和人民團體法定職責的,應當充分協商;必要時,及時提請上級部門協調。第十八條市、區人民政府的改革創新工作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及改革創新方案,市各部門的改革創新工作計劃及方案,應當向社會公布。第十九條改革創新工作涉及面廣、問題復雜的,可以在局部地區或者個別單位進行試點。第二十條改革創新需要制定、修改或者廢止深圳經濟特區法規、深圳市法規和市政府規章的,應當先提請法規、規章制定機關制定、修改或者廢止法規、規章。
改革創新措施需要在有關法規、規章修改、廢止之前先行實施的,可以將改革創新方案提請法規、規章制定機關批准施行,再依照立法程序及時修改、廢止相關的法規、規章。
『陸』 深圳經濟特區安全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安全管理,預防事故發生,維護人身和財產安全,保障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特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安全管理,是指在生產經營、行政事業管理活動以及公共場所中涉及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管理。
本條例適用於特區內的企業、事業單位、個體經濟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以下簡稱單位)的安全管理。
自然災害、核電安全和鐵路、航空、水上運行的安全管理根據有關規定辦理。第三條安全管理工作應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實行安全管理責任制。第四條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政府)應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的要求,對涉及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危險性較大的項目、重要場所和民用設施實行安全審批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安全審批項目目錄。第五條市規劃國土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化學物品的生產、儲存和經營地點的選址提出專項規劃,並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第六條市、區、鎮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存在的重大危險源,應組織有關部門定期進行安全性評估,並確定重點防護單位。第七條市政府應在工傷保險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額用於工傷事故預防,具體實施辦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第八條各級政府應採取多種形式,鼓勵和引導全社會增加安全投入。第九條各級政府應當鼓勵和發展安全科學技術,完善安全教育體系,推行全民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安全防範和自救能力。
各級政府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揚和獎勵。
每年八月為深圳市安全活動月。第十條市政府應鼓勵發展安全中介組織,並規范其設立、職責和業務范圍,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咨詢服務。第二章安全管理職責第十一條各級政府設立安全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安委會),代表同級政府負責組織協調及綜合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安全工作。
各級安委會由同級政府有關領導成員和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領導成員組成。安委會主任由同級政府主要領導成員兼任。
安委會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安委辦),是安委會的常設辦事機構。其機構設置和經費由各級政府確定。第十二條市安委會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一)組織貫徹國家安全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統一部署和監督檢查全市安全管理工作;
(二)組織調研、審議全市安全管理重大問題,並提出相應對策及建議;
(三)擬定政府安全審批項目目錄,定期公布市級安全重點防護單位,協調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全市重大事故隱患進行安全性評估;
(四)審定有關部門的安全檢查計劃,統一部署全市安全檢查方案,確定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年度安全檢查的最低數量、范圍,督促安全監督檢查,並按規定向社會公布檢查結果;
(五)督促檢查各有關部門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和組織應急救援隊伍;
(六)組織、協調或參與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的調查處理,代理市政府對重大事故批復結案;
(七)組織開展全市性安全宣傳、培訓教育活動;
(八)對區政府及市政府的有關部門安全管理責任人履行職責情況提出考評意見和獎懲建議;
(九)其他安全管理有關事項。第十三條區、鎮安委會的主要職責:
(一)組織貫徹國家安全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及上級政府的安全管理規定,統一部署和督促檢查本轄區安全管理工作;
(二)組織調研、審議本轄區安全管理重大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及建議;
(三)配合發生在本區域內的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的調查處理。區安委會可代表區政府對有關事故批復結案;
(四)定期公布本轄區安全重點防護單位,對本轄區重大事故隱患進行安全性評估;
(五)組織開展本轄區安全宣傳教育活動;
(六)對安全管理責任人履行職責情況提出考評意見和獎懲建議;
(七)其他安全管理有關事項。第十四條公安部門負責對消防、道路交通、劇毒、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和監督,勞動部門負責對勞動安全及特種設備安全的管理和監督。
建設、礦產、水務、農業、衛生、運輸、港監、環保等行政管理部門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負責對專項安全工作的管理和監督。
前兩款所述部門為本條例所稱的安全監督管理部門。
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法定職責范圍內協助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本行業(系統)的安全工作進行監督管理。
『柒』 什麼是經濟特區_立法及其特徵
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最大的思想負擔,是最大的包袱,也是最大的障礙。那麼你對經濟特區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什麼是經濟特區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經濟特區的簡介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以減免關稅等優惠 措施 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 方法 ,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經濟特區的發展
一、制度兼容、演進與經濟績效
正式制度的目標取向與組織中個人的利益偏好是否一致決定了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是否兼容,兩者的兼容與否決定了組織和經濟運行的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的大小最終決定了經濟績效的影響,主要通過激勵、監督費用和強化成本三方面進行。一是當一個組織的正式規則與子群體中的成員的偏好和利益一致時,將會大大提高組織的經濟績效。組織中的成員受到一種自我激勵,這種激勵通過正式制度的確立而更加明確。而當博弈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規則一致時,它們將相互強化。非正式與正式約束的一致性將導致較低的交易成本,因為監督和強化機能以一種非正式的方式取得預期的效果。二是當一個組織的正式規則與子群體中成員的偏好和利益有較大差異時,這種不一致性導致較低的績效。因為首先,對立的規則與規范使經濟行為者無所適從,缺乏激勵。其次,由於組織目標與個人的利益偏好不一致,不能使個人自覺為組織的目標工作,監督成本高,從而導致正式制度的形式化、組織的沖突和摩擦。
用進化博弈論的方法研究制度演進中的兼容性問題的結論:一是進化過程不一定帶來最佳的傳統和制度。由於社會的歷史初期條件的原因,最佳反應動力的結果難以從帕累托劣勢的社會傳統中擺脫出來,即社會體制進化的路徑依賴性。二是與正式制度相比,非正式制度的變遷更具演進特點。且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變遷受不同之手——“劉易斯之手”和“斯更努之手”的指引。前者是指通過理性的共同知識、主觀的認識和批判,來預設和推動制度的變化;後者指人們只通過他們過去的行為觀察到其獲得的效用,並強化好的行為或繼承壞的行為。因此,在制度演進過程中仍可能出現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的不一致。進化博弈論給出關於克服路徑依賴,實現制度演進中的制度兼容的解決之道:一是通過引入較系統的突然變異,使社會脫離原有的低水平的均衡;二是通過政府政策性介入,將人們的行動轉換到更高支付的戰略上;三是積極促進低水平均衡的社會與具有不同習慣的高水平均衡的社會交流,提高原社會形成更佳習慣的可能性。據此達到新制度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較高水平上的兼容,並使兩者以一種非正式制度的形成達到自我強化,通過互動強化,使兩者結合得更加緊密,造成一種報酬遞增的機制,從而降低交易費用,提高經濟績效。
總之,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條件下,如果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一致,則無論是從激勵角度還是從約束角度所需的交易成本都較低,從而導致較高的經濟績效;反之則相反。
二、WTO規則與特區制度兼容、經濟績效
加入WTO,中國面臨WTO規則與中國現存制度的兼容問題。提高制度的兼容性,增強整個制度的經濟績效已成為當務之急,即使中國的經濟特區也不例外。
WTO規則的變遷、演進具有“誘致性變遷”與“強制性變遷”的雙重性質,是兩種正式制度的制度結晶體。但對加入WTO者來說,則明顯具有“強制性變遷型”正式制度的特徵,尤其對市場經濟不發達國家即發展中國家這種表現更加明顯,而加入WTO者本國原有的制度則具有非正式制度的特性。因此,兩者既存在著相容的可能性,也存在著不相容的可能性。在WTO規則與本國原有的制度能夠兼容的情況下,經濟運行所需的交易成本較低,而經濟績效相應較高;當兩者不一致時,或當WTO規則與本國原有制度由於各自變化的機制不盡相同,造成兩者不能兼容時,則均對應著較高的交易成本和較低的經濟績效。現實表現為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制度與WTO規則具有強兼容性,而市場經濟不 發達國家的制度與WTO制度具有弱兼容性,經濟績效的差異即市場經濟的發達與不發達由此引出。
中國的經濟特區制度與WTO規則同樣既具有兼容性較強的一面,同時更有兼容性較弱的一面。說其兼容性較強,是相對於市場經濟不發達的非經濟特區而言具有較強的兼容性;而說其兼容性較弱則是指相對於WTO制度的要求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即市場經濟不發達而言的。經濟特區較強的制度兼容性與欠發達地區較弱的制度兼容性的差距,足以使加入WTO後的經濟特區在相當長時間內繼續保持其制度優勢、經濟績效優勢和地位的優勢;並構成經濟特區今後的“特”之主要所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相對WTO規則而言,各國的內在制度均屬“非正式制度”,就制度的兼容性強弱程度來講,發展中國家的國內制度的“非正式制度”程度更高,而其經濟特區與非經濟特區在“非正式制度”程度上只有參差不齊之分,而無本質上的區別,經濟績效上的差異是制度兼容性的晴雨表。
三、強化經濟特區的制度兼容性,保持經濟特區的高績效
與WTO正式制度比較形成的各國的制度雖屬“非正式制度”,但各國的制度又存在著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之分。加入WTO國家的制度兼容,將面臨WTO規則與本國的正式制度兼容和與本國非正式制度的兼容兩方面的難題。而由於WTO制度具有“強制性變遷型”正式制度的特性,決定了加入WTO國家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均居於屈從地位,並應努力改變本國現存制度,以適應WTO制度,強化整個制度的兼容性,達到加入WTO提高經濟績效的目的。此點對於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及其經濟特區概莫能外。比較而言,經濟特區由於市場經濟相對發達,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與WTO規則均有較強的兼容性,而非經濟特區由於市場經濟的欠發達在制度兼容性上則明顯弱於前者。但兩者的制度兼容性與WTO的制度要求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需變革的制度多少不同罷了。
中國經濟特區立法及其特徵
根據《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廣東省人大會陸續制定、施行了關於特區入境出境人員管理暫行規定、特區企業勞動工資管理暫行規定、特區企業登記管理暫行規定、深圳經濟特區土地管理暫行規定、蛇口工業區海關邊防管理試行辦法等單行法規,法制日趨完備。根據規定,特區經營范圍十分廣泛,一切在國際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中具有積極意義的工業、農業、畜牧業、養殖業、旅遊業、住宅和建築業、高級技術研究製造業,以及客商與特區共同感興趣的其他的行業,都可以投資興辦或與特區合資興辦。經營方式一般有:①合資經營。為股權式合營,由客商依照《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及其實施細則,向特區提出申請,經審核、批准後,與特區舉辦合營企業。企業為有限責任公司,設有董事會,人員組成、投資比例等依中國法律及合同規定。在中國,合營企業還可採用客商、特區、內地三結合的聯合經營方式。②合作企業。指由客商投資,由中方合作者提供土地(場地)、資源和勞力共同興辦事業、企業,雙方權利、義務由雙方以合同形式予以確定,合作期滿後設備全部歸特區所有。③獨資經營。指外資獨資經營的企業。它通過與特區政府簽訂協議,取得企業用地,並商定使用期限、費用等事項,由客商獨自經營。這種企業具有較大的獨立性和自由權,但由其獨自承擔一切風險及經濟責任。此外還有補償貿易、來料對外加工裝配等方式。 中國經濟特區與外國自由貿易區、出口加工區有本質的不同,它是在中國政府管理下,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的一種形式。經濟特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特區的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一個組成部分,特區內的企業和個人須尊重中國主權,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捌』 深圳經濟特區旅遊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對旅遊業的管理,促進旅遊事業的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特區的旅遊主管部門、旅遊經營者和旅遊者均應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旅遊業,是指利用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旅遊者,為旅遊者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綜合性服務的行業。第四條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政府)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是旅遊業的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市旅遊主管部門),依法對旅遊業實行監督管理。區人民政府旅遊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區旅遊主管部門)在市旅遊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依法負責本轄區旅遊業的監督管理。第五條市、區政府應當把旅遊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旅遊環境,在資金、政策等方面鼓勵和扶持旅遊業發展。市政府可設立旅遊發展基金。旅遊發展基金的管理按市政府的有關規定辦理。第六條市、區政府應採取措施促進旅遊事業及相關行業的協調發展。市政府應建立旅遊發展協調制度,定期召集政府有關部門協調處理旅遊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政府有關部門應依法履行各自職責,支持、配合旅遊主管部門做好旅遊業管理工作。第七條市、區政府應鼓勵和支持旅遊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快培訓旅遊專業人才,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質量。第二章旅遊資源的開發與管理第八條各級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旅遊資源。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旅遊資源。本條例所稱旅遊資源,是指可供游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第九條市、區旅遊主管部門應定期對本行政區域內旅遊資源進行普查、評估,並制定旅遊資源保護和利用的總體規劃。第十條旅遊資源開發應當貫徹開發建設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方針,保證旅遊設施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旅遊景點和旅遊項目的建設,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十一條旅遊建設項目必須符合旅遊業發展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建築風格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第十二條禁止在旅遊開發區、保護區和游覽區內擅自採石、采礦、挖沙、葬墳、狩獵、毀壞林木,排放污染物,傾倒廢棄物。第十三條新建、改建、擴建旅遊項目,應當經旅遊主管部門同意後,按照有關規定審批立項。第十四條建設旅遊景區、景點不得破壞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遺產。第三章旅遊經營與管理第十五條旅遊經營者必須依法從事旅遊經營活動,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本條例所稱旅遊經營者,是指依法從事旅遊經營活動的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第十六條從事下列旅遊經營業務的,應向市旅遊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一)旅行社;(二)飯店(酒店);(三)飯店(酒店)管理公司;(四)旅遊觀光景點和休閑娛樂健身場所(包括度假村);(五)旅遊咨詢;(六)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規定的其他旅遊經營業務。市旅遊主管部門應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做出是否批準的書面答復,不予批準的應說明理由。第十七條經市旅遊主管部門批准,旅遊經營者領取經營許可證或批准證書後,方可辦理工商注冊登記手續。第十八條國內其他地區的旅遊經營者在特區內設立非經營性辦事機構,應向市旅遊主管部門備案。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十九條境外的旅遊組織或者旅遊經營者在特區內設立分支機構或者辦事處,或者特區內旅遊經營者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或者辦事處的,須經市旅遊主管部門的批准。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二十條旅遊經營者應當履行下列義務:(一)遵守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不得從事與其經營范圍不相符的活動;(二)接受旅遊主管部門對其服務質量、旅遊安全、服務收費和其他經營情況的監督檢查;(三)公開服務項目、服務標准和收費標准,不得以任何手段欺騙和誤導旅遊者;(四)嚴格履行合同約定的服務標准,不得擅自改變、取消服務項目,降低服務標准;(五)尊重旅遊者自主選擇商品和服務的權利,不得強制旅遊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六)不得將經營風險轉移給旅遊者或者在旅遊合同中將經營風險以約定的形式強加給旅遊者;(七)建立企業安全管理責任制,配備必需的安全設施,保障旅遊者人身、財產安全;及時向旅遊者告知旅遊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險;當危險發生時,應當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八)建立企業崗位培訓制度,加強對職工進行職業道德和業務技能培訓;(九)誠實信用、公平競爭,不得以任何形式擾亂旅遊市場秩序。
『玖』 深圳經濟特區文明行為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快推進城市文明建設,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水平,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深圳經濟特區文明行為規范及實施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升市民思想素養、道德素養、法治素養、科學素養、文化素養和健康素養,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第四條文明行為規范實施工作堅持黨委領導、政府推動、相關部門組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方針;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和制度保障共同推進;堅持積極引導和有效治理相結合。第五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文明行為規范實施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和要求,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提供相應保障。第六條市、區人民政府以及有關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文明行為規范實施工作長效機制,以法治促進文明、以機制保障文明、以科技助推文明、以文化滋養文明、以共建共享文明、以傳播弘揚文明,實現文明行為規范實施工作科學化、常態化和制度化。第七條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統籌全市文明行為規范實施工作。
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依照工作職責統籌本轄區文明行為規范實施工作。
市、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文明行為規范實施具體工作。第八條市、區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文明行為規范實施工作。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群團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開展文明行為規范實施工作。第九條國家機關以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眾人物、各級文明單位職工等應當在文明行為規范實施工作中發揮表率作用。
鼓勵市民宣傳文明行為規范,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第二章文明行為規范第十條市民應當維護公共場所秩序,遵守下列規定:
(一)禮貌待人,使用文明用語;
(二)在需要安靜的場所保持安靜、需要等候時自覺排隊;
(三)在禁止吸煙的場所不吸煙、不勸煙;
(四)文明觀賞花卉果實,愛護公共綠地和其他景觀設施;
(五)依照有關提示和引導觀看各種演出、比賽;
(六)依照相關規定開展娛樂健身活動,避免妨礙他人;
(七)遇到突發事件時,服從指揮,配合應急處置,有序疏散;
(八)其他應當遵守的公共場所行為規范。第十一條市民應當維護公共環境衛生,遵守下列規定:
(一)依法依規投放生活垃圾和建築廢棄物;
(二)自覺維護公共場所清潔,保持道路、廣場、建築物和其他公共設施整潔;
(三)愛護公共環衛設施;
(四)其他應當遵守的公共環境衛生規定。第十二條市民應當文明出行,遵守下列規定:
(一)駕駛機動車、非機動車時遵守交通規則,禮讓行人和優先通行車輛;
(二)步行通過公共道路時遵守交通規則,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快速通過;
(三)使用公共自行車和互聯網租賃汽車、自行車出行時注意交通安全,按規定停放車輛;
(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配合司乘人員和其他管理人員工作,並主動為行動不便利的乘客讓座;
(五)其他應當遵守的文明出行規范。第十三條市民應當文明旅遊,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章制度;
(二)尊重當地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禮儀禁忌;
(三)服從管理,愛護公共設施,避免危害自身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
(四)其他應當遵守的文明旅遊規范。第十四條市民應當維護社區公共文明,遵守下列規定:
(一)愛護社區公共物業和其他公用設施設備;
(二)加強物業專有部分安全管理,自覺抵制高空拋物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三)在進行裝修裝飾或者從事文化、娛樂、健身等活動時,採取有效措施,避免干擾其他居民正常生活;
(四)依法依規飼養寵物,保持公共場所環境衛生,避免傷害、驚擾他人;
(五)保持消防通道和其他公共通道暢通,愛護消防設施;
(六)其他應當遵守的文明行為公約和規定。
『拾』 深圳經濟特區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9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建設整潔、優美、文明的城市,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市城管和綜合執法主管部門負責全市的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各區城管和綜合執法主管部門和街道辦事處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轄區的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市、區規劃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建設、市場監管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能,做好有關的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第三條市、區城管和綜合執法主管部門(以下簡稱主管部門)可以將其部分管理職能委託給符合條件的組織實施。
本條例規定的主管部門行政處罰權,可以由政府授權的行政綜合執法機構行使。第四條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實行轄區責任制,堅持專業人員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市容和環境衛生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促進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事業的發展。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教育機構以及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市容和環境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公益性廣告宣傳以及輿論監督,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明衛生意識,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第七條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應當維護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愛護公共設施,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有權進行勸阻、批評或者舉報。
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應當尊重環境衛生工作人員的勞動,依法維護正常作業的環境衛生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不得妨礙環境衛生工作人員正常作業。
主管部門可以在市民中聘請市容和環境衛生義務監督員,協助做好宣傳教育和糾正違法行為的工作。第八條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市容和環境衛生舉報制度。任何人發現違反本條例的行為,均可以向主管部門舉報。主管部門應當對舉報認真進行調查處理,並為舉報人保密。對舉報人要求答復的,應當於十日內作出答復。
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市容和環境衛生舉報獎勵制度。舉報經核實的,主管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給予表彰或者獎勵。舉報獎勵辦法由主管部門具體制定。第九條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主管部門可以責令違法行為人限期改正或者採取補救措施;拒不執行的,可以委託有關單位代為執行,代為執行的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第十條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主管部門可以暫扣違法經營的物品和實施違法行為的工具,要求違法行為人在指定時間和地點接受處罰;逾期不接受處罰的,主管部門可以對暫扣的物品和工具依法處理。
對違反本條例規定構建的違法設施,主管部門可以強制拆除。第十一條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崗位責任制度。崗位責任區域內有違反本條例的行為未及時處理或者處理不當的,對責任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直接責任人,應當予以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調離工作崗位或者給予處分。第十二條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人員在執法時應當有兩人以上同時進行,並向當事人出示證件,做到語言文明,行為規范。
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並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處分。第十三條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並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履行職責,對依法應當予以制止或者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二)包庇、縱容違法行為人的;
(三)貪贓枉法、濫用職權,損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第二章轄區管理責任第十四條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實行轄區管理責任制度。市容和環境衛生轄區管理包括下列內容:
(一)確保轄區內市容整潔,無亂擺賣、亂張貼、亂塗畫、亂開挖、亂搭建、亂堆放、亂掛曬、違法設置廣告;
(二)確保轄區內環境衛生達到國家有關標准,無暴露垃圾、無污水、無污跡、無余泥渣土、無蚊蠅孳生地;
(三)確保轄區內環境衛生設施達到國家有關標准。第十五條市容和環境衛生轄區管理責任按照下列原則劃分:
(一)區、街道辦事處按照行政區域劃分;
(二)住宅區、工業區、旅遊區、倉儲區、保稅區、開發區、科技園按照物業管理范圍劃分;
(三)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按照使用范圍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