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商城店家相關管理條例
A.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內容有哪些
一幟特許經營為您解答: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商業特許經營活動,促進商業特許經營健康、有序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商業特許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商業特許經營(以下簡稱特許經營),是指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企業(以下稱特許人),以合同形式將其擁有的經營資源許可其他經營者(以下稱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的經營模式下開展經營,並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用的經營活動。
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
第四條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負責對全國范圍內的特許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和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特許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第六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有權向商務主管部門舉報。商務主管部門接到舉報後應當依法及時處理。
第二章特許經營活動
第七條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成熟的經營模式,並具備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和業務培訓等服務的能力。
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至少2個直營店,並且經營時間超過1年。
第八條特許人應當自首次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起15日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應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備案;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應當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備案。
特許人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應當提交下列文件、資料:
(一)營業執照復印件或者企業登記(注冊)證書復印件;
(二)特許經營合同樣本;
(三)特許經營操作手冊;
(四)市場計劃書;
(五)表明其符合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書面承諾及相關證明材料;
(六)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文件、資料。
特許經營的產品或者服務,依法應當經批准方可經營的,特許人還應當提交有關批准文件。
第九條商務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特許人提交的符合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文件、資料之日起10日內予以備案,並通知特許人。特許人提交的文件、資料不完備的,商務主管部門可以要求其在7日內補充提交文件、資料。
第十條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將備案的特許人名單在政府網站上公布,並及時更新。
第十一條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特許經營合同。
特許經營合同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特許人、被特許人的基本情況;
(二)特許經營的內容、期限;
(三)特許經營費用的種類、金額及其支付方式;
(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以及業務培訓等服務的具體內容和提供方式;
(五)產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標准要求和保證措施;
(六)產品或者服務的促銷與廣告宣傳;
(七)特許經營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和賠償責任的承擔;
(八)特許經營合同的變更、解除和終止;
(九)違約責任;
(十)爭議的解決方式;
(十一)特許人與被特許人約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二條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中約定,被特許人在特許經營合同訂立後一定期限內,可以單方解除合同。
第十三條特許經營合同約定的特許經營期限應當不少於3年。但是,被特許人同意的除外。
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續簽特許經營合同的,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十四條特許人應當向被特許人提供特許經營操作手冊,並按照約定的內容和方式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業務培訓等服務。
第十五條特許經營的產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標准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
第十六條特許人要求被特許人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前支付費用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說明該部分費用的用途以及退還的條件、方式。
第十七條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收取的推廣、宣傳費用,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推廣、宣傳費用的使用情況應當及時向被特許人披露。
特許人在推廣、宣傳活動中,不得有欺騙、誤導的行為,其發布的廣告中不得含有宣傳被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收益的內容。
第十八條未經特許人同意,被特許人不得向他人轉讓特許經營權。
被特許人不得向他人泄露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第十九條特許人應當在每年第一季度將其上一年度訂立特許經營合同的情況向商務主管部門報告。
第三章信息披露
第二十條特許人應當依照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並實行完備的信息披露制度。
第二十一條特許人應當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提供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的信息,並提供特許經營合同文本。
第二十二條特許人應當向被特許人提供以下信息:
(一)特許人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額、經營范圍以及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基本情況;
(二)特許人的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和經營模式的基本情況;
(三)特許經營費用的種類、金額和支付方式(包括是否收取保證金以及保證金的返還條件和返還方式);
(四)向被特許人提供產品、服務、設備的價格和條件;
(五)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業務培訓等服務的具體內容、提供方式和實施計劃;
(六)對被特許人的經營活動進行指導、監督的具體辦法;
(七)特許經營網點投資預算;
(八)在中國境內現有的被特許人的數量、分布地域以及經營狀況評估;
(九)最近2年的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財務會計報告摘要和審計報告摘要;
(十)最近5年內與特許經營相關的訴訟和仲裁情況;
(十一)特許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是否有重大違法經營記錄;
(十二)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信息。
第二十三條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提供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完整,不得隱瞞有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信息。
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提供的信息發生重大變更的,應當及時通知被特許人。
特許人隱瞞有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信息的,被特許人可以解除特許經營合同。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特許人不具備本條例第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條件,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和個人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非法經營活動,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五條特許人未依照本條例第八條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限期備案,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仍不備案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六條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第十九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七條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許人利用廣告實施欺騙、誤導行為的,依照廣告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八條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規定,被特許人向商務主管部門舉報並經查實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九條以特許經營名義騙取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以特許經營名義從事傳銷行為的,依照《禁止傳銷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條商務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一條特許經營活動中涉及商標許可、專利許可的,依照有關商標、專利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二條有關協會組織在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指導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製定特許經營活動規范,加強行業自律,為特許經營活動當事人提供相關服務。
第三十三條本條例施行前已經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特許人,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1年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逾期不備案的,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處罰。
前款規定的特許人,不適用本條例第七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三十四條本條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B. 上海市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維護商品交易市場秩序,保障市場經營管理者、場內經營者和商品購買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商品交易市場,是指由市場經營管理者經營管理、集中多個商品經營者在場內各自獨立進行現貨商品交易的固定場所。
本條例所稱的市場經營管理者,是指依法設立,利用自有、租用或者其他形式取得固定場所,通過提供場地、相關設施、物業服務以及其他服務,吸納商品經營者在場內集中進行現貨商品交易,從事市場經營管理的企業法人。
本條例所稱的場內經營者,是指在商品交易市場內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從事現貨商品銷售的企業、其他組織以及個體工商戶。第三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商品交易市場的設置、經營管理、場內交易以及相關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四條市和區經濟貿易行政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編制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規劃,指導商品交易市場的經營活動,協調政府有關部門共同實施本條例。
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對商品交易市場主體資格的確認和經營行為的監督管理。
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對商品交易市場實施監督管理。第五條市場經營管理者、場內經營者和商品購買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市場經營管理者、場內經營者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進行經營活動。第二章政府職責第六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商品交易市場設置的規劃管理。
對需要市人民政府編制布局規劃的商品交易市場的設置,由市經濟貿易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編制設置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對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設置,市經濟貿易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規劃行政管理部門編制設置規劃,落實規劃用地,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食用農產品零售市場的設置,區經濟貿易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按照方便市民的原則編制設置規劃,報區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七條對關繫到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商品交易市場,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
政府提供場所設置商品交易市場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公開招標投標方式選擇市場經營管理者。第八條市和區人民政府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公開商品交易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商品交易市場設置情況等信息,並為公眾查閱信息提供方便。第九條食用農產品等批發市場交易的商品需要現場檢測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場內派駐檢測人員,配備相應的檢測儀器和試劑,或者委託具有檢測條件的批發市場經營管理者進行檢測,從事檢測的工作人員應當培訓合格。第十條市場監管和消防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巡查制度,並按照各自的職責對商品交易市場進行監督管理。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商品交易市場內公布與本部門的監督職責相關的政務信息和管理機構以及派出機構的名稱、地址、聯系電話。
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接到舉報投訴後應當作好記錄、及時調查處理,並回復舉報投訴人。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市場經營管理者、場內經營者的違法經營活動,應當依法查處。第十一條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商品交易市場內依法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實行監督檢查。
市場監管、農業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對商品交易市場內的商品質量實行定期抽檢,並將抽檢結果在商品交易市場內公示。第三章市場經營管理者第十二條開辦商品交易市場實行企業法人登記制度。
市場經營管理者應當依法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注冊,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需要辦理其他經營許可的,應當依法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第十三條商品交易市場經營管理者的企業名稱中,應當含有「市場經營管理」的字樣,其經營范圍應當與登記注冊的經營范圍相一致。
商品交易市場的注冊地應當與其市場實際經營場所相一致。市場經營管理者在其注冊地以外的其他場所另行設立商品交易市場的,應當向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分支機構登記注冊手續。
C. 徐州市市區農貿市場管理條例(2019)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農貿市場建設和管理,規范農貿市場經營秩序,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鼓樓區、雲龍區、泉山區范圍內的農貿市場規劃、建設、經營和監督管理等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銅山區、賈汪區、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范圍內的農貿市場規劃、建設、經營和監督管理等相關活動可以參照本條例執行。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農貿市場,是指依法設立,有固定場所與設施,主要用於農副產品現貨交易的集市型場所。
本條例所稱的農貿市場經營管理者,是指依法設立,通過提供場地、相關設施、物業服務以及其他服務,從事農貿市場經營管理的企業。
本條例所稱的場內經營者,是指在農貿市場內獨立從事農副產品交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貿市場管理的組織領導,促進農貿市場的發展。
各區人民政府按照屬地原則,負責統籌協調轄區內農貿市場的建設以及監督管理工作。
街道辦事處負責指導、督促農貿市場經營管理者落實經營管理職責。第五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農貿市場管理協調機制,組織商務、市場監督管理、城市管理、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財政、應急管理等部門,研究、協調、解決農貿市場建設、管理中的重大問題。第六條市商務部門負責農貿市場管理的綜合協調工作;編制農貿市場專項規劃;制定農貿市場建設標准;指導農貿市場新建、改建、擴建工作。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農貿市場經營管理者和場內經營者進行登記注冊;受理消費投訴和舉報;監督管理農貿市場內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查農貿市場計量器具管理、計量行為;監督管理農貿市場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等。
城市管理部門負責農貿市場市容和環境衛生的指導和監督管理。
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對農貿市場內的動物防疫條件實施監督檢查;協助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監督管理農貿市場內經營野生水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行為。
衛生健康部門負責農貿市場病媒生物防控、愛國衛生活動的指導。
生態環境部門負責農貿市場環境保護的評估和監督管理,指導農貿市場做好廢水、廢物、廢氣的技術處理。
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負責農貿市場規劃的監督管理。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農貿市場建築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
公安部門負責農貿市場治安和周邊交通秩序的監督管理。
其他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農貿市場的監督管理。第七條農貿市場具有公益性質。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優惠政策,安排以獎代補資金,各區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專項資金,扶持、促進農貿市場的建設和發展。第八條農貿市場經營管理者、場內經營者等可以成立或者自主加入農貿市場行業組織,開展行業自律,促進行業規范有序發展。第二章農貿市場的規劃建設第九條各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農貿市場專項規劃,編制並組織實施轄區內農貿市場的建設方案。第十條新建、改建、擴建農貿市場,應當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農貿市場專項規劃和農貿市場建設標准。
現有農貿市場不符合建設標準的,應當按照建設標准進行改造。第十一條配套建設的農貿市場項目,應當與主體項目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第十二條下列事項應當在土地出讓招標、拍賣、掛牌文件中載明,並作為土地出讓條件在合同中予以明確:
(一)新建或者配套建設的農貿市場的土地用途、面積、權屬等內容;
(二)農貿市場的土地使用權以及房屋所有權不得擅自分割轉讓;
(三)不得擅自改變農貿市場的土地用途。
擅自將農貿市場土地使用權以及房屋所有權分割轉讓或者改變農貿市場土地用途的,相關部門不得辦理權屬登記。第十三條農貿市場需要改變用途的,市商務部門應當會同市市場監督管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市城市管理等部門和所在地區人民政府舉行聽證會,聽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第三章農貿市場的設立與終止第十四條設立農貿市場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符合農貿市場專項規劃和建設標準的場所、設施;
(二)有相應的管理機構和專職管理人員;
(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D. 工商對超市的管理條例
法律分析:1.營業執照;
2.食品質量合格證明;
3.檢驗(檢疫)證明;
4.銷售票據;
5.有關質量認證標志、商標和專利等證明;
6.強制性認證證書(國家強制認證的食品);
7.進口食品報關單;
8.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證明文件。
根據查驗票證,及時、准確錄入食品准入備案信息。內容包括:食品條形碼、食品名稱、生產企業名稱、生產企業地址;食品生產者工商營業執照注冊號、營業執照復印件、營業執照有效期、生產許可證號、生產許可證復印件、生產許可證有效期;以及質量合格證明信息。如果購進食品為有機食品、保健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食品),或者榮獲中國名牌認證、馳名商標等,還須錄入有機食品認證號、保健食品認證號、中國名牌認證號、綠色食品認證號、無公害農產品(食品)認證號、馳名商標認證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二十二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組織職工參加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學習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章、標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識,並建立培訓檔案。
第二十三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建立並執行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制度和健康檔案制度。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員患有痢疾、傷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將其調整到其他不影響食品安全的工作崗位。食品生產經營人員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進行健康檢查,其檢查項目等事項應當符合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
第二十四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條第二款、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第三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食品出廠檢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法律規定記錄的事項,或者保留載有相關信息的進貨或者銷售票據。記錄、票據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E.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的解讀
2007年2月6日,國務院令第485號公布了《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將於今年5月1日起施行。目前,國務院有關部門正在抓緊貫徹落實條例的相關准備工作。針對大家關心的一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國務院法制辦、商務部負責人。問:目前,社會公眾對商業特許經營的概念還比較陌生,您能不能介紹一下什麼是商業特許經營?答:商業特許經營,一般簡稱為特許經營,有時也叫特許加盟,是一種營銷方式。它是指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企業,也就是特許人,通過訂立合同,將其擁有的這些經營資源許可其他經營者也就是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的經營模式下開展經營,並向特許人支付相應費用的經營活動。從特許經營的概念可以看出,特許經營有四個基本要素:一是,特許人必須是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企業。特許人如果不具備上述條件,特許經營也就無從談起。二是,特許人和被特許人之間是一種合同關系。特許人被特許人是相互獨立的市場主體,雙方通過訂立特許經營合同,確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因此,特許經營本質上是一種民事行為。三是,被特許人應當在統一的經營模式下開展經營。特許經營是一種高度系統化、組織化的營銷方式,統一的經營模式是其核心要求之一,也是保證服務的規范性、一致性以及維護品牌形象的需要。這種統一的經營模式體現在各個方面,大到管理、促銷、質量控制等,小到店鋪的裝潢設計甚至標牌的設置等。四是,被特許人應當向特許人支付相應的費用。特許人擁有的經營資源一般都經過了較長時間的開發、積累,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被特許人經許可使用這些經營資源也是為了開展經營活動,因此需要支付相應的費用。支付費用的種類、數額以及支付方式,由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特許經營在國外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目前已發展為一種成熟的營銷方式,其主要優勢是操作簡便,成本較低,可以快速擴大營銷規模,滿足消費者對便利化、規范化服務的需要。因此,特許經營這種營銷方式在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被廣泛採用。問:特許經營在我國發展的基本情況,存在哪些主要問題?為什麼要制定關於特許經營管理的專門行政法規?答:特許經營在我國出現的時間並不長,只有十幾年,但發展速度很快。特別是2000年以來,特許經營在我國進入高速增長期。據統計,截至2005年年底,全國已有2320個特許經營體系,如肯德基、麥當勞、全聚德、華聯超市、馬蘭拉麵、吳裕泰茶葉、福奈特洗衣、東易日盛裝飾等,涉及餐飲、零售、洗衣、室內裝飾、休閑健身等60多個行業、業態,特許加盟店約16萬家。特許經營的發展,在調整和改善流通結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由於特許經營的核心是無形資產的輸出,一個特許人往往有為數較多的被特許人,特許人和被特許人之間信息不對稱,潛藏著較大的風險,容易成為進行欺詐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手段,加上我國市場發育尚不成熟,社會公眾對特許經營的了解不夠充分,特許經營在快速發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一些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特許人不具備相應的條件;特許經營活動不規范,市場秩序較為混亂;特許經營活動當事人特別是被特許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以特許經營名義進行欺詐等違法犯罪活動也時有發生。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阻礙特許經營的健康發展,擾亂市場秩序,而且由於特許經營活動中被特許人的數量往往比較多,有可能發展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從國外情況看,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對特許經營活動的規范和管理。有的國家制定了專門規范特許經營活動的法律,有的國家在民法、商法或者競爭法等法律中對特許經營活動作了明確規定,還有的國家雖然在法律上沒有對特許經營作出規定,但有約束力較強的行業自律規范。針對特許經營在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制定規范和管理特許經營活動的專門行政法規,是迫切需要的。問:特許經營本質上是一種民事活動,針對這一特點,條例在總體思路上有什麼考慮?答:特許經營在性質上屬於合同行為,適用合同法和其他有關民事法律,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是當事人的民事權利。如何通過行政法規對特許經營活動進行規范和管理,是制定條例時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為此,我們確立了兩方面的總體思路:一是,必須把握好行政權力介入民事法律關系的程度,處理好當事人意思自治與行政干預的關系。相關制度設計既要切實加強對特許經營活動的規范和管理,促進特許經營健康、有序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又要符合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基本民事法律原則,不限制當事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民事權利,避免因行政干預過度而妨礙特許經營的發展。二是,根據國外的有益經驗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只要特許人的行為規范了,就基本上可以達到維護市場秩序的目的。因此,規范特許經營活動,關鍵在於規范特許人的行為。按照上述總體思路,條例主要規定了規范和管理特許經營活動所必需的具有管理性質的一些制度、措施和要求,並通過嚴格、明確的法律責任保證其切實得以落實;對屬於民事法律關系,可以由當事人通過合同約定或者事後協商解決的問題,僅做了必要的重申、強調。同時,條例所規定的制度、措施和要求,主要是針對特許人的行為所作出的規范。問:針對特許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條例主要規定了哪些制度和措施?答:針對我國特許經營領域存在的問題,並借鑒國外的作法,條例主要確立了五個方面的制度:一是,明確了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具備的條件。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只有企業可以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二是要求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成熟的經營模式,並具備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和業務培訓等服務的能力;三是規定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至少2個直營店,並且經營時間超過1年。第三方面的條件,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兩店一年」要求,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一些企業利用特許經營進行欺詐活動。同時,直營店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便於其他經營者從直營店的經營中較為直觀地了解特許人的品牌、經營模式、經營狀況等。二是,規定了特許人的信息披露制度。特許人的信息披露,對於保證被特許人及時、全面、准確地了解、掌握有關情況,在充分佔有信息的基礎上作出適當的投資決策,防止上當受騙,非常關鍵。因此,有特許經營立法的國家,都把信息披露作為核心制度。條例借鑒國際通行作法,專設「信息披露」一章,明確規定特許人應當建立並實行完備的信息披露制度,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提供有關信息和特許經營合同文本,並明確規定了特許人應當提供的信息內容,包括特許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況和商業信譽記錄、特許人擁有的經營資源、特許人為被特許人提供服務的能力以及對被特許人在經營方面的管理和監督的情況、特許經營費用及其收取辦法、特許經營網點投資預算等12個方面。特別是,條例還對特許人提供的信息應當真實、完整、准確,不得遺漏有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信息作出了明確規定。三是,確立了特許人備案制度。由於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是當事人的民事權利,政府不宜對其實行行政許可,但又需要對其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以維護市場秩序。為了便於商務主管部門及時了解、掌握特許人的數量等有關情況,有針對性地對特許經營活動進行規范、監督,也為了有助於潛在的投資者了解特許人的基本情況,作出恰當的投資決策,同時有利於形成對特許人的社會監督,條例確立了特許人備案制度。明確規定特許人應當自首次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起15日內,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並規定了備案的程序以及備案時應當提交的文件、資料。商務主管部門收到特許人提交的符合規定的文件、資料後,應當予以備案,通知特許人,並將備案的特許人名單在政府網站上公布和及時更新。四是,對規范特許經營合同作出了規定。特許經營合同,是明確特許人和被特許人之間權利義務的依據。特許經營活動在實踐中出現的不少問題和糾紛,與特許經營合同不夠規范有直接關系。為此,條例從三個方面作了規定:一是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並明確了特許經營合同應當包括的主要內容;二是借鑒其他一些國家的做法,規定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中約定,被特許人在合同訂立後一定期限內,可以單方解除合同;三是規定除被特許人同意的外,特許經營合同約定的特許經營期限應當不少於3年。五是,規定了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的行為規范。條例針對特許經營活動本身的特點以及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重點對特許人的行為規范作了規定。比如,特許人應當向被特許人提供特許經營操作手冊,並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業務培訓等服務;特許人要求被特許人在特許經營合同訂立前支付費用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說明該部分費用的用途以及退還的條件、方式;特許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向被特許人收取的推廣、宣傳費用,並將使用情況及時向被特許人披露;特許人在推廣、宣傳活動中不得有欺騙、誤導的行為,其發布的廣告中不得含有宣傳被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收益的內容等。對被特許人的行為規范,條例也作了相應規定,主要是被特許人未經特許人同意,不得向他人轉讓特許經營權;被特許人不得向他人泄露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許人的商業秘密。問:明確、嚴格的法律責任是法律制度得以遵守的重要保證,條例在這方面主要作了哪些規定?答:為了保證各項制度切實得以落實,條例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違法行為,包括特許人不具備相應條件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特許人未依照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特許人違反有關行為規范以及違反信息披露要求等,均規定了明確、嚴格的法律責任。從條例規定的法律責任的種類看,除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等行政處罰外,對構成犯罪的,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特別是,條例針對特許經營活動的特點,規定對特許人的違法行為可以予以公告,通過社會輿論和市場的壓力,促使特許人依法辦事,改正違法行為。此外,特許經營活動經常會涉及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等民事責任,而條例所規定的法律責任則主要是違反管理性要求所應當承擔的行政責任。這主要是考慮到,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有關民事法律對民事責任的承擔都有規定,特許經營活動中的民事責任問題應當通過民事法律來解決。因此,條例作為行政法規,對於當事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沒有規定。問:在條例施行前有不少特許人已經在從事特許經營活動,對這部分特許人,條例的規定是否適用?答: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無論是條例施行前已經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特許人,還是條例施行後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特許人,均適用本條例的規定。但是,考慮到實際情況,對於條例施行前已經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特許人的備案問題,條例作出了特殊規定,即特許人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1年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同時,規定對上述特許人不適用條例第七條第二款關於「兩店一年」的規定。這樣處理,符合實際情況,也盡量減少了對企業經營活動的限制和影響。問:條例將於5月1日起施行,在條例的貫徹落實方面,您認為還有哪些方面的工作要做?答:首先是要認真學習條例,掌握條例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特別是負責特許經營活動監督管理工作的商務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工商部門的工作人員,要抓緊條例施行前兩個多月的時間認真學習,為將來做好監督執法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其次是要做好條例的宣傳工作。特別是要著重對條例規定的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條件、特許人信息披露制度、特許人備案制度、特許經營合同的要求以及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的行為規范等進行宣傳,使廣大特許人、被特許人以及潛在的投資者明白自己在特許經營活動中的權利、義務和行為規范,增強守法意識,自覺依法辦事,並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第三是在特許經營活動監督管理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嚴格規范與促進發展的關系。對特許經營活動嚴格規范的目的是促進特許經營的健康發展。因此,一方面要嚴格執法,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依法予以制止、處罰,特別是要用足、用好條例規定的對違法行為予以公告的措施。另一方面,要切實避免對企業正常特許經營活動的干預,加強指導,並在特許人備案等管理環節提高工作效率,為特許人做好服務,促進特許經營的健康發展。
F.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85號·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2016年1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85號是《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全文如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商業特許經營活動,促進商業特許經營健康、有序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商業特許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商業特許經營(以下簡稱特許經營),是指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企業(以下稱特許人),
以合同形式將其擁有的經營資源許可其他經營者(以下稱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的經營模式下開展經營,並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用的經營活動。
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
第四條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負責對全國范圍內的特許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和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特許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第六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有權向商務主管部門舉報。商務主管部門接到舉報後應當依法及時處理。
第二章特許經營活動
第七條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成熟的經營模式,並具備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和業務培訓等服務的能力。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至少2個直營店,並且經營時間超過1年。
第八條特許人應當自首次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起15日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
應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備案;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應當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備案。
特許人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應當提交下列文件、資料:
(一)營業執照復印件或者企業登記(注冊)證書復印件;
(二)特許經營合同樣本;
(三)特許經營操作手冊;
(四)市場計劃書;
(五)表明其符合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書面承諾及相關證明材料;
(六)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文件、資料。特許經營的產品或者服務,依法應當經批准方可經營的,特許人還應當提交有關批准文件。
第九條商務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特許人提交的符合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文件、資料之日起10日內予以備案,並通知特許人。特許人提交的文件、資料不完備的,商務主管部門可以要求其在7日內補充提交文件、資料。
第十條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將備案的特許人名單在政府網站上公布,並及時更新。
第十一條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特許經營合同。
特許經營合同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特許人、被特許人的基本情況;
(二)特許經營的內容、期限;
(三)特許經營費用的種類、金額及其支付方式;
(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以及業務培訓等服務的具體內容和提供方式;
(五)產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標准要求和保證措施;
(六)產品或者服務的促銷與廣告宣傳;
(七)特許經營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和賠償責任的承擔;
(八)特許經營合同的變更、解除和終止;
(九)違約責任;
(十)爭議的解決方式;
(十一)特許人與被特許人約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二條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中約定,被特許人在特許經營合同訂立後一定期限內,可以單方解除合同。
第十三條特許經營合同約定的特許經營期限應當不少於3年。但是,被特許人同意的除外。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續簽特許經營合同的,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十四條特許人應當向被特許人提供特許經營操作手冊,並按照約定的內容和方式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業務培訓等服務。
第十五條特許經營的產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標准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
第十六條特許人要求被特許人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前支付費用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說明該部分費用的用途以及退還的條件、方式。
第十七條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收取的推廣、宣傳費用,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推廣、宣傳費用的使用情況應當及時向被特許人披露。
特許人在推廣、宣傳活動中,不得有欺騙、誤導的行為,其發布的廣告中不得含有宣傳被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收益的內容。
第十八條未經特許人同意,被特許人不得向他人轉讓特許經營權。被特許人不得向他人泄露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第十九條特許人應當在每年第一季度將其上一年度訂立特許經營合同的情況向商務主管部門報告。
第三章信息披露
第二十條特許人應當依照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並實行完備的信息披露制度。
第二十一條特許人應當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提供本條
第二十二條規定的信息,並提供特許經營合同文本。
第二十二條特許人應當向被特許人提供以下信息:
(一)特許人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額、經營范圍以及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基本情況;
(二)特許人的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和經營模式的基本情況;
(三)特許經營費用的種類、金額和支付方式(包括是否收取保證金以及保證金的返還條件和返還方式);
(四)向被特許人提供產品、服務、設備的價格和條件;
(五)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業務培訓等服務的具體內容、提供方式和實施計劃;
(六)對被特許人的經營活動進行指導、監督的具體辦法;
(七)特許經營網點投資預算;
(八)在中國境內現有的被特許人的數量、分布地域以及經營狀況評估;
(九)最近2年的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財務會計報告摘要和審計報告摘要;
(十)最近5年內與特許經營相關的訴訟和仲裁情況;
(十一)特許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是否有重大違法經營記錄;
(十二)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信息。
第二十三條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提供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完整,不得隱瞞有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信息。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提供的信息發生重大變更的,應當及時通知被特許人。特許人隱瞞有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信息的,被特許人可以解除特許經營合同。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特許人不具備本條例第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條件,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和個人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非法經營活動,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五條特許人未依照本條例第八條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限期備案,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仍不備案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六條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第十九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七條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許人利用廣告實施欺騙、誤導行為的,依照廣告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八條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規定,被特許人向商務主管部門舉報並經查實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九條以特許經營名義騙取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以特許經營名義從事傳銷行為的,依照《禁止傳銷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條商務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一條特許經營活動中涉及商標許可、專利許可的,依照有關商標、專利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二條有關協會組織在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指導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製定特許經營活動規范,加強行業自律,為特許經營活動當事人提供相關服務。
第三十三條本條例施行前已經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特許人,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1年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逾期不備案的,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處罰。
前款規定的特許人,不適用本條例第七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三十四條本條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6)加州商城店家相關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85號,《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已經2007年1月31日國務院第16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為規范商業特許經營活動,促進商業特許經營健康、有序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制定本條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商業特許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辦法由國務院責任解釋。商務部於2004頒布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2004年第25號)同時作廢全文共九章四十二條。
新版細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商業特許經營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商業特許經營健康有序發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商業特許經營(以下簡稱特許經營),是指通過簽訂合同,特許人將有權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標、商號、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授予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經營體系下從事經營活動,並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
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開展特許經營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
特許人可以按照合同約定,將特許經營權直接授予被特許人,被特許人投資設立特許經營網點,開展經營活動,但不得再次轉授特許經營權;或者將一定區域內的獨家特許經營權授予被特許人,該被特許人可以將特許經營權再授予其他申請人,也可以在該區域內設立自己的特許經營網點。
第五條
開展特許經營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遵循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不得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特許人不得假借特許經營的名義,非法從事傳銷活動。
特許人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不得導致市場壟斷、妨礙公平競爭。
第六條
商務部對全國特許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對轄區內的特許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章
特許經營當事人
第七條
特許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設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
(二)擁有有權許可他人使用的商標、商號和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
(三)具備向被特許人提供長期經營指導和培訓服務的能力;
(四)在中國境內擁有至少2家經營1年以上的直營店或者由其子公司、控股公司建立的直營店;
(五)需特許人提供貨物供應的特許經營,特許人應當具有穩定的、能夠保證品質的貨物供應系統,並能提供相關的服務。
(六)具有良好信譽,無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欺詐活動的記錄。
第八條
被特許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設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
(二)擁有與特許經營相適應的資金、固定場所、人員等。
第九條
特許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為確保特許經營體系的統一性和產品、服務質量的一致性,按照合同約定對被特許人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
(二)對違反特許經營合同規定,侵犯特許人合法權益,破壞特許經營體系的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終止其特許經營資格;
(三)按照合同約定收取特許經營費和保證金;
(四)合同約定的其他權利。
第十條
特許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按照本辦法有關規定及時披露信息;
(二)將特許經營權授予被特許人使用並提供代表該特許經營體系的營業象徵及經營手冊;
(三)為被特許人提供開展特許經營所必需的銷售、業務或者技術上的指導、培訓及其他服務;
(四)按照合同約定為被特許人提供貨物供應。除專賣商品及為保證特許經營品質必須由特許人或者特許人指定的供應商提供的貨物外,特許人不得強行要求被特許人接受其貨物供應,但可以規定貨物應當達到的質量標准,或提出若干供應商供被特許人選擇;
(五)特許人對其指定供應商的產品質量應當承擔保證責任;
(六)合同約定的促銷及廣告宣傳;
(七)合同約定的其他義務。
第十一條
被特許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獲得特許人授權使用的商標、商號和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
(二)獲得特許人提供的培訓和指導;
(三)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及時獲得由特許人提供或安排的貨物供應;
(四)獲得特許人統一開展的促銷支持;
(五)合同約定的其他權利。
第十二條
被特許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按照合同的約定開展營業活動;
(二)支付特許經營費、保證金;
(三)維護特許經營體系的統一性,未經特許人許可不得轉讓特許經營權;
(四)向特許人及時提供真實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等合同約定的信息;
(五)接受特許人的指導和監督;
(六)保守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七)合同約定的其他義務。
第三章
特許經營合同
第十三條
特許經營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一)當事人的名稱、住所;
(二)授權許可使用特許經營權的內容、期限、地點及是否具有獨占性;
(三)特許經營費的種類、金額、支付方式以及保證金的收取和返還方式;
(四)保密條款;
(五)特許經營的產品或服務質量控制及責任;
(六)培訓和指導;
(七)商號的使用;
(八)商標等知識產權的使用;
(九)消費者投訴;
(十)宣傳與廣告;
(十一)合同的變更和解除;
(十二)違約責任;
(十三)爭議解決條款;
(十四)雙方約定的其他條款。
第十四條
特許經營費是指被特許人為獲得特許經營權所支付的費用,包括下列幾種:
(一)加盟費:是指被特許人為獲得特許經營權而向特許人支付的一次性費用;
(二)使用費:是指被特許人在使用特許經營權過程中按一定的標准或比例向特許人定期支付的費用;
(三)其他約定的費用:是指被特許人根據合同約定,獲得特許人提供的相關貨物供應或服務而向特許人支付的其他費用。
保證金是指為確保被特許者履行特許經營合同,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收取的一定費用。合同到期後,保證金應退還被特許人。
特許經營雙方當事人應當根據公平合理的原則商定特許經營費和保證金。
第十五條
特許經營合同的期限一般不少於3年。
特許經營合同期滿後,特許人和被特許人可以根據公平合理的原則,協商確定特許經營合同的續約條件。
第十六條
特許經營合同終止後,原被特許人未經特許人同意不得繼續使用特許人的注冊商標、商號或者其他標志,不得將特許人的注冊商標申請注冊為相似類別的商品或者服務商標,不得將與特許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文字申請登記為企業名稱中的商號,不得將與特許人的注冊商標、商號或門店裝潢相同或近似的標志用於相同或類似的商品或服務中。
第四章
信息披露
第十七條
特許人和被特許人在簽訂特許經營合同之前和特許經營過程中應當及時披露相關信息。
第十八條
特許人應當在正式簽訂特許經營合同之日20日前,以書面形式向申請人提供真實、准確的有關特許經營的基本信息資料和特許經營合同文本。
第十九條
特許人披露的基本信息資料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特許人的名稱、住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從事特許經營的年限等主要事項,以及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財務報告內容和納稅等基本情況;
(二)被特許人的數量、分布地點、經營情況以及特許經營網點投資預算表等,解除特許經營合同的被特許人占被特許人總數比例;
(三)商標的注冊、許可使用和訴訟情況;商號、經營模式等其他經營資源的有關情況;
(四)特許經營費的種類、金額、收取方法及保證金返還方式;
(五)」最近5年內「所有涉及訴訟的情況;
(六)可以為被特許人提供的各種貨物供應或者服務,以及附加的條件和限制等;
(七)能夠給被特許人提供培訓、指導的能力證明和提供培訓或指導的實際情況;
(八)法定代表人及其他主要負責人的基本情況及是否受過刑事處罰,是否曾對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等;
(九)特許人應被特許人要求披露的其他信息資料。
由於信息披露不充分、提供虛假信息致使被特許人遭受經濟損失的,特許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條
被特許人應當按照特許人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自己經營能力的資料,包括主體資格證明、資信證明、產權證明等。在特許經營過程中,應當按照特許人的要求及時提供真實的經營情況等合同約定的資料。
第二十一條
在特許經營期間及特許經營合同終止後,被特許人及其雇員未經特許人同意,不得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第二十二條
未與特許人鑒定特許經營合同,但通過特許人的信息披露而知悉特許人商業秘密的人和申請人,應當承擔保密義務。未經特許人同意,不得泄露、向他人透露或轉讓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第五章
廣告宣傳
第二十三條
特許人在宣傳、促銷、出售特許經營權時,廣告宣傳內容應當准確、真實、合法,不得有任何欺騙、遺漏重要事實或者可能發生誤導的陳述。
第二十四條
特許人和被特許人在廣告宣傳材料中直接或者間接含有特許人的經營收入或者收益的記錄、數字或者其他有關資料,應當真實,涉及的地區及時間應當明確。
第二十五條
特許人和被特許人不得以任何可能誤導、欺騙、導致混淆的方式模仿他人商標、廣告畫面及用語或者其他辨識標記。
第二十六條
在特許經營推廣活動中,特許人不得人為誇大特許經營所帶來的利益或者有意隱瞞特許經營客觀上可能出現的影響他人利益的情況。
第六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七條
各級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特許經營活動的管理和協調,指導當地行業協會(商會)開展工作。
各級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特許人、被特許人信用檔案,及時公布違規企業名單。
第二十八條
特許經營行業協會(商會)應當根據本辦法制定行業規范,開展行業自律,為特許經營當事人提供相關服務,促進行業發展。
第二十九條
特許人應當在每年1月份將上一年度簽訂的特許經營合同的情況報其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和被特許人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備案。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應將備案情況報上一級商務主管部門。
第三十條
在特許經營活動中涉及專利許可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簽訂專利許可合同,並按《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管理辦法》規定辦理備案事宜。
第三十一條
在開展特許經營活動之前,特許人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辦理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備案事宜。
第七章
外商投資企業的特別規定
第三十二條
外商投資企業不得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的禁止類業務。
第三十三條
外商投資企業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應向原審批部門提出申請增加「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經營范圍,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及董事會決議;
(二)企業營業執照及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復印件);
(三)合同、章程修改協議(外資企業只報送章程修改);
(四)證明符合本辦法第七條規定的有關文件資料;
(五)反映本辦法第十九條規定的基本信息資料;
(六)特許經營合同樣本;
(七)特許經營操作手冊。
審批部門應當在收到上述全部申請材料之日起30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書面決定。
申請人獲得批准後,應在獲得審批部門換發的《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後1個月內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企業登記變更手續。
第三十四條
外商投資企業經批准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應在每年1月份將上一年度簽訂的特許經營合同的情況報原審批部門和被特許人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五條
外國投資者設立專門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外商投資企業時,除符合本辦法外,還須符合外商投資有關法律、法規及規章的規定。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施行前已經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外商投資企業,應將已開展業務的情況向原審批部門備案,繼續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應按本章規定的程序辦理相關手續。
第三十七條
港、澳、台投資企業在內地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參照本章規定執行。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七條、第八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可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提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第三十九條
未按本辦法規定進行信息披露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提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第四十條
特許人違反本辦法規定進行廣告宣傳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的規定處理。
第九章
附則
第四十一條
本辦法由商務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二條
本辦法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原國內貿易部發布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試行)》同時廢止。
G. 武漢市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商品交易市場秩序,加強對商品交易市場的監督管理,保護市場開辦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商品交易市場繁榮和經濟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商品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市場),是指開辦者提供場地、設施,有若干經營者進場,對生活資料、生產資料進行集中、公開、獨立交易以及提供相關服務的固定場所。第三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市場的開辦、經營和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四條市、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市場實行監督管理。
其他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對市場進行相關監督管理。 市場監督管理應當遵循依法、公開、高效和便民的原則。第五條市場商品交易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商業道德,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加強對市場建設的宏觀調控,組織、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做好市場管理和服務工作。第二章市場開辦第七條市場布局總體規劃應當與城市建設相適應,遵循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方便群眾、促進流通的原則,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商業布局總體規劃,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市人民政府編制市場布局總體規劃應當組織聽證。第八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及境外投資者,均可依法開辦市場。開辦市場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市場布局總體規劃;
(二)具有與市場規模相適應的固定場地、設施、資金和管理人員;
(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九條開辦市場應當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登記注冊,領取營業執照。市場開辦者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出租市場攤位、店鋪。第十條市場只准使用一個名稱,市場名稱應當符合市場特點。未經核准不得擅自使用「市場」字樣。第十一條市場遷移、轉讓、轉租、關閉或者其他重要事項變更的,市場開辦者應當在作出決定之日起30日內到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手續。第十二條市場開辦者享有下列權利:
(一)依法自主經營;
(二)依法收取場地、設施租金和其他相關服務費用;
(三)拒絕法律、法規和省人民政府規定之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各種形式的攤派;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第十三條市場開辦者可以設立市場服務管理機構或者委託專業市場服務管理機構對市場進行服務管理。第十四條市場開辦者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依照有關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制定市場內治安、消防、環境衛生、商品質量監督管理、消費糾紛投訴受理及調處等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接受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
(二)負責市場內消防、保安、環保、給排水、衛生、用電、計量等設施的建設、維護和更新,保證相關設備處於完好狀態;
(三)制止入場經營者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和其他擾亂市場經營秩序的行為;
(四)按照商品種類劃行歸市;
(五)開展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組織經營者開展文明經商活動;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五條市場開辦者應當依法繳納稅費。第十六條市場開辦者應當按照規定設置法定、合格的復檢計量器具,並在市場內設立投訴點接受投訴。第十七條市場開辦者應當與經營者依法簽訂合同,依照合同對經營者的經營行為,以及出售商品和提供相關服務的質量實施管理,並承擔本條例規定的管理責任。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對合同的簽訂和履行的行為實施監督。第十八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檢測合格方可銷售的商品,市場開辦者應當查驗經營者取得的檢測合格證明,按照規定在市場內配置檢測設備和人員。對檢測不合格或者未取得檢測證明的商品,禁止交易。第十九條對市場內以「總代理」、「總經銷」、「特約經銷」、「廠家直銷」、「專營專賣」等名義進行經營的,市場開辦者應當查驗市場經營者取得的權利人授權證書等相關證件。第二十條市場發生遷移、轉讓、轉租、關閉或者其他變更重要事項的,市場開辦者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時限通知經營者;合同未作相應規定的,應當提前六十日通知經營者。第三章經營管理第二十一條經營者享有下列權利:
(一)依法提出開業、變更、停業、歇業申請;
(二)對核準的市場名稱享有與市場開辦者約定的使用權;
(三)依法自主經營;
(四)依法自主決定商品價格和服務收費標准;
(五)拒絕法律、法規和省人民政府規定之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各種形式的攤派;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H. 物業管理條例實施細則2021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部分負責全國財產結算活動的監督結算工作。業主年會形成小區全體業主大會。同一物業結算區內的業主,在物業所在區縣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和當地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組織召開業主年會,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第一條為了規范物業管理活動,維護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的合法權益,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管理企業,由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相關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秩序的活動。
第三條國家提倡業主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機制選擇物業管理企業。
第四條國家鼓勵物業管理採用新技術、新方法,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
第五條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同一個物業管理區域內的業主,應當在物業所在地的區、縣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成立業主大會,並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
拓展資料:只有一個業主的,或者業主人數較少且經全體業主一致同意,決定不成立業主大會的,由業主共同履行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職責。業主在首次業主大會會議上的投票權,根據業主擁有物業的建築面積、住宅套數等因素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法律依據:《物業管理條例》第五條規定: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局部負責全國物業解決活動的監督解決工作。縣級以上處所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局部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物業解決活動的監督解決工作。
I. 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2019修正)
第一條為規范市場秩序,維護商品交易市場開辦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商品交易市場的監督管理,促進商品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商品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市場),是指有市場名稱、固定場所、設施,有經營者進場經營,由市場開辦者從事經營服務管理,進行集中、公開交易商品的現貨市場。
本條例所稱市場開辦者,是指投資開辦市場或者從事市場經營服務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組織或者個人。
本條例所稱經營者,是指進入市場從事商品經營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組織或者個人。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堅持統籌安排、合理布局、有利生產、方便生活、搞活流通、講求效益的原則,把市場的設置建設和改造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集鎮、村屯總體規劃,並採取措施,組織、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做好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四條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主管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
公安、衛生健康、價格、稅務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依法參與市場的監督管理。第五條從事商品交易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第六條在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市場的開辦者、經營者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七條開辦市場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集鎮、村屯總體規劃;
(二)有相應的場地、設施和資金;
(三)設立有市場經營服務管理機構或者有相應的管理人員;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八條開辦市場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申請辦理登記注冊,領取營業執照。
市場開辦者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出租市場攤位、店鋪。第九條開辦市場申請登記注冊,應當提交下列文件、證件:
(一)申請報告;
(二)市場開辦者的身份證明、驗資證明;
(三)房地產產權證明文件或者場地使用證明文件;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文件、證件。第十條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符合法定條件的開辦市場申請,應當准予登記注冊,核發營業執照。第十一條市場因遷移、合並、分立、擴建、撤銷、負責人變更等原因改變營業執照登記注冊事項的,市場開辦者應當到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注銷登記。第十二條市場開辦者、經營者有權拒絕法律、法規規定之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或者各種形式的攤派,以及向有關機關舉報亂收費、亂攤派行為。第十三條依法應當辦理營業執照的經營者,應當向市場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營業執照,方可從事經營活動,並在其營業場所懸掛營業執照;實行經營許可證的,還應當懸掛相應的經營許可證件。第十四條經營者應當按照規定的地點或者區域經營,不得隨意擺攤設點。第十五條經營者在商品經營活動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二)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
(三)對商品或者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四)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利用計量器具作弊;
(五)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或者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
(六)壟斷貨源、欺行霸市、強買強賣和其他欺詐行為;
(七)拒絕、妨礙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侮辱、毆打行政執法人員;
(八)損壞商品市場設施或者財物;
(九)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第十六條上市的產品按照國家規定需要有合格證的,應當具備;需要標明品名、產地、規格、型(牌)號的,應當標明;實行明碼標價。第十七條經營者應當使用稅務部門統一印製和管理的發票。第十八條經營者對消費者提出的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等正當要求,不得拒絕或者故意拖延。第十九條有關部門的市場監督管理人員不得在市場內從事商品經營活動,不得利用職權刁難、勒索市場開辦者和經營者或者壓價強行購買商品,不得徇私舞弊,包庇市場開辦者和經營者的違法行為,並接受市場開辦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監督。
有關部門的市場監督管理人員執行公務時,應當出示相關證件;對未出示證件進行檢查的,被檢查者有權拒絕檢查。
J.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中的效力性強制規定
1.效力性強制規定是最新的合同法解釋(二)的內容,但是這個司法解釋尚未完全解決效力性強制規定的認定問題,而學術上也有所爭議,認為這個當然屬於效力性強制規定的觀點是不準確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16條指出:如果強制性規范規制的是合同行為本身即只要該合同行為發生即絕對地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如果強制性規定規制的是當事人的「市場准入」資格而非某種類型的合同行為,或者規制的是某種合同的履行行為而非某類合同行為,人民法院對於此類合同效力的認定,應當慎重把握,必要時應當徵求相關立法部門的意見或者請示上級人民法院。
而綜合特許條例的目的看,特許其實就是解決市場准入資格的,並且條文並沒有明確指出違反此規定則合同無效,因此我個人傾向於商業特許條例18條是屬於禁止性強制規定而不是效力性強制規定
2.盡管商業特許條例18條是否屬於效力性強制規定尚且存在爭議,但是該條文確是從側面對行為人的商事行為能力作出了限定,根據合同法解釋(一)第10條規定,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認定為無效。也就是說,違反商業特許條例18條的規定能成為依法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事由,只是該事由是因為行為人商事行為能力的欠缺導致合同無效,而不是基於違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緣故而無效
3.如果合同最終被確認為無效,那麼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
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依據是合同法58條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