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法規
㈠ 請問家電行業有哪些法律法規
你好
重要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㈡ 關於家電賠償的法律法規有哪些,我要權威一點的那種。
根據您的描述,賠償標准依據:《居民用戶家用電器損壞處理辦法》
第八條損壞的家用電器經供電企業指定的或雙方認可的檢修單位檢定,認為可以修復的,按本辦法第九條規定處理;認為不可修復的,按本辦法第十條規定處理。
第九條對損壞家用電器的修復,供電企業承擔被損壞元件的修復責任。修復時應盡可能以原型號、規格的新元件修復;無原型號規格的新元件可供修復時,可採用相同功能的新元件替代。修復所發生的元件購置費、檢測費、修理費均由供電企業負擔。不屬於責任損壞或未損壞的元件,受害居民用戶也要求更換時,所發生的元件購置費與修理費應由提出要求者負擔。
第十條對不可修復的家用電器,其購買時間在六個月及以內的,按原購貨發票價,供電企業全額予以賠償;購置時間在六個月以上的,按原購貨發票價,並按本規定第十二條規定的使用壽命折舊後的余額,予以賠償。使用年限已超過本規定第十二條規定仍在使用的,或者折舊後的差額低於原價10%的,按原價的10%予以 賠償。使用時間以發貨票開具的日期為准開始計算。對無法提供購貨發票的,應由受害居民用戶負責舉證,經供電企業核查無誤後,以證明出具的購置日期時的國家定價為准,按前款規定清償。 以外幣購置的家用電器,按購置時國家外匯牌價折人民幣計算其購置價,以人民幣進行清償。 清償後,損壞的家用電器歸屬供電企業所有。
希望我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它疑問,請致電24小時供電服務熱線95598咨詢。
㈢ 國家法律對家電規定的折舊率是多少
彩電的折舊率0.1%,手機的折舊率0.5%,冰箱洗衣機0.05%,小家電0.05%。折舊費計算自開具發票之日起至退貨之日止,其中應當扣除修理佔用和待修的時間。然後按三包規定附表中規定的折舊率計算出折舊費。
例如:一位消費者在某商場購買一台電視機,價格為8900元,購買日期為2015年12月1日,2016年2月15日送修,約定2016年3月1日取回,送修時間為13天,2016年5月10日第二次送修,約定2016年6月1日取回,送修時間為21天,兩次送修均為安全性能故障或使用性能故障,不能正常使用。
消費者於2016年11月10日要求商場給予退貨,商場根據維修記錄認為符合換貨條件,同意調換同型號同規格電視機,但消費者堅決要求退貨。商場可收取折舊費給予退貨,此台電視機收取的折舊費為:
8900元×〖345天-(13天+21天)〗×0.1%=2767.90元。
(3)家電法規擴展閱讀
家電修理更換退貨規定
《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十一條規定,在三包有效期內,修理兩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產品,憑修理者提供的修理記錄和證明,由銷售者負責為消費者免費調換同型號同規格的產品或者按本規定第十三條的規定退貨,然後依法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或者按購銷合同辦理。
《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十三條規定,在三包有效期內,符合換貨條件的,銷售者因無同型號同規格產品,消費者不願調換其他型號、規格產品而要求退貨的,銷售者應當予以退貨;有同型號同規格產品,消費者不願調換而要求退貨的,銷售者應當予以退貨,對已使用過的商品按本規定收取折舊費。
㈣ 求家電、小家電的行業標准、政策法規等資料,越全越好!
目前我國工業行業共有5.48萬個標准,其中1萬多個國家標准,3萬多個行業標准。在創新國家戰略的推動下,龐大的家電工業標准立項數量迅速增加。然而30多年來國務院部委的撤並、復設的變遷,使得包括家用電器在內的電子行業的行業標準的批准發布單位先後從電子部(四機部)、機械電子部、電子部到信息產業部。按照國家標准化法,現在究竟是誰有資格掌控家電行業標准呢?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家用電器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擁有最大的市場,家用電器行業已成為世界家用電器製造基地,標准化工作為此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全國家用電器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李一主任表示,因為家電行業與消費者聯系比較密切,隨著國家對標准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相關標准制定部門也抓住這個機會,推動標准在立項數量上大幅度提高,僅去年就制定國家標准大約有167項。
標準的歸口及發布單位
如此龐大的標准數目體系,到底哪些機構有制定標準的權力與資格?李一主任解釋,國家標准委員會在全國開展標准化工作,下面設立了專業技術委員會。專業技術委員會才有資格和權力制定標准。而國家標準是必須要通過專業技術委員會歸口,組織制定。
家電行業的國家標准歸口於全國家用電器標准化技術委員會,而批准發布的官方單位正是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家電的國家標准編號起始是「GB」或「GB/T」。也就是說,國標委授權的家電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才有權力制定家電行業的國家標准。
而家電行業的行業標准則隨著幾十年國務院等部委的機構改革而不斷變遷,批准發布的官方單位先後經歷了從電子部(四機部)、機械電子部、電子部、信息產業部等的變遷。而在工業和信息產業部掛牌之前,家電行業標準的批准主管部門一直由國家發改委在管。與國家標準的標准化組合架構類似,發改委負責行業標準的批准和發布,明確各行業的標准化直管單位機構,指定家電行業標准技術的歸口單位是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自工信部正式掛牌之後,家電行業的行業標准發布和批准單位就由國家發改委轉到了工信部。盡管如此,家電行業的標准編號在主管部門輾轉變動中卻一直沒有變,一直沿用「SJ」和「SJ/T」。從流程方面看,無論是家電行業國家標准還是行業標準的制定,都需經歷9個階段即預階段、立項階段、起草階段、徵求意見階段、審查階段、批准階段、出版階段、復審階段、廢止階段。
執行效力互補
「行業標准和國家標准在執行過程中幾乎沒有差別,國家標准比行業標准級別高一些,其實行業標準是對國家標准必要的補充,不是說什麼標准都能按國家標准立項,一般是涉及人身安全,採用國際標準的才能立國家標准項目。其他的項目,比如性能標准或一些小標准,都以行業標准形式出現,行業標准也是在整個行業內執行的標准。」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全國家用電器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工程師吳蒙表示,比如說快速式電熱水器,它在國家標准中是有安全標準的,可它沒有性能標准,但是有行業標準的性能標准。作為快速式電熱水器,在安全方面是要執行國家標準的,而在性能方面就要執行行業標准。就是說在找不到國家標準的時候就要執行行業標准。同時他認為從執行情況看,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其實就像是班長和副班長,班長不在,副班長就是最大的。如果長期班長空缺,那麼副班長就行使班長的職權。企業總得有標准來執行、約束,所以找不到國家標準的時候就啟用行業標准。
加入世貿為中國家用電器的標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業內人士呼籲,必須盡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家用電器標准新體系,沒有高水平的標准,就不會有高質量的產品,而對高新技術標準的競爭,實質上是未來產品和國家利益的競爭,同時也是中國家電行業標准化的機遇和挑戰。
家電標准化的機遇和挑戰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長聞庫在中國經濟網中經在線訪談中表示,我國將用兩年完成標齡超過五年的行業標准復審,扭轉標准落後局面。現已全面清理了4.2萬項工業和通信業行業標准,啟動了標齡十年以上2.4萬項行業標准復審工作,並下達了2210項行業標准制修訂計劃。
聞庫預計今年我國將完成近3000項與產品質量相關標準的制修訂任務。客觀上讓家電企業迎頭趕上了一個行業標准化劃時代機遇。據了解,WTO/TBT協議中對標准劃分為技術法規和標准。目前世貿組織已基本承認我國的強制性標准屬於國際通用的技術法規范疇,但由於強制性並不能完全涵蓋技術法規,因此行業標准成為國際接軌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關鍵時機已經來臨。
然而由於長期標准滯後及部分行業多頭主管等原因,行業標准與行業標准之間存在重復和矛盾,使執法監督部門在履行行政管理職能時處於較為被動、艱難的局面,企業對此無所適從。比如助力車與電動自行車實際為同一產品,只是稱謂上的不同,而助力車標准屬原機械部發布的標准,電動自行車標准則為原輕工部發布的標准,兩個標准同時有效,均為強制性標准,在行業標准中對這一產品的技術要求卻不盡一致,這造成了生產企業在適用標准上的困惑。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生產企業在將自己的企業標准上升到行業標準的過程中試圖走捷徑,在適用行業標准中另闢蹊徑,不將家電產品的功能性要求走行業標准,轉而以國內貿易行業的標准範本出現。這又是以另一種形式沖擊我國原有的標准體系。這對我們家電行業標准化的完善和發展發出了挑戰。
還有一個挑戰來自企業的心態,有的企業認為,如果我的企業標准成了行業標准,我就是行業的老大。而這與國家標准化法制定標準的原則正好是背道而馳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第九條指出,制定標准應當有利於合理利用國家資源,推廣科學技術成果,提高經濟效益,並符合使用要求,有利於產品的通用互換,做到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
「我們一直反對把企業標准變成一個行業或國家標准。如果說只是一個企業或是企業一種產品就能做得到,那麼就要一個企業標准就足夠了,為什麼要制定國家標准呢,因為就是要在全國范圍內制定統一的尺度而非一家或一個企業。」
李一表示,就因產品的一個附加功能,一個性能去制定一個標准,這種方式是不夠科學的,這么多的性能標准會擾亂整個標准體系的制定。它應該納入一個大標准體系。
有關專家認為,作為標准,要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能只因某一企業行動就直接去實行,還要經過嚴格把關,代表大多企業意見。最後要有科學性,合理性。建議家電行業的標准應該由國家家用電器標准委員會歸口,無論哪個部門制定標准(國標、行標),起碼是要經過國家家用電器標准委員立項,參與標準的報批等工作。
只有跨越這些標准化的屏障,家電行業標准化的機遇才能真正遇見曙光。
標准知識:誰有資格制定家電行業標准?
09年08月19日 11:25:26 來源:科技日報 何丹蟬 我要評論( 0)
相關資料
國際標准制定程序:
ISO(國際標准化組織)和IEC(國際電工委員會)使用共同的技術工作導則,遵循共同的技術工作程序。他們最大的區別在於工作模式的不同。ISO的工作模式是分散型的,技術工作主要由各國承擔的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管理,ISO中央秘書處負責協商,只有到了國際標准草案階段ISO才予以介入。而IEC採取集中管理模式,即所有的文件從一開始就由IEC中央辦公室負責管理。
ISO與IEC的標准制定過程大致分為6個階段,即提案階段、准備階段、技術委員會階段、詢問階段、批准階段和出版階段。
1.提案階段,即確定新工作項目階段。
2.准備階段,即工作組起草工作草案階段。
3.技術委員會階段,即TC或SC討論階段。
4.詢問階段,即詢問草案須由ISO中央秘書處在4個星期內發到所有的國家團體進行為期5個月的投票。
5.批准階段,即ISO中央秘書處將最終國際標准草案發送給所有成員國,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投票。
6.出版階段,一旦最終國際標准草案被批准,中央秘書處須在兩個月內更正TC/SC秘書處指出的任何錯誤,並印刷和分發國際標准。
一項國際標准從提出文稿到批准為標准至少需要兩年,往後的3—5年需要對它進行不斷的維護和完善。被批准為國際標准需要得到189個國家和600多個工業組織及眾多廠商的認可。
國家標准制定程序:
根據《國家標准制定程序的階段劃分及代碼》(GB/T16733-1997),我國國家標准制定程序階段劃分為9個階段,即預階段、立項階段、起草階段、徵求意見階段、審查階段、批准階段、出版階段、復審階段、廢止階段。
預階段:是標准計劃項目建議的提出階段。(全國專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
立項階段: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對上報的國家標准新工作項目建議統一匯總、審查、協調、確認。立項階段的時間周期一般不超過3個月。(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
起草階段:技術委員會落實計劃,組織項目的實施,至標准起草工作組完成標准徵求意見稿止。起草階段的時間周期一般不超過10個月。(負責起草單位應對所訂國家標準的質量及其技術內容全面負責)
徵求意見階段:起草工作組將標准徵求意見稿發往有關單位徵求意見起,經過收集、整理回函意見,提出徵求意見匯總處理表,至完成標准送審稿止。徵求意見階段的時間周期一般不超過2個月,這一階段的任務為完成標准送審稿。
審查階段:自技術委員會收到起草工作組完成的標准送審稿起,經過會審或函審,至工作組最終完成標准報批稿止。
批准階段:自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或技術委員會)、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收到標准報批稿起,至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發布國家標准止。
出版階段:自國家標准出版單位收到國家標准出版社稿起,至國家標准正式出版止。出版階段的時間周期一般不超過3個月,這一階段的任務為提供標准出版物。
復審階段: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廢止階段:已無存在必要的國家標准,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予以廢止。
行業標准制定程序:
行業標准制定程序是:立項、起草、審查、報批、批准公布、出版、復審、修訂修改等工作。
立項:申請人提出制定行業標准立項申請,並填寫《行業標准項目任務書》報行業標准立項申請歸口單位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或標准化技術歸口院所受理,歸口單位報送的行業標准立項申請進行審核協調後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
起草:行業標准由標准技術歸口單位組織起草,行業標准起草單位應按申請人立項要求組織科研、生產、用戶等方面人員成立工作組共同起草。
審查:行業標准送審稿由標准技術歸口單位組織審查,審查形式分為會議審查和函審。
報批:行業標准送審稿審查通過後,由起草單位整理成報批稿及有關附件,由標准技術歸口單位報送直管行業標准化機構。
批准公布:行業標准由直管行業標准化機構按規定進行編號,行業標准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准和公布。行業標准批准後,由直管行業標准化機構在15個工作日內到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備案。
出版:行業標准出版由直管行業標准化機構負責。行業標准出版單位必須是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正式出版機構。行業標准出版後,出版機構或直管行業標准化機構應將標准樣書兩份送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
復審:行業標准實施後,標准技術歸口單位應根據科學技術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定期進行復審,標准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修訂修改:行業標准執行中需要修訂的,按照標准制定程序列入年度計劃或補充計劃。
㈤ 請問中國家電行業有哪些法律法規盡量全面,列舉出來!!!!!!!
消費者權益法
㈥ 家用電器有沒有法律法規
適用《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你可以看看是否還在保專修期內。如果沒過保修期可以屬找商品賣家或者廠家維保
過了保修期經過維修依舊存在問題。你和銷售者生產者協商不一致。找獨立的第三方質檢空調是否存在質量問題。經過驗證是存在質量問題可以提出民事訴訟索賠
㈦ 請問家用電器(如咖啡機)出口有哪些法律法規文件
1.建立快速反應預警機制。政府部門應發揮技術和信息優勢,及時了解各國相關法律法規的最新進展,並向企業進行全面的引導和宣傳,幫助企業按照新法規的要求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家電行業協會應發揮協調自律作用,積極做好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出口企業之間的溝通協調工作,對本行業出口產品的數量、價格以及出口市場變化等情況進行有效的跟蹤和監測,對可能發生的貿易保護及時進行准確的預警。同時,出口企業也應加強與國外客戶的溝通,及時了解和掌握進口方的最新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技術性貿易措施對家電出口貿易造成的負面影響。
2.在調整產業結構上下功夫。出口生產企業應把開發生產節能、環保、附加值高的家電產品作為主攻方向,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培育和壯大自主品牌,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力。同時,出口企業要進一步強化電器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意識,建立健全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責任追究體系,不斷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控制能力和企業是質量第一責任人的意識,使出口產品能夠更好地適應國外客商和市場的需求。
3.嚴格採用國際標准生產。出口生產企業採用國際標准有利於提高家電產品質量、開拓國際市場,提高出口家電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和競爭能力,保證出口家電產品符合國外安全、節能和環保的要求,有利於消除國際貿易技術壁壘,提高我國的科技生產力水平和企業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經營管理水平。對此,出口生產企業應嚴格按照國際標准要求和進口國實際要求組織生產,並加強家電出口風險的科學分析,針對不同出口市場、不同產品的風險,採取分別對待的靈活措施,不斷增強企業的靈活應變能力。
4.科學打造綠色生產鏈條。生產企業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國外能效等級新標準的要求,從設計、研發環節著手,將關注點從僅注重家電產品安全、外觀等方面,轉移到更多關注能效問題上來,抓好技術創新,從改進整個生產鏈開始,優化整個生產流程,尋求更高效和更安全的能效環保材料,採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技術措施,不斷減少低效產品的生產,創造節能高質量產品。同時,企業應根據進口國要求,規范產品節能管理,制定統一的產品目錄、統一的實施規則、統一的能效標識式樣和規格。這樣,才有可能突破國外能效等級新標準的限定,獲得長期出口國外市場的機會。
5.盡早開展家電產品認證。認證已成為家電進入國際市場的強制性要求,而不同市場對不同的家電產品有著不同的認證標准和要求,這就需要我國企業了解更多信息,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到國際標準的認證中。我國家電出口企業可以通過與第三方認證機構合作,及時了解國際認證的最新信息,對本企業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並通過第三方認證機構完成產品認證,從而有效突破國外技術壁壘。
6.推進「走出去」發展戰略。出口企業應盡快改變出口過分依靠美國、歐盟市場的格局,積極開拓南亞、中東、中亞、南美、東歐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出口市場,鼓勵並協助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建立研發、生產基地和營銷網路,以減少和分散貿易壁壘的影響。
㈧ 我國家電行業都哪些法律法規
我國家電行業的法律法規很多,如《產品質量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
㈨ 求指導與小家電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1、消費者權利保護法
2、民法、合同法
3、《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條文釋義》
4、《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
5、地方行政法規、辦法等
具體需要看您需要什麼方面的知識,建議可以搜法律網站。
㈩ 家電三包法怎樣規定的
第九條 產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退貨、換貨或修理。退貨時,銷售者應當按發票價格一次退清貨款,然後依法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或者按購銷合同辦理。
第十條 產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選擇換貨或者修理。換貨時,銷售者應當免費為消費者調換同型號同規格的產品,然後依法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或者按購銷合同辦理。
第十二條 在三包有效期內,因生產者未供應零配件,自送修之日起超過90日未修好的,修理者應當在修理狀況中註明,銷售者憑此據免費為消費者調換同型號同規格產品。然後依法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或者按購銷合同辦理。因修理者自身原因使修理期超過30日的,由其免費為消費者調換同型號同規格產品。費用由修理者承擔。
(10)家電法規擴展閱讀:
我國「三包」的發展
1986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在《條例》中明確: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對產品質量負責。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的有關法規、質量標准以及合同規定的對產品適用、安全和其他特性的要求的,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賠償實際經濟損失。」
1995年2月,在全國人大七屆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的《產品質量法》中,進一步明確了產品的生產者、經銷者的質量責任和義務,售出的產品不符合規定要求時,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即所謂「三包」。以後,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三包」的要求成了重要法律依據之一。
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對售出的產品承擔「三包」責任,在我國還是第一次,應當說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進步。從此,我國的消費者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了法律武器。
為了進一步落實和規范「三包」責任,在《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產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發布後,有些部門還陸續發布了一些關於「三包」的管理辦法,明確了「三包」產品的目錄、「三包」 的范圍和期限等要求,可操作性更強了,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但也必須承認:有些補充辦法確實帶有先天性的缺陷,因而導致消費者權益繼續受到損害的後果。如:1995年發布的《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中,「對已使用過的商品按本規定收取折舊費」 等條款,即屬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