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宗教事務條例
『壹』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廢止部分規章的決定
一、對主要內容被新的法律、法規、規章所代替,或者與新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31件省政府規章,予以廢止。(目錄見附件1)二、對適用期已過,實際上已不執行的4件省政府規章,宣布失效。(目錄見附件2)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1.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廢止的規章目錄(31件)
2.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宣布失效的規章目錄(4件)
附件1
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廢止的規章目錄(31件)
序號規章名稱公布機關及日期說 明1四川省企業治安保衛工作若干規定 省政府1988年11月18日公布已被2004年9月27日國務院令第421號公布的《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條例》代替。2四川省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實施細則省政府1989年1月27日公布已被2002年4月4日國務院令第351號公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代替。3四川省開墾耕地暫行辦法省政府1989年3月27日公布上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已經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第二次修訂,實際已不執行。4四川省無線電管理收費實施辦法省政府1989年11月25日公布實際已不執行,執行省物價局、省財政廳、省無管委《無線電管理收費規定》(川價字費(1998)99號)。5四川省行政監察機關行使調查權試行規定省政府1991年2月2日公布已被1997年5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5號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2004年9月17日國務院令第419號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實施條例》代替。6四川省高等級公路交通管理暫行規定1992年3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1992年4月4日四川省公安廳公布已被2005年11月25日四川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並公布的《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辦法》代替。7四川省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實施辦法省政府1992年10月29日公布上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已經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第二次修訂,實際已不執行。8四川省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規定省政府1993年10月20日公布已被2000年5月9日四川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並公布, 2006年11月30日四川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修正的《四川省宗教事務條例》代替。9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省政府1993年12月28日公布已被2005年11月25日四川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並公布的《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辦法》 代替。10四川省企業職工失業保險規定省政府1994年5月4日公布上位法《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1993年4月12日國務院令第110號發布)已被1999年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8號公布的《失業保險條例》明確廢止,實際已不執行。11四川省鄉鎮船舶和渡口安全管理辦法省政府1994年5月15日公布已被2007年9月27日四川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0次會議通過並公布的《四川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代替。12四川省社會力量辦學管理辦法省政府1994年5月16日公布已被1998年12月8日四川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並公布的《四川省社會力量辦學條例》代替。13四川省大型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辦法省政府1994年7月11日公布已被2006年7月7日國務院令第471號公布的《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代替。14四川省鄉鎮船舶和渡口安全管理處罰細則省政府1994年10月24日公布已被2007年9月27日四川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0次會議審議通過並公布的《四川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代替。15四川省高層公共建築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省政府1994年10月28日公布已被1998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號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1996年10月16日公安部令第30號公布的《建築工程消防監督審核管理規定》、2004年6月9日公安部令第73號公布的《消防監督檢查規定》代替。16四川省可供製毒特殊化學物品管理辦法省政府1995年4月21日公布已被1998年10月17日四川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的《四川省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2005年8月26日國務院令第445號公布的《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代替。17四川省測繪任務登記辦法省政府1995年6月21日公布2002年11月1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取消第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國發[2002]24號)取消了「測繪任務登記審批」,實際已不執行。18四川省市場登記管理辦法省政府1995年7月13日公布《市場登記證》在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中未保留,2004年6月30日國家工商總局《關於廢止有關工商行政管理規章、規范性文件的決定》([2004]98號)已廢止有關市場登記管理的文件。19四川省企業國有資產有償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省政府1995年7月13日公布實際已不執行,執行省政府辦公廳《四川省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辦法》(川辦發[2005]25號)。20四川省勞動監察規定省政府1995年10月13日公布已被2002年1月18日四川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並公布的《四川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條例》代替。21四川省婚姻登記管理實施細則省政府1996年2月5日公布已被2003年8月8日國務院令第387號公布的《婚姻登記條例》、民政部2003年9月25日發布的《婚姻登記工作暫行規范》(民發[2003]127號)代替。22四川省體育經營活動管理辦法省政府1996年2月5日公布「體育經營活動許可」已被2002年11月1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取消第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國發[2002]24號)取消,《四川省體育條例》(1997年8月19日四川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2004年6月3日四川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修正)也刪去了有關內容,實際已不執行。23四川省建築裝飾裝修消防管理規定 省政府1996年5月29日公布已被1998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號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四川省消防條例》(1999年10月14日四川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2002年5月30日四川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修正)、《建築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 50222-95)、《建築內部裝修設計防火施工及驗收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50354-2005))代替。24四川省電影發行放映管理辦法省政府1996年12月27日公布部分條款不符合2001年12月25日國務院令第342號公布的《電影管理條例》,實際已不執行。25四川省企業招收職工規定省政府1997年1月7日公布已被2006年7月28日四川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並公布的《四川省勞動力市場管理條例》代替。26四川省礦山安全管理罰款辦法省政府1997年3月13日公布個別條款與2007年4月9日國務院令第493號公布的《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2006年11月30日四川省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並公布的《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不一致,實際已不執行。27四川省氣象管理辦法省政府1997年10月16日公布已被四川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5次會議於2001年9月22日通過並公布的《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實施辦法》代替。28四川省人才市場管理辦法 省政府1998年3月21日公布已被2002年1月18日四川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並公布的《四川省人才市場管理條例》代替。29四川省血吸蟲病防治管理辦法省政府1999年2月7日公布已被2006年4月1日國務院令第463號公布的《血吸蟲病防治條例》代替。30四川省音像製品經營管理辦法省政府1999年11月12日公布部分條款與2001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41號公布的《音像製品管理條例》、2006年11月3日文化部令第40號公布的《音像製品批發、零售、出租管理辦法》不相符;個別許可事項屬於文化部第一批和第二批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實際已不執行。31四川省道路客運交通安全管理規定省政府2000年7月5日公布已被2005年11月25日四川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並公布的《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辦法》 代替。
附件2
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宣布失效的規章目錄(4件)
序號規章名稱公布機關及日期說 明1四川省科技管理人員流向鄉鎮企業工作暫行規定省政府1990年8月10日公布情況變化,實際已不執行。2四川省引薦外資獎勵試行辦法省政府1992年9月9日公布規定滯後,實際已不執行。3四川省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實施辦法省政府1993年2月18日公布 規定滯後,實際上已不執行。4四川省鄉財政管理規定省政府1989年9月4日公布規定滯後,實際已不執行。
『貳』 四川省宗教事務條例(2006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宗教,是指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本條例所稱宗教事務,是指宗教與國家、社會、公民之間存在的社會公共事務。第三條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和正常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和干涉。第四條宗教活動應當在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范圍內進行。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危害國家主權,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社會公共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干預和妨礙國家行政、司法、教育制度。
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行政管理工作,組織實施本條例。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第二章宗教信仰第六條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選擇信仰某種宗教的自由,也有脫離某種宗教的自由。第七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強迫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侮辱信教公民或不信教公民,不得在宗教活動場所內進行不同信仰或者不同宗教之間的宣傳和爭論。
不同宗教,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第八條信教公民按照教義、教規和習慣,有在宗教活動場所內參加宗教活動的自由,也有在自己家裡過宗教生活的自由。第三章宗教活動場所第九條本條例所稱宗教活動場所,是指經依法登記的、開展宗教活動的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以下稱寺觀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
寺觀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兩類宗教活動場所的具體區分標准,由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報國家宗教事務部門備案。第十條籌備設立和登記宗教活動場所,按照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立宗教活動場所。宗教團體、寺觀教堂以外的組織及個人不得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第十一條宗教活動場所終止、合並、分立、變更登記,由該場所管理組織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原登記機關申請辦理有關手續,涉及財產事項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第十二條遷建、擴建宗教活動場所,應當經原登記機關同意;其中,遷建、擴建大中城市中的寺觀教堂和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中的宗教活動場所,還應當經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同意,並依法辦理有關手續。第十三條宗教活動場所應當設立管理組織,實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教務、人員、財務、會計、安全、治安、消防、衛生防疫、文物保護等管理制度,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監督、檢查。第十四條宗教活動場所可以按照宗教習慣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願捐獻的布施、奉獻、乜貼和其他捐贈,但不得攤派或者變相攤派。第十五條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可以依法在宗教活動場所內銷售宗教用品、宗教藝術品和合法出版的宗教書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第十六條有關單位和個人在宗教活動場所內改建或者新建建築物、設立商業服務網點、舉辦陳列展覽、拍攝電影電視片,應當事先徵得該宗教活動場所和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同意,並依法辦理相關手續。第十七條以宗教活動場所為主要游覽內容的風景名勝區,其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協調、處理宗教活動場所與園林、文物、旅遊等方面的利益關系,維護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第四章宗教教職人員第十八條本條例所稱宗教教職人員,是指佛教的比丘、比丘尼、活佛、喇嘛、扎巴、覺姆;道教的乾道、坤道;伊斯蘭教的阿訇;天主教的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基督教的牧師、副牧師、長老、傳道員等。第十九條宗教教職人員由宗教團體按照本團體的有關管理規定和程序認定,報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重要宗教教職報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藏傳佛教活佛傳承繼位和天主教的主教按照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第二十條宗教教職人員可以按規定從事宗教活動、教務活動和宗教禮儀服務,接受宗教教育,進行宗教學術研究。
宗教教職人員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自願參加社會保險。
『叄』 四川省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規定(1997修正)
第一條為維護宗教教職人員的合法權益,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宗教教職人員,是指天主教的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基督教的牧師、傳道員,佛教的僧、尼,道教的道士、道姑,伊斯蘭教的阿訇,以及在宗教團體擔任職務或以宗教為職業的其他人員。第三條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宗教教職人員,均應遵守本規定。第四條縣級以上(含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宗教教職人員的管理。第五條宗教教職人員的身份由人民政府批准登記的宗教團體認定。經認定的宗教教職人員,由所在的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組織向所在地的縣、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申請登記注冊。第六條宗教教職人員證書只證明宗教教職人員的宗教身份。宗教教職人員放棄或喪失宗教教職人員身份時,由登記注冊部門收回並注銷宗教教職人員證書。
宗教教職人員證書由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統一印製。第七條宗教教職人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從事宗教活動和教務活動;
(二)參加所在宗教活動場所的民主管理;
(三)應信教群眾的請求進行宗教禮儀性服務;
(四)接受宗教教育,從事宗教學術研究和交流。第八條宗教教職人員必須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協助政府貫徹執行國家宗教政策;
(二)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促進不同宗教、教派以及信教群眾之間和睦相處;
(三)抵制境外宗教敵對勢力對我國宗教的滲透、干涉和控制;
(四)保護寺觀教堂的建築物、文物、設施和自然環境;
(五)接受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的監督管理,遵守本宗教的教規律儀。第九條宗教教職人員職稱的認可、授予,由各宗教團體按各教規定審批,並報同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國務院和省政府另有規定的,按有關規定辦理。第十條宗教教職人員的合法收入受法律保護,個人遺產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並參照各教傳統方式處理。第十一條宗教教職人員不得在宗教活動場所以外傳教佈道、化緣募捐,不得利用宗教非法結社、集會、遊行、示威和進行其它違法犯罪活動。第十二條宗教教職人員到省外進行宗教活動,應經所在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組織和宗教團體同意。
省外宗教教職人員到四川主持宗教活動,應經四川省的當地宗教團體同意,並報同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第十三條宗教教職人員邀請境外宗教界人士來訪,或者應境外宗教組織、宗教界人士邀請出訪,須經省級宗教團體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批准。第十四條宗教教職人員不得接受來自境外以滲透為目的的宗教津貼和傳教經費。第十五條任何人員不得偽造、轉讓、出借宗教教職人員證書。未持有宗教教職人員證書的個人,不得以宗教教職人員身份進行宗教活動。第十六條宗教教職人員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團結信教群眾,為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作出突出貢獻者,由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給予表彰獎勵。第十七條宗教教職人員違反本規定具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所在宗教場所的管理組織或宗教團體給予批評教育,並由有關部門視其情節輕重予以處理:
(一)接受、傳播境外宗教組織的指令,接受來自境外以滲透為目的的宗教津貼、傳教經費;
(二)在宗教場所以外傳教佈道、化緣募捐;
(三)擅自邀請境外宗教組織、宗教界人士來訪;
(四)利用宗教干涉國家行政、司法、干涉學校和社會公共教育,干涉他人婚姻自由,製造宗教紛爭;
(五)強迫公民信仰宗教,侵犯公民人身、財產權利,損害公民身心健康;
(六)利用宗教非法結社、集會、遊行、示威或進行其它違法犯罪活動;
(七)散發未經政府主管部門批準的宗教書刊、音像資料等宗教宣傳品。
有前款第(一)、(二)、(三)項規定行為之一的,由宗教事務部門給予警告、責令其改正;有前款第(四)、(五)、(六)、(七)項規定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查處。第十八條未持有宗教教職人員證書,以宗教教職人員身份進行宗教活動的,由宗教事務部門責令停止非法活動,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肆』 四川省宗教活動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規范宗教活動場所消防安全管理,預防和減少火災危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宗教事務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宗教活動場所是指經依法登記的、開展宗教活動的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第三條宗教活動場所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職責,提高檢查消除火災隱患、組織撲救初起火災、組織人員疏散逃生和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的能力,保障消防安全。第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宗教活動場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及時研究處理宗教活動場所消防安全工作的重大問題。第五條民族宗教事務部門及其他負有宗教活動管理職能的行政部門、有關機構應當將宗教活動場所消防安全情況納入監督檢查內容,定期開展消防安全檢查,協調並督促宗教活動場所整改火災隱患。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公安派出所按照屬地管轄原則,履行消防監督職責,督促、指導宗教活動場所及其負責人履行相關職責。
發展改革、城鄉規劃、國土資源、文化、林業等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做好宗教活動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第六條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是本場所消防安全責任主體,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法定負責人是本場所消防安全責任人。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和負責人具體負責本場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職責:
(一)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責任制,建立完善消防安全操作規程,確定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建立消防檔案,確定消防安全重點部位;
(三)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
(四)按照消防技術標准和管理規定配置消防設施、器材,配備逃生器材及使用說明,定期維護保養,保持完好有效;
(五)開展防火檢查及每日防火巡查並建立記錄,及時消除火災隱患;
(六)開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定期組織開展消防演練;
(七)依法組建志願消防隊等多種形式的消防組織;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職責。第七條宗教活動場所組建的志願消防隊,應當配備必要的裝備器材,履行下列職責:
(一)熟悉本場所消防安全基本情況,掌握消防安全知識和滅火基本技能,定期組織訓練;
(二)開展防火檢查、巡查,報告火災隱患,提出整改建議;
(三)開展群眾性自防自救工作,協助火災撲救,組織疏散人員,保護火災現場。第八條宗教活動場所新建、擴建或者改建建築物、構築物的,應當合理布置消防設施,遵守消防技術標准和管理規定的相關要求。
有關單位和個人在宗教活動場所內設立餐飲住宿場所、商業服務網點、舉辦陳列展覽的,應當事先徵得該宗教活動場所和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部門同意,並確保場所符合消防技術標准和管理規定的相關要求。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九條有集中供水管網的宗教活動場所應當按照消防技術標准要求安裝室內、室外消火栓;無集中供水管網或者供水管網不能滿足消防用水需求的宗教活動場所,應當設置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等蓄水設施;利用河流、池塘等天然水源作為消防水源的,應當在水源處設置可靠的取水設施。第十條新建、改建、擴建的建(構)築物應當與宗教活動場所建築保持符合消防技術標准要求的防火間距。
規模較大的宗教活動場所,應當按照消防技術標准防火分區相關要求,合理設置防火牆、防火門進行防火分隔。第十一條除因地理條件限制外,宗教活動場所內應當設置保障消防車通行的道路。
宗教活動場所內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應當保持暢通,不得堵塞和佔用。第十二條宗教活動場所應當避免使用可燃飾物,屬於文物的宗教活動場所建築物內重要的木構件部分、重點保護部位或者懸掛的各種棉、麻、絲毛紡織品飾物和帳幔、傘蓋等,應當在不影響文物原貌的前提下採取有效的防火措施。第十三條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將下列部位確定為消防安全重點部位:
(一)殿堂、香爐、藏經樓、貴重文物存放點;
(二)集體宿舍、廚房和配電間;
(三)需要重點保護的其他部位。
重點部位的管理人或使用人,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定履行消防安全職責,在醒目位置設置防火標志,實行嚴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伍』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四川省宗教事務管理條例》的決定(2006)
一、將名稱修改為「四川省宗教事務條例」。二、第一條修改為:「為了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三、第四條修改為:「宗教活動應當在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范圍內進行。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危害國家主權,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社會公共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干預和妨礙國家行政、司法、教育制度。
「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四、第九條修改為:「本條例所稱宗教活動場所,是指經依法登記的、開展宗教活動的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以下稱寺觀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
「寺觀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兩類宗教活動場所的具體區分標准,由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報國家宗教事務部門備案。」五、第十條第一款修改為:「籌備設立和登記宗教活動場所,按照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刪去第二款。第三款修改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立宗教活動場所。宗教團體、寺觀教堂以外的組織及個人不得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六、在第十一條「合並」、後增加「分立」。七、第十二條修改為:「遷建、擴建宗教活動場所,應當經原登記機關同意;其中,遷建、擴建大中城市中的寺觀教堂和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中的宗教活動場所,還應當經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同意,並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八、第十三條修改為:「宗教活動場所應當設立管理組織,實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教務、人員、財務、會計、安全、治安、消防、衛生防疫、文物保護等管理制度,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監督、檢查。」九、第十四條修改為:「宗教活動場所可以按照宗教習慣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願捐獻的布施、奉獻、乜貼和其他捐贈,但不得攤派或者變相攤派。」十、第十六條修改為:「有關單位和個人在宗教活動場所內改建或者新建建築物、設立商業服務網點、舉辦陳列展覽、拍攝電影電視片,應當事先徵得該宗教活動場所和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同意,並依法辦理相關手續。」十一、第十七條修改為:「以宗教活動場所為主要游覽內容的風景名勝區,其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協調、處理宗教活動場所與園林、文物、旅遊等方面的利益關系,維護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十二、第十九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藏傳佛教活佛傳承繼位和天主教的主教按照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十三、第二十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宗教教職人員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自願參加社會保險。」十四、第二十四條修改為「信教公民的集體宗教活動,一般應當在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內舉行,由宗教活動場所或者宗教團體組織,由宗教教職人員或者符合本宗教規定的其他人員主持,按照教義教規進行。」十五、第二十五條修改為:「舉行跨縣行政區域宗教活動,須徵得所在市(州)宗教事務部門同意;舉行跨市(州)行政區域的宗教活動,須徵得省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同意。舉辦者應當在擬舉行日的30日前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宗教事務部門收到申請後,應當對擬舉辦宗教活動的有關內容進行審查,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並書面告知舉辦者;對不予批準的決定說明理由。」十六、第二十九條修改為:「宗教團體的成立、變更和注銷,應當依照國務院《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辦理。」十七、第三十二條第二款修改為:「申請設立宗教院校,應當符合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規定的條件,按照規定的程序申報。」十八、第三十四條修改為:「宗教院校可以依法接受資助或捐贈。」十九、第四十九條修改為:「出版、印刷宗教出版物,按照國務院《出版管理條例》和《宗教事務條例》的規定辦理。
「宗教團體和寺觀教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編印宗教內部資料性出版物。」二十、五十一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一)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歧視、侮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教公民的;
「(二)干擾宗教活動場所正常秩序,干擾宗教團體、宗教教職人員履行正常教務活動的;
「(三)省外宗教教職人員擅自到我省舉行或者主持宗教活動的;
「(四)在宗教活動場所外傳教的;
「(五)非宗教教職人員和不符合本宗教規定的其他人員主持宗教活動的;
「(六)接受境外組織和個人傳教的。」
『陸』 四川省宗教事務條例(2019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規范宗教事務管理,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和《宗教事務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法律、行政法規對宗教事務活動及其管理已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執行。第三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信教公民參加宗教活動或者進行日常宗教生活不得妨礙和影響周圍單位、學校和居民正常的生產、學習、生活等秩序。第四條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第五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心健康,不得利用宗教干預和妨礙國家行政、司法、教育等制度,不得利用宗教從事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參與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第六條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正常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和干涉。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遵循國家宗教工作方針政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接受各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和相關部門的依法管理和監督。第七條各宗教應當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第八條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信教公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第九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保障宗教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建立全省統一的宗教工作信息平台,提升宗教事務管理信息化水平。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及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轄區內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管理宗教事務。第十條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及宗教臨時活動地點應當建立應急機制,防範重大事故或者發生違犯宗教禁忌等傷害信教公民宗教感情、破壞民族團結、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等事件。第二章宗教團體第十一條宗教團體的成立、變更和注銷,由申請人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提出審查意見。審查同意的,申請人按照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到同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辦理登記。第十二條宗教團體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有關規定履行職能,制定符合國家社會團體管理規定的章程,明確議事、決策、執行、監督等方面的職責,按照章程開展活動。
宗教團體應當加強對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及宗教教職人員的教務指導、監督和管理。第十三條宗教團體應當對教義教規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開展宗教思想建設;應當加強宗教教職人員教育培養,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法治意識;應當對信教公民進行愛國主義和法治教育,反映信教公民的合理訴求,維護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柒』 宗教事務條例的文件全文
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第三條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維護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活動。
第四條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友好、平等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 宗教團體
第六條宗教團體的成立、變更和注銷,應當依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辦理登記。
宗教團體章程應當符合《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
宗教團體按照章程開展活動,受法律保護。
第七條宗教團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編印宗教內部資料性出版物。出版公開發行的宗教出版物,按照國家出版管理的規定辦理。
涉及宗教內容的出版物,應當符合《出版管理條例》的規定,並不得含有下列內容:
(一)破壞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和睦相處的;
(二)破壞不同宗教之間和睦以及宗教內部和睦的;
(三)歧視、侮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教公民的;
(四)宣揚宗教極端主義的;
(五)違背宗教的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的。
第八條設立宗教院校,應當由全國性宗教團體向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或者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團體向擬設立的宗教院校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對擬同意的,報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審批。
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全國性宗教團體的申請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設立宗教院校的報告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第九條設立宗教院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明確的培養目標、辦學章程和課程設置計劃;
(二)有符合培養條件的生源;
(三)有必要的辦學資金和穩定的經費來源;
(四)有教學任務和辦學規模所必需的教學場所、設施設備;
(五)有專職的院校負責人、合格的專職教師和內部管理組織;
(六)布局合理。
第十條全國性宗教團體可以根據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規定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
第十一條信仰伊斯蘭教的中國公民前往國外朝覲,由伊斯蘭教全國性宗教團體負責組織。 宗教活動場所
第十二條
信教公民的集體宗教活動,一般應當在經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內舉行,由宗教活動場所或者宗教團體組織,由宗教教職人員或者符合本宗教規定的其他人員主持,按照教義教規進行。
第十三條
籌備設立宗教活動場所,由宗教團體向擬設立的宗教活動場所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擬同意的,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批。
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報告之日起30日內,對擬同意設立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的,提出審核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批;對設立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的,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擬同意設立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的報告之日起3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宗教團體在宗教活動場所的設立申請獲批准後,方可辦理該宗教活動場所的籌建事項。
第十四條
設立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設立宗旨不違背本條例第三條、第四條的規定;
(二)當地信教公民有經常進行集體宗教活動的需要;
(三)有擬主持宗教活動的宗教教職人員或者符合本宗教規定的其他人員;
(四)有必要的資金;
(五)布局合理,不妨礙周圍單位和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
第十五條
宗教活動場所經批准籌備並建設完工後,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申請登記。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該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組織、規章制度建設等情況進行審核,對符合條件的予以登記,發給《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
第十六條
宗教活動場所合並、分立、終止或者變更登記內容的,應當到原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相應的變更登記手續。
第十七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成立管理組織,實行民主管理。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的成員,經民主協商推選,並報該場所的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第十八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加強內部管理,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建立健全人員、財務、會計、治安、消防、文物保護、衛生防疫等管理制度,接受當地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監督、檢查。
第十九條
宗教事務部門應當對宗教活動場所遵守法律、法規、規章情況,建立和執行場所管理制度情況,登記項目變更情況,以及宗教活動和涉外活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宗教活動場所應當接受宗教事務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條
宗教活動場所可以按照宗教習慣接受公民的捐獻,但不得利用宗教作掩護,欺騙或者詐取信徒財務。非宗教團體、非宗教活動場所不得組織、舉行宗教活動,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獻。
第二十一條
宗教活動場所內可以經銷宗教用品、宗教藝術品和宗教出版物。
經登記為宗教活動場所的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以下稱寺觀教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編印宗教內部資料性出版物。
第二十二條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舉行超過宗教活動場所容納規模的大型宗教活動,或者在宗教活動場所外舉行大型宗教活動,應當由主辦的宗教團體、寺觀教堂在擬舉行日的30日前,向大型宗教活動舉辦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大型宗教活動應當按照批准通知書載明的要求依宗教儀軌進行,不得違反本條例第三條、第四條的有關規定。主辦的宗教團體、寺觀教堂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大型宗教活動舉辦地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據各自職責實施必要的管理,保證大型宗教活動安全、有序進行。
第二十三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防範本場所內發生重大事故或者發生違犯宗教禁忌等傷害信教公民宗教感情、破壞民族團結、影響社會穩定的事件。
發生前款所列事故或者事件時,宗教活動場所應當立即報告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
第二十四條
宗教團體、寺觀教堂擬在宗教活動場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應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團體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報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審批。
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在宗教活動場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報告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宗教團體、寺觀教堂以外的組織以及個人不得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
第二十五條
有關單位和個人在宗教活動場所內改建或者新建建築物、設立商業服務網點、舉辦陳列展覽、拍攝電影電視片,應當事先徵得該宗教活動場所和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同意。
第二十六條
以宗教活動場所為主要游覽內容的風景名勝區,其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協調、處理宗教活動場所與園林、文物、旅遊等方面的利益關系,維護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權益。
以宗教活動場所為主要游覽內容的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建設,應當與宗教活動場所的風格、環境相協調。 宗教教職人員
第二十七條宗教教職人員經宗教團體認定,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可以從事宗教教務活動。
藏傳佛教活佛傳承繼位,在佛教團體的指導下,依照宗教儀軌和歷史定製辦理,報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或者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天主教的主教由天主教的全國性宗教團體報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第二十八條宗教教職人員擔任或者離任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經本宗教的宗教團體同意後,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第二十九條宗教教職人員主持宗教活動、舉行宗教儀式、從事宗教典籍整理、進行宗教文化研究等活動,受法律保護。 宗教財產
第三十條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合法使用的土地,合法所有或者使用的房屋、構築物、設施,以及其他合法財產、收益,受法律保護。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哄搶、私分、損毀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處分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財產,不得損毀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佔有、使用的文物。
第三十一條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所有的房屋和使用的土地,應當依法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登記,領取所有權、使用權證書;產權變更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手續。
土地管理部門在確定和變更宗教團體或者宗教活動場所土地使用權時,應當徵求本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意見。
第三十二條宗教活動場所用於宗教活動的房屋、構築物及其附屬的宗教教職人員生活用房不得轉讓、抵押或者作為實物投資。
第三十三條因城市規劃或者重點工程建設需要拆遷宗教團體或者宗教活動場所的房屋、構築物的,拆遷人應當與該宗教團體或者宗教活動場所協商,並徵求有關宗教事務部門的意見。經各方協商同意拆遷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的房屋、構築物予以重建,或者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按照被拆遷房屋、構築物的市場評估價格予以補償。
第三十四條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可以依法興辦社會公益事業,所獲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應當納入財務、會計管理,用於與該宗教團體或者宗教活動場所宗旨相符的活動以及社會公益事業。
第三十五條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受境內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用於與該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宗旨相符的活動。
第三十六條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執行國家的財務、會計、稅收管理制度,按照國家有關稅收的規定享受稅收減免優惠。
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報告財務收支情況和接受、使用捐贈情況,並以適當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
第三十七條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注銷或者終止的,應當進行財產清算,清算後的剩餘財產應當用於與該宗教團體或者宗教活動場所宗旨相符的事業。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國家工作人員在宗教事務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九條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或者干擾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正常的宗教活動的,由宗教事務部門責令改正;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侵犯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合法權益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妨害社會管理秩序,侵犯公私財產等違法活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大型宗教活動過程中發生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破壞社會秩序情況的,依照有關集會遊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規進行現場處置和處罰;主辦的宗教團體、寺觀教堂負有責任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撤銷其登記。
擅自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由宗教事務部門責令停止活動;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其中,大型宗教活動是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擅自舉辦的,登記管理機關還可以責令該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撤換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第四十一條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宗教事務部門責令改正;情節較重的,由登記管理機關責令該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撤換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情節嚴重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撤銷該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的登記;有非法財物的,予以沒收:
(一)未按規定辦理變更登記或者備案手續的;
(二)宗教活動場所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未建立有關管理制度或者管理制度不符合要求的;
(三)宗教活動場所內發生重大事故、重大事件未及時報告,造成嚴重後果的;
(四)違反本條例第四條規定,違背宗教的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的;
(五)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接受境內外捐贈的;
(六)拒不接受登記管理機關依法實施的監督管理的。
第四十二條涉及宗教內容的出版物有本條例第七條第二款禁止內容的,對相關責任單位及人員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三條擅自設立宗教活動場所的,宗教活動場所已被撤銷登記仍然進行宗教活動的,或者擅自設立宗教院校的,由宗教事務部門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有違法房屋、構築物的,由建設主管部門依法處理;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非宗教團體、非宗教活動場所組織、舉行宗教活動,接受宗教性捐獻的,由宗教事務部門責令停止活動;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擅自組織信教公民到國外朝覲的。
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由宗教事務部門責令停止施工,限期拆除;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第四十五條宗教教職人員在宗教教務活動中違反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除依法追究有關的法律責任外,由宗教事務部門建議有關的宗教團體取消其宗教教職人員身份。
假冒宗教教職人員進行宗教活動的,由宗教事務部門責令停止活動;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對宗教事務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附則
第四十七條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進行宗教交往,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四十八條本條例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1994年1月31日國務院發布的《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捌』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宗教事務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規范宗教事務管理,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宗教和諧和社會和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四川省宗教事務條例》和《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自治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宗教事務,是指宗教與國家、社會、公民之間存在的社會公共事務。第三條自治州轄區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其他組織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自治州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信教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教派的公民應當互相尊重、和睦相處。第五條自治州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維護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宗教團體、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社會公共秩序和群眾生產生活秩序,損害公民身心健康,干預妨礙國家行政、司法、教育以及未成年人保護制度。
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不受境外勢力的支配。第六條自治州、縣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負責本轄區內宗教事務行政管理工作。
自治州、縣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教育、科技、民族事務、公安、民政、財政、勞動和社會保障、司法行政、國土資源、規劃建設、環境保護、交通、農業、畜牧、林業、文化、新聞出版、外事台僑、衛生、食品葯品監督、廣播電視、旅遊、審計、工商、稅務、安監、消防等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與宗教事務有關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
鄉(鎮)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員會應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轄區內的宗教事務實施管理和監督,保證宗教活動安全、有序。第二章宗教團體第七條本條例所稱宗教團體,是指依法登記成立的州、縣佛教協會、伊斯蘭教協會和道教協會等宗教組織。第八條宗教團體的成立、變更和注銷,應當依照國務院《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辦理。
宗教團體依照章程開展活動,受法律保護。
自治州、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宗教團體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第九條宗教團體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申請並取得《准印證》後,可以編印宗教內部資料性出版物。出版、發行涉及宗教內容的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務院《出版管理條例》、《宗教事務條例》和《四川省宗教事務條例》的規定。第十條宗教團體依照有關規定,對宗教活動場所的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認定宗教教職人員教職身份;協調、指導和監督跨地區宗教活動;指導宗教活動場所加強內部管理。
宗教團體依照有關規定,可以興辦社會公益事業和以自養為目的的經濟實體,接受捐贈,進行宗教文化學術研究,開展對外友好交往。
宗教團體應當接受州、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管理和監督。第三章宗教活動場所第十一條本條例所稱宗教活動場所,是指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開放並依法登記的寺院、宮觀、清真寺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以及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臨時性宗教活動處所。第十二條籌備設立宗教活動場所和登記發證,應當依照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和《四川省宗教事務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第十三條宗教活動場所合並、分立、終止或者變更登記內容的,應當到原登記機關辦理有關手續。第十四條新建、改建、擴建、遷建宗教活動場所的,應當符合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嚴格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屬於文物保護單位的,還應當依照相關規定報經文物主管部門同意。第十五條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第十六條宗教活動場所應當設立管理組織,實行民主管理。管理組織的成員,應當在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和宗教團體指導下,經民主推選產生。管理組織每屆任期為三年,組成人員可連選連任。選舉結果報縣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第十七條自治州、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組成人員定期考評制度和補助獎勵機制,對愛國愛教、工作積極、管理成效顯著的管理組織成員實行補助或者獎勵。
『玖』 四川省宗教事務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根據憲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宗教,是指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本條例所稱宗教事務,是指宗教與國家、社會、公民之間存在的社會公共事務。第三條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和干涉。第四條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范圍內進行。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危害國家主權,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社會公共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干預和妨礙國家行政、司法、教育制度。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原則,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工作,組織實施本條例。
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共同做好宗教事務工作。第二章宗教信仰第六條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選擇信仰某種宗教的自由,也有脫離某種宗教的自由。第七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強迫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侮辱信教公民或不信教公民,不得在宗教活動場所內進行不同信仰或者不同宗教之間的宣傳和爭論。
不同宗教,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第八條信教公民按照教義、教規和習慣,有在宗教活動場所內參加宗教活動的自由,也有在自己家裡過宗教生活的自由。第三章宗教活動場所第九條本條例所稱宗教活動場所,是指開展宗教活動的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以及其他固定處所。第十條設立宗教活動場所,必須按照國務院《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辦理並依法進行登記。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按規定接受登記機關的年度檢查。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立宗教活動場所,建造露天宗教塑像。第十一條宗教活動場所終止、合並、變更登記,由該場所管理組織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原登記機關申請辦理有關手續,涉及財產事項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第十二條遷建、擴建宗教活動場所,應當經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同意,依法辦理有關手續。
新建宗教活動場所,遷建大中城市、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中的寺觀教堂,應當經省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同意,依法辦理有關手續。第十三條宗教活動場所應當設立管理組織,實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教務、財務、安全、文物保護等管理制度,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指導。第十四條宗教活動場所可以接受公民和社會團體自願捐獻的布施、奉獻、乜貼和其他捐贈,但不得攤派或變相攤派。第十五條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可以依法在宗教活動場所內銷售宗教用品、宗教藝術品和合法出版的宗教書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第十六條有關單位和個人在宗教活動場所管理范圍內設立商業、服務業網點,舉辦陳列、展覽,拍攝電影、電視片等,應當經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同意,並依法辦理相關手續。第十七條宗教活動場所中列為文物保護對象的文物,應按《文物法》加強管理和保護,並接受文物管理部門的指導、監督。第四章宗教教職人員第十八條本條例所稱宗教教職人員,是指佛教的比丘、比丘尼、活佛、喇嘛、扎巴、覺姆;道教的乾道、坤道;伊斯蘭教的阿訇;天主教的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基督教的牧師、副牧師、長老、傳道員等。第十九條宗教教職人員資格和教職由宗教團體按照有關管理規定和程序認定,報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重要宗教教職由省宗教團體按照有關管理規定和程序認定,報省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第二十條宗教教職人員可以按規定從事宗教活動和教務活動,接受宗教教育,進行宗教學術研究,應信教群眾的請求進行宗教禮儀服務。第二十一條宗教教職人員應當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接受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的管理和監督。第二十二條宗教教職人員被依法判刑的,由所在宗教團體取消其宗教教職和資格。第五章宗教活動第二十三條本條例所稱宗教活動,是指信教公民按照教義、教規和習慣進行的拜佛、誦經、講經、受戒、灌頂、朝聖、開光、齋醮、封齋、禱告、禮拜、講道、受洗、聖餐、彌撒、終傅、婚禮、追思、唱詩和過宗教節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