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條例吉林省
① 吉林省公證條例(2017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公證活動,保障公證機構和公證員依法履行職責,預防糾紛,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以下簡稱公證法)等法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公證以及與公證有關的活動。第三條公證是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第四條當事人是指與公證事項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並以自己的名義向公證機構提出公證申請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第五條司法行政部門依法對公證機構、公證員和公證協會進行監督、指導。第六條公證協會是公證行業的自律性組織,依照公證法和協會章程開展活動,對公證機構和公證員的執業活動進行監督。第二章公證機構和公證員第七條公證機構是依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
公證機構依法行使公證職能,不受任何組織、個人的干涉。其他任何組織、個人不得從事公證業務、使用公證名稱。第八條省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制定公證機構設置方案,規范公證機構的設置。公證機構可以在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設區的市和自治州設立;在設區的市和自治州可以設立一個或者若干個公證機構。公證機構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
省司法行政部門對符合設置方案、具備設置條件的,批准設立公證機構,頒發公證機構執業證書。第九條公證機構冠名、設置條件、負責人任職、變更相關事項等應當符合公證法以及其他相關規定。第十條公證機構一般為事業單位法人。第十一條公證機構的執業區域以所在的設區的市和自治州轄區為執業區域。第十二條公證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業務、公證檔案、財務、資產、公證員年度考核等管理制度,對公證員的執業行為進行監督,建立執業過錯責任追究制度。第十三條公證機構應當參加公證執業責任保險。第十四條公證機構可以辦理公證法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規定的公證事項和事務。第十五條公證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為不真實、不合法的事項出具公證書;
(二)毀損、篡改公證文書或者公證檔案;
(三)以詆毀其他公證機構、公證員或者支付回扣、傭金等不正當手段爭攬公證業務;
(四)泄露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
(五)違反規定的收費標准收取公證費;
(六)為未查核真實身份的公證申請人辦理公證;
(七)未經實質審查出具公證書;
(八)法律、法規、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規定禁止的其他行為。第十六條公證機構應當在辦公場所公示申請公證應當提交的證明材料目錄、辦理公證申請表示範文本、公證服務收費標准等。當事人要求公證機構對公示內容予以說明、解釋的,公證機構應當予以說明、解釋。第十七條公證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當事人收取公證費。
公證機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當事人,應當按照規定減免公證費。第十八條公證員是符合公證法規定的條件,經法定任職程序,取得公證員執業證書,在公證機構從事公證業務的執業人員。第十九條公證員應當遵紀守法,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依法履行公證職責,保守執業秘密。第二十條公證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同時在二個以上公證機構執業;
(二)從事有報酬的其他職業;
(三)為本人及近親屬辦理公證或者辦理與本人及近親屬有利害關系的公證;
(四)私自出具公證書;
(五)為不真實、不合法的事項出具公證書;
(六)侵佔、挪用公證費或者侵佔、盜竊公證專用物品;
(七)毀損、篡改公證文書或者公證檔案;
(八)泄露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
(九)為未查核真實身份的公證申請人辦理公證;
(十)未經實質審查出具公證書;
(十一)法律、法規、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規定禁止的其他行為。第二十一條公證機構和公證員應當依法接受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檢查,並如實說明相關情況,提供相關資料。第三章公證程序第二十二條當事人申請辦理公證,可以向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行為地或者事實發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
申請辦理涉及不動產的公證,應當向不動產所在地的公證機構提出;申請辦理涉及不動產的委託、聲明、贈與、遺囑的公證,可以適用前款規定。
② 申請法律援助有什麼條件和要求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7、因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離婚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9、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10、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11、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12、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提供法律援助。
13、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③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保證法律援助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法律援助機構、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其他社會組織和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為公民獲得法律援助提供便利。第四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及本規定,遵守有關法律服務業務規程,為受援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第五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保守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第六條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自覺接受監督。第二章受理第七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公示辦公地址、通訊方式等信息,在接待場所和司法行政政府網站上公示法律援助條件、程序、申請材料目錄和申請示範文本等。第八條公民因經濟困難就《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規定的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的,由義務機關所在地、義務人住所地或者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依法受理。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的公民因經濟困難申請刑事法律援助的,由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申請人就同一事項向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第九條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法律援助,應當如實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一)法律援助申請表。填寫申請表確有困難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轉交申請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代為填寫;
(二)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申請代理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三)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
(四)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應當由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規章規定的有權出具經濟困難證明的機關、單位加蓋公章。無相關規定的,由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或者所在單位加蓋公章。第十條申請人持有下列證件、證明材料的,無需提交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或者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
(二)農村特困戶救助證;
(三)農村「五保」供養證;
(四)人民法院給予申請人司法救助的決定;
(五)在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出資供養或者由慈善機構出資供養的證明材料;
(六)殘疾證及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無固定生活來源的證明材料;
(七)依靠政府或者單位給付撫恤金生活的證明材料;
(八)因自然災害等原因導致生活出現暫時困難,正在接受政府臨時救濟的證明材料;
(九)法律、法規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能夠證明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困難的其他證件、證明材料。第十一條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員,勞動教養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可以通過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或者所在監獄、看守所、勞動教養管理所、強制隔離戒毒所轉交申請。第十二條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向申請人出具收到申請材料的書面憑證,載明收到申請材料的名稱、數量、日期。第三章審查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並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屬於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情形的,可以適當延長審查期限。
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內容不清楚的,應當發出補充材料通知或者要求申請人作出說明。申請人補充材料、作出說明所需的時間不計入審查期限。申請人未按要求補充材料或者作出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第十四條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需要查證的,應當向有關機關、單位調查核實。
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需要請求異地法律援助機構協助查證的,按照本規定第二十八條的規定辦理。第十五條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對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申請人經濟困難:
(一)申請人及與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人均收入符合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
(二)申請事項的對方當事人是與申請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申請人的個人收入符合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
(三)申請人持本規定第十條規定的證件、證明材料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真實有效的。
④ 法律援助的條件是什麼
一、法律援助的條件是什麼
1、法律援助的條件,具體如下:
(1)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2)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3)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2、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二、法律援助申請需提交哪些材料
法律援助申請需提交的材料,具體如下:
1、本人的有效身份證明;
2、家庭經濟狀況證明;
3、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的有關材料;
4、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⑤ 如何申請法律援助
申請法律援助首先需要向當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書面申請,申請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還需要提供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經濟困難的證明以及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四條
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七條
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經濟困難的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⑥ 刑事案件提供法律援助的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 1、《法律援助條例》對刑事案件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情形作了規定。
2、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第十二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第十三條本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
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法律依據:一、《刑事訴訟法》第35條: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2.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⑦ 吉林省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公民和特殊案件當事人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活動。第三條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保障經濟困難公民和特殊案件當事人獲得必要的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民生工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法律援助基礎設施和機構隊伍建設,建立法律援助責任考評機制,為法律援助事業發展提供保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並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實際工作需要,增加對法律援助事業的財政投入。
法律援助經費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優質法律資源,為法律援助有效納入公共法律服務提供保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機構具體組織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開展法律援助活動。
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的規定對法律援助工作予以支持和協助,指導律師事務所和律師規范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做好與法律援助有關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支持和配合法律援助工作。第七條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業務標準的法律服務。在律師事務所執業的律師每年應當辦理一定數量的法律援助案件,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情況作為執業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第八條鼓勵和支持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和優勢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鼓勵和支持法律專業人員參加法律援助志願服務,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免費法律幫助。
鼓勵和支持社會通過依法設立的法律援助基金會或者其他形式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依法享受稅收等優惠政策。第九條法律援助人員實施法律援助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害法律援助人員的合法權益。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應當依法保障法律援助人員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合法權利。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以及相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法律援助宣傳。
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法律援助公益宣傳。第十一條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圍和形式第十二條家庭人均收入未達到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公民和家庭人均收入未達到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最低工資標准1.5倍的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軍人軍屬,申請法律援助且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受理范圍,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給予法律援助。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要求和本省經濟發展狀況以及法律援助事業的發展需要,對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標准予以調整。第十三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因勞動爭議請求給付經濟補償、賠償金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或者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因交通事故、工傷、醫療、食品葯品安全、環境污染、產品質量等造成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失,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八)因婚姻、繼承及其財產糾紛主張民事權益的;
(九)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侵害主張合法權益的;
(十)因購買使用農業生產資料受到侵害主張合法權益的;
(十一)因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主張合法權益的;
(十二)主張享受義務教育權利的;
(十三)法律、法規、國家和省政府規定的其他法律援助事項。
⑧ 法律援助應當符合什麼條件
法律分析:(一)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條件,按照國家和本市低收入家庭認定標准執行。(二)農民工因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工傷賠償申請法律援助的,不受本條例規定的經濟困難條件的限制。(三)公民因實施見義勇為行為致使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不受本條例規定的經濟困難條件的限制。見義勇為行為的認定,依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四)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被告人是盲、聾、啞、未成年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需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