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內蒙古安全生產條例

內蒙古安全生產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6 01:45:35

『壹』 懸賞100分,求《內蒙古自治區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辦法》全文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區各委、辦、廳、局,各大企業、事業單位:
現將《內蒙古自治區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內蒙古自治區人員密集場所
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提高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水平,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內蒙古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商業零售、餐飲、文化娛樂、體育運動項目、旅遊飯店經營單位(以下統稱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適用本辦法。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對消防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等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條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
第四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指導、協調和監督政府有關部門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商務、文化、體育、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本部門的職能職責,對本地區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實施行業監督管理;公安消防、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分別對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單位消防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等實施專業監督管理。
相關行業協會應當協助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指導會員單位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制定相關行業規范,提供相關服務。
檢測檢驗等中介機構應當依法為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提供技術服務。

第二章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職責

第五條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是安全生產責任主體,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
第六條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及標准,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完善安全生產條件,確保生產安全。
第七條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超過300人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在300人以下的,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委託具有國家規定的相關專業技術資格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
前款所稱從業人員包括本單位的職工和在本單位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其他人員。
第八條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單位應當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情況進行記錄,記錄至少保存2年。
第九條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
第十條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安全生產例會制度,定期研究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制定有效的安全生產措施,並對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
第十一條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建立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制度,對本單位容易發生事故的部位、設施,明確責任人員,制定並落實防範和應急措施;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應當制定整改計劃,落實整改資金,及時進行整改。
第十二條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在每日營業開始前和結束後,對營業區域進行全面安全檢查;營業期間每2小時至少進行1次安全巡查。檢查和巡查應當做好記錄。
第十三條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的變配電室總額定容量在630千伏安以上且電壓等級為10千伏的,應當安排專人24小時值班。值班人員應當做好記錄。
在變配電室內不得存放危險物品和雜物。
第十四條 變配電室應當配備用電設備和配電線路平面分布圖等安全技術資料,以及必要的作業工具和勞動防護用品,並在明顯位置設置變配電系統操作模擬圖板。
變配電室的門、窗、電纜溝應當設置防水設施和擋鼠板。
第十五條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設置的電源線路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臨時用電線路應當採取有效防護措施;電氣設備應當安裝漏電和過載保護裝置。
第十六條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應當保證安全出口的暢通;不得封閉、堵塞安全出口;安全出口處不得設置門檻。
疏散門應當向疏散方向開啟,不得採用卷簾門、轉門、吊門、側拉門。門內和門外1.4米范圍內不得設置踏步。
第十七條 營業區域內的安全出口數目、安全疏散距離、疏散門和疏散通道的寬度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
第十八條 營業區域內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及其轉角處應當設置燈光疏散指示標志。燈光指示標志應當能夠在斷電且無自然光照明時,指引疏散位置和疏散方向。
安全出口和疏散門的正上方應採用「安全出口」作為指示標志;沿疏散通道設置的燈光疏散指示標志,應設置在通道及其轉角處距地面高度1米以下的牆面上,且燈光疏散指示標志的間距不得大於20米;對於袋形通道,不應大於10米,在通道轉角區,不應大於1米。
第十九條 營業區域內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重點部位應當設置應急照明燈。應急照明燈的連續供電時間不得少於20分鍾;高度超過100米的高層建築連續供電時間不得少於30分鍾;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得低於1.0勒克斯,樓梯間內不得低於5.0勒克斯。
第二十條 營業區域內落地式的玻璃門、玻璃窗、玻璃牆應當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安全警示標志應當明顯,保持完好,便於公眾識別。
第二十一條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的庫房,設置、設施應當符合相關標准、規范。電氣設備應當符合防爆要求。危險物品應當單獨存放,專人管理。
第二十二條 設有集中收銀區的超市等商業零售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收銀區設置無購物出口,並設置明顯標志。
營業區域內應當設置主要疏散通道和輔助疏散通道。主要疏散通道應當直接通向安全出口,其寬度不得小於2.4米;輔助疏散通道的寬度不得小於1.5米。疏散通道內不得設置攤位或者堆放貨物及其他物品。
第二十三條 餐飲經營單位操作間的集煙罩和煙道入口處1米范圍內,應當每日進行清洗。中餐操作間的排油煙管道應當每60日至少清理1次,清理應當做好記錄。
第二十四條 國家實行強制性體育服務標準的體育運動項目經營單位,應當配備持有相應運動項目執業證書的從業人員,方可對社會提供服務。
體育運動項目經營單位應當為消費者提供合格的設施、器材。國家實行強制性體育服務標準的體育運動項目的設施、器材,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並在顯著位置設置相應的使用說明和警示標志。
人工游泳池、天然游泳場應當按照有關標准和規范的要求,配備救生員。救生員應當持證上崗,並佩帶明顯標識。
第二十五條 歌舞娛樂場所的出入口、主要通道應當安裝閉路電視監控設備,並保證閉路電視監控設備在營業期間正常運行,不得中斷。
歌舞娛樂場所應當將閉路電視監控錄像資料留存30日備查,不得刪改或者挪作他用。
電影放映單位、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等有固定座位的區域,不得增設臨時座位。
第二十六條 文化娛樂場所與商場等單位設在同一建築物內的,文化娛樂場所經營單位應當保證通往建築物外的疏散通道暢通,並在商場等單位營業結束後安排工作人員指引人群疏散。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應當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在發生危險時,能夠在終端機顯示器上以視頻形式予以提示。
歌舞娛樂場所應當設置報警系統,並在包間、包廂的視頻設備上設置開機安全提示語。
舞台幕布、銀幕、窗簾等應當採用經過防火處理的材料。
第二十七條 旅遊飯店應當在客房、會議室等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設置中英文對照的逃生疏散指示圖;在客房內設置安全須知等安全提示標志或者資料、設施。
第二十八條 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單位在營業區域內進行裝修、維修、改造等施工且不停止營業的,應當與施工單位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明確安全責任;施工區域應當與其他營業區域相隔離,並採取安全措施,確保安全。
第二十九條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將經營場所出租的,應當與承租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對各承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統一協調、管理。
第三十條 當接近最大容納人數或者人員相對聚集時,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單位應當採取有效的控制和疏散措施,確保安全。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的最大容納人數,按照相關規定、標准、規范執行。
第三十一條 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單位應當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救援預案應當包括應急救援組織、危險目標、啟動程序、緊急處置措施等內容。
應急救援預案應當每半年至少演練1次,並做好記錄。
第三十二條 舉辦大型活動(會議)的單位應當與使用場所的經營單位(租用單位)簽訂使用合同(協議),在合同(協議)中應明確雙方的安全責任,並制定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
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單位在經營場地舉辦促銷活動的,應當制定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活動舉辦期間,應當落實各項安全措施,配備足夠的專職安全工作人員維護現場秩序。
建築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根據標准、規范的規定,應當配備足夠數量的專兼職安全工作人員。
第三十三條 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單位的有關負責人應當掌握應急救援預案的全部內容;其他人員應當能夠熟練使用應急器材,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以及本崗位的應急救援職責。
第三十四條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應當設置能夠覆蓋全部營業區域的應急廣播。
第三十五條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後,應當迅速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採取有效措施,組織人員疏散,防止事故擴大。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的規定執行。

第三章 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的監督管理

第三十六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商務、文化、旅遊、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章及標准和本辦法,制定本行業人員密集場所安全生產規范及實施細則。
第三十七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商務、文化、旅遊、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定期對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以及容易發生事故的經營場所、設備、設施進行安全檢查。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積極配合,不得拒絕、阻撓。
對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
(一)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及標準的情況;
(二)制定和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情況;
(三)安全經營條件和安全經營狀況;
(四)事故隱患排查和治理情況;
(五)事故預防措施及應急救援預案落實情況;
(六)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情況;
(七)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任職培訓情況;
(八)特種崗位人員的培訓、考核和持證上崗情況;
(九)勞動防護用品的發放和使用情況;
(十)安全生產費用的提取和使用情況;
(十一)建設項目的設計、施工和設備、設施使用情況;
(十二)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三十八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發現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存在安全生產問題,屬於行業監督管理或者專項監督管理職責的,應當及時以書面形式督促有關部門處理。
第三十九條 商業零售、餐飲、文化娛樂、體育運動項目、旅遊飯店經營單位違反本辦法的,由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商務、文化、體育、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
違反本規定,按照安全生產、消防、特種設備安全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罰。

第四章 附 則

第四十條 對本辦法所確定行業(領域)的說明:
(一)本辦法所稱商業零售經營單位是指建築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上或者地下建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包括百貨店、購物中心、超市、倉儲式會員店、家居建材店、專業店、專賣店、折扣店、小商品批發市場、大型農貿市場等零售店鋪。
(二)本辦法所稱餐飲經營單位是指建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餐飲經營單位。
(三)本辦法所稱文化娛樂經營單位包括依法設立的電影放映單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演出場所經營單位、娛樂場所經營單位。
(四)本辦法所稱旅遊飯店是指30間客房以上的賓館、飯店、度假村等經營單位。
(五)本辦法所稱體育運動項目是指國家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正式公布的體育運動項目。
第四十一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具體解釋工作由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

『貳』 安全生產條例列舉危險作業包括哪些

危險作業安全管理審批制度

總則:

1.為加強公司危險作業安全管理,防止發生各類事故,保障作業人員生命安全。根據國家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及標准,結合公司生產工作實際,特製定本制度。

2.本規定所稱危險作業項目,是指在安裝、生產、工作中具有較高危險性,可能對作業人員造成人身傷害和各類事故的作業或任務。如檢維修設備設施高處作業,易燃易爆場所動火、高壓帶電作業等。

3.各單位必須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標准和規定,高度重視危險作業項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堅持「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原則,對危險作業項目實施「全員參與,全面受控」的安全管理,創造良好的作業條件,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

4.不得將危險作業項目發包給不具備資質的企業或個人。

5.危險作業項目,實行「誰組織生產,誰制定安全措施」、「誰批准方案實施,誰負責措施落實」的管理體制,並明確各方責任。

6.重大危險作業項目的安全交底,應履行層層簽字後交底書應存檔備案。

7.危險作業項目未經審批不得施工作業(特殊緊急情況除外)。

8 凡屬從事危險作業范圍內工作的單位,必須填寫《危險作業許可證》一式二份(動火作業按《動火安全消防管理規定》執行),由安全部門和相關部門審查和現場檢查符合要求後,主管廠長或總經理批准後方可施工。

9 特殊情況無法履行審批手續時,現場應有專人負責安全工作,並有具體的安全措施,在情況允許後立即到安全部補辦審批手續。

10安全部及有關部門應及時對危險作業點進行現場全面檢查,作業中應布置安全人員和相關部門人員做重點監督監護。

(2)內蒙古安全生產條例擴展閱讀

高處作業審批程序

1.首先承擔作業任務的單位,應根據工作任務、作業現場、作業環境等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安全措施;然後按高處作業等級辦理《危險作業許可證》審批手續。

2.遇有緊急情況或特殊情況,必須馬上登高處理時,單位領導親自監護(或指定專人負責);可事後補辦《危險作業許可證》。

3.作業高度在15米(含)及以下的一、二級高處作業項目,由安全部安全負責人審批。

4.作業高度在15-30米(含)的三級高處作業項目,由安全部和主管廠長審批。

5.作業高度在30米以上的特級高處作業項目,由公司總經理審批。

6.遇有特殊高處作業環境條件時:各級領導幹部,都要親臨作業現場監督檢查,並落實安全措施後方可在審批手續上簽字。

『叄』 安全生產法和安全生產條例的區別

安全生產法和安全生產條例的區別
1、前者是國家法律,後者是地方法規。
2、前者效率大於後者。
3、前者由全國人大或者其常委會通過,後者有各省級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

『肆』 安全生產條例

<<中華文本庫>>之<<安全制度>>專欄里有如下相關制度(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制度): <<XX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XX公司全套安全制度>> <<安全生產管理...

『伍』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的規定, ()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救援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的規定,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

『陸』 求國家安全生產條例一份完整版

首先要搞清概念。
國家安全生產法律體系從法律地位和效力排序分為:回
一.法律,如答《安全生產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礦山安全法》
二.法規
1.行政法規,如《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2.地方性法規,如《北京市安全生產條例》《天津市安全生產條例》
三.規章
1.部門規章
2.地方政府規章
四.法定安全生產標准
1.國家標准
2.行業標准

『柒』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的規定,什麼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

《內蒙古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第五十四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

希望能幫到你。

『捌』 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遼寧省安全生產條例
【發布單位】遼寧省
【發布文號】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61號
【發布日期】2007-10-09
【生效日期】2007-12-01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文件來源】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2007年9月28日遼寧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2007年10月9日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61號公布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工作,適用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安全生產工作,堅持安全發展的指導原則,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是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責任主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對本行政區域、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其他負責人對分管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具體領導責任。
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增加支持安全生產的資金投入;支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技術改造;全面開展安全生產標准化活動。
第六條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以下簡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指導、協調和監督本行政區域內其他有關部門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依法對有關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依照管理職權負責本轄區內的安全生產工作。
第七條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主體。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責任;其他負責人對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
第八條工會依法履行有關安全生產工作的職責,維護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面的合法權益。
第二章安全生產的保障措施
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安全生產專項資金,並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專款專用。
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用於下列安全生產事項:
(一)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和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二)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
(三)涉及公共安全的特別重大、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的治理和重大危險源的監控;
(四)涉及公共安全的特別重大、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
(五)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和獎勵;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嚴格執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和不安全因素,保護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不得違章指揮和強迫從業人員違章、冒險作業;不得強令從業人員超規定工作時間、超規定勞動強度作業;不得安排從業人員從事禁止工種作業。對拒絕實施上述行為的從業人員不得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第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防範自然災害引發生產安全事故,解決實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安全生產投入等問題,落實保障安全生產的各項措施。
第十二條礦山、冶金、建築施工單位,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和使用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單位,從業人員超過100人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從業人員在100人以下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超過300人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從業人員在300人以下的,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委託具有國家規定的相關資質、資格的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或者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
第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行使下列職權:
(一)監督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的執行;
(二)檢查本單位生產、作業的安全條件,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的排查及整改效果;制止和查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的行為;
(三)監督本單位職業衛生以及勞動防護措施、保健措施的執行;
(四)檢查本單位全員培訓、持證上崗的落實;
(五)檢查本單位應急預案的落實;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權力。
第十四條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和使用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單位以及礦山、冶金、建築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安全培訓機構進行培訓,並經有關主管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後方可任職。考核不得收費。
其他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安全培訓機構培訓合格後,由安全培訓機構發給相應培訓合格證書。
第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和全員培訓制度,組織從業人員的崗前、在崗、轉(返)崗等全程培訓,並確保培訓計劃、機構(基地)、費用、教材、人員、考核、檔案、制度的落實。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特種作業人員必須依法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
生產經營單位安排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的時間,應當計入勞動時間,支付工資和必要的費用。
第十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支持、監督各工礦商貿、建築類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學校、機構(基地)的安全生產教學、培訓工作。
第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以下簡稱「三同時」)。
礦山、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存的建設項目必須依法取得項目立項(審批)、安全設施設計、投入生產(使用)等階段相應的安全許可。
其他實行審批、核准、備案的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依法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者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監督,凡未按國家、行業規定標准實施「三同時」的,一律不得建設、生產(使用)。具體辦法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會同省有關部門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工會有權對涉及建設項目「三同時」的設計審查、設施施工、竣工投入生產(使用)前驗收等活動進行監督,提出意見。
第十八條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場所的建設項目和使用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設施,與居民區、學校、集貿市場及其他公眾聚集場所等的安全距離,必須符合國家標准或者國家規定,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者國家規定的,不得投入生產使用。
在重大危險源、高壓輸電線、輸油(氣)管道、尾礦庫及礦山塌陷區等場所和設施的安全距離范圍內,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新建建築物、構築物。
已建成的不符合前兩款規定的建設項目、建築物、構築物、設施,由縣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有關規定責令限期整改;需要拆除、搬遷、關停的,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十九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由具有法定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對建設項目、安全生產許可證申請、重大危險源等進行安全評價,其評價結果應依規定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第二十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重大危險源採取下列監控措施:
(一)建立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登記建檔,對運行安全情況進行全程動態監控;
(二)定期檢測、評價重大危險源有關設施、設備、場地的安全狀態;
(三)在重大危險源的明顯位置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四)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定期組織應急救援演練。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每半年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本單位重大危險源監控及相應的安全措施、應急措施的實施情況。
第二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特種設備使用採取下列監管措施:
(一)建立特種設備管理制度和安全技術檔案,對運行安全情況進行全程監控;
(二)按照特種設備使用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定期檢驗,未經定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立即停止使用;
(三)制定應急預案,並確保有效實施。
第二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存在的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應當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消除;難以立即消除的,應當制定整改計劃,落實資金和責任,採取有效的安全防範和監控措施,並依照國家、省有關規定對生產安全事故隱患進行評估、報告,實現有效治理。
第二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在發生合並、分立、解散、破產、轉讓等情形時,其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應當首先明確安全生產責任,落實重大危險源和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監控治理責任。
第二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爆破、大型設備(構件)吊裝、拆卸等危險作業以及在密閉空間作業,應當制定具體的作業方案和安全防範措施,指定現場作業統一指揮人員和有現場作業經驗的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現場指揮、管理,確保作業方案、操作規程和安全防範措施的落實。
第二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安全衛生制度,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職業安全衛生條件,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人員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並對本單位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
第二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無償提供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不得以貨幣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勞動防護用品;不得采購和使用無安全標志的或者未經法定認證的單位銷售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購買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應當經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檢查驗收。
第二十七條從事社會公用事業和公共場所服務的生產經營單位使用的設備、設施的安全性能和場所的安全通道、安全標志等,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規定。有關單位應當進行經常性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安全防護效果,確保安全防護裝置齊全有效,並依法承擔相關責任。
第二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應當按照國家或者省有關規定提取、使用安全費用。
從事礦山、道路交通運輸、建築施工、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存儲、使用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
生產經營單位未按照前兩款規定提取,存儲資金,負有管理職責的財政部門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實現資金的提取和存儲。
第二十九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依法參加社會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煤礦企業必須為煤礦井下作業職工辦理意外傷害保險,並為其繳納保險費;建築施工單位必須為施工現場從事危險作業的人員辦理意外傷害保險,並為其繳納保險費。
第三章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
第三十條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監管執法體系、應急救援體系、責任體系和考核督查體系,支持、督促各轄區、各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鼓勵社會公眾對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社會監督。
第三十一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制定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計劃和相關措施,按其職責分工依法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定期檢查或者抽查,對檢查出的違法、違規問題和事故隱患,及時提出整改、處理意見,並進行整改監督;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重大事故隱患,應依法立即採取強制措施並向本級政府和上級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檢查或者抽查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制定和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情況;
(二)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的排查和治理情況;
(三)設施、設備、器材符合保障安全生產的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情況;
(四)應急救援預案的落實情況;
(五)安全教育、培訓和持證上崗情況;
(六)勞動防護用品的采購、發放、使用和經營情況;
(七)安全費用、風險抵押金的提取、存儲和使用情況;
(八)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的設計、施工和使用情況;
(九)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報告、調查和處理情況;
(十)職業危害的防治情況;
(十一)其他執行法律、法規、規章和安全生產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情況。
監督檢查不得影響被檢查單位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第三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及其主要責任人應當主動配合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監督檢查,對檢查出的違法、違規問題和事故隱患立即採取整改措施,並上報監督檢查部門。
第三十三條頒發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資質的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加強監督檢查,查處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規范安全生產中介服務市場。
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培訓和咨詢的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並在資質證書確定的業務范圍內從事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活動,依法承擔與服務相關的責任、義務。
第三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後,應當依規定立即上報並迅速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事故發生地有關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接到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後,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啟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逐級上報,其負責人應當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救援。
工會依法參加事故調查,履行相關職權。
第三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監督有關生產經營單位將傷亡賠償金按時、足額支付給受到事故傷害的員工或者其家屬。
第四章煤礦安全生產
第三十六條煤礦的安全生產除了應當遵守本條例其他章相關規定外,還應當遵守本章規定。
第三十七條縣以上負責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所規定的職責分工,與國家設在省的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密切配合,實施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八條省人民政府、產煤地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督促職能部門依法嚴格規范煤礦企業的生產行為,取締非法煤礦。
產煤地各級人民政府要落實國家相關的政策規定,加強對違法、違規開采小煤礦關停整頓的治理工作。
第三十九條煤礦的通風、通訊、防瓦斯、防突出、防水、防火、防煤塵、防冒頂、防沖擊地壓等安全設備、設施和條件應當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
煤礦必須落實先抽後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的瓦斯治理方針,嚴格執行瓦斯治理責任制和瓦斯等級鑒定、瓦斯檢查等管理制度,落實瓦斯抽放規定;建立監測系統和防突出措施,確保治理資金,控制煤礦瓦斯事故的發生。
煤礦必須嚴格執行「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後掘、先治後采」的水害防治原則,落實「防、堵、疏、排、截」五項綜合措施,遵守水害防治工作的相關規定。
煤礦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監察機構必須及時查處煤礦企業違反本條規定的行為,認真監督管理、監察煤礦企業有關安全防範工作的落實。
第四十條煤礦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煤礦企業負責人和生產經營管理人員帶班制度,帶班人員應與當班職工同時下井同時升井,並建立下井登記檔案。
煤礦企業負責人和生產經營管理人員帶班下井負有下列職責:
(一)掌握當班井下安全生產狀況,對重點部位、關鍵環節進行檢查;
(二)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制止違章行為;
(三)發現危及職工安全的情況時,立即採取停產、撤人等緊急處理措施;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四十一條煤礦存在法律、法規、規章中責令停產整頓的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或者違法、違規行為的,應當依法立即責令停止生產,排除隱患,並暫扣相關證照。
煤礦接到責令停產整頓通知後必須立即停止生產,並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責任人、資金和安全措施。整改方案應當包括整改項目、目標、時限、作業范圍、作業人數以及整改期間的安全保障措施等內容。
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明確停產整頓煤礦的監督檢查部門和責任人,建立停產整頓報告制度,嚴禁煤礦在被責令停產整頓期間以任何理由進行生產。
第四十二條煤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予以關閉:
(一)未依法取得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礦長資格證、礦長安全資格證和營業執照,擅自從事生產的;
(二)3個月內2次或者2次以上發現有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仍然進行生產的;
(三)被責令停產整頓擅自進行生產或者停產整頓驗收不合格的;
(四)超層越界開采拒不退回的;
(五)採用魚刺式巷道開采,存在重大通風、瓦斯隱患的;
(六)存在較大的瓦斯、火災、水災等隱患,又沒有建立相應的防治系統的;
(七)1個月內3次或者3次以上未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對井下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或者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的;
(八)依據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產業政策應當關閉的其他煤礦企業。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從業人員違章、冒險作業,或者對已發現的事故隱患不及時採取措施的,責令立即停止作業並限期改正,對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其他主管人員給予警告,並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對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給予行政處分,並處本人上一年年度收入30%以上80%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可以並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未按照規定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
(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和使用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單位以及礦山、冶金、建築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按照規定考核合格的;
(三)未按照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或者未按規定如實告之有關安全生產事項的;
(四)特種作業人員未按照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並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上崗作業的。
第四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進行爆破、大型設備(構件)吊裝、拆卸等危險作業以及在密閉空間作業未指定現場作業統一指揮人員和有現場作業經驗的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現場指揮、管理的,責令立即停止作業並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可並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為從業人員無償提供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以貨幣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勞動防護用品,采購和使用無安全標志或者未經法定認證的單位銷售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可並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未按照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費用或者未按照規定存儲和使用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
第四十八條其他違反本條例規定的違法行為,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各級人民政府以及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中介機構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予以批准(包括核准、許可、注冊、認證、頒發證照等)或者驗收通過的;
(二)對依法應當責令停產整頓、取締或者關閉的生產經營單位,未責令停產整頓、取締或者關閉的;
(三)對依法應當制止和處理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未予以制止和處理的;
(四)未履行特別重大、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監督管理職責的;
(五)未依法律、法規規定對生產安全事故立即組織救援、及時如實報告、嚴肅調查處理的;
(六)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
第五十條對煤礦企業實施的行政處罰,由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決定;實施關閉的行政處罰,依法報請縣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決定。
對煤礦企業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實施的行政處罰,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決定;予以關閉的行政處罰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請縣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決定;有關法律、法規對行政處罰的決定機關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章附則
第五十一條本條例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玖』 你對(安全生產條例)的理解

安全生產條例心得體會:我的安全觀提要:安全生產的關鍵在落實。安全生產不是口頭上的承諾,也不是書本上的幾段大話,而是一種踏實的工作態度,是我們實際工作中的每一個行動、每一句話

源 自管理資料

安全生產條例心得體會:我的安全觀
長株潭二項目部工會近期舉行「徵集安全口號、安全體會」活動,並組織學習項目部安全生產條例,使我對安全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有多少次警鍾長鳴,就有多少個血淚辛酸的故事。白發蒼蒼老母的悲痛欲絕、弱妻幼子的孤苦無助、社會的無形損失……眾多的事故統計表明,除客觀的社會緣由和自然災害外,主要的責任者事故源於人們的安全意識淡薄,違章違紀。每一次觸目驚心的交通事故,都有當事人僥幸心理下的嚴重違章行為。如此淡薄的安全意識,如此淡薄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僅直接傷害了自己,更對家庭、親人造成了傷害。
安全常記心中就是要做到「人人事事保安全」。 人人事事保安全,關鍵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人人事事保安全,重視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只有每個職工的安全意識提高了,安全技術能力提高了,才能在生產勞動過程中自覺遵守勞動紀律和安全操作規程。從「要我安全」轉向「我要安全」、「我應安全」、「我能安全」、「我懂安全」,這是安全意識的飛躍,這種飛躍只有通過經常的反復的安全再教育,再學習才能實現。而端正自己的思想作風,熟練掌握安全專業知識,以及崇高的敬業精神則是實現這個飛躍的必備前提。
安全生產的關鍵在落實。安全生產不是口頭上的承諾,也不是書本上的幾段大話,而是一種踏實的工作態度,是我們實際工作中的每一個行動、每一句話,是我們為項目部、為自己、為他人負責的一種永久性地表現。項目部人員的執行力,直接關系著措施的落實、目標的實現。安全生產管理更要講執行力,對我們項目來說,安全生產是第一位的、必須常抓不懈。要保證安全生產,必須在管理上下功夫、提高安全保障的「執行力」。因此,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從細節做起,重視每個環節鏈,做到每個環節都執行到位。規章制度不僅要讓人看,讓人記,更要照著去做的,這是對職工生命的關懷。
違章與事故、與生命都是緊密相連的,一個小小的違章,很可能就斷送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生產工作如履薄冰,來不得半點疏忽和麻痹。關愛生命,就要先從遵章開始,關愛生命,就應認真學習、扎扎實實的落實各項安全措施。
安全生產無小事,我們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識、規范不安全行為、杜絕各種習慣性違章,消除不安全隱患,努力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熱點內容
赫萊英特魔法學院 發布:2025-04-26 01:41:57 瀏覽:474
倉庫保管員庫存量管控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6 01:40:39 瀏覽:434
甘孜司法局 發布:2025-04-26 01:40:27 瀏覽:967
金裝律師第二季劇情 發布:2025-04-26 01:25:32 瀏覽:578
法院財產保全管轄 發布:2025-04-26 01:18:54 瀏覽:846
什麼是法律顧問服務 發布:2025-04-26 01:16:53 瀏覽:5
17歲借錢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6 01:10:41 瀏覽:628
筆記條例 發布:2025-04-26 01:02:03 瀏覽:103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喬麥第九集 發布:2025-04-26 00:55:24 瀏覽:745
防集資詐騙法律知識 發布:2025-04-26 00:54:51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