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徵信條例

徵信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17 12:06:06

Ⅰ 徵信條例第15條信息提供者向徵信機構提供個人不良信息,應當事先告知信息主體本人。

《徵信業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631號令)
第十五條內 徵信機構應容當依法收集個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息,不得通過欺詐、竊取、賄賂、利誘、脅迫或其他不正當手段收集信息。
第十六條除下列信息外,徵信機構收集、保存、加工個人信息應當直接取得信息主體的同意:(一)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已經依法公開的信息;(二)其他已經依法公開的個人信息。

此法條嚴格規范個人徵信業務規則,包括:除依法公開的個人信息外,採集個人信息應當經信息主體本人同意,未經同意不得採集;向徵信機構提供個人不良信息的,應當事先告知信息主體本人;徵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不得超過5年,超過的應予刪除;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他人向徵信機構查詢個人信息的,應當取得信息主體本人的書面同意並約定用途,徵信機構不得違反規定提供個人信息。

Ⅱ 徵信業管理條例的第二章徵信機構

設立經營個人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公司設立條件和下列條件,並經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批准:
(一)主要股東信譽良好,最近3年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
(二)注冊資本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
(三)有符合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保障信息安全的設施、設備和制度、措施;
(四)擬任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符合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任職條件;
(五)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審慎性條件。 申請設立經營個人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應當向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提交申請書和證明其符合本條例第六條規定條件的材料。
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法進行審查,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決定批準的,頒發個人徵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經批准設立的經營個人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憑個人徵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向公司登記機關辦理登記。
未經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個人徵信業務。 經營個人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設立分支機構、合並或者分立、變更注冊資本、變更出資額占公司資本總額5%以上或者持股占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東的,應當經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批准。
經營個人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變更名稱的,應當向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辦理備案。 設立經營企業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設立條件,並自公司登記機關准予登記之日起30日內向所在地的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派出機構辦理備案,並提供下列材料:
(一)營業執照;
(二)股權結構、組織機構說明;
(三)業務范圍、業務規則、業務系統的基本情況;
(四)信息安全和風險防範措施。
備案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30日內向原備案機構辦理變更備案。 徵信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的規定,報告上一年度開展徵信業務的情況。
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告經營個人徵信業務和企業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名單,並及時更新。 徵信機構解散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應當向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並按照下列方式處理信息資料庫:
(一)與其他徵信機構約定並經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同意,轉讓給其他徵信機構;
(二)不能依照前項規定轉讓的,移交給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的徵信機構;
(三)不能依照前兩項規定轉讓、移交的,在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下銷毀。
經營個人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解散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還應當在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的媒體上公告,並將個人徵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交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注銷。

Ⅲ 自查信用報告是《徵信管理條例》賦予客戶的什麼 權利A申訴權 B異議權C知情權D

據人民銀行有關方面負責人介紹,在人民銀行的個人徵信系統中,作為數據主體的自然人擁有四個方面權利: 一是知情權。個人有權知道個人徵信系統中關於自己的所有信息,知曉的途徑是到人民銀行當地徵信部門去查詢本人信用報告,目前查詢本人信用報告是免費的。 二是異議權。如果個人對自己信用報告中的信息有不同意見,可以向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提出來,由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按程序進行處理。 三是糾錯權。如果經證實,個人信用報告中所記載的信息存在錯誤,個人有權要求數據報送機構和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對錯誤信息進行修改。 四是司法救濟權。如果個人認為信用報告中的信息有誤,而且在向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提出異議後問題仍不能得到滿意解決,可以向法院提出起訴,用法律手段維護個人的權益。 作為個人徵信的主體,也需要承擔如下義務: 首先是提供正確的個人基本信息的義務。個人在辦理貸款,申請信用卡,繳納水費、電費、燃氣費等時,應向商業銀行等機構提供正確的個人基本信息。 其次是及時更新自身信息的義務。如果本人的身份信息、家庭住址、工作單位、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發生變化,應及時告知相關機構,相關機構會進行信息的及時更新。 三是關心自己信用記錄的義務。系統中的信息全不全,准不準,只有本人自己最清楚,個人要主動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發現錯誤要及時向徵信機構提出更正。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銀行個人徵信系統在運行過程中,非常重視保護個人隱私。在數據採集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通過合法渠道收集個人數據,明確數據採集范圍,採集的信息都是個人在經濟金融活動中產生的信用信息,對與信用無關的個人隱私如疾病史、銀行存款余額等並不採集,所以不會侵犯個人隱私。 在數據使用方面,對於已經採集入庫的數據,人民銀行採取授權查詢、限定用途、保障安全、查詢記錄、違規處罰等措施保護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安全,商業銀行只能經當事人書面授權,在審核個人貸款、信用卡申請或審核是否接受個人作為擔保人等個人信貸業務以及對已發放的個人貸款及信用卡進行信用風險跟蹤管理時,才能查詢個人徵信系統。

Ⅳ 請列明巜徵信業管理條件》第四十條中規定的五種違反條例規定的行為。

是徵信業管理條例!!
徵信業管理條例
第四十條
向金融信用信息回基礎資料庫提供或者查答詢信息的機構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派出機構責令限期改正,對單位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給信息主體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法提供或者出售信息;
(二)因過失泄露信息;
(三)未經同意查詢個人信息或者企業的信貸信息;
(四)未按照規定處理異議或者對確有錯誤、遺漏的信息不予更正;
(五)拒絕、阻礙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派出機構檢查、調查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文件、資料。

Ⅳ 徵信管理條例出台後銀行違法查看他人信用報告承擔什麼後果

對單位處5萬元以上至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相關主管人員和其他相關直接責任人員處1萬元以上至10萬元以下的罰款,同時給信息主體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需要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需要按照法律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徵信業管理條例》第40條規定:向查詢信息的機構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相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對單位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給信息主體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違法提供或者出售信息。

2、因過失泄露信息。

3、未經同意查詢個人信息或者企業的信貸信息。

4、未按照規定處理異議或者對確有錯誤、遺漏的信息不予更正。

5、拒絕、阻礙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派出機構檢查、調查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文件、資料。

(5)徵信條例擴展閱讀

信息使用者違反相關規定,未按照約定的用途使用個人信息的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徵信業管理條例》第42條規定:信息使用者違反本條例規定,未按照與個人信息主體約定的用途使用個人信息或者未經個人信息主體同意向第三方提供個人信息,情節嚴重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由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派出機構對單位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個人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給信息主體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徵信業管理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及其派出機構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或者泄露國家秘密、信息主體信息的,依法給予處分。給信息主體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Ⅵ 徵信業管理條例的第三章徵信業務規則

採集個人信息應當經信息主體本人同意,未經本人同意不得採集。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信息除外。
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其履行職務相關的信息,不作為個人信息。 禁止徵信機構採集個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紋、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採集的其他個人信息。
徵信機構不得採集個人的收入、存款、有價證券、商業保險、不動產的信息和納稅數額信息。但是,徵信機構明確告知信息主體提供該信息可能產生的不利後果,並取得其書面同意的除外。 徵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為5年;超過5年的,應當予以刪除。
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內,信息主體可以對不良信息作出說明,徵信機構應當予以記載。 向徵信機構查詢個人信息的,應當取得信息主體本人的書面同意並約定用途。但是,法律規定可以不經同意查詢的除外。
徵信機構不得違反前款規定提供個人信息。 徵信機構可以通過信息主體、企業交易對方、行業協會提供信息,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已公開的信息,人民法院依法公布的判決、裁定等渠道,採集企業信息。
徵信機構不得採集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採集的企業信息。 徵信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的規定,建立健全和嚴格執行保障信息安全的規章制度,並採取有效技術措施保障信息安全。
經營個人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應當對其工作人員查詢個人信息的許可權和程序作出明確規定,對工作人員查詢個人信息的情況進行登記,如實記載查詢工作人員的姓名,查詢的時間、內容及用途。工作人員不得違反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查詢信息,不得泄露工作中獲取的信息。 徵信機構應當採取合理措施,保障其提供信息的准確性。
徵信機構提供的信息供信息使用者參考。
第二十四條徵信機構在中國境內採集的信息的整理、保存和加工,應當在中國境內進行。
徵信機構向境外組織或者個人提供信息,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

Ⅶ 《徵信管理條例》有哪些特點,還有啥局限性

一是來《條例》適用范圍,包括《自條例》適用的業務領域、業務類型等。
二是徵信監管體制,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及其派出機構的監管職責,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的相應職責。
三是徵信機構,包括徵信機構的定義、類別、設立條件、審批程序等,以及對外商投資設立的徵信機構、境外徵信機構在境內經營徵信業務的專門規定。
四是徵信業務規則,包括個人徵信業務規則、企業徵信業務規則,以及加強徵信信息管理的相關規定、技術措施等。
五是徵信信息主體權益,包括信息主體對自身信用報告的知情權、異議申訴權等。
六是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包括資料庫信用信息的採集、報送、查詢、使用等相關規定。
七是監督管理,包括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及其派出機構的監督管理職責、監督檢查措施、相關工作人員的保密要求等。
八是法律責任,包括違規從事徵信經營活動、採集禁止採集的個人信息或未經本人同意採集個人信息、對外提供或者出售信息等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Ⅷ 徵信業管理條例從什麼時候開始實施

2013年3月15日,《徵信業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徵信業管理條例》的出台,標志著我國徵信業發展步入有法可依的軌道。

熱點內容
行政法合法性原則內主要容 發布:2024-09-21 08:24:52 瀏覽:9
主播受勞動法保護嗎怎麼納稅 發布:2024-09-21 06:57:41 瀏覽:337
廣州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上班時間 發布:2024-09-21 06:27:36 瀏覽:56
中級人民法院錄入員有福利待遇嗎 發布:2024-09-21 06:21:10 瀏覽:129
居間人責任的法律規定 發布:2024-09-21 04:47:50 瀏覽:388
學佛念道德經 發布:2024-09-21 04:21:18 瀏覽:24
道德經鍾馗 發布:2024-09-21 03:56:07 瀏覽:294
司法各卷內容 發布:2024-09-21 03:42:49 瀏覽:630
中國律師咨詢網 發布:2024-09-21 03:07:35 瀏覽:878
法官與原告認識 發布:2024-09-21 02:26:10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