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象棋走法規則

象棋走法規則

發布時間: 2020-12-26 02:25:53

A. 國際象棋的基本規則以及棋的走法

規則

布子規則

國際象棋由黑白兩種棋子組成。無論是白方視野還是黑方視野,棋盤的最右下角的一格一定要是白色,白後一定要放在白格上,黑後一定要放在黑格上。白王一定在e1格,黑王一定在e8格。

國際象棋是雙方對下的,一方用白棋,一方用黑棋。對局由執白者先行,每次走一步,雙方輪流行棋,直到對局結束。各種棋子的一般走法如下:

王(K):橫、直、斜都可以走,但每次限走一步。王是不可以送吃的,即任何被敵方控制的格子,己方王都不能走進去。否則,算「送王」犯規,三次就要判負。

(1)除易位時外,王可走到不被對方棋子攻擊的任何相鄰格子,而且只能走一步(著)。

(2)易位是由王和己方任何一個車一起進行的仍被視作王的一步(著)的走法。

後(Q):橫、直、斜都可以走,步數不受限制,但不能越子。

車(R):橫、豎均可以走,步數不受限制,不能斜走。除王車易位外不能越子。

象(B):只能斜走。格數不限,不能越子。開局時每方有兩象,一個占白格,一個占黑格。

馬(N):每步棋先橫走或直走一格,然後再往外斜走一格;或者先斜走一格,最後再往外橫走或豎走一格(即走「日」字)。可以越子,沒有中國象棋中的「蹩馬腿」限制。

兵(P):只能向前直走,每次只能走一格。但走第一步時,可以走一格或兩格。兵的吃子方法與行棋方向不一樣,它是直走斜吃,即如果兵的斜進一格內有對方棋子,就可以吃掉它而占據該格。

特殊著法

除了棋子的一般著法外,國際象棋中存在下面三種特殊著法:

吃過路兵:如果對方的兵第一次行棋且直進兩格,剛好形成本方有兵與其橫向緊貼並列,則本方的兵可以立即斜進,把對方的兵吃掉,並視為一步棋。這個動作必須立刻進行,緩著後無效。記錄時記為 「en passant」 或 「en pt」, 法語中表示 「路過」。

兵升變:本方任何一個兵直進達到對方底線時,即可升變為除「王」和「兵」以外的任何一種棋子,可升變為「後」、「車」、「馬」、「象」,不能不變。這被視為一步棋。升變後按新棋子的規則走棋。

王車易位:每局棋中,雙方各有一次機會,讓王朝車的方向移動兩格,然後車越過王,放在與王緊鄰的一格上,作為王執行的一步棋。王車易位根據左右分為"長易位"(後翼易位,記譜記為0-0-0)和"短易位"(王翼易位,記譜記為0-0)。

王車易位是國際象棋中較為重要的一種戰略,它涉及王、車兩種棋子,是關鍵時刻扭轉局勢或解殺還殺的手段。

王車易位有較為嚴格的規則限制,當且僅當以下6個條件同時成立時,方可進行王車易位:

1.王與用來易位的車均從未被移動過(即王和車處在棋局開始的原始位置,王在e1或e8,車在a1、a8、h1或h8。但如果王或用來易位的車之前曾經移動過,後來又返回了原始位置,則不能進行「王車易位」,因為不符合「從未被移動過」);

2.王與用來易位的車之間沒有其他棋子阻隔;

3.王不能正被對方「將軍」(即「王車易位」不能作為「應將」的手段);

4.王所經過的格子不能在對方棋子的攻擊范圍之內;

5.王所到達的格子不能被對方「將軍」(即王不可以送吃);

6.王和對應的車必須處在同一橫行(即通過兵的升變得到的車不能用來進行「王車易位」)。

對於王車易位的規則有一些誤解,特此說明,一切以上述6點為准,在符合上述規則且有下列情況出現時,是允許王車易位的:

1.王未正被「將軍」,但之前被「將軍」過;

2.用來易位的車正受對方攻擊;

3.在長易位中,車所經過的格子在對方的攻擊范圍之內。

上述三點不影響王車易位的進行。【注意:在比賽走子時,必須先移動王,再移動車,否則被判為車的一步棋,王車易位失效。】

勝負判定

國際象棋的對局目的是把對方的王將死。比賽規定:一方的王受到對方棋子攻擊時,成為王被照將,攻擊方稱為「將軍」,此時被攻擊方必須立即「應將」,如果無法避開將軍,王即被將死(長將除外),

「將軍」方贏得比賽。除「將死」外,還有「超時判負」與「和棋」。出現以下情況,算和局:

1、一方輪走時,提議作和,對方同意;

2、雙方都無法將死對方王時,稱為material或「死局」;

3、一方連續不斷地將對方的王,且對方無力避免,這被稱為「長將和」;

4、輪到一方走棋,王沒有被將軍,但卻無路可走,稱為stalemate或「逼和」(相當於中國象棋的「困斃」,不同的是,國際象棋中出現這種情況時算和局,而不是算被「困斃」的一方輸。這一點初學者要注意);

5、對局中同一局面出現三次,而且每次都是同一方走的,並且沒有任何可走棋步的差別,判為和局,稱為"3 folder"或「三次重復」;

6、雙方在連續50回合內都沒有吃掉對方任何一子,並且未移動一個兵的,判為和局。[1]

比賽規則

白先黑後

比賽時,規定白棋先走,黑棋後走,雙方輪流走棋,一次走一步棋。國際象棋屬於零和游戲,零和游戲又被稱為游戲理論或零和博弈,源於博弈論(game theory)。是指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而游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

摸子走子(摸子動子)

在對局中,行棋方用手觸摸了自己方面的某個棋子,就必須走動它。只有當所觸摸的棋子根本無法走動時,才可以另走別的棋子。如果用手觸摸了對方的棋子,就必須吃掉它。只有當自己任何一個棋子都無法吃它時,才允許走別的著法。

如果預先說明自己的意圖,則可以在棋子所在格子擺正一個或者更多的棋子。

落子無悔

一著棋走了之後,手已離開棋子,就不能再改走它著。如果這時行棋方的手還沒離開這個棋子,還可另改其他格位,但必須按「摸子走子」原則走動這個棋子。

1、在對局時,如果發現棋盤的方向擺錯了,即黑格的棋盤角放在了自己的右側,應即把對局已走成的局面移置到另一塊擺放正確的棋盤上,然後繼續對局。

2、在對局中,如果發現雙方所用棋子顏色反了,先後走不符合比賽的編排規定,應交換棋子,重新開始對局。如此時比賽時間已過了第一時限所規定的四分之一,則對局應繼續進行。

3、一方「將軍」時,另一方未採取相應的「應將」措施而誤走了其他著法,要及時糾正。被「將軍」一方要重新選擇「應將」的著法。但是,重走時誤走的棋子如果可以「應將」,就必須用它來「應將」,只有在它無法「應將」的情況下,才能另用別的著法來「應將」。

以上發現的各種情況,要在對局過程中及時糾正。如果賽後才發現,那麼對局的結果有效。

做好記錄

在規定要做記錄的比賽中,雙方在對局進行過程中,都要用競賽規則規定的代數記錄法在對局記錄紙上逐著做好記錄,包括自己的著法和對方的著法,都要記錄,要求字跡應當盡可能地清晰可辨。可以走著以後記,也可以走著以前記,由棋手自行決定。

如果某一方棋手的棋鍾上所剩時間離開時限已不足5分鍾,這時,可不做記錄,待時限過去後,再用自己的時間補記完全。

對局記錄上不要遮蓋任何東西,應該使得裁判員能夠看得清楚。

用好棋鍾

正規比賽一般都用棋鍾計時,比賽規則規定,走出該走的一著棋之後,方能按鍾,而且必須用走棋的同一隻手按鍾。比賽時,應當在規定的時限內走滿規定的著數。發現棋鍾指示有誤或工作異常時,應當舉手示意,請來裁判員及時解決。

比賽開始前,應當觀察棋鍾鍾面調得是否正確,如發現有誤,應在賽前向裁判員提出,要求重新調好。

提議和棋

比賽時不可連續地向對方提議和棋。一方提和時,如對方表示拒絕,必須等對方也提和一次以後,才可以再次提和。對於對方的提和可以用口頭表示拒絕,也可以用走棋方式表示拒絕。提和必須占自己的走棋時間,即走出一步棋後向對方提出,並按下自己的鍾。

比賽禁例

1、對局時棋手不得藉助書本、棋譜或任何手寫或印刷的資料,不得在另一個棋盤上分析棋局,也不得求助於第三者。

2、比賽時,在記錄紙上除了記錄實際對局的著法和用時外,不得做筆記以幫助記憶。

3、在對局和比賽時間內,不得在比賽室內進行棋局的分析。

4、禁止以任何方式干擾或分散對方的注意力,包括不顧對方的拒絕一再提出和局的建議。


(1)象棋走法規則擴展閱讀

棋手等級

國際象棋手如果在國際棋聯規定的各種比賽中取得一定的成績,可獲得國際棋聯所定的等級稱號。在面對面比賽中的國際等級稱號有:特級大師、國際大師、棋聯大師、女子特級大師、女子國際大師等5種。特級大師是最高級稱號,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①參加世界冠軍挑戰者對抗賽的任何棋手;

②國際大師或棋聯大師在局數總和不少於24局的比賽中,兩次或兩次以上獲得特級大師的成績,國際等級分至少為2450者。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可獲得國際大師稱號:

①在局數總和不少於24局的比賽中,兩次或兩次以上獲得國際大師的成績,國際等級分至少2350者;

②下列比賽的第一名:世界女子冠軍賽、大區賽、世界青年冠軍賽、歐洲青年冠軍賽、美洲青年冠軍賽、非洲青年冠軍賽。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可獲得棋聯大師的稱號:

①在局數總和不少於24局的比賽中,兩次或兩次以上獲得棋聯大師的成績,國際等級分至少2250者;

②中學生(17歲以下)世界冠軍賽的第一名;

③在世界冠軍賽的一個循環中比賽局數不少於13局,取得1次棋聯大師的成績。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可獲得女子特級大師稱號:

①在局數總和不少於24局的比賽中,兩次或兩次以上獲得女子特級大師的成績,國際等級分至少2250者;

②在女子世界冠軍賽的一個循環中比賽局數不少於13局,同時取得1次女子特級大師的成績。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可獲得女子國際大師的稱號:

①在局數總和不少於24局的比賽中,兩次或兩次以上獲得女子國際大師的成績,國際等級分至少是2100者;

②在世界冠軍賽的1個循環中比賽局數不少於13局,同時取得1次女子國際大師的成績。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國際象棋

B. 中國象棋走法

將或帥:

移動規則:它每一來步只可以水平或垂直移自動一點。

士:

移動規則:它每一步只可以沿對角線方向移動一點。

象:

移動規則:它每一步只可以沿對角線方向移動兩點,另外,在移動的過程中不能夠穿越障礙。

馬:

移動規則:每一步只可以水平或垂直移動一點,再按對角線方面向左或者右移動。

車:

移動規則:可以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動任意個無阻礙的點。

炮:

移動規則:移動起來和車很相似,但它必須跳過一個棋子來吃掉對方的一個棋子。

兵:

移動規則:每步只能向前移動一點。

(2)象棋走法規則擴展閱讀:

中國象棋是由兩人輪流走子,在戰法上遵循古代孫子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戰思想,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的一種二人對抗性游戲。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國象棋

C. 國際象棋中士兵走法有什麼規則

棋子的走法

  • 1

    王(King)的走法

    王是整個棋局中最為重要的棋子,它是不能被吃的。走法是橫、直、斜走均可,但每次只能走一格。另外,所走到的位置不可有對方棋子的威脅,否則會被視為「違規移動」。吃子與走法相同。

D. 中國象棋的走法口訣

中國象棋的走法口訣為:

將帥田中橫豎走,被吃便成輸棋手。(指將帥不能出九宮版,且橫豎只能直走一權格)

士在兩旁斜線走,保護將帥不遠走。(指士不能出九宮,且只能斜線走一格)

相象田間對角走,田中有子不得走。(指相象不能過河,且走田時被堵象眼不能走)

小馬日字對角走,直前有子不得走。(指馬走日,但被蹩馬腳時不能走)

老車橫豎任你走,遇誰吃誰稱首勇。(指車只要橫豎無阻擋可以一直任意走)

大炮橫豎也任走,隔子方能吃對手。(指炮走法與車相同,但吃子時要隔一子方能吃)

兵卒只能往前走,過河方能左右走。(指兵卒一步走一格,只進不退,過了河才能左右走)

各子路上遇對手,吃時要防對手走。

吃人將帥喊將軍,輸棋不氣是好手。

(4)象棋走法規則擴展閱讀:

中國象棋的勝負規則

對局中,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本方算輸,對方贏:

1.己方的帥(將)被對方棋子將死或吃掉;

2.己方無子可走(被困斃);

3.己方對對方「長將」或「長捉」;

4.己方發出認輸請求;

5.有步時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時限制;

6.有時間要求的,超過規定時間;

7.違反比賽規則。

E. 求象棋里的將帥走法規則

將帥只能在"九宮"之內活動,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動只能按豎線或橫線走動一格。

將帥只能在"九宮"之內活動,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動只能按豎線或橫線走動一格。帥與將不能在同一直線上直接對面,否則走方判負;是全局的中心,勝負的標志。除在殘局階段,一般沒有實戰能力,在全局中應以「靜」為原則。

(5)象棋走法規則擴展閱讀:

象棋中其他棋子的走法規則

1、馬

馬走動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一格,然後再斜著走一個對角線,俗稱「馬走日」。馬一次可走的選擇點可以達到四周的八個點,故有「八面威風」之說。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別的棋子擋住,馬就無法走過去,俗稱「蹩馬腿」。

2、兵/卒

紅方為「兵」,黑方為「卒」。

兵(卒)只能向前走,不能後退,在未過河前,不能橫走。過河以後還可左、右移動,但也只能一次一步,即使這樣,兵(卒)的威力也大大增強,故有「小卒過河頂大車」之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象棋

F. 中國象棋規則

中國象棋規則:

中國象棋是由兩人輪流走子,在戰法上遵循古代孫子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戰思想,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的一種二人對抗性游戲。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勝、負、和,對局即終了。在棋戰中,人們可以從攻與防、虛與實、整體與局部等復雜關系的變化中提升思維能力。

一、行棋規定

1、對局開始前,雙方棋子在棋盤上的擺法見右圖。

2、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走一步。

3、輪到走棋的一方,將某個棋子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或者吃掉對方的棋子而佔領其交叉點,都算走了一著。

4、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5、走一著棋時,如果己方棋子能夠走到的位置有對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對方棋子吃掉而佔領那個位置。

一方的棋子攻擊對方的帥(將),並在下一著要把它吃掉,稱為「照將」,或簡稱「將」。「照將」不必聲明。被「照將」的一方必須立即「應將」,即用自己的著法去化解被「將」的狀態。如果被「照將」而無法「應將」,就算被「將死」。

二、棋例總綱

1、棋例釋義

(1)對局中有時出現雙方著法循環不變的重復局面。據以裁處這種局面的規則條例,稱為《棋例》。

(2)長將、長殺、長捉、一將一殺、一將一捉、一殺一捉等循環重復的攻擊手段,統稱為「禁止著法」。

(3)閑著(含:兌、獻、攔、跟)、數將一閑、數殺一閑、數捉一閑等著法,無論是否重復,統稱為「允許著法」。

(4)車、馬、炮、過河兵(卒)、士、相(象),均算「子力」。帥(將)、未過河兵(卒),不算「子力」。「子力」簡稱「子」。

(5)子力價值是衡量子力得失的尺度,也是判斷是否「捉子」的依據之一。原則上,一車相當於雙馬、雙炮或一馬一炮;馬炮相等;士相(象)相等;過河兵(卒)價值浮動,一兵換取數子或一子換取數兵均不算得子。

2、棋例總則

(1)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允許單方面長將。

(2)雙方均為允許著法,雙方不變作和。

(3)雙方均為禁止著法(不包括一方為長將),雙方不變作和。

(4)一方為禁止著法,另一方為允許著法,應由前者變著,不變判負。

3、棋例通則

(1)允許帥(將)本身步步叫吃對方的棋子,按閑著處理。

(2)其他棋子和帥(將)同時捉吃或借帥(將)之力捉吃對方的棋子,均按捉處理。

(3)兵(卒)本身捉吃對方的棋子(不含將殺),按閑處理;如形成相互長打局面,則應按捉處理。

(4)占據防守要點,立即構成簡明和棋,附帶產生的捉士相(象),按閑處理。

(5)凡走子兼具多種作用時,應從重稱呼和裁處。如殺兼捉,按殺;捉兼況,按捉等,依此類推。

4、棋例細則

(1)在任何情況下,均不許可單方面長將。

(2)凡是走子前不存在捉,而走子後造成捉的(即從沒捉到捉),一律按捉處理。

(3)凡走子後,預計下一著能在子力價值上構成得子者,均按捉處理。

(4)凡用作為根的子捉吃對方的子,也按捉處理。

(5)凡捉子兼具兌獻。送吃,也按捉處理。

(6)凡是原來已經捉著子的子或相關子,走動後無新的捉子行為(即從捉到捉)均捉閑著處理。

(7)凡形式上捉子,一旦吃子立即會被對方將死者,均閑著處理。

(8)雙方均為禁止著法(不包括單方面長將),雙方不變作和。

(9)其他棋子和帥(將)同時捉吃對方的棋子,均按捉處理。

(10)過河兵(卒)子力價值浮動。

(11)發生互打時,兵(卒)叫吃子均按捉處理。

(12)凡走子兼具多種作用,從重定性。

(13)占據防守要點,立即形成簡明和棋,附帶產生的捉士、相(象),按閑處理。

5、勝負規則

對局中,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本方算輸,對方贏:

(1)己方的帥(將)被對方棋子將死或吃掉;

(2)己方無子可走(被困斃);

(3)己方對對方「長將」或「長捉」;

(4)己方發出認輸請求;

(5)有步時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時限制;

(6)有時間要求的,超過規定時間;

(7)違反比賽規則。

6、和棋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為和棋:

(1)雙方均無可能取勝的簡單局勢;

(2)一方提議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3)雙方走棋出現循環反復三次,符合《棋例》中「不變作和」的有關規定;

(4)符合自然限著的回合規定,即在連續60個回合中(也可根據比賽等級酌減),雙方都沒有吃過一個棋子。

(6)象棋走法規則擴展閱讀

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屬於二人對抗性游戲的一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

中國象棋是中國棋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源遠流長,趣味濃厚,基本規則簡明易懂,千百年來長盛不衰。中國象棋是模擬的古代戰爭、直線戰爭、陸地戰爭、平面戰爭。在中國古代,象棋被列為士大夫們的修身之藝。現在,則被視為是怡神益智的一種有益身心的活動。

象棋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於一身,不但可以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鍛煉辨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大街小巷常常可見紋枰對弈的中國象棋愛好者。

中國象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紅黑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十條橫線、九條豎線共分成90個交叉點;中國象棋的棋子共有32個,每種顏色16個棋子,分為7個兵種,擺放和活動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先把對方的將(帥)「將死」的一方獲勝(因為擒賊先擒王)。已有幾千年歷史、充滿東方智慧的中國象棋在中國的群眾中基礎遠遠超過圍棋,一直是普及最廣的棋類項目。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象棋 (棋類游戲)

G. 象棋的規則

下法規則:

帥(將):帥(將)是棋中的首腦,是雙方竭力爭奪的目標。它只能在九宮之內活動,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動只能按豎線或橫線走動一格。帥與將不能在同一直線上直接對面,否則走方判負。

仕(士):仕(士)是將(帥)的貼身保鏢,它也只能在九宮內走動。它的行棋路徑只有九宮內的四條斜線。

相(象):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護自己的帥(將)。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對角線走兩格,俗稱「象飛田」。相(象)的活動范圍限於河界以內的本方陣地,不能過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個棋子,就不能走,俗稱「塞象眼」。

車:車在象棋中威力最大,無論橫線、豎線均可行走,只要無子阻攔,步數不受限制。因此,一車可以控制十七個點,故有「一車十子寒」之稱。

炮:炮在不吃子的時候,移動與車完全相同。當吃子時,己方和對方的棋子中間必須間隔1個棋子(無論對方或己方棋子),炮是象棋中唯一可以越子的棋種。

馬:馬走動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一格,然後再斜著走一個對角線,俗稱「馬走日」。馬一次可走的選擇點可以達到四周的八個點,故有「八面威風」之說。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別的棋子擋住,馬就無法走過去,俗稱「蹩馬腿」。

兵(卒):兵(卒)在未過河前,只能向前一步步走,過河以後,除不能後退外,允許左右移動,但也只能一次一步,即使這樣,兵(卒)的威力也大大增強,故有「過河的卒子頂半個車」之說。

(7)象棋走法規則擴展閱讀:

中國象棋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在秦漢時代繼續發展,棋盤上面的楚河漢界正是其發展而來的,經過唐宋時代,最早出現了象棋棋譜《棋經論》《事林廣記》等棋譜,標志著象棋的棋理,布局,出現了其規律性和戰理性。

到了明清時代,尤為流行,出現了大量象棋著作,直至民國時期和新中國建立,象棋得到了蓬勃發展,其中涌現出一大批的象棋高手,為象棋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選出古今的象棋十大高手,他們在自己的象棋巔峰時期,譜寫了很多江湖棋人弈事。

朱晉楨,出生年月:未詳,明崇禎時著名棋手。少年時卻迷上了象棋,經常挑燈夜戰,一無別念,棋藝之高,號稱無敵者。其兄朱翼維所作《橘中秘-序文》中說他「銳志下帷,思入微渺,篝燈丙夜,靡有他念……旁涉雕蟲,悉造其巔,而於象戲尤得三昧,即明眼人鮮不斂手稱無敵者」。

H. 象棋的走法和擺法

一、象棋的擺法如下:

二、走法如下:

馬走日, 象走田,車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線回護將邊,小卒一去不回還答。車走直路馬踏斜,象飛田字炮打隔,卒子過河了不得。

(8)象棋走法規則擴展閱讀:

象棋的整個棋盤以「河界」分為相等的兩部分。為了比賽記錄和學習棋譜方便起見,現行規則規定:

按九條豎線從右至左用中文數字一至九來表示紅方的每條豎線,用阿拉伯數字1隻至9來表示黑方的每條豎線。己方的棋子始終使用己方的線路編號,無論棋子是否「過河」。

對弈開始之前,紅黑雙方應該把棋子擺放在規定的位置。任何棋子每走一步,進就寫「進」,退就寫「退」,如果像車一樣橫著走,就寫「平」。

熱點內容
法官審判超速 發布:2025-04-26 11:43:11 瀏覽:954
責任主體承擔的是否定性法律後果 發布:2025-04-26 11:37:11 瀏覽:649
hr考司法 發布:2025-04-26 11:36:39 瀏覽:799
萊城區人民法院文藝匯演 發布:2025-04-26 11:22:47 瀏覽:736
新民法典草案婚姻 發布:2025-04-26 11:19:22 瀏覽:473
民法刑法行政法商法 發布:2025-04-26 11:16:24 瀏覽:203
陳志林司法 發布:2025-04-26 11:08:05 瀏覽:377
2015行政法學 發布:2025-04-26 10:54:55 瀏覽:42
勞動法九十三務 發布:2025-04-26 10:39:33 瀏覽:127
濟南市中區司法局 發布:2025-04-26 10:33:16 瀏覽: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