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獵法規
1. 自由潛水漁獵違法嗎
別打國家保護動物就不違法,全新射魚工具還曾經上過電視台。但射魚槍屬於違禁器械,為了安全起見最好不要持有。
拓展:
凡是達到《公安機關涉案槍支彈葯性能鑒定工作規定》的標準的槍支,即使是玩具槍也違法。鑒定標准。凡是制式槍支、彈葯,無論是否能夠完成擊發動作,一律認定為槍支、彈葯。
凡是能發射制式彈葯的非制式槍支(包括自製、改制槍支),一律認定為槍支。對能夠裝填制式彈葯,但因缺少個別零件或銹蝕不能完成擊發,經加裝相關零件或除銹後能夠發射制式彈葯的非制式槍支,一律認定為槍支。射魚所使用的工具是管制物品,具有一定的殺傷力,如果情節嚴重,就要追究刑事責任。關於這方面已有過報道。2016年6月16日晚上8點鍾左右,在南京浦口橋工新村對面的長江邊,陽溝街派出所警察巡邏發現,有一名中年男子帶著頭燈好像在江邊捕魚,警察立即過去查看,發現該男子陸師傅手裡拿著彈弓和魚鏢,應該是在射魚,立即圍了過去進行盤查,該男子主動承認了自己是在江裡面射魚,並在不遠處的電瓶車塑料袋裡面,拿出了剛才射到的一條大黑魚,有近2斤重,魚身上有明顯的血跡,隨後警察把該男子帶往派出所進行處理。 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是指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刑法規定,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法律依據】《刑法》第三百四十條,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第三百四十六條,單位犯本節第三百三十八條至第三百四十五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2. 如何看待法律和風俗習慣的關系需要詳細一點兒
我覺得法律源於習慣,法律追求的是公平正義,而習慣是人們生活的基本規律,一個是價值准則,一個是行為規律,只能說不能相互排斥,而是共生促進的關系。既然是關系,我就先說一個方面吧,那就是法律不能改變習慣。
何為法律?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何為習慣?習慣,是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風俗、社會習俗、道德傳統等。
古羅馬法中,狄奧多西二世時代,不成文法是習慣確立的法律,因為古老的習慣經人們沿用而具有法律效力,就等同於法律。奧古斯丁也曾說過:「上帝的法律一成不變,不隨時間而更改。但是隨著時代地區的不同而形成各時代各地區的風俗習慣。不變的是神法的正義,可變的是法律和社會」。另也有觀念認為:「法律久了就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所以法律和習慣不是片面的一方是否能夠改變另一方的關系,而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離開法律談習慣,或離開習慣談法律都是孤立而片面的。
就法律可以改變習慣來看,很鮮明和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大環境下,不敬、僭越等常常成為致命甚至連帶的大罪,而一夫多妻制則作為一種社會習俗予以廣泛認可。普通人家中妻為正房,地位高貴;妾為側房,地位卑下。妻之子稱為嫡子,妾之子稱為庶子。而在王侯之家,普通的藩王即有正妃一名,側妃兩名,侍妾、侍婢更是無數。更不說皇帝的三妃九嬪了。而一夫多妻制所衍生的嫡庶之分和封建時代特有的各種社會問題更是層出不窮。即便是作為古代中國社會最根深蒂固的一種習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隨著人民思想和素質的不斷提高,男女的社會分工不再絕對的明顯化,男女的地位開始逐步走向平等化,而女性的地位也日益得到提高。終於,於是1950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正式確立實施一夫一妻制,以保護女性的權利,形成現代的婚姻模式。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中明確規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在中國作為古老的習慣,延續了幾千年的一夫多妻制度,最終在新中國的法律法規的強制約束下,也得到了改變。
另一個例子便是關於吸毒的不同規定。吸食鴉片這種行為古已有之。魏晉時代開始,由張仲景發明的用於治療傷寒的「五石散」,因其具有神經和身體上的興奮作用,而被士大夫們廣泛服用,引為所謂的真正的名士風范。自五石散的風氣被何晏倡導並開始流行後,由魏晉至唐,名士們趨之若鶩,歷整整五六百年而未有間斷,且頗有發展,而明清之後鴉片的盛行范圍與五石散相比,有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古代法律之中並沒有將製造、傳播、販賣毒品入罪,還將其作為一種附庸風雅的方式。而近現代以來,打擊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開始提到法律的層面上。在我們刑法中用第三百四十七條到三百五十七條的大面積篇幅規定了有關毒品犯罪的相關細則。而毒品犯罪的懲罰力度也是僅次於殺人、綁架、放火、爆炸、投毒等大型犯罪。這一改變,也可以看做是法律對習慣的一種改變吧。
最後就大的方面來說,自古以來,中國封建社會都尊崇男尊女卑的思想,《列子·天瑞》有曰:「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儒家的禮教也對女子的行為作了種種的規定,東漢女學者班昭著《女誡》,社會普遍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樣的思想滲透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而女性也作為男性的一種附屬品,在古代中國地位低下,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自西方男女平等的思想提出以來,女性意思開始萌發,女性開始為了謀求自己的合法權利而奔走,著名的女權主義者弗吉尼亞·伍爾夫、西蒙波伏娃等陸續出現,她們用筆用演說,用各種方式喚醒廣大女性同胞的女權意識。而現今的中國,也在憲法中明確規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無不昭示著中國女性已經慢慢開始從男尊女卑的社會風俗習慣中擺脫出來。
奧古斯丁說:法律的目的在於維護和平與秩序,國家法律只有作為維護人間的和平的工具才是正當的」。法律能夠改變習慣,而它改變的這些習慣必然是不適應社會發展,不適應人類進步的習慣。法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在千百年的演變過程中,探索和發現人類社會存在的各種陋習和問題。只有不斷適應歷史和社會利益的法律內容才會有助於法律的發展。
就法律不能改變習慣來看,目前最明顯的就是關於少數民族的各種風俗習慣。比如寧蒗古老的名族——摩梭族。摩梭族是母系社會,實行母系家長制,孩子跟從母性。摩梭族沒有丈夫,只有幾個「走婚者」,採取走婚制度。小孩由生母及其兄弟承擔撫養長大,而父親這一身份在摩梭族並不存在。作為五十六個民族之外的少數民族,摩梭族的這一家庭婚姻模式顯然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相關規定,但是千百年來延續的社會制度也不允許法律的強制改變,於是走婚制度便作為摩梭族的特殊習慣得以承認和保留下來。
而前段時間網上熱議的雲南雙柏縣鄂家鎮彝族的傳統文化慶典節日「摸奶節」也被炒得沸沸揚揚。每年陰歷的7月14、15、16三天,「摸奶節」期間,男子以摸到女子的乳房為吉祥,女子們以被摸奶為吉祥,此節日源於隋朝年間,一直延續到現在。就如今的刑法相關法律規定來看,這種行為可以被認定為「猥褻、侮辱婦女兒童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條,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從重處罰。若是按照刑法的相關規定,那彝族的傳統節日中的行為不就成為了犯罪行為了嗎?然後作為少數民族特有的風俗習慣,法律之下也有特殊。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法律也不必然就能改變習慣,或者說法律在某些時候不能改變習慣。法律之所以稱之為法律,是因為它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它規定的是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然而對於那些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特有的,並不影響社會道德和社會利益的行為。法律所做的,更多的是合理范圍的約束和調節,而不是所謂的全盤否定和改變。
綜上所述,我並不認為法律不能改變習慣,我也不認為法律能夠改變習慣,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法律久了就成為了人們得一種習慣,而習慣便是人們制定和實施法律的思想和社會基礎。法律既可以改變習慣,又不能改變習慣。具體問題有待具體情況下的具體分析了。
3. 古時候的刑法
古代刑罰是作為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發展與變化,實質上也是整個中國社會發專展與進步的濃縮。刑罰屬體系的發展與變化的原因是多層次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點,同時代不同的當權者亦有不同的舉措。 是總的發展趨勢是以原始的野蠻、落後、殘暴向著文明、慎刑方向發展。
4. 射魚槍違法嗎
玩皮筋做動力的彈弓槍本身不隸屬違法做法,但是如果擊穿了他人家的玻璃窗,就涉嫌損壞公私財物;如果擊中了人,導致輕傷或者重傷的,就構成有意傷害罪,會被追究刑事職責的;如果打壞了他人的眼睛,還要承受附帶民事賠償職責,那樣的負擔可是不輕的。因此,您玩的時候肯定要選擇不會傷及他人人身安全和財物安全的地方,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煩。使用魚槍射魚屬於涉嫌犯罪,但是屬於未遂犯,如果在遵守漁業法的情況下使用不予起訴。別打國家保護動物就不違法,全新射魚工具還曾經上過電視台。但射魚槍屬於違禁器械,為了安全起見最好不要持有。
凡是達到《公安機關涉案槍支彈葯性能鑒定工作規定》的標準的槍支,即使是玩具槍也違法。鑒定標准。凡是制式槍支、彈葯,無論是否能夠完成擊發動作,一律認定為槍支、彈葯。
凡是能發射制式彈葯的非制式槍支(包括自製、改制槍支),一律認定為槍支。對能夠裝填制式彈葯,但因缺少個別零件或銹蝕不能完成擊發,經加裝相關零件或除銹後能夠發射制式彈葯的非制式槍支,一律認定為槍支。
拓展資料:漁獵槍合法嗎?
中國沒有持槍證的槍都是不合法的。
普通人拿槍是犯法的。
有槍的一定要上交公安部門。
見到他人有槍,一定要告訴公安部門進行收繳。
有些非常偏遠的地方,老百姓家裡有獵槍,但是都是不合法的。只有可特定的國家政府人員才可以持槍。只有警察,軍隊才可以拿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三十八條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方法進行捕撈的,違反關於禁漁區、禁漁期的規定進行捕撈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漁具、捕撈方法和小於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行捕撈或者漁獲物中幼魚超過規定比例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條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5. 憲法里有哪些條款與我們小學生有
憲法中有關青少年的條款
及其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節錄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
第十九條 國家舉辦各種學校,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發展中等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並且發展學前教育……
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第四十九條 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
……
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
……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一、憲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法律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其他一切法律、法規必須以憲法規定為依據,不得與憲法內容相抵觸。我國的青少年法規也必須以憲法為總的綱領和指針。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條就規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青少年法規是憲法有關規定的具體化。
二、憲法的作用與意義
我國現行憲法1982年憲法的制定,為我國各項工作包括青少年問題納入法治化進程提供了一個重要契機。憲法作為根本大法,處於國家統一和完整的法律體系的核心,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憲法的有關規定是處理青少年問題的原則和依據。
首先,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它也是全體社會成員實行社會自治的總契約,或者說憲法是規定人民權利的契約。其次,憲法為青少年權利的實現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最後,憲法是青少年法規制定、實施的依據和指針。
三、憲法對青少年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的規定
我國憲法中有關青少年教育、保護的規定在第一章總綱和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中都有體現,歸納起來有以下內容:
(一)關於發展教育事業及其具體措施的規定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提高民族素質的一個最重要的手段,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都離不開教育。我們國家正進行現代化建設,現代化建設首先是人的現代化,實現現代化也有賴於中華民族的智力開發和人才培養。只有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才能使社會獲得持久的動力,才能使經濟繁榮獲得可靠的保障。憲法不僅從原則上提出國家要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同時還規定了各種具體措施,包括:①通過興辦各類學校和實行正規教育來發展教育事業。在這里,普及初等義務教育,這是考慮到我們國家目前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及受教育者的承受能力,因而是現實和可行的;②加強成人教育。這主要是為工人、農民、國家工作人員和其他勞動者提供受教育的機會,鼓勵他們自學成才;③採取多種形式和途徑的辦學方針。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舉辦各種教育事業,並以此作為國家辦教育的一個重要補充;④推廣普通話。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這也是發展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措施。在現行憲法修改過程中,許多人指出,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所以方言土語繁雜,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經濟建設和文化交流,因此,要在憲法中規定推廣普通話,這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二)關於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
1.「受教育的權利」是指公民有從國家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以及獲得接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
其中主要形式有學校、社會教育、成人教育、自學等形式。教育的內容包括:學齡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職業教育等。對於青少年來說,它有3方面的含義:①學習的權利。即以適齡兒童和少年為主體的權利主體享有接受教育並通過學習在智力和品德等方面得到發展的權利。這是受教育權利的核心內容。保障學習的權利,則必然要求國家和社會提供合理的教育制度以及適當的教育設施等條件。②義務教育的無償化。為了切實保障受教育的權利,現代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實行義務教育制度,並實行一定的義務教育的無償化,以確保義務教育制度的現實可行性。與許多國家一樣,我國目前也實行9年制義務教育。根據義務教育法第10條的規定,國家對接受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並設立助學金,幫助貧困學生就學。③教育的機會均等。這一內容要求任何權利主體均不得在教育上受到不平等的對待。然而,從機會均等的原義上說,這並不妨礙允許根據不同的權利主體的不同適應性和能力施以不同內容的教育,否則,將無法真正實現教育的機會均等。當然,這同時便要求根據權利主體身心機能的具體狀況予以教育。我國義務教育法第9條第2款規定:「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此外,第10條還明確規定國家扶持各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教育事業以及扶持和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
2.受教育的義務是指公民在一定形式下依法接受各種形式的教育的義務
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國家實行9年制義務教育。凡年滿6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都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7周歲入學。在義務教育期間,國家免費為公民提供教育,這些費用包括一切教學場所、設施和教學費用。公民只承擔書本費和學雜費。近些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各地都出現了一些收費生,這種情況一是民辦學校實行高收費,二是公辦學校計劃外招收本校招生地區以外的學生。這兩種情況在性質上屬於家長為使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而採取的一種自願行為。
為什麼說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呢?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接受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任何社會的發展,都是以人的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前提,而人的文化素質又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來形成的,所以說,教育促進了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的發展又必須以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接受教育不僅是公民個人的事,同時也是為國家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所應盡的義務。第二,接受教育是公民個人發展的需要。在現代社會中,每個公民都面臨著兩個方面的需要,一是生存需要,二是發展需要。發展需要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需要,它包括智力、體能、品格、修養、情操等多方面的因素。每個公民只有不斷發展,不斷完善自我,其社會價值才能得到充分實現。這就要求公民能自覺接受教育,通過受教育來使自己得到全面發展。第三,接受教育是公民享受權利的需要。憲法和法律為公民規定了許多權利,而這些權利最終能否實現,往往取決於公民的文化素質。
(三)保護少年兒童的權益
兒童因身心尚未發育成熟,在社會生活中處於弱勢地位,為了維護其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害、剝奪,創造一個有利於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我國《憲法》除了對一切公民所應普遍享有的權利和自由做出全面規定外,還對具有特殊情況的兒童設置專條,進行詳細說明。綜合有關規定,具體有以下幾項措施:①享受社會安全的權利。父母應用心照料和保護兒童,國家保證兒童有足夠的營養、住宅、娛樂和醫院設施。兒童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虐待和剝削,更不能成為任何形式的買賣對象;②享有特殊保護的權利。兒童生活所需的物質條件應得到充分保障;社會對無家可歸和難以生活的兒童應給予特殊照顧;兒童若生活困難,有權獲得社會救濟;③獨立的人格權。由於兒童是未成年人,在行使權利時要受到一些生理、心理條件的限制。雖然有些權利是通過其監護人活動來實現的,但少年兒童的人格是獨立的,任何侵犯兒童人格權的行為都應受到法律的追究。
6. 美國《釣魚法規》
在美國釣魚有許多具體規定如:釣魚先要買釣魚證,大約每年40來元,所有漁具店裡都有賣,並且送一本小冊子,上有數百條規定,你得熟讀牢記,其中有每人只能一根釣魚桿,一條線上最多不能超過三隻鉤,什麼魚全年可釣(如太陽魚、鯉魚、黃鱸魚等),什麼魚只有特定一段時間可釣(如大口鱸魚、小口鱸魚、白鱸魚等要6月30日後可以開釣等等),什麼魚每天可帶回幾條(鱸魚、三紋魚、碧古魚等等每天只能帶回二條),什麼魚多少大小可帶回家,還有分不同區域都有不同規定,這些規定每年還會修訂一次,以當年為主,主要是為了保護魚類資源!所以釣魚前要學習,還要熟記,否則違反了規定被警察查到就慘了,罰幾千元都不算多,有一個華人駕著小艇,在湖裡釣了五條碧古魚,被警察查到,大小數量都違反了規定(這種魚每天只能釣二條,而且長度必須在35公分以下或55公分以上),被罰款2000元,小艇和釣具沒收,還要三年內不準釣魚。
美國、加拿大的警察是不能講情面開後門,否則還會加重處罰,因為他如果徇私,有人舉報,他自己就要丟飯碗,每年八、九萬美元的薪水就要泡湯,本人身份記錄上就永遠留下一個污點。你如果感覺罰得太重,可上法院申訴,只要態度好,法官認為已達到教育目的,則往往可減輕處罰。
另外每年有一天為對所有人開放免證的釣魚日作為全民健康活動日,還有對動物講人道的規定,如晚上吃甲魚,就要晚上殺,你在中午殺就是違反規定了(這里的甲魚都是野生的,大的有草帽那麼大,我們常常看到頭浮出水面有拳頭那麼大,外國人不吃甲魚,釣到就放回去)這種種規定主要靠大家自覺執行,平常也很少有警察來查,美國人已養成習慣,有規定就不去違反,這也是文明素質的體現,我國要做到恐怕還需要好長一段時間吧!
7. 簡述古代印度法律的基本特點
1、印度宗教眾多,影響到印度法律的結構、體系異常復雜。婆羅門教,以吠陀經為其最高經典。佛教以三藏為基本經典。還有耆那教等。
2、匯和法律、倫理道德和哲學為一體。
3、法典不是國王或立法機構頒布的,而是由宗教界的著名人士或婆羅門教的僧侶貴族按照社會需要和階級利益而進行編撰的。
4、公開宣揚社會的不平等,將一切居民的地位和權利義務用法律形式加以確定,形成一套完整的種姓制度。
(7)漁獵法規擴展閱讀:
古代印度法可以分為佛教分支和婆羅門教分支,相互興替。佛教代表性的法律文件有孔雀王朝阿育王(約公元前273一前232在位)召集高僧編篆的三藏,即《律藏》、《經藏》和《論藏》。婆羅門教法律將古老文獻《吠陀》奉為經典,其中的《法經》起著法典的作用,還有《喬達摩法經》。
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時期寫成的政治經濟論文《政事論》中,也包括許多法律規范的內容。在法律文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摩奴法典》,共有12章,包括宗教、道德和法律規范以及哲學等內容。古代印度法律肯定王權無限,還肯定了古印度奴隸制社會的種姓制度。
在土地法方面,國王對全國土地享有最高所有權。契約通常用宣誓方式訂立。婚姻也是一種契約,不同種姓之間原則上禁止通婚、強調家長及丈夫的權利,妻子和子女處於同奴隸相同的地位。在刑法方面,各種姓之間犯同樣的罪,處罰不同。
8. 農業公司的經營范圍有哪些
一、農業公司經營范圍都有哪些?
經營范圍限於與農業生產經營相關的項目,包括農、林、牧、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可以兼營與農業產業化相關的農產品加工、銷售,農機具銷售和維修、農業技術開發和技術轉讓、廣告經營等業務,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從事農業觀光旅遊、果蔬採摘等適宜發展當地農村經濟的其他經營活動。
營業執照是企業或組織合法經營權的憑證。《營業執照》的登記事項為:名稱、地址、負責人、資金數額、經濟成分、經營范圍、經營方式、從業人數、經營期限等。營業執照分正本和副本,二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正本應當置於公司住所或營業場所的醒目位置,營業執照不得偽造、塗改、出租、出借、轉讓。
二、超經營范圍是否受法律處罰?
《公司法》、《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個體工商戶條例》、《企業經營范圍登記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規章對超范圍經營行為都規定了具體的行政處罰。
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71條規定:公司超出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經營活動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並可處以1萬元至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第66條規定:超出核準的經營范圍和經營方式從事經營活動的,視其情節輕重,予以警告、沒收非法所得、處以2萬元以下的罰款。
雖然舊的文件對於超出經營范圍規定了處罰,然而新的相關文件中將這些超出經營范圍處罰的條款予以了廢除。
也就是說,按新文件的規定,超出經營范圍經營一般不屬於違法行為,不會受到處罰。
三、關於超范圍經營注意事項
第一是如果公司主經營范圍發生變化,例如從賣西瓜變為賣紅薯,則需要辦法工商經營范圍變更登記,如果不依法辦理,則可按工商登記規定進行處罰。
第二是如果公司超出經營范圍所從事的是法律法規禁止或需核准審批的行業,則相關行業規定會對此進行處理處罰。
經營范圍並不難填寫的,自己在登記注冊公司的時候,不會連本公司的經營項目都沒有考慮清楚的,而且既然也是登記的農業公司,那自身實際經營的是什麼就填寫什麼。國家不允許公司實際經營項目和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范圍有所出入,如果真的不知道應該如何填寫,也應該結合自身的情況詢問工商局的工作人員。
延伸閱讀:
公司營業執照經營范圍包括哪些
公司經營范圍分類是怎樣的
公司經營范圍變更需要准備哪些材料?
9.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國家憲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縣境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所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一)民間故事、民謠、諺語、民族語言等口頭文學;
(二)老古舞、婚禮舞、大鼓舞、花燈舞等民間傳統舞蹈;
(三)民歌、喜慶樂、打擊樂等民間傳統音樂;
(四)漁獵、農耕、飲食、婚嫁、喪葬等生產、生活中的傳統習俗和禮儀;
(五)紡、染、織、綉、雜編、制陶、發簪製作、民居建築等傳統工藝和製作技藝;
(六)黎族、苗族民間醫術;
(七)具有代表性的傳統體育活動;
(八)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九)其他需要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與其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第三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堅持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為方針,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的原則。第四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領導,制定保護規劃,將保護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城鄉建設規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所需經費列入自治縣財政預算。
自治縣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自治縣民族宗教事務、發展與改革、財政、建設、公安、工商、教育、衛生、旅遊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助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第五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保護工作專項資金,保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經費投入。同時可以接受社會捐贈。
專項資金主要用於下列事項: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項目的保護和研究;
(二)徵集、搜集、整理、研究、保護和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貴資料和實物,建立檔案和資料庫;
(三)申報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四)搶救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項目;
(五)資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培養和傳播活動;
(六)出版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和研究成果;
(七)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傳承單位的表彰和獎勵;
(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其他事項。第六條鼓勵、支持社會團體、研究機構、大專院校、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等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鼓勵、支持境內外的單位和個人依法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合作和交流活動。第二章搶救和管理第七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本地實際,編制本行政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報自治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八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普查、確認、登記,運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真實、系統和全面的記錄。
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及相關資料庫,可以公布的,應當及時公布。第九條建立本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經過科學認定列入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由自治縣人民政府制定具體、科學的保護措施,明確保護的責任主體,對其代表性傳承人和代表性傳承單位,有計劃地提供資助,鼓勵和支持其開展傳承活動。
對具有重大保護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單位和個人申報縣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第十條對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公布瀕危名錄,並制定搶救保護方案,組織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及時進行科學、有效的搶救性保護。
任何單位和個人可以向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搶救和保護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見或者建議。第十一條自治縣人民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搶救性保護應當在專家指導下制定方案,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搶救性保護,應當及時依法採取下列措施:
(一)採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方式進行真實、完整記錄、整理;
(二)徵集、收購相關資料、實物,保存、保護相關建築物、場所等;
(三)其他應當採取的及時搶救措施。
10. 野生動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1988年11月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野生動物的保護、馴養繁殖、開發利用活動,必須遵守本法。
本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本法各條款所提野生動物,均系指前款規定的受保護的野生動物。
珍貴、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適用漁業法的規定。
第三條 野生動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國家保護依法開發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第四條 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鼓勵開展野生動物科學研究。
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科學研究和馴養繁殖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政府給予獎勵。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義務,對侵佔或者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
第六條 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野生動物資源的管理,制定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規劃和措施。
第七條 國務院林業、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陸生、水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陸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自治州、縣和市政府陸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確定。
第二章 野生動物保護
第八條 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獵捕或者破壞。
第九條 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及其調整,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公布。
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制定並公布,報國務院備案。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及其調整,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十條 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應當在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區和水域,劃定自然保護區,加強對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的保護管理。
自然保護區的劃定和管理,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一條 各級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監視、監測環境對野生動物的影響。由於環境不妥對野生動物造成危害時,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
第十二條 建設項目對國家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建設單位應當提交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保護部門在審批時,應當徵求同級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十三條 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受到自然災害威脅時,當地政府應當及時採取拯救措施。
第十四條 因保護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造成農作物或者其他損失的,由當地政府給予補償。補償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制定。
第三章 野生動物管理
第十五條 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對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建立野生動物資源檔案。
第十六條 禁止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展覽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捕捉、捕撈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向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特許獵捕證;獵捕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向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特許獵捕證。
第十七條 國家鼓勵馴養繁殖野生動物。
馴養繁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應當持有許可證,許可證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八條 獵捕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取得狩獵證,並且服從獵捕量限額管理。
持槍獵捕的,必須取得縣、市公安機關核發的持槍證。
第十九條 獵捕者應當按照特許獵捕證、狩獵證規定的種類、數量、地點和期限進行獵捕。
第二十條 在自然保護區、禁獵區和禁獵期內,禁止獵捕和其他妨礙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活動。
禁獵區和禁獵期以及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和方法,由縣級以上政府或者其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十一條 禁止使用軍用武器、毒葯、炸葯進行獵捕。
獵槍及彈具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管理辦法,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公安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第二十二條 禁止出售、收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展覽等特殊情況,需要出售、收購、利用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必須經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准;需要出售、收購、利用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准。
馴養繁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單位和個人可以憑馴養繁殖許可證向政府指定的收購單位,按照規定出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進入市場的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應當進行監督管理。
第二十三條 運輸、攜帶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出縣境的,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准。
第二十四條 出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中國參加的國際公約所限制進出口的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必須經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批准,並取得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機構核發的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海關憑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查驗放行。
涉及科學技術保密的野生動物物種的出口,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五條 禁止偽造、倒賣、轉讓特許獵捕證、狩獵證、馴養繁殖許可證和允許進出口證明書。
第二十六條 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進行野外考察或者在野外拍攝電影、錄像,必須經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准。
建立對外國人開放的獵捕場所,必須經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二十七條 經營利用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應當繳納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費。收費標准和辦法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財政、物價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
第二十八條 因獵捕野生動物造成農作物或者其他損失的,由獵捕者負責賠償。
第二十九條 有關地方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預防、控制野生動物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農業、林業生產。
第三十條 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其他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 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依照關於懲治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的補充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獵捕野生動物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沒收獵獲物、獵捕工具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狩獵證或者未按狩獵證規定獵捕野生動物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沒收獵獲物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並可以沒收獵捕工具,吊銷狩獵證。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持槍證持槍獵捕野生動物的,由公安機關比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在自然保護區、禁獵區破壞國家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生息繁衍場所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破壞行為,限期恢復原狀,處以罰款。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出售、收購、運輸、攜帶國家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實物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違反本法規定,出售、收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情節嚴重、構成投機倒把罪、走私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沒收的實物,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按照規定處理。
第三十六條 非法進出口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由海關依照海關法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關於走私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 偽造、倒賣、轉讓特許獵捕證、狩獵證、馴養繁殖許可證或者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證件,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偽造、倒賣特許獵捕證或者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上一級機關的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對海關處罰或者治安管理處罰不服的,依照海關法或者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辦理。
第五章 附 則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保護野生動物有關的國際條約與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第四十一條 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法制定實施條例,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第四十二條 本法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