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對港口重要性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的法律全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港口管理,維護港口的安全與經營秩序,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港口的建設與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從事港口規劃、建設、維護、經營、管理及其相關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港口,是指具有船舶進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貨物裝卸、駁運、儲存等功能,具有相應的碼頭設施,由一定范圍的水域和陸域組成的區域。
港口可以由一個或者多個港區組成。
第四條
國務院和有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體現港口的發展和規劃要求,並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港口資源。
第五條
國家鼓勵國內外經濟組織和個人依法投資建設、經營港口,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第六條
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的港口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港口的管理,按照國務院關於港口管理體制的規定確定。
依照前款確定的港口管理體制,由港口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市、縣人民政府確定一個部門具體實施對港口的行政管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一個部門具體實施對港口的行政管理。
依照前款確定的對港口具體實施行政管理的部門,以下統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
第二章 港口規劃與建設
第七條
港口規劃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及國防建設的需要編制,體現合理利用岸線資源的原則,符合城鎮體系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江河流域規劃、防洪規劃、海洋功能區劃、水路運輸發展規劃和其他運輸方式發展規劃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規劃相銜接、協調。
編制港口規劃應當組織專家論證,並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第八條
港口規劃包括港口布局規劃和港口總體規劃。
港口布局規劃,是指港口的分布規劃,包括全國港口布局規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港口布局規劃。
港口總體規劃,是指一個港口在一定時期的具體規劃,包括港口的水域和陸域范圍、港區劃分、吞吐量和到港船型、港口的性質和功能、水域和陸域使用、港口設施建設岸線使用、建設用地配置以及分期建設序列等內容。
港口總體規劃應當符合港口布局規劃。
第九條
全國港口布局規劃,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的意見編制,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實施。
省、自治區、直轄市港口布局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全國港口布局規劃組織編制,並送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徵求意見。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自收到徵求意見的材料之日起滿三十日未提出修改意見的,該港口布局規劃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布實施;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認為不符合全國港口布局規劃的,應當自收到徵求意見的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修改意見;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修改意見有異議的,報國務院決定。
第十條
港口總體規劃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徵求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的意見編制。
第十一條
地理位置重要、吞吐量較大、對經濟發展影響較廣的主要港口的總體規劃,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的意見後,會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實施。主要港口名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意見後確定並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徵求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的意見後確定本地區的重要港口。重要港口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徵求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意見後批准,公布實施。
前兩款規定以外的港口的總體規劃,由港口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並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市、縣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編制的屬於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范圍的港口的總體規劃,在報送審批前應當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
第十二條
港口規劃的修改,按照港口規劃制定程序辦理。
第十三條
在港口總體規劃區內建設港口設施,使用港口深水岸線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批准;建設港口設施,使用非深水岸線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但是,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批准建設的項目使用港口岸線,不再另行辦理使用港口岸線的審批手續。
港口深水岸線的標准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四條
港口建設應當符合港口規劃。不得違反港口規劃建設任何港口設施。
第十五條
按照國家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準的港口建設項目,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和技術規范。
建設港口工程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港口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和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十六條
港口建設使用土地和水域,應當依照有關土地管理、海域使用管理、河道管理、航道管理、軍事設施保護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十七條
港口的危險貨物作業場所、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專用場所,應當符合港口總體規劃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消防、檢驗檢疫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其與人口密集區和港口客運設施的距離應當符合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規定;經依法辦理有關手續,並經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後,方可建設。
第十八條
航標設施以及其他輔助性設施,應當與港口同步建設,並保證按期投入使用。
港口內有關行政管理機構辦公設施的建設應當符合港口總體規劃,建設費用不得向港口經營人攤派。
第十九條
港口設施建設項目竣工後,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驗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港口設施的所有權,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確定。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有關人民政府應當保證必要的資金投入,用於港口公用的航道、防波堤、錨地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有關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組織建設與港口相配套的航道、鐵路、公路、給排水、供電、通信等設施。
第三章 港口經營
第二十二條 從事港口經營,應當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書面申請取得港口經營許可,並依法辦理工商登記。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實施港口經營許可,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
港口經營包括碼頭和其他港口設施的經營,港口旅客運輸服務經營,在港區內從事貨物的裝卸、駁運、倉儲的經營和港口拖輪經營等。
第二十三條 取得港口經營許可,應當有固定的經營場所,有與經營業務相適應的設施、設備、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並應當具備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二十四條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的書面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依法作出許可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予以許可的,頒發港口經營許可證;不予許可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告知理由。
第二十五條 經營港口理貨業務,應當按照規定取得許可。實施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
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應當公正、准確地辦理理貨業務;不得兼營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貨物裝卸經營業務和倉儲經營業務。
第二十六條 港口經營人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遵守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有關港口作業規則的規定,依法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為客戶提供公平、良好的服務。
從事港口旅客運輸服務的經營人,應當採取保證旅客安全的有效措施,向旅客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保持良好的候船環境。
港口經營人應當依照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的規定,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七條 港口經營人應當優先安排搶險物資、救災物資和國防建設急需物資的作業。
第二十八條 港口經營人應當在其經營場所公布經營服務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未公布的,不得實施。
港口經營性收費依法實行政府指導價或者政府定價的,港口經營人應當按照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 國家鼓勵和保護港口經營活動的公平競爭。
港口經營人不得實施壟斷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不得以任何手段強迫他人接受其提供的港口服務。
第三十條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有關行政法規的規定要求港口經營人提供的統計資料,港口經營人應當如實提供。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港口經營人報送的統計資料及時上報,並為港口經營人保守商業秘密。
第三十一條 港口經營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港口經營人攤派或者違法收取費用,不得違法干預港口經營人的經營自主權。
第四章 港口安全與監督管理
第三十二條 港口經營人必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有關港口安全作業規則的規定,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等規章制度,完善安全生產條件,採取保障安全生產的有效措施,確保安全生產。
港口經營人應當依法制定本單位的危險貨物事故應急預案、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旅客緊急疏散和救援預案以及預防自然災害預案,保障組織實施。
第三十三條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制定可能危及社會公共利益的港口危險貨物事故應急預案、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旅客緊急疏散和救援預案以及預防自然災害預案,建立健全港口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體系。
第三十四條 船舶進出港口,應當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海事管理機構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通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
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進出港口,應當按照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的規定將危險貨物的名稱、特性、包裝和進出港口的時間報告海事管理機構。海事管理機構接到報告後,應當在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內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通知報告人,並通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但是,定船舶、定航線、定貨種的船舶可以定期報告。
第三十五條 在港口內進行危險貨物的裝卸、過駁作業,應當按照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的規定將危險貨物的名稱、特性、包裝和作業的時間、地點報告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在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內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通知報告人,並通報海事管理機構。
第三十六條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對港口安全生產情況實施監督檢查,對旅客上下集中、貨物裝卸量較大或者有特殊用途的碼頭進行重點巡查;檢查中發現安全隱患的,應當責令被檢查人立即排除或者限期排除。
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港口安全生產實施監督檢查。
第三十七條 禁止在港口水域內從事養殖、種植活動。
不得在港口進行可能危及港口安全的採掘、爆破等活動;因工程建設等確需進行的,必須採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並報經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須經海事管理機構批準的,還應當報經海事管理機構批准。
禁止向港口水域傾倒泥土、砂石以及違反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的規定排放超過規定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
第三十八條 建設橋梁、水底隧道、水電站等可能影響港口水文條件變化的工程項目,負責審批該項目的部門在審批前應當徵求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
第三十九條 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出港口須經引航的船舶,應當向引航機構申請引航。引航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
第四十條 遇有旅客滯留、貨物積壓阻塞港口的情況,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疏港;港口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認為必要時,可以直接採取措施,進行疏港。
第四十一條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組織制定所管理的港口的章程,並向社會公布。
港口章程的內容應當包括對港口的地理位置、航道條件、港池水深、機械設施和裝卸能力等情況的說明,以及本港口貫徹執行有關港口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具體措施。
第四十二條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依據職責對本法執行情況實施監督檢查。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實施監督檢查時,有權向被檢查單位和有關人員了解有關情況,並可查閱、復制有關資料。
監督檢查人員對檢查中知悉的商業秘密,應當保密。
監督檢查人員實施監督檢查時,應當出示執法證件。
第四十三條 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將監督檢查的時間、地點、內容、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情況作出書面記錄,並由監督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單位的負責人簽字;被檢查單位的負責人拒絕簽字的,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將情況記錄在案,並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第四十四條 被檢查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接受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不得拒絕檢查或者隱匿、謊報有關情況和資料。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限期改正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除違法建設的設施;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罰款:
(一)違反港口規劃建設港口、碼頭或者其他港口設施的;
(二)未經依法批准,建設港口設施使用港口岸線的。
建設項目的審批部門對違反港口規劃的建設項目予以批準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 未經依法批准,在港口建設危險貨物作業場所、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專用場所的,或者建設的危險貨物作業場所、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專用場所與人口密集區或者港口客運設施的距離不符合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規定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或者使用,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七條 碼頭或者港口裝卸設施、客運設施未經驗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八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經營,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十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違法所得不足十萬元的,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依法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證,從事港口經營的;
(二)未經依法許可,經營港口理貨業務的;
(三)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兼營貨物裝卸經營業務、倉儲經營業務的。
有前款第(三)項行為,情節嚴重的,由有關主管部門吊銷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證。
第四十九條 港口經營人不優先安排搶險物資、救災物資、國防建設急需物資的作業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吊銷港口經營許可證。
第五十條 港口經營人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經營活動中實施壟斷行為或者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五十一條 港口經營人違反本法第三十二條關於安全生產的規定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依法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法給予處罰;情節嚴重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吊銷港口經營許可證,並對其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船舶進出港口,未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的,由海事管理機構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
第五十三條 未依法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報告並經其同意,在港口內進行危險貨物的裝卸、過駁作業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作業,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四條 在港口水域內從事養殖、種植活動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強制拆除養殖、種植設施,拆除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五條 未經依法批准在港口進行可能危及港口安全的採掘、爆破等活動的,向港口水域傾倒泥土、砂石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消除因此造成的安全隱患;逾期不消除的,強制消除,因此發生的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由海事管理機構處罰的,依照其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 交通主管部門、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海事管理機構等不依法履行職責,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法批准建設港口設施使用港口岸線、違法批准建設港口危險貨物作業場所或者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專用場所,或者違法批准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進出港口、違法批准在港口內進行危險貨物的裝卸、過駁作業的;
(二)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給予港口經營許可或者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的;
(三)發現取得經營許可的港口經營人、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不再具備法定許可條件而不及時吊銷許可證的;
(四)不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對違反港口規劃建設港口、碼頭或者其他港口設施的行為,未經依法許可從事港口經營、港口理貨業務的行為,不遵守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的行為,危及港口作業安全的行為,以及其他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不依法予以查處的。
第五十七條 行政機關違法干預港口經營人的經營自主權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向港口經營人攤派財物或者違法收取費用的,責令退回;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八條 對航行國際航線的船舶開放的港口,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同意後,報國務院批准。
第五十九條 漁業港口的管理工作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前款所稱漁業港口,是指專門為漁業生產服務、供漁業船舶停泊、避風、裝卸漁獲物、補充漁需物資的人工港口或者自然港灣,包括綜合性港口中漁業專用的碼頭、漁業專用的水域和漁船專用的錨地。
第六十條 軍事港口的建設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
第六十一條 本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㈡ 論海上貨物運輸中港口經營的法律地位
首先聲明:
1,你要不是急著要,我打開這個問題會立馬關了走人,哈哈,太費時間了,我不是看你積分少。既然你急用,我學海商法的時候也注意過這樣論文,就找找吧,解你燃眉之急。
2,這是一篇別人的文章,提醒您注意著作權問題,本人不負此項責任。
(作者,大連海事 耿新穎)
港口經營人在海上貨物運輸中的法律地位
一、港口經營人的概念
港口經營人又稱港站經營人、運輸港站經營人。在我國,長期以來稱為港務局,港口體制改革後,多稱為港務公司,在日本和新加坡仍稱為港務局,在台灣省稱為棧埠作業單位。
1991年的《聯合國國際貿易運輸港站經營人賠償責任公約對運輸港站經營人定義「:港站經營人是指在其業務過程中,於其控制下的其一區域內,負責接管國際運輸的貨物,以便對這些貨物從事或安排從事與運輸有關的服務的人。但是,凡屬根據適用於貨運的法律規則身為承運人的人,不視為經營人。」其對「運輸港站經營人」的定義僅限於對貨物提供服務的經營人,而且必須是啟運地和目的地位於不同國家的國際貨物運輸。另外公約中所指的運輸港站經營人並不僅指海運港口的經營人,它還涵蓋了公路、鐵路、空運等運輸港站經營人。
我國2001年《港口貨物作業規則》中規定「港口經營人,是指與作業委託人訂立作業合同的人」《港口法》中規定「港口經營人,是指與委託人訂立港口業務合同,從事港口經營性業務的人」。
從以上定義中,我們可看出我國港口經營人具有如下特徵:
第一,港口經營人提供的服務范圍僅限於「與運輸有關的服務」,在我國是指為船舶停靠、運送貨物向船舶、貨主提供的服務,包括為船舶提供港口設施、拖帶、貨物裝卸、儲存、駁運、理貨等服務。
第二,港口經營人提供的服務有一定的地域限制,是否在港區內發生是判定是否為港口業務的重要標准。例如,同是經營倉儲業務,在港區內進行則為港口業務,在港區外發生則不屬於港口業務。在此,港區僅指水運港口的港區。
第三,港口經營人從事的是經營性的港口業務,即是以營利為目的訂有港口業務合同並發生費用結算的港口業務。
二、港口經營人法律地位的幾種觀點
1受僱人說,
2代理人說,
3獨立合同人說,
4履約承運人說
(不詳細敘述了。。。。。。。接著是重點)
三、對港口經營人法律地位的分析
調整海上貨物運輸的《海商法》並沒有像《民用航空法》一樣把承運人和港口經營人(在民用航空運輸中指
機場)必然地連接起來,因此,海上貨物運輸中的港口經營人基本上就成了自由提供港口服務的人,無論是承運
人、托運人還是收貨人,都可以與港口經營人簽訂港口作業合同,成為作業委託人。因此,港口作業合同是獨立於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獨立合同。在貨方為作業委託人的情況下,港口經營人在海上貨物運輸關系中只是普通的第三人,不與承運人發生直接或間接的合同關系。這種情況下發生的貨損貨差、人身傷亡或船舶滅失損害應按照港口作業合同和一般侵權理論解決糾紛。
(一「)受僱人」(servant)
受僱人是指「受僱主僱傭並在僱主的管理和指揮之下為僱主工作的人」,其行為受僱主控制或僱主對其有控制權。從《海商法》第51條第1款第2項的規定來看,承運人的受僱人為與其有僱傭關系的自然人。因此,要成為承運人的受僱人,應符合以下要件:(1)與承運人有僱傭關系;(2)在承運人的命令和監督下工作,執行承運人的工作命令;(3)一般應為自然人。
實踐中,承運人可能以「作業委託人」的身份與港口經營人簽訂港口作業合同,該合同是否構成承運人與港口經營人之間的僱傭合同呢?該合同規定「:有關作業委託人與港口經營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界限,適用於《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和港口費收的有關規定。」而查看《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和港口費收的有關規定,也無法推斷出承運人與港口經營人之間是僱傭的關系。而且港口經營人在進行港口作業時自主選擇作業方式、作業工具、作業時間等,並無雇員對僱主絕對服從的義務。此外,從受僱人概念的法律理解來看,一般理解為自然人。可見,港口經營人並不符合上述要件,不是承運人的「受僱人」。
(二「)代理人」(agent)
要認定代理關系成立一般應符合以下條件:
第一,代理人依據委託代理合同或委任合同而取得代理權。在港口經營人與承運人的關繫上,他們之間可能簽訂港口作業合同(也可能是貨方與港口經營人簽訂),那麼,港口作業合同是否可以看作承運人委託港口經營人代為港口作業的合同呢?從港口作業合同的條文來看,沒有這種明確的委託的意思表示。
第二,代理人必須為本人的利益進行活動。在港口經營活動中,如果作業委託人是承運人,港口經營人為裝卸、倉儲、駁運貨物等港口作業行為可以解釋為為承運人利益,即上述港口經營人的作業行為是承運人依照其與托運人簽訂的運輸合同應承擔的義務。但是,代理制度中重要的一點是代理人以意思表示為使命,不為意思表示的行為,均不屬於代理行為。而上述裝卸、倉儲、駁運貨物等港口作業行為均為事實行為,而不是法律行為。
第三,代理人對第三人所為的法律行為本應由本人為。也就是說,在運輸合同中,有關港口作業應是承運人的法定義務。即,在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中,承運人的合同義務不僅僅是運輸貨物,而且包括起運港和到達港的港口業務。為了完成這一合同義務,承運人需要在起運港或到達港或者自己從事港口業務或者委託港口經營人來完成港口業務。貨主只要簽定了運輸合同,就可以完成整個的運輸過程,不存在托運人就港口業務與港口經營人簽定合同的情況。而港口經營人作為承運人的代理人其活動被包括在承運人的全部運輸期間內,受運輸法律規定的規范。
能否將港口經營人視為承運人的代理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運輸法律的規定和承托方的運輸合同的約定。我國《海商法》並沒有絕對地把港口服務納入到運輸關系中來,在設定基本民事法律關系時,主要考慮的是運輸關系,對港口服務涉及不多。在很多情況下,承運人的責任期間並不包括在港期間。
《海商法》第46條規定,承運人對於集裝箱貨物與非集裝箱貨物的責任期間是不一樣的。其中非集裝箱貨物承運人的責任基本不涉及港口,除非有承托雙方通過合同進行約定。因此,這段期間內的港口業務並不是屬於承運人的義務,承運人也無需委託港口經營人來完成港口業務。
提單是承托雙方運輸合同的證明,其背面條款中一般規定承運人的責任自貨物裝上船之時開始至貨物卸離船之時為止,承運人對貨物裝船前和卸船後發生的滅失或者損壞不負責任。
因此,從以上法律規定和承托雙方運輸合同的約定來看,港口經營人不可能作為承運人的代理人。當然,如果提單中作出相反約定,即約定承運人的責任期間包括港口作業時,在確定了該提單條款的效力後,有可能認定港口經營人為承運人的代理人。
(三「)獨立合同人」(Independent Contractor)
獨立合同人是指有義務為僱主帶來其需要的結果的人,但他這樣做並不意味著他是僱主的雇員,或受僱主的全面指導或受到僱主的支配,它可以自主地運用自己的判斷和知識去獲得所需要的結果,如專業人員、建築承包商、搬運承包商等。他與僱主的契約是提供勞務契約,而非勞務借出或勞工僱傭契約。因此,一般情況下,僱主對獨立承包人或其雇員的過錯,不承擔代理上的責任。其與受僱人的區別在於受僱人在工作過程中某種程度上要接受僱主的指示進行工作,而獨立合同人僅就工作成果受委託人的控制,其如何工作不受委託人控制。也就是說,獨立合同人與受僱人、代理人的區別表現在受委託人控制的程度上。
《海牙-維斯比規則》第4條第2款規定「:如果這種訴訟是對承運人的雇傭人員或代理人(而該雇傭人員或代理人不是獨立的締約人)提出的,則該雇傭人員或代理人適用按照本公約承運人所可援引的各項答辯和責任限制。「」在實踐中所謂的獨立合同人常指裝卸公司或造船廠等。」
港口經營人是獨立的法律主體,擁有一定的財產,有特定的經營目的,有自己的經營范圍或公司章程,其作業的過程不受承運人控制,只是最後的結果要符合委託人的要求。而且我國《海商法》也未將港口經營人與承運人結合起來,港口經營人作為游離於運輸合同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可以自由提供港口服務,建立獨立的港口業務合同關系。因此,筆者認為港口經營人是承運人的獨立合同人。
㈢ 中國港口相關制度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交通廳(局):
為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我國水運事業發展,根據國務院有關批示精神,財政部會同交通運輸部共同制定了《港口建設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港口建設費徵收辦法》(國發[1985]124號)自《辦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附件:港口建設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 為促進水運事業健康發展,規范港口建設費的徵收、使用和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及國務院有關批示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港口建設費的徵收、解繳、使用、管理和監督。
第三條 港口建設費屬於政府性基金,收入全額上繳國庫,納入財政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第四條 港口建設費的徵收、解繳、使用等,應當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二章 征 收
第五條 港口建設費的徵收對象為經對外開放口岸港口轄區范圍內所有碼頭、浮筒、錨地、水域裝卸(含過駁)的貨物。
第六條 港口建設費的義務繳納人(以下簡稱繳費人)是貨物的托運人(或其代理人)或收貨人(或其代理人)。
第七條 交通運輸部負責港口建設費的徵收管理工作。港口所在地海事管理機構具體負責本港口轄區內港口建設費的徵收工作。
海事管理機構應建立健全徵收港口建設費工作機制,直接向繳費人徵收港口建設費。根據徵收工作需要,海事管理機構可以與船舶代理公司、貨物承運人(僅限內貿貨物)等單位簽訂委託代收協議代收港口建設費。海事管理機構負責對港口建設費代收單位的代收行為進行日常管理和監督。
海事管理機構應將擬委託代收港口建設費單位的名單報交通運輸部、財政部核准。
第八條 港口建設費的具體徵收標准如下:
(一)國內出口貨物每重量噸(或換算噸)4元;國外進出口貨物每重量噸(或換算噸)5.6元。
貨物重量噸和換算噸的計算方法,按照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二)國內出口集裝箱和內支線集裝箱20英尺每箱32元,40英尺每箱48元;國外進出口集裝箱20英尺每箱64元,40英尺每箱96元。
20英尺和40英尺以外的其他非標准集裝箱按照相近箱型的收費標准徵收。
第九條 水泥、糧食、化肥、農葯、鹽、砂土、石灰粉按照本辦法第八條(一)規定的徵收標准減半徵收。黃沙、磷礦石、碎石等低值貨物暫緩徵收港口建設費。
第十條 南京以上(不含南京)長江干線港口和其他內河港口在本辦法第八條、第九條規定徵收標準的基礎上減半徵收。
第十一條 下列貨物免徵港口建設費:
(一)我國軍用物品,使館物品,聯合國機構的物品;
(二)國際過境貨物、國際中轉貨物、保稅貨物(辦理完進口清關手續的除外);
(三)郵件(不包括郵政包裹)和按客運手續辦理的行李、包裹;
(四)船舶自用的燃、物料,裝貨墊縛材料,隨貨物同行的包裝備品;
(五)漁船捕獲的魚鮮以及同行的防腐用冰和鹽,隨活畜、活禽同行的必要飼料;
(六)空集裝箱(商品箱除外);
(七)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貨物。
第十二條 國內外進出口貨物,按照以下規定計征港口建設費:
(一)出口國外的貨物,由徵收(代收)單位在裝船港按每張裝貨單向托運人(或其代理人)計征一次港口建設費。
(二)國外進口的貨物,由徵收(代收)單位在卸船港按每張提單向收貨人(或其代理人)計征一次港口建設費。
(三)國外進口到港未卸,換單後原船又運往國內其他港口的貨物,徵收(代收)單位在換單港口按照國外進出口貨物的徵收標准向國內收貨人(或其代理人)計征一次港口建設費。
(四)國外進口未提離港口庫場,又裝船轉為國內出口的貨物(包括船過船作業的貨物),只計征一次國外進口貨物的港口建設費。
(五)國內出口貨物,由徵收(代收)單位在裝船港向托運人(或其代理人)徵收一次港口建設費;裝船港不是對外開放口岸港口,卸船港是對外開放口岸港口的,由卸船港向收貨人(或其代理人)徵收一次港口建設費。
(六)國內水路集運轉出口國外的貨物,由徵收(代收)單位在國內出口的第一裝船港向托運人(或其代理人)計征一次國內出口貨物港口建設費。出口國外時,再由徵收(代收)單位在出口國外的轉運港按國外進出口和國內出口貨物收費標準的差額補征港口建設費。如果第一裝船港不是對外開放口岸港口,由出口國外的轉運港按國外進出口收費標準直接計征。
(七)國內外出口貨物繳費人在辦理裝船手續時繳納港口建設費,國外進口貨物繳費人在辦理提貨手續時繳納港口建設費。
第十三條 海事管理機構在貨物裝船或貨物提離港口時,應查驗港口建設費繳訖憑證。未繳清港口建設費的國內外進出口貨物,不得裝船或提離港口。
第十四條 徵收港口建設費應使用財政部統一監制的政府性基金專用票據。
第十五條 代收單位應當在收到港口建設費的當日,將所收資金全額繳入所在地海事管理機構經批準的相關銀行賬戶,海事管理機構應於當日將收到的港口建設費全額就地繳入國庫,繳庫時開具「一般繳款書」。
第十六條 港口建設費80%部分上繳中央國庫,20%部分繳入所在城市對應級次國庫。繳庫時,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103類「非稅收入」,01款「政府性基金收入」,15項「港口建設費收入」,並註明中央、地方分成比例。
第十七條海事管理機構、財政部門應加強與國庫之間港口建設費收入的對賬工作。未經國務院或財政部批准,任何地方、部門和單位不得改變港口建設費的徵收對象、范圍和標准,不得減征、免徵、緩征、停徵港口建設費。
第三章 使 用
第十八條 港口建設費使用遵循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的原則。
中央分成的港口建設費主要用於:
(一)沿海港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包括沿海港口航道、防波堤、錨地等基礎設施建設,陸島交通碼頭建設。
(二)內河水運建設支出,包括內河航道、船閘、升船機、航電樞紐、中西部內河港口建設等。
(三)支持保障系統建設支出,包括沿海和內河水域的海事、救助打撈、安全及應急通信、航道等。
(四)專項性支出,包括交通建設發展前期工作經費、日元還貸支出等。
(五)征管經費。
(六)支付船舶代理公司或貨物承運人的港口建設費代征手續費。
(七)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支出。
地方分成的港口建設費主要用於轄區內港口公共基礎設施以及航運支持保障系統的建設和維護。
第十九條 海事管理機構委託船舶代理公司或貨物承運人等單位代收港口建設費,可按其代收港口建設費的1%支付代征手續費。代征手續費列入交通運輸部預算,由中央財政通過基金預算統籌安排。海事管理機構及其委託的代收單位不得在代收收入中直接提留代征手續費。
第二十條 交通運輸部應當按照規定編制年度中央港口建設費收支預決算,納入其預決算並報財政部審批。港口建設費補助地方項目支出的資金管理辦法由財政部會同交通運輸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條 有關城市人民政府交通運輸(港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編制年度地方港口建設費收支預決算,納入同級交通運輸(港口)管理部門預決算並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
第二十二條 港口建設費的資金支付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執行,並按規定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相關科目。
第二十三條 船舶代理公司、貨物承運人收到的港口建設費代征手續費,應當列入「營業外收入-其他收入」科目統一核算。
第二十四條 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建立港口建設費統計報表制度,按月向上級海事管理機構報送,並於每月結束後的5個工作日內,抄送所在地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和同級財政部門。
第四章 監督檢查與法律責任
第二十五條 財政部負責對港口建設費的徵收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地方財政部門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對港口建設費的徵收、監繳以及使用情況實施日常監督檢查,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按照《國家金庫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等規定,對商業銀行辦理港口建設費的收納、解繳入庫等業務情況實施日常監督檢查。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拒絕、妨礙或者阻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接受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並為其提供方便。
海事管理機構應嚴格按照中央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等相關規定,加強賬戶和資金管理,不得坐收坐支、截留、挪用港口建設費。
第二十六條 對於違反本辦法,繳費人不繳或者少繳港口建設費的,地方財政部門、海事管理機構應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
第二十七條 對於違反本辦法,船舶代理公司、貨物承運人沒有足額代收、及時解繳港口建設費的,財政部和地方財政部門、海事管理機構應責令其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應採取有效措施責令船舶代理公司、貨物承運人予以追繳,並按日加收應繳未繳金額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隨同港口建設費按規定的比例分別上繳中央和地方國庫。
第二十八條對於違反本辦法,海事管理機構不征、少征港口建設費,或未按規定將港口建設費收入及時足額繳入相應級次國庫的,財政部、交通運輸部應責令其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應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按照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規予以處理。
第二十九條 對於違反本辦法,不使用財政部統一監制的政府性基金票據,由財政部責令其限期改正,並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按照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規予以處理。
第三十條對於違反本辦法,有關單位截留、擠占、挪用等未按規定使用港口建設費的行為,財政部、地方財政部門按照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規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予以處理。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到2020年12月31日止。本辦法施行後,其他港口建設費的相關規定同時廢止。
㈣ 我國港口法在航運業的作用與地位
首先聲明:1,你要不是急著要,我打開這個問題會立馬關了走人,哈哈,太費時間了,我不是看你積分少。既然你急用,我學海商法的時候也注意過這樣論文,就找找吧,解你燃眉之急。2,這是一篇別人的文章,提醒您注意著作權問題,本人不負此項責任。(作者,大連海事 耿新穎)港口經營人在海上貨物運輸中的法律地位一、港口經營人的概念港口經營人又稱港站經營人、運輸港站經營人。在我國,長期以來稱為港務局,港口體制改革後,多稱為港務公司,在日本和新加坡仍稱為港務局,在台灣省稱為棧埠作業單位。1991年的《聯合國國際貿易運輸港站經營人賠償責任公約對運輸港站經營人定義「:港站經營人是指在其業務過程中,於其控制下的其一區域內,負責接管國際運輸的貨物,以便對這些貨物從事或安排從事與運輸有關的服務的人。但是,凡屬根據適用於貨運的法律規則身為承運人的人,不視為經營人。」其對「運輸港站經營人」的定義僅限於對貨物提供服務的經營人,而且必須是啟運地和目的地位於不同國家的國際貨物運輸。另外公約中所指的運輸港站經營人並不僅指海運港口的經營人,它還涵蓋了公路、鐵路、空運等運輸港站經營人。我國2001年《港口貨物作業規則》中規定「港口經營人,是指與作業委託人訂立作業合同的人」《港口法》中規定「港口經營人,是指與委託人訂立港口業務合同,從事港口經營性業務的人」。從以上定義中,我們可看出我國港口經營人具有如下特徵:第一,港口經營人提供的服務范圍僅限於「與運輸有關的服務」,在我國是指為船舶停靠、運送貨物向船舶、貨主提供的服務,包括為船舶提供港口設施、拖帶、貨物裝卸、儲存、駁運、理貨等服務。第二,港口經營人提供的服務有一定的地域限制,是否在港區內發生是判定是否為港口業務的重要標准。例如,同是經營倉儲業務,在港區內進行則為港口業務,在港區外發生則不屬於港口業務。在此,港區僅指水運港口的港區。第三,港口經營人從事的是經營性的港口業務,即是以營利為目的訂有港口業務合同並發生費用結算的港口業務。二、港口經營人法律地位的幾種觀點1受僱人說,2代理人說,3獨立合同人說,4履約承運人說(不詳細敘述了。。。。。。。接著是重點)三、對港口經營人法律地位的分析調整海上貨物運輸的《海商法》並沒有像《民用航空法》一樣把承運人和港口經營人(在民用航空運輸中指機場)必然地連接起來,因此,海上貨物運輸中的港口經營人基本上就成了自由提供港口服務的人,無論是承運人、托運人還是收貨人,都可以與港口經營人簽訂港口作業合同,成為作業委託人。因此,港口作業合同是獨立於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獨立合同。在貨方為作業委託人的情況下,港口經營人在海上貨物運輸關系中只是普通的第三人,不與承運人發生直接或間接的合同關系。這種情況下發生的貨損貨差、人身傷亡或船舶滅失損害應按照港口作業合同和一般侵權理論解決糾紛。(一「)受僱人」(servant)受僱人是指「受僱主僱傭並在僱主的管理和指揮之下為僱主工作的人」,其行為受僱主控制或僱主對其有控制權。從《海商法》第51條第1款第2項的規定來看,承運人的受僱人為與其有僱傭關系的自然人。因此,要成為承運人的受僱人,應符合以下要件:(1)與承運人有僱傭關系;(2)在承運人的命令和監督下工作,執行承運人的工作命令;(3)一般應為自然人。實踐中,承運人可能以「作業委託人」的身份與港口經營人簽訂港口作業合同,該合同是否構成承運人與港口經營人之間的僱傭合同呢該合同規定「:有關作業委託人與港口經營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界限,適用於《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和港口費收的有關規定。」而查看《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和港口費收的有關規定,也無法推斷出承運人與港口經營人之間是僱傭的關系。而且港口經營人在進行港口作業時自主選擇作業方式、作業工具、作業時間等,並無雇員對僱主絕對服從的義務。此外,從受僱人概念的法律理解來看,一般理解為自然人。可見,港口經營人並不符合上述要件,不是承運人的「受僱人」。(二「)代理人」(agent)要認定代理關系成立一般應符合以下條件:第一,代理人依據委託代理合同或委任合同而取得代理權。在港口經營人與承運人的關繫上,他們之間可能簽訂港口作業合同(也可能是貨方與港口經營人簽訂),那麼,港口作業合同是否可以看作承運人委託港口經營人代為港口作業的合同呢從港口作業合同的條文來看,沒有這種明確的委託的意思表示。第二,代理人
追問:
什麼是船舶聯檢,由哪些口岸單位進行檢查,各單位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㈤ 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港口危險貨物管理,預防和減少危險貨物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際公約,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在港口內進行裝卸、過駁、儲存、包裝危險貨物或者對危險貨物集裝箱進行裝拆箱等作業活動(以下簡稱「港口危險貨物作業」)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本規定所稱「危險貨物」,是指列入國際海事組織制定的《國際海運危險貨物規則》和國家標准《危險貨物品名表》(GB12268),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蝕、放射性等特性,容易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毀損或者對環境造成危害而需要特別防護的貨物。第四條交通運輸部主管全國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所屬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設立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具體負責該港口的危險貨物安全管理工作。
港口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市、縣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所屬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市、縣人民政府設立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具體負責該港口的危險貨物安全管理工作。
本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負責港口危險貨物管理工作的部門統稱為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第二章港口建設項目安全審查第五條新建、改建、擴建從事港口危險貨物作業的建設項目(以下簡稱「港口建設項目」)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進行安全條件審查。
未經安全條件審查通過,港口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第六條交通運輸部指導、監督全國港口建設項目安全條件審查工作。
國務院、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和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審批、核准、備案的港口建設項目,由省級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安全條件審查。
其他港口建設項目由項目所在地設區的市級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安全條件審查。第七條建設單位在申請安全條件審查前,應當對港口建設項目進行安全條件論證,並應當委託具有法律法規規定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對該建設項目進行安全評價。第八條港口建設項目安全條件論證的內容應當包括:
(一)建設項目是否符合港口總體規劃的安全要求;
(二)建設項目內在的危險和有害因素對安全生產的影響;
(三)建設項目與周邊設施或者單位、人員密集區、敏感性設施和敏感環境區域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響;
(四)自然條件對港口建設項目的影響。第九條建設單位應當在港口建設項目審批或者核准前,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安全條件審查,並提交以下材料:
(一)建設項目安全條件審查申請書;
(二)建設項目概況;
(三)建設項目安全條件論證報告;
(四)建設項目安全評價報告。第十條建設單位應當向港口建設項目所在地設區的市級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報送港口建設項目安全條件審查申請材料。
市級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對屬於本級管理許可權的申請材料予以受理並進行審查;對屬於上級管理許可權的申請材料進行形式審查並逐級上報。轉報工作應當在5日內完成。第十一條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45日內作出審查決定。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在安全條件審查過程中要有海事管理機構參加並聽取有關部門的意見,在綜合各方意見的基礎上作出審查決定。第十二條已經通過安全條件審查的港口建設項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進行安全條件論證和安全評價,並重新申請審查:
(一)港口建設項目周邊條件發生重大變化的;
(二)變更建設地址的;
(三)港口建設項目規模進行調整的;
(四)建設項目平面布置、裝卸儲運貨種、工藝、設備設施等發生重大變化的。第十三條從事港口危險貨物安全評價的機構應當具有法律法規規定的資質,取得許可的業務范圍應當包括化學原料、化學品及醫葯製造業、倉儲業和港口碼頭,其中從事液化天然氣碼頭安全評價的機構取得許可的業務范圍還應當包括管道運輸業,並符合以下要求:
(一)從事港口危險貨物安全評價的甲級機構,應當至少擁有1名熟悉港口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具有港口工程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或者從事港口安全、港口工程技術等相關工作5年以上工作經歷的專職一級安全評價師,以及1名具有油氣儲運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或者從事油氣儲運等相關工作5年以上工作經歷的專職一級安全評價師。
(二)從事港口危險貨物安全評價的乙級機構,應當至少擁有1名熟悉港口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具有港口工程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或者從事港口安全、港口工程技術等相關工作3年以上工作經歷的專職二級安全評價師,以及1名具有油氣儲運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或者從事油氣儲運等相關工作3年以上工作經歷的專職二級安全評價師。
從事港口危險貨物安全評價的從業人員應當符合交通運輸部的有關要求。
㈥ 目前我國針對危險品運輸都應遵循哪些法律法規
道路交通安全法
及其實施條例
有危化學品的運輸規定
㈦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是為了加強港口管理,維護港口的安全與經營秩序,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港口的建設與發展而制定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於2003年6月28日通過,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現行版本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正。
㈧ 港口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有多重要能為城市來帶哪些利益
港口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這個城市的主要經濟發展了,港口可以為這個城市帶來許多的人流量,而且還可以促進這個城市的工業發展,讓這個城市可以更大的發展經濟。
港口通常都是各個城市的水陸交通的集結點還有樞紐,是一個城市非常重要的位置,對於這個城市的經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港口還是可以促進交流的,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都可以通過港口進行連通,對於城市的合作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港口對於工業是具有誘入,產生和凝聚的作用的,並且對於一個有著港口的城市來說,那裡的人口也是比較密集的,所以更加加速了這個城市和地區的工業化進程。城市和港口之間的關系,需要通過互相促進,依託才可以形成一個共同發展的局面。
㈨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201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港口管理,維護港口的安全與經營秩序,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港口的建設與發展,制定本法。第二條從事港口規劃、建設、維護、經營、管理及其相關活動,適用本法。第三條本法所稱港口,是指具有船舶進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貨物裝卸、駁運、儲存等功能,具有相應的碼頭設施,由一定范圍的水域和陸域組成的區域。
港口可以由一個或者多個港區組成。第四條國務院和有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體現港口的發展和規劃要求,並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港口資源。第五條國家鼓勵國內外經濟組織和個人依法投資建設、經營港口,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第六條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的港口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港口的管理,按照國務院關於港口管理體制的規定確定。
依照前款確定的港口管理體制,由港口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市、縣人民政府確定一個部門具體實施對港口的行政管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一個部門具體實施對港口的行政管理。
依照前款確定的對港口具體實施行政管理的部門,以下統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第二章港口規劃與建設第七條港口規劃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及國防建設的需要編制,體現合理利用岸線資源的原則,符合城鎮體系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江河流域規劃、防洪規劃、海洋功能區劃、水路運輸發展規劃和其他運輸方式發展規劃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規劃相銜接、協調。
編制港口規劃應當組織專家論證,並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八條港口規劃包括港口布局規劃和港口總體規劃。
港口布局規劃,是指港口的分布規劃,包括全國港口布局規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港口布局規劃。
港口總體規劃,是指一個港口在一定時期的具體規劃,包括港口的水域和陸域范圍、港區劃分、吞吐量和到港船型、港口的性質和功能、水域和陸域使用、港口設施建設岸線使用、建設用地配置以及分期建設序列等內容。
港口總體規劃應當符合港口布局規劃。第九條全國港口布局規劃,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的意見編制,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實施。
省、自治區、直轄市港口布局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全國港口布局規劃組織編制,並送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徵求意見。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自收到徵求意見的材料之日起滿三十日未提出修改意見的,該港口布局規劃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布實施;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認為不符合全國港口布局規劃的,應當自收到徵求意見的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修改意見;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修改意見有異議的,報國務院決定。第十條港口總體規劃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徵求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的意見編制。第十一條地理位置重要、吞吐量較大、對經濟發展影響較廣的主要港口的總體規劃,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的意見後,會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實施。主要港口名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意見後確定並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徵求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的意見後確定本地區的重要港口。重要港口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徵求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意見後批准,公布實施。
前兩款規定以外的港口的總體規劃,由港口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並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市、縣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編制的屬於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范圍的港口的總體規劃,在報送審批前應當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第十二條港口規劃的修改,按照港口規劃制定程序辦理。第十三條在港口總體規劃區內建設港口設施,使用港口深水岸線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批准;建設港口設施,使用非深水岸線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但是,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批准建設的項目使用港口岸線,不再另行辦理使用港口岸線的審批手續。
港口深水岸線的標准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