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自治條例
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區行政區域內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各項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反對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是公民的基本義務。第四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根基,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是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第五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維護國家統一,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第六條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應當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和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第七條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各民族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相互信任、相互欣賞,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環境,加強交往交流交融,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社會主義新疆貢獻力量。第八條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實行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全面負責、民族事務部門指導協調、各部門配合實施、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第二章工作職責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職責:
(一)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國家、自治區有關法律法規;
(二)研究和制定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規劃,制定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目標責任,建立和完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長效機制;
(三)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相結合,統一部署、統一安排、統一落實、統一檢查驗收;
(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健全工作機制,完善考評體系,明確創建目標,培養樹立典型,引導各族幹部群眾珍惜團結、維護團結、加強團結;
(五)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協調解決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有關事項;指導、監督、檢查下一級人民政府開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工作;
(六)做好軍政、軍(警)民、兵地、中央駐疆單位與地方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
(七)促進本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幹部教育、社會教育全過程,納入公民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全過程,納入各族青少年學習教育全過程;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創建活動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宗教活動場所、進鄉鎮(街道)、進村(社區)、進軍(警)營、進團場連隊,打牢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政策,採取經濟補助、環境優化、資源傾斜等措施,循序漸進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在共同生產生活和工作學習中加深了解、增進感情,使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第十二條各級國家機關在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中應當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處理宗教問題的基本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深入推進「去極端化」,堅持宗教的問題按照宗教的規律去做好工作,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民族團結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嚴格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第十三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完善少數民族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培養、選拔、使用和交流機制。第十四條鄉(鎮、場)、街道、村(居)民委員會、社區應當加強本轄區內村(居)民和流動人口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民族團結進步的相關內容應當納入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和行業規范。
⑵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教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組織、社區和其他組織及公民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接受民族團結教育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民族團結教育是對公民進行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內容的學習民族理論、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團結常識、樹立民族團結意識、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義務、增強維護民族團結責任的教育。第四條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應當堅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實效、與時俱進的原則,使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維護祖國統一成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覺行動。第五條新疆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影響新疆社會穩定的主要危險是民族分裂主義。反對民族分裂,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公民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各族人民應當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和睦相處,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第六條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接受民族團結教育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領導,將民族團結教育納入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全過程,將其作為考核、驗收創建精神文明單位的重要內容。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突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實踐性、時代性,適應各族群眾利益關系發展變化,豐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內涵、創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活動,增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感召力、親和力、影響力。第八條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對在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中作出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散布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言論,不得收集、提供、製作、發布或者傳播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信息,不得實施破壞民族團結、煽動民族分裂的行為。第二章機構與職責第十條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
(二)制定和組織實施民族團結教育規劃;
(三)組織、指導、督促和檢查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四)協調解決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五)總結和推廣民族團結教育經驗,表彰民族團結教育先進單位和個人;
(六)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其他事項。第十一條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負責本單位、本部門、本系統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結合本單位特點,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組織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鄉(鎮)、街道、村(居)民委員會、社區應當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加強本轄區內村(居)民和流動人口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城鄉基層組織和社區的有效平台,把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做到千家萬戶。第十二條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民族團結教育內容納入教育規劃,組織編寫適用於大中專院校、中小學的民族團結教育教材。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民族團結教育培訓,明確教師在民族團結教育中的責任,發揮教師在學校民族團結教育中的主導、示範和表率作用。
學校應當加強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並將民族團結教育列入教育教學計劃,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貫穿學生成長成才的各階段,推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幼兒園應當對學前兒童進行適合兒童特點的民族團結教育。
禁止任何人利用學校講台、講壇等陣地散布不利於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言論;禁止任何人傳播危害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擾亂公眾視聽的謠言。第十三條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監督管理,充分運用文藝創作演出、博物館文物展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群眾文化活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圖書閱讀等載體,廣泛開展以民族團結教育為主題的文化活動。
文學藝術團體、院校應當創作體現時代精神,展示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相處、共同發展進步的文藝作品。
⑶ 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條例
第一條為了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自治州行政區域范圍內。第三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落實國家民族法律法規和政策,調整民族關系,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改善各民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系統工程。第四條自治州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原則。
自治州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必須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相互離不開的思想。
自治州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必須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自治州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必須維護社會穩定、社會主義法制、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第五條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自治州內所有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組織及其他組織和公民的共同責任和義務。第六條自治州州、縣人民政府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職責是:
(一)研究和制定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規劃,制定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目標責任,建立和完善民族團結進步長效機制;
(二)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相結合,實行統一安排、統一部署、統一落實;
(三)安排部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工作任務,對下一級人民政府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進行指導、監督、檢查;
(四)表彰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及個人;
(五)發展民族經濟,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各民族生產生活水平;
(六)加強和改進社會治理,推動社會管理創新,調解處理具有民族和宗教因素的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七)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八)加強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改善少數民族文化基礎條件,挖掘少數民族特有文化資源,加強各民族文化交流,促進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發展;
(九)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實現人口、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維護資源地群眾的合法利益。第七條自治州州、縣人民政府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民族團結進步具體工作。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國家民族事務的法律法規,宣傳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中的典型和先進事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進宗教活動場所、進市場活動;
(二)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進行調研;
(三)加強對民族法律法規和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維護各民族合法權益;
(四)與有關部門培養、教育民族宗教界人士,發揮民族宗教界人士在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中的作用;
(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
(六)承擔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及個人評選和其他有關事項。第八條自治州州、縣人民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第九條自治州州、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權益,打擊製造國家分裂、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第十條自治州州、縣人大常委會應當對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進行檢查、視察和調研,促進同級人民政府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第十一條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實行領導負責制和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制。第十二條自治州各級人民政府教育和鼓勵各民族幹部職工群眾相互學習語言文字。漢族幹部要學習當地通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少數民族幹部在學習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同時,也要學習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第十三條自治州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應注重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國家公職人員和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少數民族的婦女國家公職人員和各類專業技術人員。
自治州各級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根據工作需要,培養、配備 「雙語」公職人員。
自治州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城鄉基層組織在招錄工作人員時,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對少數民族公民給予適當照顧。
⑷ 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條例共有多少章多少條
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條例共有6章60條。
為了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自治區行政區域內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各項工作適用本條例。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反對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4)民族團結自治條例擴展閱讀:
反對民族分裂,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公民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明確了民族團結教育的社會責任、原則和相關法律責任。條例規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民族團結教育內容納入教育規劃,組織編寫適用於大中專院校、中小學的民族團結教育教材。
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民族團結教育培訓,發揮教師在學校民族團結教育中的主導、示範和表率作用。學校應當加強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並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貫穿學生成長成才的各階段。幼兒園應當對學前兒童進行適合兒童特點的民族團結教育。
⑸ 民族團結條例的內容
民族團結條例的內容包括:上級國家機關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共同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
反對民族分裂,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公民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明確了民族團結教育的社會責任、原則和相關法律責任。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民族團結教育內容納入教育規劃,組織編寫適用於大中專院校、中小學的民族團結教育教材。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民族團結教育培訓,發揮教師在學校民族團結教育中的主導、示範和表率作用。學校應當加強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並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貫穿學生成長成才的各階段。幼兒園應當對學前兒童進行適合兒童特點的民族團結教育。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徵和核心內容之一,既是各個朝代和國家穩定的根源,也是各個國家所追求的目標。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的團結為核心的,是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一為基礎的。作為中國民族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第九條 上級國家機關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第十一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⑹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民族團結進步條例
第一條為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吉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辦法》等法律法規,結合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縣行政區域內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各項工作。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增進民族團結、加快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進步、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為目的,以民族工作與各項工作緊密結合為工作內容和實現途徑。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前提和基礎,發展進步是團結的內在要求和保障,二者有機統一,不可割裂。第三條自治縣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維護國家統一,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自治縣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各項工作,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各民族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相互信任、相互欣賞的環境,倡導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第四條自治縣堅持打好「民族牌」工作思路,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民族工作,深入貫徹落實民族政策法律法規,充分發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弘揚民族文化,打造民族品牌,突出民族地方特色,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發展,努力建設模範自治縣。第五條自治縣人民政府全面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各項工作。實行民族工作委員會制,定期召開會議,聽取情況、制定政策、統籌研究解決重大問題。
自治縣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具體工作,其他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社區負責本轄區內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各項工作。第六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部門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各項工作中的具體職責:
(一)宣傳貫徹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規及自治縣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二)對本行政區域內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進行調研、指導和參與監督檢查,向自治縣人民政府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參與制定自治縣有關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區發展規劃、專項計劃;
(四)積極協調督促有關部門貫徹落實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決策部署;
(五)協調相關部門依法調解和處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各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六)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引導宗教界人士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七)負責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
(八)負責組織、指導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先進)單位創建工作。
(九)組織協調實施民族團結進步目標責任制,並參與考核;
(十)承辦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評選獎勵的具體工作;
(十一)其他有關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工作。第七條自治縣行政區域內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應當履行以下職責義務: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規;
(二)貫徹落實自治縣關於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決策部署;
(三)在本系統、單位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先進)單位創建活動;
(四)配合有關部門依法調處化解各類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糾紛,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
(五)常態推進群眾工作,開展好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各方面活動;
(六)其他應當承擔的職責。第八條自治縣深入教育幹部群眾繼承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的優良革命傳統,發揚「友好誠信、求實創新、團結奉獻、敢為人先」的前郭爾羅斯精神和引松工程形成的「萬眾一心、移江借水的奮斗精神,擔當盡責、務實為民的奉獻精神」,攜手共建幸福美麗新前郭。
自治縣利用具有重要影響的文物博物類、革命紀念類、旅遊文教類等資源建設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發揮其促進民族團結、密切民族關系、維護國家統一的宣傳教育功能。
⑺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條例
第一條為進一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構建平安和諧迪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在自治州內活動的一切單位和個人。第三條自治州是以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是各民族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第四條自治州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各民族平等、堅持各民族相互離不開的原則,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第五條州、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第六條州、縣人民政府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及本條例;
(二)組織實施民族團結目標管理責任制;
(三)指導、督促和檢查民族團結工作;
(四)協同有關部門調處各類民族矛盾糾紛;
(五)開展民族團結調查研究工作;
(六)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承辦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工作,組織協調重大民族節日活動。
州、縣人民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
自治州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城鄉基層組織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做好本單位、本系統、本轄區內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第七條自治州內各民族公民應當自覺維護民族團結,相互尊重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散布和實施民族歧視、民族侮辱的言行;不得收集、提供、製作、發布、傳播破壞民族團結、製造民族分裂、危害祖國統一的信息。第八條自治州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城鄉基層組織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加強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廠礦、進社區、進村寨、進寺院、進教堂,增強各民族公民的民族團結意識。第九條州、縣人民政府應當提倡和鼓勵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增強民族團結。第十條自治州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城鄉基層組織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結合實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推進民族團結和諧鄉村、和諧社區、和諧單位建設。第十一條自治州應當著力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制定和完善保障民族平等、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的政策法規和村規民約,依法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第十二條自治州應當加強各民族幹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提高各民族勞動者素質。州內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民族都應當配備1名以上幹部擔任處級領導職務。第十三條自治州應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共同發展的原則,加大扶持力度,發展特色經濟,培育優勢產業,改善各民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第十四條自治州著力發展民族教育事業,普及民族團結教育,推行「雙語」教育、職業教育和實用技能培訓,促進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自治州應當繼承和弘揚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重視科普宣傳,加強民族文化館、民族文化廣場等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大力開展各民族傳統文化體育活動,積極做好民族傳統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工作。第十五條州、縣人民政府應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發展城鄉社會保障事業,使各民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改善和提高各民族群眾的生活水平。第十六條州、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完善保護措施,合理開發利用生態資源和自然資源,維護資源地各民族群眾的切身利益,改善人居環境。第十七條州、縣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增強軍政、軍民團結。第十八條州、縣人民政府宗教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增進各族各界間的團結和睦。第十九條州、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民族團結長效機制,認真實施民族團結目標管理責任制。第二十條自治州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實行領導負責制,並作為領導班子、領導幹部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
州、縣人民政府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民族團結進步考核評價辦法,實行定期考核,加強監督檢查。
⑻ 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根據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各項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內蒙古是我國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自治區,具有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維護國家統一、加強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責任。第四條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應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維護國家統一,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堅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堅持依法治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第五條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應當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增進共性、促進一體,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第六條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應當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為總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第七條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應當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做到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堅持各民族享有平等權利、履行平等義務,共同建設各項事業。第八條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應當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維護社會穩定和邊疆穩固,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在新時代繼續保持模範自治區的崇高榮譽。第九條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應當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開放,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推動實現共同富裕,構築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促進各民族邁進更高水平的文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書寫內蒙古發展新篇章。第十條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應當弘揚法治精神,依法保障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公民合法權益,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矛盾糾紛,確保民族事務治理在法治軌道上運行。第十一條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應當實行黨委統一領導、人大依法監督、政府全面負責、各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各界積極協同、各族群眾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科學規劃、統籌實施、全面推進。第二章促進中華文化認同和文化傳承第十二條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學習宣傳,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增強各族群眾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鞏固各族群眾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第十三條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文化保護傳承水平,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第十四條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國民教育、幹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會教育,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研究,引導各族群眾深刻認識中華民族是政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第十五條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常態化,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貫穿於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全過程。第十六條弘揚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弘揚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形成的偉大奮斗精神。弘揚誠信文化,推進誠信建設。弘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敬業奉獻、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推進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鑒。
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組織、社區和其他組織及公民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接受民族團結教育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民族團結教育是對公民進行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內容的學習民族理論、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團結常識、樹立民族團結意識、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義務、增強維護民族團結責任的教育。
第四條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應當堅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實效、與時俱進的原則,使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維護祖國統一成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覺行動。
第五條 新疆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影響新疆社會穩定的主要危險是民族分裂主義。反對民族分裂,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公民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各族人民應當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和睦相處,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第六條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接受民族團結教育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領導,將民族團結教育納入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全過程,將其作為考核、驗收創建精神文明單位的重要內容。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突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實踐性、時代性,適應各族群眾利益關系發展變化,豐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內涵,創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活動,增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感召力、親和力、影響力。
第八條 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對在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中作出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散布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言論,不得收集、提供、製作、發布或者傳播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信息,不得實施破壞民族團結、煽動民族分裂的行為。
第二章 機構與職責
第十條 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
(二)制定和組織實施民族團結教育規劃;
(三)組織、指導、督促和檢查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四)協調解決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五)總結和推廣民族團結教育經驗,表彰民族團結教育先進單位和個人;
(六)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其他事項。
第十一條 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負責本單位、本部門、本系統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結合本單位特點,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組織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鄉(鎮)、街道、村(居)民委員會、社區應當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加強本轄區內村(居)民和流動人口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城鄉基層組織和社區的有效平台,把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做到千家萬戶。
第十二條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民族團結教育內容納入教育規劃,組織編寫適用於大中專院校、中小學的民族團結教育教材。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民族團結教育培訓,明確教師在民族團結教育中的責任,發揮教師在學校民族團結教育中的主導、示範和表率作用。
學校應當加強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並將民族團結教育列入教育教學計劃,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貫穿學生成長成才的各階段,推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幼兒園應當對學前兒童進行適合兒童特點的民族團結教育。
禁止任何人利用學校講台、講壇等陣地散布不利於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言論;禁止任何人傳播危害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擾亂公眾視聽的謠言。
第十三條 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監督管理,充分運用文藝創作演出、博物館文物展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群眾文化活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圖書閱讀等載體,廣泛開展以民族團結教育為主題的文化活動。
文學藝術團體、院校應當創作體現時代精神,展示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相處、共同發展進步的文藝作品。
第十四條 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涉及民族團結教育內容的書籍、刊物進行審定,不斷推出反映民族團結進步的優秀出版物。加強對書刊編輯、印刷、出版、發行和音像電子出版製作、網路出版以及出版物市場的監督管理。
第十五條 司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民族團結教育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以及涉及民族團結方面的法律、法規列入普法規劃和年度普法計劃,引導各族群眾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學會運用國家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做知法守法的公民,堅決同各種違反國家法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作斗爭。
第十六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在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社會組織編制繼續教育規劃、職業培訓和務工人員培訓計劃時,應當有民族團結教育內容,並將其納入考核范圍。
第十七條 民族宗教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表彰活動,做好民族團結創建活動的檢查、驗收工作,發現典型、總結典型、弘揚典型,使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的先進事跡廣為人知、深入人心,發揮各類先進典型作用,用群眾身邊的人和事教育群眾,帶動群眾積極參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民族宗教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宗教人士及信教群眾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發揮愛國愛教宗教人士的作用,把民族團結教育活動開展到宗教活動場所,開展到信教群眾中。
第十八條 工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對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禁止在名稱登記、商標注冊、廣告發布以及其他商業性活動中出現不利於民族團結的內容和行為。
第十九條 社會團體應當結合各自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工會應當發揮聯系各族職工的橋梁、紐帶作用,做好職工群眾的民族團結教育。
共青團應當重視做好青少年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結合青少年特點組織實施寓教於樂的各類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婦聯應當發揮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作用,做好婦女和家庭成員的民族團結教育。
工商聯應當指導、督促各商會做好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第二十條 報紙、廣播電影電視、經濟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門應當發揮媒體的社會宣傳和輿論引導作用,發揮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的優勢,積極開展民族團結法律法規、民族團結教育重大活動和民族團結教育典型事跡的宣傳報道,創作生產具有民族團結教育內容的專題報道、廣播影視節目和信息網路視聽節目,刊播民族團結教育公益廣告,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第二十一條 鐵路、公路、民航、衛生、旅遊、商務等部門應當把民族團結教育活動開展到機場車站、商場醫院、街道廣場、旅遊景區等窗口行業和公共場所,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二十二條 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研究機構應當做好對民族團結理論和重大實踐成果的研究,為民族團結教育提供科學理論指導和支持。
第三章 內容與方式
第二十三條 民族團結教育主要內容:
(一)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的教育;
(二)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律意識和中華民族意識的教育;
(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
(四)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國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國家法律、法規的教育;
(五)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的教育;
(六)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教育;
(七)新疆歷史、民族發展史、宗教演變史的教育;
(八)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勢力、反對宗教極端勢力、反對暴力恐怖勢力的教育;
(九)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
(十)有關民族團結教育的其他內容。
第二十四條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應當講求實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採取集中教育與經常教育、重點教育與普及教育、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學習先進典型與弘揚先進精神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增強教育活動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和說服力。
第二十五條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可以採取民族團結主題徵文、知識競賽、報告會、演講會、座談會、圖片展覽、板報、文藝演出、專題輔導等形式以及利用互聯網、遠程教育、電化教育等傳播手段進行。
第二十六條 每年5月為自治區民族團結教育月。
每年的民族團結教育月應當確定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做到以月促年。
第四章 保障與監督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確保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正常開展。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民族團結教育工作長效機制,保障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
第二十九條 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和領導負責制,作為領導班子、領導幹部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應當重視民族團結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加強對民族團結教育專、兼職師資力量的培訓。
第三十一條 自治區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負責確定民族團結教育教材,教育、文化、新聞出版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等民族語言文字民族團結教育教材的編譯、出版、發行工作。
第三十二條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可以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革命歷史紀念館(址)、烈士陵園等場所進行,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示範單位。
第三十三條 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應當建立民族團結教育年度考核制度,制定考核評估辦法,加強對民族團結教育的監督檢查。
第三十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向有關單位提出批評和建議,有義務對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予以制止和舉報。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泄露舉報內容,不得打擊報復舉報人。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組織、社區和其他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通報批評,並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單位取消其相關榮譽稱號、評先評優資格;情節嚴重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處理:
(一)不按規定建立民族團結教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的;
(二)民族團結教育考核不合格的;
(三)弄虛作假騙取榮譽稱號的;
(四)對幹部、職工及其他公民針對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提出的建議和批評不予重視的;
(五)不及時妥善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矛盾和問題的;
(六)接到影響和破壞民族團結違法行為舉報後,不依法調查處理的;
(七)其他違反本條例規定的。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出現不利於民族團結言行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或者村(居)民委員會批評教育,責令改正;屬於國家公務人員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散布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言論,收集、提供、製作、發布或者傳播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信息,破壞民族團結,煽動民族仇恨,製造民族分裂,違反治安管理秩序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相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民族團結教育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弄虛作假、濫用職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其他行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由有關部門分別給予處罰。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條 駐疆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參照本條例。
第四十一條 本條例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⑽ 玉樹藏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條例
第一條為了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以及《玉樹藏族自治州自治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玉樹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州內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自治州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維護祖國統一,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堅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堅持依法治國。第四條自治州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各民族公民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思想。引導各族群眾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第五條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自治州內任何組織和各民族公民的責任和義務。第六條自治州、縣(市)各級人民政府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的主要職責是:
(一)正確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研究解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的重大問題;
(二)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相結合,統一部署,統一實施;
(三)建立和完善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長效機制,確定和實施民族團結進步目標責任;
(四)發展民族經濟,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優勢產業,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保障各民族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六)保護和發展民族傳統文化,促進藏族文化事業發展;
(七)保護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實現人口、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維護資源地群眾的合法利益;
(八)加強和改進社會綜合治理,推動社會治理創新,依法處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九)表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十)其他應當負責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第七條自治州、縣(市)各級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具體工作。主要職責是:
(一)組織宣傳貫徹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
(二)對本行政區域內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進行調研、指導和監督檢查,向同級人民政府提出促進該項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三)積極協調督促有關部門貫徹落實各級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決策部署;
(四)協調相關部門依法調解和處理影響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矛盾糾紛;
(五)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引導宗教界人士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六)負責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組織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
(七)組織協調實施民族團結進步目標責任制;
(八)承辦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評選表彰的具體工作;
(九)其他應當負責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第八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各自職責,結合本地民族特點和地域特色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第九條自治州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城鄉基層自治組織和企事業單位應當做好本系統、本轄區、本單位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第十條自治州、縣(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對同級人民政府、法院和檢察院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第十一條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實行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作為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考核的重要內容。第十二條自治州內各民族幹部和群眾應當互相尊重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共同維護民族團結與社會和諧。第十三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保障各民族群眾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和使用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第十四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教育和鼓勵各民族幹部互相學習語言文字,提高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