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地上房屋更新條例

地上房屋更新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9-13 09:05:43

❶ 浙江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2020修正)

第一條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簡稱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務院《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以下簡稱國務院房屋徵收補償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國有土地上,因公共利益需要實施房屋徵收與補償,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補償公平、結果公開的原則。第四條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設區的市與市轄區人民政府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職責分工,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確定。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五條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

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其實施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所需經費由財政予以保障。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第六條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監督。

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省財政、自然資源、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設區的市房屋徵收部門及其所屬的房屋徵收補償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縣(市、區)房屋徵收補償標準的制定與執行、徵收補償信息公開等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政府、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審計機關應當及時對徵收補償費用管理和使用情況予以審計,並公布審計結果。第七條符合國務院房屋徵收補償條例規定的公共利益情形,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建設活動組織實施單位向房屋徵收部門提出擬徵收房屋范圍,說明符合公共利益的具體情形。

發展改革、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向房屋徵收部門提供建設活動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的證明文件。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的,發展改革主管部門還應當提供建設活動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的證明文件。

房屋徵收部門經審查認為房屋徵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報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認為符合公共利益、確需徵收房屋的,應當根據規劃用地范圍和房屋實際狀況確定房屋徵收范圍,並予以公布。第八條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的,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房屋徵收部門應當組織征詢被徵收人的改建意願;百分之九十以上被徵收人同意改建的,方可進行舊城區改建。第九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對未經產權登記和所有權人不明確的房屋,應當提請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調查、認定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對認定為違法建築的,不予補償。

房屋徵收范圍內有公房管理部門直管住宅公房或者單位自管住宅公房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公房管理部門和單位自管住宅公房的所有權人對承租人是否符合房改政策予以調查、認定。

公房承租人符合房改政策的,享有按照房改政策購買被徵收房屋的權利。承租人按照房改政策購房後,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其按照被徵收人予以補償。第十條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

徵收補償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房屋徵收事由和目的;

(二)房屋徵收范圍和被徵收房屋情況;

(三)被徵收房屋價值(含房屋裝飾裝修價值)補償標准;

(四)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周轉用房的基本情況和交付時間;

(五)搬遷費和臨時安置費標准;

(六)停產停業損失補償標准;

(七)補助和獎勵標准;

(八)簽約期限;

(九)其他事項。

前款規定的用於產權調換房屋,有條件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安排為現房。

❷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我國現行的條例、條款等都是不定期地進行更新的。所以,同一個條例,不同時間看到的版本不一樣,信息有所差池也是情理之中的。

❸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全文解讀

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的原則。《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有哪些主要的內容呢?下面愛揚教育為大家帶來相關解讀,歡迎查看!

問題一: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 決定

2011年1月19日,國務院第141次常務會議正式通過《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並於2011年1月21日公布實施。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決定,是指市、縣級人民政府為了所轄區域社會公共利益需要,依據法律程序作出決定,徵收所有人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所有權及其所依附的土地使用權,並同時給予所有人所喪失利益不低於市場價值補償的具體行政行為。在我國鑒於集體土地上房屋徵收另基於土地管理法特別規定的先征地後補房(房屋作為地上附著物予以補償安置)原則,所以國務院僅對「國有土地上房屋」的徵收與補償制定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該條例實施後,房屋徵收包涵了征、補兩層意義;政府徵收房屋同時應當作出徵收決定和徵收補償決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實施以後,房屋徵收行為不同於房屋拆遷行為;房屋拆遷行為是一種民事行為,是政府在被徵收人搬遷或者被強制搬遷後進行的法律行為。從法律效果上來講,房屋徵收行為的法律效果是房屋所有權和國有土地使用權等權益發生轉移。實施拆遷時房屋所有權已經不屬於被徵收人所有,拆除房屋行為與被徵收人已經沒有了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此,隨著《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實施,徵收與拆遷兩字之差,法律意義有著本質區別。

問題二:房屋徵收合法主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6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和個人的房屋,並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4條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以下稱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8條規定: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1)國防和外交的需要;(2)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3)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4)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5)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12條規定: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量較多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由此可知,法律對房屋徵收的主體規定為市、縣級人民府,而鄉、鎮人民政府不是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的主體。

問題三:城市街道辦事處不是房屋徵收主體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68條的規定,城市街道辦事處的法律地位是相應政府的派出機關,其本身不屬於政府序列,不具備國務院關於徵收主體為「市、縣級人民政府」的法律件,不是房屋徵收的主體,不能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問題四:開發區管委會不是房屋徵收主體

城市開發區管委會的法律地位相對比較復雜,很多開發區級別為國家級和省級,但開發區管理事務卻多為地方性事務。因此,開發區管委會在實踐中多由地方法規授予了一定綜合管理職責,且多系代表市級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權,管委會在行政管理級別甚至還要高於市、縣級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級別,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相關規定,該主體本身並不屬於一級政府序列;雖然在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方面依據當地的地方法規授權可以作為「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管理職能的組織」這一行政主體出現,但其行政主體的某種意義上的成立不能改變其不屬於一級政府主體的事實;另外,開發區范圍又不能完全等同於其「行政區域」,開發區管委會其本身並不屬於《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規定的行政區域管轄主體,其本身沒有行政區域。結合國務院制定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這一行政法規在房屋徵收主體有明確的規定,可以得出城市開發區不是房屋徵收主體、不能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結 ;

❹ 吉林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確需市人民政府徵收的,由市人民政府負責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在各類開發區管理的區域徵收房屋的,由開發區所在地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第四條市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是市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負責監督管理和協調指導全市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並組織實施由市人民政府負責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市)、區發展和改革、城鄉規劃、住房保障和房地產、國土資源、財政、公安、物價、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共同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第五條房屋徵收實施單位經市房屋徵收部門審核同意後,方可以受委託從事房屋徵收與補償業務。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不得轉讓受託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具體工作。第六條市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實行業績考核和年度審核,並建立全市統一的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信用檔案管理系統,考核結果和年度審核結果由市房屋徵收部門統一在吉林市建設信息網向社會公布。
從事房屋徵收工作的人員應當接受法律政策和專業知識的業務培訓,經市房屋徵收部門定期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第二章徵收決定第七條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市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500戶(含本數)以上,縣(市)、區人民政府作出的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200戶(含本數)以上的,應當經本級人民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第八條確需徵收房屋的各項建設活動,由市、縣(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房屋徵收專項計劃,並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未列入房屋徵收專項計劃的,不得組織實施房屋徵收。第九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調查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被徵收人對調查結果有異議的,應當在調查結果公布之日起3日內,向房屋徵收部門書面提出復核申請。房屋徵收部門應當組織復核,並公布復核結果。第十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房屋徵收部門協調有關部門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按照下列規定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
(一)由未經登記建築的當事人在規定時間內出具相關資料,填寫《未經登記的建築認定和處理申請表》,並承諾對申請事項和相關證據承擔法律責任;
(二)未經登記的建築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和公安等部門核實情況並如實出具書面核實證明;
(三)市、縣(市)人民政府實施房屋徵收的,由市、縣(市)城鄉規劃部門提出認定處理意見;區人民政府實施房屋徵收的,由市城鄉規劃部門責成其派出機構提出認定處理意見;
(四)認定處理意見在吉林市建設信息網和房屋徵收范圍內公示,公示期限為7日;公示期滿並且沒有投訴或者舉報的,由房屋徵收部門送達當事人。公示期間有投訴或者舉報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投訴或者舉報的問題進行調查核實,並再次公示調查核實結果。
當事人對認定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第十一條房屋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認定為合法建築:
(一)1984年1月5日(國務院《城市規劃條例》施行時間)前建造的,有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出具的合法有效的歷史文件(包括審批文件、規劃批件附圖、處罰文書、文字檔案、測繪資料等);
(二)1984年1月5日以後建造的,已依法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並按照其規定建造的建築;
(三)由鐵路部門、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自行管理的合法建築。第十二條房屋徵收部門根據房屋徵收專項計劃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通過。經區人民政府通過的房屋徵收補償方案還應當徵得市人民政府同意。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對徵收補償方案徵求公眾意見時,被徵收人應當以書面形式提交意見。
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50%以上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相關規定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徵收補償方案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房屋徵收的區域范圍;
(二)房屋價值的確定原則及程序;
(三)補償方式;
(四)補助及獎勵政策;
(五)搬遷費、安置費標准;
(六)經濟損失補償標准;
(七)房屋所有權人認定方式;
(八)房屋性質、用途、面積確定方式;
(九)無法達成協議的處理方式;
(十)其他事項。

❺ 深圳擬出台城市更新新規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段琳筠)昨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向社會公開徵求《深圳市城市更新未簽約部分房屋徵收規定(徵求意見稿)》。《規定》將進一步規范城市更新項目未簽約部分房屋的徵收工作,保障被徵收房屋物業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有效破解搬遷難這一深層次障礙。
今年3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城市更新條例》實施並創設了「個別徵收 行政訴訟」制度,同時要求我市另行制定未簽約部分房屋實施徵收的具體辦法。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國務院令第590號)《深圳經濟特區城市更新條例》(以下簡稱《更新條例》)《深圳市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辦法(試行)》(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92號)等有關規定,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針對城市更新項目未簽約部分房屋徵收,起草了《深圳市城市更新未簽約部分房屋徵收規定(徵求意見稿)》。
根據《規定》,我市將建立城市更新項目基本情況雙向溝通機制。即城市更新項目已簽訂搬遷補償協議的專有部分面積佔比或物業權利人的人數佔比不低於85%時,要求市場主體與區城市更新整備部門之間建立關於項目基本情況的雙向溝通機制。即通過市場主體與區城市更新整備部門之間及時對接項目進展,實現區城市更新整備部門對房屋徵收程序的銜接。
《規定》明確了城市更新未簽約部分房屋徵收程序的啟動。根據《規定》,在基於實施房屋徵收審慎性考慮的基礎上,將設置房屋徵收啟動條件及必要性的審查程序,即區城市更新整備部門將對城市更新項目是否符合房屋徵收啟動條件及啟動必要性,進行審查。經審查通過後,報區人民政府決定。
為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權益,《規定》還規定了房屋所有權人對徵收補償方案有異議並且提出聽證要求的,區政府應組織召開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為避免信息交流不充分,導致市場主體及物業權利人簽訂的搬遷補償協議與區政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相沖突,《規定》設置了房屋徵收決定預告程序。即區政府批准實施房屋徵收的,應發布房屋徵收決定預告,預告期為10個工作日;預告期內,市場主體與物業權利人簽訂搬遷補償協議的,需在預告期屆滿前告知區政府。
此外,《規定》還對《更新條例》第三十八條的規定進行了落實和細化,明確了城市更新未簽約部分房屋徵收程序終止的條件。即市場主體與物業權利人簽訂搬遷補償協議的,應在房屋徵收決定生效前告知區政府,區政府將及時終止該房屋徵收程序。
據悉,《規定》正式發布後將銜接我市現有房屋徵收相關政策,對被徵收房屋評估測繪等房屋徵收程序的共性內容,均參照我市房屋徵收與補償的相關政策執行。

❻ 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條例是什麼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徵收人)給予公平補償。
第三條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的原則。
第四條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以下稱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五條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六條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監督。
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財政、國土資源、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第七條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都有權向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舉報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政府和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
第二章徵收決定
第八條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九條依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確需徵收房屋的各項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應當納入市、縣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
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應當廣泛徵求社會公眾意見,經過科學論證。
第十條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第十一條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
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多數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第十二條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量較多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第十三條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後應當及時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
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
第十四條被徵收人對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五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調查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第十六條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不得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實施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相關手續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
第三章補償
第十七條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第十八條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十九條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對評估確定的被徵收房屋價值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
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第二十條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由被徵收人協商選定;協商不成的,通過多數決定、隨機選定等方式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獨立、客觀、公正地開展房屋徵收評估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
第二十一條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第二十二條因徵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搬遷費;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產權調換房屋交付前,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周轉用房。
第二十三條對因徵收房屋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根據房屋被徵收前的效益、停產停業期限等因素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二十四條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對違反城鄉規劃進行建設的,依法予以處理。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不予補償。
第二十五條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
補償協議訂立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六條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
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七條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二十八條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
第二十九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依法建立房屋徵收補償檔案,並將分戶補償情況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徵收補償費用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督,並公布審計結果。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中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二條採取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依法進行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三條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用的,責令改正,追回有關款項,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有關責任單位通報批評、給予警告;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四條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或者房地產估價師出具虛假或者有重大差錯的評估報告的,由發證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對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並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對房地產估價師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並記入信用檔案;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注冊證書;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五條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3日國務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同時廢止。本條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項目,繼續沿用原有的規定辦理,但政府不得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

❼ 北京城市更新條例徵求意見:允許存量建築用途轉換,土地用途兼容或變更

6月7日-7月6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向社會公開徵求對《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的意見。

《條例》提到,實施首都功能核心區平房(院落)保護性修繕、恢復性修建,可採用申請式退租、換租、房屋置換等方式,完善配套功能,改善居住環境,加強歷史文化保護,恢復傳統四合院基本格局。首都功能核心區平房(院落)騰退空間,在滿足居民共生院改造和申請式改善的基礎上,允許實施主體依據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利用騰退空間發展租賃住房、便民服務及文旅服務等行業。

《條例》指出,北京城市更新的特點是「減量發展」,不搞「大拆大建」。通過總結我市城市更新工作實踐經驗,提煉總結出5大更新類型、12項更新內容,重點突出民生保障,充分體現首都特色。

具體包括:一是以保障老舊平房院落、危舊樓房、老舊小區等房屋安全,提升居住品質為主的居住類城市更新。

二是以推動老舊廠房、低效產業園區、老舊低效樓宇、傳統商業設施等存量空間資源提質增效為主的產業類城市更新。

三是以更新改造老舊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公共安全設施,保障安全、補足短板為主的設施類城市更新。

四是以提升綠色空間、濱水空間、慢行系統等環境品質為主的公共空間類城市更新。

五是以統籌存量資源配置,優化功能布局,實現片區可持續發展的區域綜合性城市更新。此外還有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城市更新活動。

北京住建委表示,隨著北京新版總體規劃的批復實施,北京的城市發展進入減量雙控、以存量更新為主的新階段。北京的城市更新更加註重存量資源的提質增效,為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滿足人民群眾「七有」「五性」需求騰出實施空間。同時,北京城市更新類型多、數量大,在減量雙控發展要求下,需要通過立法進一步明確城市更新的目標和原則,明確相關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建立穩定的制度規范。

允許存量建築用途轉換

為確保更新項目規范、有序開展,根據住建部、自然資源部相關文件精神,《條例》提出了11個基本要求,包括先治理後更新、補短板強弱項、既有建築管理、城市風貌管控、綠色節能減碳、統籌地上地下、城市安全韌性、智慧城市建設、推進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慢行系統建設以及成本共擔收益共享等。同時,結合首都城市特點,明確要堅持小規模、漸進式、可持續的原則,統籌推進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更新,促進老城整體保護。

為完善城市功能和補齊城市短板,允許存量建築用途轉換。建築用途轉換經批准後,土地用途可兼容或變更。市規劃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具體規則,明確用途轉換和兼容使用的正負面清單、比例管控等政策要求和技術標准。

鼓勵各類存量建築轉換為公共服務設施、城鄉基礎設施、公共安全設施;允許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類建築用途相互轉換;允許商業服務業類建築用途相互轉換;允許工業及倉儲類建築在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工業用地管控要求的前提下,轉換為其他用途。

建築用途轉換符合正面清單和比例管控要求的,允許土地用途兼容,按照不改變規劃用地性質和土地用途管理。超過比例管控要求的,應當變更土地用途,按照轉換後的主用途管理。變更土地用途的,按照主用途確定建設用地使用權配置方式、使用年期,結合兼容用途及比例確定綜合地價。主用途可按照不同建築用途的建築規模比例或功能重要性確定。

住房城鄉建設、市場監管、稅務、衛生健康、環保、消防等部門應當按照工作職責為建築用途轉換和土地用途兼容使用提供政策和技術支撐,辦理建設、使用、運營等相關手續,加強行業管理和安全監管。

建設用地使用權依法採取租賃、出讓、先租後讓、作價出資(入股)等有償方式或劃撥方式配置。採取有償方式配置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可以協議方式辦理用地手續。

根據實施規劃需要,或者涉及土地分割處置的,依法由政府收儲後,採取公開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重新配置建設用地使用權。本市鼓勵採取租賃方式配置建設用地使用權。租賃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依法登記,租賃期滿後可以續租。在租賃期內,承租人按規定支付土地租金並完成更新改造後,符合條件的,租賃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依法轉為出讓建設用地使用權。

建設用地使用權租賃、先租後讓、作價出資(入股)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鼓勵以彈性年期方式配置建設用地使用權

在不改變用地主體的條件下,城市更新項目符合更新規劃以及國家和本市支持的產業業態,在5年內實行按原用途、原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

過渡期內,可按新用途辦理規劃許可和施工許可手續,不補繳土地價款,不辦理不動產登記;過渡期滿或轉讓時,經屬地政府評估,符合更新規劃和產業發展方向,已實現實施方案既定的使用功能和預期效果的,可按新用途以協議方式辦理用地手續。建設用地使用權配置方式、土地使用年期、土地價款評估標准等按照經批準的實施方案和規劃許可手續等確定。

過渡期起始日為核發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的日期;不需要辦理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的,起始日為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日期。

鼓勵以彈性年期方式配置建設用地使用權。採取租賃方式配置的,土地使用年期最長不得超過20年;採取先租後讓方式配置的,租讓年期之和不得超過該用途土地出讓法定最高年限。建設用地使用權可提前續期,但剩餘年期與續期之和不得超過該用途土地出讓法定最高年限。

涉及繳納或補繳土地價款的,應當考慮土地取得成本、無償提供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公共空間以及提供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因素,綜合確定土地價款。

採取租賃方式使用土地的,土地租金按年支付或者一次性繳納,租金標准根據前款及地價評估規定確定。土地租金按年支付的,年租金應當按照市場租金水平定期評估後調整,時間間隔不得超過5年。

《條例》支持利用騰退地下空間用於倉儲、便民店、家政等便民商業服務網點及文體中心、社區活動中心、宣教基地、物業辦公、養老服務等社區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利用騰退地下空間補充完善街區服務功能。

支持社會資本開展更新房屋再利用

《條例》明確,

城市更新項目確需遷出原物業權利人的,實施主體可以採取產權調換、提供租賃房源或貨幣補償等方式,實施產權歸集。

城市更新過程中,涉及公有住房騰退的,可採取房屋置換的方式進行。房屋置換可採取租賃置換和產權置換兩種方式。

城市更新項目范圍內公房承租人簽訂騰退協議比例達到項目實施方案規定要求的,產權單位可依據公有住房租賃合同的約定或法律規定解除未簽訂騰退協議的承租人承租協議,並妥善安置。

城市更新過程中需要對私有房屋進行騰退的,城市更新項目范圍內物業權利人騰退協議簽約比例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實施主體與未簽約物業權利人可以向區人民政府申請調解。調解不成且項目涉及公共利益的,區人民政府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有關規定做出徵收決定。

實施房屋徵收的,由城市更新實施主體向區人民政府提出徵收申請,並同時提交經過經審定的項目實施方案、徵收資金來源、安置房源落實等證明文件。

《條例》顯示,實施首都功能核心區平房(院落)保護性修繕、恢復性修建,可採用申請式退租、換租、房屋置換等方式,完善配套功能,改善居住環境,加強歷史文化保護,恢復傳統四合院基本格局;按照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合理利用騰退房屋,建立健全平房區社會管理機制。核心區以外的地區可以參照執行。

支持社會資本開展更新房屋再利用,實施主體完成直管公房申請式退租和恢復性修建後,可獲得房屋經營權。推進直管公房經營權質押,鼓勵金融機構向獲得區政府批准授權的實施主體給予貸款支持。

首都功能核心區平房(院落)騰退空間,在滿足居民共生院改造和申請式改善的基礎上,允許實施主體依據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利用騰退空間發展租賃住房、便民服務及文旅服務等行業。

實施簡易樓和危舊樓房改建。建立居民出資、社會籌資參與、政府支持的資金籌集模式,支持居民提取住房公積金或利用公積金貸款用於支付改建成本費用。改建項目應當提升規劃功能、不增加城市人口,可利用地上、地下空間,補充部分城市功能,適度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可適當增加建築面積作為共有產權住房或保障性租賃住房。

對於位於重點地區和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危舊樓房和簡易樓,鼓勵居民騰退外遷,改善居住條件。

❽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實施細則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是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根據《物權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決定》而制定,下面一起來看看它的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則

一、《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僅限於規范為了公共利益用地需要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非公共利益用地需要的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與補償活動不適用本條例。

非公共利益用地需要的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與補償活動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由拆遷人與被拆遷人依法平等協商解決。不得採用行政徵收方式。

二、新徵收條例第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並負責本行政區域非公共利益需要的房屋拆遷與補償的管理工作,嚴格做到“拆管分離”。

三、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財政、國土資源、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應盡快出台“關於加強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

四、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打擊、報復、追害舉報人。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將舉報材料轉給被舉報單位或個人。

第二章 徵收決定

五、 為了明確區分新徵收條例第八條 “公共利益的需要”與“非公共利益的需要”用地的情形,應當以所列六項情形房屋徵收拆遷後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予以認定。

凡以國家劃撥用地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屬“公共利益需要” 的情形;凡以招標、拍賣等公開竟價方式購買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屬“非公共利益需要”的情形。

其中第八條第(五)項規定的舊城區改建,不得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用於建高檔住宅、別墅、富豪庄園、高檔會所等建築設施;在確保用於建設被徵收拆遷人就地安置的安置房的原則基礎上,只能建設中、低檔住宅。 否則,市、縣級人民政府不得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六、 依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納入市、縣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之前,應當廣泛徵求被徵收范圍的公民及社會公眾意見,應當組織召開公開聽證會,經過科學論證。

七、依照本條例第十二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防止徵收分配不公、社會兩極分化、突發事件等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量較多的及舊城區改建的,應當廣泛徵求被徵收人的意見,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並向被徵收人公開公布,允許被徵收人查詢,接受被徵收人監督。

八、依照本條例第十三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進行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宣傳工作時,不得使用高音喇叭、不得頻繁入戶、不得使用不文明語言及橫幅標語等影響被徵收人正常生活及身體健康的方式及不和諧的行為。

九、依照本條例第十三條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時,應對被徵收人原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給予補償,補償標准按被徵收范圍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市場平均價格。

十、依照本條例第十四條 被徵收人對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在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期間,中止房屋徵收決定的執行,以最終生效的司法裁判為解決糾紛的依據。

十一、依照本條例第十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調查登記與被徵收人有爭議的,應當進行復查與復核,或者依法協商解決。

第三章 補償

十二、依照本條例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房屋價值補償費,應當不得低於徵收決定之日起徵收范圍內商品房的市場平均價格。

其中第(一)項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應當包括被徵收房屋佔用的土地使用權價值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不得將徵收補償費用於對被徵收人的補助和獎勵。不得變相利用補助和獎勵處罰被徵收人,變相剋扣被徵收人徵收補償費。

十三、依照本條例第十八條 徵收個人住宅,應當優先給予被徵收人住房保障的,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未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實施之前,不得徵收其個人住宅。

十四、依照本條例第十九條 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實施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范圍內商品房的市場平均價格,按以下三種情形及標准。

1,低檔被徵收房屋包括棚戶區平房、4層以下住宅樓等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范圍內商品房市場平均價格的2倍;

2,中檔被徵收房屋包括4層以上住宅樓、廠房、經營性用房等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范圍內商品房市場平均價格的1.5倍;

3,高檔被徵收房屋包括別墅、高檔住宅樓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范圍內商業商品房的市場平均價格。

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在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未制定實施房屋徵收評估辦法之前,暫停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十五、依照本條例第二十條盡快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由被徵收人協商選定、多數決定、隨機選定等方式的實施具體辦法。省、自治區、直轄市未制定實施具體辦法之前,不得實施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

十六、 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一條 被徵收人可以自主選擇貨幣補償或者房屋產權調換。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原則要求:

1,必須能夠提高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

2,必須提高被徵收人的居住環境;

3,舊城區改建必須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安置房。

4,不得用政府補助購房款並限制產權的商品房、二手房、經濟適用房等部分產權房、限制產權房作為被徵收人的安置房。

十七、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二條 因徵收房屋,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房屋徵收部門向被徵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周轉用房超過約定的過渡期限的,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雙倍的臨時安置費或者延長周轉用房使用期並支付一倍的臨時安置費。

十八、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盡快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因徵收房屋造成停產停業損失補償的具體辦法。省、自治區、直轄市未制定具體辦法之前,不得徵收經營性用房。

十九、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應當分清責任,凡因行政不作為或違法行政造成的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應當給予補償。凡因被徵收人的全部責任造成的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應當不予補償。

二十、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訂立補償協議時,不得採用任何欺騙、威脅、暴力等非法手段。否則,該補償協議無效。

二十一、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六條 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在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期間應當中止補償決定的執行,以最終生效的司法裁判為徵收補償依據。

二十二、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七條 禁止建設單位參與“公共利益需要”的徵收與補償活動;禁止市、縣級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參與“非公共利益需要”的拆遷與補償活動。

二十三、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八條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但在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期間,中止房屋徵收補償決定的強制執行。以最終生效的司法裁判為市、縣級人民政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徵收補償的依據。

二十四、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九條房屋徵收部門建立的`房屋徵收補償檔案不得弄虛作假,應當允許被徵收人查閱;凡弄虛作假,應依法查處。分戶補償情況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允許被徵收人予以核實。

第四章 法律責任

二十五、依照本條例第三十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拆遷人在房屋拆遷補償安置中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打擊報復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視其情節輕重,責令改正,通報批評,依法給予處分,取消拆遷資格。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情節嚴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1,對非公共利益用地建設項目申請、批准及實施行政徵收拆遷單位、個人房屋的;

2,以公共利益用地建設項目名義徵收補償安置後,再變更為商業利益用地等非公共利益用地建設項目的;

3,違反本條例法定程序徵收拆遷房屋的;

4,未將徵收拆遷決定或補償安置決定予以公告及送達,或者公告及送達內容、形式、時間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5,對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徵收拆遷補償安置方案予以批准、實施的;

6,房屋徵收拆遷、補償安置決定違反本條例規定及徵收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的;7,未按照批準的房屋徵收拆遷范圍實施徵收拆遷的;

8,未取得人民法院生效的終審裁定或者判決而強制徵收拆遷的;

9,實施強制徵收拆遷前,未按照本條例規定對被拆遷人先予提供就地或者就近安置房的,安置房為期房,未提供過渡周轉用房的;或者對被拆遷人先予貨幣補償未到位及未提供周轉用房的;

10,未按規定支付搬遷補助費、臨時安置補助費的;

11,違反法律、法規徵收拆遷的其他情形。

二十六、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拒絕被拆遷人自主選擇就地、就近安置的,強制貨幣補償的等非法方式迫使被拆遷人搬遷的,按本條例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二十七、依法拒絕和制止違法進行的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不適用第三十二條的規定。

二十八、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三條 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用的,按第三十三條規定追究法律責任,並向全體被徵人公布查處的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用清單及查處結果。

二十九、依照本條例第三十四條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或者房地產估價師出具虛假或者有重大差錯的評估報告的,按第三十四條規定追究法律責任,並沒收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全部非法所得。

第五章 附 則

三十、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自公布施行之前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項目,被拆遷人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經人民法院終審裁判屬違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項目,不得繼續沿用原有的規定辦理,政府不得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

凡符合新徵收條例規定的公共利益用地需要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按新徵收條例辦理;凡不符合新徵收條例規定的非公共利益用地需要的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與補償,按相關法律規定辦理,不得採用行政徵收方式。

❾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全文)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全文)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是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根據《物權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決定》而制定,經2011年1月19日國務院第141次常務會議通過,2011年1月2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國務院第590號令,公布並施行。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徵收人)給予公平補償。

第三條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的原則。

第四條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以下稱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五條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六條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監督。

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財政、國土資源、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第七條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都有權向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舉報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政府和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2]

徵收決定

第八條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要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九條依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確需徵收房屋的各項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應當納入市、縣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

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應當廣泛徵求社會公眾意見,經過科學論證。

第十條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第十一條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

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多數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第十二條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量較多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第十三條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後應當及時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

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

第十四條被徵收人對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五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調查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第十六條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不得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實施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相關手續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2]

補償

第十七條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第十八條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十九條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對評估確定的被徵收房屋價值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

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第二十條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由被徵收人協商選定;協商不成的,通過多數決定、隨機選定等方式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獨立、客觀、公正地開展房屋徵收評估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

第二十一條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第二十二條因徵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搬遷費;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產權調換房屋交付前,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周轉用房。

第二十三條對因徵收房屋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根據房屋被徵收前的效益、停產停業期限等因素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二十四條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對違反城鄉規劃進行建設的,依法予以處理。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不予補償。

第二十五條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

補償協議訂立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六條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

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七條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二十八條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

第二十九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依法建立房屋徵收補償檔案,並將分戶補償情況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徵收補償費用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督,並公布審計結果。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中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二條採取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依法進行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三條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用的,責令改正,追回有關款項,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有關責任單位通報批評、給予警告;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四條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或者房地產估價師出具虛假或者有重大差錯的評估報告的,由發證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對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並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對房地產估價師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並記入信用檔案;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注冊證書;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附則

第三十五條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3日國務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同時廢止。本條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項目,繼續沿用原有的規定辦理,但政府不得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

;
熱點內容
魏龍律師 發布:2025-01-19 03:32:57 瀏覽:893
嘉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3:29:07 瀏覽:845
刑事訴訟法解釋117 發布:2025-01-19 03:28:03 瀏覽:406
招標投標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9 03:21:01 瀏覽:916
司法局上號 發布:2025-01-19 03:19:55 瀏覽:79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朔及力 發布:2025-01-19 03:02:21 瀏覽:542
法治文化研究院 發布:2025-01-19 02:54:05 瀏覽:110
口頭協議有視頻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9 02:40:15 瀏覽:107
保安勞動法無法保證 發布:2025-01-19 02:05:21 瀏覽:315
民法典與與生態環境 發布:2025-01-19 01:21:19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