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審計處罰條例

審計處罰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9-16 09:46:02

❶ 拒絕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拒絕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會受到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對被審計單位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七條 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對被審計單位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審計機關認為應當給予處分的,向有關主管機關、單位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❷ 偽造變造審計報告違法嗎,怎樣處罰

提供虛假審計報告屬於違法行為,可視其情節予以處罰,情節嚴重的要內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我容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被審計單位違反審計法和本條例的規定,拒絕、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或者提供的資料不真實、不完整,或者拒絕、阻礙檢查的,由審計機關責令改正,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對被審計單位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審計機關認為應當給予處分的,向有關主管機關、單位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2010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以下簡稱審計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審計法所稱審計,是指審計機關依法獨立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監督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真實、合法和效益的行為。第三條審計法所稱財政收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納入預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及下列財政資金中未納入預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
(一)行政事業性收費;
(二)國有資源、國有資產收入;
(三)應當上繳的國有資本經營收益;
(四)政府舉借債務籌措的資金;
(五)其他未納入預算管理的財政資金。第四條審計法所稱財務收支,是指國有的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以及依法應當接受審計機關審計監督的其他單位,按照國家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實行會計核算的各項收入和支出。第五條審計機關依照審計法和本條例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許可權和程序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依照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法律、法規,以及國家有關政策、標准、項目目標等方面的規定進行審計評價,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處理、處罰的決定。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依法應當接受審計機關審計監督的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有權向審計機關舉報。審計機關接到舉報,應當依法及時處理。第二章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第七條審計署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主管全國的審計工作,履行審計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
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在本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審計工作,履行法律、法規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第八條省、自治區人民政府設有派出機關的,派出機關的審計機關對派出機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計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審計業務以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計機關領導為主。第九條審計機關派出機構依照法律、法規和審計機關的規定,在審計機關的授權范圍內開展審計工作,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第十條審計機關編制年度經費預算草案的依據主要包括:
(一)法律、法規;
(二)本級人民政府的決定和要求;
(三)審計機關的年度審計工作計劃;
(四)定員定額標准;
(五)上一年度經費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的變化因素。第十一條審計人員實行審計專業技術資格制度,具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可以聘請具有與審計事項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參加審計工作。第十二條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申請迴避,被審計單位也有權申請審計人員迴避:
(一)與被審計單位負責人或者有關主管人員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近姻親關系的;
(二)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經濟利益關系的;
(三)與被審計單位、審計事項、被審計單位負責人或者有關主管人員有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
審計人員的迴避,由審計機關負責人決定;審計機關負責人辦理審計事項時的迴避,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人決定。第十三條地方各級審計機關正職和副職負責人的任免,應當事先徵求上一級審計機關的意見。第十四條審計機關負責人在任職期間沒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隨意撤換:
(一)因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
(二)因嚴重違法、失職受到處分,不適宜繼續擔任審計機關負責人的;
(三)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職責1年以上的;
(四)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其他任職條件的。第三章審計機關職責第十五條審計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具體組織本級預算執行的情況,本級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徵收預算收入的情況,與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直接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系的部門、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下級人民政府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依法進行審計監督。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審計機關對其他取得財政資金的單位和項目接受、運用財政資金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依法進行審計監督。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以下簡稱審計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審計是審計機關依法獨立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監督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真實、合法和效益的行為。第三條接受審計監督的財政收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納入預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及預算外資金的收入和支出。
接受審計監督的財務收支,是指國有的金融機構、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國家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監督的其他有關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辦理會計事務、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的各種資金的收入和支出。第四條審計機關依照審計法和本條例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許可權和程序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以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規定為審計評價和處理、處罰依據。第五條審計機關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按照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本級預算向本級各部門批復預算的情況、本級預算執行中調整情況和預算收支變化情況;
(二)預算收入徵收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徵收預算收入情況;
(三)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按照批準的年度預算和用款計劃、預算級次和程序,撥付本級預算支出資金情況;
(四)國務院財政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財政管理體制,撥付補助下級人民政府預算支出資金和辦理結算情況;
(五)本級各部門執行年度支出預算和財政制度、財務制度以及相關的經濟建設和事業發展情況,有預算收入上繳任務的部門和單位預算收入上繳情況;
(六)各級國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預算收入的收納情況和預算支出的撥付情況;
(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專項管理的預算資金收支情況;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預算執行中的其他事項。第六條審計機關對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管理和使用預算外資金和財政有償使用資金的情況;
(二)本級各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管理和使用預算外資金的情況;
(三)本級各部門決算和下級政府決算。第二章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第七條審計署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主管全國的審計工作,履行審計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
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在本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審計工作,履行法律、法規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第八條省、自治區人民政府設立的地區行政公署審計機關,對地區行政公署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計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審計業務以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計機關領導為主。第九條審計機關編制履行職責所必需的年度經費預算草案的依據:
(一)法律、法規;
(二)本級人民政府的決定和要求;
(三)審計機關的職責、任務和計劃;
(四)定員定額標准;
(五)上一年度經費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的變化因素。
審計機關履行職責所必需的經費預算,在本級預算中單獨列項,由本級人民政府予以保證。第十條審計人員實行審計專業技術資格制度,具體辦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可以聘請具有與審計事項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參加審計工作。第十一條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被審計單位有權申請審計人員迴避:
(一)與被審計單位負責人和有關主管人員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
(二)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經濟利益關系的;
(三)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
審計人員的迴避,由審計機關負責人決定;審計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人決定。第十二條地方各級審計機關正職和副職負責人的任免,應當事先徵求上一級審計機關的意見。

❺ 超標准列支三公經費的審計按照什麼規定處罰

根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第六條進行處理處罰。該條規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規定使用、騙取財政資金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有關財政資金,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四)違反規定擴大開支范圍,提高開支標准;

❻ 深圳經濟特區審計監督條例(2019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審計監督,維護財政經濟秩序,保障公共資產的安全與效益,促進廉政建設,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市、區審計機關依法行使審計監督職能,對下列事項進行審計監督:
(一)下一級政府以及與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直接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系的國家機關、政黨組織、社會團體和相關單位的財政收支;
(二)事業單位、國有及國有控股的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財務收支;
(三)公共資產或者資產涉及社會公眾利益的集體企業的財務收支;
(四)社會保障基金、社會捐贈資金以及其他社會公益性基金、資金的財務收支;
(五)本級政府規定或者其他依法應當接受審計監督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第三條審計機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國家機關和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其他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在任職期間對本地區、本部門或者本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應負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第四條審計機關應當開展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以及其他環境資源事項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審計監督。第五條審計機關應當加強績效審計監督,促進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第六條審計機關對本條例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所列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依照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法律、法規,以及國家有關政策、標准、項目目標等方面的規定進行審計評價,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處理、處罰的決定。第七條審計機關可以就與財政收支有關的特定事項,對有關部門、單位進行專項審計調查。第八條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審計機關依法作出的審計決定,被審計單位應當執行。第九條市、區審計機關在本級政府行政首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審計工作。
市、區審計機關對本級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審計業務以上級審計機關領導為主;審計機關對其派出機構和下級審計機關的審計業務質量進行檢查。
區級審計機關負責人的任免,應當事先徵求市級審計機關的意見。第十條經本級政府批准,審計機關可以依法設立政府投資審計機構和其他專項審計機構,以及在有關部門和區域依法設立審計機關派出機構。第十一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審計結果運用制度,並按照有關規定建立審計結果信息共享機制。
市、區相關部門應當合理、有效地利用審計結果,並將審計結果運用情況書面反饋審計機關。第二章財政審計監督第十二條審計機關依法對下列財政收支事項進行審計監督:
(一)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具體組織本級預算執行情況;
(二)本級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徵收預算收入情況;
(三)與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直接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系的部門或者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
(四)下一級政府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
(五)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第十三條審計機關對本級預算收入和支出的執行情況進行審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財政部門按照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本級預算向本級各部門或者單位批復預算的情況、本級預算執行中調整情況和預算收支變化情況;
(二)財政、稅務及其他預算收入徵收部門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徵收預算收入情況;
(三)財政部門按照批準的年度預算、用款計劃,以及規定的預算級次和程序,撥付本級預算支出資金情況;
(四)財政部門依照法律、法規和財政管理體制的有關規定,撥付和管理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資金情況以及辦理結算、結轉情況;
(五)同級國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預算收入的收納、劃分、留解情況和預算支出資金的撥付情況;
(六)本級政府各部門或者單位執行年度預算情況;
(七)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專項管理的預算資金收支情況;
(八)財政部門管理的政府性債務還本付息情況;
(九)預算執行績效情況;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預算執行情況。

❼ 審計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2006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修正)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第三章審計機關職責
第四章審計機關許可權
第五章審計程序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國家的審計監督,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實行審計監督制度。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審計機關。
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財政收支,國有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依照本法規定接受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對前款所列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依法進行審計監督。
第三條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職權和程序,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依據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進行審計評價,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
第四條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審計機關對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審計工作報告應當重點報告對預算執行的審計情況。必要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對審計工作報告作出決議。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審計工作報告中指出的問題的糾正情況和處理結果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第五條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六條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第二章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

第七條國務院設立審計署,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主管全國的審計工作。審計長是審計署的行政首長。
第八條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的審計機關,分別在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審計工作。
第九條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審計業務以上級審計機關領導為主。
第十條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其審計管轄范圍內設立派出機構。
派出機構根據審計機關的授權,依法進行審計工作。
第十一條審計機關履行職責所必需的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由本級人民政府予以保證。
第十二條審計人員應當具備與其從事的審計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第十三條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十四條審計人員對其在執行職務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被審計單位的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的義務。
第十五條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不得打擊報復審計人員。
審計機關負責人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審計機關負責人沒有違法失職或者其他不符合任職條件的情況的,不得隨意撤換。
地方各級審計機關負責人的任免,應當事先徵求上一級審計機關的意見。

第三章審計機關職責

第十六條審計機關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第十七條審計署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對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向國務院總理提出審計結果報告。
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分別在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對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提出審計結果報告。
第十八條審計署對中央銀行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對國有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損益,進行審計監督。
第十九條審計機關對國家的事業組織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其他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條審計機關對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損益,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一條對國有資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企業、金融機構的審計監督,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二條審計機關對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三條審計機關對政府部門管理的和其他單位受政府委託管理的社會保障基金、社會捐贈資金以及其他有關基金、資金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四條審計機關對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援助、貸款項目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五條審計機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國家機關和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其他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在任職期間對本地區、本部門或者本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應負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六條除本法規定的審計事項外,審計機關對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由審計機關進行審計的事項,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七條審計機關有權對與國家財政收支有關的特定事項,向有關地方、部門、單位進行專項審計調查,並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報告審計調查結果。
第二十八條審計機關根據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隸屬關系或者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關系,確定審計管轄范圍。
審計機關之間對審計管轄范圍有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級審計機關確定。
上級審計機關可以將其審計管轄范圍內的本法第十八條第二款至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審計事項,授權下級審計機關進行審計;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審計管轄范圍內的重大審計事項,可以直接進行審計,但是應當防止不必要的重復審計。
第二十九條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其內部審計工作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第三十條社會審計機構審計的單位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審計機關按照國務院的規定,有權對該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相關審計報告進行核查。

第四章審計機關許可權

第三十一條審計機關有權要求被審計單位按照審計機關的規定提供預算或者財務收支計劃、預算執行情況、決算、財務會計報告,運用電子計算機儲存、處理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電子數據和必要的電子計算機技術文檔,在金融機構開立賬戶的情況,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拖延、謊報。
被審計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提供的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
第三十二條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有權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運用電子計算機管理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電子數據的系統,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
第三十三條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有權就審計事項的有關問題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並取得有關證明材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協助審計機關工作,如實向審計機關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審計機關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負責人批准,有權查詢被審計單位在金融機構的賬戶。
審計機關有證據證明被審計單位以個人名義存儲公款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主要負責人批准,有權查詢被審計單位以個人名義在金融機構的存款。
第三十四條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被審計單位不得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不得轉移、隱匿所持有的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資產。
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前款規定的行為,有權予以制止;必要時,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負責人批准,有權封存有關資料和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資產;對其中在金融機構的有關存款需要予以凍結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正在進行的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有權予以制止;制止無效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負責人批准,通知財政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暫停撥付與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直接有關的款項,已經撥付的,暫停使用。
審計機關採取前兩款規定的措施不得影響被審計單位合法的業務活動和生產經營活動。
第三十五條審計機關認為被審計單位所執行的上級主管部門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規定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應當建議有關主管部門糾正;有關主管部門不予糾正的,審計機關應當提請有權處理的機關依法處理。
第三十六條審計機關可以向政府有關部門通報或者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
審計機關通報或者公布審計結果,應當依法保守國家秘密和被審計單位的商業秘密,遵守國務院的有關規定。
第三十七條審計機關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可以提請公安、監察、財政、稅務、海關、價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機關予以協助。

第五章審計程序

第三十八條審計機關根據審計項目計劃確定的審計事項組成審計組,並應當在實施審計三日前,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遇有特殊情況,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審計機關可以直接持審計通知書實施審計。
被審計單位應當配合審計機關的工作,並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審計機關應當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第三十九條審計人員通過審查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查閱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檢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等方式進行審計,並取得證明材料。
審計人員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時,應當出示審計人員的工作證件和審計通知書副本。
第四十條審計組對審計事項實施審計後,應當向審計機關提出審計組的審計報告。審計組的審計報告報送審計機關前,應當徵求被審計對象的意見。被審計對象應當自接到審計組的審計報告之日起十日內,將其書面意見送交審計組。審計組應當將被審計對象的書面意見一並報送審計機關。
第四十一條審計機關按照審計署規定的程序對審計組的審計報告進行審議,並對被審計對象對審計組的審計報告提出的意見一並研究後,提出審計機關的審計報告;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處理、處罰的,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或者向有關主管機關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
審計機關應當將審計機關的審計報告和審計決定送達被審計單位和有關主管機關、單位。審計決定自送達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二條上級審計機關認為下級審計機關作出的審計決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可以責成下級審計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必要時也可以直接作出變更或者撤銷的決定。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的,或者提供的資料不真實、不完整的,或者拒絕、阻礙檢查的,由審計機關責令改正,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責任。
第四十四條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或者轉移、隱匿所持有的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資產,審計機關認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違反預算的行為或者其他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採取下列處理措施:
(一)責令限期繳納應當上繳的款項;
(二)責令限期退還被侵佔的國有資產;
(三)責令限期退還違法所得;
(四)責令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五)其他處理措施。
第四十六條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務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採取前條規定的處理措施,並可以依法給予處罰。
第四十七條審計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的審計決定,被審計單位應當執行。
審計機關依法責令被審計單位上繳應當上繳的款項,被審計單位拒不執行的,審計機關應當通報有關主管部門,有關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扣繳或者採取其他處理措施,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
第四十八條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務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政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提請審計機關的本級人民政府裁決,本級人民政府的裁決為最終決定。
第四十九條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違反國家規定,審計機關認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
第五十條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一條報復陷害審計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審計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五十三條中國人民解放軍審計工作的規定,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本法制定。
第五十四條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1988年11月30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同時廢止。

❽ 黑龍江省審計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本省審計監督,維護財政經濟秩序,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審計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許可權和程序進行審計監督。鄉、鎮人民政府根據需要建立健全審計監督制度。第三條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地方國有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單位的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依照本條例規定接受審計監督。
財政收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納入預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及預算外資金的收入和支出。
財政收支,是指國有金融機構、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國家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監督的其他有關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辦理會計事務、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各種資金的收入和支出。第四條審計機關以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規定為審計評價和處理、處罰依據。第五條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第六條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密秘密。第七條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應當接受社會監督。審計機關可以特邀審計監督員。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審計機關對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第二章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第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審計機關,分別在本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審計工作。省人民政府設立的地區行政公署審計機關,在行政公署專員和省人民政府審計機關的領導下,負責本地區的審計工作。第十條審計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和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審計業務以上級審計機關領導為主。鄉、鎮人民政府的審計業務,以縣級審計機關領導為主。
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開發區的審計業務,由有審計管轄權的審計機關進行監督。第十一條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其審計管轄范圍內的部門或地方派出審計特派員。
審計特派員根據審計機關的授權,依法進行審計工作。第十二條審計機關履行職責所必需的經費,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的規定編制預算草案,在本級預算中單獨列項,由本級人民政府予以保證。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交辦的特定事項,由審計機關提報專項預算,本級財政部門予以專項撥款。第十三條承辦審計業務的審計人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二)熟悉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三)掌握會計、審計以及其他相關專業知識;
(四)具有調查研究、綜合分析和文字表達能力。
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可以聘請具有與審計事項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參加審計工作。第十四條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被審計單位有權申請審計人員迴避:
(一)與被審計單位負責人和有關主管人員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
(二)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經濟利益關系的;
(三)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
審計人員的迴避,由審計機關負責人決定;審計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人決定。第十五條地方審計機關負責人依照法定程序任免時,應當事先徵求上一級審計機關的意見。
審計機關負責人在任職期間除下列情形外,不得隨意撤換:
(一)因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
(二)因嚴重違法失職受到行政處分,不適宜繼續擔任審計機關負責人的;
(三)因身體健康原因不能履行職責一年以上的;
(四)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其他任職條件的。第三章審計機關職責

❾ 審計項目依據哪些法律法規

一、審計項目依據哪些法律法規、
1、審計項目依據的法律法規有八種,分別是:
(1)審計法;
(2)審計法實施條例;
(3)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監督暫行辦法;
(4)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
(5)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
(6)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
(7)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
(8)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開展審計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十六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對在執行職務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工作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
第十七條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不得打擊報復審計人員。
二、審計機關對建設項目竣工決算報表進行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竣工工程概況表、竣工財務決算表、交付使用資產總表、交付使用資產明細表的真實和合法情況;
2、竣工決算說明書的真實與准確情況。

熱點內容
合同法司從合同的效力 發布:2025-01-18 16:27:45 瀏覽:469
職業道德自查自糾 發布:2025-01-18 15:33:54 瀏覽:125
環境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8 15:32:32 瀏覽: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發布:2025-01-18 14:58:08 瀏覽:840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