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山東省地方誌條例

山東省地方誌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9-16 13:36:19

⑴ 地方誌工作條例的意義說明

地方誌作為全面系統記述我國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是傳專承中屬華文明的紐帶和展示當代中國風范的載體,它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的存史、育人、資政作用。
2006年5月18日頒布的國務院《地方誌工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67號),是中國自從有了地方誌以來第一部有關地方誌的全國性法規。它結束了地方誌工作無法可依的歷史,標志著新編地方誌工作從此進入依法修志的新階段和大規模、正規化修志的新時代。30年來,全國共出版三級新編地方誌書6700餘部,行業志、部門志約2萬余部,山水名勝志400餘部,地情書約7000餘部;出版三級地方綜合年鑒1500餘種;整理影印出版舊志2000餘部;建立地情網站400餘個,形成了2萬多專職修志人員和10萬多兼職修志人員的宏大修志隊伍 。

⑵ 山東省風景名勝區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風景名勝區的管理,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風景名勝資源,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風景名勝區的設立、規劃、保護、利用和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風景名勝區,是指具有觀賞、文化或者科學價值,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比較集中,環境優美,可供人們游覽或者進行科學、文化活動的區域。

風景名勝區劃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第三條風景名勝區工作應當遵循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風景名勝區工作的領導,協調解決風景名勝區設立、規劃、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並將風景名勝區工作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規定職責,協助做好風景名勝區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第五條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省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

設區的市、縣(市、區)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以下統稱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風景名勝區監督管理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城鄉規劃、文物、旅遊、宗教、公安、林業、水利、環境保護、交通運輸、國土資源、海洋與漁業、價格、工商行政管理、城管執法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風景名勝區管理工作。第六條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置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負責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管理的具體工作,並接受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風景名勝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制止、檢舉破壞風景名勝資源的行為。第二章設立與撤銷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風景名勝資源進行普查,評估風景名勝資源狀況和保護利用價值,並做好風景名勝區的申請設立工作。第九條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依照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辦理,由國務院批准公布。

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應當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條件,由設區的市或者縣(市、區)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有關部門組織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第十條申請設立風景名勝區的人民政府應當在報請審批前,與風景名勝區內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和房屋等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充分協商。

設立風景名勝區對風景名勝區內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和房屋等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對原住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的,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給予扶持。第十一條風景名勝區設立後,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或者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按照批準的風景名勝區范圍以及核心景區范圍,設立界樁,標明區界,並在風景名勝區主要入口建立入口標志物。

風景名勝區入口標志物應當按照規定鑲嵌風景名勝區徽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應當使用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的徽志;省級風景名勝區應當使用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的徽志。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使用風景名勝區名稱,不得盜用或者仿冒風景名勝區徽志。第十二條省級風景名勝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給予警示,責令限期整改,依法追究責任,並向社會公開:

(一)自風景名勝區設立之日起二年內未完成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編制的;

(二)風景名勝資源遭受嚴重破壞或者瀕臨滅失風險的;

(三)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未履行法定監督職責造成嚴重後果的;

(四)存在其他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者其他嚴重問題的。

被警示的風景名勝區完成整改或者整改期限屆滿,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進行評估;對未達到整改要求的,報請省人民政府予以撤銷。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警示和撤銷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三章規劃第十三條風景名勝區經批准設立後應當依法編制風景名勝區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

編制風景名勝區規劃,應當堅持保護優先、利用服從保護的原則,突出風景名勝資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保持景觀風貌,維持生態平衡,科學合理配置游覽資源,促進風景名勝區可持續發展。

⑶ 淄博市地方史志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了全面、客觀、系統地記載區域地情,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地方史志資源,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根據國務院《地方誌工作條例》和《山東省地方史志工作條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地方史志的組織編纂、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地方史志,包括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和相關地情文獻。
地方誌書,是指全面系統地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包括市志、區縣志、鄉(鎮、街道)志。
地方綜合年鑒,是指全面系統地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情況的年度資料性文獻,包括市年鑒、區縣年鑒、鄉(鎮、街道)年鑒。
相關地情文獻,是指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一定領域情況的資料性文獻,包括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村(社區)編纂的志書、年鑒和其他資料性文獻。第四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地方史志工作的領導,將地方史志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障地方史志工作機構的工作條件,地方史志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市、區縣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機構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地方史志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執行地方史志工作法律、法規;
(二)組織、指導、督促、檢查地方史志工作;
(三)擬定地方史志工作規劃和編纂方案;
(四)制定地方史志編纂業務規范;
(五)編纂、審查、驗收地方史志文稿;
(六)建設地情網站和方誌館,開發利用地方史志資源;
(七)組織整理舊志,徵集、保存地方史志文獻;
(八)組織開展地方史志學術研究、業務培訓;
(九)完成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業務部門交辦的其他任務。第六條編纂地方史志應當做到存真求實、客觀公正、忠於史實、確保質量。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要求編纂人員在地方史志文獻中做虛假記述。第七條編纂地方史志應當吸收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參加。地方史志編纂人員實行專職與兼職相結合,專職編纂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第八條承擔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撰稿任務的單位應當明確責任人員,接受本級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機構的指導,按照時間和質量要求完成撰稿任務。第九條以市、區縣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由本級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機構組織編纂;以鄉(鎮、街道)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由本級人民政府組織編纂。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編纂出版。第十條地方誌書每二十年左右編修一次。每一輪地方誌書編修工作完成後,地方史志工作機構在編纂地方綜合年鑒、向社會提供咨詢服務、組織和引導基層開展地方史志工作的同時,啟動新一輪地方誌書的編修工作。
以市、區縣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綜合年鑒,由市、區縣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機構按照年度組織編纂,以出版年份為序號。第十一條承擔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撰稿任務的單位要對所上報稿件進行保密審查。地方史志工作機構要組織相關部門對本級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文稿進行審查,重點審查地方史志文稿的內容是否符合保密、檔案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第十二條市、區縣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機構依法向本行政區域內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個人徵集地方史志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在規定時限內提供真實、准確的資料。地方史志工作機構可以對所需資料進行閱讀、摘抄和復制,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以及不符合檔案開放條件的除外。
地方史志資料所有者或者持有者提供有關資料,可以獲得適當報酬。地方史志資料所有者或者持有者不得故意提供虛假資料。第十三條地方史志編纂過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資料、圖表、照片、音像資料、實物等地方史志資料及形成的文稿,由市、區縣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機構集中統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損毀。編纂工作完成後,應當移交方誌館保存、管理,個人不得擅自處置。第十四條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出版實行分級審查批准制度:
(一)《淄博市志》經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審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出版;
(二)《淄博年鑒》由市志編纂委員會審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出版;
(三)區縣志由市志編纂委員會審定,報區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出版;
(四)區縣年鑒由同級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審定,報區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出版;
(五)鄉(鎮、街道)志、年鑒由區縣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機構審查後出版。

⑷ 山東省地方史志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客觀記載區域地情,系統積累、保存地方史志文獻,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地方史志的組織編纂、管理和服務工作,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地方史志是指各級各類志書、年鑒及相關地情文獻。第三條編纂地方史志應當遵循存真求實的原則,全面客觀地反映當地自然與社會的歷史和現狀。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地方史志工作的領導,將地方史志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史志工作機構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地方史志工作,具體承擔下列任務:
(一)規劃、協調地方史志工作;
(二)制定地方史志編纂業務規范;
(三)組織、檢查、指導地方史志編纂工作;
(四)編纂、審查、驗收有關地方史志稿件;
(五)徵集、整理、保存地方史志文獻,開展地方史志學術研究;
(六)宣傳、推廣地方史志成果,開展地情研究,建設地情文獻庫和地情文獻網站,為公眾讀志用志提供服務;
(七)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業務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第六條從事地方史志編纂業務的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學術水平。地方史志編纂工作應當吸收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參加。第七條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冠名的地方誌、地方綜合年鑒、綜合地情文獻,由同級人民政府史志工作機構按照規劃組織編纂,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編纂出版。第八條省、設區的市、縣(市、區)三級志書二十年左右編修一次,編纂任務由省人民政府統一部署。第九條人民政府史志工作機構可以向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及公民徵集有關地方史志資料,有關單位和公民應當為其提供便利。地方史志編纂機構可以對資料內容進行查閱、摘抄、復制。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以及不符合檔案開放條件的除外。
地方史志資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不得故意提供虛假資料。第十條為執行本單位的地方史志編寫任務或者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收集、積累的地方史志資料,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歸檔管理,任何人不得損毀或者據為己有。第十一條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史志工作機構應當根據全省地方史志工作規劃,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志書編纂方案,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史志工作機構批准後實施。第十二條承擔省、設區的市、縣(市、區)三級志書編寫任務的部門、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根據地方史志工作規劃,明確相關編寫單位或者編寫人員,擬定編寫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史志工作機構批准後實施。第十三條省、設區的市、縣(市、區)三級志書志稿實行分級申報、審查、驗收制度。
省志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審定,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出版。
設區的市、縣(市、區)的志書報上一級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審定,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出版。
縣(市、區)志報省人民政府史志工作機構備案。第十四條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冠名的地方綜合年鑒由同級人民政府史志工作機構組織編纂,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出版。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冠名的綜合地情文獻由同級人民政府史志工作機構組織編纂。第十五條有關組織和單位可以自行組織編纂本條例第十三條、第十四條規定以外的志書、年鑒或者其他地情文獻。編纂單位應當按照隸屬關系或者注冊登記關系報人民政府史志工作機構備案。第十六條承擔地方史志編纂任務的部門和行業組織,可以根據地方史志工作規劃對其管理單位的地方史志編寫工作進行督導。第十七條編纂單位應當在地方史志出版後三十日內向當地和上級人民政府史志工作機構報送樣書和電子文本。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冠名的地方誌、地方綜合年鑒、綜合地情文獻在編纂過程中形成的檔案資料,應當移交同級國家綜合檔案館保管。第十八條地方史志文獻應當向社會公開,地情文獻庫應當向公眾開放。
單位和個人可以免費利用地情文獻庫和地情文獻網站查閱、摘抄地方史志文獻。第十九條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史志工作機構按照管理許可權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行政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一)擅自編纂出版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冠名的地方誌、地方綜合年鑒或者綜合地情文獻的;
(二)損毀單位所有或者持有的地方史志資料或者將其據為己有的;
(三)地方史志資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故意提供虛假資料的;
(四)未經審查、驗收、批准將地方史志交付出版的;
(五)無故拖延、拒絕提供地方史志資料或者承擔編寫任務的;
(六)拒絕向上級人民政府史志工作機構報送地方史志文獻的。
有前款第(一)、(二)項行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的,人民政府史志工作機構、地方史志資料所有或者持有單位和相關部門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⑸ 地方誌工作條例的答疑

問:國務院為什麼要制定《地方誌工作條例》?請您介紹一下《地方誌工作條例》出台的背景和意義。
答:持續不斷地編纂地方誌,是我國獨有的延續兩千多年的優良文化傳統。自隋、唐確立史志官修制度以來,歷代都把修志作為一種官職、官責,並頒布政令對修志進行統一規范。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方誌工作。1957年,國務院將地方誌工作納入國家12年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綱要(草案)。「文革」期間,地方誌編修工作因故中斷。改革開放以來,地方誌編修重新啟動。全國首輪省、市、縣三級志書規劃編纂六千餘部,截至2005年,已出版五千餘部。地方誌工作作為一項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服務當代、有益後世的文化基礎事業,已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的一項系統工程,發揮了資政、存史、教化的重要作用。全國首輪新編地方誌工作已基本結束,第二輪修志工作正在全面展開。總結首輪修志工作的實踐經驗,地方誌工作面臨以下問題:一是,地方誌工作涉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仍靠過去的行政命令方式組織編纂地方誌,已難以適應形勢的需要;二是,由於沒有全國性的法律法規可以遵循,修志工作隨意性大、主觀性強,各地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通過立法加以規范。
《地方誌工作條例》的制定,充分體現了黨中央關於「加強文化法制建設」和「要重視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立法工作」的精神,相信該條例的出台,將為保障地方誌事業的健康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問:請問該條例的調整范圍是什麼?
答:根據我國首輪新編地方誌工作的實踐,地方誌的外延已有所擴展,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地方誌書,又包括地方綜合年鑒。地方綜合年鑒,是每20年左右新一輪地方誌書續修的平時資料積累。地方誌工作的內涵也發生了變化,既包括地方誌的規劃、編纂、審查驗收,也包括地方誌出版後的開發利用。因此,該條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方誌的組織編纂、管理、開發利用工作,適用本條例。該條例並明確規定,地方誌包括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
我國部分鄉鎮,甚至村也組織修志。考慮到編纂地方誌需由地方政府組織人力、物力、財力,為了不給鄉鎮、村設定義務、增加負擔,該條例仍維持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地方誌編纂工作的通知》關於地方誌分為省級、設區的市級、縣級三級的規定。
問:該條例對地方誌工作的保障問題作了哪些規定?
答:地方誌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文化基礎事業,也是各級地方政府管理和發展文化事業的重要職責。地方誌屬於「官修」的信史,不同於個人的自由著述,必須加強地方各級政府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和規范。因此,該條例作了以下具體規定:
二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區域地方誌編纂的總體工作規劃,並報國家地方誌工作指導機構備案。
三是,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分別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按照規劃組織編纂,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編纂。
問:該條例對確保地方誌編纂質量作了哪些制度設計?
答:為了確保地方誌編纂的質量,該條例主要作了以下規定:
一是,明確地方誌編纂應遵循的指導原則,規定編纂地方誌應當做到存真求實。
二是,對參與地方誌編纂的人員作了要求,規定編纂地方誌應當吸收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參加。
三是,確立了地方誌書的審查驗收制度,規定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列入規劃的地方誌書經審查驗收,方可以公開出版對地方誌書進行審查驗收應當組織有關保密、檔案、歷史、法律、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專家參加。
四是,確立了地方綜合年鑒的出版批准制度,規定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綜合年鑒,經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確定的部門批准,方可以公開出版。
問:實踐中曾經多次發生地方誌作品著作權歸屬爭議問題,請問條例對這個問題是否作出明確規定?
答: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作品的著作權問題在過去一直沒有明確,在實踐中經常發生爭議。著作權法第十六條規定,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地方誌是地方誌編纂人員按照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的要求編纂的,而且主要利用了上述機構提供的資料、經費和物質技術條件。因此,該條例與著作權法作了銜接,規定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為職務作品。

⑹ 山東省地名標志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地名標志管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交往的需要,根據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和《山東省地名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的地名標志,包括:城鎮的路、街、巷、胡同名牌,門牌(樓號);村名牌;標記地名的交通標志牌;標記人工建築物、自然地理實體、名勝古跡和紀念地名稱的名牌;具有地名意義的企事業單位名稱的牌匾等。第三條地名標志的管理,實行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的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分工負責制度。
(一)省界線的重要位置和位於省界的島嶼、沙洲需設置名稱標志的,由省民政廳負責。
(二)城區中的城鎮標志,路、街、巷、胡同、廣場的名稱標志,由城建部門負責;城鎮中的門牌(樓號)、臨街建築物的名稱標志,由縣(市、區)地名委員會、公安部門共同負責。
(三)鄉、鎮、自然村的名稱標志,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
(四)企事業單位的名稱牌匾由本單位負責。
(五)鐵路、公路、水運等營業站、港名稱標志,公路交叉路口及沿路集鎮、自然村、橋隧等名稱標志,分別由鐵路、公路、水運部門負責。
(六)河流、水庫、水利和水文設施等需設置名稱標志的,由水利部門負責。
(七)著名山峰、隘口、湖泊、島礁等自然地理實體的名稱標志,由所在地縣(市、區)地名委員會負責。
(八)名勝古跡、紀念地、歷史紀念建築物的名稱標志,由其主管部門負責。
(九)游覽區內為旅遊服務的地名標志,由其主管部門負責。
(十)自然保護區重要位置的地名標志,由保護區管理部門負責。
(十一)其它地名標志,由設置部門負責。
各級地名委員會負責提供標准地名,並對地名標志上所書寫的地名實施監督。
地名標志的設置,由負責管理的部門或單位批准後方可辦理。其中,不屬各級地名委員會辦公室批准設置的,須報同級地名委員會辦公室備案。第四條地名標志的製作,由批准設置的部門或單位負責統一安排。第五條地名標志的設置,應本著實用、經濟、美觀、醒目和牢固的原則,在一定行政區域內應做到式樣、用材和位置的統一。第六條地名標志上書寫的地名應做到標准化、規范化。必須使用經批準的標准名稱(或地名委員會出版的標准地名圖、地名錄、地名志上的地名),不得用繁體字、異體字、自造字拆寫。城鎮、自然村名稱標志上的文字說明,須經縣(市、區)地名委員會審核。第七條城鎮中各類臨街建築物均應設門牌(樓號)。
(一)屬擬新建的,必須在建設用地申請被批准後,到縣(市、區)地名委員會辦公室和公安部門申請辦理門牌(樓號)登記。
(二)屬新建或改建的,必須到縣(市、區)地名委員會辦公室和公安部門辦理門牌(樓號)登記,未辦理登記的,公安部門對住戶不予落戶;郵電部門對單位和住戶不予投遞郵件、電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工商企業單位不予核發營業執照。第八條地名標志的更新、拆遷,必須向批准設置的部門或單位申報,經批准後方可辦理。由主管部門批准更新、拆遷的,須報同級地名委員會辦公室備案。第九條地名標志的製作、安裝、整修、更新費用,由設置地名標志的主管部門承擔;自然村設置標志的費用,由鄉、鎮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承擔;城鎮街巷門牌費用,由產權所有者承擔;地名標志需拆遷或改動的,其費用由拆遷(改動)單位承擔。第十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自行製作街巷名牌、門牌和使用已廢止的街巷名牌、門牌。第十一條地名標志屬公共設施,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塗抹,遮蓋、損毀地名標志。第十二條對違反本規定第九條、第十條情節輕微的,由地名標志管理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更正、賠償損失;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處罰。第十三條本規定由省地名委員會負責解釋。第十四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⑺ 山東省地方立法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立法活動,提高立法質量,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推進法治山東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和廢止地方性法規,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本省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以及其他相關立法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地方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第四條地方立法應當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第五條地方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第六條地方立法應當符合本省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實效。地方性法規內容應當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執行性;對法律、行政法規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一般不作重復性規定。第七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加強對地方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發揮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第八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就下列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出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除《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省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常務委員會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第九條規定本省行政區域特別重大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省人民代表大會通過。

在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對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地方性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十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應當遵循合法性審查原則。第十一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改革發展的需要,就行政管理等領域的特定事項,決定或者批准在一定期限內在部分地方暫時調整或者暫時停止適用省地方性法規的部分規定。第二章立法准備第十二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地方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等形式,統籌安排地方立法工作。

編制地方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認真研究代表提出的有關議案、建議,廣泛徵集意見,科學論證評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的需要,合理確定地方立法項目,提高立法的及時性、針對性和系統性。

地方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通過並向社會公布。第十三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負責編制地方立法規劃和擬訂年度立法計劃,並按照常務委員會的要求,督促地方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落實。第十四條有關單位應當按照年度立法計劃,做好地方性法規草案起草工作。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提前參與有關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草案起草工作;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重要地方性法規草案,可以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組織起草。第十五條專業性較強的地方性法規草案,可以吸收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起草工作,或者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第三章省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第十六條省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省人民政府、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第十七條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十人以上聯名,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時,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⑻ 地方誌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全面、客觀、系統地編纂地方誌,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地方誌,發揮地方誌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方誌的組織編纂、管理、開發利用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地方誌,包括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
地方誌書,是指全面系統地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
地方綜合年鑒,是指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情況的年度資料性文獻。
地方誌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編纂的地方誌,設區的市(自治州)編纂的地方誌,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編纂的地方誌。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地方誌工作的領導。地方誌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國家地方誌工作指導機構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全國地方誌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主管本行政區域的地方誌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指導、督促和檢查地方誌工作;
(二)擬定地方誌工作規劃和編纂方案;
(三)組織編纂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
(四)搜集、保存地方誌文獻和資料,組織整理舊志,推動方誌理論研究;
(五)組織開發利用地方誌資源。第六條編纂地方誌應當做到存真求實,確保質量,全面、客觀地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區域地方誌編纂的總體工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並報國家地方誌工作指導機構備案。第八條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分別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按照規劃組織編纂,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編纂。第九條編纂地方誌應當吸收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參加。地方誌編纂人員實行專兼職相結合,專職編纂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第十條地方誌書每20年左右編修一次。每一輪地方誌書編修工作完成後,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在編纂地方綜合年鑒、搜集資料以及向社會提供咨詢服務的同時,啟動新一輪地方誌書的續修工作。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可以向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個人徵集有關地方誌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提供支持。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可以對有關資料進行查閱、摘抄、復制,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以及不符合檔案開放條件的除外。
地方誌資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提供有關資料,可以獲得適當報酬。地方誌資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不得故意提供虛假資料。第十二條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列入規劃的地方誌書經審查驗收,方可以公開出版。
對地方誌書進行審查驗收,應當組織有關保密、檔案、歷史、法律、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專家參加,重點審查地方誌書的內容是否符合憲法和保密、檔案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是否全面、客觀地反映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
對地方誌書進行審查驗收的主體、程序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第十三條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綜合年鑒,經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確定的部門批准,方可以公開出版。第十四條地方誌應當在出版後3個月內報送上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備案。
在地方誌編纂過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資料、圖表、照片、音像資料、實物等以及形成的地方誌文稿,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指定專職人員集中統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損毀;修志工作完成後,應當依法移交本級國家檔案館或者方誌館保存、管理,個人不得據為己有或者出租、出讓、轉借。第十五條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為職務作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其著作權由組織編纂的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享有,參與編纂的人員享有署名權。第十六條地方誌工作應當為地方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服務。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應當積極開拓社會用志途徑,可以通過建設資料庫、網站等方式,加強地方誌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利用上述資料庫、網站查閱、摘抄地方誌。

⑼ 濰坊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制定地方性法規活動,保證立法質量,發揮地方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建設法治濰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山東省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規條例》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廢止和解釋地方性法規,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堅持黨的領導,發揮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體現人民意志,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遵循社會主義民主和公開的原則,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注重體現地方特色,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地方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第四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第五條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山東省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市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第六條規定下列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市人民代表大會通過:
(一)本市特別重大的事項;
(二)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程序;
(三)對市人民代表大會的法定職責和議事程序作出的具體規定;
(四)應當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其他事項。
前款規定以外的事項,可以由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常務委員會可以對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地方性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七條制定地方性法規,對上位法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一般不作重復性規定。第二章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程序第八條市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第九條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十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時,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第十條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地方性法規案,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會議依照本條例第三章規定的有關程序審議後,決定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
常務委員會依照前款規定審議地方性法規案,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徵求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意見,並將有關情況予以反饋;市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立法調研,可以邀請有關的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參加。第十一條常務委員會決定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的地方性法規案,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一個月前將地方性法規草案發給代表。第十二條列入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常務委員會或者提案人的說明後,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
各代表團審議地方性法規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各代表團審議地方性法規案時,根據代表團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
各代表團對地方性法規案的審議意見,應當書面報送大會秘書處。第十三條列入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意見,並印發會議。第十四條列入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地方性法規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和地方性法規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審議結果的報告中予以說明,經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後,印發會議。

⑽ 山西省地方誌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誌的編纂、管理和開發利用,發揮地方誌傳承文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根據國務院《地方誌工作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地方誌包括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及地情文獻。
地方誌書,是指全面系統、客觀真實地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
地方綜合年鑒,是指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情況的年度資料性文獻。
地情文獻,是指除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以外,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情況的專門性資料文獻。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地方誌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地方誌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主管本行政區域的地方誌工作,主要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地方誌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相關政策;
(二)組織、指導、督促和檢查地方誌工作;
(三)擬定地方誌工作規劃和編纂方案;
(四)組織編纂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地情文獻;
(五)徵集、保存地方誌文獻和資料;
(六)組織整理舊志;
(七)開展地方誌理論研究;
(八)組織開發利用地方誌資源;
(九)培訓地方誌編纂人員。第五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省地方誌編纂總體工作規劃。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省地方誌編纂總體工作規劃,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地方誌工作規劃,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備案。第六條地方誌編纂人員實行專兼職相結合,編纂人員應當經過專業崗位培訓,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學術水平,並可以依照國家規定參加專業技術職稱評定。
地方誌編纂人員應當忠於史實,據事直書。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編纂人員在地方誌中作虛假記述。第七條省編纂的地方誌書應當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出版;設區的市編纂的地方誌書應當報省地方誌辦公室審查驗收後,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出版;縣(市、區)編纂的地方誌書應當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審查驗收,並經省地方誌辦公室審核後,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出版。
從事鄉(鎮)志、村志編纂活動的,應當接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的指導;從事部門志、行業志、專門志編纂活動的,應當接受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的指導。第八條省、設區的市、縣(市、區)三級地方誌書每二十年左右編修一次。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綜合年鑒按年度編輯出版。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向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徵集地方誌資料,相關單位應當提供。第十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公共圖書館、國家檔案館、國有博物館為地方誌編纂工作提供資料,不得收取費用,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地方誌出版後應當向提供資料的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國有博物館無償提供館藏書。第十一條地方誌編纂過程中收集到的紙質資料、音像資料、電子文檔、口述資料、實物等,以及編纂過程中形成的地方誌文稿,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管理保存,不得損毀;修志工作完成後,應當移交國家檔案館或者方誌館管理保存。第十二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的地方誌工作規劃,參與地方誌編纂,並接受當地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按照地方誌工作規劃和編纂方案承擔地方誌編纂任務的單位應當明確具體承擔地方誌編纂工作的機構和人員,保障經費和辦公條件,按時完成編纂任務。第十三條編纂單位應當在地方誌出版後三個月內向本級和上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報送樣書,並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參與編纂的人員支付稿酬或者報酬。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地方誌工作信息化建設納入本級人民政府信息化建設規劃。
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應當建立地情信息庫、地情網站,為社會提供咨詢和信息服務。第十五條省、設區的市及有條件的縣(市、區)應當建立方誌館,用於地方誌的編修、徵集、保存、展示、研究、開發利用,免費向公眾開放。

熱點內容
合同法司從合同的效力 發布:2025-01-18 16:27:45 瀏覽:469
職業道德自查自糾 發布:2025-01-18 15:33:54 瀏覽:125
環境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8 15:32:32 瀏覽: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發布:2025-01-18 14:58:08 瀏覽:840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