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法規培訓
『壹』 如何完善會計法律法規
(一)適應發展需要,積極修訂會計法律法規。積極推進現行會計法律法規,如《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總會計師條例》、《注冊會計師法實施條例》等修訂制定工作。我們已將《會計法》實施相關問題研究作為2012年的會計重點課題,並組織相關單位進行重點研究,全面、深入了解《會計法》實施的情況和問題,為修訂《會計法》做准備。目前《注冊會計師法(修正案)》草案已遞交有關機構研究討論審議,同時,我們將緊鑼密鼓地啟動《注冊會計師法實施條例》的起草工作,對修正案有關條款進行必要的細化,為順利貫徹落實《注冊會計師法》奠定扎實基礎。今年我們已組織相關單位開展了總會計師制度框架研究的課題工作,課題對《總會計師條例》的修訂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為今後修訂完善《總會計師條例》打下了基礎。
(二)應對環境變化,加快完善會計規章制度。密切結合我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實際,充分考慮我國會計工作發展需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相關會計規章制度。抓緊完善和制定《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檔案管理辦法》、《代理記賬管理辦法》等會計規章以及其他會計規范性文件;逐步完善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與國際慣例協調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體系、內部控制規范體系以及會計信息化標准體系,並推進全面、平穩、有效實施;推進完善注冊會計師管理相關規章制度體系建設等。
(三)加強宣傳教育,營造依法管理會計的法治環境。通過報刊網路等平台及時發布會計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組織開展學習培訓、將會計法律法規知識納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印發宣傳讀本等有效形式,弘揚會計法治精神,增強會計人員學法、知法、守法的觀念和意識,積極引導廣大會計人員通過合法渠道反映利益訴求和維護自身權益;通過開展會計法律法規知識競賽、有獎徵文、表彰先進等多種活動,廣泛宣傳依法管理會計、依法開展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增強會計人員的法律素質和誠信意識,營造良好的會計法治環境。
(四)強化執法檢查,保證會計法律法規的實施效果。法律的生命在於執行,再完備的法律如果得不到執行,等於一紙空文,甚至比沒有法律影響還要壞,其結果不僅會損害法律的尊嚴,也將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損害政府的權威。因此,必須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會計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是開展各項會計工作的根本保證,各級會計管理部門要依法履行好《會計法》賦予的職責和義務,建立健全會計法律法規監督檢查制度,不斷探索推進會計法律法規實施的新舉措和新方式,加強會計法律法規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會計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對違反會計法律法規的行為要嚴肅處理,加強對違法單位的後續管理和必要教育,針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督促有關單位健全制度,加強管理,堵塞漏洞,確保整改工作落實到位。要健全會計執法機構,加強會計執法隊伍建設,配備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過硬的會計執法人員,加強執法人員繼續教育和業務培訓,提高會計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
『貳』 會計從業資格的『財經法規』有必要交錢去培訓班補習班嗎
有,做會計很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概念清楚,所以很有必要。
『叄』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內容包括哪些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會計理論與實務; (二)財務、會計法規制度; (三)會計職業道德規范; (四)會計電算化知識; (五)其他相關知識; (六)其他相關的法規制度。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形式分為接受培訓和自學兩種。 (一)、培訓形式包括: 1、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組織的培訓; 2、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委託培訓單位組織的培訓; 3、省級主管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 4、正在普通院校或成人院校接受國家承認的會計專業 學歷教育; 5、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認可的其他培訓形式。 (二)、自學形式包括: 1、部門或單位自行組織的業務學習,崗位培訓; 2、承擔會計專業課題並取得研究成果; 3、參加上一級別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4、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認可的其他自學形式。 我國票據法規定,票據行為人在下列情況下可以意思表示有缺陷主張票據行為無效:受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票據行為。票據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不得簽發無對價的匯票用以騙取銀行或者其他票據當事人的資金。」非善意的票據行為亦屬無效。
『肆』 與會計人員相關的法規制度有那些
財務會計制度有哪幾種?為了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真實、完整地提供會計信息,根據《中內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容及國家其他有關法律和法規,制定本制度。
1.《企業會計制度》。
2.《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3.《小企業會計制度》。
4.《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5.《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
6.《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7.《內部會計控制規范》。
8.其他會計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伍』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規范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促進我國會計工作水平的提高,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會計管理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會計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第三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實際需要出發,服務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第四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以提高會計人員政治素質、業務能力、職業道德水平,使其知識和技能不斷得到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第五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象為在職會計人員,具體包括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從事會計工作並取得會計證的會計人員。第六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分為高級、中級、初級三個級別,即高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和初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
(一)高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高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及具備相當水平的會計人員;
(二)中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及具備相當水平的會計人員;
(三)初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和已取得會計證但未取得或受聘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的會計人員。第二章繼續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第七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應堅持聯系實際、講求實效、學以致用的原則。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主要內容包括:
(一)會計理論與實務;
(二)財務、會計法規制度;
(三)會計職業道德規范;
(四)其他相關知識;
(五)其他相關法規制度。第八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包括接受培訓和自學兩種形式。
(一)培訓形式包括:
1、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組織的培訓;
2、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批准設立的培訓點舉辦的培訓;
3、省級以上業務主管部門舉辦的業務培訓;
4、正在普通院校或成人院校接受國家承認的會計專業學歷教育;
5、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認可的其他形式。
(二)自學形式包括:
1、部門或單位自行組織的業務學習、崗位培訓;
2、承擔會計專業課題研究,並取得研究成果;
3、參加上一級別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4、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認可的其他形式。第九條高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和中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不少於68小時,其中接受培訓時間每年累計不少於20小時,自學時間每年累計不少於48小時。初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不少於72小時,其中接受培訓時間每年累計不少於24小時,自學時間每年累計不少於48小時。
承擔會計專業課題研究、參加上一級別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等自學形式需要折算自學小時的折算方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制定。第十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會計人員,其繼續教育時間可以順延,在下一年度一並完成規定的繼續教育時間:
(一)年度內在境外工作超過六個月的;
(二)年度內病假超過六個月的;
(三)生育;
(四)其他情況。
有上述情況的會計人員由個人提出書面申請,單位證明,經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審核後確認。第三章繼續教育的組織與實施第十一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實行統一規劃、分級管理的原則。第十二條財政部負責全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管理工作。
(一)制定全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規定、辦法;
(二)制定全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科目指南或培訓大綱;
(三)編寫或推薦全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教材或資料;
(四)組織全國性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活動;
(五)指導、檢查各地區繼續教育工作。第十三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負責本地區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組織管理工作。
(一)制定本地區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實施辦法;
(二)制定本地區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劃,並組織實施;
(三)組織開展本地區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活動;
(四)在使用財政部統一編寫或推薦的全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教材或資料的基礎上,報經財政部同意後,可結合本地區的實際需要,補充編寫或推薦適合本地區特點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教材或資料;
(五)指導、檢查本地區繼續教育工作。
『陸』 會計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必須依照本法辦理會計事務。
第三條各單位必須依法設置會計賬簿,並保證其真實、完整。
第四條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第五條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會計資料,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
第六條對認真執行本法,忠於職守,堅持原則,做出顯著成績的會計人員,給予精神的或者物質的獎勵。
第七條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
第八條國家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並公布。
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依照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有特殊要求的行業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審核批准。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軍隊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備案。
第二章會計核算
第九條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任何單位不得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或者資料進行會計核算。
第十條下列經濟業務事項,應當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
(一)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二)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三)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四)資本、基金的增減;
(五)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
(六)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七)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第十一條會計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十二條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
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第十三條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其軟體及其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也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及其他會計資料,不得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
第十四條會計憑證包括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
辦理本法第十條所列的經濟業務事項,必須填制或者取得原始憑證並及時送交會計機構。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必須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有權不予接受,並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並要求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更正、補充。
原始憑證記載的各項內容均不得塗改;原始憑證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或者更正,更正處應當加蓋出具單位印章。原始憑證金額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不得在原始憑證上更正。
記賬憑證應當根據經過審核的原始憑證及有關資料編制。
第十五條會計賬簿登記,必須以經過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並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會計賬簿包括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其他輔助性賬簿。
會計賬簿應當按照連續編號的頁碼順序登記。會計賬簿記錄發生錯誤或者隔頁、缺號、跳行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方法更正,並由會計人員和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在更正處蓋章。
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其會計賬簿的登記、更正,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第十六條各單位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事項應當在依法設置的會計賬簿上統一登記、核算,不得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私設會計賬簿登記、核算。
第十七條各單位應當定期將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相互核對,保證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及款項的實有數額相符、會計賬簿記錄與會計憑證的有關內容相符、會計賬簿之間相對應的記錄相符、會計賬簿記錄與會計報表的有關內容相符。
第十八條各單位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確有必要變更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變更,並將變更的原因、情況及影響在財務會計報告中說明。
第十九條單位提供的擔保、未決訴訟等或有事項,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說明。
第二十條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根據經過審核的會計賬簿記錄和有關資料編制,並符合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關於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要求、提供對象和提供期限的規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其編制依據應當一致。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須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應當隨同財務會計報告一並提供。
第二十一條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由單位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並蓋章;設置總會計師的單位,還須由總會計師簽名並蓋章。
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財務會計報告真實、完整。
第二十二條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組織的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外國文字。
第二十三條各單位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應當建立檔案,妥善保管。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和銷毀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三章公司、企業會計核算的特別規定
第二十四條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除應當遵守本法第二章的規定外,還應當遵守本章規定。
第二十五條公司、企業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確認、計量和記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成本和利潤。
第二十六條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隨意改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標准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二)虛列或者隱瞞收入,推遲或者提前確認收入;
(三)隨意改變費用、成本的確認標准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費用、成本;
(四)隨意調整利潤的計算、分配方法,編造虛假利潤或者隱瞞利潤;
(五)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四章會計監督
第二十七條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二)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序應當明確;
(三)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
(四)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第二十八條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者按照職權予以糾正。
第二十九條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發現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不相符的,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有權自行處理的,應當及時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作出處理。
第三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行為,有權檢舉。收到檢舉的部門有權處理的,應當依法按照職責分工及時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處理。收到檢舉的部門、負責處理的部門應當為檢舉人保密,不得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
第三十一條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單位,應當向受委託的會計師事務所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不實或者不當的審計報告。
財政部門有權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的程序和內容進行監督。
第三十二條財政部門對各單位的下列情況實施監督:
(一)是否依法設置會計賬簿;
(二)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
(三)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四)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從業資格。
在對前款第(二)項所列事項實施監督,發現重大違法嫌疑時,國務院財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向與被監督單位有經濟業務往來的單位和被監督單位開立賬戶的金融機構查詢有關情況,有關單位和金融機構應當給予支持。
第三十三條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
前款所列監督檢查部門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依法實施監督檢查後,應當出具檢查結論。有關監督檢查部門已經作出的檢查結論能夠滿足其他監督檢查部門履行本部門職責需要的,其他監督檢查部門應當加以利用,避免重復查賬。
第三十四條依法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對在監督檢查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
第三十五條各單位必須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接受有關監督檢查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不得拒絕、隱匿、謊報。
第五章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第三十六條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不具備設置條件的,應當委託經批准設立從事會計代理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代理記賬。
國有的和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大、中型企業必須設置總會計師。總會計師的任職資格、任免程序、職責許可權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十七條會計機構內部應當建立稽核制度。
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第三十八條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
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
第三十九條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應當加強。
第四十條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賬,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佔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除前款規定的人員外,因違法違紀行為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自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之日起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一條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者離職,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一般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監交;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單位負責人監交,必要時主管單位可以派人會同監交。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
(二)私設會計賬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賬簿或者登記會計賬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四條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五條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第四十七條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法第三十條規定,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的,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同時違反其他法律規定的,由有關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進行處罰。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條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單位負責人,是指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代表單位行使職權的主要負責人。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
第五十一條個體工商戶會計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的原則另行規定。
第五十二條本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柒』 如何加強會計人員的法律觀念
一、會計法律責任概述
會計法律責任是指會計法律關系中的主體因違反會計法律、法規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後果,是對違法者違法行為的制裁。我國《會計法》明確規定,會計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單位負責人、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其他人員和會計的監管部門。這里的法律法規不僅僅指《會計法》,還包括《公司法》、《審計法》、《保險法》、《注冊會計師法》、《合夥企業法》、《獨資企業法》、《企業破產法》、《所得稅法》等與會計工作有關的相應法律、法規。
會計法律責任的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行政責任,又分為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二是民事責任,由於會計人員一般是被動的造假,不需承擔主要的民事責任,企業的法人要對企業的財務報表負責,因此民事責任主要由企業的法人承擔;三是刑事責任,這是會計法律責任中最為嚴重的,如果會計違法行為比較嚴重,造成的後果或者損失巨大,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由於會計工作涉及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會計人員責任重大,對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直接關繫到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影響到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進而影響到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決策,加之我國目前對於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和執行中還尚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加強會計法律責任意識的培養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經濟形勢的需要。
二、會計法律責任存在的問題
新《會計法》的全面實施強化了企業和會計工作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意識,減少了會計舞弊和貪污的發生,總體上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但是,還是有很多會計人員法律責任意識淡薄,對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存在誤區,對會計造假的認定存在誤解,同時在會計法律責任的強制執行過程中,執法的剛力不夠,導致會計造假、會計舞弊的行為時有發生。
1、會計人員對會計法律責任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
一方面,目前的我國的就業壓力比較大,為了保住飯碗很多會計人員迫於壓力屈服於老闆的意識,而將會計的責任拋於腦後。另外,由於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的總負責人是企業的法人代表,很多會計人員認為自身所承擔的法律責任相對比較小,出了問題會有領導負責。這種對法律責任沒有足夠重視的態度,直接導致造假賬、偷稅漏稅行為的發生。
2、單位的負責人對自身要承擔的會計法律責任認識不充分
新《會計法》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但是在現實中很多企業的負責人只是把自己放在了最高決策者的位置上,過多的關注企業的行政管理工作,忽略了企業的財務工作,甚至很多負責人不懂會計,對於企業的財務制度和財務決策沒能及時的監督和考核,導致企業的財務缺乏有力的內部控制機制。
3、對虛假會計信息的認定存在認識誤區
在認定會計法律責任的時候,關鍵性的一步是確認虛假的會計信息,而目前對於虛假的會計信息的認定,存在兩種觀點。一種是認為應該通過會計專業的角度來判定,一種則是認為要根據法律的角度來確定。兩種觀點沒有達成一種共識,致使對於實際工作中虛假會計信息的認定至今存在著分歧。
4、對於會計違法行為的處罰缺乏有力的外部保障體制
雖然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於會計法律責任都有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在違法行為發生時,對於責任的追究和處罰缺乏有力的外部監督保障機制。我國目前對於會計違法行為的制裁監督機構跟其他的違法行為是一樣的,都是依靠檢察院進行監督執行,缺乏一個專門的有力的行政部門,保障對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制裁得到有效執行和實施。
三、提高對會計法律責任認識的幾點建議
由於會計法律責任的主體不僅僅是會計人員,還涉及到單位的管理層,因此要全面的、有針對性的加強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意識的培養,努力做到防患於未然。
首先,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法律責任意識。會計人員是財務工作的執行者,其素質直接關繫到財務工作成果的質量,因此要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明確會計人員的職責及其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從根源上防止和減少違法行為的發生。
其次,提高單位負責人的會計法律責任意識,確保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的有效性。提高企業負責人的會計責任意識,促使他們學習必要的財務知識,增強會計法制觀念,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管理,並通過制定有效的內部財務控制體系,防止和監督會計舞弊的發生。
再次,企業和政府部門要加強對會計違法行為的執法力度,保障法律責任違規處罰的有效落實。雖然制定法律法規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引導和約束人們的行為,並不是為了懲罰違法行為,但是對於違法行為的處罰決不能手軟。上級管理部門要加大對財務人員舞弊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包庇任何違規、違法行為,國家行政機關可以通過設立專門的機構,確保對違法行為的處罰落實到實處。
總之,企業的管理者、會計人員、政府的相關的行政部門都要加強會計和法律相關知識的學習,明確自己的職責和法律責任,會計人員要遵守職業道德,服務企業,服務社會。企業以及政府一旦發現違法行為,要及時進行制止並將責任落實到相關人員,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捌』 在會計培訓班要多少錢呢
一般考會計證的話在七八百左右。學習實操的話,那就不好說了,一般有三千到一萬不等,自學的成本最低,在網上學習次之,學習面授班是最貴的。具體需要看報考的是什麼班,也就是你現在的會計基礎怎麼樣,已經有基礎了,就可以報考難一點的級別,沒有基礎或沒有實操經驗就需要報考會計基礎班。
不同的會計培訓班學習的費用是不同的,同時不同的考證等級學習的費用也是不一樣的。價格也會根據地區不一樣略有差別。
如果你只是想考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話,那要學三門《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電算化》,三門都是最基礎的,一般都是700-1100這個數字之間,而如果是會計考級的培訓,那費用就相對來要高些,都一千以上了。如果是網校的話,那費用又要便宜一點的。
『玖』 如何有效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質量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提高會計人員專業水平,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修養。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手段。在具體組織實施繼續教育的過程中,因教育形式單一、培訓內容缺乏靈活性、培訓時間安排不合理等原因,會計人員對繼續教育的必要性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我的建議是 一、 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組織管理 (一)各級會計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符合國家規定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體系和運行機制,制定好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計劃。並積極組織實施。 (二)切實搞好宣傳工作,讓各單位負責人、每一名會計人員都明白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性,使各單位負責人積極支持繼續教育工作,讓每一名會計人員都自願地接受繼續教育。 (三)各級具體負責培訓的機構,必須從軟、硬體上優化教學資源。切實保證培訓質量,使會計人員達到規定的培訓時間和考核要求。 (四)會計管理部門要積極指導各業務主管部門組織所屬會計人員開展自學,激發會計人員參與繼續教育的熱情,使之達到規定的自學時間要求。 (五 )建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考核制度,嚴格執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管理辦法》,按規定處理不參加繼續教育的人員。使其自覺接受繼續教育,不斷更新、補充、拓展業務知識,逐步提高業務技能。 二、充實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內容 (一)加強會計法規制度的培訓,要求學員學深、吃透、把握准。各種會計法規、制度、條例等是規范社會經濟運行秩序,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法律保障,是進行會計核算和監督工作的基本依據。國家每年都要出台或變更部分准則、條例等,這就要求從事具體工作的廣大會計人員必須逐條逐項加以學習、領會和消化,才能從較高的視角把握財會工作的運行規律,堅持依法辦事增強會計工作的原則性、預見性、創造性。 (二 )加強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的培訓。現代會計科學迅速發展,新理論、新方法層出不窮。一些企業要參與國際投資和國際籌資活動,如何低成本地籌集資金,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如何防範國際投資風險、與此相關的國際會計、國際稅收、國際理財等許許多多新課題擺在了會計人員面前。會計人員要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佔一席之地,必須盡快更新老化的知識和技能,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提高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能力,用掌握的新知識,來接受新事物、承擔新任務。所以,對於經濟較發達地區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以後要向這方面有所側重,對於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區。要著重培訓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使之客觀 、真實地反映會計信息.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和可靠的會計信息。
『拾』 黑龍江會計繼續教育的會計繼續教育概述
黑龍江省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實施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二條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會計法》賦予財政部門管理會計工作的重要職責之一,是提高會計隊伍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第三條會計人員享有參加繼續教育的權利和接受繼續教育的義務。
第四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象為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的會計人員。
第五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要任務是通過繼續教育培訓,提高會計人員政治素質、業務能力、職業道德水平,使其知識和技能不斷得到更新、補充、拓展。
第六條會計人員每年參加繼續教育培訓(面授)的時間不得少於24小時。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會計人員,其繼續教育時間可以順延,在下一年度一並完成規定的繼續教育時間:
(一)年度內在境外工作超過6個月的;
(二)年度內病假超過6個月的;
(三)生育;
(四)其他情況。
有上述情況的會計人員由個人提出書面申請。單位出具證明,經縣級以上財政部門審核確認或授權審核確認。
第二章繼續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第七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主要包括會計理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技能訓練和職業道德等。
(一)會計理論繼續教育,重點加強會計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的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
(二)政策法規繼續教育,重點加強會計法規制度及其它相關法規制度的培訓,提高會計人員依法理財的能力;
(三)業務知識培訓和技能訓練,重點加強履行崗位職責所必備的專業知識和經營管理、內部控制、信息化等方面的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業務技能;
(四)職業道德繼續教育,重點加強會計職業道德的培訓,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
第八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分為高級、中級以下(含中級,下同)兩個級別,即高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級以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
(一)高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象是已取得或受聘高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及具備相應資格的會計人員;
(二)中級以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象是已取得或受聘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以下及具備相應資格的會計人員。
第九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形式以接受培訓為主,在職自學作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補充。
會計人員可以自願選擇財政部門認可的培訓形式:
(一)由財政部門備案並予以公布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機構組織的會計培訓;
(二)由財政部門組織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師資培訓或會計人員培訓;
(三)參加經財政部門認可的會計人員所在單位組織的會計類脫產培訓;
(四)參加會計、審計、統計、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以及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注冊稅務師考試,並在當年至少取得1科(含1科)以上考試合格;
(五)財政部門認可的其他形式。
第十條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應當根據會計人員的特點,綜合運用講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提高培訓效果和質量。
第十一條推廣網路教育、遠程教育、電化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教學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第十二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實行培訓考試制度。參加培訓人員培訓時間滿24小時後,應參加由財政部門統一命題的考試,合格後視為完成年度繼續教育。
第十三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實行登記管理。培訓機構應在會計人員完成繼續教育培訓的15日內,將參加培訓人員的有關資料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檔案號、培訓內容、培訓時間、成績等)以電子文本形式報財政部門。
財政部門應在會計人員信息庫中及時記載、更新持證人員繼續教育信息。
繼續教育內容
企業單位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新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財會[2010]11號)為主要內容;行政事業單位以即將下發的《黑龍江省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試行)》、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等為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