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信訪責任條例

信訪責任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9-16 20:02:52

❶ 信訪條例(2005)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信訪人。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為信訪人採用本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第四條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科學、民主決策,依法履行職責,從源頭上預防導致信訪事項的矛盾和糾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通過聯席會議、建立排查調處機制、建立信訪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及時化解矛盾和糾紛。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的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信訪工作機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信訪工作機構)或者人員,具體負責信訪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是本級人民政府負責信訪工作的行政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交辦、轉送信訪人提出的信訪事項;
(二)承辦上級和本級人民政府交由處理的信訪事項;
(三)協調處理重要信訪事項;
(四)督促檢查信訪事項的處理;
(五)研究、分析信訪情況,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進工作的建議;
(六)對本級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的信訪工作進行指導。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對信訪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嚴格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並在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信訪工作績效納入公務員考核體系。第八條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或者對改進國家機關工作以及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有貢獻的,由有關行政機關或者單位給予獎勵。
對在信訪工作中做出優異成績的單位或者個人,由有關行政機關給予獎勵。第二章信訪渠道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地址、電子信箱、投訴電話、信訪接待的時間和地點、查詢信訪事項處理進展及結果的方式等相關事項。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在其信訪接待場所或者網站公布與信訪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以及其他為信訪人提供便利的相關事項。第十條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信訪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機關負責人協調處理信訪事項。信訪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點向有關行政機關負責人當面反映信訪事項。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負責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員,可以就信訪人反映突出的問題到信訪人居住地與信訪人面談溝通。第十一條國家信訪工作機構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路資源,建立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為信訪人在當地提出信訪事項、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提供便利。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路資源,建立或者確定本行政區域的信訪信息系統,並與上級人民政府、政府有關部門、下級人民政府的信訪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❷ 信訪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所屬部門(以下簡稱各級行政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依法應當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第三條各級行政機關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第四條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誰主管、誰負責,及時、就地依法解決問題與思想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各級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問題,檢查指導信訪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信訪工作機構)或者人員,負責具體受理、辦理信訪事項。第二章信訪人第七條信訪人,是指採用書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行政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第八條信訪人對下列信訪事項,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
(一)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和要求;
(二)檢舉、揭發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
(三)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
(四)其他信訪事項。
前款第(二)項、第(三)項信訪事項,法律、行政法規對處理程序另有規定的,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提出。第九條信訪人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應當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第十條信訪人的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作出處理決定的有關行政機關或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第十一條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的,應當到有關行政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
走訪不得圍堵、沖擊國家機關,不得攔截公務車輛。第十二條多人反映共同意見、建議和要求的,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話等形式提出;需要採用走訪形式的,應當推選代表提出,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第十三條信訪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第十四條信訪人應當遵守信訪秩序,不得影響國家機關工作秩序,不得損害接待場所的公私財物,不得糾纏、侮辱、毆打、威脅接待人員,不得攜帶危險品、爆炸品以及管制器械進入接待場所。第三章受理第十五條各級行政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受理信訪人提出屬於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信訪事項。第十六條信訪人提出屬於本條例第九條規定的信訪事項的,信訪工作機構應當根據情況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
對已經或者應當通過訴訟、行政復議、仲裁解決的信訪事項,信訪工作機構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第十七條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的信訪事項,由所涉及的行政機關協商受理;受理有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協調決定受理機關。第十八條應當對信訪事項作出處理的行政機關合並、撤銷的,由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受理。第十九條信訪人未依照本條例第十條的規定而直接到上級行政機關走訪的,信訪工作機構應當告知其依照本條例第十條的規定提出;上級行政機關認為有必要直接受理的,可以直接受理。第二十條信訪工作機構發現來訪人員中有傳染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人的,應當通報所在地的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由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第二十一條信訪工作機構發現來訪人員中有精神病人的,應當通知精神病人所在地區、單位或者監護人將其接回。
對不能控制自己行為、妨礙信訪秩序的精神病人,信訪工作機構可以請求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將其帶離接待場所,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收容或者遣送,或者通知其所在地區、單位或者監護人將其帶回。第二十二條信訪人不遵守本條例第十一條、第十四條的規定,影響接待工作的,信訪工作機構可以給予批評教育;批評教育無效的,信訪工作機構可以請求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將其帶離接待場所,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收容、遣送或者通知其所在地區、單位或者監護人將其帶回。

❸ 2021年信訪條例是什麼

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等書面形式;信訪人提出投訴請求的,還應當載明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和請求、事實、理由。有關機關對採用口頭形式提出的投訴請求,應當記錄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和請求、事實、理由。
《信訪條例》
第二十二條信訪人按照本條例規定直接向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以外的行政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有關行政機關應當予以登記;對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並屬於本機關法定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應當受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對不屬於本機關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向有權的機關提出。有關行政機關收到信訪事項後,能夠當場答復是否受理的,應當當場書面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書面告知信訪人。但是,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不清的除外。有關行政機關應當相互通報信訪事項的受理情況。
第二十八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理信訪事項,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宣傳法制、教育疏導,及時妥善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第二十九條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有利於行政機關改進工作、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認真研究論證並積極採納。
第三十條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信訪事項或者信訪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三十一條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信訪事項,應當聽取信訪人陳述事實和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信訪人、有關組織和人員說明情況;需要進一步核實有關情況的,可以向其他組織和人員調查。對重大、復雜、疑難的信訪事項,可以舉行聽證。聽證應當公開舉行,通過質詢、辯論、評議、合議等方式,查明事實,分清責任。聽證范圍、主持人、參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二條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經調查核實,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分別作出以下處理,並書面答復信訪人:(一)請求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予以支持;(二)請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據的,應當對信訪人做好解釋工作;(三)請求缺乏事實根據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不予支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照前款第(一)項規定作出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應當督促有關機關或者單位執行。

❹ 信訪條例是什麼

信訪,是指公民個人或群體以書信、電子郵件、走訪、電話、傳真、簡訊等多種參與形式與國家的政黨、政府、社團、人大、司法、政協、社區、企事業單位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或人員接觸,以反映情況,表達自身意見,請求解決問題,有關信訪工作機構或人員採用一定的方式進行處理的一種制度。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特色除法律以外的又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一種比較直接的利益表達形式。但是,由於信訪的有關信息一般要經過信訪辦公室工作人員的篩選,然後遞交給有關領導、有關機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也是一種間接的利益表達方式。中國政府的突出特點,是在大部分民眾頭上,從中央到鄉鎮共有五級黨政政府(在農村地區有時還包括一級不是政府的政府,那就是村委會、村黨支部),城市比農村少一級鄉鎮政府(直轄市再少一級──地市級),但又多一級「單位」。上下級黨政政府之間等級地位十分森嚴,各級政府都是下管一級,形成一個層層向下約束、層層向上負責的「金字塔」式的嵌套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第一條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信訪人。
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為信訪人採用本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
第四條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❺ 江西省信訪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規范信訪行為和信訪工作,保持國家機關同人民的密切聯系,維護信訪秩序和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國務院《信訪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話、傳真、電子郵件、走訪等形式,向各級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以及申訴、檢舉和控告,依法應當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第三條信訪人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進行信訪活動以及本省各級國家機關處理信訪事項,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信訪是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參與國家經濟、社會事務管理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機關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重要渠道。第五條信訪人依法進行信訪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壓制、打擊報復、迫害。
任何人不得脅迫、收買他人參加集體走訪或者阻止他人退出集體走訪。第六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切實加強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信訪權利。第七條信訪工作堅持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本著解決實際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精神,及時、就地、依法、公正解決問題。第八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按照保障信訪渠道暢通、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信訪工作機構)或者配備專(兼)職信訪工作人員。
各級國家機關應當為信訪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第九條對在信訪工作中作出優異成績的單位或者個人,由有關國家機關給予表彰、獎勵。
信訪人提出的意見、建議和檢舉、控告,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或者對改進國家機關工作以及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有貢獻的,由有關國家機關或者單位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信訪人的權利和義務第十條 信訪人有權向國家機關提出下列信訪事項:
(一)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
(二)檢舉、揭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
(三)申訴、控告侵害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
(四)其他信訪事項。第十一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了解信訪工作制度及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
(二)要求信訪工作人員提供與其提出的信訪事項有關的咨詢服務;
(三)對與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信訪工作人員提出迴避申請;
(四)向辦理機關查詢其信訪事項的辦理進展情況、辦理結果並要求答復。第十二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三)遵守信訪秩序。第十三條信訪人採用書信和電子郵件等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提倡簽署真實姓名,告知聯系方式。
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到當地有權作出處理決定的國家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並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證明。第十四條多人共同向國家機關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話、傳真或者電子郵件等形式提出;採用集體走訪形式的,應當服從信訪工作機構的接待安排,推選1至5名代表反映情況。第三章國家機關信訪工作責任第十五條信訪工作機構代表國家機關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辦理信訪事項;
(二)向下級機關交辦或者其他機關轉辦信訪事項;
(三)協調處理有關信訪事項,督促落實處理決定;
(四)檢查、指導下級機關的信訪工作;
(五)向信訪人宣傳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提供信訪咨詢服務;
(六)研究分析信訪情況,及時向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提供信訪信息和解決問題的建議;
(七)其他依法應當履行的職責。
無信訪工作機構的,由專(兼)職信訪工作人員履行前款規定的職責。第十六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建立下列信訪工作制度:
(一)信訪工作領導責任制、信訪工作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
(二)負責人接待人民群眾來訪制度、下訪和約訪人民群眾制度、閱批重要來信制度、包案協調處理重要信訪事項制度;
(三)國家機關之間的信訪工作聯系制度;
(四)重大、緊急信訪信息及時報告和信訪問題調查研究制度;
(五)重大信訪案件督查督辦制度;
(六)辦信、接訪、回復、報告、歸檔制度。

❻ 信訪工作條例規定

《信訪工作條例規定》

第一條為了堅持和加強黨對信訪工作的全面領導,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保持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以及群團組織、國有企事業單位等開展信訪工作。

第三條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各級機關、單位及其領導幹部、工作人員接受群眾監督、改進工作作風的重要途徑。

第四條信訪工作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為民解難、為黨分憂的政治責任,堅守人民情懷,堅持底線思維、法治思維,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化解信訪突出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第五條信訪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信訪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確保正確政治方向。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三)堅持落實信訪工作責任。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

(四)堅持依法按政策解決問題。將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依法維護群眾權益、規范信訪秩序。

(五)堅持源頭治理化解矛盾。多措並舉、綜合施策,著力點放在源頭預防和前端化解,把可能引發信訪問題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第六條各級機關、單位應當暢通信訪渠道,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信訪事項,傾聽人民群眾建議、意見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為人民群眾服務。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❼ 北京市信訪條例(2006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持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規范信訪工作和信訪行為,保障信訪活動依法有序進行,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信訪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本市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人,是指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條例所稱信訪請求,是指信訪人向本市國家機關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

本條例所稱信訪事項,是指本市國家機關依法受理的信訪請求。

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市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國家機關的信訪工作和信訪人的信訪活動。

國家機關處理信訪請求,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第四條國家機關應當加強信訪工作,暢通信訪渠道,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保障信訪工作依法有序進行。第五條本市信訪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

(二)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

(三)有關的國家機關、基層組織、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相互配合;

(四)方便信訪人。第六條國家機關信訪工作實行領導責任制。

國家機關主要負責人對信訪工作負總責,主管負責人負主管責任,其他負責人按照工作分工負分管責任。第七條國家機關應當將通過信訪渠道收集的信息納入決策評價體系,科學、民主決策,依法履行職責,從源頭上預防、化解導致信訪事項的社會矛盾和糾紛。

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政策等手段和教育、協調、調解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第八條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將信訪工作納入機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第九條本市建立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制度,對排查出的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社會矛盾和糾紛,採取疏導、協調、交辦、督辦、工作建議等方式予以化解。

國家機關發現重大、緊急信訪信息時,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上報,並在職責范圍內依法及時採取措施。第十條本市建立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通過會商、協調、督查等方式,研究處理重大、復雜、疑難信訪事項。第十一條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和完善人民建議徵集制度。信訪人提出的建議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或者對改進工作以及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有貢獻的,由有關國家機關給予獎勵和表彰。第十二條本市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信訪工作負總責。

本市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兼顧單位利益、職工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主動排查、妥善處理本單位導致信訪事項的矛盾和糾紛,積極協助國家機關做好涉及本單位的信訪工作,共同維護社會穩定。第十三條國家機關可以聘請律師、心理咨詢師、相關領域專家、社會志願者,為信訪人和國家機關提供法律和其他專業知識的咨詢服務。

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根據信訪工作需要,組織律師採取多種形式為信訪人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第十四條本市信訪工作所需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第二章信訪人的權利和義務第十五條信訪人依法信訪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壓制、打擊報復。第十六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依法享有下列權利:

(一)了解信訪工作制度和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

(二)要求信訪工作人員提供與其信訪請求有關的咨詢服務;

(三)對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信訪工作人員提出迴避請求;

(四)向辦理機關查詢其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

(五)要求對姓名以及涉及個人隱私的事項予以保密;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權利。

❽ 雲南省信訪條例(2017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規范信訪工作和信訪活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國家機關的信訪工作和信訪人的信訪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網路、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人,是指採用前款規定形式進行信訪活動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包括本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和派出機關,各級人民法院,各級人民檢察院。第三條信訪工作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訴訪分離、分類處理,依法、及時、公開、公正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四條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就地化解可能導致信訪問題的矛盾糾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信訪問題發生。第五條國家機關應當健全信訪工作屬地責任、主體責任和領導責任體系,完善信訪工作績效考核。第六條省、州(市)、縣(市、區)應當建立信訪工作協調機制,發揮綜合協調、組織推動、督導落實等作用,研究處理信訪突出問題。第二章信訪人的權利與義務第七條信訪人依法信訪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涉、阻撓信訪人依法進行的信訪活動,不得非法限制信訪人的人身自由,不得歧視、打擊報復信訪人。第八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依法提出信訪事項;
(二)要求國家機關提供與其信訪事項有關的咨詢服務;
(三)委託代理人進行信訪;
(四)對調查處理信訪事項進行陳述和申辯;
(五)對與本人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提出迴避申請;
(六)查詢信訪事項的受理、辦理情況;
(七)要求對個人隱私、商業秘密予以保密;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第九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依法逐級走訪;
(二)客觀真實提出信訪事項,不得歪曲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
(三)配合國家機關對信訪事項進行調查和處理;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第三章信訪工作機構第十條國家機關應當健全信訪工作機構,配備與信訪工作相適應的工作人員,為信訪工作機構和人員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保證必要的工作經費。第十一條信訪工作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登記、受理、轉送、交辦信訪事項;
(二)指導、督查信訪工作;
(三)督促檢查、協調信訪事項的處理;
(四)調查研究信訪情況,總結信訪工作經驗;
(五)宣傳法律、法規和政策;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二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信訪工作中,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文明接訪,不得刁難和歧視信訪人;
(二)依法及時處理信訪事項,不得推諉拖延;
(三)遵守工作紀律,不得徇私舞弊、接受信訪人請客送禮或者索取、收受賄賂;
(四)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國家秘密、工作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五)按照規定保管信訪材料,不得丟失、隱匿、偽造、篡改或者損毀;
(六)依法應當遵守的其他規定。第十三條信訪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並獲得必要的安全保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礙。第四章信訪渠道第十四條國家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布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地址、電子信箱、網址,信訪接待時間、地點和電話,信訪事項進展和結果的查詢方式等事項。
國家機關應當在信訪接待場所或者政務網站上公布信訪工作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信訪事項的受理范圍和處理程序等相關事項。第十五條國家機關負責人應當處理重要來信和網路投訴,接待重要來訪,定期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處理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國家機關負責人可以採取專題接訪、重點約訪、視頻接訪、帶案下訪等方式,協調處理相關信訪事項。

❾ 湖南省信訪條例(2006)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維護信訪秩序,保持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人,是指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行政區域內的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第三條信訪人依法提出信訪事項的行為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第四條國家機關應當加強信訪工作,建立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為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提供便利條件。

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對信訪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

國家機關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檢查指導信訪工作,研究解決信訪問題。第五條信訪工作應當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信訪工作機構。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部門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信訪工作機構)或者人員,具體負責信訪工作。

人民政府應當保障信訪工作的必要經費。國家機關應當為信訪工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提供必備的工作場所和其他工作條件。第七條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經研究論證,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或者對改進國家機關工作以及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有益的,有關國家機關應當積極採納。

國家機關應當將信訪工作績效納入單位考評和公務員考核體系,對在信訪工作中做出優異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信訪人和信訪事項的提出第八條信訪人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可以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一)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三)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四)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

(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

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第九條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了解信訪工作制度及信訪事項處理程序;

(二)查詢本人提出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並要求答復;

(三)要求信訪工作人員提供與其信訪事項有關的法律政策咨詢服務;

(四)要求與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工作人員迴避;

(五)依法提出復查、復核的申請;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第十條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

(二)遵守信訪秩序,按照國務院信訪條例和本條例規定的方式和程序進行信訪活動;

(三)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不得盜用他人名義信訪;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第十一條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等形式;信訪人提出投訴請求的,還應當載明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和請求、事實、理由等。第十二條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持本人身份證明到依法有權處理的國家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信訪接待場所提出。

多人提出共同信訪事項,確需採用走訪形式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五人。

❿ 《信訪工作條例》解讀

條例明確,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各級機關、單位及其領導幹部、工作人員接受群眾監督、改進工作作風的重要途徑。

條例列出了信訪工作的5項原則,其中包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條例明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採用信息網路、書信、電話、傳真、走訪等形式,向各級機關、單位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有關機關、單位應當依規依法處理。

各級機關、單位領導幹部應當閱辦群眾來信和網上信訪、定期接待群眾來訪、定期下訪,包案化解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條例明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

信訪工作條例解讀對信訪人有啥要求:

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對於信訪人,條例規定,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多人走訪,代表人數不得超5人

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到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單位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

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涉及訴訟權利救濟的信訪事項,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政法部門提出。

多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訪事項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

信訪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機關、單位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機關、單位,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

(三)侮辱、毆打、威脅機關、單位工作人員,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毀壞財物。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

(六)其他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行為。

條例還明確,信訪人滋事擾序、纏訪鬧訪情節嚴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或者違反集會遊行示威相關法律法規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現場處置措施、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信訪人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以上內容參考:三亞市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條例》解讀

熱點內容
職業道德自查自糾 發布:2025-01-18 15:33:54 瀏覽:125
環境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8 15:32:32 瀏覽: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發布:2025-01-18 14:58:08 瀏覽:840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