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洱海保護管理條例

洱海保護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9-16 23:14:47

Ⅰ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洱海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開發利用,保障社會主義工農業生產發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及有關法律和本地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洱海最高水位1974米(海防高程、下同)界樁范圍內的海區,以及西洱河節制閘到一級電站進水口的河道,屬洱海管理的范圍。
羅坪山、標山、馬鞍山、點蒼山、旗鼓山、後山等洱海流域的山脈為洱海水源保護區。第三條洱海是受人工控制的多功能的高原淡水湖泊。它的管理和建設,必須堅持「統一規劃,保護治理,合理開發,綜合利用」的方針。開發利用洱海資源必須統籌考慮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加強科學研究,防止對資源因過度利用而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維護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要樹立全局觀念,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正確處理目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在自治州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制定保護治理和綜合開發利用洱海資源的計劃,使其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第四條自治州人民政府設立機構對洱海進行統一管理。洱海周圍的國家機關、部隊、學校、廠礦、企事業單位和鄉、鎮、村、社,各族人民都有責任保護洱海資源和生態環境,並有權對破壞洱海資源及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監督、檢舉和控告。第二章保護治理第五條自治州的自治機關要採取措施加強對洱海生態環境、水資源、生物資源和自然景觀的保護、治理。造成洱海自然資源破壞和水污染的單位及個人負有整治和改善的責任。第六條為確保洱海地區工農業生產用水和城鄉生活用水及水產、航運、旅遊等事業的全面發展,維護洱海廣大海區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必須嚴格控制洱海水位。最低運行水位為1971米,最高蓄水位為1974米。一切開發活動必須嚴格控制在此正常水位范圍內進行。
控制洱海水位各出水口的節制閘,由洱海管理局統一管理。第七條嚴禁在洱海界樁以內建房、圍海造田、築壩和興建其它建築物與構築物。第八條洱海水源主要山脈的森林,有關縣、市、鄉、鎮、村、社都要認真保護,嚴禁亂砍濫伐、毀林開荒、毀林搞副業;嚴防山林火災;荒山禿嶺,要按山林權屬負責造林綠化,提高植被覆蓋率;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增強水源涵養能力,改善海域環境。第九條恢復、改善洱海自然景觀。距離界樁以內五米、界樁以外十五米的岸灘,為洱海環海林帶,由洱海管理局會同林業、風景園林部門統一進行規劃,加快營造。各有關縣、市、鄉、鎮政府將綠化任務分地段劃到村、社,採取義務植樹,村社管護或直接劃到農戶進行綠化和管護。界樁以內的,可委託村社或個人代管;界樁以外的岸灘,誰造誰有,長期不變,允許繼承,在不影響景觀的前提下,由林業部門指導對個人所造林木進行修枝打杈、合理間伐、更新。由縣、市人民政府發給使用證。在規定期限內不積極綠化造林的,要徵收荒蕪費。
注入洱海的主要河道的水源林、防護林,由當地林業、水利部門和鄉、鎮政府負責組織營造和管理。第十條為防止和減少流沙充填洱海,對注入洱海的河道,由大理市、洱源縣分別進行治理。洱海沿岸入海河口,由洱海管理局會同有關縣、市水利部門負責組織治理。第十一條嚴格禁止在洱海周圍和水源附近新建、擴建、改建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和自然景觀的廠礦、企業。原建成的必須按國家規定的有關水質標准限期治理,到期達不到水污染治理要求的應當強制實行關、停、並、轉、遷。
一切新建、擴建、改建的建設項目以及其它水上設施,必須遵守國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經環保部門審批、檢驗,符合規定後方可建設和使用。第十二條保護洱海水域水質的良好狀態,防止水體受到污染,禁止直接或間接地向洱海水域排放工業廢水、生活污水。
嚴禁將含有汞、鎘、砷、鉻、鉛、氰化物、黃磷等有毒有害物的廢液、廢渣向水域排放、傾倒或直接埋入海濱地下。
禁止向注入洱海的河流溝道和海域傾倒工業廢渣、垃圾、畜禽屍體和其它廢棄物。
船舶的殘油、廢油必須回收,不準排入海內。凡有跑、冒、滴、漏油污的船舶,不準在洱海水面航行作業。第十三條保護洱海周圍的農業生態環境,防止農業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洱海周圍使用農葯,應符合國家有關農葯安全使用的規定和標准。
提高農葯、化肥施用技術,推廣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減輕農葯對農田作物和水體的污染。減少農業氮、磷流失入海對洱海營養化的影響。

Ⅱ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條例(2004修正)

第一條為加強對洱海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開發利用,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自治州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及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洱海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洱海是受人工控制的多功能的高原淡水湖泊,是國家級大理風景名勝區和蒼洱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洱海管理必須堅持保護第一,統一管理,科學規劃,永續利用的原則,實現資源、生態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第三條洱海1966.00米(85高程,下同)界樁范圍內的湖區、西洱河節制閘至天生橋一級電站取水口的河道及引洱入賓老青山輸水隧道為洱海管理區域;洱海1966.00米界樁以外徑流區為洱海保護范圍。第四條洱海最低運行水位為1964.30米,最高運行水位為1966.00米。
洱海特殊年份的水位確需調整的,由大理市人民政府提出方案,報自治州人民政府提請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
洱海及入湖河流的水質保護按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II類標准執行。第五條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洱海保護治理工作的領導。
大理市人民政府負責洱海管理區域及轄區洱海保護范圍內的保護治理工作。
洱源縣人民政府負責轄區洱海保護范圍內的保護治理工作。
自治州及大理市、洱源縣的環保、水利、林業、計劃、國土、工商、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履行其保護治理洱海的職責,並加強對洱海管理局的業務指導,相互協作,共同做好洱海的保護治理工作。
大理市公安局洱海公安分局負責洱海管理區域內的社會治安工作。第六條洱海管理局是大理市人民政府管理洱海的專門機構,其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擬定洱海保護管理的中長期規劃,經市人民政府審查後,報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三)統一管理洱海出水口節制閘及引洱入賓節制閘,擬定水量調度運行和水量分配計劃方案,經市人民政府審查後,報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按批准計劃調控水位;
(四)參與有關部門監督、檢查、落實洱海生態環境保護和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五)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協調對洱海的科學研究及科研成果的推廣使用;
(六)相對行使洱海管理區域內和環湖林帶的水政、漁政、自然環境保護、林政等行政處罰權。第七條在洱海管理區域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侵佔灘地建房、圍湖造田、圍建魚塘;
(二)從事網箱、圍網養殖活動;
(三)使用燃油機動船捕撈,在湖岸使用動力設施捕撈作業;
(四)捕撈大理裂腹魚(弓魚)、洱海鯉等珍稀魚類,獵捕野生水禽、候鳥、蛙類等棲息動物;
(五)炸魚、毒魚、電力捕魚和使用岸灘小拉網、「迷魂陣」、蝦籠等有害漁具和捕撈方法捕魚;
(六)未經洱海管理局批准采撈水草;
(七)其他破壞洱海資源的活動。第八條禁止向洱海及入湖河道排放超過規定標準的廢液、廢水,傾倒、掩埋土、石、尾礦、垃圾、廢渣和動物死屍。禁止在界樁外1000米及入湖河道兩側100米內掩埋有毒物質。
對洱海水源的羅時江、永安江、彌苴河、波羅江等洱海的主要入湖河道,有關縣(市)、鄉(鎮)人民政府應加強保護治理。
在洱海入湖河口由洱海管理局會同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設置污水、污物處理設施。第九條禁止侵佔和破壞洱海保護范圍內和西洱河的河道、河堤、河灘及其設施。第十條禁止在洱海島嶼和景點開山炸石、砍伐樹木、違章建築。在保護范圍內的沿湖地區採石,須經所在地礦管部門審核,並報縣(市)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一條禁止在洱海管理區域和保護范圍內生產、銷售、使用含磷洗滌用品。第十二條禁止在洱海保護范圍內新建化工、冶金、制漿、製革、電鍍等有嚴重污染的建設項目。現已建成的必須限期治理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達不到的,由縣(市)以上人民政府責令其關、停、並、轉、遷。第十三條在洱海保護范圍內禁止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禁止砍伐和破壞河道護堤林和環湖林帶,嚴防山林火災。
在洱海保護范圍內實行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對水土流失地段和宜林荒山荒地,有關縣(市)、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治理、綠化。

Ⅲ 洱海保護管理范圍包括什麼和什麼

法律分析:洱海保護管理范圍是以洱海水體為主的整個洱海流域。此次劃定的洱海流域面積為2565.19平方公里。其中,一級保護區面積為259.20平方公里;二級保護區面積為106.85平方公里;三級保護區面積為2199.14平方公里。

法律依據:《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護管理條例》

第六條 洱海保護管理范圍是以洱海水體為主的整個洱海流域,包括大理市所轄的下關、大理、銀橋、灣橋、喜洲、上關、雙廊、挖色、海東、鳳儀10個鎮和洱源縣所轄的鄧川、右所、牛街、三營、茈碧湖、鳳羽6個鄉(鎮)約2565平方公里的區域。

洱海最高運行水位以內的區域為洱海湖區。洱海湖區界線水平向外延伸15米以內的區域為洱海湖濱帶。

第七條 洱海保護管理范圍劃分為一、二、三級保護區:

(一)一級保護區為洱海湖區以及海西、海北片區洱海最高運行水位水平向外延伸100米以內的區域;海東片區洱海最高運行水位水平向外延伸30米以內的區域,但延伸至環海東路及其以外的,以環海東路臨湖一側路緣線為界;海南片區洱海最高運行水位水平向外延伸15米以內的區域,但延伸至城市道路及其以外的,以城市道路臨湖一側路緣線為界。

(二)二級保護區為一級保護區以外,海西片區南起陽南溪沿大理至麗江二級公路,北至羅時江臨湖一側路緣線以內的區域;海北片區西起羅時江沿大理至麗江二級公路和老環海路,東至馬廠村老環海路與環海東路交接處臨湖一側路緣線以內的區域;海東片區北起馬廠村老環海路與環海東路交接處,沿環海東路南至環海東路與機場路交接處沿地表向外延伸100米以內的區域;海南片區東起環海東路與機場路交接處,西至陽南溪沿地表向外延伸100米以內的區域,但涉及城市規劃區的按照城市規劃區規劃管控;洱海主要入湖河流及堤岸內側水平向外延伸30米、洱海流域其他湖(庫)水域及其最高運行水位水平向外延伸50米以內的區域。

(三)三級保護區為一、二級保護區以外的洱海流域。

一、二、三級保護區的具體范圍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劃定,並向社會公布。洱海湖區和一級保護區應當設置界樁、標識。

一、二、三級保護區內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的,還應當執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Ⅳ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濕地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維護濕地生態功能,促進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自治州行政區域內從事濕地保護管理和利用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濕地是指湖泊、沼澤、濕草甸、主要入湖河流源頭和入湖河口等自然的或者人工形成的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區域。第四條濕地的保護管理和利用應當堅持生態優先、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第五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濕地保護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在財政預算內安排資金,專項用於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第六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濕地的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並對做出顯著成績的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濕地管理第七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建立統一管理、分級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協調機制。第八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指導和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的濕地保護管理工作。
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的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住房城鄉建設、規劃、水務、農業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濕地保護管理工作。
濕地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做好轄區內的濕地保護管理工作。
村民委員會(社區)和村民小組應當協助鄉(鎮)人民政府做好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第九條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編制濕地保護規劃,報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濕地保護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相關規劃相銜接。經批準的濕地保護規劃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按照原審批程序報批。第十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濕地保護管理的需要,在林業主管部門設立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組織開展濕地資源調查、監測、評價,編制濕地生物多樣性名錄,建立濕地資源資料庫和濕地檔案;
(三)組織實施濕地保護規劃;
(四)對濕地保護范圍內的建設和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五)設置濕地管理范圍的界樁、界標;
(六)指導濕地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社區)的濕地保護管理工作;
(七)行使本條例賦予的行政執法權。第十一條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單位和個人建設人工濕地,並採取退耕還濕、退塘還濕、疏浚清淤等措施,對功能退化的自然濕地進行修復。第三章濕地保護第十二條濕地按生態功能及區域分為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
下列濕地為重要濕地:洱海濕地,鶴慶縣草海濕地(中海、南海、北海),劍川縣劍湖濕地,洱源縣西湖、茈碧湖、海西海濕地,雲龍縣天池濕地,賓川縣上滄海濕地,以及其他經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批準的濕地。
其他濕地為一般濕地。第十三條濕地保護分為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管理范圍是指濕地的核心區域,保護范圍是指管理范圍以外需要保護的區域。第十四條重要濕地的管理范圍:
(一)洱海濕地按照《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條例》執行;
(二)鶴慶縣草海濕地為海拔2194米范圍內的區域;
(三)劍川縣劍湖濕地為海拔21881米范圍內的區域;
(四)洱源縣西湖濕地為海拔19678米范圍內的區域;
(五)洱源縣茈碧湖濕地為海拔20563米范圍內的區域;
(六)洱源縣海西海濕地為海拔2135米范圍內的區域;
(七)雲龍縣天池濕地為海拔2561米范圍內的區域;
(八)賓川縣上滄海濕地為海拔18302米范圍內的區域。
重要濕地的保護范圍,由縣(市)人民政府依據濕地保護規劃劃定,並向社會公布。重要濕地的保護范圍由濕地保護管理機構設立標識。第十五條一般濕地的具體名錄由縣(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報縣(市)人民政府審批,並於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內公布。
一般濕地的保護管理辦法由縣(市)人民政府制定。第十六條一般濕地申報為重要濕地,應當經自治州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專家論證後,由縣(市)人民政府按規定報相關部門審批,並於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內公布。

Ⅳ 大理洱海二級保護區能建房嗎

可以建房。為加強洱海保護管理工作
有效防治洱海水污染
改善洱海流域生態環境
切實推動洱海高水平保護
和流域高質量發展
二級保護區
二級保護區嚴格控制建設和生產經營活動,嚴守耕地紅線,防治湖(庫)、河道污染,保護田園風光。
二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改建、擴建除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外的建築物、構築物。房屋確需修繕加固或者危房拆除重建的,應當經大理市、洱源縣人民政府批准,具體辦法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
鼓勵除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原有居民以外的其他居民遷至二級保護區外的城鎮規劃區集中安置
《洱海保護管理范圍分區劃定方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及《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大理州實際制定而成,已經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四屆人民政府第73次常務會議、八屆州委常委會第154次會議研究同意。

Ⅵ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護管理條例(2014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洱海及其流域生態環境的保護管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洱海保護管理范圍內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洱海是人工調控水位的多功能高原淡水湖泊,是大理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是國家級大理風景名勝區和蒼山洱海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洱海保護管理范圍為洱海主要流域,包括洱海湖區和徑流區。第四條洱海保護管理堅持保護第一、科學規劃、綜合治理、永續利用和全民參與的原則。第五條洱海最低運行水位為海拔1964.30米(1985國家高程基準,下同),最高運行水位為海拔1966.00米。

特殊年份洱海水位確需調整的,由大理市人民政府提出方案,報自治州人民政府提請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決定。第六條洱海湖區和徑流區的湖泊、主要河流、水庫的水質按照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准進行保護。第七條自治州人民政府領導洱海保護管理工作。

大理市人民政府負責洱海湖區及本行政區域內洱海徑流區的保護管理工作。

洱源縣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洱海徑流區的保護管理工作。

洱海保護管理范圍內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洱海保護管理工作,並配合相關部門做好行政執法工作。

洱海保護管理范圍內的村民委員會(社區)和村民小組應當協同鄉(鎮)人民政府做好洱海保護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八條自治州和大理市、洱源縣人民政府設立洱海保護管理機構,履行本行政區域內洱海湖區和徑流區的保護管理職責,行使本條例賦予的行政執法權。

自治州和大理市、洱源縣的發展和改革、財政、工業和信息化、環境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國土資源、交通運輸、旅遊、農業、畜牧、林業、水務、監察、公安、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洱海保護管理工作。第九條自治州和大理市、洱源縣人民政府應當把洱海保護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自治州應當建立洱海生態補償機制,具體辦法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十條洱海保護管理范圍內的水資源、水產資源實行有償使用制度。利用洱海湖區以及徑流區的水資源、水產資源、風景名勝資源、水面從事經營活動的,應當依法繳納下列有關規費:

(一)從洱海取水或者使用洱海水資源從事發電等經營性活動的,繳納水資源費、水費。

(二)從事漁業捕撈的,繳納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

(三)在風景名勝區內從事旅遊經營的,繳納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

(四)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繳納的其他規費。第十一條洱海規費應當用於洱海及其徑流區生態環境的保護治理,其使用范圍是:

(一)水污染防治;

(二)生態補償;

(三)水源涵養林的營造和保護;

(四)人工放流增殖漁業資源和繁育恢復土著魚類;

(五)航道、碼頭和導航設施管護;

(六)科學研究和技術培訓;

(七)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用於洱海保護的其他事項。第十二條自治州和大理市、洱源縣人民政府及洱海保護管理范圍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洱海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普及洱海保護的相關知識,增強公民保護洱海的意識。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自願服務等形式參與或者開展洱海保護活動。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勸阻、舉報、控告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第二章洱海湖區保護管理第十三條洱海湖區具體管理范圍是洱海最高運行水位范圍內的湖區、西洱河節制閘至天生橋一級電站取水口的河道、引洱入賓老青山輸水隧道至出口界碑處。湖區界線由大理市人民政府劃定,設置界樁,並向社會公布。

洱海湖區應當實行統一管理。第十四條大理市人民政府洱海保護管理機構主要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擬定洱海保護管理的中長期規劃和洱海水資源利用計劃,經大理市人民政府審查,並報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三)統一管理洱海出水口節制閘及引洱入賓節制閘;

(四)聯合有關部門監督、檢查、落實洱海生態保護和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五)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協調對洱海的科學研究及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

(六)負責對洱海湖區的開發利用項目進行前置性審查;

(七)收取洱海湖區相關規費;

(八)相對集中行使洱海湖區和環湖林帶的水政、漁政、林政、環境保護、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保護等行政執法權。

Ⅶ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條例修正案

一、第三條第一款修改為:「洱海1966.00米(85高程,下同)界樁范圍內的湖區、西洱河節制閘至天生橋一級電站取水口的河道及引洱入賓老青山輸水隧道為洱海管理區域;洱海1966.00米界樁以外徑流區為洱海保護范圍。」二、第四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合並作為第一款,修改為:「洱海最低運行水位為1964.30米,最高運行水位為1966.00米。」
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洱海特殊年份的水位確需調整的,由大理市人民政府提出方案,報自治州人民政府提請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
原第四款改為第三款。三、第六條改為第五條,修改為:「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洱海保護治理工作的領導。」
「大理市人民政府負責洱海管理區域及轄區洱海保護范圍內的保護治理工作。」
「洱源縣人民政府負責轄區洱海保護范圍內的保護治理工作。」
「自治州及大理市、洱源縣的環保、水利、林業、計劃、國土、工商、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履行其保護治理洱海的職責,加強對洱海管理局的業務指導,相互協作,共同做好洱海的保護治理工作。」
「大理市公安局洱海公安分局負責洱海管理區域內的社會治安工作。」四、第五條改為第六條,修改為:「洱海管理局是大理市人民政府管理洱海的專門機構」,其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擬定洱海保護管理的中長期規劃,經市人民政府審查後,報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三)統一管理洱海出水口節制閘及引洱入賓節制閘,擬定水量調度運行和水量分配計劃方案,經市人民政府審查後,報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按批准計劃調控水位;
(四)參與有關部門監督、檢查、落實洱海生態環境保護和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五)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協調對洱海的科學研究及科研成果的推廣使用;
(六)相對行使洱海管理區域內和環湖林帶的水政、漁政、自然環境保護、林政等行政處罰權。五、第七條第(五)項修改為:「炸魚、毒魚、電力捕魚和使用岸灘小拉網、『迷魂陣』、蝦籠等有害漁具和捕撈方法捕魚;」。
原第(六)項刪去,原第(七)項改為第(六)項,原第(八)項改為第(七)項。六、第八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對洱海水源的羅時江、永安江、彌苴河、波羅江等洱海的主要入湖河道,有關縣(市)、鄉(鎮)人民政府應加強保護治理。」
原第二款改為第三款,內容不變。七、第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在洱海保護范圍內實行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對水土流失地段和宜林荒山荒地,有關縣(市)、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治理、綠化。」八、第十五條修改為:「加強洱海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建設,在界樁內5米、界樁外15米的岸灘營造洱海環湖林帶,由洱海管理局組織營造、管護。」九、第十七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在洱海保護范圍內的鄉(鎮)、村,由當地人民政府、村民(居民)委員會統一建設生活廢棄物的處理設施;一切單位和個人都必須按照環保、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傾倒垃圾;垃圾清運實行有償服務。具體辦法由大理市、洱源縣人民政府制定。」十、第二十四條第(三)項刪去「進行采砂的,繳納采砂管理費」一句,其他內容不變。十一、第二十七條第一款修改為「對洱海管理區域和洱海保護范圍內違反本條例的行為,本條例有明確處罰規定的,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未作處罰規定的,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十二、第二十八條增加一項作為第(四)項:「捕撈大理裂腹魚(弓魚)、洱海鯉等珍稀魚類,獵捕野生水禽、候鳥、蛙類等棲息動物,炸魚、毒魚、電力捕魚和使用岸灘小拉網、『迷魂陣』、蝦籠等有害漁具和捕撈方法捕魚的,沒收工具,並處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原第(四)項刪去。增加兩項作為第(六)項和第(七)項,內容分別為:
(六)向洱海排放超過規定標準的廢液、廢水,傾倒土、石、尾礦、垃圾、廢渣和動物屍體的,責令糾正違法行為,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七)擅自砍伐、破壞護堤林和環湖林帶林木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賠償損失,沒收工具和砍伐的林木,並處每株100元罰款。

Ⅷ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海西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洱海海西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洱海海西(以下簡稱海西)是指大理市轄區內洱海以西、蒼山以東的壩子。其保護范圍東起洱海西岸界樁,西至蒼山東坡海拔2200米以下,南起陽南溪南岸30米,北至羅時江入海口迤西一線。
保護對象是以基本農田、村鎮建築風貌、蒼山十八溪和交通幹道視廊等為重點的海西田園風光。第三條在海西保護范圍內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海西保護堅持保護第一、科學規劃、突出特色、合理利用的原則。第五條自治州、大理市人民政府應當將海西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並將保護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六條大理市人民政府負責海西保護工作,制定保護規劃,理順管理體制,建立協調機制。
大理市人民政府的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水務、環境保護、農業、發展和改革、財政、公安、城管、交通運輸、林業、文化、民族宗教、旅遊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海西保護的相關工作。第七條海西保護范圍內的鎮人民政府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海西的保護工作。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實施海西保護規劃;
(三)制定海西保護的具體措施;
(四)做好海西保護的日常管理工作;
(五)行使本條例賦予的行政執法權。
海西保護范圍內的村民委員會(社區)和村民小組應當協同鎮人民政府做好本轄區內海西保護的相關工作。第八條海西保護應當按照規劃要求,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和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嚴格規范村莊建設管理,加強蒼山十八溪和交通幹道視廊保護治理。
在限制建設區,嚴格控制項目准入,除社會公益性建設項目外,可以適度布局特色客棧、五星級以上酒店等旅遊接待設施,以及康體養生、休閑度假等旅遊服務項目。第九條大理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海西保護范圍內劃定不少於10萬畝的永久性基本農田保護區,制定保護規劃,明確保護范圍,設立標識,並向社會公告。
海西保護范圍內的荒山、荒坡、荒地和未利用土地應當納入保護規劃,合理利用。第十條在永久性基本農田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建房、建窯、建墳;
(二)挖塘、取土、采砂、採石、采礦;
(三)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葯、含磷洗滌品及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等有害物質;
(四)堆放廢棄物、傾倒垃圾;
(五)閑置、荒蕪農田(地)。第十一條大理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海西土地利用變化、農田保護、村莊建設動態監測管理系統,對海西農田變化、房屋建設情況進行監測,及時處理違法違規行為。第十二條大理市、海西保護范圍內的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和本條例規定,編制村莊建設規劃,加強住宅用地管理,嚴格執行用地標准。
住宅用地實行一戶一宗、退舊批新。科學實施舊村改造,加大統籌整合力度,鼓勵村民優先利用村內閑置住宅用地,按照規劃引導村莊建設有序發展。第十三條海西保護范圍內不得建設超過三層或者總高度超過12米,以及不具有當地民族傳統風格的建築;確需建設的,應當召開聽證會,並報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第十四條海西保護范圍內的村莊建設應當突出以白族民居為主的建築風格,村內道路、供排水系統、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嚴格按照規劃執行。
海西保護范圍內村莊規劃區外的農戶應當逐步遷入規劃區內。第十五條大理市人民政府應當對蒼山十八溪的保護治理進行專項規劃,將十八溪堤岸兩側各30米作為道路和生態景觀用地,按照防洪減災、截污治污、水質凈化、堤岸道路、生態景觀、旅遊休閑等需要,綜合治理,建設特色生態廊道。第十六條蒼山十八溪及其堤岸兩側各30米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新建公共基礎設施以外的建築物、構築物;
(二)挖砂、取土、採石;
(三)堆放廢棄物、傾倒垃圾;
(四)擅自砍伐樹木、毀壞花草;
(五)擅自截流引水。

Ⅸ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護管理條例(2019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洱海的保護和管理,防治水污染,改善流域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洱海保護管理范圍內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洱海是人工調控水位的多功能高原淡水湖泊,是大理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是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大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四條洱海最高運行水位為1966.00米(1985國家高程基準,下同),最低運行水位為1964.30米。

特殊年份洱海最低運行水位確需調整的,由大理市人民政府提出方案,報自治州人民政府提請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決定。第五條洱海湖區、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洱海流域其他湖(庫)的水質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Ⅱ類水標准進行保護。

實施生態補水工程補入洱海的水,水質應當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Ⅱ類水以上標准。第六條洱海保護管理范圍是以洱海水體為主的整個洱海流域,包括大理市所轄的下關、大理、銀橋、灣橋、喜洲、上關、雙廊、挖色、海東、鳳儀10個鎮和洱源縣所轄的鄧川、右所、牛街、三營、茈碧湖、鳳羽6個鄉(鎮)約2565平方公里的區域。

洱海最高運行水位以內的區域為洱海湖區。洱海湖區界線水平向外延伸15米以內的區域為洱海湖濱帶。第七條洱海保護管理范圍劃分為一、二、三級保護區:

(一)一級保護區為洱海湖區以及海西、海北片區洱海最高運行水位水平向外延伸100米以內的區域;海東片區洱海最高運行水位水平向外延伸30米以內的區域,但延伸至環海東路及其以外的,以環海東路臨湖一側路緣線為界;海南片區洱海最高運行水位水平向外延伸15米以內的區域,但延伸至城市道路及其以外的,以城市道路臨湖一側路緣線為界。

(二)二級保護區為一級保護區以外,海西片區南起陽南溪沿大理至麗江二級公路,北至羅時江臨湖一側路緣線以內的區域;海北片區西起羅時江沿大理至麗江二級公路和老環海路,東至馬廠村老環海路與環海東路交接處臨湖一側路緣線以內的區域;海東片區北起馬廠村老環海路與環海東路交接處,沿環海東路南至環海東路與機場路交接處沿地表向外延伸100米以內的區域;海南片區東起環海東路與機場路交接處,西至陽南溪沿地表向外延伸100米以內的區域,但涉及城市規劃區的按照城市規劃區規劃管控;洱海主要入湖河流及堤岸內側水平向外延伸30米、洱海流域其他湖(庫)水域及其最高運行水位水平向外延伸50米以內的區域。

(三)三級保護區為一、二級保護區以外的洱海流域。

一、二、三級保護區的具體范圍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劃定,並向社會公布。洱海湖區和一級保護區應當設置界樁、標識。

一、二、三級保護區內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的,還應當執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第八條洱海保護管理堅持保護優先、科學規劃、綜合治理、合理利用、綠色發展和社會參與的原則。第九條自治州、大理市、洱源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洱海保護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並建立經費投入和生態補償長效機制。第十條洱海保護管理實行河(湖)長制。河(湖)長制的設置、職責和工作機制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一條洱海保護管理范圍內的水資源、漁業資源、風景名勝資源等實行有償使用制度。在洱海保護管理范圍內利用水資源、漁業資源、風景名勝資源等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繳納下列規費:

(一)取水或者使用水資源從事發電等經營性活動的,繳納水資源費、水費;

(二)從事漁業捕撈的,繳納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

(三)在風景名勝區內從事經營活動的,繳納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

(四)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繳納的其他規費。第十二條洱海規費應當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由自治州人民政府統籌安排用於洱海流域生態環境的保護治理,其使用范圍是:

(一)水污染防治;

(二)水源涵養林的營造和保護;

(三)濕地保護修復;

(四)生態補償;

(五)科學研究和技術培訓;

(六)洱海保護管理的其他事項。

熱點內容
職業道德自查自糾 發布:2025-01-18 15:33:54 瀏覽:125
環境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8 15:32:32 瀏覽: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發布:2025-01-18 14:58:08 瀏覽:840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