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規章制度
❶ 企業環境保護及管理的規章制度都有哪些
企業環境保護及管理的規章制度包含9個方面內容:1] 危險廢物的存放、回內收和處理制度;容2] 醫療廢物的回收和處理制度;3] 普通固體廢物(含破碎無用的木卡板、廢膠盆、廢膠袋、廢紙品、啤機的廢水口料及裝粉袋、布碎等)的回收和處理制度。4] 生活垃圾的回收和處理制度;5] 工業污水的回收和記錄;6] 廚房和洗手間的生活污水的回收和記錄;7] 飲用水每年送檢制度;8] 工廠空氣向外排放;9] 危險材料庫存的管控制度。
❷ 關於環境工程公司規章制度
一個成熟的企業或者管理者,手裡應該有《勞動合同書》、《保密制度》、《崗位說明書》、回《答工作交接制度》、《獎懲制度》、《考勤與休息休假制度》、《試用期錄用條件》、《薪酬與社保制度》、《培訓制度》等。就拿《培訓制度》來講,其真實作用是限制高級員工隨意跳槽的。要想找到如此為企業著想的管理文件,只要網路下「勞傑士勞動合同書介紹」就行了。
❸ 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也屬於法律環境范疇
不屬於法律環境范疇,但是企業所制定的規章制度一定要在法律許可的范圍之內。
❹ 求企業環境保護規章制度
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1、堅決執行和貫徹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杜絕環境污染和擾民。
2、施工組織設計必須考慮環境保護措施,並在施工作業中組織實施。
3、定期進行環保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提高職工的環保意識和法制觀念。
4、清理施工垃圾,必須搭設封閉式臨時專用垃圾道或採用容光煥發器吊運,嚴禁隨意凌空拋散。施工垃圾應及時清運,適量灑水,減少揚塵。
5、施工現場的主要道路進行硬化處理,裸露的場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採取覆蓋、固化或綠化等措施。 6、施工現場土方作業應採取防止揚塵措施。
7、從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運輸應採用密閉式運輸車輛或採取覆蓋措施;施工現場出入口處應採取保證車輛清潔的措施。
8、施工現場的材料和大模板等存放場地必須平整堅實。水泥和其他易飛揚的細顆粒建築材料應密閉存放或採取覆蓋等措施。
9、施工現場混凝土場所應採取封閉、降塵措施。
10、施工現場設置密閉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類存放,並及時清運出場。
11、施工現場的機械設備、車輛的尾氣排放符合國家環保排放標準的要求。
12、施工現場嚴禁焚燒各類廢棄物。
13、施工現場設置排水溝及沉澱池,施工污水經沉澱後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或河流。
14、施工現場存放的油料和化學溶劑等物品應設有專門的庫房,地面做防滲漏處理。廢棄的油料和化學溶劑集中處理,不得隨意傾倒。
15、食堂設置隔油池,並及時清理。
16、廁所的化糞池應做抗菌素滲處理。
17、食堂、盥洗室、淋浴間的下水管線設置過濾網,並與市政污水管線連接,保證排水通暢。
❺ 環境保護法規制度主要內容
1,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2,第三條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第四條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五條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
3,第六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第七條國家支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鼓勵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促進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
4,第十六條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應當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七條國家建立、健全環境監測制度。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監測規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統一規劃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站(點)的設置,建立監測數據共享機制,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
5,第二十一條國家採取財政、稅收、價格、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支持環境保護技術裝備、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服務等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
第二十二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應當依法採取財政、稅收、價格、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勵和支持。
第二十三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改善環境,依照有關規定轉產、搬遷、關閉的,人民政府應當予以支持。
❻ 規章制度,現場管理,等等
現場管理包括方面
現場的安全管理、物料管理、計劃管理、設備管理、工具管理、人員管理、排產管理、5S管理等等。
現場管理的六個要素即:人、機、料、法、環、測。也就是以下要介紹的5M1E分析法。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5M1E? a) 人(Man):操作者對質量的認識、技術熟練程度、身體狀況等; b) 機器(Machine):機器設備、測量儀器的精度和維護保養狀況等; c) 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等; d) 方法(Method):這里包括生產工藝、設備選擇、操作規程等; e) 測量(Measurement):主要指測量時採取的方法是否標准、正確; f) 環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溫度、濕度、照明和清潔條件等; 由於這五個因素的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是M和E,所以常簡稱為5M1E。
1、操作人員因素(人) 主要控制措施: (1) 生產人員符合崗位技能要求,經過相關培訓考核。 (2) 對特殊工序應明確規定特殊工序操作、檢驗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證上崗。 (3) 操作人員能嚴格遵守公司制度和嚴格按工藝文件操作,對工作和質量認真負責。 (4) 檢驗人員能嚴格按工藝規程和檢驗指導書進行檢驗,做好檢驗原始記錄,並按規定報送。 2、機器設備因素(機)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完整的設備管理辦法,包括設備的購置、流轉、維護、保養、檢定等均有明確規定。 (2) 設備管理辦法各項規定均有效實施,有設備台賬、設備技能檔案、維修檢定計劃、有相關記錄,記錄內容完整准確。 (3) 生產設備、檢驗設備、工裝工具、計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藝規程要求,能滿足工序能力要求,加工條件若隨時間變化能及時採取調整和補償,保證質量要求。 (4) 生產設備、檢驗設備、工裝工具、計量器具等處於完好狀態和受控狀態。 3、材料因素(料)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明確可行的物料采購、倉儲、運輸、質檢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 (2) 建立進料檢驗、入庫、保管、標識、發放制度,並認真執行,嚴格控制質量。 (3) 轉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須符合技術文件的規定。 (4) 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質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號標識。 (5) 對不合格品有控制辦法,職責分明,能對不合格品有效隔離、標識、記錄和處理。 (6) 生產物料信息管理有效,質量問題可追溯。 4、工藝方法的因素(法)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工序流程布局科學合理,能保證產品質量滿足要求。 (2) 能區分關鍵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確立工序質量控制點,對工序和控制點能標識清楚。 (3) 有正規有效的生產管理辦法、質量控制辦法和工藝操作文件。 (4) 主要工序都有操作規程或作業指導書,操作文件對人員、工裝、設備、操作方法、生產環境、過程參數等提出具體的技術要求。 特殊工序的工藝規程除明確工藝參數外,還應對工藝參數的控制方法、試樣的製取、工作介質、設備和環境條件等作出具體的規定。 (5) 工藝文件重要的過程參數和特性值經過工藝評定或工藝驗證;特殊工序主要工藝參數的變更,必須經過充分試驗驗證或專家論證合格後,方可更改文件。 (6) 對每個質量控制點規定檢查要點、檢查方法和接收准則,並規定相關處理辦法。 (7) 規定並執行工藝文件的編制、評定和審批程序,以保證生產現場所使用文件的正確、完整、統一性,工藝文件處於受控狀態,現場能取得現行有效版本的工藝文件。 (8) 各項文件能嚴格執行,記錄資料能及時按要求填報。 5、環境的因素(環)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生產現場環境衛生方面的管理制度。 (2) 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光線等符合生產技術文件要求。 (3) 生產環境中有相關安全環保設備和措施,職工健康安全符合法律法規要求。 (4) 生產環境保持清潔、整齊、有序,無與生產無關的雜物。可借鑒5S相關要求。 (5) 材料、半成品、用具等均定置整齊存放。 (6) 相關環境記錄能有效填報或取得。 6、測量的因素(測)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確定測量任務及所要求的准確度,選擇使用的、具有所需准確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測試設備。 (2)定期對所有測量和試驗設備進行確認、校準和調整。 (3)規定必要的校準規程。其內容包括設備類型、編號、地點、校驗周期、校驗方法、驗收方法、驗收標准,以及發生問題時應採取的措施。 (4)保存校準記錄。 (5)發現測量和試驗設備未處於校準狀態時,立即評定以前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的有效性,並記入有關文件。 工序標准化對5M1E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應將工序標准化工作納入工序質量改進的整體計劃之中。在制定相關標准化要求基礎上,通過工序質量的調查與分析,發現工序標准化各具體要求的執行偏差,進而採取改進措施。通過工序質量改進的持續循環,促進工序標准化的真正實現和持續改進,從而實現工序質量的持續改進。
❼ 環保規章制度
企業環保管理制度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認真執行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環境方針,搞好本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特製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條 本企業環境保護管理主要任務是:宣傳和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種資源、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促進本企業生產發展,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使企業的經濟活動能盡量減少對周圍生態環境的污染。
第三條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企業員工、領導都要認真、自覺學習、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正確看待和處理生產與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提倡車間清潔生產、循環利用,從源頭消滅污染物。
第二章 組織結構
第四條 根據環境保護法,企業應設置環境保護和環境監測機構,企業環保技術人員全面負責本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的管理和監測任務,改善企業環境狀況,減少企業對周圍環境的污染,並協調企業與政府環保部門的工作。
第五條 建立企業環境保護網,有企業領導和企業環保員組成,定期召開企業環保情況報告會和專題會議,負責貫徹會議決定,共同搞好本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
第六條 企業環境保護機構應配備必須的環保專業技術人員,並保持相對穩定。設置一名廠級領導來分管環境保護工作,並指定若干名專職環保技術員,協助領導工作。環保機構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第三章 基本原則
第七條 企業環保工作由分管環保領導主管,搞好企業內的環保工作,並直接向企業負責人負責環保事項。
第八條 環保人員要重視防治"三廢"污染,保護環境。要把環境保護工作作為生產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到日常生產中去,實行生產環保一齊抓。
第九條 環境保護工作關繫到周邊環境和每個職工的身體健康及企業生產發展,企業員工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工作制度,任何違反環保工作制度,造成事故者,必根據事故程度追究責任。
第十條 防止"三廢"污染,所有造成環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車間都必須提出治理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實施,本企業在財力、物力、人力方面應及時給予安排解決。
第十一條 對環保設施、設備等要認真管理,建立定期檢查、維修和維修後驗收制度,保證設備、設施完好,運轉率達到考核指標要求,並確保備品備葯的正常儲備量。
第十二條 在下達企業考核各項指標的同時,把環保工作作為評定內容之一。
第十三條 凡新建、擴建、改造項目中的"三廢"治理和綜合利用工作所需資金、設備材料,必須同時列入計劃,切實予以保證,在施工過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為借口排擠"三廢"治理和綜合利用工程的資金、設備、材料和人力等。
第四章 環保機構職責
第十四條 本企業環保機構職責:
1、在企業分管領導負責下,認真貫徹執行國家、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環保方針、政策和法規,負責企業本企業環保工作的管理、監察和測試等。
2、負責組織制定環保長遠規劃和年度總結報告。
3、監督檢查本廠執行"三廢"治理情況,參加新建、擴建和改造項目方案的研究和審查工作,並參加驗收,提出環保意見和要求。
4、組織企業內部環境監測,掌握原始記錄,建立環保設施運行台帳,做好環保資料歸檔和統計工作,按時向上級環保部門報告。
5、對員工進行環保法律、法規教育和宣傳,提高員工的環保意識,並對環保崗位進行培訓考核。
第五章 獎勵和懲罰
第十五條 凡本企業員工,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成績明顯者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
第十六條 凡本企業員工玩忽職守,任意排放企業"三廢",造成污染環境事件,按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論處,視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賠款,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十七條 本制度與國家法律、法規等部門文件有抵觸時,按上級文件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本管理制度屬企業規章制度的一部分,有企業負責貫徹落實和執行。管理部門要嚴格執行,並監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