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臨沂市審計條例

臨沂市審計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9-18 02:35:32

Ⅰ 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1989)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的規定,為加強國家審計范圍內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特製定本規定。第二條內部審計是我國審計體系的組成部分。
政府部門、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實行內部審計制度,以加強內部的管理和監督,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第三條下列單位,根據內部管理的需要,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
(一)審計機關未設立派出機構的政府部門;
(二)國家金融機構;
(三)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
(四)有國家資產的其他大中型企業;
(五)全民所有制大型基建項目的建設單位;
(六)財務收支金額較大的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
(七)其他需要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單位。
審計業務較少的單位,可以設置專職內部審計人員。第四條內部審計機構在本單位主要領導人的直接領導下,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對本單位及下屬單位的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效益進行內部審計監督,獨立行使內部審計職權,對本單位領導人負責並報告工作。第五條審計署負責指導全國的內部審計工作;地方各級審計機關負責指導本地區的內部審計工作;審計機關駐政府部門派出機構負責指導直屬單位和行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上級內部審計機構負責指導所屬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第六條內部審計機構對審計范圍內的下列事項進行內部審計監督:
(一)財務計劃或者單位預算的執行和決算;
(二)與財務收支有關的經濟活動及其經濟效益;
(三)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
(四)國家和單位資產的管理情況;
(五)專項資金的提取、使用;
(六)國家財經法紀的執行情況;
(七)承包、租賃經營的有關審計事項;
(八)所在單位領導人交辦的和審計機關委託的其他審計事項。第七條內部審計機構對本單位與境內、外經濟組織興辦合資、合作經營企業以及合作項目所投入資金、財產的使用及其效益,進行內部審計監督。第八條內部審計機構根據所在單位的規定,可以對有關經濟活動實行審簽制度。第九條根據內部審計工作的需要,被審計單位應當按時向其主管的內部審計機構報送有關的計劃、預算、決算、報表和文件、資料等。第十條內部審計機構的主要職權是:
(一)檢查憑證、帳表、決算、資金和財產,查閱有關的文件和資料。
(二)參加有關的會議。
(三)對審計中的有關事項,進行調查並索取證明材料。
(四)對正在進行的嚴重違反財經法紀、嚴重損失浪費行為,作出臨時的制止決定。
(五)對阻撓、破壞審計工作以及拒絕提供有關資料的,經單位領導人批准,可以採取必要的臨時措施,並提出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的建議。
(六)提出改進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議,以及糾正、處理違反財經法紀行為的意見。
(七)對嚴重違反財經法紀和造成嚴重損失浪費的人員,提出追究責任的建議。
(八)對審計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向對其進行指導的上級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機關反映。第十一條內部審計機構所在單位可以在管理許可權范圍內,授予內部審計機構經濟處理、處罰的許可權。第十二條內部審計工作的主要程序是:
(一)根據上級部署和本單位的具體情況,擬訂審計項目計劃,報經本單位領導人批准後實施。
(二)實施審計時,應當事前通知被審計單位。
(三)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可隨時向有關單位和人員提出改進的意見。審計終結,提出審計報告,徵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後,報送本單位領導人。經批準的審計結論和決定,被審計單位必須執行。
(四)被審計單位對審計結論和決定如有異議,可以向內部審計機構所在單位領導人提出申訴。該領導人應當及時進行處理。第十三條內部審計機構對辦理的審計事項,必須建立審計檔案,按照規定管理。第十四條內部審計機構的負責人員,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的規定任免,並應事前徵求對其進行指導的上一級主管單位的意見。
按照國家規定,評定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任職資格,聘任內部審計專業人員。第十五條內部審計人員要依法審計、忠於職守、堅持原則、客觀公正、廉潔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泄露秘密、玩忽職守。
內部審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受國家法律的保護,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打擊報復。

Ⅱ 審計署關於社會審計工作的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社會審計工作,適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制定本規定。第二條社會審計是我國審計體系的組成部分。
社會審計工作的管理機關為各級審計機關。第三條從事社會審計工作的組織機構為審計事務所。
審計事務所是依法獨立承辦審計查證和咨詢服務的事業單位,實行有償服務,自收自支,獨立核算,依法納稅。第四條成立審計事務所應具備下列條件:
(一)章程;
(二)辦公場所;
(三)符合要求的自有資金;
(四)與業務規模相適應的具有審計師以上資格的執業審計師;
(五)法定代表人。第五條成立審計事務所,應經當地審計機關同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上審計機關審查批准。經批准成立的審計事務所,依照有關規定,向當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後,始得開業。第六條審計事務所的工作人員包括:
(一)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的事業編制內的人員;
(二)聘請的離退休專業人員;
(三)招收的勞動合同制人員。
審計機關和其他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不得在審計事務所兼職。第七條審計事務所業務人員的審計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評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第八條審計事務所接受國家機關、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城鄉集體經濟組織和個人委託,承辦下列業務:
(一)財務收支、經濟效益、經濟責任的查證事項;
(二)經濟案件的鑒定事項;
(三)注冊資金的驗證和年檢;
(四)基建工程預、決算的驗證;
(五)建帳建制,資產評估,清理債權債務;
(六)經濟管理咨詢服務;
(七)培訓審計、財務、會計和其他經濟管理人員;
(八)擔任審計、會計咨詢顧問。第九條審計事務所辦理外商投資企業的查證業務,對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必須由在中國注冊的會計師辦理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條例》的規定執行。第十條審計事務所根據政府的規定,辦理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有關審計事項。第十一條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等委託審計事務所辦理審計查證和咨詢服務業務,應出具委託書或者訂立書面協議。第十二條審計事務所承辦業務,向委託方收費。
審計事務所的收費標准,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審計機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提出,經物價部門批准。國家另有統一規定的項目,按統一規定執行。第十三條國家機關委託審計事務所辦理審計、查證、鑒定、驗資等事項,可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授予審計事務所下列許可權:
(一)查閱與委託事項有關的帳目、文件、資料,核查資財;
(二)參加與委託事項有關的會議;
(三)向與委託事項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和索取證明材料。
其他委託人委託審計事務所辦理業務,應在委託書或書面協議中約定有關查閱帳目、文件、資料和核查資財的許可權。第十四條審計事務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實行迴避,委託單位有權要求其迴避:
(一)與委託單位負責人和主管人員或者鑒定事項的當事人有近親屬關系的;
(二)有其他直接利益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辦理委託事項的。第十五條審計事務所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業務中取得和了解的資料、情況,應當按照規定嚴格保守秘密。第十六條業務辦理完畢,審計事務所根據委託人提供的真實資料,在雙方約定的范圍內,向委託人提交審計、查證、鑒定、驗資報告,並對報告內容的正確性和合法性負責。
審計事務所辦理業務時,如發現委託方提供虛假資料或者有違紀行為,應當在報告中提出。必要時,有權拒絕出具報告。第十七條承辦審計機關委託的審計事項所作出的審計報告,應報送委託的審計機關審定。審計結論和決定,由委託的審計機關作出。第十八條審計機關負責社會審計工作的業務指導,制訂或者審批有關社會審計工作的制度、辦法,監督檢查審計事務所的業務質量和財務收支。第十九條有關社會審計工作的業務開展、財務收支、法定代表人變動等情況,以及社會審計工作的有關資料,審計事務所應按審計機關的要求報告、報送。第二十條審計事務所應當按照稅法規定的期限納稅,納稅有困難需要申請減免的,應當按稅法規定辦理。

Ⅲ 北京市審計條例(2017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審計監督,規范審計行為,維護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發揮審計的監督、風險防範和完善制度建設功能,促進廉政建設,保障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市和區人民政府依法設立審計機關。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審計管轄范圍內的重點地區和重點部門設立派出機構。

審計機關在本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審計工作,依法履行國家審計職責。第三條審計機關依法對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含直屬單位)的財政收支、國有的企業事業組織和金融機構的財務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及相關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計監督。第四條市和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績效審計制度建設。

審計機關應當對本級預算執行和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及相關經濟活動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進行績效審計。績效審計應當重點審計政府部門履行職責中財政資金使用的效益。第五條市和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財政資金、國有資產等公共資源的監督協調機制,統籌安排審計等監督計劃,有效利用監督結果,共享公共資源監督管理信息。第六條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審計機關應當依照國家規定的審計程序開展審計工作。第二章審計職責第七條審計機關應當依法對下列事項進行審計:

(一)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預算的執行情況、決算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國家的事業組織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其他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情況;其他取得財政資金的單位和項目接受、使用財政資金的情況。

(二)國有、國有資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財務收支及其境內外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情況。

(三)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

(四)政府部門管理和其他單位受政府委託管理的社會保障基金、住房公積金、社會捐贈資金、彩票公益金及其他有關基金、資金的財務收支情況。

(五)國家機關和依法屬於審計監督對象的其他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負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

(六)本級人民政府批準的其他事項。

審計機關可以依法對財經政策和宏觀調控措施執行情況,預算管理情況,國家所有的土地、水流、森林、礦藏等國有資產管理使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有關的特定事項進行專項審計調查。第八條審計機關應當依據法律、法規和其他有關規定,按照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要求,於每年第四季度提出下一年度審計項目計劃草案,徵求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的意見,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區審計機關提出的年度審計項目計劃,應當在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15日內報市審計機關備案;區年度審計項目計劃的執行情況,應當按規定向市審計機關報告。

市和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要求本級人民政府安排績效審計等專項審計。第九條審計機關應當對本條例第七條所列事項中社會關注度高、使用財政資金等公共資源數量大、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事項,專門開展績效審計。第十條審計機關應當建立並不斷完善績效審計評價體系,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政策、標准、項目目標、績效目標等方面的規定,選擇確定評價標准。政府預算確定的績效目標應當作為政府預算績效審計的重要評價標准。

審計機關選擇確定評價標准,應當聽取被審計單位、專家學者、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及社會公眾等有關方面的意見。第十一條審計機關對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進行審計,可以對項目的融資情況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情況及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代理、供貨等單位或者個人取得建設項目資金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調查。第十二條審計機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進行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或者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作出審計評價。

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在履行經濟職責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審計評價中應當對其應承擔的直接責任、主管責任、領導責任作出界定。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施行細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以下簡稱《審計條例》)第三十九條的規定,制定本施行細則。第二條各級審計機關執行《審計條例》第三條第一款,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國務院各部門、地方政府及其部門在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與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無抵觸的有關規定,應當作為審計的依據;
(二)下級政府、部門的規定與上級政府、部門的有關規定相抵觸時,除國家另有特殊規定外,應以上級政府、部門的規定為審計依據;
(三)政府各部門之間的有關規定不一致時,應以法律、行政法規授權的主管部門的規定為審計依據;
(四)對審計中發現的重大問題,沒有明確審計依據的,應當請示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審計機關。第三條下級審計機關執行《審計條例》第四條的規定,應當及時向上一級審計機關報送有關審計工作的下列資料:
(一)地方性審計法規、規章,本級人民政府關於審計工作的重要決定、指示;
(二)審計工作的計劃、總結、典型經驗、重要的審計調查報告以及統計報表;
(三)嚴重違反財經法規、嚴重損失浪費等重大審計事項的審計結論和決定,上級審計機關交辦審計事項的審計報告;
(四)審計工作的其他重要情況。第四條審計機關辦理審計業務時,如本級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決定、指示與上級審計機關的有關規定、決定、指示不一致時,應按上級審計機關的執行。第五條《審計條例》第八條的規定,適用於地區行政公署設立的審計機關。第六條《審計條例》第九條所稱的設立派出機構的「審計機關」,是指審計署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城市的審計機關。
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城市審計機關在重點地區、部門設立派出機構,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並報上級審計機關備案。第七條審計機關應當支持審計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
審計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遭受打擊報復,向上級審計機關提出申訴時,上級審計機關應及時調查核實,依據《審計條例》第八章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或者提請監察等有關機關處理。第八條《審計條例》第十二、十三條所稱的「國家資產」是指:國家直接管理或者授權部門、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管理和使用的屬於全民所有的資金、財產,及其所取得的屬於全民所有的收益。第九條《審計條例》第十二條及其他有關條款所稱的「財政、財務收支」,包括外匯收支。第十條《審計條例》第十二條第二項所稱的「國家金融機構」是指國家設立的下列機構:
(一)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
(二)國家專業銀行及其分支機構;
(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構;
(四)信託投資公司;
(五)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的其他有國家資產的金融組織。第十一條《審計條例》第十二條第四項所稱的「國家給予財政撥款或者補貼的其他單位」,包括有關的機關、團體和部隊等。第十二條《審計條例》第十二條第五項中的「其他企業」,是指有國家資產的其他非全民所有制企業。
對有國家資產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審計監督的具體辦法,另行制定。第十三條《審計條例》第十二條第六項所稱的其他單位,包括地方性法規、規章規定應當進行審計監督的單位。第十四條《審計條例》第十三條第七項所稱的「借用國外資金、接受國際援助項目」,包括:
(一)外國政府、國際金融組織、國外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等提供的各類貸款;
(二)對外發行債券;
(三)國際組織、外國政府和民間團體提供的各項援助;
(四)利用國外資金的合作項目。第十五條《審計條例》第十二條所列單位,應當按照審計機關的規定,及時向負責對其審計監督的審計機關報送與《審計條例》第十三條所列審計事項有關的預算、計劃、決算、報表、規章、文件、資料等。第十六條執行《審計條例》第十四條第三款規定,內部審計機構、社會審計組織承辦委託審計事項提出的審計報告,由委託的審計機關審定,並作出審計結論和決定。第十七條《審計條例》第十五條第三項所稱「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有關人員」,包括被審計單位以外的有關單位和人員;「有關事項」,包括與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有關的稅利收繳、債權債務、銀行往來、供銷關系等經濟業務活動情況。

Ⅳ 關於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幾點思考

村居幹部是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城鎮社區的具體組織者和領導者,他們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法規行使公權力。村居幹部在行使公權力時,是否存在不公正、不效率、不合法的情況,十分必要接受有關部門的有效監督。目前對村居幹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存在審計主體不明確、法律規定不具體、監督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國家應盡快出台完善相關法規,明確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主體,細化對村居經濟管理的有關規定,制定對村居幹部經濟違紀違法的處理處罰辦法,加強對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領導,促進農村和城鎮社區經濟和民主政治建設。
一、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現有模式及問題
(一)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現有模式
1、村居民主理財小組對本村居幹部經濟責任進行審查監督;
2、鄉鎮街道部門對村居幹部經濟責任進行審查監督(雙代管等模式);
3、縣(區)部門抽調人員組成聯合審查組對村居幹部經濟責任進行審查監督;
4、縣(區)部門委託審計機關對村居幹部經濟責任進行審計;
5、縣(區)審計機關派出機構對村居幹部經濟責任進行審計。
(二)存在問題
1、審計主體不明確
第一種模式,村居民主理財小組對本村居幹部經濟責任進行審查監督,是一種內部審計,村民代表推舉的民主理財小組作為審計主體是十分恰當的。其他幾種模式則不是內部審計,相對於內部審計,其審計結果和審計決定具有更強的法律性,對村居幹部的評價和使用,甚至於處分處理,具有十分重要的證據作用。因此,要求審計主體必須明確,而且應具有法定職能。鄉鎮街道農經管理部門是農村經濟的管理監督者,其他部門組成的聯合審查組是臨時監督檢查機構,他們對村居幹部的經濟責任進行審查監督,其監察結果的法律效力如何,目前沒有哪部法律具體予以規定。審計部門對村居幹部經濟責任進行審計,從執法主體、執法過程到執法結果的運用,都有《審計法》作法律支持。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二條規定: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財政收支,國有的金融機關和企業事業組織財務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依照本法規定接受審計監督;《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第三條規定:接受審計監督的財務收支,是指國有的金融機構、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國家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監督的其他有關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辦理會計事務、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的各種資金的收入;《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村民委員會不及時公布應當公布的事項或者公布的事項不真實的,村民有權向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反映,有關政府機關應當負責調查核實,責令公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見》規定:加強對農村集體財務的審計監督。縣、鄉兩級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指導部門,要切實組織好對農村集體財務的審計監督工作。村幹部任期屆滿或離任時必須審計。按照以上法律,審計部門可以對「其他依照本法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及「按照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辦理會計事務、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的各種資金的收入」進行審計,對村居民反映的「村民委員會不及時公布應當公布的事項或者公布的事項不真實的」問題進行核查,但是,農業部、監察部、國務院糾風辦《關於做好村幹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專項審計的通知
》沒有把審計機關列為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職能部門。行使《審計法》規定職權的審計機關沒有被作為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主體,審計部門參與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途徑,要麼接受縣區紀檢、組織部門的委託,要麼接受鄉鎮街道黨委政府的委託,造成了實際工作中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主體不明確的問題。審計主體不明確,責任就不明確,工作的主動性自然就受到影響。
2、審計監督機制不規范
一是開展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組織形式不規范。有的地方採取紀檢和農經部門聯合的方式,農經工作人員負責查賬,紀檢部門負責查處違規違紀問題;有的地方採取設立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中心的方式,審計機關牽頭,農經、紀檢等部門協作;有的地方鄉鎮街道設立審計站所,負責本轄區的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有的地方設立縣區審計機關派出機構,負責所在縣區的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審計范圍可以跨鄉鎮街道;等等。二是審計程序不規范。有的嚴格按照審計程序執行,有的只注重賬表的檢查和取證,還有的僅僅調賬查賬,以賬論賬,走了過場。三是審計文書不規范。各地有各地的樣式,不規范統一
。由於監督機制的不同,造成審計結果的應用效力不一致,影響了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開展。有的地方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時松時緊,還有的地方搞完試點就沒了下文。各地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開展情況很不平衡。
3、法規不健全,界定不明晰
首要問題在於缺少國家權威性村居經濟管理法律制度。有些省市制定了村居集體經濟財務管理條例,有些地方也制定出台了一些村居集體經濟管理辦法,但是,不是每個省市、每個市縣都制定了村居集體經濟管理法律制度。而村居集體經濟是存在於每一個村居的,是關繫到全國各地農村和城鎮社區每一個居民切身利益的,每個省市、每個村居都需加強管理。須要國家制定一個帶有指導性、規范性的法律文件,比如由國務院出台《村居集體經濟管理條例》,各地再制定出台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具體法規制度,使村居集體經濟管理和監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對村居幹部侵害集體經濟或因其不作為或亂作為而導致村居集體經濟受損的情況,缺少明確具體的處理處罰規定。現有的經濟管理法規制度,基本上是針對國家工作人員的。如果國家工作人員不執行國家或單位財產管理法規制度,或者侵害國家或單位利益,或者不作為或亂作為而造成國家或單位財產損失,現有的法律法規基本上都有明確的處理處罰規定。但是,村居幹部出現上述問題,則很難找到相應的明確的條文規定。很多出了經濟問題的村居幹部就鑽法律制度不具體的空子,百般狡辯抵賴,不服從有關部門的處理處罰。重慶晚報報道,沙坪壩區梨樹灣村原黨總支書向大全涉嫌貪污、受賄600餘萬元,面對檢察機關的指控,向大全多次堅稱自己是無罪的,理由是:「自己不是國家工作人員
」。另據報道,有一村因財務管理問題,連續兩任財務出納賬目不清,幾十萬元集體資金被個人長期佔用,法、檢部門出面處理多次,也是因為當事人不是國家公作人員,對村居幹部沒有具體法律規定而作罷。對於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一旦審查出問題,按照哪些法規處理,應當有明確的規定。
4、審計內容和審計方法單一
現在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主要是財務審計,很少開展績效審計,只注重對村居幹部經濟方面遵紀守法的監督,而對他們貫徹落實國家方針政策,科學利用包括財力資源在內的本地資源,依法有效發展本村居經濟的總體情況缺乏審計監督。在審計方法和審計技術方面,大都局限於賬項基礎審計,採取詳細查賬的方法,既費時耗力,又不突出重點。較少採用系統基礎審計和風險基礎審計方法,抽樣和計算機審計技術也很少得到應用。
5、參加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
由於鄉鎮街道農經管理人員主要精力用於指導、監督村居財務管理工作,他們的工作經驗和知識更新的重點在財務管理方面,不能苛求他們對審計知識全面掌握並運用。基層審計人員成分比較雜,盡管對審計知識和審計方法都有所掌握和運用,但對績效審計、抽樣審計、計算機審計等方面的實用技能還不能很好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了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開展,尤其在經濟發達的城鎮社區。
二、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對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重要性的認識
1、加強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是建設文明、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城鎮社區的內在要求
黨的十七大明確要求,黨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要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加強對領導幹部和人財物管理使用的監督,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搞好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措施,也是促進村居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內在要求。
2、村居幹部在行使公權力時存在不公、不法、不效率現象,對實施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提出緊迫要求
村居幹部是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城鎮社區的具體組織者和領導者,他們中絕大多數克己奉公、勇挑重擔,積極帶領當地群眾發展經濟,建設自己美好家園。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村居幹部能力素質差,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缺乏幹事創業的勇氣和智慧,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不力,影響當地經濟的發展;還有部分村居幹部法制觀念淡薄,不遵紀守法,不能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給集體事業帶來危害;更有甚者,違法亂紀,以權謀私,大肆侵吞集體財產,成為集體經濟的破壞者。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人民檢察院四年受理舉報線索165件,其中村居幹部違法犯罪線索35件,佔21.2%,其中分流4件,初查19件,立案偵查8件13人
。山東省臨沂市對1305名村級幹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後,向紀檢監察機關和司法機關移送經濟案件線索69起,216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山西洪洞縣曹生村黨支部書記王東記,利用縣人大代表和支部書記的身份,擺平工商、稅務、公安等方方面面的關系,為兒子不法經營黑磚窯提供保護傘,本來是為人民服務的公權力,卻間接地變成了盤剝和壓榨勞動人民血汗的工具,這是以權謀私的又一典型。由此可見對村居幹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二)建立健全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法規制度
1、制定出台村居集體經濟管理法規制度
國務院或財政部和農業部聯合制定《村居集體經濟財產管理條例》,或者修改完善現行的有關法規,將村居集體經濟納入法制管理范圍。各地制定或完善管理辦法,覆蓋全國每一個村居,使村居集體經濟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制定對村居幹部經濟違規違紀的處理處罰辦法
制定村居幹部經濟違法違紀處理處罰法規,明確村居幹部經濟違法違規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執法主體是哪個部門,執法程序如何等等。讓村居幹部明白,村居幹部在行使公權力時,只要不效率、不公正、不合法,就會被追究責任,受到處理處罰,甚至被沒收財產、判刑入獄。
3、完善審計法規
一是制定新的審計條例和實施辦法時,把對村居經濟和村居幹部任期經濟責任明確納入審計機關職責,表述的具體一些。村居經濟不是私有財產,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是政府對村居建設項目的扶持資金。對村居經濟實施審計理所當然是審計部門的職責。二是修改現行法規中對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表述不一致的內容,使所有關於村居經濟和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法規制度口徑一致,形成協調周密的法規體系。
(三)加強基層審計隊伍建設
整合基層審計資源,將農經管理部門負責審查監督的職能合並到審計部門,成立縣區審計部門的派出機構,其職責之一就是對村居經濟和村居幹部經濟責任進行審計。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實施國家審計的最高法律是《審計法》,該法規定的國家審計主體只有各級審計機關。因此,十分必要整合參與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人力資源,增加基層審計人員編制,注重對基層審計人員的業務培養,推動並出色完成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四)加強對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成立幹部經濟責任審計領導小組,加強對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領導小組成員聯席會議機制,及時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推動村居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從賬項基礎審計向系統基礎審計和風險基礎審計轉變,加快計算機審計方法的推廣應用,加大績效審計力度,促進村居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Ⅵ 我國審計行業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一次頒布時間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審計法是1914年10月北洋政府頒布的審計法和審計法施行細則,對審計的范圍、各種決算的審計報告書包括的項目,審計方式,審計程序以及其他有關事項均作了明確規定,以後對審計法又進行修訂增補。
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審計行政規章是國務院1985年8月29日發布的《關於審計工作的執行規定》。
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審計行政法規是1988年11月30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
新中國第一部審計法是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最新修訂)》已經2010年2月2日國務院第100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公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Ⅶ 江蘇省審計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審計監督,維護財政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審計機關開展審計監督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和相關單位的財政收支,國有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應當依法接受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應當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和主要負責人的經濟責任進行審計監督。第四條審計機關應當加強績效審計,對被審計單位配置、使用、利用財政資金和公共資源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審計評價。
審計機關可以將績效審計結果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績效審計結果可以作為本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單位改進決策以及管理的參考依據。第五條審計機關根據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隸屬關系,確定審計管轄范圍;不能根據財政、財務隸屬關系確定審計管轄范圍的,根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關系,確定審計管轄范圍。
兩個以上國有資本投資主體投資的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和建設項目,由對主要投資主體有審計管轄權的審計機關進行審計監督。不能確定主要投資主體的,由被審計單位登記注冊地的審計機關管轄。
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確定審計管轄范圍。第六條上級審計機關依法可以將其審計管轄范圍內的特定審計事項,授權下級審計機關進行審計。被授權的審計機關在出具審計報告前應當將審計結果報告上級審計機關。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審計機關對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審計工作報告應當重點報告對預算執行的審計情況。必要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對審計工作報告作出決議。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審計工作報告中指出的問題的糾正情況和處理結果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要求同級人民政府,對與重大事項有關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作出專項審計報告。第八條審計機關履行職責所必需的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由本級人民政府予以保證。
本級人民政府交辦的特定審計事項,審計機關可以提出專項經費申請,由本級財政部門按照規定予以安排。
審計機關依法審計,不收取費用。第九條審計機關及其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依法行使職權,堅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並依法接受監督。第二章審計對象和內容第十條審計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具體組織本級預算執行的情況,本級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徵收預算收入的情況,與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直接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系的部門、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下級人民政府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依法進行審計監督。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審計機關對其他取得財政資金的單位和項目接受、運用財政資金的情況,依法進行審計監督。第十一條審計機關對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預算收支平衡情況;
(二)重點支出的安排和資金到位情況;
(三)預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況;
(四)部門預算制度建立和執行情況;
(五)向下級財政轉移支付情況;
(六)上級財政補助資金的安排和使用情況;
(七)專項資金的安排、撥付和使用情況;
(八)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關於批准預算的決議的執行情況。第十二條審計機關在財政審計監督中,依法對下列事項進行審計:
(一)財政部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商業銀行、預算等單位涉及的國庫集中收付活動及其相關的財政收支情況;
(二)財政轉移支付涉及的相關地區、部門、單位對轉移支付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
(三)政府采購涉及的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預算管理和資金撥付機構等單位的政府采購活動及其相關的財政收支情況。

Ⅷ 山東省內部審計工作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國家審計范圍內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內部審計是我國審計體系的組成部分。
政府部門、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根據內部管理的需要,設立內部審計機構或配備專職內部審計人員,實行內部審計監督制度。第三條山東省審計局負責指導全省的內部審計工作;市(地)縣(市、區)審計機關負責指導本地區的內部審計工作;上級內部審計機構負責指導所屬單位和行業的內部審計工作。第四條下列單位,可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
(一)縣以上(含縣級)政府部門;
(二)國家金融機構;
(三)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
(四)有國家資產且審計業務較多的其他企業;
(五)全民所有制大中型基建項目的建設單位;
(六)財務收支金額較大和下屬單位較多的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
(七)其他需要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單位。
審計業務較少的單位,可以設置專職內部審計人員。第五條內部審計機構應由具有審計、會計、經濟管理和工程技術專業知識的人員組成;內部審計人員的數量,應適應內部審計工作的需要。
對內部審計人員,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評定和聘任。
任免內部審計機構的負責人員,應事先徵求上一級主管單位的意見。第六條內部審計機構或者內部審計人員在本單位主要領導人的領導下,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對本單位及下屬單位的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效益進行內部審計監督,獨立行使內部審計職權,對本單位主要領導人負責並報告工作。
單位領導人應當支持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依法獨立行使內部審計監督職權。第七條內部審計機構或者內部審計人員對下列事項進行內部審計監督:
(一)財務收支計劃或者單位預算的執行和決算;
(二)與財務收支有關的經濟活動及其經濟效益;
(三)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
(四)國家和單位資產的管理情況;
(五)國家財經法紀的執行情況;
(六)承包、租賃經營的有關審計事項;
(七)審簽本單位會計報表、納稅申報表、貸款申請書等重要經濟活動事項;
(八)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與境內外經濟組織興辦合資、合作經營企業以及合作項目所投入資金、財產的經濟效益;
(九)主管單位委託和本單位主要領導人交辦的其他審計事項。第八條單位的計劃、預算、決算、報表和文件、資料等,應當按照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分別按時報送本單位和上級主管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第九條內部審計機構的主要職權:
(一)參加生產、經營、財務、經濟管理等方面的有關會議;
(二)檢查憑證、帳表、決算、資金和財產,查閱有關的文件和資料;
(三)對審計范圍內的有關事項進行調查並索取證明材料;
(四)對正在進行的嚴重違反財經法紀、嚴重損失浪費行為,作出臨時的制止決定;
(五)提出改進管理、加強內部控制、提高經濟效益的建議,以及糾正、處理違反財經法紀行為的意見;
(六)對嚴重違反財經法紀和造成嚴重損失浪費的人員,提出追究責任的建議;
(七)對阻撓、破壞審計工作以及拒絕提供有關資料的,經單位主要領導人批准,可以採取必要的臨時措施,並提出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的建議;
(八)對審計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及時向對其進行指導的上級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機關反映;
(九)履行本單位在管理職權范圍內授予的經濟處理、處罰等職權。
上級內部審計機構發現下屬單位內部審計機構審計結論和決定不當的,有權責令其糾正。第十條內部審計工作的程序:
(一)根據上級部署和單位的具體情況,擬定長遠審計工作規劃、年度審計工作計劃和審計項目計劃,報經本單位主要領導人批准後實施;
(二)實施審計前,書面通知被審計單位;
(三)審查憑證、帳表,查閱文件、資料,檢查現金、實物,向有關單位和人員進行調查,並取得證明材料;
(四)審計中發現問題,可隨時向有關單位和人員提出改進的意見;
(五)審計終結,提出審計報告,報送本單位主要領導人。審計報告應事先徵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經批準的審計結論和決定,被審計單位必須執行;
(六)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及時檢查被審計單位執行審計結論和決定的情況;
(七)被審計單位對審計結論和決定如有異議,可以向內部審計機構所在單位主要領導人提出變更審計結論和決定的請求,該單位主要領導人應當及時進行處理。

熱點內容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與扶貧 發布:2025-01-18 11:55:00 瀏覽:887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
2013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8 10:10:11 瀏覽:745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