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歧視法規
1. 如何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
一:禁止基於殘疾的歧視
[法律規定]第三條: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基於殘疾的歧視。禁止侮辱、侵害殘疾人。禁止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低損害殘疾人人格。
二:出生缺陷早預防早發現
[法律規定]第十一條:國家有計劃地開展殘疾預防工作,加強對殘疾預防工作的領導,宣傳、普及母嬰保健和預防殘疾的知識,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預防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機制,針對遺傳、疾病、葯物、事故、災害、環境污染和其他致殘因素,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採取措施,預防殘疾的發生,減輕殘疾程度。
三: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
[法律規定]第三十三條規定:國家實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制度。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並為其選擇適當的工種和崗位。達不到規定比例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保障殘疾人就業義務。國家鼓勵用人單位超過規定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
四:享有更多社會保障
[法律規定]第四十六條: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各項社會保障的權利。政府和社會採取措施,完善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保障和改善殘疾人的生活。
五:創設無障礙環境
[法律規定]第五十三條: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應當符合殘疾人的實際需要。新建、改建和擴建建築物、道路、交通設施等,應當符合國家有關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准。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規定,逐步推進已建成設施的改造,優先推進與殘疾人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設施的改造。對無障礙設施應當及時維修和保護。
(1)反歧視法規擴展閱讀:
殘疾人權益保障程度是社會文明的一面鏡子,殘疾人權益保障越完善,社會文明程度就越高。為了保障殘疾人權益,國家相應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就業條例》、《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並號召全社會,擯棄偏見和歧視,學會尊重理解殘疾人,關心關愛殘疾人,讓殘疾人更加真切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
2. 反就業歧視法規是什麼時候提出的,是在什麼情況下提出的
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禁止就業歧視,同時還成立了鵬等就業機會委員會對歧視案件進行起訴。1975年,美國政府明令禁止年齡歧視。
3. 我小孩遲到上課睡覺老師叫回家一星期不給上課在家反思請問有這法規嗎
老師不承擔法律責任,學生上課總是遲到,老師叫學生等一會兒再進來,現在進去影響其他同學上課
4. 我國有沒有反對就業歧視相關的法律、法規或者規章制度
法律不會對無法執行的東西作規定。就業歧視問題只能從政策層面進行引導,內比如國家對與殘疾人訂立勞動關容系的企業在稅收上給予優惠政策;國家在非特定行業的體檢標准上強制性的去除乙肝病毒攜帶的檢查項目,等等。至於在就業領域對於女性的歧視,完全是一個社會問題,法律即使規定也不會存在執行力,因此,目前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
5. 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我國憲法、刑法、民則通法、婚姻法、義務教育法、等許多法律法規,都對保護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確規定 。另外,我國還特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部專門法律,從家庭、學校、社會、司法四個方面具體規定了在保護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責任。
6. 全日制自考本科是什麼意思
全日制自考本科不屬於全日制本科,而是成人教育學歷中含金量最高的一種學歷。內
全日制自考容本科主要利用主考高校的師資力量、教學環境、辦學條件、全日制授課,規范化管理的辦學形式。又稱「試點班」、「封閉班」,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一種特有形式。全日制本科是目前國家主流的本科學歷獲取教育方式,含金量也是本科學歷中最高的,
專科自考本科是指專科在校生或畢業生通過自學、社會助學、通過專業所有課程的考試,修滿所有學分,達到畢業要求即可獲得由主考院校同自考委聯合頒發的自學考試本科畢業證書,證書上蓋有主考院校同自考委兩個章。
(6)反歧視法規擴展閱讀
自考全稱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高考落榜生、在職人士、從業人士以及其他自學者通過自己學習、社會幫助通過了國家統一組織的自學考試,達到畢業條件。
專科自考本科分為兩種,一種是專科在校生自考本科,專科在校生可為全日制專科在讀生,也可為成人高考、網路教育、自學考試專科在讀生;另一種是專科畢業生參加自考,專科畢業生可謂全日制專科畢業生,也可為成人高考、網路教育、自學考試專科專業畢業生,此階段報考的一般稱為獨立本科段。
7. 國家三令五申禁止歧視乙肝攜帶者,企業入職不允許檢查乙肝,有些企業還是違反規定對新入職員工進行乙肝檢
目前企業抄入職體檢一般是不再檢查乙肝兩對半了。除了某些特殊崗位,國家法律禁止查乙肝五項更不能查DNA.2010年1月21日衛生部等三部委發布了《進一步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的乙肝五項檢查,同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也不得在入學、就業體檢中提供乙肝五項檢查服務。
8. 怎樣實現男女平等
首先,需要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國家主流價值觀的指引,以及由此價值觀上升為各項法律政策的制度規范。希望國家有關職能部門把性別歧視作為媒體監管的重要內容之一,使尊重女性和促進性別平等成為公眾人物、媒體工作者的基本行為准則,不允許給違背男女平等憲法精神、貶損婦女形象和低俗消費女性的不良文化產品提供傳播平台。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做一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人,將會迎來一個不一樣的天地。
9. 法律法規將反對性別歧視的內容納入其中,有何作用
社會將女性生抄育一胎或二胎的成本轉嫁給企業,企業將女性生育時期帶來的『勞動力價值的空檔』歸罪於女性的生理特徵。也就是說,如果人們的觀念不改變,如果沒有相關公共政策的支持與補償,就業的性別歧視將很難從根本上改觀。
從最根本上來說,要避免就業歧視,國家需要立法來約束以及補償用工單位。
1、要消除性別歧視,監管部門應該對明目張膽的性別歧視依法予以嚴處,要求取消性別限制條件,同時追究用人單位的責任。
2、消除性別歧視,必須有廣泛的社會參與,應該發揮女性組織和社會公益機構的作用,積極幫助女性就業維權,營造出男女兩性相互尊重、平等發展的社會環境。
雖然目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就業促進法》等法律法規都將反對性別歧視的內容納入其中,但反對就業歧視的政策在現實層面的執行和監督情況均不理想。
鑒於此,應盡快制定《就業促進法實施細則》或專門的《反就業歧視法》,設立反就業歧視的專門機構,進一步健全促進平等就業的監督機制,加強對勞動力市場的監管,以保障就業公平,破解就業歧視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