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印花稅暫行條例
㈠ 請教印花稅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重新修訂頒布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以下簡稱《印花稅暫行條例》)第十三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以下簡稱《印花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部分內容已不適用。為加強印花稅的徵收管理,依法處理印花稅有關違章行為,根據《稅收征管法》、《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現對印花稅的違章處罰適用條款明確如下:
印花稅納稅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稅務機關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處罰:
一、在應納稅憑證上未貼或者少貼印花稅票的或者已粘貼在應稅憑證上的印花稅票未注銷或者未畫銷的,適用《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的處罰規定。
二、已貼用的印花稅票揭下重用造成未繳或少繳印花稅的,適用《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的處罰規定。
三、偽造印花稅票的,適用《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九十一條的處罰規定。
四、按期匯總繳納印花稅的納稅人,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未繳或少繳印花稅款的,視其違章性質,適用《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或第六十四條的處罰規定,情節嚴重的,同時撤銷其匯繳許可證。
五、納稅人違反以下規定的,適用《稅收征管法》第六十條的處罰規定:
(一)違反《印花稅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三條的規定:「凡匯總繳納印花稅的憑證,應加註稅務機關指定的匯繳戳記、編號並裝訂成冊,將已貼印花或者繳款書的一聯粘附冊後,蓋章注銷,保存備查」;
(二)違反《印花稅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的規定:「納稅人對納稅憑證應妥善保存。憑證的保存期限,凡國家已有明確規定的,按規定辦;沒有明確規定的其餘憑證均應在履行完畢後保存一年」。
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88號的文件全文
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國務院在1983年以來已對行政法規進行過4次全面清理的基礎上,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深化的新情況、新要求,再次對截至2009年底現行的行政法規共691件進行了全面清理。經過清理,國務院決定:
一、對7件行政法規予以廢止。(附件1)
二、對107件行政法規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附件2)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國務院決定廢止的行政法規
2.國務院決定修改的行政法規 國務院決定廢止的行政法規
一、關於各地廠礦對於法定假日 工資發放辦法的決定(1950年7月31日政務院公布)
二、關於保護機場凈空的規定(1982年12月11日國務院、中央軍委公布)
三、金融機構代客戶辦理即期和遠期外匯買賣管理規定(1987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准1988年3月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
四、境外投資外匯管理辦法(1989年2月5日國務院批准1989年3月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
五、境外金融機構管理辦法(1990年3月12日國務院批准1990年4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令第1號公布)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1993年7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17號公布)
七、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2001年8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13號公布) 國務院決定修改的行政法規
一、對下列行政法規中明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規定作出修改
1.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第五條中的「國家長期經濟計劃」修改為「國家規定」。
2.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中的「產品稅」修改為「消費稅」。
3.將《徵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第二條、第六條中的「產品稅」修改為「消費稅」。
4.刪去《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廠長工作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二項。
5.刪去《鐵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第三條第二款。
6.刪去《水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第三條。
7.將《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暫行條例》第十九條第一款修改為:「國務院對稅種、稅率進行重大調整,合同雙方可按國務院規定協商變更承包經營合同。」
8.刪去《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一項。
9.將《關於外商參與打撈中國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辦法》第十條第一款修改為:「外商與中方打撈人簽訂的共同打撈合同,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有關規定。」
10.刪去《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第八條第四、五、六款,第十條第二、三款,第十一條第二、三、四款,第十三條第六款。
第二十八條修改為:「企業為實現政府規定的社會公益目標,由於定價原因而形成的政策性虧損,物價部門應當依法調整或者放開產品價格,予以解決。不能調整或者放開產品價格的,經財政部門審查核准,給予相應的補貼或者其他方式補償。採取上述措施後,企業仍然虧損的,作為經營性虧損處理。」
刪去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第四十八條第一項。
11.刪去《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第二十七條。
二、對下列行政法規中關於「徵用」的規定作出修改
(一)將下列行政法規中的「徵用」修改為「徵收、徵用」。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
(二)將下列行政法規中的「徵用」修改為「徵收」。
13.《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第十八條。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第九條。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八條。
16.《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四十二條。
17.《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第十五條。
1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條、第二十條第一款、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款、第四十五條。
19.《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第十一條第二款、第十二條。
三、刪去下列行政法規中關於「投機倒把」規定並作出修改
20.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第一條修改為:「為加強對金銀的管理,保證國家經濟建設對金銀的需要,特製定本條例。」
第三十條第二項修改為:「(二)為保護國家金銀與有關違法犯罪行為堅決斗爭,事跡突出的;」
21.刪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第十一條第二款。
四、對下列行政法規中關於刑事責任的規定作出修改
(一)將下列行政法規中引用已納入刑法並被廢止的關於懲治犯罪的決定的規定修改為「依照刑法有關規定」。
22.《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三十三條。
2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
(二)對下列行政法規中關於追究刑事責任的具體規定作出修改。
24.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三條中的「依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犯罪的補充規定》的有關條款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修改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中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犯罪的補充規定》的有關條款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修改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5.將《民兵工作條例》第四十三條第二款中的「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修改為「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有關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對下列行政法規中關於治安管理處罰的規定作出修改
(一)將下列行政法規中引用的「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修改為「治安管理處罰法」。
26.《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第三十條。
27.《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第十七條。
28.《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
29.《開發建設晉陝蒙接壤地區水土保持規定》第十七條、第十八條。
30.《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
31.《有線電視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七條。
32.《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涉外工作管理辦法》第十八條。
33.《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二條第二款。
34.《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六條第二款。
35.《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第六十三條。
36.《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第二十七條。
37.《城市綠化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三十二條第二款。
38.《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二款。
39.《電網調度管理條例》第三十條。
40.《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一條。
41.《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第三十八條。
42.《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第二十四條。
43.《殘疾人教育條例》第五十條第二款。
44.《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三十九條。
45.《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第三十七條。
46.《國防交通條例》第五十一條。
47.《民兵武器裝備管理條例》第四十三條。
48.《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第四十條。
49.《中華人民共和國航標條例》第二十四條。
50.《中華人民共和國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
51.《城市道路管理條例》第四十三條。
52.《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
53.《中華人民共和國測量標志保護條例》第二十五條。
54.《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二十條。
55.《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二十條。
56.《國務院關於禁止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實行地區封鎖的規定》第二十四條第一款。
57.《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九十條。
58.《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二款。
59.《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十八條。
60.《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五十一條。
61.《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五十條。
62.《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第五十七條。
63.《民用運力國防動員條例》第四十九條。
(二)對下列行政法規中關於治安管理處罰的具體規定作出修改。
64.將《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第十八條中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的程序辦理」修改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零二條的規定辦理」。
65.刪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第六十二條。
66.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中的「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修改為「尚不構成犯罪,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67.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款中的「拒絕、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執行維持交通秩序和社會秩序職務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予以處罰」修改為「拒絕、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執行維持交通秩序和社會秩序職務,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九條修改為:「在舉行集會、遊行、示威的過程中,破壞公私財物或者侵害他人身體造成傷亡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68.將《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第七條第一款中的「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三十條的規定處罰外」修改為「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處罰外」。
69.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中的「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修改為「尚不構成犯罪,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70.將《制止牟取暴利的暫行規定》第十三條中的「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修改為「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71.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第三十四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或者有本條例第十六條、第二十四條第一項、第二十五條所列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民航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有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項所列行為的,由民航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六、對下列行政法規中引用法律、行政法規名稱或者條文不對應的規定作出修改
(一)對下列行政法規中引用法律、行政法規名稱作出修改。
72.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船舶噸稅暫行辦法》第十一條第五項中的「暫行海關法第二十七條規定」修改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73.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口岸衛生監督辦法》第一條修改為:「為了加強國境口岸和國際航行交通工具的衛生監督工作,改善國境口岸和交通工具的衛生面貌,控制和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防止傳染病由國外傳入和由國內傳出,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制定本辦法。」
74.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第七十六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九十一條中的「按照《外商投資企業清算辦法》的規定」修改為「依法」。
75.將《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第一條修改為:「為了加強對產品的質量監督,促使企業貫徹執行產品技術標准,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辦法。」
76.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第八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暫行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77.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關於外國駐中國使館和使館人員進出境物品的規定》第五條第四款中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辦法》的規定辦理」修改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的規定辦理」。
78.將《鐵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第一條修改為:「為了規范鐵路貨物運輸合同,根據有關法律,制定本細則。」
79.將《水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第一條修改為:「為了規范水路貨物運輸合同,根據有關法律,制定本細則。」
80.將《森林採伐更新管理辦法》第六條第一款中的「按森林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辦理」修改為「按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
81.將《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第三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82.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第十四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暫行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83.將《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第十七條中的「《家畜家禽防疫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二十五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動植物檢疫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84.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第三十一條中的「參照《國營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暫行規定》」修改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85.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行條例》第十三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暫行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86.將《儲蓄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中的「《行政復議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87.將《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第二十條中的「可以依照《行政復議條例》的規定向上一級公安機關申請復議;對上一級公安機關的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修改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88.將《種畜禽管理條例》第十九條中的「《家畜家禽防疫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89.將《外國公司船舶運輸收入征稅辦法》第一條修改為:「為了加強對外國公司以船舶從事國際海運業務從中國取得運輸收入的稅收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以及企業所得稅相關法律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90.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中的「海關法行政處罰實施細則」修改為「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91.將《保稅區海關監管辦法》第二十八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行政處罰實施細則》」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92.將《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第九條第二款中的「食品衛生法」修改為「食品安全法」。
93.將《關於騙購外匯、非法套匯、逃匯、非法買賣外匯等違反外匯管理規定行為的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暫行規定》第一條修改為:「為了維護國家外匯管理秩序,懲處違反外匯管理規定的行為,防範金融風險,制定本規定。」
94.將《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第四條第三款修改為:「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負責轉基因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
95.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出口加工區監管的暫行辦法》第四十三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行政處罰實施細則》」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96.將《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第五十八條修改為:「本條例規定的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處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的規定執行;對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及其分支機構、承儲企業、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工作人員的紀律處分,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97.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第六十六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行政處罰實施細則》」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98.將《反興奮劑條例》第四十五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99.將《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中的「《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二)對下列行政法規中引用的法律、行政法規條文序號作出修改。
100.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中的「凡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三條規定的情形」修改為「凡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九十條、第九十二條規定的情形」。
101.將《森林採伐更新管理辦法》第五條中的「採伐林木按照森林法實施細則第十八條規定」修改為「採伐林木按照森林法實施條例第三十條規定」。
第十九條中的「依照森林法第三十四條和森林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處罰」修改為「依照森林法第三十九條和森林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
第二十條中的「根據森林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的處罰原則」修改為「根據森林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處罰原則」。
第二十三條中的「依照森林法第三十八條和森林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處理」修改為「依照森林法第四十五條和森林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理」。
102.將《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徵收使用辦法》第一條中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十九條的規定」修改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有關規定」。
103.將《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實行警官警銜制度的具體辦法》第一段中的「根據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修改為「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
104.將《放射性葯品管理辦法》第十二條中的「必須具備《葯品管理法》第五條規定的條件」修改為「必須具備《葯品管理法》規定的條件」。
105.將《海關工作人員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規定》第一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第四條的規定」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第六條的規定」。
106.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第十條第一款中的「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九條各項規定情形的」修改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情形的」;第二款中的「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各項規定情形的」修改為「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情形的」。
107.將《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營期限暫行規定》第一條中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一九九〇年四月四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修正)第十二條的規定」修改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有關規定」。
108.將《總會計師條例》第十條第二款中的「總會計師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十九條的規定執行」修改為「總會計師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109.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二款中的「依照海關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修改為「依照海關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二款」。
第二十八條中的「依照海關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辦理」修改為「依照海關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辦理」。
110.將《票據管理實施辦法》第三十條中的「有票據法第一百零三條所列行為之一」修改為「有票據法第一百零二條所列行為之一」。
111.將《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二十條中的「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條件」修改為「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規定的條件」。
112.將《證券交易所風險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第一條中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一百一十一條、一百一十二條規定」修改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
113.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第八條、第三十一條中的「有對外貿易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技術」修改為「有對外貿易法第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技術」。
114.將《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二十五條中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確定」修改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確定」。
第二十六條中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修改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條的規定」。
第二十七條中的「軟體著作權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條的規定」修改為「軟體著作權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
115.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三十二條中的「依照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第三十九條第三款的規定」修改為「依照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第四十條第三款的規定」。
第二十九條中的「視為著作權法第三十一條所稱圖書脫銷」修改為「視為著作權法第三十二條所稱圖書脫銷」。
第三十條中的「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聲明」修改為「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聲明」。
第三十一條中的「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第三十九條第三款聲明」修改為「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第四十條第三款聲明」。
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一款中的「有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所列侵權行為」修改為「有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所列侵權行為」。
116.將《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三十七條中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處以罰款」修改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八十五條的規定處以罰款」。
117.將《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中的「除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第三十九條第三款、第四十二條第二款和第四十三條規定應當支付的使用費外」修改為「除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第四十條第三款、第四十三條第二款和第四十四條規定應當支付的使用費外」。
第四十七條中的「依照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第三十九條第三款的規定使用他人作品」修改為「依照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第四十條第三款的規定使用他人作品」。
118.將《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錄音製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第一條中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稱著作權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修改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稱著作權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
第二條第三款中的「依照著作權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修改為「依照著作權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
七、對下列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根據商業銀行法作出修改
119.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二條中的「通知其開戶銀行予以劃撥」修改為「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120.刪去《現金管理暫行條例》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
121.將《企業債券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修改為:「未經批准發行或者變相發行企業債券的,以及未通過證券經營機構發行企業債券的,責令停止發行活動,退還非法所籌資金,處以相當於非法所籌資金金額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七條修改為:「超過批准數額發行企業債券的,責令退還超額發行部分或者核減相當於超額發行金額的貸款額度,處以相當於超額發行部分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
122.刪去《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中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動用有關資金。」
㈢ 納稅人未按規定計貼印花稅如何處罰
問:對於納稅評估期間查出的未繳納的印花稅,會受到何種處罰?是繳納滯納金,還是只交罰款 答:《稅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第五十二條規定,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 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追征其未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稅款,不受前款法規期限的限制。 第六十四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印花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四條規定,印花稅的徵收管理,除本條例法規者外,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暫行條例》的有關法規執行。(註:根據《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國務院令2011年第588號)文件規定,此條款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暫行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印花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規定,同一種類應納稅憑證,需頻繁貼花的,應向當地稅務機關申請按期匯總繳納印花稅。 第三十九條規定,納稅人違反本細則第二十二條法規,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未繳或者少繳印花稅款的,稅務機關除令其限期補繳稅款外,並從滯納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滯納金。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花稅違章處罰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4]15號)規定,《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重新修訂頒布後,《印花稅暫行條例》第十三條及《印花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部分內容已不適用。為加強印花稅的徵收管理,依法處理印花稅有關違章行為,根據《稅收征管法》、《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現對印花稅的違章處罰適用條款明確如下: 印花稅納稅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稅務機關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處罰: 一、在應納稅憑證上未貼或者少貼印花稅票的或者已粘貼在應稅憑證上的印花稅票未注銷或者未畫銷的,適用《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的處罰規定。 二、已貼用的印花稅票揭下重用造成未繳或少繳印花稅的,適用《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的處罰規定。 三、偽造印花稅票的,適用《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九十一條的處罰規定。 四、按期匯總繳納印花稅的納稅人,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未繳或少繳印花稅款的,視其違章性質,適用《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或第六十四條的處罰規定,情節嚴重的,同時撤銷其匯繳許可證。 五、納稅人違反以下規定的,適用《稅收征管法》第六十條的處罰規定: (一)違反《印花稅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三條的規定:「凡匯總繳納印花稅的憑證,應加註稅務機關指定的匯繳戳記、編號並裝訂成冊,將已貼印花或者繳款書的一聯粘附冊後,蓋章注銷,保存備查」; (二)違反《印花稅條例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的規定:「納稅人對納稅憑證應妥善保存。憑證的保存期限,凡國家已有明確規定的,按規定辦;沒有明確規定的其餘憑證均應在履行完畢後保存一年」。 根據上述規定,納稅評估期確定納稅人存在未繳或少繳稅款的,但不具有偷稅等違法行為,需補繳稅款和滯納金的,由主管稅務所負責組織入庫。 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未繳或者少繳印花稅款的,稅務機關除令其限期補繳稅款外,並從滯納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罰款,由稅務機關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處罰。
㈣ 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的暫行條例
(1988年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1號發布根據2011年1月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
第一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書立、領受本條例所列舉憑證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印花稅的納稅義務人(以下簡稱納稅人),應當按照本條例規定繳納印花稅。第二條下列憑證為應納稅憑證:(一)購銷、加工承攬、建設工程承包、財產租賃、貨物運輸、倉儲保管、借款、財產保險、技術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二)產權轉移書據;(三)營業賬簿;(四)權利、許可證照;(五)經財政部確定征稅的其他憑證。第三條納稅人根據應納稅憑證的性質,分別按比例稅率或者按件定額計算應納稅額。具體稅率、稅額的確定,依照本條例所附《印花稅稅目稅率表》執行。應納稅額不足1角的,免納印花稅。應納稅額在1角以上的,其稅額尾數不滿5分的不計,滿5分的按1角計算繳納。第四條下列憑證免納印花稅:(一)已繳納印花稅的憑證的副本或者抄本;(二)財產所有人將財產贈給政府、社會福利單位、學校所立的書據;(三)經財政部批准免稅的其他憑證。第五條印花稅實行由納稅人根據規定自行計算應納稅額,購買並一次貼足印花稅票(以下簡稱貼花)的繳納辦法。為簡化貼花手續,應納稅額較大或者貼花次數頻繁的,納稅人可向稅務機關提出申請,採取以繳款書代替貼花或者按期匯總繳納的辦法。第六條印花稅票應當粘貼在應納稅憑證上,並由納稅人在每枚稅票的騎縫處蓋戳注銷或者畫銷。已貼用的印花稅票不得重用。第七條應納稅憑證應當於書立或者領受時貼花。第八條同一憑證,由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簽訂並各執一份的,應當由各方就所執的一份各自全額貼花。第九條已貼花的憑證,修改後所載金額增加的,其增加部分應當補貼印花稅票。第十條印花稅由稅務機關負責徵收管理。第十一條印花稅票由國家稅務局監制。票面金額以人民幣為單位。第十二條發放或者辦理應納稅憑證的單位,負有監督納稅人依法納稅的義務。第十三條納稅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稅務機關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處罰:(一)在應納稅憑證上未貼或者少貼印花稅票的,稅務機關除責令其補貼印花稅票外,可處以應補貼印花稅票金額20倍以下的罰款;(二)違反本條例第六條第一款規定的,稅務機關可處以未注銷或者畫銷印花稅票金額10倍以下的罰款;(三)違反本條例第六條第二款規定的,稅務機關可處以重用印花稅票金額30倍以下的罰款。偽造印花稅票的,由稅務機關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十四條印花稅的徵收管理,除本條例規定者外,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五條本條例由財政部負責解釋;施行細則由財政部制定。第十六條本條例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2011年1月8日修訂。
附件:印花稅稅目稅率表 稅目 范圍 稅率 納稅義務人 說明 1 購銷合同包括供應、預購、采購、購銷結合及協作、調劑、補償、易貨等合同按購銷金額萬分之三貼花立合同人2 加工承攬合同包括加工、定作、修繕、修理、印刷、廣告、測繪、測試等合同按加工或承攬收入萬分之五貼花立合同人3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包括勘察、設計合同按收取費用萬分之五貼花立合同人4 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包括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按承包金額萬分之三貼花立合同人5 財產租賃合同包括租賃房屋、船舶、飛機、機動車輛、機械、器具、設備等合同按租賃金額千分之一貼花。稅額不足1元的按1元貼花立合同人6 貨物運輸合同包括民用航空、鐵路運輸、海上運輸、內河運輸、公路運輸和聯運合同按運輸費用萬分之五貼花立合同人單據作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貼花7 倉儲保管合同包括倉儲、保管合同按倉儲保管費用千分之一貼花立合同人倉單或棧單作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貼花8 借款合同銀行及其他金融組織和借款人(不包括銀行同業拆借)所簽訂的借款合同按借款金額萬分之零點五貼花立合同人單據作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貼花9 財產保險合同包括財產、責任、保證、信用等保險合同按投保金額萬分之零點三貼花立合同人單據作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貼花10 技術合同包括技術開發、轉讓、咨詢、服務等合同按所載金額萬分之三貼花立合同人11 產權轉移書據包括財產所有權和版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專有技術使用權等轉移書據按所載金額萬分之五貼花立據人12 營業賬簿生產經營用賬冊記載資金的賬簿,按固定資產原值與自有流動資金總額萬分之五貼花。其他賬簿按件貼花5元立賬簿人13 權利、許可證照包括政府部門發給的房屋產權證、工商營業執照、商標注冊證、專利證、土地使用證按件貼花5元領受人
㈤ 印花稅(購銷合同)的計稅依據是什麼
印花稅按照購銷合同徵收的計稅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1988年8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1號發布,根據2011年1月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
1、《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第二條下列憑證為應納稅憑證:
(一)購銷、加工承攬、建設工程承包、財產租賃、貨物運輸、倉儲保管、借款、財產保險、技術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
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自2016年1月1日起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中央與地方分享比例。國務院通知指出,為妥善處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配關系,國務院決定,從2016年1月1日起,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由現行按中央97%、地方3%比例分享全部調整為中央收入。
國務院通知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要從全局出發,繼續做好證券交易印花稅的徵收管理工作,進一步促進我國證券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5)新修訂印花稅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印花稅的稅目,指印花稅法明確規定的應當納稅的項目,它具體劃定了印花稅的征稅范圍。一般地說,列入稅目的就要征稅,未列入稅目的就不征稅。印花稅共有13個稅目。
印花稅的稅率設計,遵循稅負從輕、共同負擔的原則。所以,稅率比較低;憑證的當事人,即對憑證有直接權利與義務關系的單位和個人均應就其所持憑證依法納稅。
印花稅的稅率有2種形式,即比例稅率和定額稅率。
㈥ 有哪些新規在7月開始實施與普通人有何關系
最新版本《鐵路線旅客禁止、限定帶上和托運物品文件目錄》將在7月1日起實施。新修訂的鐵路線旅客禁止托運和隨身帶的物品文件目錄,從槍械炮彈、發生爆炸物品、管制器具、易燃易爆物品物品、放射性物質物品、傳染性化學物質和其它傷害旅客列車安全的物品等類型進行了一部分調節,新增加公務用槍、軍工用或警用裝備短刀、弩弓等禁止帶上物品,對禁止隨身帶但可以托運的物品進行了明文規定
2022年7月1日前已獲得生產化妝品批準的公司,其工業廠房設備與設施等硬體條件須更新改造的,理應自2023年7月1日前進行更新改造,使之工業廠房設備與設施等合乎《規范》規定。國家財政部此前制訂並下發《會計師事務所監督檢查辦法》,自7月1日起實施。省級以上行政機關對會計事務所以及注冊會計開展監督管理,針對存有違法違規個人行為的會計事務所及有關注冊會計,應該依規做出解決懲罰。
㈦ 2022開啟下半場,哪些新規將會實施
在山西省,從7月1號開始,山西開始啟動實施,山西省禁止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規定,城鎮居民兩病用葯負擔將進一步減輕,全方位規范燃氣管理,全國將進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去進一步降低部分稅率,減輕企業負稅,計劃生育家庭扶助標准也會有一定的提高。
㈧ 資金賬簿的印花稅是怎麼計算的
對按萬分之五稅率貼花的資金賬簿減半徵收印花稅,對按件貼花五元的其他賬簿免徵印花稅。
政策依據: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對營業賬簿減免印花稅的通知》
財稅[2018]5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
為減輕企業負擔,鼓勵投資創業,現就減免營業賬簿印花稅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自2018年5月1日起,對按萬分之五稅率貼花的資金賬簿減半徵收印花稅,對按件貼花五元的其他賬簿免徵印花稅。
請遵照執行。
(8)新修訂印花稅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關於資金賬簿印花稅的申報繳納
很多納稅人不清楚認繳出資和實繳出資的區別,在申報「印花稅——資金賬簿」時,不知道如何申報繳稅。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印花稅的計稅依據「實收資本」與「注冊資本」「認繳出資」的區別。
1.認繳出資
公司各股東承諾應向公司繳納的資本數額,各股東認繳的出資額之和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後就是公司的注冊資本。
2.實繳出資
各股東按照章程規定的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實際繳納的出資額。
注冊資本和實收資本是兩個概念,2014年公司法修訂後公司注冊只登記注冊資本,不再登記實收資本,注冊登記時不再需要驗資報告。
3.關於印花稅
根據《印花稅暫行條例》規定,記載資金的賬簿應按照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的合計金額計稅,稅率為0.5‰。申報期限為增加以後年度的第一個季度。
舉例:王某於2016年10月成立了A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100萬元,並於成立當月實繳資本60萬元,2017年5月實繳資本40萬。
那麼,A企業應在2017年3月31日之前,申報繳納「印花稅——資金賬簿」300元(600000*0.5‰)。
應在2018年3月31日之前,申報繳納印花稅——資金賬簿」200元(400000*0.5‰)。
正確賬務處理:
(1)2016年10月
借:銀行存款
600000
貸:實收資本
600000
(2)2017年初申報繳納印花稅時
借:稅金及附加
300
貸:銀行存款
300
(3)2017年5月
借:銀行存款
400000
貸:實收資本
400000
(4)2018年初申報繳納印花稅時
借:稅金及附加
200
貸:銀行存款
200
錯誤賬務處理:
2016年10月
借:銀行存款
600000
其他應收款
400000
貸:實收資本
1000000
參考資料來源:張家港市人民政府-關於資金賬簿印花稅的申報繳納
㈨ 新准則下資金賬簿印花稅的計稅依據
關於新准則下資金賬簿印花稅的計稅依據
在新准則下,大家知道資金賬簿印花稅的計稅依據是什麼?以下是我為大家講解關於新准則下資金賬簿印花稅的計稅依據,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現行印花稅法規與已經執行的《企業會計准則》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以資金賬簿余額作為計稅依據的印花稅,因代表資金金額之一的「資本公積」科目核算內容變動,不僅表現為增加,也經常發生減少的情況。這種情況使得按照資金賬戶余額計稅產生了超額納稅,即應該退稅的尷尬。實際上。這是由於新會計准則引入了包括公允價值計量在內的一系列影響「資本公積」變化的新內容所導致的問題。建議依據「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的明細科目——「資本溢價」的余額計算印花稅,以便在不改變現行印花稅法規的基礎上完善印花稅的計稅依據。
當前我國印花稅的征稅范圍為《印花稅暫行條例》中列舉的各類經濟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產權轉移書據、營業賬簿、權利、許可證照和經財政部確定征稅的其他憑證。由於目前稅法中資金賬簿印花稅的計稅依據為「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科目的金額總和,而在新會計准則的實施過程中,企業的「資本公積」科目所反映的內容與以前相比有了較大變化,從而對資金賬簿印花稅的計稅依據帶來了較大的爭議。
一、研究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的關鍵
1988年我國發布的《印花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11號)規定營業賬簿為印花稅的應稅憑證,並在稅目稅率表中規定:記載資金的賬簿,按固定資產原值與自有流動資金總額的萬分之五貼花。與其配套的《印花稅條例實施細則》第八條規定:記載資金的賬簿按固定資產原值和自有流動資金總額貼花後,以後年度資金總額比已貼花資金總額增加的,增加部分應按規定貼花。
1992年11月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准則》和《企業財務通則》。按照「兩則」及有關規定,各類生產經營單位執行新會計制度,不再設置「自有流動資金」科目。為了適應「兩則」的變化,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於資金賬簿印花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4]25號),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執行「兩則」後,其「記載資金的賬簿」的印花稅計稅依據改為「實收資本」與「資本公積」兩項的合計金額;企業執行「兩則」啟用新賬簿後,其「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兩項的合計金額大於原已貼花資金的,就增加的部分補貼印花。
一般而言,除了從資本公積轉增資本和增加投資外,企業的實收資本通常不會發生變化。並且,由於增加投資導致的實收資本增加本就屬於印花稅的計稅范圍,而資本公積轉增資本在賬面反映的是「資本公積」科目和「實收資本」科目之間的等額此增彼減,不會引起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的變化,因而該種情形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於是,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的研究關鍵就落在了「資本公積」自身的變化上。
二、新會計准則下資本公積核算內容分析
(一)資本公積核算內容的變化
與舊會計准則相比,新會計准則下「資本公積」核算的內容變化很大,取消了五個明細科目,只保留了「資本(股本)溢價」和「其他資本公積」兩個明細科目。進一步看,原在「資本公積」科目中核算的非經常性損益,如捐贈收入、債務重組收益、政府專項撥款、關聯交易差價、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等,均不再在「資本公積」科目核算,而改在「營業外收入」中處理;原在「資本公積」中核算的外幣資本折算差額,也因新會計准則規定外幣資本按即期匯率折算,不會產生外幣資本折算差額,因而不復存在。
(二)新會計准則下資本公積核算的內容
1「資本(股本)溢價」明細科目的核算內容。
(1)准資本或附屬資本形成的資本公積。無論是歸全體股東所有的資本公積,還是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形成的國家獨享資本公積,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一種准資本或者附屬資本,這種情況下形成的資本公積要求在「資本(股本)溢價」明細科目反映。其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舊准則中就已經界定的資本(股本)溢價,包括企業收到投資者出資超過其在注冊資本或股本中所佔的份額部分;二是可轉換公司債券轉換成股票和將債務轉為資本等產生的股本溢價等;三是新准則中新界定的資本(股本)溢價,如期權激勵形成的准資本和股本溢價,但是在授權日並不形成「資本(股本)溢價」,只有在行權日才能按照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數量計算確定的金額,沖銷「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確認為股本和股本溢價。
(2)其他在「資本(股本)溢價」明細科目反映的資本公積。這里所指的其他在「資本(股本)溢價」明細科目反映的資本公積包括如下幾種情況:一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形成的資本公積。在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按取得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與支付的合並對價的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本(股本)溢價」,但是,與前述准資本或附屬資本形成的資本公積不同的是,該項溢價有可能是減少資本公積,也有可能是增加資本公積。二是股份公司以回購股票方式減資所形成的資本公積。即按股票面值和注銷股數計算的股票面值總額與所注銷的庫存股的賬面余額之間的差額,增加或減少股本溢價。
2「其他資本公積」明細科目的核算內容。
按照謹慎性原則作為持有損益計入資本公積部分。在會計上,按權責發生制確認的部分利得和損失,由於經濟利益流入或流出尚未發生,若直接確認為當期損益,會導致凈利潤、每股收益等財務指標失真,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國際慣例上一般按照謹慎性原則將該項利得和損失計人所有者權益,在處置的'時候再轉化為當期的損益。這種情況下形成的資本公積一般在「其他資本公積」明細科目反映。其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一是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被投資方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變動而產生的資本公積,在性質上屬於投資企業的利得或損失,但只有在實際處置該項投資的時候才成為實際收益。二是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形成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按照謹慎性原則,公允價值變動的收益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只有在實際處置該項投資性房地產時,原計入資本公積的部分才轉為當期損益。三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除減值損失和外幣貨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外,應當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在該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時轉出,計入當期損益。四是有效套期形成的資本公積。即在資產負債表日,滿足運用套期會計處理條件的現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產生的利得或損失,屬於有效套期的,借記或貸記該科目。五是由於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後的稅率變動而需要對原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重新計量所形成的資本公積。在該種情況下,需要對原確認時產生於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者事項調整資本公積,這種調整可能是增加資本公積,也可能是減少資本公積。
三、新會計准則實施後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在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按照現行印花稅政策的規定,資金賬簿印花稅的計稅依據為「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科目金額的總和,也就是說,當「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科目金額的總和比前期增加就要交納印花稅。但在舊准則下,「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科目的金額一般只保持增長,而不會出現減少的情況。當然,在企業分立等特殊情況下,還是可能出現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的減少,而國家又對此做了特殊規定,即對原已貼花的部分可不再貼花,未貼花的部分和以後新增加的資金按規定貼花。因此,現行印花稅法規與舊准則之間沒有矛盾。但是,執行新准則以後,「資本公積」科目出現了許多舊准則中沒有的新情況,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新舊准則轉換的追溯調整、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的確認、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轉換、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被投資公司資本公積的變動等多種情況均可能造成「資本公積」科目金額的增加與減少。一旦企業由於上述情況出現資本公積科目金額減少,企業在印花稅的處理上將出現如下問題:
(一)在資本公積科目金額比前期減少時會造成企業多交印花稅
當本期企業資本公積科目金額比前期減少時,按照稅法規定,企業應繳納的印花稅應採用本期的「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科目金額的總和交納,而企業在前期已按前期的「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科目金額的總和交納了印花稅,這樣就會在本期這一短時間內出現已交印花稅大於實際繳納的印花稅的情況。但是稅法並沒有規定本期「資本公積」的減少可以退還前期多交的印花稅,從而導致企業出現多交印花稅的現象。
(二)由於資本公積的變動,企業多交的印花稅可能永遠無法退還
當企業本期「資本公積」科目的金額比前期減少時,如果以後各期「資本公積」科目在金額上能得到恢復,那麼從長期來看,企業不會出現多交印花稅的情況。但如果企業「資本公積」科目金額一直未能得到恢復,或者雖然有恢復但沒有恢復到以前的水平,則在稅法尚未規定對減少的資本公積部分可以退還已交印花稅的前提下,企業因資本公積減少之前多交的印花稅將部分或全部永遠無法退還。
(三)即使國家對此出台退稅政策也會給實際操作帶來很大不便
在「資本公積」科目的金額比前期減少時,即便今後國家出台稅收政策對本期減少的資本公積已交印花稅予以退稅,那麼在再遠的今後又出現資本公積的頻繁增減變化時,企業也將出現頻繁的退稅情況,從而給稅企雙方帶來很大的不便。況且,當前企業不是採用稅收繳款書,而是採用印花稅票貼花納稅的情況下,由於貼花時印花稅票已經畫押注銷,根本就無法退回印花稅。
四、新會計准則實施後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的構想
(一)原「記載資金的賬簿」的計稅依據在新會計准則實行後有適時修訂的必要
1994年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於資金賬簿印花稅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執行「兩則」後,其「記載資金的賬簿」的印花稅計稅依據改為「實收資本」與「資本公積」兩項的合計金額。雖然1993年的《企業會計准則》是一個基本准則,對「資本公積」科目核算內容並沒有明確界定,但《企業財務通則》在第二章「資金籌集」中規定企業在籌集資本金活動中,投資者繳付的出資額超出資本金的差額(包括股票溢價)、法定財產重估增值以及接受捐贈的財產等,計人資本公積金。此後,由於新會計制度和具體會計准則的頒布以及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清產核資,使「資本公積」科目的內容發生了一些變化,股權投資准備、撥款轉入、外幣資本折算差額、住房周轉金的轉入、清產核資的潛盈、固定資產無償調撥、債務重組收益等都在該科目核算。總體而言,在當時的情況下,「資本公積」金額都呈增加態勢(資本公積增資轉增實收資本對資金賬簿印花稅不產生影響,不在此考慮),只有無償調出規定資產等少數情況才會導致「資本公積」科目金額的減少。這和實行新會計准則後資本公積增增減減、減減增增、頻繁變化的態勢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適用舊「兩則」變化的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在實行新准則後,應該根據新的變化內容進行適時地調整。這樣,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適用的前提就不再是舊兩則,而是新會計准則,從而更具有執行的理論基礎,也做到了稅法的與時俱進,適時更新。
(二)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的設計原則
1、計稅依據穩定或增長的原則。
從目前資金賬簿印花稅的征納實踐來看,資金賬簿印花稅在執行中遭遇的最大困惑在於資本公積的增減波動,如能控制這種增減波動,困擾資金賬簿印花稅在實踐中的徵收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在舊會計准則下,由於資本公積基本保持穩定或增長,也就不會出現新准則下的因資本公積增減變動造成資金賬簿印花稅在實踐中難於操作的問題。因此,如果能保持計稅依據的穩定或增長狀態,則能有效地解決稅企在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上所共同面臨的難題。
2、對資金徵收的原則。
顧名思義,資金賬簿印花稅的計稅依據如能定位於資金則更合適。當然,這里的資金不單純指貨幣資金,也包括可直接轉換為貨幣資金的實物資產和往來款項。就原「兩則」的實施來看,當時的資本公積為資本溢價,法定財產重估增值、接受捐贈,基本符合資金的定義。此後,由於具體會計准則的發布和會計制度的實行,出現了撥款轉入、外幣資本折算差額、住房周轉金轉入、清產核資潛盈、固定資產無償劃撥、債務重組收益、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等,這些也基本符合資金的范疇。只有在投資准則頒布後,由於被投資單位權益變動而產生的資本公積不屬於資金而與稅理相悖。可這只是資本公積變動范疇的一個小因素,從總體上講,對舊准則下資金賬簿印花稅的計稅依據並不產生大的影響,因此,可以基本認定舊准則下資金賬簿是以資金為計稅基礎的。所以,在新會計准則下,仍宜以上述概念的資金為資金賬簿印花稅的計稅基礎。
(三)對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的構想
目前,資金賬簿印花稅的計稅依據為「實收資本」與「資本公積」科目金額的總和,在新會計准則下所要做的並非是對該計稅依據進行徹底地顛覆,而是進行適時地修訂。由於新舊准則下實收資本核算范圍並無變化,因此,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修訂的重點就在於資本公積部分的處理。
1、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的一般處理。
如前分析,在「資本(股本)溢價」明細科目下核算的由於准資本或附屬資本形成的資本公積具有穩定或增長的特性,並且在性質上屬於資金,因而可以作為資金賬簿印花稅的計稅依據。而在「其他資本公積」明細科目下反映的按照謹慎性原則作為持有損益計入資本公積的部分,既不具有穩定性,也不屬於即期投入的資金,不宜作為資金賬簿印花稅的計稅依據。
2、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的特殊處理。
對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股份回購等方式形成的資本公積,雖不具有穩定性,但其在「資本(股本)溢價」明細科目下核算,對准資本或附屬資本具有潛在影響。它的形成又和資金的投入有著重要的關系,對該部分變動可以作為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的特殊情況來處理。具體操作上,應對該部分「資本(股本)溢價」在增加時交納印花稅,減少不予退還印花稅,但稅法上可以對由於減少「資本(股本)溢價」造成的多交印花稅予以承認,並在企業未來「資本(股本)溢價」恢復時應交納的印花稅中予以抵交。為了便利稅收上的管理,稅務機關可以要求企業設立與企業所得稅彌補虧損類似的管理報表來登記減少的「資本(股本)溢價」多交的印花稅、已恢復的「資本(股本)溢價」應交的印花稅、「資本(股本)溢價」部分恢復留待後期抵交的印花稅等專欄。由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股份回購等方式形成的資本公積增減變動在企業並非經常行為,無論是對企業還是稅務機關都不會帶來操作上的難度,因而在實踐中還是可行的。
3、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的總述。
通過上述分析,修訂後的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包括的主要內容為:實收資本、企業收到投資者出資超過其在注冊資本或股本中所佔的份額形成的資本公積、可轉換公司債券轉換成股票和將債務轉為資本等形成的資本公積、期權激勵在行權日形成的資本公積,以及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和股份回購等方式形成的資本公積。而對權益法核算下因被投資方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變動而產生的投資方的資本公積、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形成的資本公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資本公積、有效套期形成的資本公積,以及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對原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重新計量而形成的資本公積,不作為資金賬簿印花稅的計稅依據。
(四)資金賬簿印花稅計稅依據修訂後出現的轉換期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在首次執行日,企業應當對所有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進行重新分類、確認和計量,並編制期初資產負債表。在編制期初資產負債表時,對部分項目的金額需按要求進行追溯調整,這會對「資本公積」科目產生兩個方面的影響:
一是由於追溯調整可能會出現首次執行日(年初)的資本公積金額和首次執行日前(上年年末)「資本公積」科目金額不一致;
二是由於對「資本公積」科目下的明細項目重分類,導致首次執行日前後「資本(股本)溢價」明細科目所反映的金額也不一致。
這樣,在按新修訂的資金賬簿印花稅的計稅依據來計算印花稅時,會出現首次執行日(年初)的計稅依據大於首次執行日前(上年年末)的計稅依據,從而出現應退稅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筆者認為,可以將此作為特殊事項處理,即對於首次執行日(年初)的計稅依據大於首次執行日前(上年年末)的計稅依據,國家不對企業退還印花稅;該部分「應退還」的稅金也不能用於抵交以後年度因計稅依據的增加而要交納的印花稅。在以後年度,企業只就比首次執行日的計稅依據增加的部分計算交納印花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