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第三方支付的法律法規

第三方支付的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9-19 09:35:21

❶ 關於第三方支付現在國家有哪些法律法規

與第三方支付相關的法律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
與第三方支付密切相關的由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主要法規可參考下列內容:

中國人民銀行 公安部 國家安全部令〔2014〕第1號 涉及恐怖活動資產凍結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令〔2006〕第1號 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
中國人民銀行令〔2006〕第2號 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令〔2007〕第1號 金融機構報告涉嫌恐怖融資的可疑交易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令〔2010〕第2號 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0〕第17號 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2〕第12號 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3〕第6號 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3〕第9號 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5〕第43號 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6〕第7號 支付結算違法違規行為舉報獎勵辦法

❷ 論第三方支付的法律規制

法律分析: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機構向網路交易雙方提供電子資金劃撥服務,作為網路交易雙方交易媒介,保障和滿足客戶的交易需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九十六條 買賣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標的物的名稱、數量、質量、價款、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方式、包裝方式、檢驗標准和方法、結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條款。

❸ 微信收付款的最新規定

一、微信支付的管理法律規定有哪些
目前我國對第三方支付管理的法律法規主要是《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
依據《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

二、第三方支付許可證要求
申請第三方支付許可證對公司的注冊資本是有嚴格要求的,注冊資本達不到規定的數額,是不能申請的。關於申請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注冊資本要求下面有介紹。申請人擬在全國范圍內從事支付業務的,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億元人民幣;擬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從事支付業務的,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3千萬元人民幣。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實繳貨幣資本。
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機構在收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貨幣資金轉移服務:
(一)、網路支付;
(二)、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
(三)、銀行卡收單;
(四)、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支付服務。
(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且為非金融機構法人;
(二)有符合本辦法規定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
(三)有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出資人;
(四)有5名以上熟悉支付業務的高級管理人員;
(五)有符合要求的反洗錢措施;
(六)有符合要求的支付業務設施;
(七)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管理措施;
(八)有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和安全保障措施;
(九)申請人及其高級管理人員最近3年內未因利用支付業務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或為違法犯罪活動辦理支付業務等受過處罰。

❹ 關於第三方支付現在國家有哪些法律法規

與第三方支付相關的法律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
與第三方支付密切相關的由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主要法規可參考下列內容:

中國人民銀行 公安部 國家安全部令〔2014〕第1號 涉及恐怖活動資產凍結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令〔2006〕第1號 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
中國人民銀行令〔2006〕第2號 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令〔2007〕第1號 金融機構報告涉嫌恐怖融資的可疑交易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令〔2010〕第2號 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0〕第17號 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2〕第12號 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3〕第6號 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3〕第9號 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5〕第43號 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6〕第7號 支付結算違法違規行為舉報獎勵辦法

❺ 第三方支付涉及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哪些法律關聯?
首先,從法律關系說,基本三方面:民商法行政法律、刑事法律關系。主要的法律關系都涉及到了。
第三方網路平台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是一種典型的民商事法律關系。由於他涉及了金融安全,需要政府行政管理機構監督,由於她可能有金融犯罪。涉及法律關系比較全面的,包含三方面。
二、網路平台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嗎?
由於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規范,對於他涉及的法律只能比照傳統的支付機構和電子支付他所涉及的法律進行簡單的劃分:
一般來說,我們對電子支付機構所涉及的法律是從四方面考量的:
1.支付主體涉及的問題,商業銀行法等。
2.規范支付行為,比如支付結算、清算等一系列行為。
3.規范支付工具相關規定,比如支付工具除了貨幣、信用卡等,管理辦法信用卡管理辦法條例等等。
4.防止金融犯罪和保護消費者的法律法規,比如反洗錢法,除了洗錢外,金融犯罪包括欺詐、掠奪等等金融犯罪,保護消費者權益等等。
原則上說四個方面的法律對第三方網路平台來說,定義為非銀行金融機構,四方面法律都是比較實用的,具體適用法律還會有不同。比如最後一方面,打擊金融犯罪和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金融犯罪包括洗錢、金融欺詐等等,支付第三方網路平檯面臨的問題,據我們研究感覺到,比傳統支付領域還要嚴重一些。為什麼這么說?第三方網路平檯面臨打擊金融犯罪和保護消費者主要面臨四方面和傳統的不一樣的難點:
1.主體的虛擬性,大部分交易是非實名的。
2.交易本身的虛擬性,網路發生的交易和本身的交易不一致的,如何核實這個過程由於網路交易的虛擬性,很難控制,這樣的特點使得網路支付可能更容易成為洗錢、套現等等金融犯罪的溫床。
3.由於網路的遍及性,使得傳播范圍廣。

❻ 中國第三方支付的法律規制

法律分析:1、建立了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分類監管機制。

2、堅持支付賬戶實名制底線,要求支付機構遵循「了解你的客戶」原則,建立健全客戶身份識別機制,切實落實反洗錢、反恐怖融資要求,防範和遏制違法犯罪活動

法律依據:《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二、分類指導,明確互聯網金融監管責任 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是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互聯網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興業態,要制定適度寬松的監管政策,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留有餘地和空間。通過鼓勵創新和加強監管相互支撐,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遵循「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科學合理界定各業態的業務邊界及准入條件,落實監管責任,明確風險底線,保護合法經營,堅決打擊違法和違規行為。

❼ 簡述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關系

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關系,具體如下:
1、第三方支付平台與買方之間存在網路服務協議,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受到該協議的調整和約束。但是服務協議通常是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格式合同,合同內容需確保平台賣方的真實性、消費者個人隱私的保密性和交易資金的安全性;
2、第三方支付平台與賣方之間則是通過支付服務協議建立服務關系,雙方的權利、義務也受此協議的調整和約束。第三方支付平台應對其平台上的商家的營業執照、許可證等法律資格進行核實審查,並且對正常交易的賣方有劃撥資金的義務;
3、第三方支付平台與銀行之間通過金融服務協議建立服務合作關系,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實際上是買方的直接收款人、賣方的直接付款人,第三方支付平台與網上銀行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代理關系,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代理人,此關系受民法代理制度的調整。
法律依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第四條 商業銀行以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為經營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
商業銀行依法開展業務,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干涉。
商業銀行以其全部法人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第八條 商業銀行開展業務,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第二十九條 商業銀行辦理個人儲蓄存款業務,應當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
對個人儲蓄存款,商業銀行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凍結、扣劃,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七條 商業銀行的組織形式、組織機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規定。
本法施行前設立的商業銀行,其組織形式、組織機構不完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可以繼續沿用原有的規定,適用前款規定的日期由國務院規定。

❽ 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盜刷資金銀行是否擔責

法律分析:客戶因個人疏忽導致信息被泄露銀行不用擔責的。為提升客戶體驗,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僅需輸入銀行卡號、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再輸入銀行發來的驗證碼就可完成交易。這種便捷的交易模式也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一旦持卡人因個人疏忽,導致信息泄露,有可能會成為犯罪分子的目標。而持卡人也要為因自身疏忽導致的資金損失擔責。銀行已按相關規定要求,以發送驗證碼的形式履行了客戶身份的驗證義務。在履行了應盡義務的前提下,故不應再要求銀行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關於加強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業務管理的通知》第七條,商業銀行應對客戶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大額資金劃轉強化身份認證,確保由客戶本人發出資金劃轉要求。商業銀行在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簽訂業務合作協議時,應就商業銀行直接進行客戶身份認證的批量和扣數或電子支付,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就賠付問題達成一致。《關於加強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業務管理的通知》第八條,對預留的手機號碼且設定簡訊通知的客戶,商業銀行應在客戶進行支付時對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的手機號碼和銀行預留的手機號碼進行一次檢驗,通過後方可進行支付。如果銀行已按照前述要求在業務關聯時進行了相關信息驗證,確保客戶身份真實可靠,在交易時可以無需再次驗證。《關於加強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業務管理的通知》第九條,商業銀行應保留完整的支付信息,在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期限內妥善保管,並向客戶提供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簽約查詢和交易查詢功能。

熱點內容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與扶貧 發布:2025-01-18 11:55:00 瀏覽:887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
2013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8 10:10:11 瀏覽: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