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公園規章制度

公園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0-12-26 11:26:10

Ⅰ 根據北京市公園條例規定,公園管理機構應當履行哪些職責

第三十四條公園管理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依據規劃進行建設;
(二)建立健全公園管理的各項制度;
(三)根據需要可以依法制定游園須知;
(四)保持園內設備、設施完好,加強安全管理,維護公園的正常游覽秩序;
(五)依法管理、保護公園的財產和景觀,對破壞公園財產及景觀的行為有權制止,並要求賠償或者補償;
(六)按照價格主管部門批準的項目、標准收費;
(七)園林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三十五條公園應當每日開放。因故不能開放的,應當提前公示。
公園的開放時間、收費標准及對老年人、殘疾人、軍人、兒童、學生等的優惠辦法應當公示。
遊人進入收費公園應當按照規定購買門票。
第三十六條公園園容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清新、整潔、美觀;
(二)綠化植被長勢良好;
(三)建築物、構築物外觀完好;
(四)設施完好;
(五)水體清潔,符合觀賞標准,並保持一定水位;
(六)無外露垃圾,無積水、無污物、無痰跡及煙頭。
第三十七條在公園內禁止焚燒樹枝樹葉、垃圾和其他雜物;禁止搭建棚舍;禁止擅自擺攤設點;禁止隨意堆放物料、拉繩物。
第三十八條公園的各類牌示應當保持整潔完備,牌示上的文字圖形應當規范,牌示內容中的文字應當中外文對照。損壞、丟失的,應當及時更換或者補設。
公園入口處明顯位置應當設置游園示意圖、公園簡介、游園須知;殿堂、展室入口處應當設置簡介;主要路口應當設置指示標牌。
第三十九條公園的服務人員必須經過培訓,並且佩帶標志,遵守服務規范。
在公園內從事導游活動的人員必須具有導游資格。
第四十條公園可以為嬰幼兒、老年人、殘疾人提供兒童車、輪椅車等游覽代步工具。
第四十一條公園建築物、高大游樂設施、公園制高點等應當安裝防雷設備。
公園內應當合理設置消防水源、消防設施,保證消防通道暢通。
公園內的各類設備、設施應當定期維護檢查,保持完好、安全、有效。
公園內的游樂項目未經有關部門檢驗合格不得運營。各類游樂項目必須公示安全須知。
第四十二條非游泳區、非滑冰區、防火區、禁煙區應當設置明顯的禁止標志。
第四十三條 除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使用的手搖、手推輪椅車和兒童車外,其他車輛未經允許不得進入公園。
第四十四條經批准在公園內舉辦大型活動,搭建舞台、展台等臨時設施的,不得影響公園景觀。舉辦活動期間,活動舉辦單位應當及時清除垃圾等各類廢棄物;活動結束後,應當及時清理場地,拆除臨時設施,恢復公園景觀、綠地、設施原狀。對公園樹木、草坪、設施造成損壞的,應當賠償。
在公園內拍攝電影、電視應當經公園管理機構同意,報有關部門批准,保證公園財產安全和遊人的人身安全。涉及文物的,應當經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批准。
第四十五條遊人應當文明游園、愛護公物、保護環境,不得影響和妨礙他人游覽、休憩。
第四十六條 遊人游覽公園禁止下列行為:
(一)翻越圍牆、欄桿、綠籬,在禁煙區吸煙,在非游泳區游泳,在非滑冰區滑冰,在非釣魚區釣魚,在非體育運動場所踢球、滑旱冰,隨地吐痰、便溺,亂丟果皮(核)、煙頭、口香糖等廢棄物;
(二)營火、燒烤,捕撈、捕捉動物,採挖植物,恐嚇、投打、傷害動物或者在非投喂區投喂動物;
(三)在建築物、構築物、設施、樹木上塗寫、刻劃,攀折花木,損壞草坪、樹木;
(四)其他影響園容和游覽秩序的行為。
第四十七條 在公園內禁止追逐遊客強行兜售物品,影響游覽秩序。
第四十八條 公園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公園設計規定的遊人容量接待遊人。在公園開放時,遇有緊急情況或者突發事件,應當按照應急預案採取臨時關閉公園、景區、展館,疏散遊人等措施,並及時向園林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
第四十九條對發生地震等重大災害需要進入公園避災避險的,公園管理機構應當及時開放已經劃定的避難場所。公園內避災的居民應當服從公園管理機構的管理。災害消除後,在公園避災的居民應當及時撤出,公園管理機構應當恢復公園原貌。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_L-71_8WM9k8yS_q#4

Ⅱ 物資采購管理制度

這要看你們的采購體系和采購流程,這樣才能編制采購管理制度。一般采購版流程:采購申請計劃(有權使用部門提出)——采購計劃(由采購計劃員或采購員編制)——采購計會審(由采購部門評審)——采購渠道確定(由部門采購小組確定)——簽訂合同——采購——到貨驗收(由專職或兼職人員按計劃、合同、標准等驗收)——區分驗收狀態(合格、不合格、待驗)——合格入庫——開入庫單——驗收人或庫管員確認——結算(領導在結算簽字,付發票和入庫單到財物辦手續)

Ⅲ 求公園管理制度

只要涉及到制度就復有制一個統一的標准,根據XX市政府關於什麼的相關之規定,特製定二級管理辦法,或者是旅遊局、城市管理局等相關規定等等。然後才是本公園的管理制度,一、明確公園內的管理許可權、要求、設備設施、花草樹木假山假石等硬體設備、二、公園內的具體作息時間、開放時間、具體要求、禁止等內容。三、公園平面圖或鳥鳴圖路線通道洗手間等相關工具讓人一看便知具體位置。四、公園活動內容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公園設置在城市裡的作用是什麼等等相關的內容。

Ⅳ 李華參軍前是一個勤奮學習的好學生,復員後到電廠工作,他遵守電廠的規章制度,雙休日到公園賞花愛護公共

(1)李華履行的義務有:受教育、勞動、依法服兵役內、愛護公物、贍養父母義務、依法納容稅的義務(4分)李華享受的權利有:受教育權、勞動權、休息權、榮譽權(7分)
(2)權利:①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②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③公民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④公民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權利。(4分)
義務:①法律提倡的積極去做 ②法律要求的必須去做 ③法律禁止的堅決不做(3分)

Ⅳ 中國有什麼跟公園有關的法律么。比如區分公園種類 管理職權范圍 建立保護運營等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等

中國的公園,主要由建設和林業部門管理。建設部門管城市內的公園,林業部門管森林公園。
現行的規章,也主要由建設和林業部門制定。

法律鏈接:《國家重點公園管理辦法》第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公園,可以申報國家重點公園。
(一)符合城市人民政府公園建設與發展規劃;
(二)權屬清楚,無權屬爭議;
(三)機構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規范良好;
(四)符合下列標准之一:
1.園林歷史悠久,代表一定時代的優秀園林作品,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2.利用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因地制宜建造公園,展現中國風景園林的設計藝術,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3.公園的人文景觀與中國的歷史文化、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等相聯系,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4.在瀕危動植物研究和保護、科普教育、生物多樣性宣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護價值;
5.公園內歷史遺存、動植物資源豐富,自然地質獨特,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辦法》第八條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應當突出森林風景資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並符合下列要求:
(一)充分保護森林風景資源、生物多樣性和現有森林植被;
(二)充分展示和傳播生態文化知識,增強公眾生態文明道德意識;
(三)便於森林生態旅遊活動的組織與開展,以及公眾對自然與環境的充分體驗;
(四)以自然景觀為主,嚴格控制人造景點的設置;
(五)嚴格控制滑雪場、索道等對景觀和環境有較大影響的項目建設。
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還應當包括森林生態旅遊、森林防火、旅遊安全等專項規劃。

Ⅵ 國家公園體制建設難點在哪兒

蘇楊,環境科學博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管理世界雜志社副總編輯,國家發改委國家公園體制建設評審專家組成員。研究方向聚焦保護地、環境與健康等綜合性較強的領域,主持的課題包括環境與健康管理體制機制研究、農村環境保護政策、國家公園管理體制研究、主體功能區劃相關資源環境戰略研究等,以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自然保護區適應性經營技術」.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難在何處?
面臨地、人這兩個約束和錢、權這兩個體制改革難點
中國環境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將帶來哪些變化?可能會遇到哪些改革難點?
蘇楊:我國國家公園建設過程中將面臨兩個突出的約束:地、人。即土地權大多不屬於政府,內部有大量原住民。與之相對應,帶來兩個體制建設難點:錢、權。即要使遺產地充分體現保護為主、全民公益性優先,其資金來源何在?相關土地權屬問題如何解決?管理中的責任和權利如何劃分?
地、人這兩個約束和錢、權這兩個體制改革難點,使具體的體制改革方案需要更多地考慮基礎性制度,如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改革的先導性和國家公園體制改革的可行性,更多考慮地方政府在推進改革時的財政困難和既得利益結構,全面考慮相關部門在參與改革時的遺產地管轄空間范圍、職責分工和部門利益。
中國環境報:您提到國家確定了9個國家公園試點單位。請問,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如何進行?
蘇楊:相關文件中明確了建立的是體制試點區,不是公園。這有兩方面含義:一是全國9個試點區,可以分別對這些體制機制進行因地制宜的創新,只要符合統一、規范、高效3個改革方向即可;二是試點區不一定就是未來的國家公園,未來國家公園的相關體制機制的呈現形式也不一定等同於試點區的體制機制。這樣,一方面,可以讓試點區放開手腳,在既定改革方向上進行分階段創新;另一方面,也減少了試點過程的功利性,避免相關地方政府和部門把工作重點放在爭牌子和爭位子上。
目前,9個試點省的體制建設方案都已經完成了省內的初評。在各省將方案上報到國家發改委後,由國家發改委組織專家對各試點區方案進行評審。現在,青海三江源、湖北神農架和浙江開化3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通過了國家評審。其中,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直接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通過,成為我國最早獲批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中國環境報:您認為,國家公園體制在試點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麼?
蘇楊:體制改革的難點集中在錢、權相關制度上。在中央暫時沒有專項資金支持的情況下,讓省級地方政府主導的改革直接一步到位體現全民公益性。地方政府不僅無心,也無力。這是許多省在中央的試點文件發布後參與熱情不高的直接原因。
在中央沒有專項資金支持和資源產權制度還難以進行較大調整的情況下,各級地方政府的支持顯然是改革的基礎。如果在改革初始階段強調全民公益的同時,暫不涉及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源——景區門票,地方政府就會有參與的積極性,並在統一管理上進行更大的體制突破。因此,試點文件中的體制機制更強調分階段改革方案並選擇改革重點,這個原則可以概括為:在保持既得利益結構的情況下選擇性調整體制機制。
試點實施方案和總體方案中對涉及的體制機制有明晰的規定,包括管理單位體制、資金機制等。但許多制度改革是聯動的,資金機制更是如此。尤其涉及事權劃分,中央和地方分別應該承擔什麼樣的管理職責和出資義務,需要進行更明晰細致的分析。我認為,公益性較強、容易形成激勵不相容的事務應以政府直接承擔為宜,而市場介入的只能是餐飲、住宿、交通等消費彈性較大且不屬於基本公共服務的內容,但必須採用特許經營方式且不能將所有這些服務整體打包給一個企業。然而,各地政府在這方面改革的積極性也不高,因為這方面改革必然同步調整經營機制,觸及當前既得利益集團,需要改變地方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格局。
因此,相關制度調整需要技術路線創新,這可以地役權(easement)為例來說明。我國可能入選國家公園的遺產地並非無人區,即使核心保護區域也是如此。《自然保護區條例》中核心區嚴格禁止人進入的規定,既缺乏科學性也缺乏可行性。保護需求是可以細化的,對相當數量的物種和生態系統,其並不需要太大面積的嚴格禁止任何人類活動的區域,甚至有的與原住民的生產生活形成了近似「共生」關系,嚴格禁止人類活動反而會有損保護效果。
例如,依賴人工稻作系統才能生存的朱䴉,如果禁止了傳統農耕生產,反而可能滅絕。這樣,對這種區域的保護,只需要對原住民進行滿足保護需要的權利限制即可,而不用改變土地所有權,這就是地役權的科學基礎。盡管出於保護目標的需要而不得不對土地的利用范圍、方式、強度、時間進行限制,如對朱䴉的棲息地需要禁止的僅是在農業生產中濫用化肥、農葯和隨意調整種植結構,但這種局部限制遠比土地贖買和整體移民成本低且在某些情況下比封閉管理更合理,這種對土地利用的局部限制權就可以稱為保護地役權。
所謂保護地役權,在不專指保護的情況下可表述為按合同利用他人不動產以提高自己不動產效能的權利。與地役權配套的制度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地役權評估和中介制度,即由專門的政府機構評估地役權並撮合受役方和供役方的交易;二是地役權配套資金制度,即提供資金使地役權擁有者獲得與其受限制權利相應的補償資金或優惠措施。補償資金可以根據因使用限制而導致的產出受損的部分進行的補償,也可以對地方政府、原住民、保護機構等付出的勞務成本進行的補償;而優惠措施則包括相關稅收優惠或其他生產資源的優惠供給等。

Ⅶ 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屬於政府哪個部門管現在還有園林局這個部門嗎

城市綠化工程由園林部門管理,各個城市的園林部門設置不盡同,有些是城市的一級部門,如重慶市園林局,是正廳級;有些是住建局下面的二級局或者處,區縣一級的大多屬於城管局管理,還有一種是和林業局合並成一個部門,如成都市園林局。

園林局機構屬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裡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屬於事業編制,專業技術人員占園林局職工總數的大部分。非專業技術人員,比如:局長、副局長、科長等行政管理人員則為公務員編制,但所佔園林局職工人數比例比較低。

(7)公園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園林局的主要職能有:

承辦市政市容、環境衛生、園林綠化、路燈、戶外燈飾、戶外廣告、公園廣場、城區管網布局的規劃管理和督查工作;

承擔佔用(臨時佔用)城市綠地和移、伐樹木以及集中綠化事項的管理;

審核城鎮建設項目設計方案中園林綠化用地的比例指標和綠化方案;

擬訂公共綠化規劃建設方案;審核公共區域園林綠化工程的設計方案及施工圖;

依法審核城市園林綠化地和風景點(含規劃綠地)內建設項目的立項工作;

承擔城市園林綠化工程設計和施工單位的資質管理;

參與制定園林綠化工程設計和施工招、投標;

參與制定園林綠化工程定額標准並組織實施;

審核園林綠化工程的質量管理工作;

監督城區市政基礎設施、路燈建設、城區道路的管理維護工作,負責城區非交通佔道臨時停車點、臨街門市固定店牌、城區戶外廣告、停車場(點)、洗車場(點)、臨時廣告媒體設置、道路設施佔用挖掘的規劃、規范管理、審批;

負責園林「三創」工作;負責各鎮街城鎮管理的指導工作。

Ⅷ 我國建設國家公園的意義

一、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重要意義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推動國土空間的開發保護,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從發展的視角來看,國家公園體制的建立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切實路徑,又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載體,對於切實保護好國家自然和人文遺產資源、推動國土空間的高效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矛盾日益凸顯。與此同時,景點門票上漲過快,黃金周期間景區擁擠、接待不足、環境污染等,廣為社會詬病。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將有效緩解這些問題,其不僅是促進消費、拉動內需的必要舉措,更是提高民生質量、增進百姓福祉的戰略舉措。因此,亟需從戰略高度出發,把握實施要點,加快推進,做好落實。

(一)文化和自然遺產價值彌足珍貴

自然和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遺產)是指具有科學研究、自然多樣性保護、歷史、藝術和審美意義的文化和自然遺存。遺產是人類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遺存,通常具有生態、科研、教育和遊憩等基本功能;遺產也是一個國家的文脈國脈所系,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價值。因此,讓國民機會均等地共享遺產這種以公共物品為主的資源是公民的基本權益,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應有之義。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主要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濕地公園、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水利風景區、旅遊景區的九大類遺產地管理體系,其總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16%,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文化和自然遺產管理存在諸多問題

1、管理體制不順。首先,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導致遺產地保護目標劣化和保護效力低下;其次,遺產地社區發展與遺產保護存在矛盾,難以真正嚴格保護;再次,遺產地保護經費缺乏基本保障,趨利性嚴重影響保護目標的實現。

2、服務模式滯後。遺產資源成為逐利工具,門票價格普遍偏高;遺產地經營管理機構忽視服務質量改進,忽視教育、科研功能,遺產地的公益性嚴重不足。同時遺產地管理機構建設滯後,運行效率低,缺少信息披露和公眾參與介面,與大眾媒體和非政府組織銜接不暢,難以調集各種社會資源參與遺產地的建設和管理。

3.
違規經營頻現。遺產地的商業開發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費緊張狀況,但同時也出現了商業開發不規范,部分遺產地資源開發過度,遺產遭到破壞。經營收入沒有主要用於遺產保護,遺產管理更多蛻變為商業經營,完全背離了遺產管理體系設立的初衷,導致遺產遭受無法挽回的破壞。

4.
管理銜接不暢。全國主體功能區劃中的優化、重點、限制、禁止四類主體功能區有不同的財稅、產業、土地、人口政策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體系,因此自然和文化遺產管理體系只有與其充分銜接才可能獲得最有利的政策支持。但目前按分類的遺產管理體系以及管理中的一地多牌現象使遺產管理體系難以和主體功能區劃有效銜接。

(三)文化和自然遺產管理的改革路徑

我國遺產地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統一、規范的管理體制,既要保護好,又要充分發揮遺產地的生態、教育、科研、遊憩和經濟等功能。根據「選擇目前條件下的最優資源調度者為主進行改革路徑最短」原則,建立統一、規范的遺產管理體制的理想方案應該是由國務院成立文化和自然遺產管理機構(如文化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統一負責全國的遺產地管理工作,全面整合現有九大類文化和自然遺產地管理體系。並確立相應的管理目標、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實施類似美國國家公園遺產管理體制,真正解決「條塊分割,九龍治水」的遺產管理體制。但該改革路徑需要若干前置條件(如財政保障,土地權屬清晰,人口妥善安置等),在目前的財權事權不匹配和部門、地方「條塊」分割管理難以突破的情況下,很難一步到位實現上述最優改革目標。

在目前各種約束條件下,可以按照財力投入「量力而行」,分階段進行遺產地的管理體制改革。第一階段,參照國際標准另起爐灶建立一個規范開發且便於銜接大政方針的遺產地管理體系(如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建立規范、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為各類遺產地的科學管理提供一個樣板,起到借鑒和示範作用。第二階段,隨著中央對於遺產地的財政投入逐步加大,示範作用進一步增強,逐步吸引其他類型文化和自然遺產並入這套遺產地管理體系,最終實現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地管理體制改革的理想圖景。

二、 解讀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內涵

(一)國家公園國際經驗

從國際成功經驗來看,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推行的國家公園和保護區管理類別體系是國際公認的最為規范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管理體系。

盡管從世界范圍來看,不同國家的國家公園體制存在一定的差別,建立最早、公認較好的美國國家公園體制基本可以作為典型代表。其特點有三:一是公益性理念,即根據遺產資源的價值、權屬等明確遺產資源的管理使命,確保公益性(如美國國家公園的使命之一是「有助於人民形成國家共同意識」這顯然是將國家公園體製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二是分功能區管理且經營利用的空間范圍和業務范圍明晰,大范圍保護、小范圍利用,餐飲、住宿等消費彈性較大且不屬於基本公共服務的服務以商業經營方式提供;三是與理念和范圍相適應的管理單位體制、資金機制、經營機制和監督機制,如公園的所有經營活動都採用特許經營機制,以避免公園管理機構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損害公益性的情況的出現。又如公園運營主要有聯邦財政支持(占其運營資金約70%),門票、特許經營收入和社會捐贈只是補充,使得所有公園都能做到票價低廉(10美元左右的多日通票),國民進入國家公園成為基本公共服務。

國家公園代表了一種能夠平衡遺產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關系的遺產管理模式。因此,國家公園管理模式對於規范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地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國家公園在中國的探索

近年來,雖然我國相關部門和部分地方政府以不同方式開展了國家公園的試點,但從實際的建設情況來看,無論雲南省國家公園體系的試點還是黑龍江省湯旺河國家公園的試點,都在規范性上與真正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存在很大的差距,遺產地管理的統一、規范程度較差,公益性難以得到管理體制機制支持。因此,需要國家從宏觀層面上,對國家公園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發展路徑進行全面的梳理。使之更好地服務於人民,讓人民群眾更加滿意。國家公園管理體製作為國際上通用的規范遺產管理體系,可以作為我國遺產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切入點。

從建立國家公園管理體制的合理性來看,目前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遺產地管理體系狀況必須得到梳理、整合與理順。首先,按照國際標准建設的國家公園體系,有利於我國設立與國際接軌的遺產地分類體系。其次,遺產地在保護與開發利用方面的矛盾可以通過國家公園管理體制來進行解決。第三,國家公園的建設也是保障國民社會福利的重要體現。

從建立國家公園管理體制的可行性來看,中國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中央財政有能力加大對遺產地的投入)、社會各界資源保護意識、全國主體功能區劃的推行、各方面的積極性和試點等條件都為我國國家公園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以建立國家公園體製作為遺產管理制度改革的切入點

國家公園隸屬自然和文化遺產地的一類,用以保存和展示具有國家或國際重要意義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及其景觀載體,有利於促進保護與利用的高效融合。

1.
有利於實現對遺產地的統一、規范、有效管理。國家公園的管理特色是以自然資源保護為前提,兼顧適度的產業開發,在資金籌措、資源保護、規劃制定實施、區劃和分區管理、科研科普活動開展、營利和非營利社會力量參與管理和經營等方面均有規范的管理機制,有利於實現對遺產地的統一、規范、有效管理。同時,國家公園既不同於嚴格的自然保護區,也不同於一般的旅遊景區,強調統籌保護、教育、遊憩和富民多種功能,已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實現雙贏的國際通行管理模式。在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利用矛盾尖銳的中國,這種模式不僅能夠有力地促進遺產地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同時也可以極大地帶動當地旅遊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利於平衡中國遺產地開發和保護利用之間的關系。

2.
有利於提升我國的遺產資源管理水平。在借鑒國外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和理念的同時,也應當保護我國遺產地歷史文化突出的特色,將國際上國家公園的「普遍真理」與我國遺產地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提升遺產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水平,通過體制創新,使遺產資源管理上水平、上效益、提質量,趕超國際先進管理水平。

3.
有利於日後對現有的遺產地體系進行整合。國家公園兼具遺產資源的保護、教育、科研、遊憩等方面的多種功能,其規范的管理模式代表了一種能夠平衡遺產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關系的遺產管理模式。在新遺產管理體系中首先建立國家公園管理單元,能夠充分發揮新遺產體系規范管理的示範作用,有利於吸引其他遺產管理體系逐步並入新遺產管理體系,對最終實現我國自然和文化遺產改革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4.有利於與國際發展接軌。中國是《生物多樣性公約》(CBD)和《濕地公約》(RamsarConvention)等國際公約的簽約國(COP),採納了其保護地工作程序(POWPA),因此便認可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國家公園與保護區管理類別體系。IUCN號召各國政府在此保護地體系的框架指導下,發展本國和地區特點的相應體系,建設國家公園有助於中國遺產地管理工作與國際規則接軌,

四、推進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實施建議

1.
積極推進國家公園建設試點。在「保護優先,合理利用」的理念指導下,首批國家公園試點區域可依託風景名勝區,兼顧自願和符合準入標准,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優選試點單位。原因有三:首先,風景名勝區不同於其他八類遺產地,其資源、功能與國家公園相似,包括了文化和自然遺產、強調保護和利用兼顧,多數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在資源屬性、管理要求上與美國國家公園類似;其次,目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管理相對規范,總體規模不大,且管理規則、技術標准及監督機制等相對系統規范;最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對外宣傳的英譯名就是「China
national
park」,在近30年的國際交往中事實上扮演了中國國家公園角色,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的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是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認可的中國對口管理機構。

在首批國家公園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允許其他類遺產地申請,國家公園主管部門按准入標准審批合格後可允許其加入。我國的許多自然保護區從資源屬性而言更適合採用國家公園體制管理,可以鼓勵其提出申請。

2.制定出台國家公園發展規劃。盡快由中央機構編制部門牽頭,聯合相關部委,共同形成以五年為時間段的中期專項規劃或《國家公園體制建設行動計劃》、《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指導意見》等文件,並將其作為建設國家公園的指導綱領和近期開展工作的主要依據,逐步形成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中國模式」。

3.系統搭建國家公園管理機制。首先,建立「政府主導、管經分離、特許經營、多方參與」的經營機制,在保證國家公園的公益性前提下,通過特許經營方式,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國家公園保護、管理、開發和運營的積極性;其次,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與政府專項財政向結合」的資金機制,在國家公園建設的試點階段和完善階段,分先後側重不同的資金投入比重;再次,建立多層次的監督機制,將主管部門聯合相關遺產管理部門制定的長效監督機制、垂直遙感監測與人工實地監測形成的基層巡護監管體系與公眾和NGO(非政府組織)的監督作用有機結合;最後,建立地區社區協同發展機制,通過國家公園建設改善社區民生,提供就業機會,帶動社區經濟發展。

4.設立准入標准,規范國家公園建設。為了規范國家公園建設,要明確和提高准入門檻,劃清界限。在國家公園建設試點之初就需要制定國家公園准入標准,對適合建設國家公園的遺產地進行合理的調查、評估、審查和授權,以保證國家公園實現其管理目標。

5.加強國家公園相關研究。針對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國家公園及其資源保護、管理經營等方面的全新問題,要著力加強理論和支撐技術研究,進一步提高對國家公園建設的認識和實踐水平。包括成立國家公園專家委員會、建立國家公園研究網路、加強國家公園科研機構能力建設,建立國家公園監測體系等。同時,選擇合適階段,積極啟動國家公園立法程序。

熱點內容
民法至上 發布:2025-04-27 23:26:46 瀏覽:823
山東政法學院法學考研 發布:2025-04-27 23:24:23 瀏覽:896
刑法是根本 發布:2025-04-27 23:24:21 瀏覽:367
青少年有關法律知識 發布:2025-04-27 23:14:27 瀏覽:166
政府法律顧問迴避 發布:2025-04-27 23:13:27 瀏覽:441
法官睡三個律師圖片 發布:2025-04-27 23:13:25 瀏覽:309
廣東韓江司法 發布:2025-04-27 23:07:53 瀏覽:189
深圳寶安律師 發布:2025-04-27 23:02:58 瀏覽:888
公司律師證 發布:2025-04-27 22:56:33 瀏覽:319
幹部法律知識必讀讀後感 發布:2025-04-27 22:51:31 瀏覽: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