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遊景點管理條例
① 邯鄲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更好地開展烈士褒揚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烈士褒揚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與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烈士紀念設施,是指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為紀念、緬懷烈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修建的烈士陵園、紀念堂館、紀念碑亭、紀念塔祠、紀念雕像、烈士骨灰堂、烈士墓等設施。第四條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和管理,將其納入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所需日常保護管理和維修改造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市、縣級退役軍人事務主管部門是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做好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工作。
發展與改革、城市綜合管理、公安機關、財政、自然資源規劃等相關行政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做好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村(居)民委員會,應當配合做好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的相關工作。第六條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和管理工作協調機制,統籌
推進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各項工作,並將工作落實情況納入文明城市、雙擁模範城(縣)評價考核體系。第七條烈士紀念設施實行分級保護和屬地管理。
烈士紀念設施分為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省級烈士紀念設施、設區的市級烈士紀念設施、縣級烈士紀念設施,並由所在地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負責日常保護管理工作。
未列入等級的零散烈士紀念設施,由所在地縣級退役軍人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保護管理工作,或者與有關單位、個人簽訂委託協議,明確保護管理職責。同等條件下,可以優先由烈士的近親屬負責保護。第八條申報國家級和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依照國家、省有關規定執行。
本市范圍內集中安葬烈士較多,或者為紀念有重要影響的烈士和重大歷史事件而修建的烈士紀念設施,可以申報為設區的市級烈士紀念設施,由市退役軍人事務主管部門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並報省退役軍人事務主管部門備案。
本縣(市、區)范圍內集中安葬烈士較多,或者為紀念有重要影響的烈士和重大歷史事件而修建的烈士紀念設施,可以申報為縣級烈士紀念設施,由縣級退役軍人事務主管部門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並報市退役軍人事務主管部門備案。
申報、審批設區的市級烈士紀念設施和
縣級烈士紀念設施,國家和省另有程序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九條退役軍人事務主管部門應當提出劃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范圍的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和公布。
對屬於文物的烈士紀念設施,按照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縣級以上烈士紀念設施應當設立保護標志,明確保護范圍。第十條自然資源規劃主管部門應當依法為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辦理土地使用權屬文件,並按照有關規定減免相關費用。第十一條烈士紀念設施應當免費向社會開放,供公眾瞻仰、悼念烈士,開展紀念教育活動,告慰先烈英靈。
鼓勵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提供網上祭掃服務和網路展示。第十二條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應當開展烈士史料、遺物徵集工作,做好保護、陳列展示工作。屬於文物的,依照文物保護的相關規定予以保護。第十三條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應當組織各類烈士紀念活動,並制定專門宣傳計劃,宣傳烈士英雄事跡、獻身精神和高尚品質,弘揚英烈精神。第十四條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應當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烈士紀念設施納入紅色旅遊等相關發展規劃、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點,相
關單位應予支持配合。第十五條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應當健全瞻仰憑吊服務、講解接待、崗位責任、安全管理等管理制度和工作規范,維護烈士紀念設施的安全以及紀念、瞻仰、悼念烈士活動秩序。
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應當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職業教育和業務培訓,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第十六條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應當引入志願者服務,鼓勵社會各界志願者、退役軍人、烈士近親屬、專家學者和青年學生擔任義務講解員、文明引導員,參與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工作,相關單位應予支持配合。
② 聊城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和管理,傳承和弘揚英雄烈士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烈士褒揚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烈士紀念設施,是指本市行政區域內為緬懷烈士,按照有關規定修建的烈士陵園、紀念堂館、紀念碑亭、紀念塔祠、紀念雕塑、烈士骨灰堂、烈士墓等設施。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和管理,將烈士紀念設施的建設和保護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保護和管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縣級以上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是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和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做好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和管理工作。第四條烈士紀念設施實行分級保護,分為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省級烈士紀念設施、設區的市級烈士紀念設施和縣級烈士紀念設施。
符合國家級、省級烈士紀念設施條件的,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為紀念在本市內有重要影響的烈士而修建的烈士紀念設施可申報設區的市級烈士紀念設施。
為紀念在縣(市、區)內有重要影響的烈士而修建的烈士紀念設施可以申報縣級烈士紀念設施。第五條符合條件的烈士紀念設施,相關部門應當按照程序,積極申報上一級烈士紀念設施。
申報設區的市級烈士紀念設施應當遵循下列程序:
(一)烈士紀念設施所屬的縣級人民政府,向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提出申請;
(二)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轉本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本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經勘察核實,對符合條件的提出審批意見,呈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審批;
(三)確定為設區的市級烈士紀念設施的,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並報省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備案。
申報縣級烈士紀念設施應當遵循下列程序:
(一)縣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對符合條件的烈士紀念設施報縣級人民政府審批;
(二)確定為縣級烈士紀念設施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公布,並報設區的市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備案。第六條縣級以上烈士紀念設施應當設立保護標志。第七條縣級以上烈士紀念設施應當確定保護單位,加強工作力量,明確管理責任。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由所屬人民政府的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管理。
未列入等級的零散烈士紀念設施,由所在地縣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保護和管理工作。縣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可以委託有關單位、個人保護管理,所需費用由縣級財政承擔。縣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應當與被委託方簽訂委託協議,明確保護管理職責。第八條烈士紀念設施應當整潔、庄嚴、肅穆,免費向社會開放,供公眾瞻仰、悼念英雄烈士,開展紀念教育活動,告慰先烈英靈。第九條烈士紀念設施保護范圍內設有烈士褒揚區和非烈士褒揚區的,應當嚴格區域劃分並設立引導提示標志。
烈士褒揚區內不得建設非烈士紀念設施。第十條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應當辦理烈士紀念設施土地使用權屬文件,相關單位應予支持配合。第十一條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應當健全瞻仰憑吊服務、崗位責任、安全管理等內部制度和工作規范,制定應急預案,配備應急設施,定期對本單位工作人員進行職業教育和業務培訓。第十二條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應當開展烈士史料、遺物徵集工作,做好保護、陳列展示工作,不斷充實陳展內容,創新陳展方式。
縣級以上烈士紀念設施設立專門場所,陳展當地革命史。第十三條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應當組織各類烈士紀念活動,並制定專門宣傳計劃,宣傳烈士英雄事跡、獻身精神和高尚品質,弘揚英烈精神。第十四條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應當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烈士紀念設施列入紅色旅遊等相關發展規劃,納入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點,相關單位應予支持配合。第十五條符合市級或者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條件的烈士紀念設施,由市級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報本級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省人民政府備案;符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條件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十六條烈士紀念設施保護范圍內禁止下列活動:
(一)侵佔烈士紀念設施保護范圍內的土地和建築物;
(二)破壞、污損烈士紀念設施;
(三)為烈士以外的其他人修建紀念設施、安放骨灰、埋葬遺體;
(四)在烈士紀念設施保護范圍內從事與紀念烈士無關的或有損紀念烈士環境和氛圍的活動;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行為。
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應當在烈士紀念設施保護范圍內設置禁止或者警示標識。
③ 臨沂市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紅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弘揚沂蒙精神,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紅色文化按照資源表現形式分為紅色文化物質資源和紅色文化精神資源。
本條例所稱紅色文化物質資源,是指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留存下來的舊址、遺址、遺跡、實物、紀念設施等。
本條例所稱紅色文化精神資源,是指以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為核心特質的沂蒙精神。第三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紅色文化物質資源的保存與保護、沂蒙精神的傳承與弘揚,適用本條例。
法律、法規對紅色文化物質資源中涉及的文物和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已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四條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應當遵循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公眾參與、科學規劃、保護為主、傳承發展的原則。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研究解決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第六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紅色文化物質資源的監督管理和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其他有關工作。
發展改革、教育、公安、民政、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交通運輸、農業農村、退役軍人事務、應急管理、行政審批服務、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和黨史史志研究、檔案等機構,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有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職責做好本轄區內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有關工作。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有關工作。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與傳承紅色文化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損毀紅色文化物質資源和歪曲、醜化、褻瀆、否定沂蒙精神的行為進行勸阻、舉報。第八條鼓勵單位和個人以投資、捐助、捐贈、志願服務、技術支持等方式參與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第九條對在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保存與保護第十條市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組織有關部門編制紅色文化物質資源保護專項規劃,明確規劃主題、保護措施、風貌控制、展示利用方式、資金預算等內容。
紅色文化物質資源保護專項規劃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二年內編制完成。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應當設立紅色文化物質資源保護專家咨詢委員會,為紅色文化物質資源保護工作提供咨詢、論證、評審服務和專業指導。
專家咨詢委員會的組成辦法和議事規則,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二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紅色文化物質資源普查,對紅色文化物質資源予以保存。
市、縣(區)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負責紅色文化物質資源普查的具體工作,收集代表性實物,整理普查資料,對紅色文化物質資源予以認定、記錄、建檔。其他有關部門、單位應當對其管理范圍內的紅色文化物質資源進行普查,並將普查結果連同取得的實物圖片、資料復製件,匯交同級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第十三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紅色文化物質資源保存資料庫。其他有關部門、單位應當將紅色文化物質資源保存目錄定期通報給同級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
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紅色文化物質資源檔案和相關數據信息應當公開,便於公眾查閱。第十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紅色文化物質資源保護名錄管理制度,將具有紀念、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紅色文化物質資源納入保護名錄並及時向社會公布。
對符合前款規定的紅色文化物質資源,由縣(區)人民政府申報,經市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組織紅色文化物質資源保護專家咨詢委員會進行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報市人民政府批准,納入紅色文化物質資源保護名錄。第十五條對列入保護名錄內尚未認定為文物的紅色文化物質資源,符合文物認定標準的,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其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依法認定為文物。
④ 南京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紅色文化資源的調查和認定、保護和管理、傳承和利用,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紅色文化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偉大實踐中,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的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的先進文化資源。第四條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工作應當遵循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原則。堅持全面保護、重點保護,統籌推進搶救性保護與預防性保護、本體保護與周邊環境保護;堅持合理利用、創新發展,突出社會效益,強化教育功能,最大限度保持和呈現紅色文化資源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第五條市、區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區管理機構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工作的組織領導,將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在黨史、文化和旅遊等部門指導下,協助做好本轄區內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工作。第六條文化和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紅色文化資源調查認定、標識管理、保護責任人制度落實、紅色旅遊產業發展等工作。
規劃和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不可移動紅色文化資源的規劃管理。
民政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紅色地名審核,監督地名使用、地名標志設置和管理,加強紅色文化資源志願者隊伍建設和志願服務管理,指導紅色文化資源捐贈工作。
退役軍人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利用工作。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在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紅色文化宣傳和教育,促進學校紅色文化建設工作。
公安、財政、住房保障和房產、交通運輸、城鄉建設、城市管理、應急管理、地方誌、檔案館等部門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相關工作。
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應當發揮各自優勢,組織開展相關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工作。第七條本市建立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聯席會議制度,統籌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工作,協調跨部門重大事項,研究解決保護利用工作中的重要問題,督促落實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重要工作。
聯席會議由宣傳、黨史、文化和旅遊、規劃和自然資源、民政、退役軍人事務、教育、公安、財政等部門和網信、地方誌、檔案等機構組成。聯席會議辦事機構設在宣傳部門。第八條本市設立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專家委員會,負責對資源認定和分級、專項規劃編制等事項進行論證和評審。專家委員會由黨史、文化、文物、規劃、教育、檔案等領域專業人士組成。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紅色文化資源的義務,有權對破壞、損毀或者歪曲、醜化、褻瀆紅色文化資源的行為進行勸阻、制止、檢舉或者控告。
市、區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區管理機構應當對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調查和認定第十條文化和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黨史、規劃和自然資源、民政、退役軍人事務等部門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紅色文化資源調查、收集、整理工作,做好實物史料和口述資料的搶救性保護,建立紅色文化資源電子檔案資料庫。第十一條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等收藏研究機構應當加強紅色文化資源資料、實物的徵集工作。
鼓勵單位和個人將文獻資料、紀念物品等紅色文化資源依法捐贈或者出借給收藏研究機構。收藏研究機構應當尊重捐贈人或者出借人的意願,對捐贈物或者出借物妥善收藏、保管和展示,並向捐贈人或者出借人頒發證書。第十二條市文化和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黨史、規劃和自然資源、民政、退役軍人事務等部門,制定本市紅色文化資源認定和分級標准,報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聯席會議審定。第十三條根據資源調查、收集、整理情況,區、江北新區文化和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會同黨史部門提出紅色文化資源認定建議名單,經區人民政府、江北新區管理機構同意後報送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聯席會議。
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聯席會議應當組織專家委員會進行資源認定和級別評審,提出紅色文化資源名單,由市人民政府核定後公布。
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向文化和旅遊行政主管部門、黨史部門提出紅色文化資源認定申請,認定程序參照前款規定執行。
⑤ 江西省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和管理,傳承和弘揚英雄烈士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烈士褒揚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和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英雄烈士紀念設施,是指為緬懷或者紀念近代以來,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而畢生奮斗、英勇獻身的英雄烈士專門修建的紀念堂館、紀念碑亭、紀念塔祠、紀念塑像、紀念牆廊、烈士陵園、烈士骨灰堂、烈士墓(園)等設施。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和管理,將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建設和保護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將英雄烈士紀念設施日常保護管理和修繕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對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的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依照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申報或者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和管理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推進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各項工作,並將工作落實情況納入文明城市、雙擁模範城(縣)評價考核體系。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村(居)民委員會配合做好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和管理相關工作。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英雄烈士保護工作的部門和相關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做好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和管理的具體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劃定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范圍,並向社會公布。
對屬於文物的英雄烈士紀念設施,應當按照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依法為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辦理土地使用權屬文件,並按照有關規定減免相關費用。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明確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負責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的日常保護和管理工作。第七條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應當採取下列措施,履行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和管理職責:
(一)設立保護標志,建立相關檔案;
(二)建立健全服務和管理工作規范,方便瞻仰、悼念英雄烈士;
(三)保持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庄嚴、肅穆、清凈的環境和氛圍,維護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的安全以及紀念、瞻仰、悼念英雄烈士活動的秩序;
(四)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或者義務講解員,對有關工作人員開展職業教育和業務培訓;
(五)搜集、整理、保管、展陳英雄烈士遺物和事跡史料,屬於文物的,依法予以鑒定和保護。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英雄烈士史料的研究和宣傳工作,加強對英雄烈士遺物、史料的收集和整理、編纂完善英雄烈士名錄。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開展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的研究、宣傳和教育工作。第九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范圍內從事有損紀念英雄烈士環境和氛圍的娛樂、健身、商業等活動,不得侵佔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范圍內的土地和設施,不得破壞、污損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不得在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范圍內為英雄烈士以外的其他人修建紀念設施、安放骨灰、埋葬遺體或者從事與紀念英雄烈士無關的活動。第十條未經批准,不得新建、改建、擴建或者遷移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第十一條鼓勵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以捐贈財產、提供志願服務等方式參與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工作。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捐贈財產用於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和管理的,依法享受稅收優惠。第十二條每年9月30日烈士紀念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舉行紀念活動,緬懷英雄烈士。
安葬英雄烈士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舉行庄嚴、肅穆、文明、節儉的安葬儀式。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引導公民通過瞻仰英雄烈士紀念設施、集體宣誓、網上祭奠等形式,銘記英雄烈士事跡,傳承和弘揚英雄烈士精神。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為英雄烈士遺屬祭掃提供便利。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充分發揮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傳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教育作用:
(一)推動符合條件的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列入紅色旅遊等相關發展規劃,納入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中小學研學基地和紅色旅遊景點;
(二)英雄烈士紀念設施應當免費向社會開放,供公眾瞻仰、悼念英雄烈士;
(三)在清明節和烈士紀念日等重要紀念日,機關、團體、鄉村、社區、學校、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組織開展英雄烈士紀念活動。
⑥ 石家莊市西柏坡紅色旅遊區保護與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西柏坡紅色旅遊區的保護與管理,弘揚西柏坡精神,傳承紅色歷史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西柏坡紅色旅遊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西柏坡紅色旅遊區,是指以西柏坡紀念館文物保護區為核心的西柏坡鎮行政區域。
西柏坡紅色旅遊區分為核心區和一般控制區。核心區是指西柏坡紀念館管轄的文物保護區。一般控制區是指除核心區以外的西柏坡鎮行政區域。第三條在西柏坡紅色旅遊區內從事保護管理、規劃建設、經營服務、生產生活、參觀游覽、研學實踐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西柏坡紅色旅遊區的保護與管理,堅持保護優先、科學規劃、嚴格管理、永續利用的原則。第五條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平山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西柏坡紅色旅遊區保護與管理工作的領導和統籌協調,將西柏坡紅色旅遊區的保護與管理納入本級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平山縣人民政府和西柏坡紀念館應當建立西柏坡紅色旅遊區綜合事務協調機制,為維護西柏坡紅色旅遊區核心區正常秩序提供服務保障。
西柏坡紀念館應當按照職責依法做好核心區的規劃設計、建設、保護、管理,以及開展愛國主義、廉政、國家安全和革命傳統等宣傳教育工作。
西柏坡鎮人民政府負責做好西柏坡紅色旅遊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旅遊市場秩序等相關工作,並依法履行綜合行政執法職責。第六條石家莊市、平山縣文化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對西柏坡紅色旅遊區的保護與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和監督;自然資源和規劃、公安、交通運輸、住房建設、市場監督管理、生態環境和林業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西柏坡紅色旅遊區保護管理相關工作。第二章規劃和保護第七條石家莊市人民政府文化旅遊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平山縣人民政府、西柏坡紀念館依法制定西柏坡紅色旅遊區規劃。
西柏坡紅色旅遊區規劃應當服從並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並與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等有關規劃相協調。
依法批準的規劃應當嚴格實施,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應當依法重新報送審批。第八條西柏坡紅色旅遊區一般控制區內建設項目的選址、布局和建築物的造型、色調、規模、組合、高度、體量,以及環境小品、標志標牌等設施,應當與核心區紅色歷史文化景觀、建築風貌相協調。
平山縣人民政府應當對與上述要求不協調的現存建設項目、建(構)築物及其他設施,依法進行整改。
平山縣人民政府應當對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的各種建設項目、建(構)築物及其他設施,制定調整、整治、退出、搬遷、拆除等計劃措施,並依法逐步實施。第九條依法控制西柏坡紅色旅遊區內居(村)民住宅建設,確需新建、修繕的,應當在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住宅用地內,按照統一規劃進行建設,並嚴格控制建設規模、建築風貌、建築高度和容積率。第十條平山縣人民政府、西柏坡紀念館應當加強對西柏坡紅色旅遊資源的調查登記,制定相應的保護制度,健全紅色旅遊資源保護體系。
平山縣人民政府、西柏坡紀念館應當加大智慧化景區建設,提升西柏坡紅色旅遊區保護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第十一條石家莊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西柏坡紅色旅遊區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西柏坡紅色旅遊區內的污水、廢氣等污染物和雜訊排放,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有地方標準的,應當符合地方標准。第十二條平山縣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消防技術標准和規范,完善公共消防設施,科學規劃建立消防站點。
平山縣人民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和西柏坡紀念館應當加強對一般控制區和核心區日常消防安全的監督檢查,制定文物保護及人員密集區域安全應急預案。第十三條平山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西柏坡紅色旅遊區內的常住人口狀況和承載能力,合理確定紅色旅遊區居住人口規模,並向社會公布。
平山縣人民政府應當通過資金扶持、居住條件改善等措施,引導紅色旅遊區內居民逐步遷入規劃確定的居住區。第十四條平山縣人民政府和西柏坡紀念館應當分別對一般控制區和核心區建立保護應急機制。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危及西柏坡紅色旅遊區安全的突發事件時,應當立即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並分別向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⑦ 廣元市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紅色革命遺址遺跡的保護利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廣元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紅色革命遺址遺跡的認定、保護和利用,適用本條例。
已經被公布為文物、歷史建築和烈士紀念設施的紅色革命遺址遺跡,相關法律法規已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紅色革命遺址遺跡,是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在本行政區域內進行革命活動所形成的遺址遺跡。包括:
(一)重要機構、重要會議舊址;
(二)重要人物和英雄烈士故居、舊居、活動地或者墓地;
(三)重要事件和重大戰役、戰斗發生地;
(四)反映革命歷史、革命精神的重要文獻資料和代表性實物;
(五)其他需要保護的紅色革命遺址遺跡。第四條紅色革命遺址遺跡的保護利用,應當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科學管理的原則,維護紅色革命遺址遺跡的本體安全,保持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第五條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分市、縣區級,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六條市、縣區、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工作。
市、縣區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市、縣區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財政、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文化廣電旅遊(體育)、應急管理、市場監管、退役軍人事務、民族宗教等部門和海關,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依法做好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工作。
市、縣區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和教育、科技、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部門應做好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公民保護紅色革命遺址遺跡的意識。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工作。第七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的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
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八條市人民政府設立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利用專家咨詢委員會,建立專家咨詢制度,為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利用工作提供咨詢、論證、評審和專業指導。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紅色革命遺址遺跡的義務,有權檢舉和制止刻劃、塗污、破壞、損毀紅色革命遺址遺跡的行為。第十條市、縣區人民政府對在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和利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揚。第二章調查認定第十一條紅色革命遺址遺跡實行名錄管理。市、縣區人民政府負責建立本級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名錄,列入名錄的應當向社會公布。
市、縣區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應當定期開展紅色革命遺址遺跡普查和專項調查。第十二條縣區人民政府組織對本行政區域內紅色革命遺址遺跡進行論證、評審,並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議名錄後向社會公示,公示期不少於三十日;公示期滿後,列入縣區名錄的由縣區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並報市人民政府備案;列入市級名錄的由縣區人民政府報市人民政府審定並公布。
已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紅色革命遺址遺跡應當列入保護名錄。
保護名錄需要調整的按程序重新認定公布。第十三條單位或者個人認為紅色革命遺址遺跡未列入保護名錄的,可以向當地文物主管部門提出建議,並提供相關依據。第十四條在建設工程、農業生產或者其他作業中,單位或者個人發現紅色革命遺址遺跡,應當立即停止建設或者生產活動,及時保護現場並報告當地縣區文物主管部門,文物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趕赴現場,並在七日內提出處理意見。第三章保護管理第十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紅色革命遺址遺跡的保護需要編制保護規劃,劃定不可移動紅色革命遺址遺跡的保護范圍並予以公布。
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規劃應當與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旅遊產業、文化遺產等專項保護規劃相銜接。
⑧ 濟南市旅遊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旅遊資源,保障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維護旅遊市場秩序,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旅遊經營者的經營活動,旅遊者的旅遊活動以及相關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市、縣(市、區)旅遊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統稱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旅遊業促進與發展,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以及旅遊經營與服務活動的指導和監督管理。
規劃、園林、文化、民族宗教、財政、市政公用、交通、工商、物價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保障和促進旅遊業的發展。第四條發展本市旅遊業應當突出齊魯文化和泉城特色,堅持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統一。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旅遊工作的領導,把旅遊業的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建立完善綜合協調機制,制定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改善旅遊發展環境,促進旅遊業與相關產業協調發展。
鼓勵國內、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開發、利用和保護本市旅遊資源。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促進旅遊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第七條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第八條市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旅遊資源按照國家標准進行普查、分類和評價,編制旅遊資源名錄,建立旅遊建設項目庫。旅遊資源名錄、旅遊建設項目庫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對列入旅遊資源名錄的旅遊資源,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管理,所涉及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接受其指導和監督。第九條對列入旅遊資源名錄的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新建旅遊建設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應當與旅遊資源開發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第十條新建、改建、擴建旅遊景區(點)和新建星級飯店、大型游樂場所等旅遊建設項目,應當符合城市規劃及旅遊發展規劃,並徵求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第十一條開發利用旅遊資源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符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保持其特有的歷史風貌。第十二條禁止建設有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有害旅遊者身心健康的旅遊景區(點)。第三章旅遊市場培植與產業促進第十三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旅遊業發展的需要,設立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旅遊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旅遊發展規劃編制,旅遊資源的普查、分類和評價,旅遊宣傳促銷,旅遊資源保護以及非經營性旅遊項目的開發。第十四條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國內、外旅遊市場開發計劃並組織實施。第十五條市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組織設計具有泉城特色的旅遊形象標志,編纂旅遊宣傳資料,介紹齊魯文化和濟南的歷史沿革、自然資源、風土人情、名勝古跡、特色產品、旅遊服務設施以及組織協調旅遊整體形象宣傳和大型旅遊活動。第十六條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組織開發泉水旅遊、歷史文化旅遊、紅色旅遊、鄉村旅遊、溫泉度假、宗教文化旅遊、綜藝演出等旅遊項目;鼓勵依託本市社會資源、自然資源開發、挖掘具有齊魯文化和泉城特色的傳統工藝產品、傳統技藝、傳統名吃和土特產品。第十七條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公共交通樞紐、旅遊集散站等地設置旅遊咨詢服務設施,為旅遊者提供旅遊信息。
在國家規定的節假日期間,市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應當通過公共媒體,向社會發布本地主要旅遊景區(點)的旅客流量,主要酒店、賓館入住情況和鐵路、公路、民航交通情況等旅遊信息。第十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旅遊預警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對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及時發布旅遊預警信息。第十九條市、縣(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規劃和建設公共交通網路,應當根據旅遊發展規劃和旅遊業發展的需要,開通旅遊景區(點)公共交通線路,配套建設公共交通停車場(站)和旅遊集散站。
⑨ 上海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紅色資源的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彰顯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地的歷史地位,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紅色資源的調查認定、傳承弘揚、保護管理以及相關保障措施,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的紅色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所形成的具有歷史價值、教育意義、紀念意義的下列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
(一)重要舊址、遺址、紀念設施或者場所等;
(二)重要檔案、文獻、手稿、聲像資料和實物等;
(三)具有代表性的其他資源。第三條紅色資源的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實行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遵循尊重史實、依法保護、合理利用、傳承優先的原則。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區域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工作的責任主體,應當將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政府目標責任考核,提升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工作水平。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按照職責,做好轄區內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工作。第五條本市建立黨委領導下的市、區兩級以宣傳、黨史研究、檔案、文化旅遊、規劃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退役軍人事務、教育等部門和機構為主要成員單位的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聯席會議機制,由聯席會議負責統籌、指導、協調、推動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工作,研究決定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的重大事項,對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工作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向社會公布。
聯席會議辦事機構設在同級宣傳部門,具體負責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聯席會議的組織工作,推進落實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綜合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完成聯席會議交辦的其他工作。第六條文化旅遊部門負責紅色資源中文物的保護利用工作,以及與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相關的公共文化、旅遊服務等工作。
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紅色資源中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利用以及烈士褒揚工作。
規劃資源部門負責與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相關的歷史風貌區、優秀歷史建築以及需要保留的歷史建築的規劃管理工作。
房屋管理部門負責紅色資源中優秀歷史建築和需要保留的歷史建築的保護利用工作。
檔案部門負責監督和指導紅色資源中檔案的保護利用工作。
教育部門負責監督和指導學校開展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新聞出版、電影、網信、國有資產、住房城鄉建設、生態環境、綠化市容、交通、公安、消防救援、城管執法、統計、民政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實施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工作。第七條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應當發揮各自優勢,組織開展相關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工作。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紅色資源的義務,不得破壞、損毀、侵佔或者歪曲、醜化、褻瀆、否定紅色資源。第九條本市成立由相關領域專業人士組成的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專家委員會,對紅色資源認定和保護管理等事項提供咨詢、論證、評審等意見。第十條對在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十一條本市充分發揮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地、黨成立後黨中央機關長期駐扎地、社會主義建設重要基地、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紅色資源優勢,並加強與其他省市聯動合作,共同守護好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第二章調查認定第十二條本市建立紅色資源名錄制度,將具有重要歷史價值、教育意義、紀念意義的紅色資源列入名錄予以保護。第十三條市和區文化旅遊、檔案、退役軍人事務、規劃資源、房屋管理、教育等部門和黨史研究、地方誌機構應當定期組織開展紅色資源的調查工作,並將調查成果提交同級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聯席會議。
區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聯席會議應當將區相關部門和機構的調查成果匯總後,提交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聯席會議。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向市、區相關部門提出列入紅色資源名錄的建議。
⑩ 貴州省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貴州省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弘揚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文化自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的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是指中央紅軍以及紅二、紅六軍團在貴州行經、駐扎、戰斗過的區域,其范圍包括中央紅軍與紅二、紅六軍團在貴州活動的地方和線路及其周邊與紅軍長征相關聯的重要不可移動文物、會議會址、活動遺址、紀念設施、村落以及相關旅遊景區、景點等。具體范圍由省人民政府劃定並公布。第三條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應當堅持保護優先、強化傳承,文化引領、科學規劃,統籌推進、社會參與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所需經費納入本級預算,建立與其發展需求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保障所需資金。
省人民政府應當統籌本省長征遺址遺存和長徵文化資源、旅遊資源,編制本省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省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和省相關規劃、方案,制定長徵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紅色旅遊交通運輸等專項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並組織實施。市州、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省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編制本地區實施規劃,並按照規定程序報批公布後組織實施。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應當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與城鄉建設規劃、文物保護規劃、旅遊發展規劃等相銜接。第五條省建立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綜合協調機制,統一指導、統籌協調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工作,審議重大政策、重大規劃,統籌重大資金使用,協調跨地區跨部門重大事項,督促檢查重要工作的落實情況。
市州、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參照省管理機制建立本行政區域內的管理體系。第六條省人民政府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主管部門和市州人民政府負責落實綜合協調機制的決策,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關工作。省人民政府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主管部門應當明確內設機構具體承擔相關工作。
文化和旅遊、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退役軍人、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以及史志研究、檔案等機構,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關工作。第七條省人民政府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主管部門定期對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文物、建設項目等狀況開展調查,建立資源基礎資料庫,並向社會公布。第八條省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綜合協調機制設立專家咨詢委員會,為有關重大政策、重大規劃、重大事項提供咨詢意見。第九條鼓勵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有序參與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保護和建設等相關工作。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主管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支持社會資本、公益性基金等有序參與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保護和建設等相關工作。第十條對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相關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保 護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應當會同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主管部門、退役軍人主管部門和史志研究等有關機構,開展長征遺址遺存的調查工作,建立調查檔案。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新發現的長征遺址遺存的價值,依法將其認定為相應級別的文物並做好建檔工作。
不可移動長征遺址遺存中已經認定為文物但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劃定其臨時保護范圍。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完善已經認定為文物的長征遺址遺存的集中連片保護措施,加強對其歷史風貌的保護,對瀕危損毀文物進行搶救性保護,對重點文物進行預防性、主動性保護。第十三條可移動長征遺存中已經認定為文物的,該文物的收藏單位應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並報相應的文物主管部門備案。收藏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防火、防盜、防自然損壞的設施,確保館藏文物的安全。第十四條長征遺址遺存中已經認定為文物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文物主管部門每2年開展1次文物維護保存狀況和安全、管理使用情況的排查工作,建立文物排查檔案,並報上一級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主管部門和文物主管部門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