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政府規章清理長效機制
『壹』 以百日行動為契機 建立土地執法長效機制
2007年9月15日至2008年1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土資源部集中開展了全國土地執法百日行動。經過自查清理、查處糾正、督察整改三個階段,共歷時123天,基本實現了摸清土地違法違規行為底數,查處糾正土地違法違規行為,在狠抓重點地區整改和典型案件查處的同時發現一批正面典型,初步開展加強和改進土地管理長效機制建設,大力宣傳中央嚴格土地管理的政策和決心等目標。
一、全國土地執法形勢依然嚴峻,影響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
2004年開始的土地市場清理整頓,特別是《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和《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6]31號)下發後,地方各級政府依法管地用地、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識,農民土地維權的意識都有所提高,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土地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大。總的來看,一方面,違規違法用地問題有所好轉。2007年1~8月,全國共立案查處土地違法違規案件4.6萬多件,涉及土地面積43.5萬畝,同比分別下降了3.2%和4.5%。但另一方面,違法違規用地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形勢依然嚴峻。從第七次衛片執法檢查結果看,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監測的90個城市,除重點項目外,其他違規違法用地約為1.3萬宗,涉及土地面積24萬畝,占同期新增建設用地宗地數和面積的比例分別為51%和22%。這些數據足以說明,土地執法形勢依然嚴峻。 正是基於這樣的基本判斷,國土資源部經國務院批准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土地執法百日行動。百日行動的重點是集中查處2005年1月1日以來「以租代征」、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擴大工業規模,未批先用等違法違規行為。這次行動,目的在於解決土地違法違規突出問題,遏制違法違規用地勢頭,進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一是對「以租代征」行為的整治。重點查處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規避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審批,通過出租(承租)、承包等方式非法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進行工商企業項目建設的「以租代征」行為。二是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擴大工業用地規模行為的整治。重點查處現有已審核公告的開發區擅自突破國土資源部核定的四至范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圈佔土地的行為;查處以「工業集中區」等名義,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圈佔土地進行工業用地開發的行為。三是對 「未批先用」行為的清理和整治。 重點清查城市批次建設用地未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先行征地、供地、施工建設的違法違規行為。
二、百日行動的主要成效
百日行動是近幾年來國土資源系統時間最集中、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土地執法行動。百日行動共分三個階段進行:自查清理階段(9月15日至10月14日)。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根據百日行動方案以及視頻會議精神要求,組織部署本行政區域內土地違法違規問題的清理工作。查處糾正階段(10月15日至11月24日)。上級對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所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查處到位;對清理出的管理不規范問題,採取措施,予以糾正。督察整改階段(11月25日至12月25日)。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針對清查各類土地違法違規案件中暴露出的管理問題,舉一反三,制定以完善制度和程序、明確執法責任為重點的整改方案。經過3個月的緊張工作,百日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實現了預期目標
(1)基本摸清了三類違規違法用地的情況。截至2007年10月30號,查清三類違規違法用地約3.1萬件,涉及土地面積約330萬畝。其中「以租代征」30多萬畝,違規擴區設區約100萬畝,未批先用先佔大約200萬畝。
(2)查處糾正了三類違規違法行為。共立案查處三類違規違法用地案件2.6萬余件,立案率近85%。其中下達處罰決定書2.3萬余件,下達處罰通知書後自我糾正的約3100餘件,達到14%;已執行9500餘件,其中佔下達處罰通知書的41%;申請強制執行的是8300餘件,佔到36%。罰款和罰沒非法所得接近20億元,沒收地面建築和拆除非法建築物2000多萬平方米。各地已經移送紀檢監察機關3700餘人,給予黨紀處分的約2300餘人,移送司法機關要追究刑事責任的2700餘人,已經追究刑事責任的300餘人。
(3)遴選和查處了正反兩方面的典型。在「百日行動」的過程中,遴選出107個先進縣市作為依法依規批地用地單位,在全國劃定了58個重點整改地區和251個典型案件。國土資源部確定的重點整改地區12個,其中11個已經基本查處糾正到位。地方確定的48個重點整改地區正在收尾;251個典型案件,國土資源部確定的37個,其中31個基本查處到位,正在陸續收尾。
(4)探索構建土地執法的長效機制。各地圍繞土地違法違規行為,從預防、查處、監管和部門聯動四個方面形成了19項制度,已經初步形成制度性成果。
(二)擴大了社會影響
一是增強了耕地保護和土地執法監管的共識。「百日行動」使地方政府依法依規批地、用地的意識有了明顯提高,促進了發展方式的轉變。二是土地違法違規高發態勢有所遏制。百日行動起到了震懾作用,違法違規批地的行為有所收斂。三是堅定了國土資源系統廣大幹部堅守耕地紅線的信心和決心,展示了國土資源隊伍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良好形象。
三、百日不是終點,土地執法仍任重道遠
為鞏固「百日行動」成果,2008年2月28日,國土資源部印發《關於鞏固百日行動成果加快建立土地執法長效機制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22號),要求全面完成案件查處糾正工作,加快建立土地執法長效機制,繼續嚴控土地違法違規行為。
(一)「百日行動」有終點,嚴格土地管理、嚴肅土地執法沒有終點
「百日行動」是一次面向全社會的土地執法的宣傳,它的針對性非常強,重點查處三類土地違規違法行為。然而嚴格土地管理,加強土地執法僅僅靠一個「百日行動」是無法實現的,這個行動的真正意義是要宣傳中央關於嚴格土地管理、加強耕地保護的大政方針,同時表示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打擊土地違法違規的堅定決心。土地違法違規行為要得到真正遏制,還要加強日常執法監管。在今後的土地執法工作中,加強事前的監管,利用高科技手段不斷加強違規違法的發現機制,完善報告制度,加強日常的土地執法,同時配合各個時期有針對性的專項行動才能不斷鞏固土地執法所取得的成果。
(二)探索土地管理長效機制,標本同治
「百日行動」最終的目的是要追求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從治標的目標來看,通過集中開展 「百日行動」,保持土地執法的高壓態勢,遏制了土地違法違規案件上升的勢頭,保證了國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執行,保障了國家土地調控政策的實施。從治本的角度看,通過對土地違法違規行為的清理,認真分析土地違法特點、原因和規律,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總結制度性漏洞,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了土地管理制度。
(三)落實共同責任是土地管理科學發展觀的體現
通過開展百日行動,地方政府進一步認清了土地管理的責任,主動支持、配合國土管理部門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各項工作;有關部門通過參與案件查處,在用地依法審批上也受到了教育,明確了審批土地的主體和違法批地的責任,為下一步落實共同責任的制度安排打下了基礎。筆者認為,土地作為一種資源,同時又具備資本和資產的多重屬性,某種意義上說,沒有一塊土地是獨立的,它的背後都有一段歷史,總牽扯著不同主體的利益關系,因此土地管理工作十分復雜,它也不應該僅僅是土地管理部門一家門前之雪,如果沒有各級政府及其他職能部門的支持和協作配合,要管好土地,可能也只是一廂情願的事情。只有明確了土地管理是各級政府和各職能部門的共同責任,有了發改委、環保、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的通力協作,土地的管理形勢才能從根本上好轉,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落實土地管理的科學發展觀。
『貳』 無錫市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提高制度建設質量,推進依法行政,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根據國務院《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等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市規章規范性文件的清理,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本規定所稱規章是指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所稱規范性文件是指除規章以外,由市、市(縣)、區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和法律、法規授權組織,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規定、辦法、細則、意見、通告等文件的總稱。
本規定所稱清理是指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或者實施機關,根據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要求或者本行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對規章規范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審查,並作出清理決定的活動。第四條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堅持程序規范、民主科學、注重實效的原則,實行制定機關清理與實施機關清理相結合、定期清理與及時清理相結合的工作方式。第五條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實施機關負責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的具體工作。
市、市(縣)、區人民政府法制部門負責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的指導、協調和監督工作。第六條實行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信息公開和反饋制度。
制定機關和實施機關應當在其門戶網站上及時發布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等信息。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對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提出意見和建議。第七條規章應當自實施之日起每隔5年清理一次;規范性文件應當自實施之日起每隔2年清理一次。第八條規章規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清理:
(一)上級行政機關對規章規范性文件提出清理要求的;
(二)制定機關發現規章規范性文件存在重大問題的;
(三)制定機關認為規章規范性文件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及時清理的其他情形。第九條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應當按照繼續有效、修改、廢止、宣布失效的方式作出清理決定。第十條規章規范性文件符合上位法規定,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需要繼續適用的,應當決定繼續有效。第十一條規章規范性文件部分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決定修改:
(一)不符合上位法規定的;
(二)與國家現行政策不相適應的;
(三)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
(四)執行程序不規范、可操作性不強,需要予以細化和完善的;
(五)規章之間、規范性文件之間或者規章與規范性文件之間規定不一致的;
(六)法律法規規定應當修改的其他情形。第十二條規章規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決定廢止:
(一)依據的上位法廢止的;
(二)主要內容與新頒布實施的上位法相抵觸的;
(三)主要內容已被新制定或者修訂後的上位法涵蓋的;
(四)主要內容已被新制定的規章規范性文件替代的;
(五)主要內容已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
(六)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廢止的其他情形。第十三條規章規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決定宣布失效:
(一)有效期已滿的;
(二)調整對象已消失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宣布失效的其他情形。第十四條規章清理由實施機關提出清理建議,經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門審核形成清理決定的草案後,按照立法程序報市人民政府審議並作出清理決定。第十五條市、市(縣)、區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清理,由實施機關提出清理建議;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機關共同實施的,由主要實施機關會同其他實施機關提出清理建議,經同級人民政府法制部門審核形成清理決定的草案後,按照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報本級人民政府審議並作出清理決定。第十六條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建議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清理建議的依據和理由;
(二)清理建議徵求意見和意見採納情況;
(三)清理建議有關問題的說明。第十七條市、市(縣)、區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和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由制定機關組織清理,並作出清理決定。
『叄』 昆明市人民政府規章制定辦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範本市人民政府規章(以下簡稱規章)的制定工作,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規章的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清理等規章制定活動適用本辦法。第三條制定規章應當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健全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增強規章的及時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第四條市人民政府對規章制定工作實行統一領導,應當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健全立法工作機構,將立法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規章制定工作完成情況納入目標任務考核。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以下簡稱市政府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規章立項、審查、清理等工作的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
其他相關部門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和各自職責,做好規章制定的相關工作。第二章立 項第六條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規章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
市政府法制機構具體負責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的編制工作。
立法規劃應當在每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度內編制並完成,立法計劃應當在上一年第四季度內編制並完成。第七條編制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應當堅持條件成熟、急需先立、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的原則。
立法規劃在一定時期內對規章制定具有預期性和指導性,編制立法計劃時應當優先從立法規劃中選取立法條件較為成熟的項目。第八條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度假)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各部門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報送立項申請。
報送的立項申請應當經報送部門辦公會議討論通過,由部門主要負責人簽署;多個部門共同報送的立項申請,應當由該幾個部門主要負責人共同簽署。第九條市政府法制機構應當向社會公開徵集立法項目,在市政府法制機構網站上公布接收建議的信函地址、傳真電話以及電子郵件地址等有關信息。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信函、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向市政府法制機構提出立項建議。第十條立項申請、立項建議應當包含新制定或者修訂規章的名稱、必要性、有關的法律依據、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擬設立的主要制度。第十一條市政府法制機構對立項申請、立項建議採取實地調研、召開論證會、網上徵求意見等方式開展研究,並通過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聽取市人大專門委員會、市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市政協委員會以及相關部門的意見。
市政府法制機構應當向有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反饋立項建議採納情況。第十二條擬列入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的項目,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地方立法許可權和范圍;
(二)立法目的明確、依據充分,確有必要制定規章;
(三)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地方治理要求。第十三條市政府法制機構應當擬定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草案以及說明上報市人民政府,經市人民政府審議通過後,印發執行。
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應當明確規章的名稱、起草部門等內容。
立法計劃分為「審議類項目」、「預備類項目」和「調研類項目」三類。審議類項目指按照規定程序完成起草,當年上報市人民政府審議的項目;預備類項目指研究起草、成熟時可以當年提交市人民政府審議的項目;調研類項目指當年進行調研、論證的項目。第十四條立法計劃印發後,原則上不在當年新增立法項目。確需增加的,提出部門應當將書面報告以及符合本辦法第十條規定的材料報送市政府法制機構。市政府法制機構對擬增加的立法項目提出意見,報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納入當年立法工作進行安排;未經批準的,不予安排審議。第十五條立法規劃實施期內,起草部門經過充分調研,認為制定時機不成熟、條件不具備的,應當形成書面材料上報市政府法制機構說明原因,由市政府法制機構提出意見後,上報市人民政府研究決定是否終止或者暫緩立法。第十六條立法規劃到期後,對沒有完成的項目,起草部門應當向市政府法制機構說明原因,由市政府法制機構統一上報市人民政府研究處理。第三章起草和報送第十七條規章項目由立法計劃中確定的起草部門負責起草,也可以委託第三方組織起草。第十八條審議類項目、預備類項目的起草部門應當按照要求制定立法工作方案;審議類項目的立法工作方案應當報經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批准。
立法工作方案應當包括立法工作領導小組和起草小組的成員、時間安排、工作要求等內容。
『肆』 市人民政府如何構建各部門的規章制度
一、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今後幾年是通州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時期,為了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精神,實現「建設北京新城區」的戰略構想,促進本區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協調發展,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使通州的各項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國前列,必須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
國務院《綱要》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確立了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宏偉目標,明確了我國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主要任務和措施,是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行動綱領,對於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本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應當認真貫徹《綱要》提出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落實《綱要》確定的各項任務,努力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建設法治政府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本屆政府將全面貫徹落實《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和措施,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為本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建設北京新城區」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為建設法治政府打下堅實基礎。
二、今後幾年推進依法行政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
1.進一步轉變經濟管理職能。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保障所有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實現政府公共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分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2.進一步推進社會事業管理體制改革。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深化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市場化原則發展和規范各類行業協會等自律性組織,逐步將政府部門承擔的資質認定審查、行業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職能移交給行業組織,發揮其行業管理與行業自律作用。
3.依法規范市場准入,加強市場監管。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本區所有行業和領域除法律、法規、規章明令禁止的以外,要向國內外投資者開放。進一步加強和規范資本、產權交易、土地、技術等各類要素市場監管,保證市場監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完善行政執法、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相結合的市場監管長效機制,加快構建社會信用服務體系,建立失信懲戒機制。
4.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預防和應急處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各類安全責任制度,強化政府對安全的監督管理職責,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建立並完善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事件的預警預測體系、應急指揮處置體系、搶險救援與物資保障體系,建立統一的應急指揮系統,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5.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嚴格執行行政許可法,規范行政許可行為,落實行政許可設定、實施和監督檢查等相關配套制度,逐步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行政許可制度。總結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經驗,實行「一個窗口對外」、集中辦理、統一辦理、聯合辦理等便民、高效的管理方式,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積極探索和運用政府指導、行政合同等間接管理、動態管理手段,促進政府管理方式的創新和優化。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加強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擴大政府網上辦公的范圍,使網上辦公成為公眾辦事的重要手段,促進政府管理的公開、便民、精確、高效。
6.全面推進政府信息公開,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事項外,行政機關應當公開政府信息。對於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對公開的政府信息,公眾有權查閱。行政機關應當落實和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的相關制度,規范信息公開的標准和程序,完善、整合信息公開的渠道並為公眾查閱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條件。
7.規范公共財政管理,完善依法行政的財政保障機制。完善公共財政體制,明確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責任。全面推行部門預算,行政經費統一由財政納入預算予以保障,所有財政性支出統一由國庫直接或授權支付。建立健全規范化、程序化的政府采購制度和監督管理體系。統籌安排政府非經營性資產,加強政府公共工程管理,建立政府資產實物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有效機制。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繼續清理和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安排年度預算不得與行政機關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掛鉤,禁止向執法人員下達或者變相下達罰款指標。
(二)完善行政決策機制,推進依法、科學和民主決策。
8.健全行政決策機制。按照《綱要》建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的要求,完善政府內部決策規則。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職責行使行政決策權。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
9.完善行政決策程序。建立健全決策公開制度,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決策事項、依據和結果應當公開,公眾有權查閱。建立決策的公眾參與、專家咨詢論證、合法性評估和重大決策集體討論等制度。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事項,廣泛征詢意見,充分進行協商和協調,對同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實行公示、聽證等制度,擴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認真進行專家咨詢論證。重大決策在決策過程中要進行合法性論證,並由決策機關集體合議決定。
10.建立健全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決策跟蹤評估制度,行政機關應當確定機構和人員,定期對決策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與反饋,並適時調整和完善有關決策。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實現決策權和決策責任相統一。
(三)提高制度建設質量。
11.全面落實制度建設的基本要求。制定規范性文件,要認真貫徹執行《綱要》提出的基本要求,緊密結合通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和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依法解決政府管理中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為政府履行職能提供製度保障;處理好行政機關權力和責任,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義務的關系,規范政府權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根據法律規定,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法定程序進行,維護國家的法制統一;規范性文件的內容要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本區的實際,能夠切實解決問題。
12. 建立健全規范性文件制定、公布制度。規范和改進政府規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擴大政府制定規范性文件工作的公眾參與程度。做好制定規范性文件的前期調研工作,充分論證制定規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起草制定規范性文件草案,採取多種形式廣泛聽取意見。積極探索開展對聽取和採納意見情況的說明工作。實行制定規范性文件工作者、實際工作者和專家學者三結合,建立健全專家咨詢論證制度。強化法制部門統一審查職能。規范性文件通過後,應當在本區發行的報刊和政府網站上公布,便於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獲取。堅持並完善政府規范性文件公民自由索取制度。
13.制定規范性文件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不得設定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收費和行政強制,不得違法限制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權利或增加其義務。
14.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解釋工作,對需要進一步明確涵義的,由制定機關及時作出解釋。開展規范性文件實施效果評估和定期清理工作。規范性文件施行後,制定機關、實施機關應當定期對其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實施機關應當將評估意見報告制定機關;制定機關要定期對規范性文件進行清理並將清理結果對外公布。
(四)切實履行行政執法職責,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15.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減少行政執法層次。進一步推進和完善城管、交通、文化等領域的綜合行政執法,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建立行政執法協調機制,完善行政執法機關內部監督制約機制。
16.建立健全行政執法程序。認真貫徹執行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檢查、行政強制、行政收費等主要行政行為的程序,把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知情、陳述申辯、聽證、申請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等一系列權利以及約束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作為健全行政執法程序制度的重點,減少執法的隨意性。法律、法規和規章賦予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的,實施機關要制定具體規定,規范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涉及自由裁量的,應當在行政決定中說明理由。
17.強化行政執法責任制。繼續推行和完善執法責任制,依法界定執法職責,促進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切實履行職責,切實解決執法不到位的問題。進一步推行行政執法的評議考核制和錯案追究制,評議考核應當充分聽取公眾的意見。加強行政執法案卷管理和評查工作,加大行政處罰案卷評查的糾錯力度,探索建立行政許可案卷評查制度。
18.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制度,清理、確認並向社會公告行政執法主體。實行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認證、證件管理和培訓考核制度,對徇私枉法、執法違法、侵犯群眾利益的執法人員,堅決清除出行政執法隊伍。
(五)積極做好防範和化解社會矛盾工作。
19.從源頭積極防範社會矛盾的產生。從建立和諧社會、保障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高度,重視和做好人民內部矛盾的排查調處工作。進一步完善人民內部矛盾排查調處制度,堅持定期排查和重點時期排查相結合,及時發現、化解矛盾。
20.充分發揮調解在解決社會矛盾中的作用。積極支持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的人民調解工作,加強街道、社區和鄉鎮、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健全調解網路,積極穩妥地發展行業性、區域性調解組織,提高調解組織的社會公信力。
21.切實解決人民群眾通過信訪舉報反映的問題,保障群眾依法信訪的權利。加強信訪工作責任制,完善信訪處理規則,督查信訪事項辦理。建立信訪反饋與研究政策聯動機制,對帶有普遍性的社會矛盾,及時提出完善、調整相關政策的建議。積極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糾紛和爭議。
(六)強化對行政行為的監督。
22.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實施的監督。各級人民政府要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向其報告工作、接受質詢。區政府應當依法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依法行政工作。各級人民政府要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虛心聽取其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對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行政機關應當積極出庭應訴、答辯,自覺履行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判決和裁定。
23.強化社會監督。各級行政機關應當完善群眾舉報制度,高度重視新聞輿論監督,對新聞媒體反映的問題要認真調查、核實,依法及時處理並反饋。
24.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完善規范性文件的審查備案制度,對報送的規范性文件,負責審查備案工作的法制機構應當依法審查,做到違法必糾。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出的對有關規范性文件的異議,制定機關及其上級機關應當及時受理和處理。
25.加強行政復議工作。行政機關應當按照《綱要》和《意見》的要求,提高行政復議工作質量。行政機關復議工作機構的設置應當符合行政復議法的規定,適應工作需要。建立行政復議工作人員資格制度,定期組織對行政復議工作人員的培訓。完善行政復議責任追究制度,對依法應當受理而不受理行政復議申請,應當撤銷、變更或者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而不撤銷、變更或者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不在法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以及違反行政復議法的其他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建立法制建議制度,行政復議機關對辦理行政復議案件過程中發現的行政執法工作問題,要及時向行政機關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
26.創新層級監督,加強監察、審計監督。上級行政機關要建立健全經常性的監督制度,探索層級監督的新方式,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加強廉政監察、執法監察和效能監察,重點圍繞「建設北京新城區」、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采購以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大監督和專項檢查力度。加強對財政收支、政府投資管理和重點建設項目以及稅收征管的審計監督。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機關要與檢察機關密切配合,及時通報情況,形成監督合力。
(七)不斷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觀念和能力。
27.提高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和完善領導幹部學法制度,發揮區黨校和行政學校的主導作用,把法律知識培訓納入領導幹部理論培訓的總體計劃,定期或者不定期對領導幹部進行依法行政知識的培訓,在五年內完成對處級領導幹部基本法律知識的輪訓。鄉鎮政府和區政府各部門的領導幹部要加強法律知識學習的針對性,注重學習效果,並組織好本地區、本部門的學法活動,每年應當舉辦法制講座。
28.加強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學習和培訓工作。堅持學用一致、分級分類的原則,採取自學與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深入開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學習和培訓。制定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培訓辦法和培訓考試大綱,明確培訓內容、學時和考試標准。有關單位應當把依法行政知識列入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錄用考試、資格考試以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初任培訓、任職培訓和更新知識培訓的重要內容。
29.加強依法行政考核。建立和完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考核制度。把依法行政情況作為考核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重要內容,完善考核制度,制定具體的措施和辦法。
三、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對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組織領導。區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工作,由區長負總責。成立通州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本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總體方案和年度實施意見,協調、指導、考評、督促全區落實推進依法行政的各項工作,組織開展全區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調查研究等。各鄉鎮政府和區政府各部門也要建立健全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組織領導機制,其行政首長為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一級抓一級、逐級抓落實。
(二)分解任務,明確責任,嚴肅紀律,強化督促檢查。本實施意見規定的各項工作任務要分解到區政府各工作部門,做到工作任務、責任部門和責任人「三落實」。負有牽頭責任的單位要切實擔負起統籌協調的責任,其他責任單位要主動配合,共同完成所承擔的任務。區政府建立依法行政評價體系,完善監督考核辦法,把依法行政情況作為監督考核的重要內容。對於推進依法行政成績突出的單位,予以表彰和獎勵;對於落實本實施意見不力的,要嚴肅紀律,追究有關人員相應的責任;對於依法行政考核不合格的,責令限期整改,該部門當年不得被評為政績突出單位。區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綱要》和《意見》,制定本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具體辦法和配套措施,做到落實《綱要》和《意見》要有總體規劃、年度要有具體安排。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分步實施、整體推進。鄉鎮政府和區政府各部門要定期研究本地區、本部門依法行政工作,加大依法行政宣傳力度,將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組織、調研、宣傳、獎勵等專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保證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堅持推進依法行政工作報告制度。各級政府應當每年向同級黨委、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上級政府報告推進依法行政的情況;區政府各部門要每年向區政府報告推進依法行政的情況。
(四)切實加強政府法制機構建設。鄉鎮政府和區政府各部門要按照《綱要》和《意見》的要求,切實加強政府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配備得力幹部,充實必要的專業人才,加強培訓工作,切實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使法制機構的設置、人員配備、工作經費、辦公條件與其責任、任務相適應,與推進依法行政的要求相適應,充分發揮其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參謀、助手和法律顧問的作用。
『伍』 如何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長效機制
(一)建立健全學習和宣傳教育機制
1.建立和完善定期學習制度。堅持和完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支部學習制度和各部門業務學習制度。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每年安排一次作風建設專題學習。各黨總支部(直屬黨支部)每學期組織一次作風建設專題教育活動。通過開展讀書活動、舉辦學習論壇、開展專題討論交流等形式,組織黨員幹部特別是中層領導幹部深入學習領會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認真學習十七大對教育工作、文化工作提出的重大任務和方針政策以及現代經濟、科技、法律和社會管理知識,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責任部門:宣傳部、部門、二級學院<直屬系>)。
2.開展作風建設專題教育活動。每年抓好一至兩項專題教育活動。2008年重點抓好「加快創業創新、建設生態文明,推進麗水新跨越」為主題的解放思想大討論和「重品德、講操守、增本領、提效率、轉作風」專題教育。學習討論內容:黨的十七大精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市委書記陳榮高在市紀委二屆四次全會上的講話(責任部門:辦公室、宣傳部、組織部)。
3.開展多種形式的作風建設宣傳活動。院黨委及時研究部署作風建設宣傳工作。各有關部門、二級學院部署年度工作時,突出宣傳作風建設方面的內容,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格局。充分利用校內新聞媒體、宣傳櫥窗,營造良好氛圍(責任部門:宣傳部、工會、二級學院<直屬系>)。
4.發揮先進典型的導向和示範作用。結合年度考核評比和評優評先,樹立黨員幹部加強作風建設的先進典型,以文件、宣傳報道、表彰會等形式,大力宣傳他們的優良作風、高尚品德和先進事跡,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表率作用,在全院興起學先進、比先進、趕先進的熱潮(責任部門:組織部、人事處、宣傳部、二級學院<直屬系>)。
5.建立健全黨員幹部作風教育培訓制度。把加強作風建設的內容納入學院幹部培訓計劃;作為換屆後新任中層幹部教育、談話的重要內容;作為簽訂領導幹部黨風廉政承諾書和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的重要內容,努力增強作風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責任部門:紀委辦、組織部)。
(二)建立健全聯系和服務師生長效機制
1.健全為師生辦實事制度。堅持以人為本理念,以教學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師生工作、學習、生活條件為重點,進一步健全為師生辦實事制度和機制。從廣大師生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推出一批為師生辦實事項目。今年要重點抓好規劃的基本建設建設項目和校園文化建設項目,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進一步辦好學生食堂、教工餐廳、清真餐廳,建設學生服務中心;進一步落實貧困學生補助、助學貸款和勤工助學工作;辦好畢業生招聘會等(責任部門:宣傳部、後勤管理處、後勤服務總公司、學工部、招生就業處、二級學院<直屬系>)。
2.完善師
『陸』 無錫市人民政府關於清理市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的決定
一、在現行的106件市政府規章中,決定繼續有效83件、廢止和宣布失效19件、修改4件。二、在現行的1017件市政府規范性文件中,決定繼續有效238件、廢止和宣布失效778件,修改1件。三、決定繼續有效的市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可以作為行政管理依據。四、決定廢止和宣布失效的市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不得繼續作為行政管理的依據。五、建立市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長效清理機制。對決定繼續有效的市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與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相抵觸的,以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為准,相應的地區和部門應當結合法律法規規定和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定期或者適時向市政府提出清理建議。六、市政府建立規章規范性文件統一發布平台,向社會公開發布現行有效的市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供查詢服務。
本決定自2018年6月1日起施行。
附件:1.決定繼續有效的市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
2.決定修改的市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
3.決定廢止和宣布失效的市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
附件1
決定繼續有效的市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
序號文件名稱文號1無錫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暫行規定1995年2月市政府令第19號2無錫市殯葬管理辦法1998年3月市政府令第36號;2004年7月市政府令第73號修改3決定廢止的80件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1998年4月市政府令第38號4無錫市行政執法責任制暫行規定1998年6月市政府令第39號;2007年12月市政府令第97號修改5無錫市獻血管理辦法1999年5月市政府令第44號6無錫市國旗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9月市政府令第48號;2007年12月市政府令第97號修改7無錫市人民防空規定2000年4月市政府令第51號;2004年7月市政府令第73號修改;2008年11月市政府令第106號修改;2010年11月市政府令第116號修改8無錫市統計管理辦法2001年12月市政府令第57號9無錫市城市建築物和構築物外立面保持整潔管理規定2002年2月市政府令第58號;2010年11月市政府令第116號修改10無錫市城市房屋白蟻防治管理規定2002年4月市政府令第59號;2003年8月錫政發〔2003〕195號修改;2010年11月市政府令第116號修改
11無錫市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規定2002年4月市政府令第60號;2010年11月市政府令第116號修改12市政府關於廢止和修改2001年底以前制定的部分市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2002年4月市政府令第61號13無錫市生豬屠宰銷售管理辦法2002年8月市政府令第65號;2004年7月市政府令第73號修改14無錫市燃氣管理辦法2003年4月市政府令第68號;2004年7月市政府令第73號修改15無錫市歷史街區保護辦法2003年12月市政府令第70號;2007年9月市政府令第91號修改16無錫市商品條碼管理辦法2004年4月市政府令第72號17市政府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市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及對部分行政許可項目予以取消或改變管理方式的決定2004年7月市政府令第73號18無錫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設和使用管理辦法2004年11月市政府令第75號;2010年11月市政府令第116號修改19無錫碩放機場凈空環境保護辦法2005年1月市政府令第76號;2010年11月市政府令第116號修改20無錫市檔案資料徵集辦法2005年12月市政府令第79號21無錫市除四害工作管理辦法2005年12月市政府令第80號22無錫市市區戶外廣告管理辦法2006年4月市政府令第82號;2012年10月市政府令第128號修改23無錫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2006年8月市政府令第85號24無錫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2006年12月市政府令第86號25無錫市市區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實施辦法2007年8月市政府令第89號
26無錫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無錫市歷史街區保護辦法》的決定2007年9月市政府令第91號27無錫市市區停車場(庫)建設和管理辦法2007年9月市政府令第92號28無錫市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暫行辦法2007年10月市政府令第93號;2011年7月市政府令第122號修改29無錫市糧油流通監督檢查辦法2007年11月市政府令第94號;2010年11月市政府令第116號修改30無錫市飲用水水源保護辦法2007年11月市政府令第95號31無錫市勞動模範評選和管理工作實施ǻ
『柒』 建立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 每隔多少清理一次
建立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 每隔2年清理一次
『捌』 建立規章定期清理制度,對規章一般每隔幾年清理一次
每年最好對規章制度進行一次清理匯編,將需要延續使用的規章制度保留下來,臨回時性的規章制度廢答止,每兩年對規章制度的內容進行一次評審,確定是否需要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進行修訂,既使不需要修訂也要保留好評審記錄,以證明文件的有效性,這樣的評審沒有時間最好也不要超過三年。
『玖』 如何建立治理車輛超限運輸的長效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主體責任。
堅持「政府牽頭、部門負責、區域聯動、責任倒查」的工作機制,嚴格落實市政府明確的「嚴禁有一輛超限車輛上路進城;嚴禁有一輛超標車輛出廠進出施工工地;嚴禁有一輛加裝廂板車輛上路;嚴禁有一處放鬆治超標准;嚴禁有一名執法人員違紀違法;嚴禁有一人打招呼、說人情,破壞治超環境」「六個嚴禁」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和深入推進我縣治超工作。縣人民政府將治超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點,實行目標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縣交通、公路、交警、公安、城管、水利、住建、工信、工業集中區、工商、質檢、安監、財政、紀檢監察等部門單位和所有鄉鎮等治超成員單位在縣政府的統一調度下,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認真落實各項治超工作機制,確保治超長效機制的建立和治超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縣治超辦作為縣政府專門設立的治超工作統籌協調機構,要充分發揮治超組織協調作用,為各治超成員單位落實治超職責做好組織與協調服務工作。
二、明確治理任務,細化工作職責。
1、縣交通運輸局交通運管部門負責向涉超源頭企業派駐執法人員,對企業裝載源頭的全過程進行監管,發現問題及時制止,並督促企業整改達標;建立貨運企業及從業人員信息系統及信譽檔案,登記、抄告超限超載運輸車輛和企業信息,配合開展非法改拼裝車輛查處工作。交通路政部門負責S302沿線及周邊地區農村貨運車輛運輸覆蓋工作,積極開展農村公路巡查,督促上路車輛必須覆蓋且不得超限超載;積極督導各鄉鎮履行治超工作責任,切實加強農村公路治超和貨運車輛改拼裝的切割工作。交通部門負責交通建設工地的治超宣傳和超限超載車輛治理,對項目業主履行治超責任不力的,責令停工整頓。
2、縣公路局牽頭負責組織開展路面執法,交警、運管、公安等部門協同配合,對出現的超限超載運輸、車輛改拼裝、農村貨運車輛未覆蓋上路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格查處;牽頭負責治超檢測站超限超載治理及治超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同時,嚴格按照管制通行標准,加強對石龜山大橋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交通管制工作,協同查處超限超載車輛。
3、縣交警大隊牽頭負責非法改拼裝車輛的查處工作,對發現的非法改拼裝車輛及時予以扣證和處罰,並勒令其在規定時間內自行恢復原狀。對逾期未自行恢復原狀的車輛,由交通運管、公路路政部門強制恢復;組織下屬各中隊開展網格化的治超管理工作,依法查處超載等交通違法行為,在重點時段、重要路段與公路、交通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負責加強車輛登記管理,禁止非法和違規車輛登記使用;抽調專門力量配合開展丁家渡檢測站的超限超載治理工作,指揮、引導路面執法中發現的超載嫌疑貨運車輛進入治超檢測站進行檢測。
4、縣公安局負責依法查處阻礙治超工作人員執行公務、暴力抗法的違法行為;派駐公安執法人員維持治超檢測站的治安秩序。
5、縣水利局負責組織開展水運砂卵碼頭專項清理工作,對長期超限超載配載的砂石場所進行處罰和停業整改。
6、縣住建局負責城區建築工地(園區建設項目由工業園管委會負責)治超宣傳和超限超載車輛治理,對項目業主和施工單位履行治超責任不力的,責令停工整改。
7、縣城管執法局負責縣城及大鯨港建成區的渣土車輛運輸的強制覆蓋工作;負責對城區渣土公司及其所屬的渣土運輸車輛、渣土運輸從業人員進行管理,逐步推行平推式密閉環保頂蓋,今後對不符合渣土運輸要求的車輛不得塗刷渣土運輸標志、不得發放《建築垃圾運輸資格證》。對渣土公司履行治超責任不力的,責令停業整改,情節嚴重的依法取消營運資格。
8、縣工商局負責查處買賣非法改拼裝車輛的行為,依法取締非法改拼裝車輛企業,依法吊銷非法改拼裝車輛企業的營業執照。
9、縣質監局負責對治超工作中所需的檢測設備依法實施計量檢定,嚴格檢查從事改拼裝車輛企業的生產場所及標准執行情況,杜絕無標生產行為。
10、縣安監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對貨運企業不符合安全裝載要求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對因超限超載發生的傷亡事故進行調查處理,依法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11、縣財政局負責將治超工作經費列入年度部門預算,保障經費及時足額到位。
12、縣工業集中區管委會負責園區建設項目的治超宣傳和超限超載車輛治理,對項目業主和施工單位履行治超責任不力的,責令停工整改;負責協助配合執法部門開展本轄區車輛超限超載整治工作。
13、縣工信局負責涉超源頭企業的治超宣傳,協助縣交通部門開展源頭企業的超限超載車輛治理工作。對涉超源頭企業履行治超責任不力的,責令停產整頓。
14、縣監察局對相關部門在治理超限超載工作中的執法行為和行業作風進行監督、檢查,查處不正之風及違紀違規行為。
15、各鄉鎮負責開展本轄區車輛超限超載整治工作。以村、組為單位,建立網格化的治超管理網路;對貨運源頭、貨運車輛加強管理,完善農村公路限行設施,禁止超限超載、非法改拼裝車輛上路行駛。
三、建立健全制度,落實長效機制。
1、建立聯合治超機制。
建立由縣政府辦牽頭,各治超成員單位參與的治超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分析、研究治超工作形勢,針對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制定工作措施。
堅持固定檢測與流動稽查相結合,強化聯合執法,加強對治超源頭區域、重點路段的管理力度,建立區域聯動和聯合執法工作機制,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手段和技術措施,從根本上規范車輛裝載和運輸行為,取締非法改裝行為,重點打擊超限超載、非法改拼裝車輛的違法行為。特別是交警各中隊要加強路面巡查,嚴格落實公路治超的網格化治超處罰工作,確保治超工作在全縣范圍內整體覆蓋、不留死角。
2、建立專項整治工作機制。
縣交通、工信部門要切實加強源頭企業超限超載運輸專項整治工作。對頂春建材、南方水泥、晉煤金牛、正園飼料、湘北飼料等重點源頭企業進行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源頭監控,對其他12家涉超企業進行巡查監管,既保證貨車運輸出廠不超限超載,也要保證原材料運輸進廠不超限超載。頂春建材、南方水泥、晉煤金牛等重點企業派遣駐廠監管人員5人以上,並通過聯網對接建立視頻監控平台。加強對從事非法超限超載運輸企業及從業人員的管理,建立運輸企業及從業人員信譽檔案,實行重點運輸企業及從業人員黑名單制度。對一年內超限3次以上(含3次)的車輛或駕駛人,要列入黑名單予以曝光,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撤銷其道路運輸營運證。對有超限超載登記的營運貨車超過總數10%的貨運源頭企業,要向社會予以公布,責令其停業整頓,並按有關規定對其採取制裁措施。
縣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門要切實加強建設工地的超限超載運輸整治力度。所有建設工程施工必須嚴格做到「四個一律」:即一律不得超限超載運輸;一律不得違規裝載建築材料、預製件、渣土廢棄物等;一律不得使用非法改拼裝車輛、無牌無證車輛;一律不得讓履帶式工程車上路行駛。項目業主單位承擔監管責任,必須與施工、材料供應等參建單位簽訂治超目標責任書,新開工項目要將治超規定要求列入承包及運輸合同條款,因監管督促不力造成治超執法難以到位的,項目業主承擔兜底責任。項目施工、材料供應等參建單位必須嚴格遵守治超規定,違反有關規定的將按有關合同和法律規定給予相應經濟、行政處罰,依法承擔相應責任。各項目施工工地一律設置1塊以上治超工作宣傳牌,安排2—3名治超協管員;建設主管部門要安排1名以上治超監管員,要向社會公開公示,對所監管的工地實行巡迴暗訪督查。
縣城管執法部門要切實加強城市渣土車輛超限超載運輸專項整治工作。對縣城及大鯨港建成區的渣土車實行全方位、全流程、無縫隙嚴格管理、嚴格執法。對渣土車輛未覆蓋運輸或車廂密閉不嚴等原因撒漏致使建築垃圾污染道路的,採取重罰、停運整改、吊銷營運資格等措施,堅決杜絕城區渣土車超限超載、無序運輸。對配合治超工作不力、反復出現違規現象的渣土運輸公司,依法取消該企業的行政許可和特許經營權,吊銷其《建築垃圾運輸資格證》。
縣水利部門要切實加強水運砂卵碼頭超限超載專項整治工作。對全縣重要水運砂卵碼頭要實現全天候駐守監管,所有水運砂卵碼頭必須安裝固定磅秤。對貨運車輛超限超載或未覆蓋運輸的,採取重罰、停運整改、吊銷營運資格等措施,堅決杜絕砂卵運輸車輛超限超載、無序運輸。對配合治超工作不力、反復出現違規現象的水運砂石碼頭,依法取消該企業的行政許可和特許經營權。
縣公安部門要切實加強超限超載車輛沖關闖關專項整治工作。要成立沖關闖關事後打擊組,對已沖關闖關的車輛實施事後打擊,決不讓一輛沖關闖關者逍遙法外;對逃避治超站檢查,不聽從治超人員現場指揮、逆行或不按車道行駛沖關闖關的,一律進行非現場執法,適用治安管理條例有關規定應當依法治安拘留的一律給予治安拘留。縣公安交警部門對不符合國家標准強制性規定的車輛,不予登記和核發車輛牌證、檢驗,杜絕非標准車輛上路行駛;對故意遮擋、污損車輛號牌的,一律對駕駛人記扣分,情節嚴重的注銷駕駛證最高准駕車型後予以降級。
縣工商部門應加強對水運碼頭、砂卵料場等貨物集散場所的監督管理,取締無證、無照貨物集散場所;依法查處生產、銷售拼裝機動車或生產、銷售擅自改裝機動車的行為,對多次出現非法改裝、拼裝車輛問題的企業給予吊銷經營許可證的處罰,對無經營許可證從事上述違法活動的企業,一律予以取締。
3、建立定點檢測和路面執法工作機制。
大力加強定點檢測和流動治超工作。縣交警、公路、交通等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分工和法律規定,以治超站點為依託,通過固定檢測和流動稽查相結合的方式,協同配合加大路面執法協作和聯合治超力度,共同做好治超工作。縣公路、交警、公安等部門要按照站點檢測的工作要求,派駐力量按照「四班三運轉」的要求開展執法工作,其中,公路執法人員22名(協警8名),交警執法人員4名,治安執法人員1名,負責指揮引導貨運車輛進入治超檢測站點進行檢測,維持治超檢測站點的交通及治安秩序,堅決打擊帶車、闖崗和在超限檢測站附近集結闖站、阻塞交通等違法行為。進駐治超檢測站點的人員納入治超站點管理,嚴格落實獎懲並納入年終考核。
大力加強超限超載車輛整治工作。縣公路部門牽頭,運管、交警部門抽調足夠力量加強流動治超工作,對超限超載嚴重地區和路面揚撒污染等行為進行集中整治,靈活確定執法時間、執法路段,確保執法效率和執法效果。對公路路面上查處的違法超限超載嫌疑車輛,縣交警部門應指揮引導其就近進行檢測,確認超載的,依法對駕駛人交通違法行為予以處罰和記分處理,對累計記分超過規定限值的駕駛人,依法予以扣留駕駛證、組織學習和考試。對已確認的超限運輸車輛,公路路政部門應責令停駛,實施卸載,消除違法行為,並依法予以處罰。
大力加強改拼裝貨運車輛的整治工作。對發現有改拼裝嫌疑的貨車,縣公安交警部門一律先扣留車輛與駕駛證。屬於非法改裝貨車的,一律責令現場拆解、恢復原狀;屬於拼裝車輛,監督拆除或解體。對「二次切割」者,實施扣分、扣證雙重處罰措施,頂格予以重罰。
四、建立治超執法人員長效管理機制。
縣交通、公路等部門要建立治超執法人員培訓考核制度、執法資格確認制度及責任追究制度。各單位每年組織不少於一個月的教育培訓活動,切實提高執法人員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確保執法人員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做到規范執法、嚴格執法、文明執法;不具有行政執法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治超工作;加強對治超執法人員的內部管理和工作考核力度,並充分利用舉報電話、舉報信箱等形式,加大對治超執法人員的監督力度。對經查實存在違規違紀行為的執法人員要予以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一律予以清退。
五、建立治超工作信息化長效管理機制。
建立治超信息管理系統,建立超限超載運輸資料庫,由縣治超辦對數據進行分析、分類,定期向有關部門抄報,並督促相關部門對違法車輛依法進行處罰,對貨物裝載企業依法進行處罰,對源頭監管責任單位和相關責任人依紀依規進行責任追究。
六、建立工作考核和責任追究機制。
建立工作考核機制。治超工作實行百分制考核,縣治超辦負責組織,按源頭監管、站點檢測、橋梁管制、流動治超、網格執法、農村公路治超等六個方面進行考核,定期在手機報上公布考核結果。出現下列情況的,採取責任倒查的辦法,對相關責任單位實行追究:源頭企業貨運車輛運輸超限超載的;一天內連續發現多台次渣土運輸車輛上路運輸未進行覆蓋的;一天內連續發現多台次施工工地貨運車輛對外運輸超限超載或未覆蓋運輸的;檢測站或管制點對違規車輛應依法處置而未處置的;按照網格化管理模式,各鄉鎮主要幹道一天內連續發現多台次違規車輛未進行處置的;被省、市督導組或暗訪組通報的;其他違規現象未得到及時處置的。
建立責任追究機制。一是約談制度。縣治超辦將根據各單位的考核結果每個季度進行排隊打分,排名墊底的單位分管負責人,由治超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進行約談;半年度排名墊底的單位主要負責人,由治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進行約談。二是獎懲制度。鄉鎮治超工作考核與交通項目補助資金直接掛鉤,年末排名墊底的鄉鎮一律停止撥付交通項目補助資金;排名墊底、影響到我縣在省、市排名的治超責任單位,治超工作考核結果與年度績效考核和個人評先評優直接掛鉤,並責成監察部門對分管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進行組織調查處理。
七、建立治超工作舉報獎勵機制。
對舉報超限運輸車輛和相關生產經營、車輛改裝企業的,縣治超辦要組織有關部門對舉報的情況進行調查處理,一經查實,要對違規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嚴厲處罰,同時對舉報人員給予獎勵。
八、建立治超工作監督機制。
進一步加強對治超責任單位履行治超工作職責、完成治超工作任務情況的監督檢查。縣治超辦會同縣政府督查室、縣監察部門,採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對各貨源地、涉超源頭企業、車輛改裝或拼裝企業、丁家渡治超檢測站、石龜山管制點流動治超及鄉鎮、交警大隊下屬各中隊治超職責履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各治超執法機構對查處的超限運輸車輛、裝載貨源地、行駛路線等信息進行登記,上報縣治超辦。縣治超辦對上報的治超信息進行分析,對不履行職責、監管不到位的,送交有關部門核查處理。各鄉鎮、各部門要堅持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各方聯動的治理工作機制,把治超工作列入重點工作安排,保障治理經費,落實治理責任,狠抓源頭治理,強化執法監督,嚴格實行目標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認真開展車輛超限超載聯合治理工作,依法嚴厲打擊和治理車輛超限超載等違法行為,逐步建立健全治超工作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