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證暫行條例
1. 遺產公證需要老人醫院開的健康證明都需要做什麼,得需要多少錢
請參看《遺囑公證細則》第12條及第16條的規定,立遺囑人為老年人的,由公證員按規定製作談話筆錄或進行錄音錄像。
健康證明並非遺囑公證中必需提交的材料。
第一條 為規范遺囑公證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暫行條例》等有關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遺囑是遺囑人生前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處分其個人財產或者處理其他事務,並在其死亡時發生效力的單方法律行為。
第三條 遺囑公證是公證處按照法定程序證明遺囑人設立遺囑行為真實、合法的活動。經公證證明的遺囑為公證遺囑。
第四條 遺囑公證由遺囑人住所地或者遺囑行為發生地公證處管轄。
第五條 遺囑人申辦遺囑公證應當親自到公證處提出申請。
遺囑人親自到公證處有困難的,可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請求有管轄權的公證處指派公證人員到其住所或者臨時處所辦理。
第六條 遺囑公證應當由兩名公證人員共同辦理,由其中一名公證員在公證書上署名。因特殊情況由一名公證員辦理時,應當有一名見證人在場,見證人應當在遺囑和筆錄上簽名。見證人、遺囑代書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八條的規定。
第七條 申辦遺囑公證,遺囑人應當填寫公證申請表,並提交下列證件和材料:
(一)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身份證件;
(二)遺囑涉及的不動產、交通工具或者其他有產權憑證的財產的產權證明;
(三)公證人員認為應當提交的其他材料。
遺囑人填寫申請表確有困難的,可由公證人員代為填寫,遺囑人應當在申請表上簽名。
第八條 對於屬於本公證處管轄,並符合前條規定的申請,公證處應當受理。對於不符合前款規定的申請,公證處應當在三日內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並通知申請人。
第九條 公證人員具有《公證程序規則(試行)》第十條規定情形的,應當自行迴避,遺囑人有權申請公證人員迴避。
第十條 公證人員應當向遺囑人講解我國《民法通則》、《繼承法》中有關遺囑和公民財產處分權利的規定,以及公證遺囑的意義和法律後果。
第十一條 公證處應當按照《公證程序規則(試行)》第二十三條的規定進行審查,並著重審查遺囑人的身份及意思表示是否真實、有無受脅迫或者受欺騙等情況。
第十二條 公證人員詢問遺囑人,除見證人、翻譯人員外,其他人員一般不得在場。公證人員應當按照《公證程序規則(試行)》第二十四條的規定製作談話筆錄。談話筆錄應當著重記錄下列內容:
(一)遺囑人的身體狀況、精神狀況;遺囑人系老年人、間歇性精神病人、危重傷病人的,還應當記錄其對事物的識別、反應能力;
(二)遺囑人家庭成員情況,包括其配偶、子女、父母及與其共同生活人員的基本情況;
(三)遺囑所處分財產的情況,是否屬於遺囑人個人所有,以前是否曾以遺囑或者遺贈扶養協議等方式進行過處分,有無已設立擔保、已被查封、扣押等限制所有權的情況;
(四)遺囑人所提供的遺囑或者遺囑草稿的形成時間、地點和過程,是自書還是代書,是否本人的真實意願,有無修改、補充,對遺產的處分是否附有條件;代書人的情況,遺囑或者遺囑草稿上的簽名、蓋章或者手印是否其本人所為;
(五)遺囑人未提供遺囑或者遺囑草稿的,應當詳細記錄其處分遺產的意思表示;
(六)是否指定遺囑執行人及遺囑執行人的基本情況;
(七)公證人員認為應當詢問的其他內容。
談話筆錄應當當場向遺囑人宣讀或者由遺囑人閱讀,遺囑人無異議後,遺囑人、公證人員、見證人應當在筆錄上簽名。
第十三條 遺囑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遺囑人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住址;
(二)遺囑處分的財產狀況(名稱、數量、所在地點以及是否共有、抵押等);
(三)對財產和其他事務的具體處理意見;
(四)有遺囑執行人的,應當寫明執行人的姓名、性SIj、年齡、住址等;
(五)遺囑製作的日期以及遺囑人的簽名。
遺囑中一般不得包括與處分財產及處理死亡後事宜無關的其他內容。
第十四條 遺囑人提供的遺囑,無修改、補充的,遺囑人應當在公證人員面前確認遺囑內容、簽名及簽署日期屬實。
遺囑人提供的遺囑或者遺囑草稿,有修改、補充的,經整理謄清後,應當交遺囑人核對,並由其簽名。
遺囑人未提供遺囑或者遺囑草稿的,公證人員可以根據遺囑人的意思表示代為起草遺囑。公證人員代擬的遺囑,應當交遺囑人核對,並由其簽名。
以上情況應當記人談話筆錄。
第十五條 兩個以上的遺囑人申請辦理共同遺囑公證的,公證處應當引導他們分別設立遺囑。
遺囑人堅持申請辦理共同遺囑公證的,共同遺囑中應當明確遺囑變更、撤銷及生效的條件。
第十六條 公證人員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證人員在與遺囑人談話時應當錄音或者錄像;
(一)遺囑人年老體弱;
(二)遺囑人為危重傷病人;
(三)遺囑人為聾、啞、盲人;
(四)遺囑人為間歇性精神病患者、弱智者。
第十七條 對於符合下列條件的,公證處應當出具公證書:
(一)遺囑人身份屬實,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遺囑人意思表示真實;
(三)遺囑人證明或者保證所處分的財產是其個人財產;
(四)遺囑內容不違反法律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內容完備,文字表述准確,簽名、製作日期齊全;
(五)辦證程序符合規定。
不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應當拒絕公證。
第十八條 公證遺囑採用列印形式。遺囑人根據遺屬原稿核對後,應當在列印的公證遺囑上簽名。
遺囑人不會簽名或者簽名有困難的,可以蓋章方式代替在申請表、筆錄和遺囑上的簽名;遺囑人既不能簽字又無印章的,應當以按手印方式代替簽名或者蓋章。
有前款規定情形的,公證人員應當在筆錄中註明。以按手印代替簽名或者蓋章的,公證人員應當提取遺囑人全部的指紋存檔。
第十九條 公證處審批人批准遺囑公證書之前,遺囑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公證處應當終止辦理遺囑公證。
遺囑人提供或者公證人員代書、錄制的遺囑,符合代書遺囑條件或者經承辦公證人員見證符合自書、錄音、口頭遺囑條件的,公證處可以將該遺囑發給遺囑受益人,並將其復印件存人終止公證的檔案。
公證處審批人批准之後,遺囑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公證處應當完成公證遺囑的製作。遺囑人無法在列印的公證遺囑上簽名的,可依符合第十七條規定的遺囑原稿的復印件製作公證遺囑,遺囑原稿留公證處存檔。
第二十條 公證處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暫行條例》規定保管公證遺囑或者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也可根據國際慣例保管密封遺囑。
第二十一條 遺囑公證卷應當列為密卷保存。遺囑人死亡後,轉為普通卷保存。
公證遺囑生效前,遺囑卷宗不得對外借閱,公證人員亦不得對外透露遺囑內容。
第二十二條 公證遺囑生效前,非經遺囑人申請並履行公證程序,不得撤銷或者變更公證遺囑。
遺囑人申請撤銷或者變更公證遺囑的程序適用本規定。
第二十三條 公證遺囑生效後,與繼承權益相關的人員有確鑿證據證明公證遺囑部分違法的,公證處應當予以調查核實;經調查核實,公證遺囑部分內容確屬違法的,公證處應當撤銷對公證遺囑中違法部分的公證證明。
第二十四條 因公證人員過錯造成錯證的,公證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有關公證賠償的規定,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條 本細則由司法部解釋。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和公證暫行條例相比,改動哪些
從1982年4月13日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暫行條例》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現行的公證體制早已突破了1982年的《公證暫行條例》,而且各條文彼此之間也存在不少矛盾,立法的滯後嚴重製約了公證的發展。
2006年施行的《公證法》對公證而言無異是一場及時雨,它明確了公證的各項制度,並對公證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公證法》繼承了原先絕大部分的公證制度,但也適當做了一些修改:
1、《公證法》第六條:「公證機構是依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公證暫行條例》第3條:公證處是國家公證機關。
2、公證機構的設置。《公證法》第七條規定:「公證機構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可以在縣、不設區的市、設區的市、直轄市或者市轄區設立;在設區的市、直轄市可以設立一個或者若干個公證機構。公證機構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這里明確了一個原則就是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這應該說是回歸了公證機構的本性。原先公證機構有國家公證處,省級公證處,市級公證處,縣級公證處,後來國家公證處已改為長安公證處,但省里依舊是三層設立公證處,這導致了公證管理的混亂及公證機構之間地不公平競爭。
3、公證機構設立的條件及程序。《公證法》第八條:「設立公證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自己的名稱;(二)有固定的場所;(三)有二名以上公證員;(四)有開展公證業務所必需的資金。」第九條:「設立公證機構,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門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按照規定程序批准後,頒發公證機構執業證書。」第一次明文規定了公證機構設立的條件。
4、公證的管轄。《公證法》第二十五條:「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辦理公證,可以向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行為地或者事實發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申請辦理涉及不動產的公證,應當向不動產所在地的公證機構提出;申請辦理涉及不動產的委託、聲明、贈與、遺囑的公證,可以適用前款規定。」對於管轄的規定主要是參考了《公證程序規則》,只是增加了「經常居住地」。
5、公證的期限。《公證法》第三十條:「公證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提供的證明材料真實、合法、充分,申請公證的事項真實、合法的,應當自受理公證申請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向當事人出具公證書。但是,因不可抗力、補充證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實有關情況的,所需時間不計算在期限內。」原先《公證程序規則》規定的期限為:一個月。
6、法律責任。《公證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當事人提供虛假證明材料騙取公證書的,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違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原先公證法草案對此沒有規定,在公證機構地要求下,增加了這一款,這對減輕公證機構的責任風險非常重要。
3.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什麼還要講誠信
誠信,是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美德,盡管我們經濟發展了,生活條件好 了,但還是不能忘記祖先的傳統專美德啊屬.難道你不怎麼認為嗎?
但是反過來想想.也是啊,現在的社會競爭得厲害,人太老實就回被欺負,民間甚至還流傳著\"無商不奸,無奸不商\"的買賣\"道理\".但是如果沒個人都不講誠信,那市場會多麼混亂啊.大家都不講誠信,互相猜疑,生活在這樣一個氛圍里會安逸嗎?
就先這樣了,如果滿意的話別忘了把我弄到最佳答案哦
^0^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正暫行條例現在廢止了沒有
公證動態
公證法和執業管理辦法是守衛公證的公正靈魂
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生效,司法部配套法規《公證機構執業管理辦法》實施。它們的登場,意味著「暫行」了2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暫行條例》謝幕。
公證,證明真實的、合法的事項。對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的行程,它能這樣介入——你、你所屬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均可申請公證,合同、繼承、委託、聲明、贈予、遺囑、財產分割、婚姻狀況、親屬關系、收養關系、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經歷、學歷、學位、職務、職稱、有無違法犯罪記錄、公司章程、保全證據、文書的簽名印鑒日期……直至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公證的事項,經公證就形同上了一隻安全閥,具法律證據效力。
可見,公證利於廣大百姓、增進社會福利的價值,絕非說說而已。不過,這種價值的充分發揮,即公證成為百姓普遍使用的維護合法權益的手段,必備前提是品質符合公眾要求——首先要讓人放心。而放心的實質訴求就是公正。所以,公證的核心在於公正,葆有公正就是葆有靈魂——幾乎家喻戶曉的這一典型是絕妙的反證:西安「寶馬彩票案」中,公證承辦人、公證員董萍玩忽職守,對欺騙廣大彩民的舞弊助紂為虐,嚴重損害彩民利益和彩票業公信力,此舉曾令全國震驚。
公正,從來不是自然生成的,需要制度保駕護航。今天,《公證法》及其配套法規的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守衛公證的公正靈魂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不僅從只靠行政法規升格到以更嚴密、更具效力的國家法律,而且內容的大幅革故鼎新使約束更全面、更有力。
所有除舊布新,都為促進公正。如《公證法》總則中新增的「公證機構辦理公證,應當遵守法律,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法律是什麼?是社會公共意志,是社會公正基石;客觀是什麼?是事情真相。同樣,對公證機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定性,對它及公證員准入條件、禁止行為、監管機制的明確,對公證活動當事人的行政、民事、刑事法律責任規定等,根本目的也在於追求公正。
法律因實施而美,《公證法》亦然。曾經,我們為它得以通過鼓掌;今天,我們為它正式生效喝彩。守衛公證的公正靈魂,有法可依是基礎,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關鍵。
5. 公證處一般都幹些什麼啊
公證處是指代表國家行使公證證明權力的國家司法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暫行條例》第3條規定:「公證處是國家公證機關」。《公證暫行條例》第5條規定:「直轄市、縣(自治縣,下同)、市設立公證處。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機關批准,市轄區也可設立公證處」。我國的公證機關是以直轄市、市、縣為基本單位,按地域設置的,一般一個基本單位內設一個公證處,稱為「某某縣(市)公證處」。
實踐證明,我國公證機關的設置適合我國具體情況,是可行的,基本上滿足了公民和法人日益增長的公證業務需要。到1991年底,全國共設立公證處2933個。
《公證暫行條例》第6條規定:「公證處受司法行政機關領導。公證處之間沒有隸屬關系。」這表明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市轄區、縣(自治縣)所設的司法行政機關,是該地區公證處的領導機關,所有的公證處,不論是市公證處,還是區、縣公證處,都沒有上下級關系,它們各自在所轄區范圍內獨立行使公證職權。各公證處所出具的公證書具有同等效力。
公證機構是由公證人員構成的。《公證暫行條例》第7條規定:「公證處設公證員、助理公證員。根據需要,可以設主任、副主任。主任、副主任由公證員擔任。主任、副主任領導公證處的工作,並且必須執行公證員職務。」
公證員是公證處的主要公證工作人員,負責辦理公證事務。其職責是受理、承辦具體的公證事項,草擬、出具公證文書,並在公證書上署名。
6. 房產公證需要帶什麼手續和證件費用需多少
第一步:當事人准備材料。
應攜帶以下資料:
1、個人的身份證明,如身份證、戶口簿等。
2、與約定內容有關的財產所有權證明,如房產證、未拿到產權證的購房合同和付款發票等。
3、雙方已經草擬好的協議書。
關鍵提示:協議書中雙方當事人的簽名和訂約日期一般要求空缺,待公證員對協議進行審查和修改後,再在公證員面前簽字。
第二步:
親自到公證處填寫有關表格。准備好上述材料後,雙方必須親自到公證處提出公證申請,填寫公證的申請表格。
關鍵提示:委託他人代理或是一個人來辦婚前財產公證,是不會被受理的。
第三步:
公證人員核對相關信息。公證申請被接待公證員受理後,公證員就財產協議的內容、審查財產的權利證明、查問當事人的訂約是否受到欺騙或誤導,當事人配合公證員做完公證談話筆錄後,在筆錄上簽字確認。
第四步:
在公證人核對完信息之後,雙方當事人當著公證員的面在婚前財產協議書上簽名。
關鍵提示:至此,財產公證的辦證程序履行完畢
公證費用:
1、證明股票、房屋轉讓、買賣、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的,按股票面額或房價的千分之三收費,但最低收費不得低於10元;
2、證明財產繼承、贈與接受人收金額總數收費:
(1)不滿1萬元的,按1%收費,但最低收費10元;
(2)1萬元以上的,按2%收費。
(6)公證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房產公證是指公證機關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證明與房產有關的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的活動。房產公證雖然不是房產交易的必須環節,但經過公證處的審查,當事人可以避免很多風險,且經公證的購房合同或是協議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請執行。
主要內容
房產公證內容十分廣泛,主要包括:房產買賣合同公證、房產租賃合同、房產抵押合同公證、商品房預售合同公證、房產繼承公證、房產贈與公證、房產侵害協議公證、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公證、確認房屋產權公證、涉及房屋的保全證據、以及涉外及涉港澳台的房產事務公證等。
房產屬於不動產,根據《公證暫行條例》和《公證程序規則(試行)》規定,房產公證一般應當由房產所在地的公證處管轄;涉外及涉港澳台的房產公證由司法部批準的辦理涉外公證業務的公證處管轄;涉港澳台房產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區司法廳(局)指定的公證處管轄。
《關於房產登記管理中加強公證的聯合通知》是司法部門與建設部於1991年8月31日聯合下發的辦理房產公證的重要法律文件。《通知》規定:
1、繼承、贈與房產,當事人應當先辦理繼承、贈與公證,然後持公證書和有關契證到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房產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
2、遺囑人為處分房產而設立的遺囑,應當辦理公證。
3、涉外及涉港澳台的房產所有權轉移行為,必須辦理公證,然後由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房產登記等行政手續;
4、各地房地產管理機關與司法公證機關可以根據本地情況,制定本地其他房產事項必須公證的規定;
5、有關辦理公證和房產登記的程序事宜。
除《關於房產登記管理中加強公證的聯合通知》外,國家、地方在一系列法律、法規、規章中規定,如國務院《關於外國人私有房屋管理的若干規定》規定,辦理涉及房屋所權登記或轉移、變更登記手續的證件必須辦理公證。
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規定,房屋拆遷的,補償、安置協議必須辦公證。代管房屋、有產權糾紛的房屋、在規定的期限內抵押人與抵押權人達不成新的抵押協議的房屋的拆遷,應當由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城建部《城鎮房屋所有權登記暫行辦法》規定,委託他人代辦房屋所有權登記的,委託書須經公證機關公證。各專業銀行規定,涉及房屋抵押的抵押貸款合同或抵押擔保文件要經公證機關公證。
許多地方法規中也規定,私有房屋的繼承、贈與、析產、買賣、轉讓、抵押、租賃、商品房和住房制度改革中的職工住房的預售、買賣、抵押、轉讓、繼承、贈與、互換等,應當辦理公證。
作用
將公證納入房產管理活動體系,使公證成為房產交易的必經程序,對房產市場的培育和房產交易活動的健康發展及交易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具有促進和保障的作用。
(一)公證可確保房產交易行為的真實性
民事行為的真實性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該行為確系行為人所為;二是行為人所為確系本人真實意思的表示。在房產交易中,交易人親自實施交易行為基本上沒有問題,即使出現問題也容易被發現和糾正;問題較多的是交易人的行為基於其對交易物的錯誤認識所為。
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因重大誤解簽訂的合同和因受欺詐而陷於錯誤認識的情況下簽訂的合同為非真實意思表示,屬可撤銷民事行為。
據此,房產交易中購房人基於房產商不真實的宣傳而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和受讓人因對房屋瑕疵不知情而簽訂房屋轉讓合同,均不為真實意思表示。
而此類情況在目前房產交易中大量存在,只是由於大多當事人對法律不熟悉,誤以為自己已在合同上簽名蓋章,就無法改變既成的事實了,因此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交易行為的情況還不多。隨著社會法律知識的進一步普及和律師業務的進一步拓展,這方面的訴訟必將大量增加。
而房產交易如經公證,通過公證機構嚴格、詳細的詢問、告知、審查程序和證據提留措施,使交易人誠實、詳盡地交流相關情況,全面、具體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確保意思表示的真實性,能有效地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
(二)公證可確保房產交易行為的合法性
房產交易涉及的法律較多,其行為不僅為專門的房地產法律、法規和規章所規范,同時也為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繼承法、婚姻法和公司法等法律所調整。確保房產交易行為合法,難度最大的是保證交易行為不與任何法律規定相抵觸。
而絕大多數交易人不可能具有這樣高的法律水平。把公證作為房產交易的必經程序,讓具有全面掌握並正確理解相關法律規定能力的專業法律人對交易行為進行審查,可確保交易行為的合法性。
7.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涉及公證嗎
不動產登記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行政行為,其不動產登記證書不需要公證。
8. 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暫行條例
一九八二年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暫行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