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

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6 12:26:22

㈠ 北京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條例的內容

北京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條例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無障礙設施是指為了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及其他行動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閑娛樂和參加其他社會活動時,能夠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設的物質環境。 市人民政府對本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實行統一領導。
區、縣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無障礙設施的組織建設、改造和監督管理工作。
規劃、建設、市政管理、交通、公安、質量技術監督、旅遊、園林、國土房管、商務、金融、郵政、電信、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各自職責負責無障礙設施建設、改造、管理和監督工作。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組織應當依法對城市道路范圍內無障礙設施的正常使用實施監督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轄區內的無障礙設施的監督管理工作。 無障礙設施主要包括:
(一)坡道、緣石坡道、盲道;
(二)無障礙垂直電梯、升降台等升降裝置;
(三)警示信號、提示音響、指示裝置;
(四)低位裝置、專用停車位、專用觀眾席、安全扶手;
(五)無障礙廁所、廁位;
(六)無障礙標志;
(七)其他便於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及其他行動不便者使用的設施。 本市新建、擴建和改建公共建築、居住建築、城市道路和居住區內道路、公共綠地、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單位,必須按照國家《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范》(以下簡稱《設計規范》)的要求和本市有關規定建設無障礙設施。
本市根據實際需要,制定有關無障礙設施的規范和地方標准。
建設項目的無障礙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使用。 建設無障礙設施應當符合安全、可達、可用、便利的基本要求,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人行步道、公共建築的地面平整、防滑。
(二)鋪設盲道保持連續,盲道上不得有電線桿、拉線、地下檢查井、樹木等障礙物,並與周邊的公共交通停靠站、過街天橋、地下通道、公共建築的無障礙設施相連接。
(三)人行步道、公共建築的出入口設置緣石坡道或者坡道。
(四)公共交通停靠站設置盲文站牌的,盲文站牌的位置、高度、顏色、形式和內容方便視力殘疾者使用。
(五)為公眾提供服務的區域或者場所設置服務台、電話的,同時設置低位服務台、低位電話。
(六)公共建築的玻璃門、玻璃牆、樓梯口、電梯口、通道等處,設置警示性標志或者提示性設施。
(七)無障礙設施顏色鮮明,與周圍環境有明顯區別。
(八)有無障礙設施的,在顯著位置設置符合規范和標準的無障礙標志。 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交通、公安交通、市政管理、商務、旅遊、園林、國土房管、金融、郵政、電信、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區、縣人民政府編制本市無障礙設施改造計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本市國家機關的對外辦公場所、醫院、郵局、銀行、空港航站、火車站、公共交通停靠站、公共廁所、公園和規模較大的商業、服務業單位的營業、服務場所等公共建築、城市道路應當優先進行改造。 市交通、公安交通、市政管理、商務、旅遊、園林、國土房管、金融、郵政、電信、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改造計劃組織改造責任人制定改造項目的實施方案。
前款所稱改造責任人是指公共建築、居住建築、城市道路和居住區的所有權人;所有權人、管理人和使用人之間約定改造責任的,由約定的責任人負責。 改造責任人應當根據實施方案依法組織設計、施工和工程監理。
改造責任人完成無障礙設施改造後,應當組織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有關單位進行竣工驗收。市和區、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建設工程質量實施監督管理。 無障礙施的維護管理責任人應當對無障礙設施進行維護和管理,確保無障礙設施正常使用。無障礙設施無法正常使用的,責任人應當及時修復。
前款所稱維護管理責任人是指公共建築、居住建築、城市道路和居住區內道路、公共綠地、公共服務設施的所有權人;所有權人、管理人和使用人之間約定維護管理責任的,由約定的責任人負責。 本市公共交通運營企業應當按照本市有關規定和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在運營線路上逐步配置無障礙車輛。
本市公共交通運營企業應當在運營車輛上配備字幕報站和語音報站系統並保持正常使用;已配置的運營標志、標識應當保持醒目,便於識別。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損毀、違法佔用無障礙設施或者改變無障礙設施用途的,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侵害、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並可以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
(一)對侵佔、挪用或者停止使用公共建築、居住建築和居住區內的無障礙設施的,由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處3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二)對損毀城市道路范圍內無障礙設施的,由城市管理綜執法組織處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
(三)在城市道路上違反規定停放機動車佔用無障礙設施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其他違法佔用城市道路范圍內無障礙設施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組織依照《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四)損毀無障礙交通標志和信號設施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本條例自2004年5月16日起施行。2000年5月18日市人民政府發布的《北京市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㈡ 如何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

一:禁止基於殘疾的歧視

[法律規定]第三條: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基於殘疾的歧視。禁止侮辱、侵害殘疾人。禁止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低損害殘疾人人格。

二:出生缺陷早預防早發現

[法律規定]第十一條:國家有計劃地開展殘疾預防工作,加強對殘疾預防工作的領導,宣傳、普及母嬰保健和預防殘疾的知識,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預防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機制,針對遺傳、疾病、葯物、事故、災害、環境污染和其他致殘因素,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採取措施,預防殘疾的發生,減輕殘疾程度。

三: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

[法律規定]第三十三條規定:國家實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制度。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並為其選擇適當的工種和崗位。達不到規定比例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保障殘疾人就業義務。國家鼓勵用人單位超過規定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

四:享有更多社會保障

[法律規定]第四十六條: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各項社會保障的權利。政府和社會採取措施,完善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保障和改善殘疾人的生活。

五:創設無障礙環境

[法律規定]第五十三條: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應當符合殘疾人的實際需要。新建、改建和擴建建築物、道路、交通設施等,應當符合國家有關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准。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規定,逐步推進已建成設施的改造,優先推進與殘疾人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設施的改造。對無障礙設施應當及時維修和保護。

(2)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擴展閱讀:

殘疾人權益保障程度是社會文明的一面鏡子,殘疾人權益保障越完善,社會文明程度就越高。為了保障殘疾人權益,國家相應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就業條例》、《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並號召全社會,擯棄偏見和歧視,學會尊重理解殘疾人,關心關愛殘疾人,讓殘疾人更加真切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

㈢ 目前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與國外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有哪些差距

這個英文叫做WHEELE CHAIR ACCESSIBILITY
我對國內的這個情況不是很了解
不過我對加拿大的情況可以給你版簡單介紹一權下:

1. 但凡是所有的公共場所:學校,商店,醫院,公園,公寓樓等等,必須要有可供殘疾人推輪椅的通道和電梯

2. 公用電梯里必須要有盲文鍵盤

3. 公共汽車及地鐵上必須有殘疾人升降樓梯及殘疾人輪椅位

4.公共汽車有專門供殘疾人用電話預約時間的服務,然後有小型殘疾人專用車來接

5.在所有的公用停車場,最靠前的幾個位置上畫有殘疾人輪椅標志,只有有輪椅的車輛才能停泊,不然會抄牌

㈣ 關於導盲犬的法律法規有什麼

關於導盲犬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以及一些地方性法律法規(如《深圳市養犬管理條例》、《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山西省殘疾人保障條例》、《大連市殘疾人保障若干規定》    等等)。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盲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二、《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

《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第十六條規定,視力殘疾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供無障礙服務。

三、《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

第二十三條規定,禁止攜帶犬只進入辦公樓、學校、醫院、體育場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娛樂場所、候車(機、船)室、餐飲場所、商場、賓館等場所或者乘坐公共汽車、電車、軌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

前款以外其他場所的管理者可以決定其管理場所是否允許攜帶犬只進入。禁止犬只進入的,應當設置明顯的禁入標識。攜帶犬只乘坐計程車的,應當徵得計程車駕駛員的同意。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可以根據相關公約或者規約,劃定本居住區禁止犬只進入的公共區域。盲人攜帶導盲犬的,不受本條規定的限制。

四、《深圳市養犬管理條例》

第十九條規定,盲人飼養導盲犬和肢體重殘人飼養扶助犬的,免收管理費;非營利性組織收養流浪犬、遺棄犬的,收養期間免收管理費;飼養絕育犬的,減半收取管理費。

第二十七條規定,禁止攜帶犬只進入下列場所,但盲人攜帶導盲犬和肢體重殘人攜帶扶助犬的除外

(一)除出租小汽車以外的其他公共交通工具;

(二)黨政機關、醫院、學校、幼兒園及其他少年兒童活動場所;

(三)影劇院、博物館、展覽館、歌舞廳、體育館、游樂場等公眾文化娛樂場所;

(四)公園、社區公共健身場所、候車廳、候機室等公共場所;

(五)區主管部門根據需要劃定的其他公共場所。

五、《山西省殘疾人保障條例》

第四十一條規定, 殘疾人憑殘疾人證優先購票、優先搭乘各類公共交通工具,免費攜帶輔助器具和導盲犬。殘疾人憑殘疾人證免費乘坐市內公共交通工具。殘疾人憑殘疾人證免費進入收費公共廁所。

六、《大連市殘疾人保障若干規定》    

盲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相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便利。

(4)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擴展閱讀

允許盲人使用導盲犬,允許盲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保障盲人權利的重要措施,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和標志。

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免費使用導盲犬,是盲人的一項社會福利。同時,國外有一套完整的導盲犬選種、檢驗檢疫、訓練上崗資質管理及使用導盲犬盲人的義務等管理規定。

國外的實踐表明,經過嚴格馴養訓練和資質管理,導盲犬不會對公共安全產生威脅。國外導盲犬可以攜帶出入所有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

㈤ 殘聯無障礙環境建設將為殘疾人帶來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於2012年8月1日正式實施,「十三五」期間中國殘聯將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列為推進解決貧困殘疾人「兩不愁(吃穿不愁)、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保障)、兩擴面(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和康復)」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中央彩票公益金專項投入的帶動效應下,全國已有近211萬的殘疾人家居環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與此同時,全國仍有331萬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未進行無障礙改造。針對這一實際,中國殘聯要求各地通過將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納入脫貧攻堅大局、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納入危房改造,納入易地搬遷扶貧,爭取地方財政加大支持力度,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等「五個一批」措施,切實擴大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覆蓋面,為殘疾人脫貧實現小康奠定基礎。來源:央廣網

㈥ 無障礙設施如果沒有會有什麼責任嗎

無障礙設施「有障礙」根在「無責任」
來源:檢察日報 2015-08-05
建設、管理、呵護無障礙設施,讓殘障人士共享出行便利,不能僅憑相關部門的行政自覺和市民的道德自覺,還應有剛性的法律約束一個社會可以為殘疾人提供怎樣的生存條件,是衡量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尺。除了盲道建設不合理、不規范或被侵佔、被破壞,其他無障礙設施的匱乏,更是壓縮了殘障人士的生存空間。
作者:何勇海
建設、管理、呵護無障礙設施,讓殘障人士共享出行便利,不能僅憑相關部門的行政自覺和市民的道德自覺,還應有剛性的法律約束
一個社會可以為殘疾人提供怎樣的生存條件,是衡量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尺。2012年頒布實施《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改變了我國長期以來僅僅依靠政策和技術標准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而沒有專門法規的情況。然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後,我國8500萬殘疾人的「無障礙生活」依然面臨著設施老化、建設不到位等諸多障礙(8月4日《西安日報》)。
無障礙環境建設本是給殘障人士打造「無障礙生活」,這項工作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然而,殘障人士的「無障礙生活」仍時有障礙,難享出行之便。比如某地一處「史上最曲折」盲道,百米內竟有35處Z字轉彎;某地一條50米盲道呈「S」形,有29個轉彎……不少網友調侃,這些盲道是修給游戲中的「闖關英雄」的,在現實中不僅難以幫「盲」,反而是給盲人設置重重考驗。
除了盲道建設不合理、不規范或被侵佔、被破壞,其他無障礙設施的匱乏,更是壓縮了殘障人士的生存空間。比如,專為方便老幼病殘建造的人性化「中性廁所」仍是稀罕物,每有出現驚為奇聞;殘障人士專用停車位、專用通道仍建設不到位;多數商場仍沒提供殘障人士專用電梯、專用結賬窗口;人行道紅綠燈的過街音響提示裝置未能推廣……諸多無障礙短板讓殘障人士無法融入外面的世界。
何以至此?從報道看,關於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我國從上到下制定了400多部法規。可多是倡議和鼓勵性的,缺乏強制性,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得是好是壞,只能憑借各地自覺;對於無障礙設施覆蓋面不全、功能不完善、管理維護缺位等問題,也缺少切實有效的懲處措施。無強制與無責任之下,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自然會陷入「上面高調倡導,民間懇切呼喚,下面輕慢待之」的尷尬。
另一問題是,無障礙設施由多部門建設管理,反而建不好、管不好。建築物、住宅區內的無障礙設施,由產權所有人或其委託的物業負責;無障礙停車位、過街音響信號裝置,由交通設施維護單位負責;城市盲道、扶手等,則由市政設施維護單位、市容管理單位、環衛設施維護單位負責……很多部門都在管,卻缺乏配合銜接,且責任劃分不明確,無障礙環境建設雖有法律保障,卻幾無執行力。
故要破解無障礙設施「有障礙」,仍要從法律保障上發力。所有新建工程都須把無障礙設施建設作為工程驗收的重要內容之一,否則不能通過驗收;對非法佔用、損毀無障礙設施或隨意改變用途者,應出台具有威懾力的懲罰措施,以提高市民自覺維護無障礙設施的意識;落實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的責任主體,創建管理檔案,當無障礙設施覆蓋面不夠、重建設輕管理時,應對相關部門予以嚴厲問責。

熱點內容
我國司法獨立的含義 發布:2025-04-28 15:25:43 瀏覽:481
國際經濟法中的首要其本規范是 發布:2025-04-28 15:15:40 瀏覽:285
合同法強制性規范 發布:2025-04-28 15:15:03 瀏覽:802
2016法治熱點事件 發布:2025-04-28 14:40:12 瀏覽:364
邱均平法學 發布:2025-04-28 14:26:24 瀏覽:724
經濟影響立法 發布:2025-04-28 14:18:07 瀏覽:718
香港暫委法官工資 發布:2025-04-28 14:14:15 瀏覽:380
民事訴訟法代表人訴訟 發布:2025-04-28 14:04:40 瀏覽:485
電腦維修條例 發布:2025-04-28 14:03:09 瀏覽:550
民法知識點框架 發布:2025-04-28 13:43:12 瀏覽: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