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瓶車的管理條例及法規
Ⅰ 深圳電瓶車管理規定是什麼
深圳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若干規定如下:(徵求意見稿)第一條【立法目的和依據】為了加強電動自行車的管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和暢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電動自行車的定義】本規定所稱電動自行車是指符合國家《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以車載蓄電池作為輔助能源,具有腳踏騎行功能,能實現電助動或電驅動功能的兩輪自行車。第三條【適用范圍】本規定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行駛、停放、充電及其監督管理等活動。第四條【主管部門職責】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市公安交管部門)負責電動自行車的備案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市場監督管理。市住房和建設管理部門負責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和集中充電場所的監督管理。市規劃國土、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經貿信息、城管、公安消防等行政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做好電動自行車管理相關工作。第五條【電動自行車技術規范】電動自行車應當符合以下技術規范要求:(一)具有腳踏騎行能力;(二)具有電驅動或電助動功能;(三)電驅動行駛時,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km/h;電助動行駛時,車速超過25km/h,電動機不得提供動力輸出;(四)裝配完整的電動自行車的整車質量小於或等於55kg;(五)蓄電池標稱電壓小於或等於48V;(六)電動機額定連續輸出功率小於或等於400W。第六條【禁止拼裝改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拼裝電動自行車或者進行其他可能影響安全的改裝、加裝行為。第七條【禁產禁售禁駛對象】在本市行政區域禁止生產、銷售、駕駛不符合本規定第五條規定的電動自行車。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八條【備案管理】電動自行車經公安交管部門備案後方可上路行駛。市公安交管部門對予以備案的電動自行車核發載有車輛和駕駛人員信息的二維碼作為備案憑證。特定行業的電動自行車備案後須安裝公安交管部門核發的車輛身份識別晶元。第九條【統一管理】市公安交管部門應當建立電動自行車統一管理平台,將電動自行車的備案和對特定行業電動自行車的實時監管納入統一管理平台。具體辦法由市公安交管部門制定。第十條【劃區管理】市公安交管部門可以根據道路通行條件及公共交通覆蓋率,劃定電動自行車通行的禁行區、限行區、准行區。(一)禁行區是指公共交通覆蓋率較高、交通擁擠的區域,此區域內禁止電動自行車通行,但經備案的特定行業電動自行車除外;(二)限行區是指公共交通覆蓋較高、交通比較擁擠的區域,此區域內部分道路禁止電動自行車通行,但經備案的特定行業電動自行車除外;(三)准行區是指公共交通覆蓋率相對較低、交通狀況相對較好的道路及區域,經備案的電動自行車可以在該區域范圍內行駛。第十一條【劃區程序】市公安交管部門劃定電動自行車的禁行區、限行區、准行區時應當公開徵求社會公眾和相關部門的意見,徵求意見時間不得少於10日。禁行區、限行區、准行區具體范圍報市政府批准,並向社會公告後實施。第十二條【劃區調整】市公安交管部門可以根據城市公共交通覆蓋率及交通狀況的變化情況對禁行區、限行區、准行區進行適時調整,調整程序按照本規定第十一條的要求執行。第十三條【特定行業范圍】本規定第十條所稱的特定行業是指以下與民生密切相關或者提供公共服務的行業:(一)郵政、快遞、報刊投遞;(二)公共設施搶修;(三)外賣及瓶裝燃氣、桶裝飲用水、鮮奶運送等;(四)其他與民生密切相關的行業。本市特定行業具體范圍由市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會同市公安交管、經貿信息、郵政等相關部門確定。第十四條【總量控制】市公安交管部門應當會同市交通運輸、經貿信息、郵政等相關部門對禁行區、限行區的公共交通覆蓋率和交通狀況、特定行業發展情況等進行評估和測算,確定禁行區、限行區內允許行駛的特定行業電動自行車總量。第十五條【行業分配】市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會同公安交管、經貿信息、郵政等相關部門,根據社會需求和特定行業發展情況合理確定各特定行業車輛備案數量。第十六條【企業分配】特定行業協會應當綜合考慮企業的備案需求、經營規模、誠信檔案記錄等因素,在行業內合理分配各企業電動自行車備案數量。特定行業協會分配車輛備案數量時應當遵循公平、公開、透明、科學、規范的原則,制定具體分配辦法並報市公安交管部門備案。第十七條【特定行業申請備案程序】特定行業電動自行車由行業協會統一組織備案。企業向所在行業協會提交車輛備案材料,行業協會審驗合格後,通過電動自行車統一管理平台向市公安交管部門提交備案材料。市公安交管部門審核合格後予以備案,並核發身份識別晶元和備案憑證。特定行業協會應當在經審核合格後備案的特定行業電動自行車身上安裝車輛身份識別晶元,將其納入本行業電動自行車監督管理系統進行動態監管,並與市公安交管部門電動自行車統一管理平台聯網。第十八條【特定行業申請備案材料】特定行業電動自行車備案,由企業向所在行業協會交驗車輛,提交備案材料。行業協會應當查驗車輛,審核並向市公安交管部門提交以下證明、憑證:(一)車輛使用單位營業執照;(二)車輛駕駛人有效的身份證明。屬深圳戶籍的應當提供居民身份證,屬非深圳戶籍的應當提供居住證。如無居住證,應當由企業開具在職證明;(三)購車發票或其他車輛合法來歷證明;(四)車輛整車出廠合格證明;(五)車輛參數和車輛照片;(六)投保憑證。每輛特定行業電動自行車最多可以備案兩名駕駛人。實際駕駛人與備案駕駛人應當一致。第十九條【特定行業變更備案】獲得備案的特定行業電動自行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車輛使用單位應當向所在行業協會申請變更備案:(一)車輛使用單位變更名稱及住所的;(二)變更行駛區域的;(三)變更車輛駕駛人的;(四)變更企業賬戶的。第二十條【特定行業注銷備案】特定行業備案電動自行車需要注銷的,由企業向所在行業協會申請。行業協會審核後,通過備案系統上傳相關資料。市公安交管部門網上審核確認後辦理注銷手續。第二十一條【禁止擅自出租出借轉讓】特定行業企業或者駕駛人員不得將電動自行車用於備案事項以外的用途,不得擅自向其他企業或者人員出租、出借、轉讓已備案的電動自行車。第二十二條【統一標識】規模較大的特定行業應當在本行業電動自行車上使用顏色、式樣統一並區別於其他行業的專用標識。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除遵守前款規定外,應當使用本企業專用標識和編號,並將其粘貼或噴塗在車身明顯的位置。具體管理辦法由市公安交管部門會同行業協會制定。第二十三條【非特定行業申請備案和變更備案】非特定行業電動自行車經備案後可以在准行區通行。非特定行業電動自行車申請備案時,應當向市公安交管部門提交以下材料:(一)車輛所有人的身份證明;(二)購車發票等車輛來歷證明;(三)車輛合格證明或者進口憑證;市公安交管部門對經審核合格的非特定行業電動自行車予以備案並核發備案憑證。已備案的非特定行業電動自行車所有權發生轉移的,車輛駕駛人應當攜帶本人身份證明和車輛,到原辦理備案的單位及時辦理變更備案。第二十四條【遵守交通規則】駕駛電動自行車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關於非機動車通行的規定,遵從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交通標線的指示,服從交通警察的指揮。第二十五條【電動自行車道路通行規定】在道路上駕駛電動自行車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一)不得逆向行駛;(二)駕駛人應當年滿16周歲;;(三)不得醉酒駕駛;(四)不得超過法律、法規規定的最高時速;(五)搭載人數不得超過一人,乘坐人應當在駕駛人後方正向騎坐;(六)載物高度從地面算起不得超過1.5米,寬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車把15厘米,長度前端不得超出車輪,後端不得超出車身30厘米;(七)不得進入高速公路;(八)橫過機動車道時應當下車推行;(九)駕駛人和乘坐人應當佩戴安全頭盔;(十)非機動車通行管理的其他規定。第二十六條【停放安全】電動自行車停放不得妨礙交通秩序和通行安全。禁止在機動車道或者消防通道內停放電動自行車。第二十七條【充電安全】電動自行車充電時應當確保安全。在室內充電的,應當落實隔離、監護等防範措施,防止發生火災。夜間充電的,應當有專人看管。禁止在建築內的共用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處等公共區域為電動車充電。有條件的住宅小區、樓院,可以結合實際設置電動車集中停放及充電場所。集中停放及充電場所應當有專人看管,並對充電設備實行定期檢查。第二十八條【消防安全管理責任】有物業服務企業或者主管單位的住宅小區、樓院,物業服務企業、主管單位應當對管理區域內電動車停放、充電實施消防安全管理;沒有物業服務企業或者主管單位的,轄區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指導幫助居民委員會確定電動車停放、充電消防安全管理人員,落實管理責任。第二十九條【宣傳教育】市公安交管部門應當制定有關電動自行車安全行駛的行為規范並向社會公布。市公安交管部門、教育部門、街道等有關單位應當加強電動自行車駕駛知識和通行規則的宣傳教育,提高電動自行車駕駛人的交通安全意識。鼓勵街道、社區等單位對電動車駕駛人組織開展駕駛技術和通行規則培訓。第三十條【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訓】行業協會和企業應當加強對電動自行車及駕駛人的管理,制定本行業或本企業電動自行車及其使用安全管理制度。企業應當建立對其管理的電動車駕駛人違反交通規則予以懲處的制度,對有多次嚴重交通違法、負有交通事故責任的特定行業駕駛人進行分級停駛管理和下崗培訓並通報全行業。企業和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應當履行交通安全主體責任。行業協會和企業應當加強對電動自行車駕駛人的培訓,提高駕駛人交通安全法制觀念和交通素質,對全部駕駛人實行先培訓後上崗制度。第三十一條【鼓勵投保】鼓勵非特定行業電動自行車所有人為電動自行車投保相關責任保險。第三十二條【交通事故責任承擔】駕駛電動自行車發生交通事故的,駕駛人應當依法承擔事故責任。實際駕駛人與備案駕駛人不一致的,由實際駕駛人承擔事故責任。備案駕駛人違反本規定擅自出租、出借或者轉讓電動自行車的,也應當承擔相應責任。第三十三條【法律責任一】違反本規定第六條,對電動自行車進行拼裝、改裝、加裝的,由市公安交管部門處一千元以上不超過一萬元罰款。第三十四條【法律責任二】違反本規定第七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生產、銷售不符合規定的電動自行車,由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電動自行車,並處違法生產、銷售(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電動自行車貨值金額三倍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違反本規定第七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駕駛不符合規定的電動自行車的,由市公安交管部門扣留車輛,處一千元罰款。第三十五條【法律責任三】違反本規定第八條規定,駕駛未經備案的電動自行車上路行駛的,由市公安交管部門扣留車輛,處兩千元罰款。第三十六條【法律責任四】企業違反本規定第十八條,提供虛假備案材料的,由市公安交管部門處五千元以上不超過五萬元罰款,並列入企業誠信檔案記錄。非特定行業的單位或個人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三條,提供虛假備案材料的,由市公安交管部門處五百元罰款。第三十七條【法律責任五】企業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一條,擅自出租、出借或者轉讓備案電動自行車的,由公安交管部門處以一千元罰款,並列入企業誠信檔案記錄。非特定行業的單位或個人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三條第三款,未依法辦理變更備案手續的,由公安交管部門處以二百元罰款。第三十八條【法律責任六】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電動自行車統一標識的,由市公安交管部門扣留車輛,處五千元罰款。第三十九條【法律責任七】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五條第一至第八項項規定的,責令改正,由市公安交管部門對駕駛人處警告或二百元以下罰款。對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五條第(九)項規定,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或乘坐人未佩戴安全頭盔的,由市公安交管部門對電動自行車駕駛人處200元罰款。第四十條【法律責任八】相關行業協會、企業違反第三十條第一款規定,未建立相關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懲處制度的,由市公安交管部門予以警告或責令改正,納入企業誠信檔案記錄。企業違反本規定第三十條第二款規定,未對電動自行車駕駛人上崗前培訓的,由市公安交管部門處兩千元罰款。第四十一條【特定行業電動三輪車的管理】除特定行業電動三輪車經備案後可在本市劃定的准行區內行駛外,全市范圍內禁止任何電動三輪車上路行駛。本市特定行業電動三輪車的管理活動參照電動自行車管理有關規定執行。具體管理辦法由市公安交管部門會同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第四十二條【施行日期】本辦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Ⅱ 關於電瓶車有哪些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修正)中有關電瓶車的法規如下:
第二章車輛和駕駛人
第十八條
依法應當登記的非機動車,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後,方可上道路行駛。 依法應當登記的非機動車的種類,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規定。 非機動車的外形尺寸、質量、制動器、車鈴和夜間反光裝置,應當符合非機動車安全技術標准。
第四章道路通行規定
第三十五條
機動車、非機動車實行右側通行。
第三十六條
根據道路條件和通行需要,道路劃分為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實行分道通行。沒有劃分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機動車在道路中間通行,非機動車和行人在道路兩側通行。
第三十七條
道路劃設專用車道的,在專用車道內,只准許規定的車輛通行,其他車輛不得進入專用車道內行駛。
第三十八條
車輛、行人應當按照交通信號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現場指揮時,應當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揮通行;在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上,應當在確保安全、暢通的原則下通行。
第三十九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體情況,可以對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採取疏導、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遇有大型群眾性活動、大范圍施工等情況,需要採取限制交通的措施,或者作出與公眾的道路交通活動直接有關的決定,應當提前向社會公告。
第五十三條
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 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非執行緊急任務時,不得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不享有前款規定的道路優先通行權。
第五十四條
道路養護車輛、工程作業車進行作業時,在不影響過往車輛通行的前提下,其行駛路線和方向不受交通標志、標線限制,過往車輛和人員應當注意避讓。 灑水車、清掃車等機動車應當按照安全作業標准作業;在不影響其他車輛通行的情況下,可以不受車輛分道行駛的限制,但是不得逆向行駛。
第五十七條
駕駛非機動車在道路上行駛應當遵守有關交通安全的規定。非機動車應當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在沒有非機動車道的道路上,應當靠車行道的右側行駛。
第五十八條
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電動自行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十五公里。
第五十九條
非機動車應當在規定地點停放。未設停放地點的,非機動車停放不得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
第六十四條
學齡前兒童以及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疾病患者、智力障礙者在道路上通行,應當由其監護人、監護人委託的人或者對其負有管理、保護職責的人帶領。 盲人在道路上通行,應當使用盲杖或者採取其他導盲手段,車輛應當避讓盲人。
第六十七條
行人、非機動車、拖拉機、輪式專用機械車、鉸接式客車、全掛拖斗車以及其他設計最高時速低於七十公里的機動車,不得進入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限速標志標明的最高時速不得超過一百二十公里。
第五章交通事故處理
第七十條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不即行撤離現場的,應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並且基本事實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進行協商處理。
第七十一條
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的,事故現場目擊人員和其他知情人員應當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交通警察舉報。舉報屬實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給予獎勵。
第七十二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交通事故報警後,應當立即派交通警察趕赴現場,先組織搶救受傷人員,並採取措施,盡快恢復交通。 交通警察應當對交通事故現場進行勘驗、檢查,收集證據;因收集證據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車輛,但是應當妥善保管,以備核查。 對當事人的生理、精神狀況等專業性較強的檢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委託專門機構進行鑒定。鑒定結論應當由鑒定人簽名。
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十七條
車輛在道路以外通行時發生的事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報案的,參照本法有關規定辦理。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八十九條
行人、乘車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非機動車駕駛人拒絕接受罰款處罰的,可以扣留其非機動車。
第一百零八條
當事人應當自收到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 對行人、乘車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的罰款,當事人無異議的,可以當場予以收繳罰款。 罰款應當開具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不出具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的,當事人有權拒絕繳納罰款。
第一百一十二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扣留機動車、非機動車,應當當場出具憑證,並告知當事人在規定期限內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受處理。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被扣留的車輛應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逾期不來接受處理,並且經公告三個月仍不來接受處理的,對扣留的車輛依法處理。
Ⅲ 城市電瓶車管理新規定
法律分析:一、將對電動車進行速度限制,意味著今後電動車不能隨意超出限定的速度了,不然是違反相關規定的,現在限定為每小時不得超過25千米行駛速度。
二、在購買電動車的時候注意購買新國標的,不符合要求的不允許上牌的,購買車輛後需要上電動車牌,沒有車牌的將不能上路行駛,一旦被發現也是會被處罰。
三、現在電動車的重量由原來40kg調整到新國標的55kg,重量包含電池在內,這樣有效增加行駛時長。
四、電動車速度可以行駛到50千米每小時的,必須上牌照,這類車型歸為電動摩託管理。
五、電動車需要安裝有腳踏板並且還要防火、防水,沒有腳踏板是不允許上牌。
六、電動機功率從240KW提高到400KW。
七、不合標準的電瓶車不允許生產,消費者有權退貨超標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條 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處罰。
Ⅳ 樓道里不能停放電瓶車的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嚴禁在居民住宅區的樓梯間、樓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公共區域停放電動車或為電動車充電;嚴禁在未做防火隔牆的群租屋和人員密集場所內為電動車充電;嚴禁電動車佔用消防通道;嚴禁私拉亂接充電線路為電動車充電;嚴禁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建電動車停放場所
法律依據:《關於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範的通告》
二、落實停放充電管理責任。 對於有物業服務企業或者主管單位的住宅小區、樓院,物業服務企業、主管單位應當依據《物業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對管理區域內電動車停放、充電實施消防安全管理;對於沒有物業服務企業或者主管單位的,轄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等規范性文件,指導幫助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確定電動車停放、充電消防安全管理人員,落實管理責任。有條件的住宅小區、樓院,應當結合實際設置電動車集中停放及充電場所。
三、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行為。 公民應當將電動車停放在安全地點,充電時應當確保安全。嚴禁在建築內的共用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處等公共區域停放電動車或者為電動車充電。公民應盡量不在個人住房內停放電動車或為電動車充電;確需停放和充電的,應當落實隔離、監護等防範措施,防止發生火災。
四、嚴厲查處違規停放充電行為。 物業服務企業、主管單位和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立即組織對住宅小區、樓院開展電動車停放和充電專項檢查,及時消除隱患。對檢查發現電動車違規停放、充電的,應當制止並組織清理;對拒不清理的,要向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或者公安派出所報告。
五、加強消防安全宣傳教育。 物業服務企業、主管單位和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加強電動車停放充電引發火災的防範常識宣傳和典型火災案例警示教育,引導群眾增強消防安全意識,並按要求停放電動車和為電動車充電。一旦遇到電動車火災切勿盲目逃生,要選擇正確的逃生路線和方法。
Ⅳ 電瓶車上路新規定2022
2022年電動車新交規如下:關於新交通法中機動車和電動車的界定,在確定事故責任時,不僅要看是否是機動車,還要看事故發生地。非機動車只能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摩托車只能在機動車道最右側行駛。如果摩托車或非機動車道是主要責任,則它們應承擔全部責任。電動車以其經濟便捷等特點成為群眾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全國社會保有量已接近3億輛。我們先看3個新規定就能了解電動車的管理規范主要有哪些?《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定》國家標准規定兩輪電動車可劃分為三類電動自行車,電動輕便摩托車和動力摩托車,電動自行車,有被稱為「國標車」,速度不超過25km/h,屬於非機動車,是兩輪電動車唯一的非機動車。對於三類電動車規定時速、上牌、戴頭盔、載人、持證、改裝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能讓車主們遵守法規上路,安全出行。經與各地發生電池爆炸事故頻率發生,應急管理部發布《高層民用件部消防安全管理規定》,8月1日起施行。禁止電動車在公共門廳、樓梯間、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等公共區域停放,也不允許帶入家中充電,引發事故。要自覺在小區集中充電區域或車棚存放充電,鼓勵小區,集中場所設置充電設備以及電動車停放車。6月18日,工信部對推薦性國家標准,《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的定義作出了說明,並徵求意見稿發布,對微型低速純電動乘用車的定義和標准作出了重要指標說明。??
??
法律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Ⅵ 深圳電動車新規
深圳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不得上道路行駛。行駛時不得超過法律、法規規定的最高時速,不得違反規定載人、載物。【法律依據】
《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
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根據道路通行條件,劃定區域、路段、時段,對摩托車、電瓶車以及電動自行車和其他非機動車採取限制通行或者禁止通行的措施。但是,經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准並核發專用標志的車輛除外。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摩托車、電瓶車以及電動自行車和其他非機動車專用標志。
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不得上道路行駛。
電動自行車、自行車等非機動車上道路行駛時不得超過法律、法規規定的最高時速,不得違反規定載人、載物。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Ⅶ 關於電瓶車的管理條例及法規
法律分析:電動車銷售商可以採取以舊換新、折價回購等方式回收超標電動車。鼓勵電動車所有人主動置換或者報廢超標電動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動車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了加強電動車管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電動車的生產、銷售、維修、登記、通行管理及其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的電動車,是指電動自行車,二輪電動車,電動輪椅車,三輪電動車,小型低速電動汽車。
第四條 電動車管理遵循專項管理、分類對待、確保安全、穩健發展、總量調控、區域限行的原則。
第五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電動車管理工作的領導,將該項工作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將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並予以保障。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公安、質監、工商、交通、經信、環保、發改、財政、市政、郵政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電動車監督管理工作。
Ⅷ 交通部對電瓶車的新規是什麼
交通法騎電瓶車有以下這些規定:
1、為有效保護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和汽車駕乘人員生命安全,減少交通事故死亡,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明確規定,6月1日起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
2、按照要求,執法處罰的范圍限定為騎乘摩托車不佩戴安全頭盔、駕乘汽車不使用安全帶的交通違法行為;
3、對騎乘電動自行車不佩戴安全頭盔的行為,繼續開展宣傳引導工作,積極創造條件幫助群眾配備安全頭盔,提示有頭盔的群眾自覺佩戴頭盔,各地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實施依法查糾的時間,並注重人性化執法、理性執法、柔性執法,注重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統一。
Ⅸ 企業電瓶車管理規定
法律分析:對電動自行車企業做出新的重大調整,促進安全規范生產調整措施:電瓶車速度從20km/h增加到25km/h;車身質量從40KG提高到55KG;電動機功率從240KW提高到400KW,電瓶車必須必備腳踏功能並且還要防火、防水。這些措施從各方面提高電瓶車的安全性能,並且從速度上增加,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率;車身重量的增加,提升電瓶車在行駛過程中的穩定性;功率的增加,將加大提高續航里程,減少用戶充點頻率;可以看到,這項舉措的實施實在全方位的為消費者和交通安全著想。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
第五十五條 成年人駕駛自行車、電動車自行車,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城市區道路上可以載一名12周歲以下未成年人,在其他道路上載人不得超過一人。
第八十九條 行人、乘車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非機動車駕駛人拒絕接受罰款處罰的,可以扣留其非機動車。
Ⅹ 電動車法律法規
)中有關電瓶車的法規如下:
第二章車輛和駕駛人
第十八條
依法應當登記的非機動車,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後,方可上道路行駛。 依法應當登記的非機動車的種類,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規定。 非機動車的外形尺寸、質量、制動器、車鈴和夜間反光裝置,應當符合非機動車安全技術標准。
第四章道路通行規定
第三十五條
機動車、非機動車實行右側通行。
第三十六條
根據道路條件和通行需要,道路劃分為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實行分道通行。沒有劃分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機動車在道路中間通行,非機動車和行人在道路兩側通行。
第三十七條
道路劃設專用車道的,在專用車道內,只准許規定的車輛通行,其他車輛不得進入專用車道內行駛。
第三十八條
車輛、行人應當按照交通信號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現場指揮時,應當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揮通行;在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上,應當在確保安全、暢通的原則下通行。
第三十九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體情況,可以對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採取疏導、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遇有大型群眾性活動、大范圍施工等情況,需要採取限制交通的措施,或者作出與公眾的道路交通活動直接有關的決定,應當提前向社會公告。
第五十三條
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 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非執行緊急任務時,不得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不享有前款規定的道路優先通行權。
第五十四條
道路養護車輛、工程作業車進行作業時,在不影響過往車輛通行的前提下,其行駛路線和方向不受交通標志、標線限制,過往車輛和人員應當注意避讓。 灑水車、清掃車等機動車應當按照安全作業標准作業;在不影響其他車輛通行的情況下,可以不受車輛分道行駛的限制,但是不得逆向行駛。
第五十七條
駕駛非機動車在道路上行駛應當遵守有關交通安全的規定。非機動車應當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在沒有非機動車道的道路上,應當靠車行道的右側行駛。
第五十八條
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電動自行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十五公里。
第五十九條
非機動車應當在規定地點停放。未設停放地點的,非機動車停放不得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
第六十四條
學齡前兒童以及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疾病患者、智力障礙者在道路上通行,應當由其監護人、監護人委託的人或者對其負有管理、保護職責的人帶領。 盲人在道路上通行,應當使用盲杖或者採取其他導盲手段,車輛應當避讓盲人。
第六十七條
行人、非機動車、拖拉機、輪式專用機械車、鉸接式客車、全掛拖斗車以及其他設計最高時速低於七十公里的機動車,不得進入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限速標志標明的最高時速不得超過一百二十公里。
第五章交通事故處理
第七十條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不即行撤離現場的,應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並且基本事實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進行協商處理。
第七十一條
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的,事故現場目擊人員和其他知情人員應當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交通警察舉報。舉報屬實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給予獎勵。
第七十二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交通事故報警後,應當立即派交通警察趕赴現場,先組織搶救受傷人員,並採取措施,盡快恢復交通。 交通警察應當對交通事故現場進行勘驗、檢查,收集證據;因收集證據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車輛,但是應當妥善保管,以備核查。 對當事人的生理、精神狀況等專業性較強的檢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委託專門機構進行鑒定。鑒定結論應當由鑒定人簽名。
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十七條
車輛在道路以外通行時發生的事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報案的,參照本法有關規定辦理。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八十九條
行人、乘車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非機動車駕駛人拒絕接受罰款處罰的,可以扣留其非機動車。
第一百零八條
當事人應當自收到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 對行人、乘車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的罰款,當事人無異議的,可以當場予以收繳罰款。 罰款應當開具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不出具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的,當事人有權拒絕繳納罰款。
第一百一十二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扣留機動車、非機動車,應當當場出具憑證,並告知當事人在規定期限內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受處理。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被扣留的車輛應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逾期不來接受處理,並且經公告三個月仍不來接受處理的,對扣留的車輛依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