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條例探討

條例探討

發布時間: 2022-09-20 14:10:15

① 新營業稅條例下的建築業總包與分包的稅收

【摘要】 隨著建築工程規模和范圍的逐漸增大,建築行業總包和分包現象已經相當普遍。國家營業稅條例修訂後,對建築企業的總包和分包稅收要求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本文分析建築企業總包和分包的特徵和營業稅等相關問題,重點探討在新營業條例下如何處理分包抵稅的問題。

【關鍵詞】 營業稅條例,建築業,總包和分包,分包抵稅

一、營業稅暫行條例對建築業總包和分包稅收政策的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540號)以下簡稱《新條例》經國務院常務會議修訂通過,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這個《新條例》在有關建築業總包和分包稅收問題上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營業額計算不同。修訂前規定,建築業的總承包人將工程分包或者轉包給他人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額減去付給分包人或者轉包人的價款後的余額為營業額;修訂後規定,納稅人將建築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支付給其他單位的分包款後的余額為營業額。第二,取消了建築總包公司為分包公司扣繳稅款的義務,明確提出分包公司可以自己進行申報和繳納稅收。第三,取消了一級差額征稅。只要具有納稅義務的納稅人,不管是總包公司還是分包公司都可以差額繳稅。第四,差額征稅指的是建築工程,而非其他工程項目,這必須引起建築業的重視和關注,建築安裝工程或其他建築工程不得享受建築差額征稅的優惠政策。

二、建築企業總包和分包的特徵分析

建築工程項目的分包主要是在經過招投標後,總包公司對符合資質的分包公司分包某些建築業務。由於隨著建築工程的復雜化和專業化,這在某項施工工藝、施工技術掌握較好的分包公司在建築工程中更具優勢,所以總包公司可以通過分包公司形成競爭優勢(現在已經相當普遍),在簽訂合同時,有總承包合同和專業分包合同。依據《合同法》,總包公司要承擔全部責任,同時分包公司的負責人,分包公司負責分包的工程對總包公司負責,並承擔一定的工程連帶責任。

三、建築企業分包營業稅申報繳納和抵稅會計處理

1.建築企業分包營業稅稅費申報。

納稅人義務根據《新條例》規定,總包公司在分包時,對工程項目的全部承包金額減去付給分包公司的價款余額作為公司的營業額。如果總包公司發生了應稅行為,總包公司以發包公司名義對外經營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總包公司在與分包公司辦理工程價款結算的同時,並代扣代繳分包公司產生的營業稅。如果總包公司不是以發包公司的名義對外經營的時候,此時工程的法律責任由發包公司承擔。總包公司成為繳稅義務人,不再由發包公司繳納稅款。在這過程中,分包公司應該要求總包公司出示代扣稅款憑證,防止納稅行為的不規范操作和漏稅、重復繳稅的行為發生。

納稅地點的選擇在跨區域納稅時,成為關注的重點問題。《新條例》規定,分包行為發生時,總包公司應按照營業稅扣繳分包公司營業稅並開具扣稅憑證。具體做法是,非跨省分包項目可以按照工程所在位置對營業稅進行扣繳。如果分包公司出現跨省分包,總包公司可以根據其分包公司所在地對營業稅實施各層次扣繳並開具扣稅憑證。

2.建築企業分包營業稅抵稅會計處理。

總包公司進行工程分包過程中會出現分包抵稅的會計處理問題。實務中,對分包工程的營業稅抵稅問題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方法解決。第一種,分包工程不涉及公司會計管理范圍,即分包公司的支出和收益不通過本公司會計核算反映,這種做法表面符合《新條例》對分包公司的'稅收繳納政策,但實際上不能全面反映承包商的營業收入和支出費用。第二種,分包公司納入本公司的會計核算范圍,這種方法符合《新條例》稅收的特點,能夠反映總包公司的收入和支出,在總包公司會計核算時分包工程必須按照第二種方法進行會計核算。

四、案例解析

案例:A公司承包了一個價值1 000萬元的工程項目,並把其中的300萬元項目工程分包給具有施工資質的B公司,工程完成之後,該公司最終結算值為1 000萬元。分包公司B與總包公司A對於工程結算如下:分包結算額為300萬元,營業稅為9萬元(按照3%計算,城建稅等暫不計入),最終總包公司A開具了1 000萬元的建築業發票給發包建設單位,分包公司B開具300萬元的建築業發票給總包公司A。

根據《新條例》規定,分包公司作為建築工程分包項目的直接納稅人,分包公司可以自己選擇在工程項目所在地稅務機關申報和繳納稅費,並向總包公司出具辦理分包抵稅的建築業發票和繳納稅款憑證。

根據分包公司B在工程所在地申報繳納營業稅費9萬元(300×3%)的繳納稅費發票,以及分包公司出示300萬元建築業發票憑證到分包工程所在地稅務機關進行申報抵稅,同時給發包公司出具的1 000萬元建築業發票憑證。按實際差額700萬元申報繳納的營業稅收。

參考文獻

[1] 王心陽.關於建築工程總分包業務會計核算的探析[J].哈爾濱:中外企業家,2012(19).

[2] 王彩霞,張春光.建設工程分包營業稅的繳納及會計處理[J].哈爾濱:農場經濟管理,2009(5).

[3] 曾明華.施工企業營業稅分包抵稅賬務處理的探討[J].北京:中國商界,2010(12).

[4] 林超雄.淺析建築業營業稅新政策[J].北京:財稅金融,2010(18).

② 深圳擬首次修改員工工資支付條例,在這些條例中,民眾最難接受的是哪條

深圳擬首次修改員工工資支付條例,在這些條例中,讓民眾最難接受的是不定時工作制,在法定節假日,將不再享受加班工資,對於這樣的調整。自然大家非常不滿,因為,這意味著,降低了自己的福利,但是,既然相關部門要對其進行調整,自然有其考慮的意義,所以我們也只能接受,畢竟這次調整過程中,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們不能只想要好的一方面,而拒絕不好的一方面,當然,除了這個之外,這次調整過程中,有一些東西,還真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難點所在,而且因為這些原因,也帶來了很多影響,現如今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明確,相信可以很好的解決這種糾紛,那麼到底有哪些條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探討一下。

當然,除了這些調整之外,還有很多其他調整,相信,通過這次調整,可以解決用人單位和員工之間的糾紛問題。

③ 國土資源法律實務探討兩則

秦險峰

企業借貸形成的土地抵押權不應辦理登記

案例:

甲公司因經營需要,擬向乙公司借款,並商定用甲公司通過出讓方式取得的一宗房地產開發用地作抵押。雙方到國土部門申請辦理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土地登記人員在審查時出現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不能辦理,據中國人民銀行1996年發布的《貸款通則》第六十一條規定,各級行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供銷合作社等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合作基金會和其他基金會,不得經營存貸款等金融業務。企業之間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辦理借貸或者變相借貸融資業務。乙企業為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能經營貸款業務,因此不能辦理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第二種意見認為可以辦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物權法》第一百八十條也規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抵押。甲公司向乙公司借款,是一般民間借貸行為,而不是從事經營貸款業務,可以根據雙方申請為其辦理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民間借貸可否為其辦理土地抵押登記?

「民間借貸可否辦理土地抵押登記」的問題涉及兩個法律關系:一是企業間借貸關系;二是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二者相互聯系,前者涉及的借款合同為主合同,後者涉及的抵押合同為從合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五條第一款規定,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亦無效;第四十四條規定,辦理抵押物登記,應當向登記部門提供主合同。所以,國土部門能否為其辦理土地抵押登記的關鍵,首先要判斷甲、乙企業間借貸合同的效力如何。

我國目前的司法實踐,對於企業間借貸合同的效力是持否定態度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企業借貸合同借款方逾期不歸還借款的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法復〔1996〕15號)中規定:「企業借貸合同違反有關金融法規,屬無效合同。」其中的有關金融法規是指中國人民銀行1996年發布的《貸款通則》。

但筆者認為,我國在法律層面上沒有一概否認企業借貸合同的效力,其理由如下:

《貸款通則》不能作為判定合同效力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法釋〔1999〕19號)第四條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根據該司法解釋,《貸款通則》屬於中國人民銀行的部門規章,不得用來判定企業間借貸合同的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並不禁止企業間的借貸。《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三款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其中法律上的「人」應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甲公司當然屬於「他人」之列,所以乙公司如果是根據公司章程、並經有權部門(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董事會)同意,借款給甲公司,並不被法律禁止。

具體到該案例,盡管筆者對企業間借貸主合同的效力存在一定的質疑,但在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實踐中,國土部門應當充分尊重我國當前的司法實踐,認定甲、乙公司間借貸主合同無效,不予辦理土地抵押登記,如果申請人不服,建議其首先向法院提起確權的訴訟。

(本文原發表於2010年7月27日《中國國土資源報》)

這種情況是否補交土地出讓金?

案例:

某房地產開發商以出讓方式取得一塊國有土地,用途為住宅用地。開發建設過程中,由於城市規劃改變,政府有償收回了該地塊中的1000平方米國有土地使用權,作消防通道用,住宅小區其他規劃設計條件不變。由於收回的1000平方米國有土地是住宅小區的綠地,而其他規劃設計條件不變,從而導致了小區建築密度和容積率提高,經評估,收回1000平方米土地使用權後,剩下的房地產開發用地的每平方米單位地價比出讓時的地價高了許多。請問:這種情況下,開發商是否應當繳納因建築密度和容積率提高所需補交的土地出讓金?

此案中單純由於政府規劃調整使得住宅用地容積率上升,開發商無需補交土地出讓金,理由如下:

首先,本案中政府不能依靠行政命令要求追加土地出讓金。和民事法律權利體系的開放性不同,行政機關行使職權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必須依據法律法規的明確授權。行政法律體系雖然很龐大,但總體上應該是閉合性的、是有權力邊界的,不能隨意擴大適用。「無授權,無權力」為依法行政的應有之義。

目前,與調整土地出讓金有關的法律、行政法規,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十八條規定:「土地使用者需要改變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須取得出讓方和市、縣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相應調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十八條規定:「土地使用者需要改變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土地用途的,應當徵得出讓方同意並經土地管理部門和城市規劃部門批准……調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並辦理登記。」上述兩條規定都只適用於土地使用者(即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合同受讓方)主動提出改變土地用途,並經有關行政機關批準的情形,而對於政府主動調整規劃改變土地用途的,沒有規定是否調整土地出讓金。根據依法行政的要求,筆者認為政府無權依靠行政命令要求開發商補交土地出讓金。

其次,本案中政府作為合同出讓方不能單方面要求追加補交土地出讓金。《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以下簡稱《出讓合同》)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調整,對出讓、受讓雙方的效力是平等的,合同的修改也應當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進行。該案例中,政府是有權在開發建設過程中調整部分消防通道用地規劃的,而且政府也選擇《出讓合同》(示範文本)第十八條的第一款第一項,有償收回了該部分100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

開發商在簽訂《出讓合同》時並不能預見規劃的調整,按照原《出讓合同》規定的容積率進行設計、建設,在整個履約過程中是沒有過錯的,同時《出讓合同》(示範文本)第十九條規定,「本合同項下宗地在使用期限內,政府保留對本合同項下宗地的規劃調整權,原規劃如有修改,該宗地已有的建築物不受影響……」「已有建築物不受影響」就是對受讓方信賴利益的肯定,根據該條的設計意圖,該宗地上的建築密度、容積率變大和單位地價比出讓時高,並不是由受讓方主觀造成的(開發商並沒有擅自增加建築面積,而且本案中綠地的減少還很有可能降低住宅小區的舒適度,影響建築物、地價的整體經濟價值),當然也不應當由其承擔不利後果,否則不利於交易的安全、高效進行,對政府公信力也是存在影響的。所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應當作出有利於受讓方的解釋,本案中的開發商仍然可以根據原有容積率設計的圖紙繼續施工。

(本文原發表於2011年4月23日《中國國土資源報》)

④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解讀的內容簡介

本書指出,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程序大體包括三個階段: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回徵收決定;徵收補償部門對被徵答收人進行補償;搬遷。《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強調了權利保障、權力監督和正當程序。其中的就近安置、住房保障、市場評估價補償、公開參與、司法強拆等制度,對於和?徵收必將起到重要作用。
為使讀者全面理解、運用該條例,本書《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解讀》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角度,採取逐條分析闡述的方式對條例內容進行解讀、分析、建議、適用,系統解讀了條例的內在精神實質,尤其從法律適用和實務操作的角度進行了挖掘和分析,蘊含了作者對徵收拆遷制度的全面關注和深入探討,相信能給各級征安辦(原拆遷辦)、政府法制辦、法院行政審判庭的工作人員及廣大被徵收人提供一些幫助。

⑤ 交警處罰條例第幾條規定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不能罰款兩次

這個我們是非常有資格回答的!

第一:我們經常來往於交警大隊,對交通規則條例按理說比交警還熟悉;

第二:正好為了這樣的案例(發生在自己身上),專門去跑了法制科,與法制科的阿Sir對於條例進行了深度的探討。

得出的答案是:同一違章在同樣的時間和同樣的地點是不能被處罰兩次的,除了下面這種情況:不同的罰則條例。舉個例子:酒駕駛的同時闖了紅燈,那麼闖了紅燈是相應的罰款500;違章代碼1625; 而酒駕是屬於治安處罰條例。

第二個問題:罰單分為電子眼和現場單

罰單分為電子眼和現場單兩種,怎麼區別兩種罰單呢?

現場單是交警現場給開出的,需要你出示駕駛證,並且需要你簽字的違章才是現場單;而電子眼是不需要的。有很多人認為違停的罰單是現場單其實是錯誤的,違停是電子眼(劃重點嘍)。

兩種罰單的處理日期,現場單是必須在15天內處理完畢(繳費完畢),否則會產生滯納金;而電子眼的單是不需要15天內處理的。

What?電子眼的違章不需要15天處理?

違停也不需要15天處理?

電子眼要什麼時候處理呢?

既然電子眼不需要15天內處理,那也總得有個處理期限吧!

如果你需要辦理車類業務(比如年審、過戶、補牌等),因為要求車輛狀態正常,所以在這之前要把違章處理好。

By the way,@所有人!這里在教一下大家怎樣優雅的處理扣分的違章!

多個違章如何一次性扣12分以下?

假如你是C類證,並且現在有5個扣3分,也就是總共15分的違章。如果一次性全去處理完,那麼肯定會去重新進行科一考試,不過如果不是著急辦理車類業務的話,可以採用在清分前後辦理違章,每次不超過12分這個方式:比如我在這個周期內處理3個3分違章,下個周期再去處理另外2個就可以了

⑥ 沈巋的對拆遷條例的建議

2009年12月7日,北京大學法學院5位教授沈巋、姜明安、王錫鋅、陳端洪和錢明星致信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對現行《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進行審查,廢止或修改這一條例。日前,沈巋教授向正義網記者透露:從「間接渠道」反饋,國務院對此事非常重視。應正義網之約,沈巋教授就城市房屋拆遷問題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探討——徵收·補償·拆遷:各歸其位。
沈巋:現行拆遷規定中政府缺位,應偏向社會公平
北大法學院副院長沈巋:我們為何盯住拆遷不放
無公共利益則無徵收
首先,政府本應是人民公器,本應一切行動以公共利益為准繩。雖然現代經濟學揭示政府與普通人一樣,都是經濟理性人,但這即便是現實,也不能替代規范。所以,憲法、物權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才要求,國家(由政府來代表)只能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能徵收公民的私有財產。公共利益標尺的存在,意味著政府不能越過界河,為純粹的商業利益,出面去徵收公民財產。然而,直接關繫到憲法、物權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在城市房屋拆遷領域具體落實的拆遷條例,卻對公共利益和商業利益不加任何區分。這就在事實上造成,即便是房地產商開發商品房的商業項目,也由政府對用地上的公民房產進行徵收。
必須承認,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包括但不限於商業利益)之間的界線,並不是涇渭分明的。有些表面上看起來是出於商業利益的開發,可能會有公共利益的成分在內。例如,在美國,曾經有一個案例,底特律市擬遷走一個小鎮的所有居民,目的是把土地轉讓給通用汽車公司。居民起訴到法院,認為這是私人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政府聲稱這樣做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增加地方稅收,密歇根州最高法院當時判決底特律市勝訴。盡管這個案子在2004年被密歇根州最高法院又推翻了,但在2005年的另外一個案件中,地方政府推行的包括一部分商業區開發在內的整體經濟振興項目,得到了聯邦最高法院9個大法官5:4的微弱多數比例支持,動遷戶的上訴被駁回。這些個案反映出公共利益判斷的困難,但困難並不意味著要徹底放棄對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辨別。我國的一些地方政府官員恰恰以公共利益難以界定為由、放棄了公共利益標准。
如果政府不能為私人利益去徵收公民私有財產,那麼,開發商應該怎麼辦呢?那就交給市場去處理。開發商就必需與被拆遷戶就徵收、補償和拆遷問題進行一攬子談判,談不攏,自然也就是生意做不成。在法律上即是未達成民事協議。開發商或者放棄或者修改開發計劃。唯有如此,方能做到「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 公共利益標准即便滿足了,也不意味著政府就可以徑直徵收和拆遷了。依據憲法、物權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政府徵收合法有效的另外一個前提是依法給予合理補償。這也就意味著,政府可以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但公共利益不能成為強取豪奪的合法理由。政府必須作為徵收、補償的主體,保障被徵收人獲得合理補償。拆遷條例規定的是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商定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在現實生活中,拆遷人有可能是政府或其職能部門,但也有可能就是開發商。這樣的制度安排,無疑是把徵收和補償剝離,是政府失位、推卸責任,也是造成拆遷人與被拆遷人之間沖突的原因之一。
政府不僅要管補償,還要保證合理補償。怎樣的補償標準是合適的?補償主要有貨幣補償和房屋產權調換兩種方式。無論哪種方式,原則上,都應當按房產的市場評估價來確定被拆遷房產的補償金額。當然,市場評估價又以何種方式計算出,這個問題尚需認真研究,但是,應該計算房屋被拆遷時的市場價而不是房屋蓋建之初的市場價。像上海閔行區潘蓉一家480平米的四層小樓,僅給予67萬余元的補償款。換位思考,任誰都不會接受的! 現在的拆遷條例,沒有「徵收」兩字,也就是對如何規范政府徵收權力,未予任何規定。不僅如此,它還授權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在沒有政府徵收決定的情況下,就可以給予拆遷人拆遷許可。拆遷人得到許可的條件,就是向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交建設項目批准文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出具的拆遷補償安置資金證明。如此,在被拆遷人仍然拿著政府發放的產權證的同時,拆遷人卻又拿到了政府發放的拆遷許可。被拆遷人註定要被拆,剩下的「權利」僅僅是與拆遷人談如何補償安置。這是極其荒唐的!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生效,即可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如上所述,徵收與補償應該是合為一體的,合法有效的徵收決定必然含有徵收什麼、補償什麼的內容。而一旦這樣的決定作出,原來的房屋所有權就發生了轉移,政府無論是自己拆遷,還是通過正當法律程序允許開發商拆遷,都不是在拆遷原房屋所有權人的房屋了。簡言之,拆遷是徵收補償決定的執行,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當然,如果是出於私人利益需要,開發商與房產所有權人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這時的拆遷不是建立在政府徵收、補償基礎上,而是民事合同的履行。 按照上述的制度安排,政府為公共利益需要在徵收、補償階段即已解決許多問題,拆遷就不容易產生暴力、強制拆遷的問題。如果被徵收人認為徵收不是為了公共利益或者徵收補償不合理,與政府的意見不一致,那麼,政府有權單方面作出決定,被徵收人也有權就這個決定向法院提起訴訟,而不是像拆遷條例規定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就由政府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來裁決。在法院那裡,政府就必須辯論公共利益到底體現在哪裡、補償又為什麼是合理的。這種機制的存在,就是對政府權力的合理制約。
假如法院也認為政府的徵收、補償決定是合法合理的,認定被徵收人是漫天要價、獅子大開口,從而作出支持政府的最終有效裁判,被徵收人就應執行法院裁判,自動搬遷。再假如被徵收人依然不服,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釘子戶」,這時才會產生強制拆遷的需要。一方面,強制拆遷是對法院裁判的執行,另一方面,強制拆遷也應遵循文明拆遷的規則。諸如不得斷水、斷電、斷熱,不得襲擾正常休息,不得在節假日、休息日或者夜間拆遷,遭遇危及被徵收人人身安全的時候應該首先採取保護人身的措施,等等。文明拆遷也需要強有力的手段,遇見強占房屋不走的人時,鑒於這些人已經構成拒不履行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的情形,可以採取拘留措施。此時的拘留既是為了保證法院裁判的執行,也同時間接起到保護人身安全的作用。 可以想像,以上重新理順關系的徵收、補償、拆遷制度,會使徵收、拆遷工作的速度放慢,某種程度上對經濟發展構成不利影響。的確,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狀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國力以及國際影響力也有大幅的增強。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快速發展、追求效率的同時,我們其實在許多方面輕忽了社會公平問題。貧富懸殊拉大、城鄉差別加劇、社會保障不足、官員腐敗叢生、資本勢力強橫等等,都是社會不公平的具體體現。是的,我們的確把蛋糕做大了,但在分蛋糕上的不公平,導致了各種矛盾、沖突的滋生和蔓延。現在,我們該適當地放慢發展速度,考慮一下社會公平問題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強調和諧社會、科學發展的原因所在。若不能適時地平衡效率與公平,就會像注射了興奮劑的運動員一樣,身體的內傷不斷加劇,直至有一天突然倒在跑道上。

⑦ 如何學習新《准則》和《條例》論文

你要是找國淘論文寫作,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了好不好?
畢業論文是學術論文的一種形式,為了進一步探討和掌握畢業論文的寫作規律和特點,需要對畢業論文進行分類。由於畢業論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畢業論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按內容性質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畢業論文分為理論性論文、實驗性論文、描述性論文和設計性論文。後三種論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學生可以選擇的論文形式,這里不作介紹。文科大學生一般寫的是理論性論文。理論性論文具體又可分成兩種:一種是以純粹的抽象理論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是嚴密的理論推導和數學的運算,有的也涉及實驗與觀測,用以驗證論點的正確性。另一種是以對客觀事物和現象的調查、考察所得觀測資料以及有關文獻資料數據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是對有關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抽象,通過歸納、演繹、類比,提出某種新的理論和新的見解。

⑧ 如何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在當前深化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如何使我們黨始終保持其先進性,充分發揮共產黨人的先鋒模範作用,加強黨內監督,顯得尤為重要。黨內監督條例的出台,是與時俱進的產物。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好條例,是我們共產黨人的首要任務。

一、建立健全黨內監督制約機制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核心。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建立以來,在歷次黨的會議和文件中都提出過監督問題並做了一些黨內監督的規定,但是與這次黨內監督條例相比,顯得層次低、不系統、不規范、操作困難。實踐證明,制度的可行性、規范性和約束力,決定著監督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加強黨內監督,沒有制度就難以監督。單靠以往提倡怎樣做,很顯然,已造成了一種軟弱的監督局面。要保持黨的先進性,核心就是要加強黨內監督,就要有一套監督體系,使之規范化、制度化,形成比較完備的互相配套、互相制約、互相提高、有章可依、便於操作的黨內監督體系。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了建黨83年來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適應改革、發展的新形勢需要,為確保黨的先進性這一顯著特點,制定了科學完整的黨內監督體系,解決了長期以來黨內監督的薄弱環節。

條例第三章是重點,用了十節的篇幅,分別對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重要情況通報和報告、述職述廉、民主生活會、信訪處理、巡視、談話和誡勉、輿論監督、詢問和咨詢、罷免或撤換要求及處理等十個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這些規定,填補了過去黨內監督方面的缺陷,形成了相互配套、科學、嚴密的黨內監督體系,使黨內監督有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可以說,黨內監督條例的出台,給我們共產黨人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只要我們認真學好條例,重在落實,就能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永葆共產黨人先進性的本色。因此,黨內監督條例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核心。

二、強化對權力的監督,特別是對一把手的監督,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關鍵。

保持黨的先進性,關鍵在於對黨組一班人的監督,特別是對班長的監督。一級黨組織,一把手尤為重要。按他所處的位置,他的所作所為,對全局工作影響重大。記得山東省貪官、原泰安市委書記胡建學在反省其犯罪的原因時說過:到我們這一級別的幹部就沒人管了。廣西省貪官、原玉林市委書記李成龍也坦言:我的權力太大,稍不注意,權力就會轉化成金錢,監督機制對我來說形同虛設。實踐證明,沒有監督的權力往往導致腐敗。沒有強有力的監督制約機制,像胡建學、李成龍這樣的人走向犯罪是不可避免的。

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往往都掌握著相當大的權力,如果權力使用不當,必然會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重大損失,敗壞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必須要有切實可行的監督制約機制,才能有效防止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甚至貪贓枉法、腐敗變質,特別是對一些有權管人、管錢、管市場的重要崗位、敏感部位以及關鍵人員,實行有效監督,防微杜漸,這是黨內監督的重中之重。黨內監督條例以黨規的形式確立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即一把手,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遏制權力濫用和權力腐敗、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富有膽識的重大決策。黨內監督條例針對一把手的監督問題,強調主要領導幹部要自覺接受監督,並規定了一系列的監督和制約措施。

為把黨內監督落到實處,黨內監督條例還明確規定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都有權監督一把手。黨內監督條例第二章規定,各級黨委、黨委委員、紀委、紀委委員、黨員和黨代會的代表,都有權按照條例的規定對領導班子的成員特別是一把手進行監督。第四章的監督保障中又規定了責任追究制度,對檢舉、控告黨員、黨組織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經查證屬實的,給予表揚或獎勵;對打擊報復監督者,依紀依法嚴肅處理。這些規定,從制度上保障了黨內監督的有序進行,對於接受黨內監督,減少權力腐敗,必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我們一定要在工作中認真抓好落實,以求真務實、公開公正的態度,自覺接受黨內外的監督,使監督不流於形式。

三、發揚黨內民主,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重要保障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是黨內監督的基礎,也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重要保障。早在延安時期,民主人士黃炎培就歷朝歷代跳不出「建立—興盛—衰亡」這個周期率問題同毛澤東同志探討。毛澤東同志肯定地回答:我們共產黨人找到了解決周期率的最好辦法,就是民主。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無論黨內監督和黨外監督,其關鍵都在於發展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發揚黨的傳統作風。黨的民主集中制是發揚黨內民主的制度保證。實踐證明:沒有廣泛的民主,就不會有正確的集中;沒有高度的民主,就沒有高度的集中。事實上,發揚民主的過程,也就是實行黨內監督的過程。

只有發揚黨內民主,才能增強各項工作的透明度,而這個透明度正是我們需要的監督過程。黨內監督條例的核心章節第三章監督制度一章明確規定:黨的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應當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並根據黨性、國情,規定了發展黨內民主的具體措施和要求。第三章第四節單列了民主生活會,規定:黨組織應當堅持和健全黨員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制度。要按照規定開好民主生活會。民主生活會要切實保證質量。民主生活會的主題要按照上級黨組織的要求,針對黨性黨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確定。

民主生活會上反映的情況和整改措施要及時在一定范圍內通報。黨員有權了解本人所提意見和建議的處理結果。上級組織認為下級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不符合規定要求,可以責令重新召開。為了確保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黨內監督條例明確規定,凡屬方針政策性的大事,凡屬全局性的問題,凡屬重要幹部推薦、任免和獎勵,都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黨的委員會集體討論作出決定。這些規定,對於增強主要責任人發揚黨內民主、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的自覺性,具有重要意義。

黨內監督條例的頒布實施,對我們黨保持先進性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要在學好條例的同時,在落實上狠下功夫,切實增強接受黨內外監督的自覺性,主動接受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全方位監督。同時,還要教育全體黨員幹部進一步提高認識,明確自覺履行黨內監督職責是每個黨員的權利和義務,都要恪盡職守,以對黨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去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只有這樣,我們的黨才能興旺發達,我們的國家才能繁榮昌盛,我們的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⑨ 新工傷保險條例應對策略討論

問題這么多,才5分。。。不過我也是干這行的,就一起探討探討了。
1、企業防範:我覺得沒有太多辦法,公司最好的就是依照法規購買社保,有條件的話再給員工購買意外傷害險,或者公司自己開上下班班車,如此風險會降低,但企業成本確會增高。
2、上下班途中界定:這個不是人力資源管理操心的事情。上下班途中的界定由工傷認定機構評判。一般來說,是要直接回家的必經路線才會認定為工傷。
3、即使員工不願買社保,還是要強制購買,只能多溝通盡量說服。
4、企業在注冊地購買社保合法,無風險。
個人意見,供參考~

⑩ 自治條例立法調研體會

為了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了解我省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貫徹執行情況,切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權益和自治條例的貫徹實施,根據工委會年度工作計劃,經省人大常委會分管領導同意,工委會與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聯合組成調研組,於10月底至11月間,深入各自治縣開展我省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貫徹落實情況調研。在調研中,調研組召開座談會,與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及政府等相關部門一起,逐條檢查自治條例的貫徹落實情況,並與之探討自治條例在貫徹落實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根源及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意見。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自治條例貫徹實施取得的成績
我省共有六個民族自治縣,分別是昌江、陵水、樂東、白沙黎族自治縣和保亭、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自2005年陸續修訂實施以來,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積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促進民族發展和本地區經濟社會繁榮,保持社會穩定,在堅持依法行政、完善民族法規、促進民族自治地方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加強立法,完善法規體系,為自治地方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立法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一項重要自治權力,民族自治地方充分發揮立法權的作用,制定了一系列與自治條例相配套的法規及政府規章,有效地發揮了自治條例的功能作用,進一步促進了自治地方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團結和少數民族的合法利益。如:《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農村公路管理條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水利設施保護條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鄉村道路管理條例》等單行條例,有效地推進和改善了民族自治地方農村地區的道路交通建設和水利設施建設狀況,促進了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的發展;《關於進一步加快白沙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白沙黎族苗族自治縣關於加強民族工作的意見》、《昌江黎族自治縣加強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實施方案》、《昌江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則》等政府規章,促進了民族自治地方民族關系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強化了依法行政手段;《陵水黎族自治縣處置閑置建設用地暫行辦法》對全縣6.7萬畝閑置建設用地進行了處置,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貴的資源保障;《陵水黎族自治縣關於加強保護環境的意見》、《昌江黎族自治縣特定林木保護管理條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關於進一步加強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工作的意見》等條例、規章,有效地保護了民族自治地方生態環境,提高了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保障和促進了農民轉移性收入,使生態環境保護及生態補償有章可循;《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白沙黎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加強立法對少數民族文化進行保護、挖掘、傳承和充分開發利用,有效地保護了正在逐步消失的少數民族文化,使少數民族文化得以傳承和利用。
(二)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自治條例的貫徹實施,促進了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工農業生產等方面的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實力逐年增強,有些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國民生產總值及財政收入方面: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2012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5.94億元,是1999年的7.37倍,同比增長10.1%,增幅排全省第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24億元,是1999年的5.6倍,同比增長57.9%,增幅排全省第一;2013年前三季度,全縣國民生產總值完成18.18億元,同比增長10%,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7億元,同比增長26%。昌江黎族自治縣2010年至2012年三年的全縣國民生產總值分別為56.2億元、73億元、81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6.3%、16.5%、13.2%,其中2012年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位。國民生產總值和財政實力的不斷增強,有力地促進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發展、事業繁榮和社會穩定。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方面:201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完成130億元,同比增長44.4%;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完成33.4億元,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長63.5%;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完成18.56億元,是1999年的17.76倍,同比增長53.5%,增幅排同年全省第四。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不斷增加,加快了民族自治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和水平,為本行政區域的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醫療衛生建設方面:樂東黎族自治縣自2007年以來,中央、省、縣三級財政共投入2.06億元用於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基礎設施建設及購置先進醫療設備,2009年實現行政村衛生室覆蓋率100%,完成143家標准化村衛生室建設,覆蓋率達到80.3%,全縣農民參合率達97.14%。昌江黎族自治縣2007年至2013年共投入近5千萬元新建各種醫院門診大樓;投入2404萬元新建12家鄉鎮衛生院門診樓,全面完成了鄉鎮衛生院門診的建設。民族自治地方醫療衛生水平的不斷提高,有力地保障和提高了民族自治地方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教育事業方面: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我省制定的教育扶貧移民政策,積極完善職業教育機制,加大教育投入是民族自治地方培養後續力量的主要抓手,民族自治地方均投入大量資金興建思源實驗學校,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努力提高教育水平。陵水黎族自治縣自2009年秋季起,每年招收7個少數民族聚居鄉鎮和吊羅山林業局共1300名義務教育學生到思源實驗學校就讀;每年招收寄宿制的少數民族高中生,按每生每年1500元的標准發放生活補助,2010年起提高至每生每年1800元。昌江黎族自治縣從2008年8月至2012年底,共投入資金6291.9萬元建設思源學校,民族中學自2006年以來,共投入建設資金920萬元,縣財政通過年度預算對教育扶貧移民寄宿制中小學校學生生活費給予一定資助,初中和小學寄宿生生活補助每人每月分別不低於126元和133元,確保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教育事業的投入不斷加大,不僅改變了民族自治地方教育事業的落後面貌,還極大地改變了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觀念。
(三)民族關系進一步鞏固,民族文化進一步繁榮
民族自治地方高度重視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圍繞貫徹實施自治條例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法規宣傳活動,讓民族團結才能保持社會穩定、社會穩定才能發展經濟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民族關系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白沙黎族自治縣進一步加強民族法制宣傳教育活動,解答涉及民族事務問題,並向黨政領導提出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自治條例在促進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中的法律保障作用,以維護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10個少數民族鄉鎮與4個國營農場毗鄰,場鄉交錯分布,市場、金融、交通、電訊等社會資源共享,已經形成了「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民族關系,縣財政每年撥付2萬元作為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經費,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使「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對全縣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民族自治地方在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宣傳活動的同時,利用每年的農歷三月,作為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月,在農歷「三月三」黎族苗族的傳統節日,充分展示少數民族的人文風情和文體生活,並積極挖掘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化,使少數民族文化得於較好地保護、傳承發展和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繁榮。樂東黎族自治縣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於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其中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黎族藤竹編技藝、黎族民間故事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大安黎族民間剪紙技藝有50多幅作品入選了國家級、國際級展覽。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瓊中黎族民歌》等1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列入國家級、省級保護名錄,105名縣級傳承人也得到了確認,黎族民歌傳承人王女不大在2009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白沙黎族自治縣以打造「中國黎族雙面綉之鄉」為抓手,全面推動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黎族苗族傳統文化和生活習俗為題材,創作了各種作品30多篇(首),徵集收藏民族服飾、手工藝品40多件,拍攝各種資料圖片300多張,收集和錄制民歌4盒。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民族自治地方在貫徹落實自治條例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仍然很突出,有些困難和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還制約了自治條例的貫徹執行。
(一)對自治條例的學習宣傳不夠重視、認識不足,民族區域自治意識淡薄
調研過程中,調研組每到一處都對參加座談會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及十幾個相關部門負責人做現場交流,絕大多數部門負責人沒有認真看過自治條例,有些部門負責人根本不了解自治條例的條款內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對自治條例學習不夠、了解不深,就很難按照自治條例去執法,部門也很難自覺貫徹執行自治條例,對一些爭取上級機關支持和幫助的條款就很難落到實處。這些問題歸根結底在於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對自治條例的學習宣傳不夠重視,認識不足,沒有把貫徹落實自治條例當作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振興民族自治地方各項事業的工作來抓,對貫徹落實自治條例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不深刻,依法行政意識不強,依法保護民族自治地方應有的權利的觀念比較淡薄,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自治條例的全面貫徹落實。另外,社會各界和各級政府的民族區域自治意識比較淡薄,省政府及其組成部門發出的一些文件,包括省級新聞媒體,如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報道,均有把民族「自治縣」的「自治」兩字省略,直接稱為「縣」;民族自治地方也有類似情況發生,民族自治地方掛在單位門前的招牌及稱謂,有些也沒有「自治」兩字。
(二)上級機關支持和幫助力度不夠,所作的決策和決定沒有充分考慮民族自治地方的實際,缺少政策上的支持
在貫徹實施自治條例過程中,有些上級機關沒有充分考慮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因素,沒有給予民族自治地方更為優惠的政策支持和傾斜;一些涉及上級機關支持和幫助的條款根本無法落實和執行,一方面是民族自治地方對條款學習不夠,另一方面是上級機關不了解自治條例的條款內容有關。如,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都有一條規定:「自治縣人民政府依法應繳納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除上繳國家部分外,由自治縣自主安排……」,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上級機關並沒有直接返還這部分資金,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也沒有去爭取這一權利和利益;自治條例對礦產資源補償費、水資源費等也作了類似的規定,同樣也是沒有得到上級機關的支持而無法執行。在制定上繳土地出讓收入比例政策上,省政府《關於調整部分市縣上繳省級土地出讓收入比例的通知》(瓊府[2013]7號)中,把陵水黎族自治縣的上繳比率與瓊海、文昌、萬寧等地區等同為15%,雖然比2012年下調了5%,但仍然把陵水列入第二類,上繳比率高於海口、儋州、洋浦等地區,並沒有考慮到陵水黎族自治縣作為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地區來給予政策優惠的支持,僅2013年1月至9月,陵水黎族自治縣上繳(省財政)的土地出讓金就達3.9221億元。
在配套資金方面:上級機關也沒有充分考慮民族自治地方的實際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和支持。《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第二十條第二款明確規定:「根據統一規劃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實際,優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備建設項目。對國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幫助落實項目所需的配套資金;對本省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免除民族自治地方財政配套資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上級機關並沒有按此規定執行,省里安排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往往要求民族自治地方進行財政資金配套。如,在我省2012年實施的縣道砂土路改造項目中,省級主管部門均要求民族自治地方有財政配套資金(每公里投資260萬元,省撥款160萬元/公里,民族自治地方配套約100萬元/公里)。其中,樂東黎族自治縣有59.9公里改造公路,縣財政配套資金達5918.59萬元;陵水黎族自治縣建設里程12.521公里,縣財政配套1195萬元。另外,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中,上級機關也沒有對民族自治地方採取傾斜的投資優惠政策,在民族自治地方爭取上報投資的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報批時,仍然要求民族自治地方按10%至20%的比例配套資金。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基礎仍然較差,財力依然較弱,過多過重的財政配套資金壓力,致使一些建設項目得不到及時安排,項目建設質量也很難達到要求。
(三)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幹部迫在眉睫
少數民族幹部是黨和政府聯系少數民族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是做好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骨幹力量。近年來,我省對民族自治地方在招錄公務員的名額安排上,劃定少數民族指標基本上按招錄人數的40%招錄少數民族幹部,但是,這40%的名額是面向全省乃至面向全國招錄。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經濟與教育基礎較為滯後,人才匱乏,本地人才競爭力較弱,40%的名額中能夠招錄到本地甚至本省的少數民族幹部實際上都很難達到。另外,民族自治地方少數民族幹部隊伍所佔比例偏低且高齡化日益顯現,當地世居少數民族幹部逐年減少。昌江黎族自治縣少數民族幹部535名,佔全縣幹部總數的30.3%,其中,科級少數民族幹部154人,占同級幹部人數的27.2%(全縣少數民族人口比例為35%左右);樂東黎族自治縣少數民族幹部418名,佔全縣幹部總數的24%,其中,科級少數民族幹部178名,占同級幹部人數的24.5%(全縣少數民族人口比例為39%左右),50歲以上的少數民族幹部134名;陵水黎族自治縣科級少數民族幹部265名,平均年齡達45.64歲。民族自治地方少數民族幹部隊伍逐年減少,年齡偏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族自治地方各項工作的開展,不利於開展民族工作和維護社會穩定。
(四)生態補償機制沒有完全建立
民族自治地方是我省重要的水源發源地和水源涵養區,也是海南生態保護的核心區。長期以來,民族自治地方為封山育林、保護生態環境,使我省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國前列,為建設生態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於生態補償機制不健全,補償的標准偏低,每畝20元的補償金實際上只是給予了護林員,廣大農戶實際上沒有得到補償,沒有得到實際利益。對於廣大農戶來說,是守著青山過窮日子,沒有實現「誰保護、誰受益」的宗旨,這也給我省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帶來很大的隱患。
(五)自治條例一些條款與新形勢要求不相適應
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中,有些條款規定已經過時,已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落後於新的政策規定,失去了實際效用。如自治條例規定的「林業規費」、「漁業資源增值稅」的徵收等規定,目前已經停止了徵收,再做規定已不妥。
三、幾點建議
貫徹和實施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對民族自治地方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存在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必須加強自治條例的學習和宣傳,特別是對領導幹部的學習和宣傳,增強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識
從調研中看,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在貫徹落實中存在的問題,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各級政府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宣傳不夠、學習不深、理解不透、認識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學習和宣傳工作,要把自治條例的貫徹落實當作發展民族自治地方經濟、振興民族自治地方各項事業的工作來抓,採取多種方式和渠道,始終把自治條例的宣傳和學習貫穿於政府各部門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日常工作中,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入領會和貫通自治條例的條款內容,牢固樹立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意識,增強民族自治意識和貫徹執行自治條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積極維護自治條例的權威性,切實為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服務。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我省有六個民族自治縣,因此,各級黨校應增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方面的課程,給新上任的領導幹部及廣大幹部上民族理論知識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知識課程,增強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識,牢固樹立民族自治的觀念。
(二)上級機關要增強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識,多給民族自治地方政策上的支持與幫助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的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貫徹落實好不好,執行的順不順暢,在一定的程度上取決於上級機關的支持與幫助。省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增強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識,所作的決策和決定要充分考慮民族自治地方的因素和實際,多給民族自治地方更為優惠的政策支持和幫助,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的政策扶持力度,使民族自治地方有更好、更快的發展空間。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要按照《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第二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執行,減輕民族自治地方財政配套資金的壓力,讓民族自治地方解脫財政配套資金的束縛,放手開展經濟建設。
(三)大力培養和使用民族自治地方少數民族幹部
做好培養、選拔、使用少數民族幹部工作,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善於領導和團結少數民族和深受少數民族群眾擁護的高素質的少數民族幹部隊伍,是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民族團結事業、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也是解決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關鍵,是管長遠、管根本的大事。因此,各級政府要正確認識做好新時期培養、選拔、使用少數民族幹部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完善少數民族幹部選拔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大膽把更多優秀的少數民族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為他們盡快成長創造更加有利的空間和條件。在招錄公務員隊伍時,應在40%的少數民族名額比例中,再劃出一定的比例或名額招錄本地少數民族幹部,確保本地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努力改變目前我省民族自治地方少數民族幹部數量減少、比例下降、年齡老化、後備缺乏、總量不足的現狀。
(四)盡快建立科學長效的生態補償機制
建設生態文明目標,保護生態環境安全,是建設國際旅遊島和生態省的基本要求。要盡快建立科學的生態補償長效機制,把生態補償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安排,並提高補償標准和范圍,建立生態補償原則、標准、對象、方式、補償資金等制度,將民族自治地方的廣大農戶作為生態補償對象直接給予補償,切實建立起科學的長效補償機制,為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製度上和機制上的保障。
(五)對自治條例進行必要的修訂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自2005年陸續修訂後已經實施多年,目前有些條款已經過時,已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落後於新的政策規定,已經失去了實際效用,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應對自治條例進行適當的修訂。
(六)開展民族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
為了進一步推進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貫徹落實,更好地貫徹實施民族法律法規,建議省人大常委會明年對《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及民族法律法規貫徹執行情況開展執法檢查

希望採納

熱點內容
2013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8 10:10:11 瀏覽:745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
委託代理經濟法 發布:2025-01-18 09:45:21 瀏覽:196
司法局三下鄉 發布:2025-01-18 09:44:41 瀏覽:370
堅持統一立法 發布:2025-01-18 09:35:30 瀏覽:236
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2025-01-18 09:31:40 瀏覽:362
司法考試主觀題題型 發布:2025-01-18 09:13:25 瀏覽:816
會計職業道德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8 08:36:27 瀏覽: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