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河北省宗教事務條例

河北省宗教事務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9-20 18:57:17

『壹』 河北省保障天主教正常宗教活動的規定(試行)

第一條為保障天主教正常的宗教活動,維護社會安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省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各教區及其所舉辦的神學院、修生班、修女院,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未經省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和教區批准,不得建立教務組織和修女院、修生班等,已經建立的應予解散。第三條經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和省天主教教務委員會認定的主教、神甫及其教務活動受法律保護。未經認定的主教、神甫不予承認,不得以主教、神甫身份從事宗教活動。第四條經宗教事務部門批準的宗教活動場所受法律保護,未經批准擅自設立的宗教活動場所應予取消。第五條政府對主教、神甫和教徒在宗教活動場所內進行的宗教活動予以保護。一切宗教活動都不得妨礙工作秩序、生產秩序、教學秩序、社會秩序、生活秩序和軍務活動。在批準的宗教活動場所以外舉行聚會活動,其組織者要在五日前到聚會所在地的市、縣公安機關提出書面申請,說明聚會的目的、人數、時間、地點、負責人,經過批准方可進行。嚴禁聚眾踩街。對製造、傳播謠言和煽動騷亂鬧事的,應予制止並依法追究責任。第六條對有爭議的宗教團體房產,在產權明確之前,任何個人和單位不得搶占,佔用單位不得擅自拆除和處理。第七條宗教組織可以在教會內部經售宗教書刊。未經省文化出版主管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印刷、出版、翻印宗教書刊。禁止在宗教活動場所以外散發、張貼、播放宗教宣傳品。第八條宗教組織和神職人員必須愛國守法,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方針,不得違反我國《憲法》關於「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的規定。第九條來我省探親、旅遊和經商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以及外國人,可以到宗教活動場所過宗教生活。未經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省教務委員會批準的主教、神甫的同意,上述人員不得主持或參與主持宗教儀式,不得進行傳教活動。第十條對妨礙正常宗教活動,借宗教活動危害國家主權、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和公私財產以及阻礙公務人員執行職務的行為,要視情節輕重,分別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和《刑法》的規定,予以處罰。第十一條本規定由省宗教事務局負責解釋。第十二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貳』 河北省宗教事務條例(2022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有關法律和《宗教事務條例》等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及其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第四條宗教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第五條本省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維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文化,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心健康、妨礙國家行政、司法、選舉、教育、婚姻等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第六條各宗教應當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堅持中國化方向,加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全面從嚴治教,帶頭守法遵規、提升宗教修為。宗教活動應當在法律法規規定范圍內開展,不得損害公民身心健康,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不得干涉教育、司法、行政職能和社會生活。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體制機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推動構建黨委領導、政府管理、社會協同、宗教自律的宗教事務治理格局。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區域內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第二章宗教團體第八條宗教團體的成立、變更、注銷,應當按照國家社會團體管理有關規定,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核同意後,到同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或者審批部門辦理登記。

宗教團體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社會團體包括宗教團體的法定代表人。第九條宗教團體應當按照國家社會團體管理和宗教事務管理有關規定製定章程。

宗教團體按照章程開展活動,受法律保護。第十條宗教團體應當協助人民政府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聯系、服務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維護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引導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履行公民義務。第十一條宗教團體應當加強宗教文化、宗教典籍研究,開展宗教思想建設和教風建設,對教義教規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第十二條宗教團體應當依法認定、管理宗教教職人員,開展宗教教育培訓,培養宗教教職人員,提高宗教教職人員的綜合素質。第十三條省宗教團體可以根據本宗教的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第三章宗教院校第十四條省宗教團體擬依法設立宗教院校的,應當向省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省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意見,報國家宗教事務部門審批。

宗教院校變更校址、校名、隸屬關系、培養目標、學制、辦學規模等以及合並、分設和終止,應當按照前款規定的程序辦理。

『叄』 河北省宗教事務條例(2007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根據憲法、有關法律和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宗教事務,是指宗教與國家、社會、公民之間存在的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事務。第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適用本條例。第四條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第五條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和信仰宗教公民的合法權益及合法的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

宗教團體、宗教教職人員和信仰宗教的公民應當堅持愛國主義,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守法律、法規。

宗教活動應當在憲法、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活動。第六條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助宗教事務部門做好宗教事務工作。第二章宗教團體第八條成立宗教團體應當依法提出申請,經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查同意後,到登記管理機關核准登記,依法取得法人資格。第九條宗教團體應當按照各自的章程開展工作,組織或者協助組織宗教活動,維護宗教教職人員和信仰宗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應當協助人民政府貫徹有關宗教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在信仰宗教的公民中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法制教育。

宗教團體應當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接受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條宗教團體可以進行宗教文化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宗教團體編印宗教內部資料性出版物,應當經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批准後,由省人民政府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核發准印證。出版公開發行的宗教出版物,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第十一條宗教團體可以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舉辦以自養為目的的經濟實體和社會公益事業。第三章宗教教職人員第十二條宗教教職人員與經有關宗教團體認定,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可以在確定的教務活動區域內從事宗教教務活動。

未取得宗教教職人員合法身份的,不得以宗教教職人員身份從事宗教教務活動。第十三條宗教教職人員可以接受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給予的生活費用,其合法收入受法律保護。第十四條宗教教職人員在省內跨縣(市、區)或跨設區的市主持宗教活動,應當經所在地和前往地相應的宗教團體同意,並由該宗教團體報相應的縣(市、區)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本省宗教教職人員應邀到外省或者外省宗教教職人員到本省主持宗教活動或者擔任教職的,需經當地有關宗教團體審核、省宗教團體復核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第四章宗教活動場所第十五條本條例所稱宗教活動場所,是指開展宗教活動的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第十六條宗教活動場所的籌備設立、登記,以及終止、合並、分立、遷移和變更登記,按照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第十七條較大規模的修繕、改建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應當經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同意,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第十八條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在有關宗教團體指導下,由該場所的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民主協商成立管理組織,實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人員、財務、會計、治安、消防、文物保護、衛生防疫等管理制度,接受當地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建立安全責任制,防火、防盜、防事故,防止出現禁忌物。第十九條公民進入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尊重宗教習俗和管理制度,不得攜帶宗教的禁忌物進入宗教活動場所。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宗教活動場所內進行無神論的宣傳,不得進行不同信仰或者不同宗教、不同教派之間的爭論。

『肆』 宗教事物條例規定

法律分析:宗教事務條例:明確了宗教事務管理要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條例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宗教界合法權益,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條例對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宗教活動、宗教財產的管理作了具體規定。

法律依據:《宗教事務條例》 第二條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伍』 河北省宗教事務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根據憲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宗教,是指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
本條例所稱宗教事務,是指宗教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關系和行為,以及社會公共活動涉及宗教界權益的關系和行為。第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適用本條例。第四條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第五條宗教活動應當在憲法、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行政、司法、教育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
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和信仰宗教公民的合法權益及正常的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
宗教團體、宗教教職人員和信仰宗教的公民應當堅持愛國主義,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守法律、法規。第六條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應當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行政部門負責本條例的實施。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應當依照各自職責,協助做好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第二章宗教團體第八條本條例所稱宗教團體,是指依法成立的縣以上佛教協會、道教協會、伊斯蘭教協會、天主教愛國會、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天主教教區、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基督教協會以及其他依法成立的宗教團體。第九條成立宗教團體應當依法提出申請,經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行政部門審查同意後,到登記管理機關核准登記,依法取得法人資格。第十條宗教團體應當按照各自的章程開展工作,組織或者協助組織宗教活動,維護宗教教職人員和信仰宗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應當協助人民政府貫徹宗教政策,在信仰宗教的公民中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法制教育。
宗教團體應當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接受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一條宗教團體可以進行宗教文化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出版、印製、發行宗教出版物,應當經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行政部門審核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第十二條宗教團體可以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舉辦以自養為目的的經濟實體和社會公益事業。第三章宗教教職人員第十三條本條例所稱宗教教職人員,是指佛教的比丘、比丘尼、活佛、喇嘛,道教的乾道、坤道,伊斯蘭教的阿訇,天主教的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基督教的牧師、長老等。第十四條宗教教職人員身份由省宗教團體認定和解除,並報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行政部門備案。
經認定並備案的宗教教職人員,由省宗教團體發給證書,方可按照本教規定,在確定的教務活動區域內主持或者從事宗教活動。
未經認定或已被解除宗教教職人員身份者,不得以宗教教職人員身份主持宗教活動。第十五條宗教教職人員可以接受宗教團體、寺觀教堂給予的生活費用,其合法收入受法律保護。第十六條宗教教職人員應邀到確定的教務活動區域以外主持宗教活動,應當事先經當地縣以上宗教團體同意,並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行政部門備案。
外省宗教教職人員到本省主持宗教活動或者任職、兼職的,需經當地有關宗教團體審核、省宗教團體復核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行政部門備案。第四章宗教活動場所第十七條本條例所稱宗教活動場所,是指開展宗教活動的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處所。第十八條設立宗教活動場所,應當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行政部門提出申請,並按規定的程序履行登記手續。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依法進行年檢。
宗教活動場所終止、合並、遷移以及變更登記的,應當向原登記機關辦理手續。第十九條較大規模的修繕、改建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應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同意。涉及文物保護單位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新建、重建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應當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提出意見,經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行政部門審核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第二十條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建立管理組織,實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教務、財務、接待等各項管理制度。
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應當建立安全責任制,防火、防盜、防事故,防止出現禁忌物。

『陸』 宗教事務條例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第三條 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第四條 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

第五條 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

『柒』 2021宗教條例新規定

法律分析:2021宗教條例新發布了《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為了規范宗教教職人員管理,保障宗教教職人員合法權益,根據《宗教事務條例》,制定了《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

法律依據:《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宗教教職人員管理,保障宗教教職人員合法權益,根據《宗教事務條例》,制定本辦法。

『捌』 河北省宗教事務條例

http://www.chinacourt.org/flwk/show.php?file_id=121110

『玖』 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廳的政策法規

國家宗教事務局令
第7號
《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已於2010年1月7日經國家宗教事務局局務會議通過,現予以發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局長 王作安
二○一○年一月十一日
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宗教活動場所的財務行為,加強宗教活動場所的財務管理和監督,維護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宗教事務條例》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宗教活動場所,是指依照《宗教事務條例》等規定依法登記的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以下簡稱寺觀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第三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確保本場所資產安全有效,用於與其宗旨相符的活動以及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第四條 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應當按照《宗教事務條例》、本辦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制定本場所的財務管理制度,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第五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成立財務管理小組,在本場所管理組織的領導下對本場所的財務進行管理。財務管理小組一般由本場所管理組織負責人、會計人員、出納人員等組成。第六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財產、收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哄搶、私分、損毀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處分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財產。第七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登記管理機關依法對宗教活動場所的財務管理進行指導和監督。
第二章 會計制度
第八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等的規定,依法設置會計賬簿,並保證其真實、完整。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主要負責人對本場所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等負責。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強令宗教活動場所會計人員偽造、變造、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會計資料,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 第九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建立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有關資料的檔案,並妥善保管。建檔要求、保管期限、銷毀辦法依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辦理。第十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配備會計人員負責會計事務,或者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代理記賬管理辦法》的規定,委託經依法批准設立從事會計代理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代理記賬。宗教活動場所不具備前款條件的,可委託相關宗教團體的會計人員代理會計事務;或者在登記管理機關的指導下,聯合聘請會計人員代理其會計事務。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第十一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會計、出納和財務管理小組負責人應當由不同的人員擔任,不得相互兼任。宗教活動場所的會計、出納、財務管理小組負責人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近姻親關系以及其他特殊親近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三章 預算管理
第十二條 宗教活動場所一般應當制定本場所的年度預算,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並以適當方式通報當地信教公民。第十三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年度預算由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組成。預算一般應當自求收支平衡,量入為出。
第四章 收入管理
第十四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收入主要包括:(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受的境內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二)提供宗教服務的收入和宗教活動場所門票的收入;(三)經銷宗教用品、宗教藝術品和宗教出版物的收入;(四)從事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和其他社會服務的收入; (五)政府資助;(六)其他合法收入。第十五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所有收入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及時入賬,納入本場所的財務管理。第十六條 宗教活動場所接受境內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並給捐贈者出具財政部門印製的收據或本場所統一印製編號的收據,加蓋本場所印章。接受的捐贈應當及時入賬,捐贈的是實物的,應當按照《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規定核價入賬。宗教活動場所設有捐款箱的,該場所應當指定三人管理捐款箱。捐款箱開啟時三人應當同時在場,當場清點捐款數額,登記並由三人簽字後,交本場所財務管理人員入賬。第十七條 宗教教職人員和其他任何人員不得將宗教活動場所的財物據為己有。宗教教職人員接收的捐贈給宗教活動場所的錢物,應按照本辦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及時入賬。第十八條 政府資助宗教活動場所的專款,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第十九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在銀行開立單位銀行結算賬戶,不得將宗教活動場所資金存入個人銀行結算賬戶。
第五章 支出管理
第二十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收入應當用於與本場所宗旨相符的活動以及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宗教活動場所的支出主要包括:(一)宗教事務支出;(二)基本建設支出;(三)宗教教職人員生活支出及其他工作人員報酬支出;(四)日常性支出;(五)從事公益慈善事業和其他社會服務支出;(六)其他支出。第二十一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支出須經財務小組負責人簽字同意,報本場所管理組織負責人審批,重大支出須經本場所管理組織集體研究同意,需要聽取信教公民意見的,應當徵求信教公民意見。第二十二條 宗教活動場所款項的出借須經本場所管理組織集體研究同意。借方須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款憑證,出借數額較大的,借方應提供擔保或者抵押。第二十三條 宗教活動場所借入款項,應當考慮自身償還能力,經本場所管理組織集體研究同意,保證按期償還。
第六章 資產管理
第二十四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該制定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確保宗教活動場所的財產保值增值。第二十五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資產包括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投資等。第二十六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流動資產是指預期可在一年內(含一年)變現或者耗用的資產,主要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款項、預付賬款、短期投資、存貨和待攤費用等。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加強對流動資產的管理,建立健全現金、銀行存款、應收款項和存貨等流動資產的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第二十七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固定資產是指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五百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八百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並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主要包括房屋和建築物、專用設備、一般設備、交通工具、文物和陳列品、圖書以及其他固定資產。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對固定資產登記造冊,設置固定資產明細賬或固定資產卡片,進行明細核算,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固定資產清查盤點,每年年度終了前進行一次全面清查盤點。對固定資產的盤盈、盤虧,應當及時查明原因,出具書面報告,並經本場所管理組織集體研究同意後在期末結賬前處理完畢。宗教活動場所固定資產的出租、轉讓和報廢應當經本場所管理組織集體研究決定。第二十八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無形資產是指宗教活動場所擁有的不具有實物形態而能為其提供某種權利的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等。宗教活動場所轉讓無形資產,應當經本場所管理組織集體研究決定,取得的收入計入本場所收入。第二十九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定期或者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對資產進行清查盤點,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第三十條 宗教活動場所使用的土地和擁有的房屋應當進行土地使用權屬登記和房屋產權登記。用於宗教活動的房屋、構築物及其附屬的宗教教職人員生活用房不得轉讓、抵押或者作為實物投資。第三十一條 宗教活動場所佔有、使用的文物要依照有關規定妥善保護,不得損毀。
第七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二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定期或者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後三個月內向其登記管理機關提供財務報告,包括資產負債表、業務活動表、現金流量表、接受和使用捐贈情況以及《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規定應當提交的有關附表。宗教活動場所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對宗教活動場所提交的財務報告進行審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指導宗教活動場所進行整改。第三十三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定期以適當方式公布財務收支情況和接受、使用捐贈情況,接受信教公民的監督。信教公民提出的合理的意見和建議,該場所管理組織應當採納。第三十四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財會人員有權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及其他有關規定行使財務監督權,對涉及財務的違法行為,有權提出意見並向本場所登記管理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反映。第三十五條 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的主要負責人和財務管理小組負責人離任時,登記管理機關應當組織對其進行財務審計。宗教活動場所更換財會人員時,應當由本場所管理組織集體研究決定,並監督其辦理交接手續。第三十六條 宗教活動場所注銷或者終止時,應當進行清算。宗教活動場所清算時,應當在其登記管理機關和有關部門的監督指導下,對本場所的財產、債權、債務等進行全面清理,編制財產目錄和債權、債務清單,提出財產作價依據和債權、債務處理辦法,並妥善處理各項遺留問題。清算後的剩餘財產應當用於與本場所宗旨相符的事業。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對宗教活動場所會計事務未作規定的,從《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宗教活動場所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按照《宗教事務條例》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責令改正;情節較重的,責令該場所撤換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情節嚴重的,撤銷該場所的登記。第三十九條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法律規定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章 附則
第四十條 本辦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
委託代理經濟法 發布:2025-01-18 09:45:21 瀏覽:196
司法局三下鄉 發布:2025-01-18 09:44:41 瀏覽:370
堅持統一立法 發布:2025-01-18 09:35:30 瀏覽:236
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2025-01-18 09:31:40 瀏覽:362
司法考試主觀題題型 發布:2025-01-18 09:13:25 瀏覽:816
會計職業道德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8 08:36:27 瀏覽:777
中國古代經濟法判例 發布:2025-01-18 08:20:17 瀏覽:732
公司瞞報收入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08:00:38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