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消防條例
A. 現在都有什麼法律
中國現行法律目錄
(一)憲法及憲法相關法(36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8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2004年)
2.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條例(1954年)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79年,1982年修正、1986年修正、1995年修正、2004年修正)
4.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1979年,1982年修正、1986年修正、1995年修正、2004年修正)
5.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1979年,1983年修正)
6.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1979年,1983年修正)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1980年)
8.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82年)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82年)
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直接選舉的若干規定(1983年)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1984年,2001年修正)
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在沿海港口城市設立海事法院的決定(1984年)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1986年)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1987年)
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授予軍隊離休幹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勛榮譽章的規定》的決定(1988年)
附:關於授予軍隊離休幹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勛榮譽章的規定
16.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1989年)
17.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1989年)
1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1989年)
19.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1990年)
附件一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
附件二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
附件三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全國性法律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1990年)
21.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1990年)
22.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1990年)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1991—年)
24.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1992年)
25.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1992年)
26.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1993年)
附件一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
附件二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
附件三 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全國性法律
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1994年)
28.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1995年,2001年修正)
29.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1995年,2001年修正)
30.中華人民共和國戒嚴法(1996年)
31.中國人民解放軍選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1981年,1996年修訂,修改為現名稱)
32.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1996年)
33.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1998年)
34.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1998年)
35.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1999年)
36.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
(二)民法商法(30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1979年,1990年修正、2001—年修正)
2.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80年,2001年修正)
3.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1982年,1993年修正、2001年修正)
4.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84年,1992年修正、2000年修正)
5.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1985年)
6.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986年)
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1986年,2000年修正)
8.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1986年)
9.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1988年)
1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1988年,2000年修正)
11.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1990年,2001年修正)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1991年,1998年修正)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1992年)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年)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993年)
1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3年,1999年修正、2004年修正)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1995年,2003年修正)
18.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1995年,2004年修正)
19.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1995年)
20.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1995年,2002年修正)
21.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1996年,2004年修正)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1997年)
23.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1998年,2004年修正)
24.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1999年)
25.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1999年)
26.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1999年)
27.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2001年)
28.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02年)
29.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2003年)
30.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2004年)
(三)行政法(76件)
1.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1954年)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國務院關於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的決議(1957年)
附:國務院關於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國務院關於華僑捐資興辦學校辦法的決議(1957年)
附:華僑捐資興辦學校辦法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暫行規定的決議(1957年)
附: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暫行規定
5.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1958年)
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的決議(1978年)
附: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
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國務院關於勞動教養的補充規定》的決議(1979年)
附:國務院關於勞動教養的補充規定
8.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1980年,2004年修正)
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老幹部離職休養的暫行規定》的決議(1980年)
附:國務院關於老幹部離職休養的暫行規定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1982年,1999年修訂)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1982年,1991年修正、2002年修訂)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1996年修正)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1984年,1998年修正)
14.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1984年,2001年修訂)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人境出境管理法(1985年)
1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1985年)
17.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1986年)
18.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1986年,1994年修正)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1986年)
2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1987年,2000年修正)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1987年,1995年修正、2000年修訂)
22.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1987年,1996年修正)
23.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1988年,1994年修正)
24.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1988年)
25.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1988年,2004年修正)
26.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1989年,2004年修訂)
2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
2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1989年)
29.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1990年)
30.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1990年,2000年修正)
3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1992年)
32.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1992年,2002年修訂)
3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1993年)
34.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1993年)
3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1993年)
36.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1994年)
37.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1994年)
38.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1994年)
3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1995年)
4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95年)
41.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1995年)
42.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1995年)
43.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1995年,2004年修訂)
44.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1995年)
4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1996年)
46.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1996年,2001年修正)
47.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1996年)
48.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996年)
49.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1996年)
50.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1996年)
5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1996年)
5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1997年)
5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1997年)
54.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1997年)
55.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1997年)
5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1997年)
57.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1998年)
58.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1998年)
59.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1998年)
6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1999年)
6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1999年)
62.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1999年)
6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2000年)
64.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官法(1988年,1994年修正、2000年修正,修改為現名稱)
6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2001年)
6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2001年)
6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2001年)
68.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2002年)
69.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2002年)
70.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02年)
7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2002年)
7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銜條例(2003年)
73.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2003年)
74.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
7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2003年)
76.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
(四)經濟法(51件)
1.華僑申請使用國有的荒山荒地條例(1955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1958年)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的決議(1980年)
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80年,1993年修正、1999年修正)
5.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
6.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1983年,1996年修正)
7.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84年,1998年修正)
8.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85年,1993年修正、1999年修訂)
9.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1985年,2002年修訂)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1985年)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1986年,2000年修正、2004年修正)
12.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1986年,1996年修正)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86年,1988年修正、1998年修訂、2004年修正)
14.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1986年)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1988年,2002年修訂)
16.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1988年)
17.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1989年,2002年修正)
18.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1990年)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1991年)
20.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1991年)
2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1991年)
22.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1991年)
23.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1992年,工995年修正、2001年修訂)
24.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1993年,2000年修正)
25.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1993年)
26.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1993年,2002年修訂)
27.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1993年)
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1993年)
29.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1994年)
30.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1994年)
31.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1994年,2004年修訂)
32.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1994年)
33.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1994年)
3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1995年,2003年修正)
3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1995年)
36.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1995年)
37.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1996年)
38.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1996年)
3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1997年,1999年修正、2004年修正)
40。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1997年)
4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1997年)
42.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1997年)
43.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1997年)
44.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00年,2004年修正)
45.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
46.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2002年)
47.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2002年)
48.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2003年)
49.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2003年)
(五)社會法(13件)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的決議(1978年)
附: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的決議(1981年)
附: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
3.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1990年)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991年)
5.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年,2001年修正)
6.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1992年)
7.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1992年)
B. 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營業性演出的管理,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需要,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營業性演出,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為公眾舉辦的現場文藝表演活動。第三條營業性演出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第四條國家鼓勵文藝表演團體、演員創作和演出思想性藝術性統一、體現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受人民群眾歡迎的優秀節目,鼓勵到農村、工礦企業演出和為少年兒童提供免費或者優惠的演出。第五條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營業性演出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公安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主管營業性演出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營業性演出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營業性演出的監督管理工作。主體的設立編輯第六條文藝表演團體申請從事營業性演出活動,應當有與其業務相適應的專職演員和器材設備,並向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演出經紀機構申請從事營業性演出經營活動,應當有3名以上專職演出經紀人員和與其業務相適應的資金,並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文化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決定。批準的,頒發營業性演出許可證;不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第七條設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應當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注冊登記,領取營業執照,並依照有關消防、衛生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20日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備案。第八條文藝表演團體變更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營業性演出經營項目,應當向原發證機關申請換發營業性演出許可證,並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演出場所經營單位變更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應當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並向原備案機關重新備案。第九條以從事營業性演出為職業的個體演員(以下簡稱個體演員)和以從事營業性演出的居間、代理活動為職業的個體演出經紀人(以下簡稱個體演出經紀人),應當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注冊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個體演員、個體演出經紀人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20日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備案。第十條外國投資者可以與中國投資者依法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的演出經紀機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不得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外資經營的文藝表演團體,不得設立外資經營的演出經紀機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設立中外合資經營的演出經紀機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中國合營者的投資比例應當不低於51%;設立中外合作經營的演出經紀機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中國合作者應當擁有經營主導權。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的演出經紀機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應當依照有關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的演出經紀機構申請從事營業性演出經營活動,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的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申請從事演出場所經營活動,應當通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向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日內出具審查意見報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審批。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的審查意見之日起20日內作出決定。批準的,頒發營業性演出許可證;不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第十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投資者可以在內地投資設立合資、合作、獨資經營的演出經紀機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演出經紀機構可以在內地設立分支機構。台灣地區的投資者可以在內地投資設立合資、合作經營的演出經紀機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但內地合營者的投資比例應當不低於51%,內地合作者應當擁有經營主導權;不得設立合資、合作、獨資經營的文藝表演團體和獨資經營的演出經紀機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依照本條規定設立的演出經紀機構申請從事營業性演出經營活動,依照本條規定設立的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申請從事演出場所經營活動,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決定。批準的,頒發營業性演出許可證;不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依照本條規定設立演出經紀機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的,還應當遵守我國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演出規范編輯第十二條文藝表演團體、個體演員可以自行舉辦營業性演出,也可以參加營業性組台演出。營業性組台演出應當由演出經紀機構舉辦;但是,演出場所經營單位可以在本單位經營的場所內舉辦營業性組台演出。演出經紀機構可以從事營業性演出的居間、代理、行紀活動;個體演出經紀人只能從事營業性演出的居間、代理活動。第十三條舉辦營業性演出,應當向演出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日內作出決定。對符合本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的,發給批准文件;對不符合本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的,不予批准,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第十四條除演出經紀機構外,其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舉辦外國的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文藝表演團體、個人參加的營業性演出。但是,文藝表演團體自行舉辦營業性演出,可以邀請外國的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文藝表演團體、個人參加。舉辦外國的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文藝表演團體、個人參加的營業性演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有與其舉辦的營業性演出相適應的資金;(二)有2年以上舉辦營業性演出的經歷;(三)舉辦營業性演出前2年內無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記錄。第十五條舉辦外國的文藝表演團體、個人參加的營業性演出,演出舉辦單位應當向演出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提出申請。舉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文藝表演團體、個人參加的營業性演出,演出舉辦單位應當向演出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提出申請;舉辦台灣地區的文藝表演團體、個人參加的營業性演出,演出舉辦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審批機關提出申請。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決定。對符合本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的,發給批准文件;對不符合本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的,不予批准,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第十六條申請舉辦營業性演出,提交的申請材料應當包括下列內容:(一)演出名稱、演出舉辦單位和參加演出的文藝表演團體、演員;(二)演出時間、地點、場次;(三)節目及其視聽資料。申請舉辦營業性組台演出,還應當提交文藝表演團體、演員同意參加演出的書面函件。營業性演出需要變更申請材料所列事項的,應當分別依照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六條規定重新報批。第十七條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提供演出場地,應當核驗演出舉辦單位取得的批准文件;不得為未經批準的營業性演出提供演出場地。第十八條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應當確保演出場所的建築、設施符合國家安全標准和消防安全規范,定期檢查消防安全設施狀況,並及時維護、更新。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制定安全保衛工作方案和滅火、應急疏散預案。演出舉辦單位在演出場所進行營業性演出,應當核驗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的消防安全設施檢查記錄、安全保衛工作方案和滅火、應急疏散預案,並與演出場所經營單位就演出活動中突發安全事件的防範、處理等事項簽訂安全責任協議。第十九條在公共場所舉辦營業性演出,演出舉辦單位應當依照有關安全、消防的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制定安全保衛工作方案和滅火、應急疏散預案。演出場所應當配備應急廣播、照明設施,在安全出入口設置明顯標識,保證安全出入口暢通;需要臨時搭建舞台、看台的,演出舉辦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安全標准搭建舞台、看台,確保安全。第二十條審批臨時搭建舞台、看台的營業性演出時,文化主管部門應當核驗演出舉辦單位的下列文件:(一)依法驗收後取得的演出場所合格證明;(二)安全保衛工作方案和滅火、應急疏散預案;(三)依法取得的安全、消防批准文件。第二十一條演出場所容納的觀眾數量應當報公安部門核准;觀眾區域與緩沖區域應當由公安部門劃定,緩沖區域應當有明顯標識。演出舉辦單位應當按照公安部門核準的觀眾數量、劃定的觀眾區域印製和出售門票。驗票時,發現進入演出場所的觀眾達到核准數量仍有觀眾等待入場的,應當立即終止驗票並同時向演出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公安部門報告;發現觀眾持有觀眾區域以外的門票或者假票的,應當拒絕其入場並同時向演出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公安部門報告。第二十二條任何人不得攜帶傳染病病原體和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腐蝕性等危險物質或者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器具進入營業性演出現場。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應當根據公安部門的要求,配備安全檢查設施,並對進入營業性演出現場的觀眾進行必要的安全檢查;觀眾不接受安全檢查或者有前款禁止行為的,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有權拒絕其進入。第二十三條演出舉辦單位應當組織人員落實營業性演出時的安全、消防措施,維護營業性演出現場秩序。演出舉辦單位和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發現營業性演出現場秩序混亂,應當立即採取措施並同時向演出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公安部門報告。第二十四條演出舉辦單位不得以政府或者政府部門的名義舉辦營業性演出。營業性演出不得冠以「中國」、「中華」、「全國」、「國際」等字樣。營業性演出廣告內容必須真實、合法,不得誤導、欺騙公眾。第二十五條營業性演出不得有下列情形:(一)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三)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侵害民族風俗習慣,傷害民族感情,破壞民族團結,違反宗教政策的;(四)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五)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六)宣揚淫穢、色情、邪教、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七)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八)表演方式恐怖、殘忍,摧殘演員身心健康的;(九)利用人體缺陷或者以展示人體變異等方式招徠觀眾的;(十)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情形。第二十六條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演出舉辦單位發現營業性演出有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禁止情形的,應當立即採取措施予以制止並同時向演出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報告。第二十七條參加營業性演出的文藝表演團體、主要演員或者主要節目內容等發生變更的,演出舉辦單位應當及時告知觀眾並說明理由。觀眾有權退票。演出過程中,除因不可抗力不能演出的外,演出舉辦單位不得中止或者停止演出,演員不得退出演出。第二十八條演員不得以假唱欺騙觀眾,演出舉辦單位不得組織演員假唱。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為假唱提供條件。演出舉辦單位應當派專人對演出進行監督,防止假唱行為的發生。第二十九條營業性演出經營主體應當對其營業性演出的經營收入依法納稅。演出舉辦單位在支付演員、職員的演出報酬時應當依法履行稅款代扣代繳義務。第三十條募捐義演的演出收入,除必要的成本開支外,必須全部交付受捐單位;演出舉辦單位、參加演出的文藝表演團體和演員、職員,不得獲取經濟利益。第三十一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偽造、變造、出租、出借或者買賣營業性演出許可證、批准文件或者營業執照,不得偽造、變造營業性演出門票或者倒賣偽造、變造的營業性演出門票。監督管理編輯第三十二條除文化主管部門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對體現民族特色和國家水準的演出給予補助外,各級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門不得資助、贊助或者變相資助、贊助營業性演出,不得用公款購買營業性演出門票用於個人消費。第三十三條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營業性演出的監督管理。演出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對外國的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文藝表演團體、個人參加的營業性演出和臨時搭建舞台、看台的營業性演出,應當進行實地檢查;對其他營業性演出,應當進行實地抽樣檢查。第三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充分發揮文化執法機構的作用,並可以聘請社會義務監督員對營業性演出進行監督。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可以採取電話、手機簡訊等方式舉報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並保證隨時有人接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接到社會義務監督員的報告或者公眾的舉報,應當作出記錄,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調查、處理,並自處理完畢之日起7日內公布結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對作出突出貢獻的社會義務監督員應當給予表彰;公眾舉報經調查核實的,應當對舉報人給予獎勵。第三十五條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營業性演出經營主體的經營活動信用監管制度,建立健全信用約束機制,並及時公布行政處罰信息。第三十六條公安部門對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批準的營業性演出,應當在演出舉辦前對營業性演出現場的安全狀況進行實地檢查;發現安全隱患的,在消除安全隱患後方可允許進行營業性演出。公安部門可以對進入營業性演出現場的觀眾進行必要的安全檢查;發現觀眾有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禁止行為的,在消除安全隱患後方可允許其進入。公安部門可以組織警力協助演出舉辦單位維持營業性演出現場秩序。第三十七條公安部門接到觀眾達到核准數量仍有觀眾等待入場或者演出秩序混亂的報告後,應當立即組織採取措施消除安全隱患。第三十八條承擔現場管理檢查任務的公安部門和文化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進入營業性演出現場,應當出示值勤證件。第三十九條文化主管部門依法對營業性演出進行監督檢查時,應當將監督檢查的情況和處理結果予以記錄,由監督檢查人員簽字後歸檔。公眾有權查閱監督檢查記錄。第四十條文化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向演出舉辦單位、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索取演出門票。第四十一條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對在農村、工礦企業進行演出以及為少年兒童提供免費或者優惠演出表現突出的文藝表演團體、演員,應當給予表彰,並採取多種形式予以宣傳。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對適合在農村、工礦企業演出的節目,可以在依法取得著作權人許可後,提供給文藝表演團體、演員在農村、工礦企業演出時使用。文化主管部門實施文藝評獎,應當適當考慮參評對象在農村、工礦企業的演出場次。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在農村、工礦企業演出的文藝表演團體、演員給予支持。第四十二條演出行業協會應當依照章程的規定,制定行業自律規范,指導、監督會員的經營活動,促進公平競爭。法律責任編輯第四十三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予以取締,沒收演出器材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8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萬元的,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違反本條例第六條、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擅自從事營業性演出經營活動的;(二)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第十四條規定,超范圍從事營業性演出經營活動的;(三)違反本條例第八條第一款規定,變更營業性演出經營項目未向原發證機關申請換發營業性演出許可證的。違反本條例第七條、第九條規定,擅自設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或者擅自從事營業性演出經營活動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予以取締、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三條、第十五條規定,未經批准舉辦營業性演出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責令停止演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8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萬元的,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營業性演出許可證。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第三款規定,變更演出舉辦單位、參加演出的文藝表演團體、演員或者節目未重新報批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變更演出的名稱、時間、地點、場次未重新報批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為未經批準的營業性演出提供場地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萬元的,並處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偽造、變造、出租、出借、買賣營業性演出許可證、批准文件,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營業性演出許可證、批准文件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8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萬元的,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原取得的營業性演出許可證、批准文件,予以吊銷、撤銷;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四十六條營業性演出有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禁止情形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責令停止演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8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萬元的,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營業性演出許可證;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由公安部門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演出舉辦單位發現營業性演出有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禁止情形未採取措施予以制止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公安部門依據法定職權給予警告,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未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報告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公安部門依據法定職權給予警告,並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七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演出舉辦單位、文藝表演團體、演員,由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布;演出舉辦單位、文藝表演團體在2年內再次被公布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營業性演出許可證;個體演員在2年內再次被公布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一)非因不可抗力中止、停止或者退出演出的;(二)文藝表演團體、主要演員或者主要節目內容等發生變更未及時告知觀眾的;(三)以假唱欺騙觀眾的;(四)為演員假唱提供條件的。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和第(三)項所列行為之一的,觀眾有權在退場後依照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規定要求演出舉辦單位賠償損失;演出舉辦單位可以依法向負有責任的文藝表演團體、演員追償。有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和第(三)項所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本條第一款第(四)項所列行為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八條以政府或者政府部門的名義舉辦營業性演出,或者營業性演出冠以「中國」、「中華」、「全國」、「國際」等字樣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萬元的,並處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營業性演出許可證。營業性演出廣告的內容誤導、欺騙公眾或者含有其他違法內容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發布,並依法予以處罰。第四十九條演出舉辦單位或者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在募捐義演中獲取經濟利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依據各自職權責令其退回並交付受捐單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依據各自職權處違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並由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布違法行為人的名稱或者姓名,直至由原發證機關吊銷演出舉辦單位的營業性演出許可證。文藝表演團體或者演員、職員在募捐義演中獲取經濟利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依據各自職權責令其退回並交付受捐單位。第五十條違反本條例第八條第一款規定,變更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未向原發證機關申請換發營業性演出許可證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違反本條例第七條第二款、第八條第二款、第九條第二款規定,未辦理備案手續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五十一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部門或者公安消防機構依據法定職權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違反本條例安全、消防管理規定的;(二)偽造、變造營業性演出門票或者倒賣偽造、變造的營業性演出門票的。演出舉辦單位印製、出售超過核准觀眾數量的或者觀眾區域以外的營業性演出門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門依據各自職權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萬元的,並處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嚴重後果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營業性演出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五十二條演出場所經營單位、個體演出經紀人、個體演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依據各自職權責令其停止營業性演出經營活動,並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吊銷營業執照。其中,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有其他經營業務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其辦理變更登記,逾期不辦理的,吊銷營業執照。第五十三條因違反本條例規定被文化主管部門吊銷營業性演出許可證,或者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或者責令變更登記的,自受到行政處罰之日起,當事人為單位的,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5年內不得擔任文藝表演團體、演出經紀機構或者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當事人為個人的,個體演員1年內不得從事營業性演出,個體演出經紀人5年內不得從事營業性演出的居間、代理活動。因營業性演出有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禁止情形被文化主管部門吊銷營業性演出許可證,或者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或者責令變更登記的,不得再次從事營業性演出或者營業性演出的居間、代理、行紀活動。因違反本條例規定2年內2次受到行政處罰又有應受本條例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應當從重處罰。第五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門非法資助、贊助,或者非法變相資助、贊助營業性演出,或者用公款購買營業性演出門票用於個人消費的,依照有關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的行政法規的規定責令改正。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第五十五條文化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職責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附則編輯第五十六條民間游散藝人的營業性演出,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參照本條例的規定製定具體管理辦法。第五十七條本條例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1997年8月11日國務院發布的《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C. 中國消防協會的管理辦法
中國消防協會會員管理辦法
第一條到第七條
第一條
根據《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組織通則(試行)》和《中國消防協會章程》,為貫徹黨中央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樹立會員發展是關鍵、管理是手段、服務是目的的思想,加強協會與會員的聯系與溝通,全面落實會員的權利與義務。
確立以人為本、會員為主體的組織體制;建立並完善會員發展、管理和服務的制度;實現會員信息網路化,拓寬為會員服務的內容和方式;增強對會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努力使協會成為會員之家。
第三條
凡擁護《中國消防協會章程》,符合會員條件,自願申請入會的單位和個人,經協會各分支機構、地方消防協會、單位會員、個人會員等推薦介紹,填寫《中國消防協會單位會員申請表》或《中國消防協會個人會員申請表》,經協會常務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授權的協會會長辦公會議審議批准,即成為中國消防協會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
第四條
本協會會員分為個人會員、外籍會員、名譽會員、單位會員。
第五條
會員條件
(一)個人會員:自願申請加入本會、已獲得中級或相當於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職務的消防科技人員或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專以上或相當於大專以上學歷,熱心消防事業、積極支持協會工作的各界人士。
(二)外籍會員:在消防學術上有較高成就,對我國友好,並願與本協會聯系、交往、合作的外籍消防科技和消防專業工作者及知名人士。
(三)單位會員:具有一定數量的消防科技人員和消防專業工作人員,並願意參加和支持本協會活動的群眾團體以及消防科研、生產、教學、設計、施工等企業、事業單位(含經我國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在境內成立的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的消防企業,含港、澳、台商獨資、合資企業)。
第六條
會員入會程序
(一)個人會員:協會直接發展個人會員。申請入會的個人直接登錄中國消防網中國消防協會會員系統,按照系統提示在網上填寫入會申請表,並按照要求向協會寄送個人入會資料;
委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消防協會發展個人會員,各地發展的會員具有中國消防協會會籍,會費由地方消防協會收繳使用,同時對會員進行管理並提供服務。會員證由中國消防協會按照中國科協的要求統一編號、印製、發放,各地協會每半年通過網路向我會報送一次新發展的個人會員名單。
(二)外籍會員:本人有加入中國消防協會的意願,經本協會1名理事或2名會員介紹或推薦,由協會辦公室將其資料報經協會主管單位審核同意後,填寫《中國消防協會外籍會員申請表》,經常務理事會審議批准,並報協會業務主管單位備案。
(三)名譽會員:對消防科學技術有重要貢獻,具有較高威望,熱心參加或協助組織本協會活動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其他知名人士,經本協會2名常務理事提名推薦,常務理事會議批准,可授予名譽會員稱號,並報協會業務主管單位備案。
(四)單位會員:申請入會的單位,直接上中國消防網,進入中國消防協會會員系統,按照系統提示提出入會申請,並在網上填寫《中國消防協會單位會員申請表》,提交成功後列印,另附單位簡介、營業執照、資質證書復印件或國家授權部門批准成立的有關有效證件的復印件,寄送中國消防協會辦公室,由協會常務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授權的協會會長辦公會議批准。
(五)協會辦公室受理會員入會申請,負責提交常務理事會授權的協會會長辦公會議審批。對批准入會的會員,協會辦公室書面通知入會會員單位,分期 「召開新入會單位會員負責人座談會」並發給單位會員證書和牌匾。
對不具備入會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及時給予答復。
第七條
新會員的名單分別在「中國消防網站」和「中國消防協會通訊」上公布。中國消防協會同時向會員所選擇的專業委員會、行業分會提供會員名單,以便專業委員會、行業分會組織會員開展活動。
第八條到第十四條
第八條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本協會內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對本協會各項工作的建議權、批評權、監督權;
(三)參加本協會的有關活動;
(四)優先、優惠獲得本協會的有關資料和其他服務;
(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外籍會員、名譽會員不享有本協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第九條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協會章程,執行協會決議;
(二)維護本協會合法權益;
(三)完成本協會交辦的工作,參加和支持本協會的活動;
(四)遵守共同商定的行規行約;
(五)向本協會反映有關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六)按時按規定交納會費。
第十條
會員管理
(一)會員實行分類分級管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消防協會發展的個人會員,具有中國消防協會的會籍,日常管理由地方消防協會負責,會費由地方消防協會收繳;中國消防協會直接發展的會員,會費由中國消防協會收繳;
(二)會費標准及交納辦法
1、個人會員:境內會員每年30元;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會員每年50美元;外籍會員每人每年100美元。
2、單位會員:事業性質單位每年會費1000元;企業性質單位每年會費3000元;
(三)會費交納時間:每年第一季度為統一交納會費時間。
(四)會費交納辦法:
1、通過銀行匯款。
2、直接到協會辦公室交納。
第十一條
為會員服務
(一)中國消防協會向會員提供以下基本服務
1、免費向會員寄送《中國消防協會通訊》;
2、個人會員憑會員證復印件可優惠訂閱中國消防協會主辦的《中國消防》(半月刊)、《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月刊)、《消防科學與技術》(月刊)刊物;單位會員每月免費贈獲一本《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月刊),其他兩本可優惠訂閱;
3、協會主辦的刊物,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刊登會員的稿件,會員要在稿件上註明單位會員(個人會員)證號碼;
4、免費進入協會網站查閱信息;
5、在《中國消防協會通訊》上宣傳會員的成就和貢獻;
6、優先參加協會承辦的各種學術會議,憑會員證優惠注冊費15%;
7、組織會員出國訪問、考察,出席國際會議,出國進修或參加國際學術組織;
8、以優惠的方式向會員提供信息和咨詢服務;
9、其他方面的服務。
(二)專業委員會、行業分會所提供的服務。
第十二條
會員違章處理
會員1年不交納會費,經提示後仍不予理睬者,視為自動退會。
第十三條
本辦法自2010年7月8日五屆九次常務理事會會議審議通過起施行。2002年9月20日四屆三次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的《中國消防協會會員接納暫行辦法》同時作廢。
第十四條
本《辦法》由協會辦公室負責解釋。
D. 國家有哪些法律分為幾大類詳細點 謝謝!!!
當代中國法律淵源是以憲法為核心的制定法形式,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淵源可分為以下幾類:
1、憲法
憲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依特別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法。憲法是集中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規定國家制度、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其主要功能是制約和平衡國家權力,保障公民權利。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國最高的法律淵源。憲法主要由兩個方面的基本規范組成,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二是其它附屬的憲法性文件,主要包括:主要國家機關組織法、選舉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國籍法、國旗法、國徽法、保護公民權利法及其他憲法性法律文件。
2、法律
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即狹義的法律,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法律分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非基本法律、專門法)兩類。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帶有普遍性的社會關系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統稱,如刑法、民法、訴訟法以及有關國家機構的組織法等法律。一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某種具體社會關系或其中某一方面內容的規范性文件的統稱。其調整范圍較基本法律小,內容較具體,如商標法、文物保護法等。
3、最高行政機關的行政法規和法規性文件
行政法規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就有關執行法律和履行行政管理職權的問題,以及依據全國人大的特別授權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但高於地方性法規和法規性文件。
4、地方國家機關的地方性法規和法規性文件
地方性法規是指依法由有地方立法權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就地方性事務以及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需要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較大的市,指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地方性法規只在本轄區內有效。
5、規章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稱規章。內容限於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的規定,以及相關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根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其適用范圍是該民族自治地方。
7、特別行政區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憲法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特別行政區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特別行政區同中央的關系是地方與中央的關系。但特別行政區享有一般地方所沒有的高度自治權,包括依據全國人大制定的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所享有的立法權。特別行政區的各類法的形式,是我國法律的一部分,是我國法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制定的法律也是我國法的淵源。
8、國際條約
國際條約指我國與外國締結、參加、簽訂、加入、承認的雙邊、多邊的條約、協定和其他具有條約性質的文件(國際條約的名稱,除條約外還有公約、協議、協定、議定書、憲章、盟約、換文和聯合宣言等)。這些文件的內容除我國在締結時宣布持保留意見不受其約束的以外,都與國內法具有一樣的約束力,所以也是我國法的淵源。
E. 關於消防的資料
消防」即預防和撲滅火災的意思。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消防歷史,但「消防」最早並不是我們創造的。「消防」是二十世紀從日本引進的,是一個外來語。
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國處於工業化初始階段,火災直接損失相應也比較低。20世紀50年代火災直接損失平均每年約0.6億元(不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數據,也不包括森林、草原、軍隊和礦井地下火災。以下同)。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火災損失也相應增加:60年代平均每年火災直接損失為1.4億元;70年代年均火災損失近2.4億元;80年代平均每年為3.2億元。到了20世紀90年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已處於工業化發展中期階段,城市化水平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火災損失也急速上升:20世紀90年代火災直接損失平均每年為10.6億元;21世紀前五年間的年均火災損失達15.5億元,為20世紀80年代年均火災損失的4.84倍。 我國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堅持專門機關與群眾相結合的原則。消防工作由國務院領導,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公安部對全國消防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工作實施監督管理,並由本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負責實施。
消防隊伍
我國消防隊伍,是以公安現役消防隊伍為主體,地方政府專職消防隊伍和企事業專職消防隊伍為補充,其它多種形式消防力量並存的消防保衛力量體系。 1、公安消防隊伍。公安消防部隊是公安機關的組成部分,目前總員額近124657人,實行現役制,列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序列,享受中國人民解放軍同等待遇,是中國火災預防和滅火救援的主力軍。 註:在部分經濟較發達地區,地方政府採取增加行政公安編制建立非現役公安消防隊伍,人員享受人民警察待遇,全國目前共有950多人。 2、地方政府專職消防隊伍。按照「政府投資、多種體制、公開招聘、公安管理」的形式,以合同制用工方式招收專職消防隊員,組建地方政府專職消防隊,約1萬多人。 3、企事業單位專職消防隊伍。在機場、港口、油田、電廠和其他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大型企業、事業單位設有專職消防隊,目前全國共有7.6萬人,主要擔負本單位內部的消防保衛任務,
編輯本段消防工作概況
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國處於工業化初始階段,火災直接損失相應也比較低。20世紀50年代火災直接損失平均每年約0.6億元(不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數據,也不包括森林、草原、軍隊和礦井地下火災。以下同)。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火災損失也相應增加:60年代平均每年火災直接損失為1.4億元;70年代年均火災損失近2.4億元;80年代平均每年為3.2億元。到了20世紀90年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已處於工業化發展中期階段,城市化水平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火災損失也急速上升:20世紀90年代火災直接損失平均每年為10.6億元;21世紀前五年間的年均火災損失達15.5億元,為20世紀80年代年均火災損失的4.84倍。 我國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堅持專門機關與群眾相結合的原則。消防工作由國務院領導,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公安部對全國消防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工作實施監督管理,並由本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負責實施。
消防隊伍
我國消防隊伍,是以公安現役消防隊伍為主體,地方政府專職消防隊伍和企事業專職消防隊伍為補充,其它多種形式消防力量並存的消防保衛力量體系。 1、公安消防隊伍。公安消防部隊是公安機關的組成部分,目前總員額近124657人,實行現役制,列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序列,享受中國人民解放軍同等待遇,是中國火災預防和滅火救援的主力軍。 註:在部分經濟較發達地區,地方政府採取增加行政公安編制建立非現役公安消防隊伍,人員享受人民警察待遇,全國目前共有950多人。 2、地方政府專職消防隊伍。按照「政府投資、多種體制、公開招聘、公安管理」的形式,以合同制用工方式招收專職消防隊員,組建地方政府專職消防隊,約1萬多人。 3、企事業單位專職消防隊伍。在機場、港口、油田、電廠和其他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大型企業、事業單位設有專職消防隊,目前全國共有7.6萬人,主要擔負本單位內部的消防保衛任務。
消防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已經頒布施行消防法律、規章20餘部,國家消防規范、國家和行業技術標准200餘部,地方性消防法規60餘部,初步形成了以《消防法》為基本法律,以消防法規和技術規范、標准以及地方性消防法規相配套的消防法規體系。 1、消防法律。1998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同年9月1日起施行。《消防法》分為總則、火災預防、消防組織、滅火救援、法律責任和附則共六章五十四條。為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消防法》正在修訂之中。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2008年10月28日修訂通過並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2、地方性消防法規。除國家立法以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消防法》的原則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多數頒布了地方性消防法規。 3、部門規章。近年來,公安部先後頒布了與《消防法》相配套的《建築工程消防監督審核管理規定》、《火災事故調查規定》、《消防監督檢查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部門規章。 4、消防技術標准。全國消防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接受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局(即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的組織領導,下設九個分委員會,負責制修訂和審查各類消防技術標准草案。消防技術標准經消防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審定後,報送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局或公安部技術監督委員會批准,作為國家標准(GB)或行業標准(GA)公布施行。現已頒布施行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達250多項。 註:九個分委員會為:①術語、符號、標記和分類;②固定滅火系統;③滅火劑;④消防車、泵;⑤消防器具、配件;⑥火災報警系統和電氣防火、消防通訊;⑦防火材料;⑧建築構件耐火性能;⑨消防管理。 工程建設類消防技術標准主要由公安部消防局組織制定,經建設部批准後,作為國家標准(GB),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建設部聯合發布施行。其中重要的有《建築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建築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等。另外,還有由公安部消防局與有關方面共同制訂的如《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等許多專項設計規范。
消防工作內容
1、防監督管理 對各類建築工程進行監督管理。按照《消防法》的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建築內部裝修和用途變更的建築工程都必須按照國家建築工程消防技術標准進行設計。建設單位應將有關消防設計圖紙及有關資料報送當地公安消防機構審核批准方可施工;竣工時,經公安消防機構驗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實施日常的消防監督檢查。按照《消防法》規定,公安消防機構對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規的情況依法進行監督檢查。對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進行監督抽查。此外,舉辦具有火災危險的大型群眾性活動前以及公眾聚集場所使用或者開業前也應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建築工程消防設計審核、驗收等監督檢查不得收取費用。工作人員在進行監督檢查時,應當出示證件。對檢查發現的火災隱患,依法責令立即改正或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予以處罰。 對各種消防產品質量實施監督管理。消防產品是涉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參照國際通行做法,對各種消防產品制訂了市場准入制度。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內外消防產品都應遵守市場准入制度。目前中國對消防車、火災報警設備、消防水帶、自動噴水滅火設備等4類12種產品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3C)制度;對防火門、滅火器等9類53種產品實施型式認可制度;其它消防產品實施強制檢驗制度。公安部消防產品合格評定中心目前具體承擔強制性產品認證、型式認可及准入制度的評價工作,四個國家級消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承擔強制檢驗工作。即:國家固定滅火系統和耐火構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消防裝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消防電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防火建築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有關人員應持證上崗。進行電焊、氣焊等具有火災危險的作業人員和自動消防系統的操作人員,必須經培訓、考試合格後持證上崗。 2、滅火和搶險救援 按照《消防法》的規定,公安消防部隊除保證完成火災撲救工作外,還應當參加其他災害和事故的搶險救援工作。2006年5月,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消防工作的意見》,要求「充分發揮公安消防隊作為應急搶險救援專業力量的骨幹作用」,進一步明確了「公安消防隊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除完成火災撲救任務外,要積極參加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危險化學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災害、建築坍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空難、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眾遇險事件的救援工作,並參與配合處置水旱、氣象、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自然災害,礦山、水上事故,重大環境污染、核與輻射事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3、火災事故調查與火災統計 火災事故調查。《消防法》對火災事故調查做出了明確規定,公安部還發布了《火災事故調查規定》,對火災事故調查的職責任務、工作程序和方法作出了明確規定。為客觀、公正、科學地認定火災原因提供技術支持,成立了公安部消防局天津火災物證鑒定中心和公安部消防局沈陽火災物證鑒定中心。公安部成立了國家級火災事故調查專家組,由多個學科的專家組成。其主要任務是受公安部指派或經公安部同意,協助、指導各地及有關部門的火災事故調查工作,對火災原因提出鑒定意見;參與研究和制定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發展規劃、技術規范和標准;收集、研究國內外火災事故調查信息;接受火災事故調查技術咨詢、培訓等。 火災統計。按照火災分類標准,我國火災分為特大火災、重大火災和一般火災。具有下列標准之一的火災為特大火災: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數,下同);重傷20人以上;死亡、重傷20人以上;受災50戶以上;直接財產損失100萬元以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災為重大火災;死亡3人以上;重傷10人以上;死亡、重傷10人以上;受災30戶以上;直接財產損失30萬元以上。不具備有前兩項情形的火災為一般火災。
公共消防設施和消防通信及消防裝備
消防隊(站)的規劃和布局
消防站分為普通消防站和特勤消防站兩類,普通消防站分為一級普通消防站和二級普通消防站。城市必須設立一級普通消防站;地級以上城市(含)以及經濟較發達的縣級城市應當設特勤消防站;城市建成區內設置一級普通消防站確有困難的區域,經論證可設二級普通消防站;有任務需要的城市可設水上消防站、航空消防站等專業消防站。城市規劃區內消防站的布局,一般應以接到出動指令後5分鍾內消防隊可以到達責任區邊緣為原則確定。消防站的轄區面積按下列原則確定:普通消防站一般不應大於7平方公里,設在近郊區的普通消防站仍以接到出動指令後5分鍾內消防隊可以到達責任區邊緣為原則確定,其轄區面積不應大於15平方公里。也可針對城市火災風險,通過評估方法確定消防站轄區面積。截止2005年底,全國共建有公安消防隊(站)3032個,其中,一級普通消防站2445個、二級普通消防站246個、特勤消防站263個、其他類型消防站78個。
消防裝備建設情況
消防裝備分為車輛裝備、器材裝備和個人防護裝備三部分。按照城市消防隊(站)建設標准,一級消防站應配備消防車4-5輛,二級站應配備消防車2-3輛,特勤站應配備消防車7-10輛;器材裝備和個人防護裝備按消防隊(站)等級和人員編制情況配備。目前,實有消防車14766輛,大部分以常規滅火車輛為主,大約占總數65%;搶險救援消防車2200輛,約占總數15%。「十一五」期間,消防車總數將達到23266輛左右,每年增加1700輛。
消防通信
全國地、市級以上城市都建有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119」消防指揮中心(火災報警電話為119)。近年來,許多大中城市建立了功能齊全、技術先進的消防通信指揮系統,主要包括火災報警及接收、火警辨識、編制出動方案、下達出動命令、力量調度、現場通信保障和消防信息管理等功能。
室內消防系統
室內消防系統指安裝在室內,用以撲滅發生在建築物內初起的火災的設施系統。它主要有室內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消防系統、水霧滅火系統、泡沫滅火系統、二氧化碳滅火系統、鹵代烷滅火系統、乾粉滅火系統、七氟丙烷滅火系統及氣溶膠滅火系統等。根據火災統計資料證明,安裝室內消防系統是有效的和必要的安全措施。
消防報警系統
1、火災探測器
火災探測器具體包括 感溫火災探測器、感煙火災探測器、復合式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紫外火焰火災探測器、可燃氣體火災探測器、紅外對射火災探測器。
2、報警按鈕
報警按鈕包括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消火栓按鈕。
3、報警器
報警器包括火災 聲報警器、火災光報警器、火災聲光報警器。
4、火災報警控制器
火災報警控制器包括報警主機、CRT顯示器、直接控制盤、匯流排制操作盤、電源盤,消防電話總機、消防應急廣播系統。
消防科技與消防產業
消防科技
我國消防科學技術研究主要涉及火災科學、消防技術與消防軟科學等領域,我國消防科研的主要機構是公安部直屬的天津、上海、沈陽、四川消防研究所。四個消防研究所研究方向分別是:天津所主要負責火災基礎理論、消防工程技術、消防規范、消防信息、耐火構件、滅火劑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上海所主要負責滅火理論、消防裝備、滅火技術與戰術、火場防護技術等方面的研究;沈陽所主要負責火災探測理論、自動報警技術、消防通訊等方面的研究;四川所主要負責建築火災理論、建築防火技術、材料阻燃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來,還開展了哈龍替代技術的研究。此外,在一些大學和相關研究機構里,近幾年陸續建立了一些消防科研機構。在林業、煤炭、石油化工、船舶製造檢驗等部門也設立了為本部門本行業服務的消防科研機構。一些大型消防企業里也設有產品開發設計研究機構。
消防產業
全國消防產品生產企業近4000家,能夠生產包括消防車、自動火災報警、固定滅火設備在內的21大類、800多個品種、9000多個規格的消防產品,基本能夠滿足我國防火、滅火工作的需要。打破行業壟斷後,一批國家骨幹企業加入消防產品生產行業,一些過去主要依賴進口的產品,也基本實現了國產化。
消防院校及教育宣傳培訓
消防院校
全國共設有消防院校5所,其中部屬高等院校1所,即: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設在河北省廊坊市);初級消防指揮學校4所,即:昆明、西安、烏魯木齊消防指揮學校和南京消防士官學校;另設一個高級警官培訓基地,即:公安部消防局天津警官培訓基地。這些院校有的以學歷教育為主,有的承擔部隊警官培訓和函授學歷教育,有的承擔士官培訓任務。另外,各省市區也設有培訓基地,除負責本地區消防警官、士兵業務、技能的短期培訓外,還承擔社會上各企業單位專、兼職消防人員的培訓。
教育培訓
公安消防部隊的教育訓練採取部隊訓練與院校教育相結合的培訓體系。消防部隊的教育訓練包括新兵訓練、士兵的經常性訓練,士兵晉升班長和士官晉級前的集中培訓,培養生長幹部的院校教育,地方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的入警培訓,幹部晉職與專業培訓,高級警官的輪訓等。從事建築工程消防審核、消防監督檢查、火災原因調查和滅火救援等崗位的消防人員,必須經過考試取得資格證書後方可上崗。
社會消防宣傳
各級公安消防機構都設有宣傳部門和專職消防宣傳人員。各地主流新聞媒體普遍開辦了消防專版、專欄、專題節目。同時,還利用消防專業報刊、網站開展消防宣傳。目前,全國性的消防專業報刊有《中國消防》雜志和《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全國有各類消防專業網站400多個,較有影響的是公安部消防局主辦的「中國消防在線」和中國消防協會主辦的「中國消防網」。
消防常識
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消防工作網路。 國務院領導全國的消防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工作。 公安消防部隊是納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序列,同時又是公安機關的一個警種,執行中國人民解放軍共同條例和《兵役法》、《現役軍官法》,享受現役軍人同等待遇,可以說既是軍人也是警察。部隊主要擔負滅火救災、搶險救援、反恐處突和社會救助等任務,是大型災害的第一出動力量,也是和平時期戰損率最高的部隊。公安消防部隊最高機關是公安部消防局(公安部7局),
各省最高消防機關為公安廳消防局(公安廳7處),也稱XX省消防總隊、XX省消防局。市級消防機關為XX市公安局消防分局,也稱XX市消防支隊。支隊下屬大隊,也稱XX分局消防科。消防大隊下屬各中隊,以街道名稱命名,比如廣場中隊、高新區中隊等
F. 澳門威尼斯人酒店入住人數問題
呵呵,我來給你回答。酒店客房接受最多兩人入住,第三人如果是兒童(12歲以下)是免費的,如果超過這個年齡的話就收額外的500+15%,第四人不可以住,違反消防安全條例。如上,雙人床房住兩人是不額外收費的。
G. 中國籍小型船舶航行香港、澳門地區安全監督管理規定(96修正)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航行香港、澳門地區中國籍小型船舶(以下簡稱船舶)的監督管理,保障船舶、旅客、船員和貨物的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航行香港、澳門地區的下列中國籍船舶:
(一)500總噸以下機動船舶;
(二)各種非機動運輸船舶。第三條船舶從事內地至香港、澳門地區的運輸,必須經交通部或交通部授權的省、自治區交通廳批准。第四條船舶航行與停泊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水上交通安全和環境保護的規定。在香港、澳門期間還應遵守香港、澳門地區的有關法律。第五條航行香港、澳門地區的船舶,其技術條件必須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檢驗局的有關規范,且應持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檢驗局規定的有效船舶證書。第六條航行香港、澳門地區的海船和300總噸以上的內河船舶,應配備無線電台。第七條航行香港、澳門地區五十總噸以上的機動船舶,應持有中英文對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國籍證書》,非機動船舶及五十總噸以下的機動船舶,應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執照》。
船舶航行必須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第八條船舶所有人、經營人應為每一船舶配備足以保障船舶安全的合格船員。
船長、輪機長、駕駛員(正、副駕長)、輪機員(正、副司機)、報(話)務員、電機員必須通過交通部授權的港務監督(含港航監督,下同)組織的考試,持有該機構簽發的與所服務船舶種類、等級及職務相符合的適任證書。
所有船員均應持有港務監督簽發的《船員服務簿》。第九條持有B類海船船員適任證書的船員和持有由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地港務監督簽發的C類海船船員適任證書的船員以及持有珠江水系內河船舶船員適任證書的船員,必須通過原發證機關加試「港澳港口規章」,並由該機關在適任證書上簽注「適用港澳航線」後,方可上船任職。
持有上款所述內河船舶船員適任證書的船員,還須同時加考海上航行的必備知識。
海船船員必須完成「船舶消防」、「救生艇、筏操縱」、「海上求生」、「海上急救」專業訓練,並持有港務監督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專業訓練合格證》。第十條船舶應備有港務監督頒發的《船舶安全檢查記錄簿》或《內河船舶安全檢查記錄簿》,並接受港務監督的安全檢查。第十一條船舶預計進出口時間確定後,應提前向港務監督報告,並由港務監督通知各檢查單位實施檢查。第十二條內地航行香港、澳門地區的船舶,就近在一類開放港口口岸或可進行船舶全部出境檢查的二類開放港口口岸接受檢查,由國家設置或授權的港務監督機構簽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航行船舶出口岸許可證》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航行船舶定期出口岸許可證》。第十三條由香港、澳門航行內地的船舶,就近在一類開放港口口岸或可進行船舶全部入境檢查的二類開放港口口岸接受檢查。檢查工作由國家設置或授權的港務監督機構負責。第十四條已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航行船舶出口許可證的船舶,仍應由港務監督在《船舶航行簽證簿》上進行出口簽證;由香港、澳門地區進口的船舶,辦理進口手續時收回香港、澳門地區簽發的出口許可證,並辦理進口簽證。第十五條船舶在香港水域發生海上交通事故、污染事故後,除應在當地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損失擴大並接受香港有關機構的調查外,還應在進口後及時向船籍港務監督報告。第十六條對違反本規定的船舶及個人,港務監督可根據情節輕重給予下列處罰:
(一)警告;
(二)扣留或吊銷適任證書;
(三)罰款。
處以罰款的,罰款數額對當事單位不得超過人民幣3,000元,對責任者個人不得超過人民幣500元。第十七條違反本規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十八條航行香港、澳門地區的漁業船舶,除應遵守漁業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外,均需按照本規定的要求辦理進出口手續。第十九條本規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負責解釋。第二十條本規定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一九八二年交通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航行港澳地區小型船舶安全監督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H. 關於工廠消防安全國家有什麼政策規定嗎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一般簡稱:公安部令第61號
目前一般的消防安全執行標准大都參照:《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標准》。你自己去看下
I. 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遼寧省消防條例》的決定(1996)
一、第四條「公安機關」和第五條「消防監督機構」修改為「公安消防機關」;以下凡涉及「消防監督機構」的,均修改為「公安消防機關」。二、第九條中「公共消防設施」修改為「公共消防設施規劃」。三、第十三條第六項修改為「對職工進行經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對重點工種及重點崗位人員進行消防知識的專門培訓,對新工人、外來勞務人員進行消防安全教育」。四、增加一條,作為第十四條:「單位法定代表人、消防安全負責人及消防安全管理人員應當接受公安消防機關的消防安全管理培訓。
下列人員應當接受公安消防機關的消防安全技術培訓,並持證上崗:
(一)自動消防系統工程的施工技術人員和質量監督人員及固定消防設施的操作、維修、管理人員;
(二)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倉庫的管理人員;
(三)消防產品、防火建築材料檢驗人員;
(四)按消防有關規定需持證上崗的其他人員。」五、第十七條改為第十八條,修改為:「消火栓、消防水池、自動消防系統及其他消防設施的拆除、移動、挪用、關閉或者停用,必須經公安消防機關同意」。六、第十八條改為第十九條,第一款修改為:「國家省、市重點工程和外商及香港、澳門、台灣的投資企業防火設計的可行性論證必須有公安消防機關參加。」
第二款中「消防驗收不合格的建築工程及裝飾、裝修工程不準投入使用」,修改為「未經消防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建築工程及裝飾、裝修工程不準投入使用。」七、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一條:「申請開辦娛樂、飲食服務場所或者從事生產、儲存、經營、運輸、處理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必須經公安消防機關審查同意。」八、第二十四條改為第二十六條,修改為:「用火必須遵守有關規定,落實消防安全措施。用火作業結束後必須及時清理現場。嚴禁在消防重點部位安全距離內燃放煙花爆竹。」九、第二十九條改為第三十一條,修改為:「生產、儲存、堆放、經營、運輸易燃可燃物品,或者在燃氣、油氣管線附近生產、施工必須符合消防有關規定。」十、第三十二條改為第三十四條,第二款修改為:「建築工程及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現場必須符合消防有關規定,其消防安全工作由施工單位負責,建設單位予以協助。」十一、第三十七條改為第三十九條,修改為:「嚴禁佔用消防車通道、防火間距。」十二、增加一條,作為第五十四條:「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單位、個體工商戶,公安消防機關有權責令其停產、停業整改:
(一)存在重大火險隱患在規定的時限內未整改的;
(二)隨時可能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或者發生火災可能造成大的人員傷亡的;
(三)擅自改變建築物用途造成火險隱患,經公安消防機關指出仍不改正的;
(四)供群眾聚集的場所未按規定設置自動消防系統和其他消防設施的;
(五)生產車間(作坊)與倉庫或住所等毗連,或以店(場)代庫,一旦發生火災可能造成重大損失的。」十三、第四十一條改為第四十三條,修改為:「各級公安消防機關必須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的職權,執行本條例的有關規定,監督檢查單位和個人貫徹有關消防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糾正和處罰消防違法違章行為,按規定時限辦結審查審批手續。」十四、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七條:「公安消防監督人員應當具備消防專業知識,監督檢查時須出示證件,依法履行職責。」十五、第四十六條改為第四十九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的行為,由縣(含縣級市、區)、市、省公安消防機關予以處罰,其中,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由公安機關行使;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十六、增加一條,作為第五十條:「對消防安全的重大疏漏及由此造成的嚴重後果負有領導責任的,依法由主管機關或者行政監察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十七、第四十七條改為第五十一條,其中「違反消防管理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修改為「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第三項中「堵塞、佔用、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修改為「堵塞、佔用、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防火間距」。
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對堵塞、佔用、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防火間距拒不改正的,公安消防機關除按前款處罰外,予以強制拆除。所需拆除費用,由被處罰當事人承擔。」
J. 遼寧省消防條例(96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消防工作,保護社會財產和人身案件,保障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我省行政區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消防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第四條消防工作在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由各單位實施管理,公安消防機關依法實施監督。第五條做好消防工作是每個單位和個人應盡的義務。對違法消防管理、妨礙消防安全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勸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消防機關投訴。第六條每年11月9日為我省消防日。第二章消防管理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實行消防安全工作責任制,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的防火安全委員會在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下,組織、協調各部門、各單位做好消防工作。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增加消防經費,保證消防設施和裝備水平同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相適應。第九條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城市建設中應當落實消防安全要求,並將公共消防設施規劃納入城市規劃,與其他市政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第十條電信部門應當與公安消防機關密切配合,共同保障火警電話暢通,遇有機械、路線故障,及時排除。第十一條集貿市場的開辦部門,負責市場的消防管理工作,落實消防安全措施。第十二條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對居民、村民進行消防宣傳教育,組織居民、村民制訂防火公約,開展防火檢查,制止消防違章,整改火險隱患,參加火災撲救。第十三條單位實施消防管理,應當做到:
(一)實行領導負責的逐級防火責任制,法定代表人全面負責本單位的消防工作,其他領導負責分管業務范圍內的消防工作;
(二)職工實行崗位防火責任制,做好本崗位的消防工作;
(三)明確消防管理機構和人員,負責日常消防管理工作;
(四)建立、健全義務消防組織,定期進行訓練;
(五)貫徹執行消防法規,健全消防管理規章制度;
(六)對職工進行經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對重點工種及重點崗位人員進行消防知識的專門培訓,對新工人、外來勞務人員進行消防安全教育;
(七)定期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及時整改火險隱患;
(八)消防重點部位明確,責任到人,措施落實;
(九)值班、警衛、更夫崗位消防責任明確;
(十)對自動消防系統、固定消防設施定期進行檢測維修,保證正常運行,其操作和維護人員應當經過專業技術培訓,自動消防系統應當建立技術檔案。第十四條單位法定代表人、消防安全負責人及消防安全管理人員應當接受公安消防機關的消防安全管理培訓。
下列人員應當接受公安消防機關的消防安全技術培訓,並持證上崗:
(一)自動消防系統工程的施工技術人員和質量監督人員及固定消防設施的操作、維修、管理人員;
(二)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倉庫的管理人員;
(三)消防產品、防火建築材料檢驗人員;
(四)按消防有關規定需持證上崗的其他人員。第十五條實行經濟承包、承租的單位,應當將消防工作納入承包人、承租人的任期目標責任制,列入承包或者承租合同。第十六條兩個以上單位使用同一建築辦公或者從事經營,必須成立由產權單位和使用單位防火負責人參加的防火領導小組,落實消防安全責任,統一管理消防工作。第十七條單位在研製、採用具有火災危險性的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時,必須採取消防安全措施,同時報公安消防機關備案。第十八條消火栓、消防水池、自動消防系統及其他消防設施的拆除、移動、挪用、關閉或者停用,必須經公安消防機關同意。第十九條國家、省、市重點工程和外商及香港、澳門、台灣的投資企業防火設計的可行性論證必須有公安消防機關參加。
新建、擴建、改建建築工程及單位、個體工商戶裝飾、裝修工程的防火設計必須經公安消防機關審核。施工單位必須按照批準的防火設計施工,不得擅自更改。未經消防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建築工程及裝飾、裝修工程不準投入使用。第二十條凡在我省從事自動消防系統工程設計、施工的單位,在向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審批發證前必須經省公安消防機關審查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