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佤族自治縣自治條例
Ⅰ 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自治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結合西盟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縣是佤族實行區域自治的地方,屬普洱市管轄。自治縣內還居住著拉祜族、漢族、傣族、傈僳族等民族。第三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是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行使縣級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駐勐梭鎮。第四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維護國家的統一,保證憲法和法律在自治縣的遵守和執行,堅持把國家的整體利益放在首位,積極完成上級國家機關交給的各項任務。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在不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下,從實際出發,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加快自治縣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
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自治縣實際情況的,自治縣的自治機關可以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准,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第五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進各民族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貫徹新發展理念,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上級國家機關的扶持幫助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把自治縣建設成為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人民富裕的民族自治地方。第六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展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對各族人民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民族政策的教育。發揚各族人民愛祖國、愛人民、勤勞勇敢、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增強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立、自強精神。提倡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和支持各民族自覺改革妨礙民族興旺和人民致富的陳規陋習。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不斷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第七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完善村民、居民自治制度和社區民主管理制度。對各族人民加強民主、法制和紀律教育,依法打擊一切違法犯罪活動。第八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保障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各民族公民的合法權益。各民族公民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維護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自治縣內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第九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都應當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共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貢獻。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自治縣內的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第十條自治縣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和執行本條例。第二章自治縣的自治機關第十一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是自治縣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依照法律規定選舉產生。
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對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組成,並且應當有佤族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中,佤族成員不少於百分之五十,其他少數民族也應當有適當的名額。
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設立工作機構和辦事機構。
Ⅱ 西盟佤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劃
2006年,西盟縣轄2個鎮、5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
勐梭鎮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勐梭;勐梭、里拉、秧洛、班母、王莫、他郎。鎮政府駐勐梭大寨。
勐卡鎮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勐卡;西盟、莫窩、馬散、永幫、永業、莫美、班哲。鎮政府駐西盟寨。 翁嘎科鄉轄5個行政村:英臘、英候、龍坎、班弄、班岳。鄉政府駐莫立下寨。力所拉祜族鄉轄5個行政村:力所、南亢、王雅、左擴、圖地。鄉政府駐力所。岳宋鄉轄3個行政村:岳宋、曼杏、班帥。鄉政府駐翁濃。新廠鄉轄5個行政村:新廠、代格拉、永廣、窩羊、阿莫。鄉政府駐永阿郎。中課鄉轄5個行政村:中課、嘎婁、永不落、班箐、窩籠。鄉政府駐中課大寨。環境
Ⅲ 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變通執行《婚姻法》意見
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變通執行《婚姻法》意見
(1982年4月17日雲南省第五屆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批准)
根據《婚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結合我縣歷史以來的民族風俗習慣和當前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實際情況,為全面施行婚姻法,特製定變通執行辦法。
1、關於結婚年齡《婚姻法》第五條原則規定,「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改為:「男不得早於二十周歲,女不得早於十八周歲。」
以上意見,請審查批准執行。
附:雲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耿馬、西盟兩個自治縣執行《婚姻法》結婚年齡所作變通規定的決議(略)
Ⅳ 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自治條例
第一條本條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結合西盟佤族自治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制定。第二條西盟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是雲南省西南部的邊疆縣,是佤族實行區域自治的地方。自治縣內還居住著拉祜族、漢族、傣族、傈僳族、哈尼族等民族。第三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是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自治縣人民政府。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行使縣級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駐西盟鎮。第四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維護國家的統一,保證憲法和法律在自治縣的遵守和執行。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在不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下,從邊疆和民族的實際出發,有權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加速自治縣經濟、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對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違反與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按民族區域自治法執行;如有不適合自治縣實際情況的,可以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准,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第五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在上級國家機關的幫助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逐步把自治縣建設成為民族團結、邊疆安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人民富裕的自治地方。第六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加強具有民族特點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對各族人民進行四項基本原則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的基本路線的教育以及民族政策的教育。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發揚各族人民愛祖國、愛民族、勤勞勇敢、團結互助的優良傳統,增強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立、自強精神,改革妨害民族興旺和人民致富的陳規陋習,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不斷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對各族人民加強民主、法制和紀律的教育。依法打擊一切破壞社會主義制度的敵對分子,依法懲處經濟罪犯和其他刑事罪犯,依法禁止和取締危害人民的違法行為。第七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保障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各民族公民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維護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間的交流和合作。漢族幹部和少數民族幹部之間,外來幹部和本地幹部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維護自治縣內民族鄉和雜散居少數民族的權益,照顧他們的特點和需要,培養和任用他們的幹部,積極幫助他們發展經濟、文化事業,促進各民族的共同進步和繁榮。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在處理涉及各民族的特殊問題的時候,必須與他們的代表充分協商,尊重他們的意見。第八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要加強團結,共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多作貢獻。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干預國家行政、司法和妨礙國家教育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第九條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是自治縣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依照法律規定選舉產生。
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中,佤族成員不少於百分之五十,並且有佤族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第十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是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縣級地方國家行政機關。
自治縣人民政府對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上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在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自治縣人民政府由縣長、副縣長、局長、主任等組成。在自治縣人民政府組成人員中,佤族人員所佔比例應逐步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自治縣縣長由佤族公民擔任。
Ⅳ 西盟縣屬於哪個市
西盟佤族自治縣是雲南省佤族聚居邊境縣,普洱市轄縣。位於雲南省境西南部,西與緬甸為鄰。面積1391平方公里,人口7.44萬。少數民族約佔全縣人口的94%,其中72%為佤族,另有拉祜族、傣族等。縣府駐勐梭鄉,人口0.3萬余。縣境地處橫斷山系縱谷區南段,氣候溫暖而潮濕,為雲南省境的「雨城」。河流主要有 南康 江和庫杏河等,屬 薩爾溫江 水系。全縣耕地萬余公頃。農作物主要有稻穀、玉米、小麥和油菜、花生、甘蔗及茶葉等。並產柑橘、菠蘿等水果。山間林木繁茂,有林地2萬公頃, 森林覆蓋率 為15.4%,森林蓄積量195萬立方米。
Ⅵ 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勐梭龍潭保護區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加強勐梭龍潭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勐梭龍潭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勐梭龍潭保護區(以下簡稱龍潭保護區)的范圍是:在龍潭為中心,東至南磨山分水嶺、南規河、勐梭河,西至糯擴山分水嶺,南至富母乃後山分水嶺,北至羊窩箐。
龍潭保護區的具體界線由自治縣人民政府劃定,並設置永久性標志。第三條凡在龍潭保護區內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第四條勐梭龍潭水質的保護按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Ⅱ類標准執行。第五條龍潭保護區管理機構是自治縣人民政府統一管理龍潭保護區的職能機構,歸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其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按照自治縣人民政府批準的保護管理和建設規劃,組織有關部門實施;
(三)制定並組織實施年度龍潭水量控制計劃;
(四)行使本條例賦予的行政處罰權。第六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協調各有關部門和龍潭保護區所在地的鎮人民政府,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龍潭保護區的有關管理工作。第七條龍潭保護區內除建設統一規劃的管理和游覽設施外,不得建設其他設施。原有的設施,必須嚴格管理,不得污染生態環境,不得擴建和改建為有污染的項目設施。
禁止在龍潭水面以東和以南的徑流區內及龍潭水面以西和以北距水岸線80米以內新建任何項目設施。第八條在龍潭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在龍潭水源地取水;
(二)在龍潭網箱養魚、圍潭養殖、圍潭造田及其它污染水質和縮小龍潭水面的行為;
(三)在龍潭炸魚、毒魚、電力捕魚、網具捕魚和捕殺候鳥、水禽、蛙類及其他破壞水生動植物的行為;
(四)在龍潭集水區內排放工業廢水、生活污染,傾倒或者掩埋工業廢渣、生活垃圾和其他有毒有害的物質;
(五)向龍潭內拋棄瓶(罐)、食品包裝物及其他廢棄物;
(六)在龍潭游泳、洗澡、洗衣物和使用機動船;
(七)砍伐林木、毀林開荒、野外用火及獵捕野生動物;
(八)開山炸石、取土、采砂。第九條進入龍潭保護區內從事科研考察、影視拍攝等活動的組織和個人,必須經龍潭保護區管理機構同意,辦理有關手續。第十條對保護管理龍潭保護區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自治縣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十一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龍潭保護區管理機構按下列規定給予處罰:
(一)違反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限期拆除違章建築物,並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二)違反本條例第八條第(一)、(五)、(六)項規定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視情節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三)違反本條例第八條第(二)、(三)、(四)、(七)、(八)項規定的,責令改正或賠償損失,並視情節處500元以上3000元以上罰款;
(四)違反本條例第九條規定的,處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罰款。第十二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及有關法規的規定辦理。第十三條龍潭保護區管理機構和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第十四條本條例由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解釋。第十五條本條例由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報經雲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公布施行。
Ⅶ 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城鎮建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完善城鎮功能,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城鎮,是指自治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勐梭鎮和勐卡鎮規劃區。
規劃區包括建成區和規劃控制區。第三條在自治縣的城鎮規劃區內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自治縣的城鎮建設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建管並重的原則。第五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第六條自治縣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
發展和改革、財政、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工商、衛生、交通運輸、水務、公安、消防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相關工作。
勐梭鎮人民政府及其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做好本轄區內的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
勐卡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的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所屬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做好城鎮建設和管理工作。第七條自治縣人民政府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單位和個人投資城鎮建設,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第八條自治縣人民政府對在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規劃及建設第九條自治縣的城鎮規劃、建設,應當突出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第十條勐梭鎮總體規劃及其修編,須經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同意後,報普洱市人民政府批准。
勐卡鎮總體規劃及其修編,須經鎮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同意後,報自治縣人民政府批准。
經批準的城鎮規劃,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報原審批機關批准。
城鎮規劃的編制、修編經批准後,由同級人民政府在30日內向社會公布。第十一條在城鎮規劃區內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應當符合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等相關證件。依法取得的許可證件,不得出租、外借、轉讓。第十二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辦理有關許可證件時,對符合辦證條件的,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辦理;對不符合辦證條件的,應當在15個工作日內作出答復。第十三條城鎮規劃區內新建、改建、擴建的建築物、構築物,應當按照規劃將供水、排水、供電、消防、防震、通信等設施與主體工程統一設計、配套建設,並保持合理間距。第十四條城鎮建設用地應當堅持合理用地、節約用地的原則,並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第十五條城鎮規劃區內的建設項目,應當按照城鎮總體規劃和建設方案實施,不得擅自改變原批準的用地性質和用地面積。 確需改變的,應當報原審批機關批准。第十六條城鎮公共道路和公共用地內,不得擅自修建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和架設空中管線。第三章城鎮綠化第十七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組織編制城鎮綠化專業規劃。
經批準的綠化用地,不得擅自改變其使用性質。確需改變的,應當報原審批機關批准。第十八條城鎮規劃區內的綠化用地,實行管護責任制:
(一)城鎮公共綠地、風景綠地、防護綠地、幹道綠化帶的綠化和行道樹的種植由自治縣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二)單位用地內的綠化,由該單位負責;
(三)居民住宅小區內的綠化,由小區管理機構負責;居民私有房屋地界內的綠化,由居民自行負責。第十九條自治縣的城鎮建設應當按照規定的綠地率進行綠化。建成區改造的綠地率不低於25%,新區建設的綠地率不低於30%。
城鎮綠化植樹應當選用具有地方特色,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草種、樹種等。第二十條城鎮規劃區內的樹木不得擅自砍伐、移植,因建設確需砍伐、移植的,須經自治縣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古樹名木由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掛牌保護。第四章市容和環境衛生第二十一條城鎮規劃區內的市容和環境衛生實行區域責任管理。責任區域由自治縣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劃定,並向社會公布。
城鎮公共區域的市容和環境衛生,由環衛機構或者經營單位負責,各社區應當協同做好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Ⅷ 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林業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西盟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縣的林業,實行以營林為基礎,普遍護林,大力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方針;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營造水源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管好防護林、特種用途林,建立林業和林副產品基地。第三條自治縣林業局是自治縣人民政府的林業主管部門,依法行使本轄區內的林業管理和監督職能。
鄉(鎮)林業站,由鄉(鎮)人民政府領導,接受自治縣林業主管部門的工作指導。
村公所(辦事處)設立護林員(林業助理員)。第四條自治縣積極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凡居住在本轄區的公民,除喪失勞動能力者外,每人每年植樹不得少於5株。不履行義務者,由林業主管部門收取綠化費。
每年6月6日至6月12日定為自治縣「植樹周」。第五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國內外經濟組織和個人投資發展林業。第六條凡經過林業三定核權發證劃定的山林界線,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須經自治縣人民政府批准,並辦理變更手續。第七條在土地權屬不變的情況下,國有、集體荒山使用權可以有償出讓。
承包人經營的責任山,2年內沒有營造林木的由集體收回有償出讓。
已經營造林木的自留山、責任山,經營者和承包人因搬遷、死亡或轉為非農業人口的,自留山的使用權允許轉讓,責任山由集體收回並處理好與承包人的經濟關系。第八條列為自治縣發展經濟林木規劃范圍內農戶承包的集體土地,在協調處理好各種關系的前提下,採取多種形式開展規模經營。
嚴禁毀林開荒,陡坡耕地應逐步退耕還林。
鼓勵輪歇地的承包戶聯合連片營造林木。
輪歇地恢復為林地的,不再作為輪歇地耕種,林木收益歸經營者所有。第九條自治縣建立健全縣、鄉(鎮)、村公所(辦事處)三級護林防火組織機構,劃定護林防火責任區,建立獎懲責任制。
每年12月1日至翌年6月10日為森林防火期。每年3月1日至5月30日為森林防火戒嚴期。第十條勐梭龍潭、城子水庫為縣級自然保護區,四至界線由自治縣人民政府劃定並公告,設置永久性標志;自然保護區由自治縣林業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管理。第十一條加強對中幼林的撫育和管理,禁止在封山育林區內放牧和其它毀壞林木的活動。第十二條對下列范圍的林木,只准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
(一)水源涵養林;
(二)新廠河、庫杏河、勐梭河、南亢河兩岸50米以內的林木。南錫河和南卡江靠中方一側100米以內的林木;
(三)新廠河電站和庫杏河電站大溝兩側50米以內的林木;
(四)中小型水庫周圍山脊以內或者平地100米以內的林木;
(五)縣、鄉、村公路沿線兩側30米以內的林木;
(六)沿國境線中方一側100米以內的林木。第十三條嚴格控制燒柴消耗量,積極推廣節柴灶,以煤、電、沼氣等燃料代柴。
鼓勵農戶發展薪炭林,燒柴由鄉(鎮)人民政府或村公所(辦事處)實行限額管理。第十四條自治縣實行憑證採伐制度。凡需要採伐國有林的單位或個人,必須提出書面申請,經鄉(鎮)人民政府提出意見,報自治縣林業主管部門批准發給採伐許可證。
採伐集體林木的,木材10立方米以下,由村公所(辦事處)提出意見,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由林業站發給採伐許可證;木材10立方米以上,由鄉(鎮)人民政府提出意見,報自治縣林業主管部門批准發給採伐許可證。
採伐許可證不得重復使用、買賣和轉讓。第十五條從事木材及其他林產品經營、加工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持有經營許可證。
凡到林區收購木材的單位和個人,須經自治縣林業主管部門批准。
經營進口木材的單位或個人應按自治縣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辦理手續。第十六條自治縣實行木材運輸證制度。在縣內流通的木材、竹材、商品薪材等,由林業站核發運輸許可證;運輸出縣的,由自治縣林業主管部門核發運輸許可證。第十七條自治縣建立林業基金制度。實行分級籌集,分級管理,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和佔用。
林業基金的主要來源:
(一)上級國家機關撥款;
(二)縣、鄉(鎮)財政預算撥款;
(三)育林基金;
(四)林區保護建設費;
(五)用於以煤、電、沼氣代柴和改灶節柴的基金;
(六)植物檢疫費;
(七)佔用國有林地收取的林地、林木補償費和森林植被恢復費;
(八)國有荒山有償出讓留成部分;
(九)社會贊助和其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