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管理條例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的第二章 航道的規劃和建設
國家航道發展規劃由交通部編制,報國務院審查批准後實施。
地方航道發展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主管部門編制,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後實施,並抄報交通部備案。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航道的發展規劃,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主管部門共同編制,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聯合審查批准後實施,並抄報交通部備案;必要時報交通部審查批准後實施。
專用航道發展規劃由專用航道管理部門會同同級交通主管部門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各級水利電力主管部門編制河流流域規劃和與航運有關的水利、水電工程規劃以及進行上述工程設計時,必須有同級交通主管部門參加。
各級交通主管部門編制渠化河流和人工運河航道發展規劃和進行與水利水電有關的工程設計時,必須有同級水利電力主管部門參加。
各級水利電力主管部門、交通主管部門編制上述規劃,涉及運送木材的河流和重要的漁業水域時,必須有同級林業、漁業主管部門參加。 建設航道及其設施,不得危及水利水電工程、跨河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安全。
因建設航道及其設施損壞水利水電工程、跨河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建設單位應當給予賠償或者修復。
在行洪河道上建設航道,必須符合行洪安全的要求。
㈡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第三章 航道的規劃和建設
凡可開發通航和已通航的天然河流、湖泊、人工運河、渠道和海港航道,都應當編制航道發展規劃。
航道發展規劃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水運發展的需要,按照統籌兼顧、綜合利用水資源的原則進行編制。內河航道規劃應當與江河流域規劃相協調,結合城市建設,以及鐵路、公路發展規劃制定;海港航道規劃應當結合海港建設規劃制定。 交通運輸、水利、水電主管部門應當按《條例》第九條規定編制各類規劃和設計文件。規劃和設計文件的主管部門應當向參加部門詳盡提供有關資料,並在編制、審查的各個重要階段,採納有關部門的合理意見。各方意見不能協商一致時,應當報請同級人民政府協調或者仲裁。
違反《條例》第九條規定,未邀請有關主管部門參加編制的規劃、設計文件,有關審批部門應當不予批准。 航道的技術等級,是確定跨河橋梁、過船建築物和航道建設標準的依據。內河航道技術等級的劃分,應當根據國家規定的全國內河通航標准,經過技術經濟論證,充分考慮航運遠期發展需要後確定。一至四級航道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者交通運輸部派駐水系的管理機構提出方案,由交通運輸部會同水利部及其他有關部門研究批准,報國務院備案。五至七級航道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航道主管部門提出方案,經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同意,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交通運輸部備案;其中五至七級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航道技術等級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航道主管部門共同提出方案,經有關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同意,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聯合審批,並報交通運輸部備案。七級以下的航道技術等級,按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頒布的內河通航標准規定的審批許可權辦理。
已經批準的航道技術等級不得隨意變更,如確需變更,必須報原批准機關核准。 因建設航道及其設施,損壞或者需搬遷水利水電工程、跨河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的規定給予賠償、修復或者搬遷,但原有工程設施是違章的除外。
在行洪河道上進行航道整治,必須符合行洪安全的要求,並事先徵求河道主管機關對有關設計和計劃的意見。如意見不能協商一致時,報請同級人民政府協調或者裁決。
㈢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1991年8月29日交通部發布根據2009年6月23日《交通運輸部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修正)
㈣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的第三章 航道的保護
修建與通航有關的設施或者治理河道、引水灌溉,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通航標准和技術要求,並應當事先徵求交通主管部門的意見。
違反前款規定,中斷或者惡化通航條件的,由建設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並在規定期限內負責恢復通航。 在通航河流上建設永久性攔河閘壩,建設單位必須按照設計和施工方案,同時建設適當規模的過船、過木、過魚建築物,並解決施工期間的船舶、排筏通航問題。過船、過木、過魚建築物的建設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在不通航河流或者人工渠道上建設閘壩後可以通航的,建設單位應當同時建設適當規模的過船建築物;不能同時建設的,應當預留建設過船建築物的位置。過船建築物的建設費用,除國家另有規定外,應當由交通部門承擔。
過船、過木、過魚建築物的設計任務書、設計文件和施工方案,必須取得交通、林業、漁業主管部門的同意。 沿海和通航河流上設置的助航標志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
在沿海和通航河流上設置專用標志必須經交通主管部門同意;設置漁標和軍用標,必須報交通主管部門備案。 禁止向河道傾倒沙石泥土和廢棄物。
在通航河道內挖取沙石泥土、堆存材料,不得惡化通航條件。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航道」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江河、湖泊、運河內船舶、排筏可以通航的水域。
「國家航道」是指:(一)構成國家航道網、可以通航五百噸級以上船舶的內河干線航道;(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常年通航三百噸級以上船舶的內河干線航道;(三)沿海乾線航道和主要海港航道;(四)國家指定的重要航道。
「專用航道」是指由軍事、水利電力、林業、水產等部門以及其他企業事業單位自行建設、使用的航道。
「地方航道」是指國家航道和專用航道以外的航道。
「航道設施」是指航道的助航導航設施、整治建築物、航運梯級、過船建築物(包括過船閘壩)和其他航道工程設施。
「與通航有關的設施」是指對航道的通航條件有影響的閘壩、橋梁、碼頭、架空電線、水下電纜、管道等攔河、跨河、臨河建築物和其他工程設施。 本條例自一九八七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㈤ 誰有《<浙江省航道管理條例>釋義與應用》的書,電子版,影音版都行。在線急等!
這個其實好多地方都有的,網路或者好多政府網站都可以查詢的到,這是屬於開放性文件版,大眾都是可以權閱讀的,鑒於急等狀態,我搜索了一下給你參考,http://www.lawxp.com/statute/s902436.html
㈥ 長江口深水航道(12.5 米)試通航期間 通航安全管理辦法是否繼續有效
應該是有效的,在管理部門發出新的管理辦法之前,舊的是一直有效的,安全第一,具體情況可以咨詢主管部門,打個電話的事
㈦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的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於1987年8月22日由國務院發布,根據2008年12月27日《國務院關於修內改〈中華容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的決定》修訂。為加強航道管理,改善通航條件,保證航道暢通和航行安全,充分發揮水上交通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的作用,特製定本條例。本條例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和內河的航道、航道設施以及與通航有關的設施。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令
2009 年 第 9 號
《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已於2009年5月27日經第5次部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長 李盛霖
二○○九年六月二十三日
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
根據國務院《關於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國發〔2008〕37號)以及《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的決定》(國務院2008年第545號令),交通運輸部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作如下修改:
一、刪除第十條第(六)項中的「航道養護費」。
二、刪除第三十三條第一款中的「船舶、排筏應按國家規定繳納航道養護費」,刪除第三十三條第二款中的「航道養護費」。
三、刪除第三十七條中的「(式樣見附件一、二)」。
四、將第三十九條修改為:「違反本《細則》第三十三條,未按章繳納船舶過閘費的,按國家和省級人民政府對船舶過閘費徵收和使用辦法中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五、將第四十一條修改為:「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者受其委託的航道管理機構,發現違反《條例》和本《細則》的行為,按照《交通行政處罰程序規定》予以處罰」。
六、將第四十二條修改為:「當事人對處罰機關處罰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決定之日起六十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決定之日起三個月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此外,對條文的順序和部分文字作了相應的調整和修改。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正,重新發布。
㈨ 四川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的第五章 渡口管理
設置渡口應當符合流域、城鄉、航運和防洪等規劃,並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安全條件。渡口的設置、遷移、撤銷以及渡船的增減,應當經渡口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擅自設置、遷移或者撤銷渡口,不得將渡船移作它用。
禁止在危險品裝卸、倉儲區域內和其他禁泊區域內設置渡口。
禁止在通航水域內設置纜渡、鍾擺渡。經批准在非通航水域設置的纜渡、鍾擺渡應當符合相應的安全條件。 渡口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管理和維護:
(一)城鎮渡口由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負責管理和維護;
(二)鄉(鎮)、村渡口由渡口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和維護;
(三)由水庫形成的封閉水域的渡口由水庫管理機構或者水庫的業主負責管理和維護,也可以由其與庫區周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民委員會協商確定;
(四)其他渡口由設置單位負責管理和維護。
渡口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督促渡口管理部門、管理機構、鄉鎮人民政府和有關單位,加強對渡口、渡船的管理維護和對渡工的安全教育、技能培訓及勞動保護等工作。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所轄區域內的公益性渡口建設,渡船維修、更新和渡工補助等所需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 從事船舶設計、製造和維修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應當依法取得國家規定的相應資格和等級證書,並在規定的范圍內從事船舶設計、製造和維修活動。
船舶焊工應當取得國家或者省級航務海事管理機構(船舶檢驗機構)簽發的船舶焊工合格證書。 航道、港口的規劃、建設、維護、管理和航標的設置、維護,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通航安全和技術標准要求。
航道、港口及其設施受國家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破壞。航務海事管理機構、航道管理機構應當按照法定職責,依法制止和查處侵佔、破壞航道、港口及其設施的違法行為。
在航道上建設橋梁和鋪設管道、電纜等水上水下工程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通航標准和技術要求。新建和已建的橋梁應當按照規定設置橋涵標志、橋柱燈和防撞設施,確保橋區航道暢通以及航行船舶和橋梁的安全。
水上、水下工程項目的建設、施工或者管理單位應當根據航務海事管理機構、航道管理機構的要求,在指定的區域內設置航道標志和航行安全警示標志,並配套建設相應的水上交通安全設施。
在航道、港口水域內不得從事養殖、種植活動。 在航道、港口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項目,應當符合航道、港口規劃和航道、港口技術標準的要求。
用於裝卸、運輸、儲存危險貨物的建設項目,應當分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安全條件論證和安全評價。
經批准建設的工程項目,其相關的安全設施、設備和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維護等所必須的相關費用應當納入建設項目概預算。與工程配套的水上交通安全設施、設備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在航道、港口區域內進行下列可能影響船舶通航安全的活動,應當在事前報經航務海事管理機構、航道管理機構批准:
(一)勘探、採掘、爆破;
(二)構築、設置、維修、拆除水上水下構築物或者設施;
(三)架設橋梁、索道;
(四)鋪設、檢修、拆除水上水下電纜或者管道;
(五)設置系船浮筒、浮躉、纜樁等設施;
(六)港口建設、碼頭前沿水域疏浚;
(七)舉行大型群眾性活動、體育比賽。
前款所列的活動完成後,建設、施工單位或者活動的組織者應當按照通航管理、航標管理規定和航務海事管理機構、航道管理機構的要求及時清理遺留物和恢復原狀,並申請通航驗收。 在航道、港口水域內進行觀測、測量、地質調查、航道養護、大面積清除水面垃圾等可能影響通航安全的活動,應當向航務海事管理機構、航道管理機構申請發布航行警告、航道通告。
因工程建設、施工或者挖砂採石造成航道礙航、斷航或者航道、航道設施損毀的,建設、施工或者挖砂採石單位應當及時予以恢復或者予以賠償。 水電站、水庫管理單位或者其他調水作業單位應當建立水情信息傳遞制度和通報制度,在因調水作業導致水位急劇變化,可能影響水上交通安全的區域內及時發布相關水情信息。
水電站、水庫管理單位或者其他調水作業單位未及時發布水情信息,導致人員傷亡和船舶設施損毀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向航道、港口水域內傾倒泥土、砂石、垃圾或者其他廢棄物。
確需在航道水域內采砂取石、開采砂金、堆放材料的,在水利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前,應當經航務海事管理機構、航道管理機構批准,並按照批準的水域范圍和作業方式開采、堆放,不得惡化通航環境。 禁止在航道、港口水域內散漂竹、木或者其他物體。
在航道、港口水域內拖放竹、木排筏等物體,應當提前24小時報經航務海事管理機構批准,按照核定的時間、路線拖放,並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拖放安全。 縣級以上航務海事管理機構、航道管理機構、漁政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本條例的規定進行水上交通安全監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和作出的處理決定,應當通知當事人,責令其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對拒不及時消除或者逾期不消除的,應當依據法定的職責,採取責令臨時停航、停止作業、駛向指定地點、禁止進港離港、卸載、拆除動力裝置、暫扣船舶等保障通航安全的強制措施。
第四十四條縣級航務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通航水域的巡查、監督,遇有惡劣天氣、水位陡漲、陡落或者水面漂浮物密度過量、發生影響航行的水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等情形的,可以採取限時航行、單向航行、封航等臨時性限制、疏導交通的措施,並及時予以公告。 具有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職責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條例的規定,對水上交通安全實施監督檢查,對違法行為進行糾正,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重大水上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和重大安全隱患,應當及時向上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報告。
受縣級航務海事管理機構的委託,鄉(鎮)人民政府或者鄉鎮船舶管理機構在受委託的許可權內,可以對違反水上交通安全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水上交通事故發生地的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救助工作和事故調查處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依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做好水上交通事故的救助和善後工作。
發生特大險情或者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時,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應當立即啟動水上安全應急救援預案,指揮各方力量參與救助。有關部門、單位和人員應當全面、積極履行職責,服從政府的統一指揮和調度。 航務海事管理機構應當依據法定職責進行水上交通事故調查、取證、鑒定和認定工作,依據調查核實的事實、證據,按照《四川省水上交通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規定,作出事故調查處理報告和決定。
國家對特別重大水上交通事故的報告、調查和處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㈩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的修改案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的決定
國務院決定對《中華版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權》做如下修改:
一、刪除第二十四條。
二、將第二十五條作為第二十四條,修改為:「經國家批准計征港務費的沿海和內河港口,進出港航道的維護費用由港務費開支。」
三、將第二十六條作為第二十五條,修改為:「專用航道的維護費用,由專用部門自行解決。」
四、將第二十七條作為第二十六條,修改為:「對中央、地方財政撥給的航道維護費用,必須堅持專款專用的原則。」
此外,對其他條文的順序做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根據本決定做相應修改,重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