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抗菌葯法規

抗菌葯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9-23 16:42:04

❶ 抗菌葯物管理的依據是哪個文件

法律分析:依據《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所稱抗菌葯物是指治療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葯物。

法律依據:《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規范抗菌葯物臨床應用行為,提高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水平,促進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葯物,控制細菌耐葯,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相關衛生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智能發現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抗菌葯物是指治療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葯物,不包括治療結核病、寄生蟲病和各種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葯制劑。

第三條 衛生部負責全國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的監督管理。

❷ 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及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目錄,指導原則和實施細則

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規范抗菌葯物臨床應用行為,控制細菌耐葯,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處方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抗菌葯物是指治療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葯物,不包括各種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的治療葯物。
第三條 衛生部負責全國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的監督管理。
第四條 本辦法適用於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
第五條 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應當遵循安全、有效、經濟的原則。
第六條 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實行分級管理。
第七條 醫療機構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相關規定製定本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建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評估與持續改進制度。

第二章 組織機構和職責
第八條 醫療機構負責人是本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第九條 醫療機構應當建立抗菌葯物管理工作制度和監督管理機制,由醫務部門負責日常監督管理工作。
第十條 二級以上醫院應當在葯事管理與葯物治療學委員會下設立抗菌葯物管理工作組,由醫務、葯學、感染性疾病、臨床微生物、護理、醫院感染管理等部門負責人和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組成。其他醫療機構設立抗菌葯物管理工作小組或指定專職技術人員,負責具體管理工作。
第十一條 醫療機構抗菌葯物管理工作組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抗菌葯物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定本機構抗菌葯物管理制度並監督實施;
(二)制定本機構抗菌葯物供應目錄和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相關技術性文件,並監督實施;
(三)對本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葯情況進行監測,定期分析、評估監測數據並發布相關信息,提出干預和改進措施;
(四)對醫務人員進行抗菌葯物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技術規范培訓,組織對公眾合理使用抗菌葯物宣傳教育。
第十二條 二級以上醫院應當設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備相應數量的感染性疾病專業醫師,負責對本機構各臨床科室抗菌葯物臨床應用進行技術指導,參與本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
第十三條 二級以上醫院應當配備感染專業臨床葯師,對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提供技術支持,指導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葯物,參與本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
第十四條 二級以上醫院應當建立臨床微生物室,開展微生物培養、分離、鑒定和葯物敏感試驗等工作,為病原學診斷提供技術支持,負責本機構常見致病菌分布和耐葯監測工作,參與本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
第十五條 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應當加強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相關學科建設,建立專業人才培養和考核制度,充分發揮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在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章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
第十六條 醫療機構應當嚴格執行《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葯事管理規定》、《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國家處方集》等,加強對抗菌葯物遴選、采購、處方、調劑、臨床應用和葯物評價的管理。
第十七條 醫療機構抗菌葯物應當由葯學部門統一采購供應,其他科室或者部門不得從事抗菌葯物的采購、調劑活動,不得在臨床使用非葯學部門采購供應的抗菌葯物。
第十八條 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公布的葯品通用名稱購進抗菌葯物,優先選用《國家處方集》、《國家基本葯物目錄》和《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葯品目錄》收錄的抗菌葯物品種。
第十九條 三級醫院購進抗菌葯物品種不得超過50種,二級醫院購進抗菌葯物品種不得超過35種;同一通用名稱抗菌葯物品種,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得超過2種,處方組成類同的復方制劑1-2種。具有相似或相同葯學特徵的抗菌葯物不得重復采購。
三代及四代頭孢菌素(含復方制劑)類抗菌葯物口服劑型不得超過5個品規,注射劑型不得超過8個品規;碳青黴烯類抗菌葯物注射劑型不得超過3個品規;氟喹諾酮類抗菌葯物口服劑型和注射劑型各不得超過4個品規;深部抗真菌類抗菌葯物不得超過5個品規。
第二十條 醫療機構抗菌葯物采購目錄(包括采購抗菌葯物的品種、劑型和規格)應向核發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第二十一條 醫療機構確因臨床工作需要,需采購的抗菌葯物品種、規格超過上述規定,應向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並詳細說明理由。由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核准其申請抗菌葯物的品種、規格的數量和種類。
第二十二條 醫療機構應當建立抗菌葯物遴選和定期評估制度。
醫療機構新引進抗菌葯物品種,應當由臨床科室提交申請報告,經葯學部門提出意見後,報抗菌葯物管理工作組審議。抗菌葯物管理工作組2/3以上成員審議同意後,提交葯事管理與葯物治療學委員會審核,經葯事管理與葯物治療學委員會2/3以上委員審核同意後方可列入采購供應目錄。
對存在安全隱患、療效不確定、耐葯嚴重、性價比差或者違規促銷使用等情況的抗菌葯物品種,臨床科室、葯學部門、抗菌葯物管理工作組和葯事管理與葯物治療學委員會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換意見。清退或者更換獲得抗菌葯物管理組1/2以上成員同意後執行,並報葯事管理與葯物治療學委員會備案。清退或者更換的抗菌葯物品種原則上6個月內不得進入本機構葯物采購供應目錄。
第二十三條 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療需求,未列入本機構葯品處方集和基本葯品供應目錄的抗菌葯物,醫療機構可以啟動臨時采購程序。臨時采購應當由臨床科室提交申請報告,說明申請購入葯品名稱、規格、劑型、數量、使用對象和使用理由,經抗菌葯物管理工作組審核同意後由葯學部門一次性購入使用。
醫療機構應當嚴格控制臨時采購抗菌葯物品種和數量,同一通用名抗菌葯物品種啟動臨時采購程序不得超過5次。如果超過5次,抗菌葯物管理工作組應當進行調查,決定是否同意繼續臨時采購或者列入常規葯品采購程序。
第二十四條 醫療機構應當實施抗菌葯物分級管理制度。抗菌葯物分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與特殊使用三級。
(一)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葯物。經長期臨床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葯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葯物。
(二)限制使用級抗菌葯物。與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葯物相比較,在療效、安全性、對細菌耐葯性影響、葯品價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為非限制級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級抗菌葯物。具有明顯或者嚴重不良反應,不宜隨意使用的抗菌葯物;需要嚴格控制使用避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葯的抗菌葯物;新上市不足5年的抗菌葯物,療效或安全性方面的臨床資料較少,不優於現用葯物的抗菌葯物;價格昂貴的抗菌葯物。
抗菌葯物分級管理目錄由衛生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條 預防感染、治療輕度或者局部感染應當首先選用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葯物;嚴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並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對限制使用類抗菌葯物敏感時,可以選用限制使用級抗菌葯物;嚴格控制特殊使用級抗菌葯物使用。
第二十六條 二級以上醫院應當對本機構醫師和葯師進行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知識和規范化管理的培訓。醫師經考核合格後獲得抗菌葯物處方權,葯師經考核合格後獲得抗菌葯物調劑資格。
其他醫療機構醫師、葯師由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相關培訓、考核,經考核合格的,授予抗菌葯物處方權或者調劑資格。
第二十七條 對醫師和葯師進行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知識和規范化管理培訓和考核內容至少應當包括:
(一)《葯品管理法》、《執業醫師法》、《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葯事管理規定》、《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國家處方集》等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二)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及管理制度;
(三)細菌耐葯與抗菌葯物相互作用;
(四)抗菌葯物不良反應的防治。
第二十八條 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經培訓並考核合格後,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級抗菌葯物處方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經培訓並考核合格後,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級抗菌葯物處方權。
第二十九條 臨床應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葯物應當嚴格掌握用葯指征,經抗菌葯物管理工作組指定人員會診同意後,由具有相應處方權醫師開具處方。門診醫師不得開具特殊使用級抗菌葯物處方。
特殊使用級抗菌葯物會診人員由具有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經驗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醫學科等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和感染專業臨床葯師擔任。
第三十條 緊急情況下,醫師可以越級使用抗菌葯物,處方量應當限於1天用量。
第三十一條 醫療機構應當嚴格控制門診患者靜脈輸注使用抗菌葯物比例。
第三十二條 衛生部建立全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和全國細菌耐葯監測網,對全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葯情況進行監測,開展抗菌葯物臨床應用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
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省級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和細菌耐葯監測網,對本轄區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葯情況進行監測,開展抗菌葯物臨床應用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
第三十三條 醫療機構應當開展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監測工作,分析本機構及臨床各專業科室抗菌葯物使用情況,評估抗菌葯物使用適宜性;對抗菌葯物使用趨勢進行分析,對抗菌葯物不合理使用情況應當及時採取有效干預措施。
第三十四條 外科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葯物應當在術前30分鍾至2小時內,清潔手術用葯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
第三十五條 醫療機構應當開展細菌耐葯監測工作,定期發布細菌耐葯信息,建立細菌耐葯預警機制,採取相應措施。對接受抗菌葯物治療患者,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不得低於30%。
(一)對主要目標細菌耐葯率超過30%的抗菌葯物,應當及時將預警信息通報本機構醫務人員。
(二)對主要目標細菌耐葯率超過40%的抗菌葯物,應當慎重經驗用葯。
(三)對主要目標細菌耐葯率超過50%的抗菌葯物,應當參照葯敏試驗結果選用。
(四)對主要目標細菌耐葯率超過75%的抗菌葯物,應當暫停臨床應用,根據追蹤細菌耐葯監測結果,再決定是否恢復臨床應用。
第三十六條 醫療機構應當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抗菌葯物合理應用。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七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情況的監督檢查。
第三十八條 衛生行政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對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時,應當出示證件,被檢查醫療機構應當予以配合,提供必要的資料,不得拒絕、阻礙和隱瞞。
第三十九條 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應當建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情況排名、公示和誡勉談話制度。對各行政區域、醫療機構、臨床科室和醫務人員抗菌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強度等情況進行排名,對排名情況予以公示;對排名後位或者發現嚴重問題的衛生行政部門負責人、醫療機構負責人和醫師進行誡勉談話,情況嚴重的予以通報。
第四十條 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情況納入醫療機構負責人任用考核指標體系;將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情況作為醫療機構定級、評審、評價重要指標,考核不合格的,視情對醫療機構作出降級、降等、評價不合格處理。
第四十一條 醫療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一)未建立抗菌葯物管理組織機構和相應的規章制度,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混亂的;
(二)未按照本辦法規定執行抗菌葯物分級管理、醫師抗菌葯物處方許可權管理,未配備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
(三)將抗菌葯物購銷、臨床應用情況與個人或者科室經濟利益或者獎金分配掛鉤的,或者在抗菌葯物購銷、臨床應用中牟取不正當利益的;
(四)違反本辦法相關規定造成嚴重後果的。
第四十二條 醫療機構應當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對抗菌葯物處方、醫囑實施點評,並將點評結果作為臨床科室和醫務人員績效考核依據。
第四十三條 醫療機構應當對出現抗菌葯物超常處方3次以上且無正當理由的醫師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級和限制使用級抗菌葯物處方權;限制處方權後,仍連續出現2次以上超常處方且無正當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葯物處方權。
第四十四條醫師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醫療機構應當取消其抗菌葯物處方權:
(一)抗菌葯物培訓考核不合格的;
(二)未按照規定開具抗菌葯物處方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未按照規定使用抗菌葯物造成嚴重後果的;
(四)開具抗菌葯物處方牟取私利的。
第四十五條 葯師連續3次以上未按照規定審核抗菌葯物處方與醫囑,或者發現處方不適宜、超常處方未進行干預且無正當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葯物調劑資格。
第四十六條 醫療機構應當對以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異常情況開展調查,並根據不同情況作出處理:
(一)使用量異常增長的抗菌葯物;
(二)半年內使用量始終居於前列的抗菌葯物;
(三)經常超適應證、超劑量使用的抗菌葯物;
(四)企業違規銷售的抗菌葯物;
(五)頻繁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抗菌葯物。
第四十七條 醫療機構應當加強對抗菌葯物生產、經營企業在本機構促銷活動的監管,對違規促銷的企業和抗菌葯物,應當及時採取警告、暫停進葯、清退等措施。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 醫療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四十八條的規定,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以5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一)使用未取得抗菌葯物處方權的醫師或者被取消抗菌葯物處方權的醫師開具抗菌葯物處方的;
(二)違反《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從未經國家相關部門批準的生產、經營企業購入抗菌葯物的;
(三)違反《葯品管理法》第一十四條和第二十三的規定,非葯學部門從事抗菌葯物購銷、調劑活動的;
(四)違反《葯品管理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未對抗菌葯物處方、醫囑實施適宜性審核,給患者造成嚴重損害的。
第四十九條 醫師出現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按照《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定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取得抗菌葯物處方權或者被取消抗菌葯物處方權後仍開具抗菌葯物處方的;
(二)未按照本辦法規定開具抗菌葯物處方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使用未經批准抗菌葯物的;
(四)索取、收受葯品生產、經營企業財物或者通過開具抗菌葯物牟取不正當利益的;
(五)違反本辦法其他規定的。
第五十條 葯師出現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按照《葯品管理法》有關規定,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定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葯品管理法》第二十六條、三十四條的規定,違法購入未經批准抗菌葯物的;
(二)違反《葯品管理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未調劑審核處方、醫囑,造成患者嚴重損害的;
(三)未按照本辦法規定,私自增加抗菌葯物品種和規格的;
(四)違反《葯品管理法》第九十條的規定,在葯品購銷、臨床應用中牟取不正當利益的;
(五)違反本辦法其他規定的。
第五十一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未按照本辦法規定履行職責的,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

第六章附則
第五十二條 本辦法所稱醫療機構是指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批准登記的從事疾病診斷、治療活動的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婦幼保健院、衛生院、療養院、門診部、診所、衛生室(所)、急救中心(站)、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以及護理院(站)等機構。
第五十三條 本辦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❸ 關於抗生素的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1.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實行分級管理。

2、級以上醫院應當設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備感染性疾病專業醫師。感染性疾病科和感染性疾病專業醫師負責對本機構各臨床科室抗菌葯物臨床應用進行技術指導,參與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

法律依據:《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第六條 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實行分級管理。根據安全性、療效、細菌耐葯性、價格等因素,將抗菌葯物分為三級:非限制使用級、限制使用級與特殊使用級。具體劃分標准如下:

(一)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葯物是指經長期臨床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葯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葯物;

(二)限制使用級抗菌葯物是指經長期臨床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葯性影響較大,或者價格相對較高的抗菌葯物;

(三)特殊使用級抗菌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葯物:

1.具有明顯或者嚴重不良反應,不宜隨意使用的抗菌葯物;

2.需要嚴格控制使用,避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葯的抗菌葯物;

3.療效、安全性方面的臨床資料較少的抗菌葯物;

4.價格昂貴的抗菌葯物。

抗菌葯物分級管理目錄由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報衛生部備案。

第十一條 二級以上醫院應當設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備感染性疾病專業醫師。感染性疾病科和感染性疾病專業醫師負責對本機構各臨床科室抗菌葯物臨床應用進行技術指導,參與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

第十二條 二級以上醫院應當配備抗菌葯物等相關專業的臨床葯師。臨床葯師負責對本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提供技術支持,指導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葯物,參與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

❹ 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規范抗菌葯物臨床應用行為,提高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水平,促進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葯物,控制細菌耐葯,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相關衛生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抗菌葯物是指治療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葯物,不包括治療結核病、寄生蟲病和各種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葯制劑。第三條衛生部負責全國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的監督管理。第四條本辦法適用於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第五條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應當遵循安全、有效、經濟的原則。第六條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實行分級管理。根據安全性、療效、細菌耐葯性、價格等因素,將抗菌葯物分為三級:非限制使用級、限制使用級與特殊使用級。具體劃分標准如下:

(一)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葯物是指經長期臨床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葯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葯物;

(二)限制使用級抗菌葯物是指經長期臨床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葯性影響較大,或者價格相對較高的抗菌葯物;

(三)特殊使用級抗菌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葯物:

1.具有明顯或者嚴重不良反應,不宜隨意使用的抗菌葯物;

2.需要嚴格控制使用,避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葯的抗菌葯物;

3.療效、安全性方面的臨床資料較少的抗菌葯物;

4.價格昂貴的抗菌葯物。

抗菌葯物分級管理目錄由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報衛生部備案。第二章組織機構和職責第七條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是本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第八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本機構抗菌葯物管理工作制度。第九條醫療機構應當設立抗菌葯物管理工作機構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本機構的抗菌葯物管理工作。

二級以上的醫院、婦幼保健院及專科疾病防治機構(以下簡稱二級以上醫院)應當在葯事管理與葯物治療學委員會下設立抗菌葯物管理工作組。抗菌葯物管理工作組由醫務、葯學、感染性疾病、臨床微生物、護理、醫院感染管理等部門負責人和具有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組成,醫務、葯學等部門共同負責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醫療機構設立抗菌葯物管理工作小組或者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具體管理工作。第十條醫療機構抗菌葯物管理工作機構或者專(兼)職人員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抗菌葯物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定本機構抗菌葯物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

(二)審議本機構抗菌葯物供應目錄,制定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相關技術性文件,並組織實施;

(三)對本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葯情況進行監測,定期分析、評估、上報監測數據並發布相關信息,提出干預和改進措施;

(四)對醫務人員進行抗菌葯物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技術規范培訓,組織對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葯物的宣傳教育。第十一條二級以上醫院應當設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備感染性疾病專業醫師。

感染性疾病科和感染性疾病專業醫師負責對本機構各臨床科室抗菌葯物臨床應用進行技術指導,參與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第十二條二級以上醫院應當配備抗菌葯物等相關專業的臨床葯師。

臨床葯師負責對本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提供技術支持,指導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葯物,參與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第十三條二級以上醫院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建立符合實驗室生物安全要求的臨床微生物室。

臨床微生物室開展微生物培養、分離、鑒定和葯物敏感試驗等工作,提供病原學診斷和細菌耐葯技術支持,參與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第十四條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加強涉及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的相關學科建設,建立專業人才培養和考核制度,充分發揮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在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第三章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第十五條醫療機構應當嚴格執行《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葯事管理規定》、《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國家處方集》等相關規定及技術規范,加強對抗菌葯物遴選、采購、處方、調劑、臨床應用和葯物評價的管理。

❺ 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制度

法律分析:為加強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規范抗菌葯物臨床應用行為,提高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水平,促進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葯物,控制細菌耐葯,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相關衛生法律法規,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應當遵循安全、有效、經濟的原則。

法律依據:《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第六條 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實行分級管理。根據安全性、療效、細菌耐葯性、價格等因素,將抗菌葯物分為三級:非限制使用級、限制使用級與特殊使用級。具體劃分標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葯物是指經長期臨床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葯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葯物;(二)限制使用級抗菌葯物是指經長期臨床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葯性影響較大,或者價格相對較高的抗菌葯物;(三)特殊使用級抗菌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葯物:1.具有明顯或者嚴重不良反應,不宜隨意使用的抗菌葯物;2.需要嚴格控制使用,避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葯的抗菌葯物3.療效、安全性方面的臨床資料較少的抗菌葯物;4.價格昂貴的抗菌葯物。抗菌葯物分級管理目錄由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報衛生部備案。

❻ 個體診所抗菌葯物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為了加強葯品管理,保證葯品質量,保障公眾用葯安全和合法權益,保護和促進公眾健康,制定了葯品管理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五條 個體診所的負責人及其有關人員應熟悉葯品、醫療器械管理法律法規,掌握葯品基本知識。

第六條 個體診所從事葯品管理、處方審核、調配的人員必須是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葯學技術人員或由已獲得臨床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及通過勞動部門技能鑒定、符合規定的葯學人員擔任。

❼ 抗菌葯物管理的宗旨不包括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規范抗菌葯物臨床應用行為,提高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水平,促進抗菌葯物臨床合理應用,控制細菌耐葯性,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根據有關衛生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抗菌葯物是指治療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葯物,不包括治療結核病、寄生蟲病和各種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葯。

第三條衛生部負責全國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的監督管理。

第四條本辦法適用於各級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

第五條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應當遵循安全、有效、經濟的原則。

第六條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實行分級管理。根據安全性、療效、細菌耐葯性、價格等因素,抗菌葯物分為三個等級:非限制級、限制級和特殊級。具體標准如下:

(一)非限制性抗菌葯物,是指經長期臨床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葯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低廉的抗菌葯物;

(二)限制使用的抗菌葯物,是指經長期臨床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葯性影響較大,或者價格相對較貴的抗菌葯物;

(三)特殊用途抗菌葯物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抗菌葯物:

1.有明顯或嚴重不良反應,不宜隨意使用的抗菌葯物;

2.為防止細菌過快產生耐葯性而需要嚴格控制和使用的抗生素;

3.有效性和安全性臨床數據較少的抗菌葯物;

4.昂貴的抗菌葯物。

抗菌葯物分類管理目錄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並報衛生部備案。

第二章組織和職責

第七條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是本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第八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本機構的抗菌葯物管理制度。

第九條醫療機構應當設立抗菌葯物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本機構的抗菌葯物管理工作。

❽ 2020版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是什麼

《抗菌葯物合理應用指導原則》、《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為加強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規范抗菌葯物臨床應用行為,提高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水平,促進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葯物,控制細菌耐葯,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相關衛生法律法規,制定《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相關信息:

為加強醫療機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規范抗菌葯物臨床應用行為,提高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水平,促進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葯物,控制細菌耐葯,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相關衛生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抗菌葯物是指治療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葯物,不包括治療結核病、寄生蟲病和各種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葯制劑。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抗菌葯物合理應用指導原則》

網路-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❾ 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抗菌葯物是臨床應用范圍廣、品種繁多的一大類葯品。自從抗菌葯物應用於臨床以來,治癒並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與其他葯物不同的是,抗菌葯物的不合理使用導致的細菌耐葯不僅僅會對用葯個體造成不良影響,對整個社會群體也會帶來不良影響。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抗菌葯物不合理使用導致的細菌耐葯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挑戰,引起各國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世界衛生組織發出呼籲,將2011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也確定為「控制細菌耐葯,今天不採取行動,明天將無葯可用」。 我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抗菌葯物不合理使用問題。國務院領導多次對抗菌葯物合理應用工作做出專門批示。衛生部領導高度重視,多次提出要制定《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加大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力度,建立完善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的長效機制。加強對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控制細菌耐葯,提升感染性疾病治療水平,是更有效治療疾病、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維護全人類自身健康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任務的重要內容。同時,規范抗菌葯物臨床使用行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葯也是國家建立葯品供應保障體系,建立基本葯物制度,解決患者適宜葯品可獲得性的基礎,是控制不合理葯物治療費用的重要手段。

熱點內容
會計職業道德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8 08:36:27 瀏覽:777
中國古代經濟法判例 發布:2025-01-18 08:20:17 瀏覽:732
公司瞞報收入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08:00:38 瀏覽:602
15年中級經濟法講義 發布:2025-01-18 07:09:07 瀏覽:878
經濟法是屬於政治嗎 發布:2025-01-18 06:19:31 瀏覽:69
行政法法不溯及既往概念 發布:2025-01-18 06:16:35 瀏覽:329
讀完勞動法感悟 發布:2025-01-18 05:53:41 瀏覽:571
新版勞動法對請病事假的規定 發布:2025-01-18 05:52:09 瀏覽:205
中美法學教育差異 發布:2025-01-18 05:32:42 瀏覽:811
刑事訴訟法第97條規定 發布:2025-01-18 05:25:08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