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村公路條例試題
㈠ 濟南市農村公路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農村公路管理,保障農村公路安全暢通,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使用、養護管理和路政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農村公路是指符合國家規定技術等級的縣道、鄉道、村道及其附屬設施。第三條市交通主管部門負責全市農村公路的統一管理。
章丘市、歷城區、長清區、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交通主管部門(以下統稱有關縣級交通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管理工作。
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行政區域內的農村公路管理工作由市公路管理機構和區人民政府按照本條例有關規定分工負責。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村公路管理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農村公路管理工作。第五條農村公路管理工作應當遵循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建養並重、保障暢通的原則。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愛護農村公路的義務,有權舉報破壞、損壞農村公路和影響農村公路安全的行為。第二章養護管理第七條農村公路養護分為大修、中修、小修工程和日常養護。第八條市、縣(市、區)應當根據農村公路養護類別和實際技術狀況編制農村公路年度養護計劃。
全市農村公路年度養護計劃由市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編制,報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章丘市、歷城區、長清區、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農村公路年度養護計劃由其縣級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編制,報經縣(市、區)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行政區域內,縣道的年度養護計劃由市公路管理機構負責編制;鄉道、村道的年度養護計劃由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第九條章丘市、歷城區、長清區、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行政區域內縣道的養護由其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行政區域內縣道的養護由市公路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實施。
鄉道的養護和村道的大、中、小修工程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村道的日常養護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後,由村民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第十條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鄉道、村道養護的技術指導。第十一條農村公路養護作業應當逐步推行市場化。大修、中修工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養護作業單位,但搶修工程可以除外。小修工程和日常養護可以由養護責任單位擇優確定養護作業單位。
養護責任單位應當與養護作業單位簽訂養護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第十二條農村公路養護作業應當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技術規范、操作規程和合同約定,使農村公路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第十三條農村公路的大、中修工程,應當實行工程監理制度和質量保修制度。保修期限不得少於一年。第十四條養護人員進行養護作業時,應當穿著統一的安全標志服;利用車輛作業時,應當在車輛上設置明顯作業標志,過往車輛應當避讓。第十五條農村公路的綠化由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統籌規劃並組織實施。第十六條農村公路養護用地、砂石料場以及養護需要的挖砂、採石、取土以及取水,由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協調解決。第十七條養護責任單位應當建立農村公路災害防治工作應急保障機制,提高抗災害能力和事故應急救援能力。
因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農村公路交通中斷,養護責任單位應當立即組織搶修。不能及時修復的,由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組織修建臨時通道或者公示繞行路線。第三章養護管理資金第十八條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主要由市、縣(市、區)財政預算資金和國家、省撥給的補助資金組成。第十九條市和有關縣級交通主管部門,應當編制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經費預算,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後列入本級年度財政預算。
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行政區域內鄉道、村道養護管理經費預算,由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並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第二十條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年度補助標准,由市交通主管部門根據補助資金和市專項財政預算資金的數額、養護里程、技術狀況確定。第二十一條縣(市、區)對上級撥給的養護管理資金和同級專項財政預算資金應當統籌安排,根據農村公路養護計劃完成情況計量支付。
㈡ 河南省農村公路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農村公路的規劃、建設、養護和管理,保障農村公路安全暢通,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規劃、建設、養護、使用和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農村公路,是指納入農村公路規劃並按照國家或者省制定的公路建設技術標准修建的縣道、鄉道和村道及其附屬的橋梁、隧道和渡口。第三條農村公路的發展應當遵循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確保質量、保障暢通、保護環境、建設養護並重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村公路的發展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逐步加大政府對農村公路的資金投入,加強對農村公路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監督檢查,促進農村公路持續健康發展。
縣級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規劃、建設、養護和管理的責任主體,應當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農村公路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在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職責范圍內負責鄉道、村道的建設、養護和管理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公路工作,具體工作由其所屬的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承擔。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農村公路的相關工作。第六條村民委員會在當地人民政府指導下,按照村民自願、民主決策原則,組織村民配合做好本行政村區域內農村公路的建設、養護和管理工作。第七條農村公路及其附屬設施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愛護農村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的義務,對破壞、損壞或者非法佔用農村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屬設施以及其他影響農村公路安全的違法行為,有權制止、舉報和控告。第八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農村公路上非法設卡、收費、罰款和攔截車輛。第二章規劃和建設第九條農村公路規劃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編制,與國道、省道規劃和其他方式的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相銜接,形成不同等級農村公路比例適當、有效銜接、布局合理的農村公路網路。第十條縣道規劃由縣級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編制,經本級人民政府審定後,報省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省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鄉道、村道規劃由縣級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會同鄉(鎮)人民政府編制,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並逐級報省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一條經批準的農村公路規劃需要修改的,由原編制機關提出修改方案,報原批准機關批准,並逐級報省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二條縣級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農村公路規劃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編制年度農村公路建設計劃,並按照規定程序報經批准後組織實施。第十三條縣道和鄉道一般按照不低於三級公路技術標准建設;村道的建設標准應當根據當地實際需要和經濟條件,一般按照不低於四級公路技術標准建設。
農村公路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標准設置交通標志、標線、防護等安全設施。第十四條縣道和鄉道建設項目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進行設計。村道建設項目可以由縣級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具有相應工程技術資格的技術人員進行設計。
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設計,按照管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
村道建設應當免除行政性收費。第十五條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符合法定招標條件的,應當依法進行公開招標。
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可以在同一鄉(鎮)范圍內多項目一並招標,規模較大、技術復雜的農村公路建設項目以及大橋、特大橋和隧道建設項目應當單獨招標。
招標結果應當在當地進行公示。第十六條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實行施工許可制度。縣道、單獨的橋梁和隧道建設項目的施工許可由省轄市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審批。鄉道和村道建設項目的施工許可由縣級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的技術指導和監督檢查,建立健全質量監督管理機制。第十八條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應當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制。農村公路建設、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應當按照職責,明確安全、質量管理責任,落實安全、質量保證措施,加強安全和質量管理。
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實行質量缺陷責任期和質量保證金制度。質量缺陷責任期不得少於交工驗收合格後一年。
㈢ 國家規定農村村內道路最低寬度是多少哦
標准同時對路基、路面寬度作出要求:
1、鄉道採用雙車道,路基寬度不小於6.5米、版路面權寬度不小於5.5米、路肩寬度不小於0.5米。
2、村道路基寬度不小於5.5米、路面寬度不小於4.5米、硬(土)路肩寬度不小於0.5米。
3、對於特殊地區,如三州及盆周山區、地形地質復雜及交通流量小的路段,鄉道和村道可按單車道設計,路基寬度不小於4.5米,路面寬度不小於3.5米,錯車道數量每公里不少於3處。
㈣ 農村道路問題哪裡舉報
如果是涉及農村鄉村公路建設的,可以向當地人民政府交通部門投訴;如果涉及村路的,可以向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投訴。
道路屬於交通設施,該破壞道路,阻礙交通的行為肯定是非法的,可以聯合其他村民向村裡、鄉鎮府施加壓力,向派出所舉報進行治安管理處罰,嚴重的話可以提起民事訴訟,其侵害正常通行的權利。
根據《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第9條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損壞、非法佔用或者非法利用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屬設施。
根據《路政管理規定》第31條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路產損壞的,應向公路管理機構繳納路產損壞賠(補)償費。
(4)河南省農村公路條例試題擴展閱讀:
有網友向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諫言稱,農村公路尚未實現村村通,且現有的公路還缺乏後續監管措施,道路質量不達標,導致使用壽命太短。同時農村現有的道路也缺乏日常維護,過往車輛超載現象嚴重,對公路造成很大破壞。
對於網友反映的情況,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回應稱,河南省2005—2007年修建的部分農村公路技術標准相對較低,加之近幾年農村公路車輛增加,重載車輛較多,部分道路損壞比較嚴重。
農村公路養護的主體是縣級人民政府,以財政資金投入為主,部分市、縣由於財政資金比較緊張,農村公路養護投入不夠,也是部分道路加劇損壞的原因。
從2014年6月開始,河南省開展農村公路「三年行動計劃」,對部分損壞比較嚴重的鄉道、村道進行改建,加大對縣鄉道和村道上危橋的改造力度,爭取用三年時間基本實現鄉鎮政府駐地至所轄行政村有一條路況良好、符合等級要求的道路連通。
河南省也按照交通運輸部要求,開展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年」活動,全面建立了農村公路鄉鎮管養站,加強對鄉道、村道的養護。同時推進路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對超載超限車輛治理,保護路產路權。
㈤ 交通部對規范農村公路建設有什麼規定
交通運輸部印發了《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簡稱《辦法》)
第三條 農村公路建設應當遵循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安全至上、確保質量、生態環保、因地制宜的原則。
第四條 交通運輸部負責全國公路建設的行業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主管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建設管理工作,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指導、監督鄉道、村道建設管理工作。
第五條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落實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建設的主體責任,對農村公路建設質量、安全負責,落實財政保障機制,加強和規范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嚴格生態環境保護,扶持和促進農村公路綠色可持續發展。
鄉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鄉道、村道建設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在鄉級人民政府的指導下,可以按照村民自願、民主決策的原則和一事一議制度組織村道建設。
第六條 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實行項目業主責任制。項目業主應當具備建設項目相應的管理和技術能力。
(5)河南省農村公路條例試題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
第六條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網中的地位分為國道、省道、縣道和鄉道,並按技術等級分為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和四級公路。具體劃分標准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
新建公路應當符合技術等級的要求。原有不符合最低技術等級要求的等外公路,應當採取措施,逐步改造為符合技術等級要求的公路。
第七條公路受國家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損壞或者非法佔用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愛護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的義務,有權檢舉和控告破壞、損壞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屬設施和影響公路安全的行為。
第八條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主管全國公路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公路工作;但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對國道、省道的管理、監督職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鄉道的建設和養護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可以決定由公路管理機構依照本法規定行使公路行政管理職責。
㈥ 大同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保障農村公路的安全暢通,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包括縣道、鄉道、村道)的養護管理。第三條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堅持政府領導、統籌規劃、行業管理、分級負責、管養分離和保障投入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區)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是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主管部門。各相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第五條農村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受國家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損毀或者非法佔用。第六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對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管理體制與職責第七條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職責是:
(一)制定本市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二)統籌安排本級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並監督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使用情況;
(三)指導本市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第八條市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行業管理和業務技術指導;
(二)編制下達本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計劃;
(三)監督考核養護工作的完成情況;
(四)監督管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使用;
(五)培訓管理養護人員。第九條縣(區)人民政府是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責任主體,其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組織實施農村公路建設規劃,編制農村公路養護建議計劃;
(二)籌集和管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
(三)監督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的養護管理工作;
(四)組織協調鄉(鎮)人民政府做好農村公路及其設施的保護工作。第十條縣(區)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及依法授權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日常養護管理工作:
(一)負責擬定農村公路養護建議計劃,按照批準的計劃組織實施;
(二)組織農村公路養護工程的招投標和發包工作;
(三)對農村公路養護質量進行日常檢查;
(四)負責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和路產路權保護;
(五)協調指導鄉(鎮)人民政府及村民委員會做好農村公路及其附屬設施的保護工作。第十一條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確定一名負責人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鄉、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第十二條農村公路項目建成驗收合格的,應當及時列入養護管理計劃,明確養護管理責任。第三章資金籌措與保障第十三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實際需要,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養護資金列入本級年度財政預算,保證正常養護管理。第十四條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提倡採用社會捐助、沿線受益單位捐助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籌集。第十五條縣道養護資金的主要來源包括:
(一)省級財政預算中專項列支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
(二)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從公路養路費中統籌安排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
(三)市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徵收的拖拉機養路費和附加費,除合理的徵收成本及公路事業人員開支外,原則上全部用於縣道養護。第十六條鄉道養護資金的主要來源包括:
(一)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從公路養路費中統籌安排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
(二)市級財政年度預算中專項列支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
(三)財政轉移支付用於鄉村公路的養護資金。第十七條村道養護資金的主要來源包括:
(一)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從公路養路費中統籌安排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
(二)縣(區)人民政府每年從一般財政收入中安排不低於1%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
(三)村民委員會採用「一事一議」方法出資出勞或者自修、自建和自養。第十八條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不足部分,由縣(區)、鄉(鎮)人民政府統籌安排解決。
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使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劑使用。第十九條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由縣(區)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具體安排計劃,並保證按時、足額用於農村公路養護。
㈦ 道路暢返不暢什麼意思
部分農村公路由於到達設計年限,或者受自然災害、重載車輛通行,加之後期養護管理不到位等影響造成硬化路面破損,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明顯下降,即『暢返不暢』。
「暢返不暢」既難滿足農業運輸需求,也影響了群眾出行體驗,必須將「整治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不到位,農民出行不便利」作為突出問題,及時有效地進行化解。
(7)河南省農村公路條例試題擴展閱讀:
做好「暢返不暢」整治是推動改善相關地區農村群眾出行條件、促進農村物流和農村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不僅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更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為了確保如期完成任務並鞏固整治效果,目前交通運輸部正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督促調度。督促地方人民政府落實主體責任,保障資金、加快建設、完善機制、鞏固成果,繼續逐月調度,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根據各省份任務完成進展,開展專項督導現場調研,確保剩餘鄉鎮和建制村「暢返不暢」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同時,完善常態化整治機制,及時對因災損毀等新增「暢返不暢」路段開展整治。
二是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村公路條例出台,進一步為農村公路發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抓好《關於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意見》宣傳貫徹落實工作,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組織保障、資金保障、技術保障、考核保障四個體系,補齊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存在的短板。聯合財政部建立對省級人民政府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考核機制,完善獎懲機制,推進落實地方主體責任。
三是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繼續開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創建工作,進一步強化示範引領作用。持續推進農村公路建設,不斷提升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廣度,惠及更多農民群眾。
㈧ 行政執法單位如何做好涉企法律知識培訓
摘要 一、培訓目的
㈨ 現在的鄉村公路有哪些管理條例及法規
涉及到鄉村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等,不少省市還制定了《農村公路管理條例》,比如《山東省農村公路管理條例》(附後)。
山東省農村公路管理條例2008年9月25日山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第一條 為了加強農村公路的建設、養護和管理,促進農村公路事業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規范農村公路建設管理,促進農村公路可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公路法》《公路安全保護條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相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農村公路新建、改建、擴建的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農村公路是指納入農村公路規劃,並按照公路工程技術標准修建的縣道、鄉道、村道及其所屬設施,包括經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認定並納入統計年報里程的農村公路。公路包括公路橋梁、隧道和渡口。
縣道是指除國道、省道以外的縣際間公路以及連接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與鄉級人民政府所在地和主要商品生產、集散地的公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