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河湖條例

河湖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6 14:24:44

1. 濕地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

濕地公約
濕地公約(The Convention on Wetlands)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薩爾(Ramsar)簽訂的,故該公約又稱拉姆薩爾公約。公約的全名是:「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它是一個政府間公約,是濕地保護及其資源合理利用國家行動和國際合作框架。現在有130個締約方,共有1140個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總面積9170萬公頃。

1971年2月2日訂於拉姆薩,經1982年3月 12日議定書修正)各締約國, 承認人類同其環境的 相互依存關系;考慮到濕地的調節水份循環和維持濕地特有的動植物特別是水禽棲息地的基 本生態功能。相信濕地為具有巨大經濟、文化、科學及娛樂價值的資源,其損失將不可彌補;期望現在及將來阻止濕地的被逐步侵蝕及喪失;承認季節性遷徒中的水禽可能超越國界,因此應被視為國際性資源;確信遠見卓識的國內政策與協調一致的國際行動相結合能夠確保對濕地及其動植物的保護;

茲協議如下:

第一條

1.為本公約的目的,濕地系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水域。

2.為本公約的目的,水禽系指生態學上依賴於濕地的鳥類。

第二條

1.各締約國應指定其領域內的適當濕地列入由依第八條所設管理局保管的國際重要濕地名冊,下稱「名冊」。每一濕地的界線應精確記述並標記在地圖上,並可包括鄰接濕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區域以及濕地范圍的島域或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水域,特別是當其具有水禽棲息地意義時。

2.選入名冊的濕地應根據其在生態學上、植物學上、湖沼學上和水文學上的國際意義。首先應選入在所有季節對水禽具有國際重要性的濕地;

3.選入名冊的濕地不妨礙濕地所在地締約國的專屬主權權利。

4.各締約國按第九條規定簽署本公約或交存批准書或加入書時,應至少指定一處濕地列入名冊。

5.任何締約國應有權將其境內的濕地增列入名冊,擴大已列名冊的濕地的界線或由於緊急的國家利益將已列入名冊的濕地銷或縮小其范圍,並應盡早將任何上述變更通知第八條規定的負責執行局職責的有關組織或政府。

6. 各締約國在指定列入名冊的濕地時或行使變更名冊中與其領土內濕地有關的記錄時,應考慮其對水禽遷移種群的養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國際責任。

第三條

1.締約國應制定並實施其計劃以促進已列入名冊的濕地的養護並盡可能地促進其境內濕地的合理利用。

2.如其境內的及列入名冊的任何濕地的生態特徵由於技術發展、污染和其他人類干擾而已經改變,正在改變或將可能改變,各締約國應盡早相互通報。有關這些變化的情況,應不延遲地轉告按第八條所規定的負責執行局職責的組織或政府。

第四條

1. 締約國應設置濕地自然保護區,無論該濕地是否已列入名冊,以促進濕地和水禽的養護並應對其進行充分的監護。

2.締約國因其緊急的國家利益需對已列入名冊的濕地撤銷或縮小其范圍時,應盡可能地補償濕地資源的任何喪失,特別是應為水禽及保護原棲息地適當部分而在同一地區或在其他地方設立另外的自然保護區。

3. 締約國應鼓勵關於混地及其動植物的研究及數據資料和出版物的交換。

4.締約國應努力通過管理增加適當濕地上水禽的數量。

5. 締約國應促進能勝任濕地研究、管理及監護人員的訓練。

第五條

締約國應就履行本公約的義務相互協商,特別是當一片濕地跨越一個以上締約國領土或多個締約國共處同一水系時。同時,他們應盡力協調和支持有關養護濕地及其動植物的現行和未來政策與規定。

第六條

1.締約國應在必要時召集關於養護濕地和水禽的會議。

2. 這種會議應是咨詢性的,並除其他外,有權:

A.討論本公約的實施情況;

B. 討論名冊之增加和變更事項;

C. 審議關於依第三條第2款所規定的列入名冊濕地生態學特徵變化的情況;

D. 向締約國提出關於濕地及其動植物的養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一般性或具體建議;

E.要求有關國際機構就影響濕地、本質上屬於國際性的事項編制報告和統計資料。

3. 締約國應確保對濕地管理負有責任的各級機構知曉並考慮上述會議關於濕地及其動植物的養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建議。

第七條

1.締約國出席這種會議的代表,應包括以其科學、行政或其他適當職務所獲得知識和經驗而成為濕地或水禽方面專家的人士。

2.出席會議的每一締約國均應有一票表決權,建議以所投票數的簡單多數通過,但須不少於半數的締約國參加投票。

第八條

1.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國際聯盟應履行本公約執行局的職責,直至全體締約國三分之二多數委派其他組織或政府時止。

2.執行局職責除其他外,應為:

A.協助召集和組織第六條規定的會議;

B.保管國際重要濕地名冊並接受締約國根據第二條第五款的規定對已列入名冊的濕地增加、擴大、撤銷或縮小的通知;

C.接受締約國根據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對已列入名冊的濕地的生態特徵發生任何變化的通知;

D.將名冊的任何改變或名冊內濕地特徵的變化通知所有的締約國,並安排這些事宜在下次會議上討論;

E.將會議關於名冊變更或名冊內濕地特徵變化的建議告知各有關締約國。

第九條

1. 本公約將無限期開放供簽署。

2.聯合國或某一專門機構、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任一成員國或國際法院的規約當事國均可以下述方式成為本公約的締約方:

A.簽署無須批准;

B.簽署有待批准,隨後再予批准;

C.加入。

3.批准或加入應以向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總幹事(以下簡稱「保存機關」)交存批准或加入文書為生效。

第十條

1.本公約應自七個國家根據第九條第2款成為本公約締約國四個月後生效。

2.此後,本公約應在其簽署無須批准或交存批准書或加入書之日後四個月對各締約國生效。

第十條之二

1.公約可按照本條在為此目的召開的締約國會議上予以修正。

2.修正建議可以由任何締約國提出。

3.所提修正案文及其理由應提交給履行執行局職責的組織或政府(以下稱為執行局)並立即由執行局轉送所有締約國。締約國對案文的任何評論應在執行局將修正案轉交締約國之日三個月內交給執行局。執行局應於提交評論最後一日後立即將至該日所提交的所有評論轉交各締約國。

4. 審議按照第3款所轉交的修正案的締約國會議應由執行局根據三分之一締約國的書面請求召集。執行局應就會議的時間和地點同締約國協商。

5.修正案以出席並參加投票的締約國三分之二多數通過。

6.通過的修正案應於三分之二締約國向保存機關交存接受書之日後第四個月第一天對接受的締約國生效。對在三分之二的締約國交存接受書之後交存接受書的締約國,修正案應於其交存接受書之日後第四個月第一天生效。

第十一條

1.本公約將無限期有效。

2.任何締約國可以於公約對其生效之日起五年後以書面通知保存機關退出本公約。退出應於保存機關收到退出通知之日後四個月生效。

第十二條

1.保存機關應盡快將以下事項通知簽署和加入本公約的所有國家:

A.公約的簽署;

B.公約批准書的交存;

C.公約加入書的交存;

D.公約的生效日期;

E. 退出公約的通知。

2.一候本公約開始生效,保存人應按照聯合國憲章第一百零二條將本公約向聯合國秘書處登記。

下列簽字者經正式授權,謹簽字於本公約,以資證明。

一九七一年二月二日訂於拉姆薩,正本一份,以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寫成,所有文本具有同等效力,保存於保存機關,保存機關應將核證無誤副本分送所有的締約國。

2. 如何建設兩型社會

一、把握實質、深化認識,將「兩型社會」建設擺上更加突出、重要的戰略地位
本世紀以來,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黨中央從人類文明轉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總體布局的角度,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從社會發展模式的角度,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不難看出,資源環境問題既是生態文明和「兩型社會」理念提出的起因,又是生態文明和「兩型社會」建設的主線,也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應有之義和內在要求。建設「兩型社會」,首先要把握中央提出建設「兩型社會」的精神實質,提高對「兩型社會」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水平。
(一)「兩型社會」建設是我國全面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
首先,從人類社會解決環境問題的歷史進程看,建設「兩型社會」是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實踐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最新認識成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產物。
其次,從環境問題背後深刻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根源來看,建設「兩型社會」是全面解決環境問題的整體性方法。環境問題是一個多層面、多維度、多因素、非線性的復雜問題,是自然的問題,也是經濟問題、社會問題、政治問題和技術問題,是文化觀念問題。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既是我們全面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綜合平台,又是從經濟、政治、文化和技術等多角度採取措施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法。
(二)「兩型社會」建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平台
「兩型社會」建設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指導思想。要妥善處理好「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和「需要什麼樣的環保、怎樣環保」這兩大問題,促進環境與經濟的高度融合,實現清潔發展、節約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兩型社會」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兩型社會」由人民共建,為人民共享。
「兩型社會」建設必須堅持統籌協調的根本方法。統籌兼顧,就是要總攬和籌劃「兩型社會」建設的全局,兼顧和協調各方關系,妥善處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資源環境等之間的重大關系,做出適當安排,搞好平衡。
「兩型社會」建設必須符合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使「兩型社會」建設沿著人民群眾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的方向前進。
(三)「兩型社會」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實現方式和形態
如果說生態文明的理念、觀念是一種遠大理想的話,「兩型社會」則是現階段我們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結果和外在體現,是具體的實現方式和形態。實際上,生態文明理念在生產體系、生活體系、經濟體系、技術體系、金融貿易體系、分配體系和民主體系等方面的不斷展開就是實現「兩型社會」的過程。
二、在「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中,要率先探索中國特色環保新道路
率先探索中國特色環保新道路,建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必須正確處理好六個關系:
正確處理環境與經濟的關系,不斷推進歷史性轉變。推進歷史性轉變必須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考慮、統一安排、同時部署;要積極推進科學民主決策,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歷史性轉變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困擾本區域環境保護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步伐,著力構建充滿生機、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歷史性轉變的體制機制。
正確處理全局與局部的關系,制定與本地基本情況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建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必須把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融入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與經濟結構調整、城鄉建設等重大的戰略任務結合起來,統籌考慮環境問題,切實建立本區域的宏觀環境戰略體系。
正確處理預防和控制的關系,建立健全「全防全控」的防範體系。要從再生產的全過程制定環境經濟政策,將環境保護貫穿於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各環節。要將保護環境的要求體現在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建築、服務等各領域,落實到政府機關、學校、科研院所、社區、家庭等社會組織的各方面,建立起全面覆蓋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保護體系。
正確處理成本和效果的關系,健全高效的環境治理體系。要從根本上建立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與和諧。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運用自然規律,給予江河湖泊和重要的生態系統人文關懷,讓其休養生息。同時,要實施高效的環境治理,科學地修復和改善自然,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完善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政策法規標准制度體系。必須全面分析本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准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走勢,通過適時調整和完善環境政策法規和標准,保護先進的生產能力,淘汰落後的生產能力,使環境保護真正成為引領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航標。
正確處理政府主導與公眾參與的關系,構建完備的環境管理體系。要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環保部門綜合管理、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管理體系。
三、在「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中,要深入研究,積極創新,提升水平
(一)要建立健全有利於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和體制
要積極推行綠色新政,突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在「兩型社會」建設全局中的主線地位和帶動全局的作用,逐步形成「兩型社會」建設的新體制,構建政府、企業、社會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動的環境保護新格局。通過市場機制完善和推行環境經濟政策,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建立企業保護環境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要充分發揮環評制度的宏觀調控作用。以國務院發布的規劃環評條例為契機,率先積極推進區域環評、規劃環評和戰略環評。
(二)深入研究「兩型社會」建設中的一些重大問題
第一,要積極探討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的有效途徑。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不斷研究將休養生息政策全面滲透到重點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各環節的具體措施,推動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努力讓江河湖泊煥發生機和活力。
第二,要研究主要污染物減排與環境質量改善的關系。積極探索減排目標著眼環境質量、減排任務立足環境質量、減排考核依據環境質量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
第三,研究統籌推進區域與城鄉環境保護的政策措施。尊重自然規律,進一步研究制定區域環境管理的政策,落實全國生態功能區劃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把城市環境和農村環境作為有機的整體,堅持城鄉環境保護協同推進,穩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促進城鄉環境質量全面改善。
(三)抓住應對金融危機的歷史機遇,提升「兩型社會」建設的水平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為我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倒逼機制。「兩型社會」建設綜合改革試驗要有全球視野和未來的戰略眼光,要緊緊把握住國際綠色潮流和可持續發展的歷史規律,結合當地實際,搶佔先機,培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產業和經濟增長點,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綜合競爭力,提升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力,為我國「兩型社會」建設探索出能長期管用並可廣泛借鑒的經驗和模式。

熱點內容
我國司法獨立的含義 發布:2025-04-28 15:25:43 瀏覽:481
國際經濟法中的首要其本規范是 發布:2025-04-28 15:15:40 瀏覽:285
合同法強制性規范 發布:2025-04-28 15:15:03 瀏覽:802
2016法治熱點事件 發布:2025-04-28 14:40:12 瀏覽:364
邱均平法學 發布:2025-04-28 14:26:24 瀏覽:724
經濟影響立法 發布:2025-04-28 14:18:07 瀏覽:718
香港暫委法官工資 發布:2025-04-28 14:14:15 瀏覽:380
民事訴訟法代表人訴訟 發布:2025-04-28 14:04:40 瀏覽:485
電腦維修條例 發布:2025-04-28 14:03:09 瀏覽:550
民法知識點框架 發布:2025-04-28 13:43:12 瀏覽: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