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貿易的法律法規
1. 我國農產品對外出口,國家有哪些法律規定與政策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關於關於下達2002年度部分農產品出口配額有關問題的通知 外經貿貿農函[2001]第82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外經貿廳(委、局),各有關中央管理的外經貿企業: 根據外經貿部關於出口商品配額管理的有關規定,參照國際市場供需情況及各地區、各企業2001年1-10月出口配額執行情況。
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自2002年1月1日起,板栗、葦簾、紅小豆、蜂蜜、松香、大蒜(對韓國以外市場)、桐木及板材(對日本)、雞肉(對港澳)、豬肉(對港澳)、牛肉(對港澳)不再實行出口配額管理。 2002年實行出口配額管理的農產品品種為:大米、玉米、小麥、棉花、食糖、茶葉、鋸材、藺草及其製品、大蒜(對韓國)、活豬(對港澳)、活牛(對港澳)、活雞(對港澳),共12種。其中,藺草及其製品、大蒜(對韓國)出口配額實行招標。
二、2002年部分農產品出口配額分配方案見附表1,2002年農產品邊境貿易出口配額分配。
三、除邊境貿易出口配額外,大米、玉米、小麥、棉花、食糖等5種農產品的出口配額另行下達。
四、為確保供港鮮活商品質量,外經貿部決定以供港活雞為試點,加大對生產企業自營出口的扶持力度,進一步推動外貿流通企業向實業化方向發展,擬將2002年度配額總量的10%(約330萬只)用於專項扶持生產企業出口。具體資格條件、申報程序、管理辦法等另行通知。
五、2002年起,供港澳鮮活商品出現違規或質量問題的,不僅扣減月度配額,還將扣減年度配額基數,用於扶持生產企業。
六、2002年起,供港澳地區雞肉、豬肉、牛肉不再審批出口經營資格,不再指定代理。 七、2002年起,取消供港澳活塘魚出口配額放行證管理。
八、各地外經貿主管部門應嚴格按照外經貿部出口配額和出口指定經營管理的有關規定,做好出口配額的二次分配和核查、反饋工作,配額應重點分配給配額使用率高、經營能力強的企業。
各地配額二次分配方案應於2002年1月15日前報外經貿部(外貿司)審核備案,同時抄送外經貿部配額許可證事務局、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和有關出口許可證發證機構。 特此通知。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2013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以下簡稱商檢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主管全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
國家質檢總局設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進出口商品的口岸、集散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及其分支機構(以下簡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管理所負責地區的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第三條國家質檢總局應當依照商檢法第四條規定,制定、調整必須實施檢驗的進出口商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並公布實施。
目錄應當至少在實施之日30日前公布;在緊急情況下,應當不遲於實施之日公布。
國家質檢總局制定、調整目錄時,應當徵求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海關總署等有關方面的意見。第四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列入目錄的進出口商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的其他進出口商品實施檢驗(以下稱法定檢驗)。
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法定檢驗以外的進出口商品,根據國家規定實施抽查檢驗。第五條進出口葯品的質量檢驗、計量器具的量值檢定、鍋爐壓力容器的安全監督檢驗、船舶(包括海上平台、主要船用設備及材料)和集裝箱的規范檢驗、飛機(包括飛機發動機、機載設備)的適航檢驗以及核承壓設備的安全檢驗等項目,由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機構實施檢驗。第六條進出境的樣品、禮品、暫准進出境的貨物以及其他非貿易性物品,免予檢驗。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列入目錄的進出口商品符合國家規定的免予檢驗條件的,由收貨人、發貨人或者生產企業申請,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查批准,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免予檢驗。
免予檢驗的具體辦法,由國家質檢總局商有關部門制定。第七條法定檢驗的進出口商品,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照商檢法第七條規定實施檢驗。
國家質檢總局根據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的實際需要和國際標准,可以制定進出口商品檢驗方法的技術規范和標准。
進出口商品檢驗依照或者參照的技術規范、標准以及檢驗方法的技術規范和標准,應當至少在實施之日6個月前公布;在緊急情況下,應當不遲於實施之日公布。第八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根據便利對外貿易的需要,對進出口企業實施分類管理,並按照根據國際通行的合格評定程序確定的檢驗監管方式,對進出口商品實施檢驗。第九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進出口商品實施檢驗的內容,包括是否符合安全、衛生、健康、環境保護、防止欺詐等要求以及相關的品質、數量、重量等項目。第十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照商檢法的規定,對實施許可制度和國家規定必須經過認證的進出口商品實行驗證管理,查驗單證,核對證貨是否相符。
實行驗證管理的進出口商品目錄,由國家質檢總局商有關部門後制定、調整並公布。第十一條進出口商品的收貨人或者發貨人可以自行辦理報檢手續,也可以委託代理報檢企業辦理報檢手續;採用快件方式進出口商品的,收貨人或者發貨人應當委託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辦理報檢手續。第十二條進出口商品的收貨人或者發貨人辦理報檢手續,應當依法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備案。第十三條代理報檢企業接受進出口商品的收貨人或者發貨人的委託,以委託人的名義辦理報檢手續的,應當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提交授權委託書,遵守本條例對委託人的各項規定;以自己的名義辦理報檢手續的,應當承擔與收貨人或者發貨人相同的法律責任。
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接受進出口商品的收貨人或者發貨人的委託,應當以自己的名義辦理報檢手續,承擔與收貨人或者發貨人相同的法律責任。
委託人委託代理報檢企業、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辦理報檢手續的,應當向代理報檢企業、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提供所委託報檢事項的真實情況;代理報檢企業、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接受委託人的委託辦理報檢手續的,應當對委託人所提供情況的真實性進行合理審查。第十四條國家質檢總局建立進出口商品風險預警機制,通過收集進出口商品檢驗方面的信息,進行風險評估,確定風險的類型,採取相應的風險預警措施及快速反應措施。
國家質檢總局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及時向有關方面提供進出口商品檢驗方面的信息。
3. 做出口貿易需要辦理什麼手續
法律分析:一、登錄商務部主頁網上政務-政務大廳-外貿司-對外貿易經營者登記系統-備案登記-在網上申報材料。
二、向當地商務主管部門提交相關材料(一式兩份,每頁加蓋公章)。
三、向海關申辦《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報關注冊登記證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第九條 從事貨物進出口或者技術進出口的對外貿易經營者,應當向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機構辦理備案登記;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規定不需要備案登記的除外。備案登記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規定。對外貿易經營者未按照規定辦理備案登記的,海關不予辦理進出口貨物的報關驗放手續。
4. 2012年到2020年我國在經濟方面頒布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1994年5月12日頒布。
2、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2001年4月28日頒布。
3、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1983年12月8日頒布。
國家基於下列原因,可以限制或者禁止有關貨物、技術的進口或者出口:
(一)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限制或者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
(二)為保護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保護動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保護環境,需要限制或者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
(三)為實施與黃金或者白銀進出口有關的措施,需要限制或者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
(4)出口貿易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第八條本法所稱對外貿易經營者,是指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或者其他執業手續,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
第九條從事貨物進出口或者技術進出口的對外貿易經營者,應當向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機構辦理備案登記;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規定不需要備案登記的除外。
備案登記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規定。對外貿易經營者未按照規定辦理備案登記的,海關不予辦理進出口貨物的報關驗放手續。
5. 中國的對外貿易有哪些法律法規要求
中國的對外貿易法律法規要求:現行外貿法包括總則、外貿經營者、貨物進出口和技術進出口、國際服務貿易、對外貿易秩序、對外貿易調查、對外貿易救濟、對外貿易促進、法律責任和附則幾部分。
6. 外貿運輸法規有哪些
一、國際貿易貨運條款有哪些
裝運港船上交貨(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縮寫FOB)裝運港船上交貨是一種傳統的常用的國際貿易術語,在採用這一貿易術語時,賣方需在合同規定的裝貨港和在規定的時間,將貨物交到買方指定的船上,以履行其交貨義務。買賣雙方所承擔的有關貨物的費用和風險均以船舷為界,及貨物在裝運港裝船越過船舷以前的風險和費用由賣方承擔,越過船舷以後轉移於買方,由買方承擔。
裝運港船上交貨條件,要求賣方負責出口結關手續,包括申領出口許可證,報關及交納出口關稅等。
成本加運費(CFR),成本加保險費與運費(CIF)賣方需負責簽訂將貨物運輸到目的地的運輸合同,並支付運費,但貨物風險都是在出口國的交貨地點由賣方轉移於買方,貨物在運輸途中的風險均由買方承擔,因此,均屬於裝運合同(SHIPPMENT CONTRACT)而不屬於到貨合同(ARRIVAL CONTRACT)。
C 組術語和F 組術語均屬於裝運合同,
二、國際貿易貨運方式有哪些
國際貿易中,進出口商品的交付是通過各種運輸方式來完成的。運輸方式的種類包括:
1、海洋運輸
簡稱海運,它是利用貨船在國內外港口之間通過一定的航線和航區進行貨物運輸的一種運輸方式。
2、鐵路運輸
鐵路運輸可分為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和國內鐵路貨物運輸兩種:
1)國際鐵路貨物聯運
凡是使用一份統一的國際聯運票據,用鐵路負責經過兩國或兩國以上鐵路的全程運送,並由一國鐵路向另一國移交貨物時,不需要發貨人和收貨人參加,這種運輸稱為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如近年來,由我國連雲港至荷蘭鹿特丹的新亞歐大陸橋的國際鐵路聯運業務。
2)國內鐵路聯運
國內鐵路運輸是指僅在本國范圍內按《國內鐵路貨物運輸規程》的規定辦理的貨物運輸。我國出口貨物經鐵路運至港口裝船及進口貨物卸船後經鐵路運往各地,均屬國內鐵路運輸的范疇。
3、航空運輸
主要運輸方式:
1)班機運輸
2)包機運輸
3)集中托運
4、郵包運輸
郵包運輸的手續簡便,費用也不太高,但運量有限,故只適用於運輸量輕和體積小的商品。
國際郵包運輸具有國際多式聯運和「門到門」運輸的性質,我國同許多國家簽訂了郵政運輸協議和郵包協定,為我國發展對外貿易貨物的郵包運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5、國際多式聯運
是在集裝箱運輸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綜合性的連貫運輸方式,它一般是以集裝箱為媒介,把海、陸、空各種傳統的單一運輸方式有機的結合起來,組成一種國際間的連貫運輸。
是進行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的,任何違反國際貨運條款的行為都將受到處罰的,因此大家了解詳細的國際貨運條款是必須的,不僅是為了從事貿易,確保利益不受損,同時也是為了確保在進行國際貿易的過程自己不違反法律規定。
7. 中國的對外貿易有哪些法律法規要求
現行外貿法包括總則、外貿經營者、貨物進出口和技術進出口、國際服務貿易、對外貿易秩序、對外貿易調查、對外貿易救濟、對外貿易促進、法律責任和附則幾部分。
(一)對外貿易經營權
2004年修訂的對外貿易法放開了對外貿經營者資格的要求。其一,可以從事外貿的主體擴大到了自然人,外貿經營者指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或者其他執業手續,依照外貿法或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其二,外貿經營權的獲得由原來的審批制改為登記制,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規定不需要登記的除外。2004年6月25日,商務部發布了《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辦法》,對依法需要登記的外貿經營者的登記程序作出了規定。該辦法自2004年7月1日起實施。
(二)貨物與技術的進出口
外貿法第三章是關於貨物進出口與技術進出口的規定,依規定國家准許貨物與技術的自由進出口。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對貨物和技術的進出口實行目錄管理,分為禁止進出口、限制進出口和自由進出口。對實行自由進出口許可管理的貨物,也實行目錄管理,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基於監測進出口情況的需要,可以對部分自由進出口的貨物實行進出口自動許可並公布其目錄。屬於自由進出口的技術,應當向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機構辦理合同備案登記。
在限制和禁止進出口方面,外貿法參照GATT第20條一般例外及第21條安全例外的規定,增加了限制和禁止進出口的范圍,將有關的世貿規則轉化為了國內法,也有利於充分保護我國的經濟安全及國家利益。依外貿法第16條的規定,國家基於下列原因,可以限制或者禁止有關貨物、技術的進口或者出口:
(1)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限制或者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
(2)為保護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保護動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保護環境,需要限制或者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
(3)為實施與黃金或者白銀進出口有關的措施,需要限制或者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
(4)國內供應短缺或者為有效保護可能用竭的自然資源,需要限制或者禁止出口的;
(5)輸往國家或者地區的市場容量有限,需要限制出口的;
(6)出口經營秩序出現嚴重混亂,需要限制出口的;
(7)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國內特定產業,需要限制進口的;
(8)對任何形式的農業、牧業、漁業產品有必要限制進口的;
(9)為保障國家國際金融地位和國際收支平衡,需要限制進口的;
(10)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
(11)根據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的規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
此外,國家對與裂變、聚變物質或者衍生此類物質的物質有關的貨物、技術進出口,以及與武器、彈葯或者其他軍用物資有關的進出口,可以採取任何必要的措施,維護國家安全。在戰時或者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國家在貨物、技術進出口方面可以採取任何必要的措施。
在限制和禁止進出口貨物與技術的管理上,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依外貿法的規定,制定、調整並公布限制或者禁止進出口的貨物、技術目錄。並可臨時決定限制或者禁止前款規定目錄以外的特定貨物、技術的進口或者出口。國家對限制進出口的貨物,實行配額、許可證等方式管理。對限制進出口的技術,實行許可證管理。國家對部分進口貨物還可以實行關稅配額管理。有關進出口貨物的配額、關稅配額,由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和效益的原則進行分配。
(三)國際服務貿易
外貿法第四章是關於國際服務貿易的規定。該章依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第14條的規定,就服務貿易一般例外和安全例外作了一般性規定。
依第26條的規定,國家基於下列原因,可以限制或者禁止有關的國際服務貿易:
(1)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2)為保護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保護動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保護環境,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3)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國內特定服務產業,需要限制的;
(4)為保障國家外匯收支平衡,需要限制的;
(5)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6)根據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的規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此外,國家對與軍事有關的國際服務貿易,以及與裂變、聚變物質或者衍生此類物質的物質有關的國際服務貿易,可以採取任何必要的措施,維護國家安全。在戰時或者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方面可以採取任何必要的措施。
(四)對外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產權,其適用范圍僅限於國內,對於在境外發生的侵犯本國知識產權的情況缺乏有效的救濟。在借鑒他國有關規定的基礎上,中國外貿法增加了「與對外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一章。
該法第29條所針對的是對進口貨物侵犯我國知識產權的處理。該條規定進口貨物侵犯知識產權,並危害對外貿易秩序的,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以採取在一定期限內禁止侵權人生產、銷售的有關貨物進口等措施。
第30條針對的是知識產權權利人在對外貿易中濫用其專有權或優勢地位的情況,規定當知識產權權利人有阻止被許可人對許可合同中的知識產權的有效性提出質疑、進行強制性一攬子許可,在許可合同中規定排他性返授條件等行為之一,並危害對外貿易公平競爭秩序的,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以採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危害。
第31條規定針對的是外國政府的行為,為我國政府保護我國的知識產權、我國經營者在國外的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手段,規定其他國家或者地區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未給予中國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國民待遇,或者不能對來源於中國的貨物、技術或者服務提供充分有效韻知識產權保護的,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依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並依中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對與該國家或者該地區的貿易採取必要的措施。
(五)規范對外貿易中的壟斷或其他不正當行為
修訂後的外貿法針對壟斷行為、不正當行為等進行了規定,有關規定與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並不矛盾,因為外貿法只調整進出口環節,新規定填補了我國外貿法中缺乏競爭規則的空白。
關於壟斷行為,第32條規定在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中,不得違反有關反壟斷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實施壟斷行為。在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中實施壟斷行為,危害市場公平競爭的,依照有關反壟斷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行為違法,並危害對外貿易秩序的,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以採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危害。
關於進出口環節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第32條規定,在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中,不得實施以不正當的低價銷售商品、串通投標、發布虛假廣告、進行商業賄賂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在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中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依照有關反不正當競爭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行為違法,並危害對外貿易秩序的,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以採取禁止該經營者有關貨物、技術進出口等措施消除危害。
第34條還規定了在對外貿易活動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1)偽造、變造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標記,偽造、變造或者買賣進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配額證明或者其他進出口證明文件;
(2)騙取出口退稅;
(3)走私;
(4)逃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認證、檢驗、檢疫;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為。
(六)對外貿易調查
對外貿易調查一章,是在原有條款的基礎上擴充而成的。該章為對外貿易主管機關嚴格執法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執法手段,對相關利害關系方的利益提供了充分的保護。
補充:本回答引用網路http://ke..com/link?url=BBcjzb4M4NL7r3g-HdsraS_
8. 關於進出口的法規都有哪些
國內的有對外貿易法,還有一些外貿相關管理機構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規,稅務、外管、銀行、商檢都有。期待有高人把之前有的搞個歸納。
9. 山西省進出口商品檢驗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證進出口商品質量,維護進出口貿易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監督管理和進出口貿易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均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進出口商品檢驗局及其設在各地的進出口商品檢驗局(以下簡稱山西商檢機構)主管所負責地區的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其職責是:
(一)貫徹實施有關進出口商品檢驗的法律、法規;
(二)管理和實施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
(三)監督管理各類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機構及其業務活動;
(四)為從事進出口貿易當事人提供信息、咨詢和培訓服務;
(五)負責組織進出口商品質量認證和質量體系的評審;
(六)查處違反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律、法規的行為;
(七)法律、法規賦予的其他職責。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應根據各自的職責分工,配合山西商檢機構做好進出口商品檢驗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從事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的機構,應遵循公正、准確、高效的原則,並在法定的范圍內辦理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第六條山西商檢機構對國家列入《商檢機構實施檢驗的進出口商品種類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進出口商品(以下簡稱法定檢驗的進出口商品),必須依法實施檢驗。第七條山西商檢機構對法定檢驗以外的進出口商品,可以抽查檢驗並實施監督管理。
實施抽查檢驗的進出口商品目錄,應當定期報送省人民政府審查批准,並予以公布。第八條國家商檢局批準的外商投資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機構,應在規定的范圍內接受進出口貿易當事人的委託辦理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第九條山西商檢機構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指定、認可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機構。
指定的檢驗機構應在批准范圍內接受進出口貿易當事人以及國內外有關單位、個人或國外檢驗機構的委託,辦理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並簽發檢驗、鑒定證書。
認可的檢驗機構接受山西商檢機構的委託承擔進出口商品檢驗事項,並出具檢驗、鑒定結果。第十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其他檢驗機構檢驗的進出口商品或檢驗項目,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第二章進出口商品檢驗第十一條進出口貿易當事人應在貿易合同中約定商品檢驗的內容、依據和索賠等條款。
法定檢驗的進口商品,收貨人應在貿易合同簽訂後將合同復印件報送山西商檢機構備案。第十二條法定檢驗的進口商品,收貨人應在貨到本省之日起15日內持合同書、發票、裝箱單等必要的證單向山西商檢機構報驗。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在本省生產、加工的法定檢驗的出口商品,實行產地檢驗,發貨人應在山西商檢機構規定的地點和期限內持合同書、信用證、廠檢單等必要的證單報驗。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或出口貿易合同約定在口岸檢驗的除外。第十三條法定檢驗以外的進出口商品,貿易合同約定由山西商檢機構檢驗的,依照本條例第十二條的規定報驗。
法定檢驗以外的進口商品,貿易合同未約定由商檢機構檢驗的,收貨人可以自行組織驗收。驗收中發現不符合貿易合同約定需要商檢機構出具檢驗證書索賠的,收貨人應在索賠有效期滿20日前向山西商檢機構申請檢驗出證。第十四條法定檢驗的進口商品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不準銷售、使用。法定檢驗的出口商品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不準出口。
法定檢驗以外的進口商品經抽查檢驗不合格的,不準銷售、使用。法定檢驗以外的出口商品經抽查檢驗不合格的,不準出口。第十五條山西商檢機構對已接受報驗的進出口商品,應在法定的期限內檢驗完畢,並簽發檢驗證單。第十六條對關系國計民生、技術復雜的進口商品和價值在100萬美元以上的大型成套設備,收貨人應在貿易合同中約定在出口國進行裝運前預檢驗、鑒定、監造或監裝,以及到貨後最終檢驗、鑒定和索賠的條款。山西商檢機構可以派員參加或組織實施裝運前預檢驗、鑒定、監造或監裝。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發展對外貿易,維護對外貿易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對外貿易,是指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和國際服務貿易。第三條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依照本法主管全國對外貿易工作。第四條國家實行統一的對外貿易制度,依法維護公平的、自由的對外貿易秩序。
國家鼓勵發展對外貿易,發揮地方的積極性,保障對外貿易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促進和發展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關系。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對外貿易方面根據所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給予其他締約方、參加方或者根據互惠、對等原則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第七條任何國家或者地區在貿易方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類似措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該國家或者該地區採取相應的措施。第二章對外貿易經營者第八條本法所稱對外貿易經營者,是指依照本法規定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第九條從事貨物進出口與技術進出口的對外貿易經營,必須具備下列條件,經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許可:
(一)有自己的名稱和組織機構;
(二)有明確的對外貿易經營范圍;
(三)具有其經營的對外貿易業務所必需的場所、資金和專業人員;
(四)委託他人辦理進出口業務達到規定的實績或者具有必需的進出口貨源;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前款規定的實施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外商投資企業依照有關外商投資企業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口企業自用的非生產物品,進口企業生產所需的設備、原材料和其他物資,出口其生產的產品,免予辦理第一款規定的許可。第十條國際服務貿易企業和組織的設立及其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第十一條對外貿易經營者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第十二條對外貿易經營者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應當信守合同,保證商品質量,完善售後服務。第十三條沒有對外貿易經營許可的組織或者個人,可以在國內委託對外貿易經營者在其經營范圍內代為辦理其對外貿易業務。
接受委託的對外貿易經營者應當向委託方如實提供市場行情、商品價格、客戶情況等有關的經營信息。委託方與被委託方應當簽訂委託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由合同約定。第十四條對外貿易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有關部門提交與其對外貿易經營活動有關的文件及資料。有關部門應當為提供者保守商業秘密。第三章貨物進出口與技術進出口第十五條國家准許貨物與技術的自由進出口。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六條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貨物、技術,國家可以限制進口或者出口:
(一)為維護國家安全或者社會公共利益,需要限制進口或者出口的;
(二)國內供應短缺或者為有效保護可能用竭的國內資源,需要限制出口的;
(三)輸往國家或者地區的市場容量有限,需要限制出口的;
(四)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國內特定產業,需要限制進口的;
(五)對任何形式的農業、牧業、漁業產品有必要限制進口的;
(六)為保障國家國際金融地位和國際收支平衡,需要限制進口的;
(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的規定,需要限制進口或者出口的。第十七條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貨物、技術,國家禁止進口或者出口:
(一)危害國家安全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為保護人的生命或者健康,必須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
(三)破壞生態環境的;
(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的規定,需要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第十八條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的規定,制定、調整並公布限制或者禁止進出口的貨物、技術目錄。
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或者由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經國務院批准,可以在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規定的范圍內,臨時決定限制或者禁止前款規定目錄以外的特定貨物、技術的進口或者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