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湖南省工資集體協商條例

湖南省工資集體協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9-25 13:56:00

1. 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

天津市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企業工資集體協商行為,維護勞動關系雙方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各類企業依照法律規定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簽訂工資集體協議,適用本條例。
區縣以下的建築業、采礦業、餐飲服務業等行業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簽訂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議,參照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工資集體協商,是指企業方與職工方依法就工資、福利等事項進行集體協商,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工資集體協議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工資集體協議,是指企業方與職工方經集體協商專門就工資、福利等事項簽訂的的專項集體合同。
第四條工資集體協商應當遵循合法、公開、平等、協商一致、兼顧企業和職工雙方利益的原則,保障職工實際工資水平與企業勞動生產率、經濟效益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第五條市和區、縣勞動行政部門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進行幫助和指導,對工資集體協議履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工會積極推動企業工會和行業工會組織建設,對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進行幫助和指導,對工資集體協議的簽訂和履行進行監督。
企業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行業協會、行業商會等企業代表組織,對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進行幫助和指導。
勞動行政部門、工會、企業代表組織,可以從熟悉勞動工資、企業管理、法律、財務等人員中聘任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
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通過政策指導、表彰獎勵等方式,積極推進企業與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
勞動行政部門、工會、企業代表組織,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第二章工資集體協商代表
第七條職工方協商代表由工會組織推薦,並且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職工大會通過;尚未建立職工代表大會或者職工大會制度的,經半數以上職工同意。尚未建立工會的企業,由上一級工會指導企業職工民主推薦,並經半數以上職工同意。企業女職工人數達到本企業總人數三分之一以上的,應當至少有一名女職工協商代表。
企業方協商代表由企業法定代表人確定。
協商代表出缺的,應當按照本條規定進行補選。
第八條協商雙方各自確定一名首席代表。
職工方的首席代表由工會主席擔任。工會主席因故不能參加協商的,可以書面委託本方其他協商代表代理。工會主席出缺的,首席代表由工會負責人擔任。尚未建立工會的,首席代表從協商代表中推舉產生。
企業方首席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擔任。法定代表人因故不能參加協商的,可以書面委託本方其他人員代理。
第九條協商雙方的協商代表人數一般應當對等,每方三人至七人,不得相互兼任。協商代表的任期一般不少於一年。
第十條協商雙方首席代表可以聘請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等本企業以外的專業人員,作為本方協商顧問。
第十一條協商代表應當真實反映和代表本方的意願,履行下列職責:
(一)參加工資集體協商,提出協商意見;
(二)收集、提供與工資集體協商有關的情況和資料;
(三)參加工資集體協商爭議的處理;
(四)監督工資集體協議的履行;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二條協商代表應當保守在工資集體協商過程中知悉的企業商業秘密,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工作秩序,不得採取威脅、收買、欺騙等手段干擾工資集體協商,影響協商結果。
第十三條企業應當為協商代表提供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所必需的工作條件和工作時間,應協商代表要求提供與協商相關的資料。
雙方協商代表參加工資集體協商,視為正常勞動。
第十四條職工方協商代表在任期內,企業無正當理由不得解除其勞動合同或者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確因工作需要變更職工方協商代表工作崗位的,應當事先徵求企業工會或者上級工會的意見,並徵得職工本人同意。
第十五條協商雙方共同確定一名非協商代表擔任記錄員。記錄員應當保持中立、公正,為協商雙方保密。
第三章工資集體協商程序
第十六條工資集體協商一般應當採用工資集體協商會議形式進行。
第十七條工資集體協商的提出方向對方提交協商意向書,提出協商的主要內容、時間等。
接受協商意向書的一方,應當在五個工作日內予以書面答復,商定工資集體協商會議的時間。
第十八條在工資集體協商會議召開的五個工作日前,雙方各自向對方提供協商方案以及與協商方案相關的信息和資料。
第十九條工資集體協商會議由協商雙方首席代表輪流主持,首次會議由提出協商意向一方的首席代表主持。
第二十條工資集體協議草案,應當提交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者職工大會討論審議。
第二十一條雙方協商代表就工資集體協議草案協商一致後,根據授權簽訂工資集體協議。
工資集體協議文本由企業方製作,由雙方首席代表簽字蓋章後成立,並向全體職工公布。
第二十二條工資集體協商過程中發生爭議,協商雙方當事人經多次協商解決不成的,可以申請勞動行政部門協調處理。勞動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協調處理,並可以組織同級工會和企業代表組織共同協調處理工資集體協商爭議。
第四章工資集體協商內容
第二十三條企業方和職工方就下列事項進行集體協商:
(一)工資分配製度;
(二)職工年度平均工資水平及其調整幅度;
(三)工資支付辦法;
(四)津貼、補貼等分配辦法;
(五)職工獎勵辦法;
(六)計時工資、計件單價、勞動定額標准;
(七)福利待遇;
(八)加班加點工資、醫療期待遇、帶薪假期間的工資待遇;
(九)女職工、未成年工、殘疾職工等特殊群體職工的保護待遇;
(十)其他有關事項。
前款事項經雙方協商一致,可以作為企業規章制度,並向全體職工公布。
第二十四條協商雙方協商確定的勞動定額標准,應當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職工在法定工作時間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時間內能夠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十五條雙方協商確定工資等事項應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並以下列因素作為協商基礎:
(一)市人民政府發布的工資指導線;
(二)有關部門發布的工資集體協商指導信息;
(三)企業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
(四)同行業企業的人工成本水平、企業的人工成本水平和上年度人均勞動報酬。
第五章工資集體協議
第二十六條工資集體協議文本應當包括協商主體、協議內容、協議期限、變更條件、違約責任等事項。
工資集體協議有效期限一般為一年。
第二十七條企業應當在工資集體協議簽訂後十日內,將工資集體協議文本和工資集體協商會議記錄及相關材料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備案。
勞動行政部門對工資集體協議有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情形的,應當自收到備案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企業提出,要求雙方再行協商。
第二十八條工資集體協議履行過程中發生爭議,協商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
(一)一方提出協商要求,另一方拒絕協商或者拖延答復的;
(二)不提供與工資集體協商有關信息和資料的;
(三)企業不向協商代表提供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所必需的工作條件和工作時間的;
(四)阻礙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
第三十條企業違反本條例規定,無正當理由降低協商代表工資、福利待遇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企業補發其應得的工資、福利待遇。無正當理由解除協商代表勞動合同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企業恢復其工作,並補發被解除勞動合同期間應得的勞動報酬;協商代表不同意恢復工作的,勞動行政部門責令企業按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支付賠償金。
第三十一條協商代表違反本條例規定,泄露企業商業秘密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可以參照本條例進行工資集體協商。
第三十三條本條例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2. 工資集體協商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工資集體協商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一)工資協議的期限;
(二)工資分配製度、工資標准和工資分配形式;
(三)職工年度平均工資水平及其調整幅度;
(四)獎金、津貼、補貼等分配辦法;
(五)工資支付辦法;
(六)變更、解除工資協議的程序;
(七)工資協議的終止條件;
(八)工資協議的違約責任;
(九)雙方認為應當協商約定的其他事項。
《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第七條:工資集體協商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一)工資協議的期限;
(二)工資分配製度、工資標准和工資分配形式;
(三)職工年度平均工資水平及其調整幅度;
(四)獎金、津貼、補貼等分配辦法;
(五)工資支付辦法;
(六)變更、解除工資協議的程序;
(七)工資協議的終止條件;
(八)工資協議的違約責任;
(九)雙方認為應當協商約定的其他事項。

3. 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工資集體協商和簽訂工資集體協議(以下簡稱工資協議)的行為,保障勞動關系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依法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簽訂工資協議,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工資集體協商,是指職工代表與企業代表依法就企業內部工資分配製度、工資分配形式、工資收入水平等事項進行平等協商,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工資協議的行為。
本辦法所稱工資協議,是指專門就工資事項簽訂的專項集體合同。已訂立集體合同的,工資協議作為集體合同的附件,並與集體合同具有同等效力。第四條依法訂立的工資協議對企業和職工雙方具有同等約束力。雙方必須全面履行工資協議規定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工資協議。第五條職工個人與企業訂立的勞動合同中關於工資報酬的標准,不得低於工資協議規定的最低標准。第六條縣級以上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法對工資協議進行審查,對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第二章工資集體協商內容第七條工資集體協商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一)工資協議的期限;
(二)工資分配製度、工資標准和工資分配形式;
(三)職工年度平均工資水平及其調整幅度;
(四)獎金、津貼、補貼等分配辦法;
(五)工資支付辦法;
(六)變更、解除工資協議的程序;
(七)工資協議的終止條件;
(八)工資協議的違約責任;
(九)雙方認為應當協商約定的其他事項。第八條協商確定職工年度工資水平應符合國家有關工資分配的宏觀調控政策,並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地區、行業、企業的人工成本水平;
(二)地區、行業的職工平均工資水平;
(三)當地政府發布的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
(四)本地區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五)企業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
(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七)上年度企業職工工資總額和職工平均工資水平;
(八)其他與工資集體協商有關的情況。第三章工資集體協商代表第九條工資集體協商代表應依照法定程序產生。職工一方由工會代表。未建工會的企業由職工民主推舉代表,並得到半數以上職工的同意。企業代表由法定代表人和法定代表人指定的其他人員擔任。第十條協商雙方各確定一名首席代表。職工首席代表應當由工會主席擔任,工會主席可以書面委託其他人員作為自己的代理人;未成立工會的,由職工集體協商代表推舉。企業首席代表應當由法定代表人擔任,法定代表人可以書面委託其他管理人員作為自己的代理人。第十一條協商雙方的首席代表在工資集體協商期間輪流擔任協商會議執行主席。協商會議執行主席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工資集體協商有關組織協調工作,並對協商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提出處理建議。第十二條協商雙方可書面委託本企業以外的專業人士作為本方協商代表。委託人數不得超過本方代表的三分之一。第十三條協商雙方享有平等的建議權、否決權和陳述權。第十四條由企業內部產生的協商代表參加工資集體協商的活動應視為提供正常勞動,享受的工資、獎金、津貼、補貼、保險福利待遇不變。其中,職工協商代表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企業不得對職工協商代表採取歧視性行為,不得違法解除或變更其勞動合同。第十五條協商代表應遵守雙方確定的協商規則,履行代表職責,並負有保守企業商業秘密的責任。協商代表任何一方不得採取過激、威脅、收買、欺騙等行為。第十六條協商代表應了解和掌握工資分配的有關情況,廣泛徵求各方面的意見,接受本方人員對工資集體協商有關問題的質詢。第四章工資集體協商程序第十七條職工和企業任何一方均可提出進行工資集體協商的要求。工資集體協商的提出方應向另一方提出書面的協商意向書,明確協商的時間、地點、內容等。另一方接到協商意向書後,應於20日內予以書面答復,並與提出方共同進行工資集體協商。第十八條在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協商雙方有義務按照對方要求,在協商開始前5日內,提供與工資集體協商有關的真實情況和資料。

4. 工資集體協商的法律法規


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工資集體協商和簽訂工資集體協議(以下簡稱工資協議)的行為,保障勞動關系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依法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簽訂工資協議,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工資集體協商,是指職工代表與企業代表依法就企業內部工資分配製度、工資分配形式、工資收入水平等事項進行平等協商,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工資協議的行為。
本辦法所稱工資協議,是指專門就工資事項簽訂的專項集體合同。已訂立集體合同的,工資協議作為集體合同的附件,並與集體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條依法訂立的工資協議對企業和職工雙方具有同等約束力。雙方必須全面履行工資協議規定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工資協議。
第五條職工個人與企業訂立的勞動合同中關於工資報酬的標准,不得低於工資協議規定的最低標准。
第六條縣級以上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法對工資協議進行審查,對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督檢查。
第二章工資集體協商內容
第七條工資集體協商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一)工資協議的期限;
(二)工資分配製度、工資標准和工資分配形式;
(三)職工年度平均工資水平及其調整幅度;
(四)獎金、津貼、補貼等分配辦法;
(五)工資支付辦法;
(六)變更、解除工資協議的程序;
(七)工資協議的終止條件;
(八)工資協議的違約責任;
(九)雙方認為應當協商約定的其他事項。
第八條協商確定職工年度工資水平應符合國家有關工資分配的宏觀調控政策,並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地區、行業、企業的人工成本水平;
(二)地區、行業的職工平均工資水平;
(三)當地政府發布的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
(四)本地區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五)企業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
(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七)上年度企業職工工資總額和職工平均工資水平;
(八)其他與工資集體協商有關的情況。
第三章工資集體協商代表
第九條工資集體協商代表應依照法定程序產生。職工一方由工會代表。未建工會的企業由職工民主推舉代表,並得到半數以上職工的同意。企業代表由法定代表人和法定代表人指定的其他人員擔任。
第十條協商雙方各確定一名首席代表。職工首席代表應當由工會主席擔任,工會主席可以書面委託其他人員作為自己的代理人;未成立工會的,由職工集體協商代表推舉。企業首席代表應當由法定代表人擔任,法定代表人可以書面委託其他管理人員作為自己的代理人。
第十一條協商雙方的首席代表在工資集體協商期間輪流擔任協商會議執行主席。協商會議執行主席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工資集體協商有關組織協調工作,並對協商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提出處理建議。
第十二條協商雙方可書面委託本企業以外的專業人士作為本方協商代表。委託人數不得超過本方代表的1/3。
第十三條協商雙方享有平等的建議權、否決權和陳述權。
第十四條由企業內部產生的協商代表參加工資集體協商的活動應視為提供正常勞動,享受的工資、獎金、津貼、補貼、保險福利待遇不變。其中,職工協商代表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企業不得對職工協商代表採取歧視性行為,不得違法解除或變更其勞動合同。
第十五條協商代表應遵守雙方確定的協商規則,履行代表職責,並負有保守企業商業秘密的責任。協商代表任何一方不得採取過激、威脅、收買、欺騙等行為。
第十六條協商代表應了解和掌握工資分配的有關情況,廣泛徵求各方面的意見,接受本方人員對工資集體協商有關問題的質詢。
第四章工資集體協商程序
第十七條職工和企業任何一方均可提出進行工資集體協商的要求。工資集體協商的提出方應向另一方提出書面的協商意向書,明確協商的時間、地點、內容等。另一方接到協商意向書後,應於20日內予以書面答復,並與提出方共同進行工資集體協商。
第十八條在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協商雙方有義務按照對方要求,在協商開始前5日內,提供與工資集體協商有關的真實情況和資料。
第十九條工資協議草案應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討論審議。
第二十條工資集體協商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後,由企業行政方製作工資協議文本。工資協議經雙方首席代表簽字蓋章後成立。
第五章工資協議審查
第二十一條工資協議簽訂後,應於7日內由企業將工資協議一式三份及說明, 報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查。
第二十二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在收到工資協議15日內,對工資集體協商雙方代表資格、工資協議的條款內容和簽訂程序等進行審查。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經審查對工資協議無異議,應及時向協商雙方送達《工資協議審查意見書》,工資協議即行生效。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工資協議有修改意見,應將修改意見在《工資協議審查意見書》中通知協商雙方。雙方應就修改意見及時協商,修改工資協議,並重新報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
工資協議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送經過15日後,協議雙方未收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工資協議審查意見書》,視為已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該工資協議即行生效。
第二十三條協商雙方應於5日內將已經生效的工資協議以適當形式向本方全體人員公布。
第二十四條工資集體協商一般情況下一年進行一次。職工和企業雙方均可在原工資協議期滿前60日內,向對方書面提出協商意向書,進行下一輪的工資集體協商,做好新舊工資協議的相互銜接。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五條本辦法對工資集體協商和工資協議的有關內容未做規定的,按《集體合同規定》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5. 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應遵循哪些原則

法律分析:根據《集體合同規定》規定,進行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應當遵循下列五項原則:(1)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及國家有關規定;(2)相互尊重,平等協商;(3)誠實守信,公平合作;(4)兼顧雙方合法權益;(5)不得採取過激行為。

法律依據:《集體合同規定》第五條進行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及國家有關規定;(二)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三)誠實守信,公平合作;(四)兼顧雙方合法權益;(五)不得採取過激行為。

6. 湖南省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企業工資集體協商行為,維護勞動關系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依法開展企業工資集體協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工資集體協商,是指職工方與企業方依法就企業工資分配製度、工資分配形式、工資收入水平等與工資相關的事項進行平等協商,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工資集體協議的行為。第三條工資集體協商應當遵循合法、公開、平等、誠實信用的原則,兼顧職工利益和企業發展的需要,保障職工實際工資水平與企業勞動生產率、經濟效益相適應。第四條職工方或者企業方按照本條例規定的程序提出工資集體協商要約的,要約相對方應當開展工資集體協商。

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應當在工會的組織、指導下進行。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穩妥推進工資集體協商。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工資集體協商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和監督。

地方工會、行業工會對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進行幫助和指導,對工資集體協議的履行進行監督。

工商業聯合會、企業聯合會、行業協會、商會等企業代表組織,應當引導、支持和幫助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工會和企業代表組織應當通過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共同研究處理工資集體協商中的重大問題。第二章協商代表第七條職工方和企業方協商代表人數應當對等,每方人數為三人至九人。第八條職工方協商代表由工會提名或者由工會組織職工提名,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職工大會通過;職工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經職工代表團(組)長、專門委員會或者專門小組負責人聯席會議通過,提請下一次職工代表大會確認。

尚未建立工會的企業,職工方協商代表由地方工會或者行業工會指導企業職工民主推薦,並經半數以上職工同意。

職工方協商代表出缺的,按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進行補充。第九條職工方協商代表中一線崗位職工的代表比例不得低於百分之五十。

女職工人數達到企業總人數百分之十以上的,職工方協商代表中應當有女代表。第十條職工方首席代表在本方協商代表中推舉產生;企業工會主席是職工方協商代表的,首席代表可以由工會主席擔任。首席代表因故不能參加協商的,可以書面委託本方其他協商代表代理。第十一條企業方首席代表由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書面授權的企業管理人員擔任,企業方其他協商代表由企業方首席代表書面指定。首席代表因故不能參加協商的,可以書面委託企業其他人員代理。第十二條雙方協商代表不得相互兼任。工會工作人員不得擔任企業方的協商代表;企業負責人、出資人、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不得擔任職工方的協商代表。第十三條協商代表產生後,應當於五個工作日內在本企業公布。第十四條協商雙方不得隨意更換本方的協商代表。確需更換的,應當遵守本條例規定的協商代表產生程序。第十五條協商代表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參加工資集體協商;

(二)接受本方人員質詢,及時向本方人員通報工資集體協商情況並徵求意見;

(三)提供與工資集體協商有關的情況和資料;

(四)代表本方參加工資集體協商爭議的處理;

(五)監督工資集體協議的履行;

(六)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企業有勞務派遣用工形式的,職工方協商代表應當聽取被派遣勞動者的意見。第十六條協商代表應當保守在工資集體協商過程中知悉的企業商業秘密,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工作秩序。第十七條企業應當為協商代表提供參加工資集體協商所必需的工作條件和工作時間。

協商代表參加工資集體協商,視為正常勞動,其工資和福利待遇不變。

企業確因工作需要調整職工方協商代表工作崗位的,應當事先徵求企業工會或者上一級工會的意見,並徵得本人同意。第十八條職工方協商代表除有下列情形外,企業不得解除其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本企業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企業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7. 工資集體協商應遵循什麼原則

合法、平等、一致、兼顧、合作、發展的原則。

1、合法的原則。這是最基本的原則。工資集體協商必須自覺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不得違反國家和省、市的有關規定。

2、協商雙方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享有平等的協商權利,通過協商解決矛盾,達到統一認識,統一意見的目的。

3、權利與義務一致的原則。保障勞動者的權力,但必須明確勞動者的義務。做到權力和義務相一致。

4、兼顧雙方合法權益原則。要注意兼顧企業和職工雙方的合法權益。

5、和諧、合作原則。雙方在協商過程中,應當注意創造和維護和諧、合作的氣氛,任何一方不得採取過激行為。

6、維護正常生產、工作秩序的原則。當雙方意見僵持難以形成統一時,可暫時休會,期間必須保證生產經營的正常秩序。

工資集體協商,是指勞動者代表與用人單位代表,依法就企業內部工資分配製度、工資分配形式、工資收入水平等事項進行平等協商,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工資協議的行為。協商內容包括:工資協議的期限、工資分配製度、工資標准和工資分配形式、職工年度平均工資水平及其調整幅度、獎金、津貼、補貼等分配辦法、工資支付辦法、變更、解除工資協議的程序、工資協議的終止條件、工資協議的違約責任、雙方認為應當協商約定的其他事項。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節錄)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工資集體協商,是指職工代表與企業代表依法就企業內部工資分配製度、工資分配形式、工資收入水平等事項進行平等協商,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工資協議的行為。

本辦法所稱工資協議,是指專門就工資事項簽訂的專項集體合同。已訂立集體合同的,工資協議作為集體合同的附件,並與集體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條依法訂立的工資協議對企業和職工雙方具有同等約束力。雙方必須全面履行工資協議規定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工資協議。

第五條職工個人與企業訂立的勞動合同中關於工資報酬的標准,不得低於工資協議規定的最低標准。

8. 如何制定基層工資集體協商方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企業工資分配自主決定機制,維護勞動關系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省、市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市行政區域內的各類企業。

第三條工資集體協商是指職工代表與企業代表,依據國家、省、市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就企業內部工資分配製度、工資分配形式、工資收入水平及調整幅度等問題進行平等協商,並依法簽訂工資集體協議(以下簡稱工資協議)的行為。集體合同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工資集體協商。

第四條工資協議對協議雙方具有同等約束力,雙方必須全面履行工資協議規定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隨意變更或解除工資協議。

第五條企業與職工個人簽訂的勞動合同中關於工資報酬的條款,應符合工資協議的有關規定。

第六條縣(市)級以上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會同同級工會組織等有關部門適時提供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所需的有關資料和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咨詢,對參與協商的有關人員進行相關業務培訓;並依法對工資協議進行審核登記,對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協議雙方的爭議進行調解或仲裁。

第二章工資集體協商的原則和內容

第七條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應遵循以下原則:

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

協商雙方應堅持平等、互利、合作;

兼顧國家、企業、職工三方利益,使職工工資在經濟效益提高的基礎上合理增長。企業效益下降,工資水平相應降低。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公司應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第八條工資集體協商的內容包括:

企業工資分配製度、工資標准和工資分配形式;

職工年度平均工資水平及其變動幅度;

獎金、津貼、補貼等分配辦法;

企業工資支付制度,包括特殊情況下的工資支付辦法;

工資協議的修改、變更條件;

工資協議的違約責任;

工資協議生效的起止日期;

雙方認為需要協商的與工資待遇有關的其他事項。

第三章工資集體協商代表

第九條工資集體協商代表每方為3~10,雙方有相同的人數,並各確定一名首席代表。

第十條職工代表由工會組織推薦,或由工會組織按照民主程序選舉產生。企業代表由法定代表人及法定代表人指定的其他人員擔任。

協商雙方也可書面委託本企業以外的專業人士擔任本方協商代表,委託人數不得超過本方代表的1/3。

第十一條職工首席代表,一般由工會主席擔任,或由本方協商代表研究確定。企業首席代表,一般由法定代表人擔任,或由其書面委託經營管理層其他成員擔任。協商代表中本企業以外的專業人士不得擔任首席代表。

第十二條協商雙方的首席代表輪流擔任協商執行主席。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工資集體協商的組織和協調工作,對協商過程中發生的緊急問題提出處理意見。

第十三條協商代表享有平等的建議權、否決權、贊同權和陳述權,其參加工資集體協商應視為提供正常勞動,享受的工資、獎金、津貼、補貼、保險福利待遇不變。

第十四條職工方協商代表在勞動合同期內,除個人嚴重過失外,企業不得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個人嚴重過失包括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企業規章制度和嚴重失職,徇私舞弊,對企業利益造成嚴重後果以及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

第十五條協商代表應嚴格遵守協商的規則和紀律,履行代表職責,對協商范圍內的問題發表意見,不得使用侮辱、謾罵等損害他人尊言的話攻擊對方。任何情況下不得採取過激行為。

協商雙方不得威脅、收買、欺騙對方協商代表。

第十六條協商代表應積極了解掌握工資分配的有關知識;廣泛徵求各方面的意見;接受本方人員對工資集體協商有關問題的質詢。

第十七條協商代表因特殊原因空缺的,應及時按照規定程序推選或指定新的協商代表。

第四章工資集體協商的程序

第十八條企業和工會任何一方均可提出進行工資集體協商的要求。工資集體協商的提出方應向對方提出書面的協商意向書。意向書應寫明准確協商的時間、地點、內容等。另一方接到協商意向書後,應於15日內予以書面答復,並進行協商。企業或工會無正當理由均不得拒絕進行工資集體協商。

第十九條在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不涉及企業商業機密的前提下,協商雙方有義務在協商前1個月向對方提供與工資集體協商有關的情況和資料。

第二十條在協商前,職工代表應通過多種途徑廣泛聽取職工對工資集體協商的意願和要求,並全面掌握由企業提供的以下情況:

國家、省、市有關工資分配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

地區、行業、企業的人工成本參考水平;

地區、行業的職工平均工資水平;

政府發布的企業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及最低工資標准;

本地區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企業實現利稅、企業凈產值、勞動生產率、工資利稅率、資本收益率;

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限於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公司);

上年度企業職工工資總額和職工平均工資水平。

第二十一條進行工資集體協商應有書面記錄,記錄員由雙方協商指定。協商代表不得擔任記錄員。

第二十二條協商不能達成一致或出現事先未預料到的重大問題時,經雙方同意,可以暫時中止協商過程,中止期限最長不超過30天。具體中止期限及下次協商的具體時間由雙方共同商定。

第五章工資協議

第二十三條雙方經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後,可由雙方共同或委託一方起草工資協議。

第二十四條工資協議草案應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討論審議。協議草案經審議未獲半數通過時,協議雙方代表應在10日內對協議草案再次進行協商和修改,並重新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

第二十五條協議草案審議通過後,由雙方首席代表簽字蓋章。

第二十六條工資協議簽訂後,應於10日內由企業將工資協議一式三份及說明,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報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核登記。

第二十七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在收到工資協議15日內對工資協議的內容、協商雙方資格和簽訂程序等依法進行審核;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工資協議的修改意見,以書面或口頭方式通知協商雙方。雙方應就修改意見及時協商修改工資協議,並於15日內重新報審;

工資協議核准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向協商雙方送達《工資集體協議審核通知書》;

工資協議審核登記申請報出15日內,協議雙方未收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工資集體協議審核通知書》,也未接到修改通知的,視為核准。

第二十八條對經審核通過的工資協議,協商雙方應於當自其生效之日起由協商代表及時以適當形式向本方全體成員公布。

第二十九條因國家、省、市有關政策的調整或出現不可抗力等因素,足以影響原工資協議的執行或導致工資協議不能履行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以後,可對工資協議進行變更或解除。

修改、變更後的工資協議須在10日內按管理許可權重新報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核。解除工資協議應在10日內向審核該協議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交書面說明。

第三十條工資協議的有效期一般為一年。工資協議期滿或雙方約定的終止條件出現,工資協議立即終止。企業和工會均可在原工資協議期滿前3個月內,向對方書面提出次年的協商意向書,進行新一輪的工資集體協商。在原工資協議期滿,新工資協議尚未生效期間,原工資協議繼續有效。

第六章爭議處理

第三十一條對因拒絕協商或因簽訂工資協議發生的爭議,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均可按管理許可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

第三十二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接到調解申請後,應及時組織同級工會代表、企業方面的代表以及其他有關方面的代表共同調解,並於30日內完成調解,因特殊原因需延期的,延期最長不得超過15日。

第三十三條工資集體協商雙方因履行工資協議發生的爭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處理。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四條本試行辦法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負責解釋。

第三十五條本試行辦法自發布之日起試行。

9. 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應遵循哪些原則

法律分析:依據《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規定,工資集體協商雙方應該享有平等的建議權、否決權和陳述權。協商代表應遵守雙方確定的協商規則,履行代表職責,並負有保守企業商業秘密的責任。

法律依據:《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第十三條,協商雙方享有平等的建議權、否決權和陳述權。《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第十五條,協商代表應遵守雙方確定的協商規則,履行代表職責,並負有保守企業商業秘密的責任。協商代表任何一方不得採取過激、威脅、收買、欺騙等行為。

10. 工資集體協商制度

法律分析:工資集體協商,是指用人單位與本單位職工以集體協商的方式,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職業培訓、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集體的書面協議。根據中國國情,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經營者工資收入,不屬於工資集體協商的范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

第十七條 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並具備以下條款:

(一)勞動合同期限;

(二)工作內容;

(三)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四)勞動報酬;

(五)勞動紀律;

(六)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七)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當事人可以協商約定其他內容。

第三十三條 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簽訂;沒有建立工會的企業,由職工推舉的代表與企業簽訂。

熱點內容
最高院關於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發布:2024-11-21 01:32:54 瀏覽:999
運用公共法律服務網的情況匯報 發布:2024-11-21 01:16:51 瀏覽:772
道德講堂誠信ppt 發布:2024-11-21 01:10:45 瀏覽:212
電梯處罰條例 發布:2024-11-21 00:48:25 瀏覽:569
京東白條打電話說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1 00:47:34 瀏覽:185
打官司要賄賂法官嗎 發布:2024-11-20 23:33:21 瀏覽:60
本佳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20 23:28:10 瀏覽:560
關於法律援助工作站規范化建設 發布:2024-11-20 22:31:22 瀏覽:203
濟南企業法律顧問哪家專業 發布:2024-11-20 22:22:11 瀏覽:92
賓陽縣司法 發布:2024-11-20 22:04:55 瀏覽: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