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刑法規定呸

刑法規定呸

發布時間: 2022-09-28 17:46:46

A. 我國刑法典規定的基本原則有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
1、罪刑法定原則;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3、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規定為犯罪行為的才可以定罪,不得定不屬於刑法規定罪名的罪行,適用於任何人,並且判處的刑罰也更與所犯罪行一一對應,不得無故加重或者減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第四條
【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第五條
【罪責刑相適應】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B. 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種類有哪十類

目前我國刑法規定了十大類犯罪,即刑法分則的十章,這十大類犯罪內分別是:1、危害我國容安全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
3、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4、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5、侵犯財產罪;
6、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7、危害國防利益罪;
8、貪污賄賂罪;
9、瀆職罪;
10、軍人違反職責罪。

C. 刑法的規定有哪些

刑法規定的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刑事責任。主刑,是對犯罪分子適用的主要刑罰,它只能獨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適用。主刑分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分為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對犯罪的外國人,也可以獨立或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十二條
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條
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
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第三十五條
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D. 我國刑法明文規定的基本原則有

刑法的基本原則,是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貫穿於刑法始終,必須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則。我國刑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包括:罪刑法定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一)罪刑法定原則。我國刑法第3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該條規定正是罪行法定原則的法律條文表述,其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其要求罪和刑都必須是法律明確規定的,而不僅僅是看行為有什麼樣的危害結果以及危害的後果是否嚴重。關鍵要看該種行為構成犯罪有無法律明文規定,構成要件是否達到法律規定的標准。對危害社會的某種行為是否認定為犯罪行為以及是否給予刑罰處罰,給予什麼樣的刑罰處罰,必須以法律的明文規定為准。如果一種違反法律或不道德的行為造成了一定范圍的社會危害,但是刑法對其沒有明確的規定,那麼就不能作為犯罪來處理。
罪刑法定注意的思想基礎主要是民主主義與尊重人權主義,或者說是民主與自由;
——民主主義要求,什麼是犯罪,對犯罪如何處罰,必須由人民群眾決定,具體表現為由人民群眾選舉的立法機關來決定;
——尊重人權主義要求,為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須使得公民能夠事先預測自己行為的性質與後果,故什麼是犯罪,對犯罪如何處罰,必須在事前明文規定;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我國刑法第4條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該條規定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其含義是指任何人沒有地位、職務、出身等因素的區別,在法律適用上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享有特權。就犯罪人而言,任何人犯罪,都應當受到法律的追究;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法律規定的特權;不論犯罪人的社會地位、家庭出身、民族、宗教、信仰、職業狀況、財產狀況、政治面貌、才能業績如何,都一律平等地適用刑法。就被害人而言,任何人受到犯罪侵害,都應當依法追究犯罪、保護被害人的權益;被害人同樣的權益,應當受到刑法同樣的保護;不得因為被害人身份、地位、民族、宗教、信仰、政治面貌、財產狀況等情況的不同而對犯罪和犯罪人予以不同的刑法適用。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即平等適用刑法原則,是指刑法規范在根據其內容應當得到適用的所有場合,都予以嚴格適用。具體要求為: (1)對刑法保護的合法權益予以平等保護; (2)對於實施犯罪的任何人,都必須依照法律認定犯罪; (3)對於任何犯罪人都必須根據犯罪事實與法律規定量刑處罰; (4)對於判處刑法的任何人,都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執行刑罰。
(三)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我國刑法第5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該條規定體現了罪責行相適應的原則,其含義是指犯罪的輕重與所受的刑罰相稱,輕罪輕判,重罪重判。刑罰輕重,應當考慮行為人的犯罪行為本身和其它各種影響刑事責任大小的因素。
罪責相適應的基本含義是,刑罰的輕重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罪行相適應的具體要求是,刑罰既要與犯罪性質相適應,又要與犯罪情節相適應,還要與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相適應。

E. 《刑法》第八十八條規定

追訴時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規定追究犯罪或者侵權行為的有效期限。犯罪行為已經超過法律規定的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法律責任;如果已經被追究了法律責任,該案件應當予以撤銷。
刑事案件追訴時效的期限是根據各種犯罪法定刑的輕重,分別規定長短不一的追訴時效期限:
1、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5年;
2、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期限為10年;
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5年;
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後,仍然可以追訴。
我國刑法分則條文中對法定刑的規定包括幾種不同的情況:
在一種犯罪有幾個量刑幅度的情況下,應當按照犯罪的實際情況確定追訴時效期限的長短,即犯罪符合哪一個量刑幅度,就應當以那個量刑幅度的法定最高刑確定追訴時效的期限。
不受追訴時效限制的情況。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時效中斷。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在一般情況下,追訴時效的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但是,如果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追訴時效的期限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你朋友這種情況不受追訴期限限制,無論過了多久只要發現他就能拘捕。

F. 刑法是規定什麼的法律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回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答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刑法有廣義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就是指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刑法》第一條 【立法宗旨】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 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G. 刑法是規定什麼和什麼的法律

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刑法的目的是懲罰犯罪,保護人民。刑法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刑法定罪處刑。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性質,在刑法規定的量刑幅度內判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H. 我國刑法明文規定的基本原則有

我國《刑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1、罪刑法定原則;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3、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刑法明確規定為犯罪行為的才可以定罪,不得定不屬於刑法規定罪名的罪行,適用於任何人。並且判處的刑罰也更與所犯罪行一一對應,不得無故加重或者減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刑法》第四條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刑法》第五條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I. 刑法條文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刑法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有:
1、主體要件: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
2、主觀要件: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
3、客觀要件: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
4、客體要件: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熱點內容
泰國法院制度 發布:2025-01-17 23:18:35 瀏覽:358
刑事訴訟法二四十二條 發布:2025-01-17 23:15:38 瀏覽:62
律師免費咨詢平台 發布:2025-01-17 22:05:02 瀏覽:708
上海市司法行政 發布:2025-01-17 21:16:34 瀏覽:361
杏花嶺區法院 發布:2025-01-17 20:20:07 瀏覽:881
銅仁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7 18:27:24 瀏覽:131
特工殺法官 發布:2025-01-17 18:10:34 瀏覽:469
深圳沙井律師 發布:2025-01-17 17:02:14 瀏覽:438
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1-17 16:40:52 瀏覽:607
魔法學院游戲下載 發布:2025-01-17 16:19:20 瀏覽:634